《沉淀反应的应用-沉淀的转化》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2021年整理〗《沉淀反应的应用 沉淀的转化》完整版教学课件PPT
![〖2021年整理〗《沉淀反应的应用 沉淀的转化》完整版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99d5a04f8c75fbfc67db26e.png)
心理特点
学习困难估计
• 好奇心强、实验兴趣浓厚
•对难溶电解质溶解性的理解不够深刻 •主动探究新知的热情有所欠缺
教学背景——实验教学目标
1 知道沉淀转化的实质和方向,认识沉淀转化的实际作用
。
教学目标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并能够 对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主线
1. 创设情境
引发有关沉淀转化的思考
2. 分组实验 3. 定量分析 4. 小组讨论
Ag2SO4能转化成Ag2CrO4吗? Ag2SO4为什么能转化成Ag2CrO4吗?
Ag2S 能转化成 Ag2CrO4 吗?
5. 得出结论
沉淀转化的一般规律和本质
6. 课堂小结
录现象;再向其中滴加0.1mol·L-1 Na2S溶液,观察并记沉录淀现颜象色。对 比不明显,
步骤
NaCl和AgNO3 溶液混合
向所得固K液I溶混合液物中缺滴加乏趣向味新得性N固a液2S混溶合液物中滴加
现象
思考与交流
如果将沉淀的生成和转化的操作步骤颠倒顺序,会产生什么结果?
实验改进设计
实验用品
干燥管,注射器,小烧杯,铁架台, 0.1mol·L-1AgNO3溶液,0.1mol·L-1NaCl溶液, 0.1mol·L-1KI溶液,0.1mol·L-1Na2S溶液,0.1 mol·L-1MgCl2溶液,0.1 mol·L-1NaOH溶液, 0.1 mol·L-1KBr溶液,0.1 mol·L-1CuSO4溶液, 0.1 mol·L-1KI溶液,0.1 mol·L1Pb(CH3COO)2溶液。
"沉淀反应的应用"教学案例及反思
!["沉淀反应的应用"教学案例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452bb35376baf1ffc4fada9.png)
匿 E d u c a t i o n a I P r a c t i c e 盟 a n d R e s e a r c h  ̄ f . )
教师 : 利用酸除水垢( 在每个实验小组中有 1 支
试管 , 内放有 少量 的水 垢 ) , 注意 观察 实 达
6 0 8 0 0 0条 。
( 设计 意图 : 从 生活 中最 平 常 的事 件 , 引起 学 习
兴趣 。 )Biblioteka 教师 : 锅 炉 爆 炸 的 原 因很 多 , 其 中 因为 “ 水 质 不 I 化 合 物 l C a C O 3 I C a S O . 1 M g C O 3
溶液 , 0 . 1 m o l / L K I 溶液 , 0 . 1 mo  ̄ L N a E S溶 液
已知 : A g C 1 白色 、 A g I 黄色 、 A g 2 S 黑色 ( 设计意图 : 理论指导实践 , 学 以致用 ) 教师 : 本节课 , 我们从实践总结 出理论 , 又用理 论指导实践 , 这就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师 : 由表 可知 , 将C a 啭 化为 C a C O , , Mg 啭 化
为M g ( O H ) 是最合理的。锅炉除垢实际加 的就是生
石灰 一 纯碱 。
教师质疑 2 :请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沉淀溶
解 的过程 。
学生 回答 , 教师板书
C a C O 3 ( s ) ,  ̄ - - - C a 。 q ) +C 0 3 2 - ( a q ) Mg ( O H) 2 ( s ) -  ̄ - - Mg : + ( a q ) + 2 O H - ( a q )
M s ( O H ) 2 l
良, 水垢严重” 引起的占到 2 0 %。 ‘ 投影展示 : 资料卡片 , 了解水质不 良。 水质不 良指水 中含有较 高浓度 的 C a z + 、 M g 2 + 、 H C O 一 , 长时间烧煮 , 水 里的钙盐和镁盐会在锅炉内 结成水垢 。 教师 : 根据信息判断水垢是如何形成 的, 其主要 化学成分是什么? ( 设计意图 : 基于学生 已有的知识水平 , 结合提 供的信息让学生判断水垢的形成原因,学生会感受
《沉淀的转化》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精选全文
![《沉淀的转化》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332d5d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d.png)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沉淀的转化》说课稿一、使用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能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同时具有较好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具备了基本的实验能力,但是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还有些欠缺。
三、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沉淀转化的原理和方向;理解沉淀转化的实际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并能够对实验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树立理论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沉淀的溶解、生成、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沉淀转化的原理和方向。
五、说教法和学法这节课,我采取了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两条教、学主线 ,根据定性实验的特点选择了观察法和对照实验法两种实验法。
从实验探究出发巧妙设计沉淀转化的实验,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六、实验改进要点:教材实验:【实验3-4】向1ml 0.1mol/L的AgNO3溶液的试管中依次滴加0.1mol/LNaCl溶液,0.1mol/LKI溶液,0.1mol/L Na2S溶液并观察现象。
【实验3-5】向1ml 0.1mol/L的MgCl2溶液的试管中依次滴加2mol/LNaOH溶液,0.1mol/LFeCl3溶液并观察现象。
弊端:1、两组实验在原理上有重复,缺乏趣味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
2、如果调换实验步骤完成教材中思考与交流部分所花费的时间过长且浪费药品。
接下来说说我对创新实验的设计:创新之处:(1)实验仪器的创新:用生活中的废弃输液管做实验仪器,使化学知识更贴近生活,并渗透了环保意识。
(2)实验名称的创新:我选用了“沉淀连连看”、“变色手环”两个名称,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沉淀反应的应用课件
![沉淀反应的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4bb1b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7.png)
沉淀反应的速率
反应速率的概念
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快慢,受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因素影响。
沉淀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沉淀反应的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反应物的浓度、温度、 催化剂等。
沉淀反应的条件
01
02
03
04
反应物的浓度
沉淀反应的类型
根据沉淀的组成和结构,沉淀反应可分为两类:均相沉淀和多相沉淀。 均相沉淀是指沉淀的组成和结构与反应物相同,例如复分解反应生成的盐和水。
多相沉淀是指沉淀的组成和结构与反应物不同,例如通过离子交换形成的沉淀。
沉淀反应的特点
01
02
03
04
沉淀反应具有选择性,即反应 物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形成沉淀
等;
2. 配制溶液
根据需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3. 加入沉淀剂
将沉淀剂加入到溶液中,搅拌均 匀;
6. 分析鉴定
对沉淀进行分析和鉴定,如用 XRD、SEM等方法。
5. 分离沉淀
采用离心机等方法将沉淀分离出 来;
4. 视察和记录现象
视察溶液中的变化,记录沉淀的 颜色、形状、大小等;
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视察到沉淀的颜色、形状 、大小等变化;
。
沉淀反应具有可逆性,即沉淀 可以重新溶解在溶液中。
沉淀反应具有速率快的特点, 通常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沉淀反应具有应用广泛的特点 ,可以用于分离、纯化、分析
、制备等许多方面。
02
沉淀反应的基本原理
沉淀反应的化学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描述了沉淀溶解和生成的平衡状 态,受温度、浓度、酸度等因素 影响。
沉淀反应的应用教学设计
![沉淀反应的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c63daf551810a6f4248608.png)
“沉淀反应的应用”教学设计设计者罗冰心1、指导思想与理论根据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平衡之后,接着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使他们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2、教学背景分析学生分析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从化学平衡的视角对水自身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化学平衡问题进行分析,初步形成了从平衡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学生将继续应用化学平衡的观点研究一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课按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的原则构建。
先分析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行为,建立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沉淀溶解平衡的基础上分析沉淀的溶解和生成,最后考虑比较复杂的沉淀转化的问题。
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用平衡的观点解释遇到的沉淀溶解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自始至终依据实际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实质,所选实例包括“钡餐”透视、钡中毒的解毒、水垢的生产和如何除去水垢、含氟牙膏防止龋齿的原理等。
这些案例涉及生活、生产,涉及人民广泛关注的坏境问题,内容贴近学生,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可以极大地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等重要的意识。
教学难点、重点知识上的重难点:沉淀的生产、溶解、转化方法上的重难点:从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原理角度来分析沉淀的生产、溶解和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多媒体展示3、本课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生产、溶解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相关实验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沉淀的转化实验报告(3篇)
![沉淀的转化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11f9e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e.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沉淀转化原理,掌握沉淀转化的条件。
2. 学习沉淀转化实验的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3. 通过实验观察沉淀转化的现象,加深对沉淀转化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沉淀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的难溶电解质发生溶解平衡的移动,生成新的沉淀的过程。
其原理主要基于溶解度积(Ksp)和离子浓度的关系。
当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幂之积大于溶解度积时,难溶电解质将形成沉淀;反之,沉淀会溶解。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硝酸银溶液(AgNO3)2. 氯化钠溶液(NaCl)3. 硫酸钠溶液(Na2SO4)4. 氢氧化钠溶液(NaOH)5. 硝酸(HNO3)仪器:1. 烧杯2. 量筒3. 滴管4. 玻璃棒5. 试管6. 滤纸7. 铁架台四、实验步骤1. 在试管中加入2ml硝酸银溶液。
2. 滴加少量氯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的生成。
3. 继续滴加氯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的变化。
4. 滴加硫酸钠溶液,观察沉淀的转化。
5.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的变化。
6. 用硝酸溶解沉淀,观察沉淀的溶解。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在加入氯化钠溶液时,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生成。
2. 继续加入氯化钠溶液,沉淀逐渐增多,颜色变深。
3. 加入硫酸钠溶液后,白色沉淀逐渐转化为淡黄色沉淀。
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淡黄色沉淀逐渐转化为棕色沉淀。
5. 用硝酸溶解沉淀,棕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无色。
六、实验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
继续加入氯化钠溶液,AgCl的浓度逐渐增大,导致沉淀增多,颜色变深。
2. 加入硫酸钠溶液后,AgCl与SO42-发生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Ag2SO4。
这是因为Ag2SO4的溶解度积(Ksp)小于AgCl的溶解度积,导致AgCl转化为Ag2SO4。
3.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Ag2SO4与OH-发生反应,生成棕色沉淀Ag2O。
这是因为Ag2O的溶解度积(Ksp)小于Ag2SO4的溶解度积,导致Ag2SO4转化为Ag2O。
沉淀反应的应用教案【范本模板】
![沉淀反应的应用教案【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83951cb5901020206409ce6.png)
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2)沉淀反应的应用教案设计杜艳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 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3.能够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尝试运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沉淀的转化的基本原理;难点: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教学过程]沉淀的生成[情景1]"硬水”是指水中所溶的矿物质成分多,尤其是Ca2+、Mg2+。
硬水并不对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是会给生活带来好多麻烦,比如用水器具上结水垢、肥皂和清洁剂的洗涤效率减低等。
硬水软化通常是将硬水中的Ca2+、Mg2+除去。
问题1 如何除去硬水中的Ca2+?模拟实验1 选择试剂沉淀Ca2+现象:平衡理论解释:[交流与讨论]通过实验讨论除去水中的Ca2+选用哪种试剂?你的依据是?[总结]选择沉淀剂时,1.要使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2。
希望生成沉淀的反应进行的越彻底越好.(溶解度越小越好)[小结]沉淀生成的应用:利用沉淀检验、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如工业生产、废水处理。
例:一些重金属离子如Hg+、Cu2+的废水中常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达到去除的目的.[思考与讨论]工业中除去NH4Cl中混有的FeCl3,1.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2.得出结论:沉淀法查阅溶解度表选择沉淀剂1.认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2.回答问题3.整理、记录4.交流讨论,选择试剂的影响因素.(性质、溶解度等)1.聆听、思考;2.整理、记录。
从溶解平衡的角度分析Fe3+结合氨水电离的OH-生成Fe(OH)3沉淀.硬水中Ca2+、Mg2+与沉淀反应的应用密切相关,却又不脱离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出新内容。
《沉淀反应的应用-沉淀的转化》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沉淀反应的应用-沉淀的转化》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114ed1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70.png)
《沉淀反应的应⽤-沉淀的转化》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赛获奖案例)《沉淀反应的应⽤-沉淀的转化》说课稿⼀、使⽤教材⼈教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实验器材⼲燥管(⾃制),注射器,⼩烧杯,铁架台,0.1mol·L-1AgNO3溶液,0.1mol·L-1 Na2SO4溶夜,0.1 mol·L-1K2CrO4溶液,0.1 mol·L-1Na2S溶液,0.1 mol·L-1MgCl2溶液,0.1 mol·L-1NaOH 溶液,0.1 mol·L-1KBr溶液,0.1 mol·L-1CuSO4溶液,0.1 mol·L-1KI溶液,0.1 mol·L-1Pb(CH3COO)2溶液。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1)实验仪器:⽤⼲燥管(⾃制)和注射器做实验仪器,增加课堂趣味性,使化学知识更贴近⽣活。
(2)现象明显:⼲燥管中每⼀次都保留适量浊液,连续性强,既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便学⽣做对照实验。
(3)两组实验相互对⽐,形成强烈反差,有助于帮助学⽣突破难点。
四、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思路:将⼲燥管切割后与导管、开关连成下图装置,可直观的帮助学⽣观察三种沉淀颜⾊的变化,有助于理解沉淀转化的本质。
沉淀转化的的本质是溶解平衡的移动,⼀般情况下,溶解度⼩的沉淀更容易向溶解度更⼩的沉淀转化。
涉及到的化学反应:2AgNO3 + Na2SO4 = Ag2SO4↓ + 2NaNO3Ag2SO4 + CrO42- ? Ag2CrO4↓ + SO42-Ag2CrO4 + S2- ? Ag2S↓ + CrO42-难溶物K sp溶解度/gAg2SO4 1.4×10-50.796Ag2CrO4 1.9×10-12 4.3×10-2Ag2S 6.3×10-50 1.3×10-16五、实验教学⽬标(1)知道沉淀转化的原理和⽅向;理解沉淀转化的实际应⽤。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沉淀反应的应用》教案-新版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沉淀反应的应用》教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ee833bf78a6529647d5343.png)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二课时沉淀反应的应用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3)能够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尝试运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第三单元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这节课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且此部分内容与科研、生产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能够对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初步形成了从平衡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继续用化学平衡的观点来研究另一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实际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交流讨论的环节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联系生产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情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作出初步分析。
沉淀溶解平衡的内容虽然比较抽象,但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知识,学习时只要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旧知识作为基础去探究新的知识,本节学习目标即能顺利达成。
教学重难点重点:沉淀的转化的基本原理;难点: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教学过程【提问】为什么不选用Na CO溶液【参考数值】【小结】沉淀的转化由溶解度小的物质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比较容易实现。
《沉淀溶解平衡》说课课件(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沉淀溶解平衡》说课课件(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26c14e5910ef12d2bf9e70f.png)
×0.1 L ×58 g· mol-1
=2.9×10-4 g
S>m ,查阅资料 S =2.9×10-3 g
环节2 沉淀溶解平衡模型的建立
教学内容
知识链接
难溶 微溶
1
设计意图
1.知识链接用于 对物质溶解度大 小与溶解性之间 的关系进行概括。 2.化抽象为直观, 有利于学生的理 解。解决思维误 区 3。
交流研讨
回顾化学平衡的特征及相 关知识。
定性:动、等、定、变 定量:化学平衡常数
环节3 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
环节3 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
教学内容
活动五
设计图
利用学生已 有的化学平 衡知识建构 沉淀溶解平 衡的相关知 识,体现自 主建构的学 习方法。
交流研讨
1.写出这两个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sp的表达式。
二、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
1.表达式Ksp=[Pb2+][I-]2 2.影响因素:难溶电解质自身性质和温度 3.意义: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 (当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sp数值越大溶解能 力越强。) 4.Ksp与Q的关系对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影响
反应速率
溶解速率
沉淀速率 反应时间/S
说课主要内容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学过 程设计
板书 设计
一、教材分析
鲁科版
第1节 水溶液 第2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
第4节 离子反应
化学反应平衡
水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 离平衡
化学平衡
水溶液中的离 子平衡
平衡的一般
规律
盐类的水解平 衡 溶解沉淀平衡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 实例进行描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分 析实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1-22版:3.4.2 沉淀反应的应用(创新设计)
![21-22版:3.4.2 沉淀反应的应用(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8e453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6.png)
B.MgO
C.Mg(OH)2
D.MgCO3
解析 加 NH3·H2O 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 NH+4 。MgO 消耗 Fe3+水解生成的 H+,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6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创新设计》
解析 ①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碱能促进油脂水解;碳酸钠的水解是吸 热过程,加热有利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应用了盐类水解平衡原理,不符合题意;②钡离子 是重金属离子,故可溶性的钡盐有毒,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和水的硫酸钡沉 淀可实现解毒,即易溶性的物质能向难溶性的物质转化,故可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符 合题意;③溶洞的形成原因是石灰岩里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可溶 性的碳酸氢钙,当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水分、压强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变化 都会使碳酸氢钙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钙,进而析出碳酸钙沉淀,故可用沉淀溶解平衡 原理来解释,符合题意;④碳酸钡在溶液中存在如下溶解平衡:BaCO3(s) Ba2+(aq)+CO23-(aq), 碳酸钡进入胃中,CO32-能与胃液里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促使碳酸钡的溶解平衡正向 移动,而硫酸钡和盐酸不反应,所以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能,可用沉淀溶解平衡原 理来解释,符合题意;⑤泡沫灭火器中的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混合后发生互促水解,从而迅 速产生二氧化碳,故可用盐类水解平衡原理来解释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不符合题意;因此 能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②③④,B 项正确。
PbS 1.84×10-14
由上述数据可知,选用的沉淀剂最好是( )
A.硫化物
B.硫酸盐
C.碳酸盐
“沉淀反应的应用”教学案例及反思
![“沉淀反应的应用”教学案例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aa732c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6.png)
“沉淀反应的应用”教学案例及反思
姜冰娟
【期刊名称】《教育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13(000)020
【摘要】现代教学理论提倡情景教学法,主张将教学置于创设的生活情景中,学生借助情景中的各种信息,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环境下、在讨论与对话的氛围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沉淀反应的应用”教学表明情景教学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
【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姜冰娟
【作者单位】藁城市第九中学,河北石家庄0521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8
【相关文献】
1."沉淀反应的应用"教学案例及反思 [J], 姜冰娟
2.反思性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的应用——基于教学案例分析 [J], 陈雪贞
3.反思性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的应用——基于教学案例分析 [J], 陈雪贞
4."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方程应用举例"教学案例及反思 [J], 张欢
5.“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方程应用举例”教学案例及反思 [J], 张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沉淀的转化说课
![沉淀的转化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24cc5ad7770bf78a64295411.png)
=10-4.87
Ksp( AgI)
=10-8.04
Ksp( Ag2S ) / 4 =10-16.3
表达与交流
通过列式对比,可以得出结论: 1、溶解度:AgCl>AgI>Ag2S 2、像AgCl和AgI这种同种类型物质,Ksp的大小与溶解度 的大小成正比;而像AgI和Ag2S这种不同类型的物质,Ksp的 大小不能作为判断溶解度大小的直接依据,需要通过计算得 出结论。 3、溶解度小的沉淀较容易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而较 难转化成溶解度较大的沉淀。
问题导入
问题2:生成的沉淀能否参与反应而转化为另一种沉淀 呢?如果能,条件是什么?
因为沉淀存在溶解平衡,所以溶液中存在沉淀所含离子。 往溶液中加入含待生成沉淀离子的可溶性溶液,当溶液中有关 离子浓度幂的乘积Qc>Ksp(待生成沉淀),即可实现沉淀溶 解平衡的移动,达到沉淀转化的目的。
设计实验 已知Ksp(AgCl)= 10-9.74 Ksp(AgI)= 10-16.08 Ksp(Ag2S)= 10-49.2
选修四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沉淀的转化实验
说 课
二零一八年六月
实验3-4
沉淀的转化
向盛有10滴0.1mol/L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0.1mol/L NaCl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 其中滴加0.1mol/L KI溶液,观察、记录现象;再向其 中滴加0.1mol/L Na2S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运用对比 归纳等方法加工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淀反应的应用-沉淀的转化》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
二、实验器材
干燥管(自制),注射器,小烧杯,铁架台,0.1mol·L-1AgNO3溶液,0.1mol·L-1 Na2SO4溶夜,0.1 mol·L-1K2CrO4溶液,0.1 mol·L-1Na2S溶液,0.1 mol·L-1MgCl2溶液,0.1 mol·L-1NaOH 溶液,0.1 mol·L-1KBr溶液,0.1 mol·L-1CuSO4溶液,0.1 mol·L-1KI溶液,0.1 mol·L-1
Pb(CH3COO)2溶液。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1)实验仪器:用干燥管(自制)和注射器做实验仪器,增加课堂趣味性,使化学知识更贴近生活。
(2)现象明显:干燥管中每一次都保留适量浊液,连续性强,既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又方便学生做对照实验。
(3)两组实验相互对比,形成强烈反差,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思路:
将干燥管切割后与导管、开关连成下图装置,可直观的帮助学生观察三种沉淀颜色的变化,有助于理解沉淀转化的本质。
沉淀转化的的本质是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情况下,
溶解度小的沉淀更容易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
涉及到的化学反应:
2AgNO3 + Na2SO4 = Ag2SO4↓ + 2NaNO3
Ag2SO4 + CrO42- ⇌ Ag2CrO4↓ + SO42-
Ag2CrO4 + S2- ⇌ Ag2S↓ + CrO42-
难溶物K sp溶解度/g
Ag2SO4 1.4×10-50.796
Ag2CrO4 1.9×10-12 4.3×10-2
Ag2S 6.3×10-50 1.3×10-16
五、实验教学目标
(1)知道沉淀转化的原理和方向;理解沉淀转化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并能够对实验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
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树立理论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六、实验教学内容
这节课,我采取了知识线和思维线两条主要教学主线,根据定性实验的特点选择了观察法和对照实验法两种实验法。
从实验探究出发巧妙设计沉淀转化的实验,借助于宏观实验现象和知识储备,进行微观微粒分析,渗透“平衡”思想,实现“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的培养。
七、实验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我设计了:情境创设、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课堂小结5个环节
1.情景创设:
(1)儿童爱吃甜食不刷牙,为什么容易蛀牙?
(2)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为什么能预防蛀牙?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分组实验: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大组间交流分享实验结果,从宏观现象感受沉淀颜色的变化。
3.小组讨论:
(1)Ag2SO4为什么能转化成Ag2CrO4?
【设计意图】从定性实验到定量分析,帮助学生建构实验探究的认知模型,完成从宏观辨识到微观辨识的认知。
(2)若将沉淀的生成和转化的实验步骤颠倒顺序,会产生什么结果?
【设计意图】逆向实验的设置帮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为什么可逆反应中硫化银不易转化生成铬酸银呢?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沉淀转化的条件的讨论,引出离子浓度和溶解度问题,突破沉淀转化方向这一难点。
(3)讨论沉淀转化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从微观角度讨论沉淀转化的本质,体会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发
展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这一学科素养。
4.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突破沉淀转化的重点,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并运用结论解决问题,诊
断并发展学生对沉淀转化认知水平及科学探究水平。
5.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回顾由提出问题→小组实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这一过程,
构建有关沉淀转化的知识网络,实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
八、教学反思与实验效果评价
1.本实验小巧、简单、易操作、连续性好、趣味性强,便于观察沉淀颜色,对比强烈,适合学生做分组实验。
实验药品使用剂量小,节约环保,实验材料简单易获得,贴近生活。
2.本节课中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很高,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准确。
实验过程中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增强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用平衡的观点解决遇到的问题。
3.本节课我通过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借助实例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