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1)

合集下载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浙教版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浙教版

思考:
为什么解决环境需要 全球各国的一致行动?
环境问题是全球化问题,大气污 环境问题是全球化问题,大气污 染、水污染、气候恶化等都是全 染、水污染、气候恶化等都是全球 球性的,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性的,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是一 是一个国家力所不能及的。 个国家力所不能及的。
课后作业 1、完成科学实验活动册上第56页的 调查:城市生活垃圾及其处理 2、完成本节课后练习及作业本练习
回主页
1 、环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 人口问题 、 资源和能源问题、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大, 题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经济 、 社会 2 、人类发展中应协调好 环境 、 三者之间的关系。
等问 、
3、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过大 会上,通过了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 等 环境保护重要文件。 4 、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公布了《人类环境 宣言》,并把每年的 6月5日 定为世界环境日。
讨论:
• 谈谈你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 人类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自然界 中,阳光、水、空气、土壤、岩石、植 物和动物等,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和物质生活的条件。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与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 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晨练的人水污染来自赤潮现象偷排污水死于油污中的海鸟
问题:
• 目前地球上很多冰川正在减小,这与什 么环境问题有关?
• • • • • • • • • •
酸雨污染 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土地沙漠化 森林面积减少 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水资源污染和水资源危机 水土流失 城市垃圾成灾 大气环境污染

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对环境不同的□01态度和□02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

04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环境问题: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03不恰当、□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05环境承受能力时。

(1)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06自身的净化能力,导致环境质量(2)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下降。

1.判断正误。

(1)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2)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压力②城镇化进程加快③资源不合理利用④片面追求经济增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城镇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简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提示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自然资源枯竭,自然资源枯竭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01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1)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02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3)环境污染:□03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3.全球性与局域性(1)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08全球变暖等。

(2)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

1.判断正误。

(1)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污染程度也低于发达国家。

(×)(2)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当前,环境问题已经开始减轻。

(×)2.下列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有( )①酸雨②土壤盐碱化③臭氧层破坏④噪声污染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答案 A解析酸雨和臭氧层破坏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土壤盐碱化和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特定区域。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3《人类发展与生态危机》教案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3《人类发展与生态危机》教案
答案:小芳的做法不合理。因为家附近的公园垃圾增多,主要是由于游客乱扔垃圾、缺乏垃圾分类等因素导致的,而不是一次性筷子使用过多造成的。要保护环境,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垃圾分类质量,并采取其他措施,如设置更多的垃圾箱、开展环保活动等。
例题5:
小刚发现家附近的河流受到污染,他决定通过减少使用化肥来保护水资源。请分析小刚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解释原因。
3.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生态危机,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a)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态危机的表现等基本知识。
b)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环境保护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复杂影响。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知识,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使学生认识到生态危机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热情。
3.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生态危机,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思维。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人类与大自然》(教案)

《人类与大自然》(教案)

《人类与大自然》(教案)人类与大自然引言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

人类具有对自然的依赖性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也对自然资源进行着开发和利用。

如何在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实现平衡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类对大自然的探求1.人类对大自然的感知大自然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既奇妙、神秘又令人敬畏的存在。

人类通过它的感官器官对自然进行观察和感知。

早期的人类主要通过观察天象和动植物行为来认识自然。

而后,随着人类智力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发明了各种测量工具和仪器,来更加深入地探究大自然。

2.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人类在认知自然的同时,逐渐建立起了自认为正确的自然观。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提出了“理念之国”的观点。

伦敦物理学家牛顿通过三大定律,总结出了广泛适用于自然规律的万有引力定律,为后来的物理学、数学等领域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现代科学发展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经典物理学、现代物理学、生命科学等各领域的蓬勃发展,人类对自然认知的同时也呈现出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二、人类利用大自然的方式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关系,不但在探究自然规律上建立了很多发现和理论,同时也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农业养殖农业养殖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之一。

早期的人类通过移牧、打猎等方式获得食物。

随后,他们发现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禽家畜可大大提高食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特定的农业养殖体系。

2.矿产开发人类自从发现金属之后,就开始开发地下矿藏。

包括铁、铜、铝等矿产资源,往往是生产和工业化的基础。

矿产开发对世界的历史和经济贡献不可小觑。

3.新能源开发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除了传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人类在近些年也开始开发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三、人类与大自然的矛盾如果说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矛盾也就难以避免。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需求,人们往往会对自然资源进行破坏和破坏。

大学四年级环境科学教案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大学四年级环境科学教案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大学四年级环境科学教案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四年级环境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2.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3. 掌握一些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4.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友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环境问题的定义与影响(1)讲师对环境问题的定义进行简要解释,并列举几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污染、空气污染等;(2)通过实例和数据呈现,重点强调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1)教师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其含义;(2)解释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环境可持续;(3)通过参考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应用与意义。

3. 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1)讲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2)介绍一些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如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推广可再生能源等;(3)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考和行动。

4. 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习惯的培养(1)讲师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共同探讨环境保护的意义;(2)讲师与学生讨论如何培养环境友好的行为习惯,如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鼓励废物分类等;(3)通过案例和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引导他们转化为具体的环境友好行为。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

通过引用实际情况和数据,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理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小组活动表现、讨论参与度、展示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和反馈。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同时,教师也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九年级下册科学《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下册科学《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原因;
-环境问题的分类、表现及危害;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及实施途径;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搜集、整理和分析环境问题的相关资料;
-运用图表、数据等展示环境问题的现状及趋势;
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2.设定明确的合作任务,如调查、实验、研究报告等,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3.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小组克服困难,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4.组织小组展示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合作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环境问题的典型现象,如沙尘暴、雾霾、垃圾围城等,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提问:“大家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感受?”“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环境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3.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方法方面:培养学生以下方法:
-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评价;
-掌握基本的环保技术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合理质疑;
-学会自我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方面:通过以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环保教育教案

环保教育教案

环保教育教案环保教育教案10篇环保教育教案篇1:环境和环境问题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

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

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生活动]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与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

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1.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良好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第四阶段――现代工业时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3.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1)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2)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后记:1.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全人类关心环境与发展的问题。

自然环境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

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的重视,明智地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教案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中。

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问题1(综合思维)说明图中箭头的含义。

问题2(人地协调观)人类在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问题3 (地理实践力)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①②所示);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③④所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箭头⑤⑦所示);环境又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箭头⑥⑧所示)。

②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③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

2、不同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类型产生原因
自然资源枯竭
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生态破坏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环境污染
身的净化能力
三、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案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案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课设计同学们好!上课!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环境利用的强度日益扩大,由此也引发了诸多问题。

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严重毁损,已经危及我们和子孙后代。

你知道什么是环境问题吗?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呢?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分别是什么呢?同集中注意力进入专注状态,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带着提出的以下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吗?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呢?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分别是什么呢?学习本节课内容。

提醒学生上课时间到了,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

章节名称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人地关系,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从空间和时间角度综合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3.通过生活体验或户外活动,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4.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使其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重点确定依据:根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及学业质量标准要求,环境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环境问题无处不在,但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往往熟视无睹。

因此,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对其进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1.运用示意图,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结合世界环境公害事件的实例,分析与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难点确定依据:根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及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学生分析案例、材料归纳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一定的难度。

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策略)1.读图分析教学法——生态破坏——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构成表——提高学生分析图表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态破坏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地方课程七年级环境教育
第10 课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教学设计:------环境问题
——教学设计
一、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优美环境,让学生体会到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认识到人类发展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从而引出本节的课题,并板书课题《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

二、紧接着提出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人类的影响,抓住概念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及其分类,再加以多媒体播放,
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感性的深入理解认识。

从搜集的众多环境问题图片
材料中区分那些是原生环境问题、哪些是次生环境问题,哪些是生态破坏现象、哪些是环境污染问题。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三则材料,进行检测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教师从而获得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1)让学生搜集材料,在自己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分别说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现象认识,使得全班同学都能得到了解。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合作交流,相互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把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行解决,既达到了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获得了知识。

(3)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
应该怎样去身体力行实施环境保护行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倡导学生投入到环保活动中去。

三、评测练习
练习测评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情况。

2024年环境教育教案(通用5篇)

2024年环境教育教案(通用5篇)

2024环境教育教案(通用5篇)环境教育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认识植物的变化,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

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

3、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离不开矿藏。

离不开海洋,离不开江河。

离不开山岗,离不开森林。

离不开草原,离不开土地。

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活在线》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小结2、学习《追根求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枫叶为什么红了?小结3、自学《二十四节气》三、环保在行动1、调查小麦、美化、玉米、大豆、白菜播种后时间、和收获时间。

2、调查借助自然气候应当干旱、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措施3、考察一种作物的耕作时令并亲自种植。

四、总结环境教育教案2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思想观念。

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教学准备1、挂图或幻灯片──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

2、挂图或幻灯片──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3、关于动植物的录像带。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放映关于动物和植物幻灯或录像。

2、谈话:同学们通过观看幻灯片(或录像带),有什么想法和问题?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答。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给予引导和鼓励。

)4、讲述: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

(板书课题: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二)学习新课1、人类的朋友——植物(出示一些熟悉的植物的幻灯片)。

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第二册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

从区域角度认识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区域认知)2.从空间和时间角度综合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综合思维)3。

通过生活体验或户外活动,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地理实践力)4。

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分析,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环境问题(1)概念: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产生原因: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2.类型—-按性质分类主要类型表现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资源短缺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二、主要环境问题1.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1)成因:人类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

(2)表现: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态恶化。

3.环境污染(1)成因: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

(2)后果: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

(3)主要类型及其危害主要类主要污染物危害型大气污染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水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海洋污染人类活动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1)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解析课件新人教版必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解析课件新人教版必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地球家园的重要成员。保护和善待野生 动物,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必须作出的现实选择。
人们非法捕食野生动物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呢? 【答案】提示:生态破坏。
【基础清单】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概念: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 __不__友__好__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学习技法 (1)图表分析法。教材中运用了众多的插图对知识进行说明,学习时 要充分利用这些图表,按照读图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归纳语言的思路 进行。 (2)案例分析法。学习环境问题时可以结合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 坏、酸雨等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并根 据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这样可使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更加具体化。学习 可持续发展时,可结合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材料,理解践行可持续发 展的具体措施。
【整合提升】 1.人地关系及环境问题的产生
2.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
由于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
含义
致生态退化,影响人类的
物质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
区别生产和生活来自产生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 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
机制 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 境承受能力
【名师助学】 小拓展: 环境问题的实质 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人类目前所面临 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不协调发展。 想一想1: 人口增长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吗? 【答案】不是。人口的增长可能会引发环境问题,但并不是环境问 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不协调发展。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环境问题 【情境探究】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掌握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2.结合实例,认识不同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并能够分析环境问题类型及其成因。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特点及成因。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4.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人地协调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表现。

【教学难点】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及分析。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展示《寂静的春天》和“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图。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撰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各国政府把环境保护提上了日程,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签署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开启了环境保护事业。

这次大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吗?为什么大会议题引发了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注意观察大会会徽,思考它的寓意。

师:人类活动一方面需要从环境中索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甚至破坏,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

特别是20世纪中叶,西方工业化国家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引发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环境公害事件,这次大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中心图案表示人与地球的相互依存,寓意人与自然的和谐。

周围环绕的橄榄枝出自联合国会徽,象征和平、幸福、美好。

继上册书最后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这册书最后一章,我们一起来探究环境与发展问题。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概念【多媒体展示】“未来地球”图,思考:什么是环境问题?生: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示范教案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示范教案

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足迹,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认同应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认同应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3.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提出保护环境的具体建议或行动计划。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生态足迹。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活动】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数十亿年生命的进化,逐渐使地球从不毛之地演变成生命乐园,但随着人类出现和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环境,使这个星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也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处理好人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呢?怎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呢?教师展示展示茶卡盐湖的图片,结合教材第82页问题探讨的相应情境,提出问题: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新知讲解】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1.生态足迹概念【教师活动】教师出示资料: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70亿。

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教师讲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会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物。

如果将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为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就是生态足迹。

【学生活动】聆听、体会。

【教师活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教师通过相应的实例来让学生了解生态足迹的概念。

如一个人粮食消费量可以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

而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教师展示生态足迹示意图,提出问题:生态足迹都有哪些方面组成?【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生态足迹包括建设用地、碳足迹、林地、渔业用地、耕地、草地等)【教师活动】教师讲述: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的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

九年级下册科学《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科学《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解决策略等。
2.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使命。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改善环境质量作出贡献。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他们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局限于表面现象,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章节的学情分析如下:
1.知识储备: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现象有一定的认知,但尚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以便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2.思维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面对复杂环境问题时,可能存在思路不清晰、分析不深入等问题;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应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在本章节内容上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和内涵,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
3.设计一份环保宣传海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展示环保知识和理念。
-海报要求:创意新颖,具有吸引力,能够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思考。
4.撰写一篇关于环保行动的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共同参与环保行动。
-倡议书内容应包括:背景介绍、目的意义、具体行动措施、期望效果等。
5.深入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选择一部相关法律,进行解读和分析。
2.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案例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贴近生活,以增强学生的现实关注度;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案7篇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案7篇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案7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案7篇保护环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等等。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案【篇1】活动设计意图:“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随着这些口号,人类环保意识正在觉醒,环保教育迫在眉睫。

海子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主人,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意义重大而深远,作为一名教师,从小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想何不开展一次环保月活动呢,通过丰富有趣的环保课堂,强化爱护、保护地球、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环保习惯、并以此带动整个家庭环保,共同关爱我们的地球家园。

所以我开展了此次活动《环保小达人》。

希望小朋友能够建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光要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各自的特性制作出生活、学习的有用物品,还要能通过本节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清楚的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以及保护环境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许多好处,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与别人合作的快乐,懂得与人协作的生活意义,从而明白在集体生活中学习的快乐。

学会赏识自己,让学生树立只要肯动脑筋自己就能制作出精美的物品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1、知道垃圾会影响地球环境,人类要减少垃圾,让幼儿简单了解几种废旧物品的处理方法。

2、能大胆说出环境受污染的来源,认识其危害,了解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能够和同伴进行交流对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感受。

4、将环保教育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环保行为5、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创新思维活动,激发幼儿发明创造的欲望和探索精神,知道废物利用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体,用多种形式的废旧物品组合创新出各种物体、玩具,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31世界的环境问题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31世界的环境问题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7.根据前面所讨论的内容,你认为应当增样做才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是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树立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包括“控制人口在适度范围内、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不同地区协调均衡发展、加强国际间的协作共同发展、积极参加保护和该环境的活动六个方面。在学生会的每一个方面时用大屏幕显示出正确答案,在显示每一个答案的同时教师问一个为什么,使学生更深入地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作后一个答案作为自己目前的落脚点,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升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教师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出示由东沙河所采的水样让学生观察更显直观生动)
4.你能说出土地荒漠化和生态系统破坏的具体表现吗(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同时用大屏幕显示环境污染包括的四个方面即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地荒漠化的两个方面及土地沙化、草原农田退化;生态系统的两个方面即森林资源的大量减少、物种的大量灭绝。)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相互配合较好。
5再使用录像手段适应注意剪辑的清楚一些,使教学目的更加突出。
6在语言运用上还要努力减少口误,提问时注意目的明确,增强语言的幽默性。
(在学生看录像之后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产生的不同环境问题,用大屏幕首先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以帮助学生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显示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6.既然环境问题实际上是发展问题那么人类还要不要发展?应当怎样发展?
(人类要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学生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九年级(下)第四章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第一课时)【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是第四章的第一节内容,是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它自然的引出本节所要讨论的对象——环境问题。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人口问题,围绕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及人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展开。

通过人与环境之间的“对话”使学生明白人与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本节是第四章的一条总脉,为下面几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培养学生建立人类社会发展受到环境制约,走科学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价值观念。

2.重点、难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兼有的内容 3.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图表来获得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通过“对话”讨论来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紧密关系,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4.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人类和环境关系的资料【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歌曲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阅读材料:联合国将“人口、发展与环境”定为21世纪第一个“世界人口日”的主题。

资料表明,人口的快速增长、过度消费、浪费和资源匮乏正在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饮用水的短缺,土地的过度开垦和农作物的减产使人与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

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阿拜德在2001年“世界人口日”致词中说,生活在地球上的几十亿人拥有同样的梦想:安全的生活、充裕的空间、……我们只有有限的时间来纠正威胁地球的不平衡,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生活在哪里,每一个人都有这份责任。

(健康报2001.07.11)动画展示:热带雨林、全球沙漠化、垃圾场、清澈的河流和被工业污染的河流设计意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展现给同学们的是草原上如诗如画般的美景,牧羊姑娘愉快的心情。

而阅读材料和动画展示马上使人联想到环境的破坏和社会的呼吁。

创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立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新课教学作准备。

(二)新课教学活动:讨论并模拟环境与人类的对话----谈谈你对人类和环境关系的认识。

环境:我是人类的家园,为你们提供生存和活动的空间。

离开了我们,人类将无法生存。

人类:我们依赖于环境而生存,我们通过生活和生产等活动影响和改变着你们。

环境:你们改变着我们,可你们不顾环境的感受和承受能力,无节制的排放垃圾,使我们不堪重负,总有一天我们会变成一个垃圾场。

人类:那你们不也经常会沙尘暴,使我们无法正常生活;泥石流冲毁我们的房屋等。

环境:因为人类不合理开发土地、乱砍伐森林,使我们表面的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地生产力下降。

黄土高原就是例子,原本,这里的森林约有4.8亿亩,覆盖率为53%,由于先民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盲目开垦,致使今天这里43万平方千米的高原上,形成了沟壑纵横、茫茫荒原的景象。

环境:人类认为自己作为改造环境的主要因素,有着“人定胜天”的思想,认为有能力与自然相抗衡,你们却忽略了环境的承载力以致于环境破坏的种种恶果附加在你们的身上。

人类:原来我们影响和改变着你们,与此同时,你们也总将这些影响和变化反作用于我们。

环境:我们还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人类:我们得到环境提供的物质和能量,最终通过新陈代谢归还给环境了。

环境:尽管我们象一个巨大的仓库,存储了丰富的资源,但地球上人口的急剧增长,总有一天会被你们用完的。

人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你们的开发潜力是无限的。

教师:通过你们的对话,总结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环境: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了各种资源,同时也要接纳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

人类: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生活和生产等活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同时,环境也总将这些影响和变化反作用于人类。

环境:当人类的改造能力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时,环境就会被破坏。

由此可知,人类和环境是对立和统一的。

人类: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能否定了环境的影响,在改造环境的同时应保护好环境。

人类发展与环境要相适应。

教师总结:人类社会在与环境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

人类为了生存和活动,必须从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还必须占据含有媒质的一定空间;同时,人类新陈代谢和活动的产物也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环境还具有容纳、清除、改变这种代谢产物的能力,能不断把人类代谢和活动的产物在特定条件下更新。

因此,人类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离开这个特定的环境,人类就无法生存。

但这恰好体现了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从对立面看,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的对立面而存在,按照自己的规律发生与发展的。

所以,人类的主观要求同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

从统一方面看,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由上得出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其哲学含义为对立统一关系。

思考: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并回答:图中A是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

B是。

C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物质和能量,发展了生产力,而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

D 。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设问:那现在人类发展有没有与环境相适应?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1.人口问题2.环境问题先来了解人口问题:读图探究:读世界人口在最近几个世纪的增长曲线图,描述出你所获得的信息。

(1)公元前1000年,人口增长缓慢,最近几十年,人口急剧增长(2)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

(3)人口问题是一个发展的问题。

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世界人口在最近几个世纪急剧增长?(1)世界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2)发展中国家由于主权独立、政治解放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而导致生活环境及医疗条件的改善所致。

学生举例:如(1)曾给人类造成不尽灾难的天花,已在本世纪被人类彻底灭绝。

(2)青霉素和各类抗生素的发明,使许多急性传染病得到有效的防治。

(3)营养学和卫生学的进展使人类找到了改善营养、增强体质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婴儿、孕妇和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

同时,人口平均寿命却在不断延长。

总结:医学科学在本世纪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进展,在短短100 年里完成了医学史上95%以上的发明和发现,使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抑制。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科学进步改善了人的健康状况,减少了人的机体遭受疾病侵害的广度与频度,延长了人的个体生命存在和持续的时间,成为人口增长的主要根源。

科学在促发人口增长的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抑制人口出生率的种种可供选择的手段。

安全便捷的避孕手段,正是由于科技的进步到了最近百年才逐渐出现。

相信没有避孕药具,地球上的人口肯定会更多。

思维发散:如果你是一位预测家,再过50年、100年之后,地球上的人口将会是多少?联合国人口基金在《1999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中对世界人口增长进行了预测,认为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从现在的60亿增长到73至107亿之间,最可能的是89亿。

该预测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34亿,相当于1966年世界人口总和,具体将达到多少,取决于未来人口生育率的高低。

世界人口可以达到: 1999年 60亿, 2013年 70亿, 2028年 80亿, 2054年 90亿。

这种“爆炸式”增长令人悚然而思。

如果不设法扭转这种快速增长势头,地球村将容纳不下它的居民。

我国人口学家表示,人口、资源、环境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过大的人口群体为了生存和经济发展过度利用自然资源,这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说,1900年世界平均每天只消耗几千桶石油,而今天人类平均每天消耗7200万桶石油。

人类对金属的使用也从每年的2000万吨上升到现今的12亿吨。

其它自然资源消耗也是如此。

思维拓展:假若你是一位宣传大使,现在你身在一个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你打算怎样做?请你为它们设计一些宣传口号,让人们能认识到人口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总结: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个主要矛盾。

设计意图:让学生收集资料,模拟人类与环境的“对话”使学生能从世界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来说明随着人类自身的不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也会不断加大;学会用获得的信息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用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加深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

通过对世界人口在最近几个世纪的增长曲线图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所获得信息的整理加工能力。

通过发散思维使学生明白人口、资源、环境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学生小结)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尝试总结知识点,加深印象。

(四)巩固练习:1.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是()A.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B.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C.地球上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正确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力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2.读图探究:读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回答问题。

从图上看出,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与人口增长大致成________比例关系。

3.阅读下列数据表,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并叙述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

结合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更全面的反映出人类与环境之间问题日趋严峻。

在有效地利用环境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五)作业布置:1.作业本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结合你的所见所闻,用你最擅长的方式(诗歌、绘画、歌曲等)来表达你是如何理解世界人口问题的。

3.社会调查:本地区人口及对今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展露创造才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开阔视野。

“社会调查”作业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关注乡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设计反思】本节内容是学生较为了解和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展开讨论,老师只起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本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知识的落实,并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阐述正确的观点。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能较深入的了解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发展观,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

自评:让学生搜集人类和环境关系的信息,然后对信息加工、整理,进行交流,展示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现了资源共享。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步步深入,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消极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观察、探索与思考,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在学生代表发言时注重了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的给出指导与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