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视野中的

合集下载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巴蜀文化心得感悟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巴蜀文化心得感悟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巴蜀文化心得感悟巴蜀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部分,凝结了巴蜀人民几千年的智慧和勤劳。

在传承和发展巴蜀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定的文化自信。

作为一个巴蜀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感悟。

首先,巴蜀文化自信需要对历史进行深入了解。

了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巴蜀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巴蜀地区曾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通过研读历史资料,我明白了巴蜀文化在政治、经济、农业、文化等方面的卓越贡献。

例如,巴蜀地区在古代是蜀汉文化的发源地,蜀汉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造力而闻名于世。

而蜀中的经济繁荣也使得巴蜀地区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通过对历史的深入了解,我深深地为巴蜀文化的辉煌而感到自豪。

其次,巴蜀文化自信需要传承和弘扬巴蜀文化的精华。

传承巴蜀文化是我们每个巴蜀人的责任。

在传承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对传统艺术的学习和发扬。

巴蜀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艺术形式,如川剧、川绣、川锦等。

这些形式独具特色,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我曾参加过一次传统川剧表演,被川剧的唱腔和表演技巧所折服。

川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舞台造型和表演风格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观众。

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是巴蜀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

另外,巴蜀文化自信需要结合当代社会的需求进行创新发展。

传统文化不是僵化的,而是与时俱进的。

在巴蜀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进行创新发展。

巴蜀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巴蜀文化打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例如,可以通过建设巴蜀文化主题公园,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提供巴蜀文化体验旅游等方式,为巴蜀文化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同时,在教育领域也可以加强对巴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更多的巴蜀文化传承人才,推动巴蜀文化的繁荣。

最后,巴蜀文化自信需要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文化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借鉴的过程,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我们的巴蜀文化作文1000字

我们的巴蜀文化作文1000字

我们的巴蜀文化作文1000字巴蜀,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

这里有丰富多彩的巴蜀文化,深受人们喜爱。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巴蜀文化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

在巴蜀文化中,成都方言独特的音韵是巴蜀文化的一大亮点,如彬彬有礼、亲和平直等特点让中国各地的朋友感受到成都人的亲切与热情。

巴蜀饮食也是巴蜀文化的一大特色。

四川火锅、麻辣烫、夫妻肺片等,无一不是代表着巴蜀地区的独特饮食文化。

巴蜀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如川绣、川剧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巴蜀文化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

历史上,巴蜀地区一直是物产丰富、人才济济的地方。

巴蜀文化根植于这片土地上,融合了各种文化元素,而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在巴蜀文化中,包容性是一种基本精神。

无论是外来文化还是本地文化,都能在巴蜀这片土地上得到共存共荣。

这种包容性让巴蜀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出独特的异彩。

巴蜀文化是一种崇尚自然的文化。

巴蜀地区山川秀美,人文历史悠久,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一直是巴蜀文化的一种精神追求。

这种崇尚自然的特点,不仅在巴蜀的传统文化中有所反映,也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得以体现。

巴蜀的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无一不带有浓郁的自然风情。

巴蜀人民崇尚大自然,爱护环境,这在当今社会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品质。

巴蜀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在巴蜀文化中,秉承着百折不挠的品质,巴蜀人民历经风雨,依然坚韧不拔,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

巴蜀的先民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活、劳作,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一切无不彰显出巴蜀文化的精神意义。

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才赋予了巴蜀文化无穷的生命力。

巴蜀文化是一种具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弘扬巴蜀文化,传承和发扬它的光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巴蜀文化,在时代的洪流中,不忘传统,践行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视域下部编版高中语文李白诗歌教学设计分析》--以《蜀道难》为例

《巴蜀文化视域下部编版高中语文李白诗歌教学设计分析》--以《蜀道难》为例

《巴蜀文化视域下部编版高中语文李白诗歌教学设计分析》 --以《蜀道难》为例摘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白曾居住蜀地,巴蜀文化和巴蜀精神影响着李白的人格和诗格,在他的作品中也不乏体现出巴蜀文化的痕迹。

学者对李白诗歌教学的探讨更多的是依据其人生经历,而忽略了巴蜀文化对其诗歌的影响,探究巴蜀文化视阈下李白诗歌的教学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蜀道难》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巴蜀文化;高中语文;李白诗歌;教学设计1.巴蜀文化概述(一)巴蜀文化的发展巴蜀文化作为灿烂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特点。

迄今为止,巴蜀文化绵延了五千余载,孕育了不少文人骚客,李白就是其中之一。

巴蜀文化指的是四川盆地的地域文化。

战国以前,巴蜀文化分化为巴文化和蜀文化,到了战国以后,巴、蜀交融才形成了巴蜀文化。

巴蜀研究名家胡召曦在《巴蜀历史考察研究》中提出:“巴蜀文化是指巴蜀地区即主要在四川、重庆境内,自古至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具有巴蜀地区特色的地域文化。

”(一)巴蜀文化的特点巴蜀文化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积累了丰厚的底蕴。

第一,由于天然的地理特征,汇聚了农耕、游牧文化。

四川盆地有着中间凹陷,四周高山高原的地势特征,有着像聚宝盆一样的形状,山原之间的河谷成为了盆地勾连外面的走廊。

因此,这样的地理特点使得四川盆地汇聚了东、南、西、北多方面的文化。

第二,由于独特的地势特征,巴山蜀水以雄险幽秀著称,挖掘了巴蜀人开拓进取的精神。

四川盆地被称为“四塞之国”,这一封闭地形使得蜀人与外界交流甚少,因此激发了其开拓进取的决心。

第三,由于丰富的文化交流,巴蜀人具有俗尚游乐的特征,巴蜀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

巴蜀文化辐射力较强,与中原、楚、秦、滇黔夜郎等文化都相互渗透影响和辐射,并且巴蜀很早就兴起了旅游习俗,各种贸易往来与旅游习俗结合在一起,文化内涵深厚。

第四,由于浓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巴蜀文化具有诡谲莫测的特征。

我们的巴蜀文化作文1000字

我们的巴蜀文化作文1000字

我们的巴蜀文化作文1000字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使巴蜀地区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之都。

巴蜀文化是指四川、重庆地区的一种特有文化,其特点是多样性、包容性和开放性。

在巴蜀文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巴蜀地区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腾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巴蜀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蜀地文化。

四川盆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这里先后形成了蜀、蜀汉、蜀元、蜀宋、蜀明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古代文明。

秦始皇时期,巴蜀地区被称为蜀郡,这标志着蜀地和华夏文明的深度融合。

在历史的长河中,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进行了频繁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多种文化要素,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在巴蜀文化中,我们可以发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宽窄巷子、武侯祠、都江堰等蜀地特色建筑,古蜀文明、蜀汉文化、蜀地佛教文化等多样的文化遗产。

巴蜀文化还包括了诗词歌赋、川剧、川绣、川菜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这些文化元素体现了巴蜀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巴蜀文化的多元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传统。

在巴蜀文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原文化、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印度文化等多种文化要素的相互融合和交流。

这种文化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使巴蜀文化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

巴蜀文化既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展现了西南地区的多元文化特色,这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当代社会,巴蜀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巴蜀文化的发展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巴蜀文化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川剧、川菜、川绣等巴蜀文化产品既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品牌。

巴蜀文化的发展也为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巴蜀文化产品在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新亮点。

巴蜀课心得体会(优秀14篇)

巴蜀课心得体会(优秀14篇)

巴蜀课心得体会(优秀14篇)心得体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它能帮助我们不断进步。

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在写作时参考。

巴蜀项目心得体会近日,我参加了一次关于巴蜀项目的学习交流活动,深刻感受到这个项目对于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

借此机会,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活动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巴蜀项目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点项目,旨在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经济中心”,促进川渝地区的经济发展。

该项目总投资达数万亿,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开发、产业转型升级等多个领域。

在实施过程中,巴蜀项目高度重视环保、生态建设,注重和谐发展。

巴蜀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带动川渝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巴蜀地区是我国经济较为欠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实施可以有效缩小地区经济发展与东部发达城市的差距。

另外,该项目位于中国内陆地区,实施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中心地的西移。

巴蜀项目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长期规划和改革的坚定决心是实施巴蜀项目的前提条件。

其次,重视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注重区域和谐发展,可以在项目实施中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

最后,要注重人才培育和创新,促进地区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段:总结。

巴蜀项目是我国重要的西部大开发项目之一,为川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在活动中,我能够感受到,西部地区的朋友们对于巴蜀项目的实施充满着信心和热情。

巴蜀项目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力量与支持,我们也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项目实施经验,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巴蜀教学心得体会巴蜀教学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以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特点,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我有幸在过去几年中亲身体验了巴蜀教学,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巴蜀教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巴蜀教学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巴蜀文化调研报告

巴蜀文化调研报告

巴蜀文化调研报告巴蜀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巴蜀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源远流长,渊源深厚。

巴蜀地区位于中国华西地区,包括现今四川和重庆两个省市,其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巴蜀文化,我们展开了一次调研活动,以收集相关信息和了解巴蜀文化的发展现状。

二、巴蜀地区的文化遗产巴蜀地区拥有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丰富多样,包括建筑、艺术、文学等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大量的古建筑,如都江堰、峨眉山、武侯祠等。

这些建筑大多经历了数百年,承载着巴蜀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此外,巴蜀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如川剧、川绣、川锦等。

这些艺术形式独具特色,经久不衰。

川剧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以其激情四溢的表演和独特的唱腔而著名。

川绣和川锦则以其精湛的刺绣工艺和华丽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三、巴蜀文化的传统特点巴蜀文化有着浓厚的民俗和宗教信仰色彩。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巴蜀地区的龙灯和蜀绣。

龙灯是巴蜀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被视为吉祥的象征,通常用于庆祝重要节日和活动。

蜀绣则是以巴蜀地区为代表的中国刺绣艺术之一,以其精致的工艺和华丽的颜色而驰名于世。

此外,巴蜀地区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如川菜和火锅。

川菜以其香辣味道和多样化的烹饪方式而受到广泛赞誉。

川菜不仅在中国内地享有盛誉,也逐渐走向世界。

火锅则是巴蜀地区一道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以其麻辣鲜香的味道而受到食客们的喜爱。

四、巴蜀文化的现状与展望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巴蜀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尤其是在都市化的快速发展下,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可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因此,保护和传承巴蜀文化变得尤为重要。

值得欣慰的是,巴蜀地区政府和社会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以保护和传承巴蜀文化。

例如,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这些举措使得巴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也为后代人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了解巴蜀文化的机会。

巴蜀文化作文600字

巴蜀文化作文600字

巴蜀文化作文600字巴蜀文化,四川,成都,历史,文化传承巴蜀文化与我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四川,尤其是它的文化,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巴蜀文化。

作为生长在四川的学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文化对我的影响。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而最早的文字出现于4000年前的什邡和广汉。

这一文化经历了自秦汉以来的多个朝代,使巴蜀地区成为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地方。

四川省的文化重心在成都市,这座城市被誉为“天府之国”,不仅是川菜的中心,也是巴蜀文化的代表。

在这里,我能够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如武侯祠、锦里等等。

这些建筑不仅是巴蜀文化的代表,也是历史的见证。

它们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巴蜀文化的大门。

巴蜀文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面,如川剧、蜀绣、金沙遗址等等。

这些都是四川独特的文化遗产,而我也因此能够更好地理解四川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我尤其喜欢川剧,它的唱腔独特而优美,演员们的表演也十分精彩。

每当我看到一场好的川剧表演,我就会被它所吸引,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除了这些,巴蜀文化对我的影响还体现在我的日常生活中。

四川人讲究吃辣,吃麻,这也是四川菜的特色。

我也因此对于美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喜欢吃辣的食物。

此外,四川人也十分注重礼仪,尊敬长辈、尊重他人是四川人的传统美德。

这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具有礼仪意识的人。

总之,巴蜀文化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

从历史到文化,从生活方式到思维方式,我都受益匪浅。

我相信,巴蜀文化也会继续传承下去,成为四川人的骄傲,也成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文化底蕴。

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1. 艺术:
古巴蜀文化的艺术特色非常鲜明,早在一千二百年以前,就是很及早巴蜀文化孕育的萌芽。

古巴蜀是一个古老而富有文化气息的地方,以显赫的艺术杰作和雄厚的历史底蕴而闻名。

从古人类陶器、玉器、乐器、石雕、铜器等文物可以看出,古巴蜀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古巴蜀人追求自然力量、生命力量和灵性,他们把一个个壮美的侍从放在高耸的地方,传达着一种自然与宇宙的智慧,从而造就了古巴蜀艺术的独特风格。

2. 语言:
古巴蜀的语言种类多种多样,以法兰西语,僧伽罗语以及其他当地方言为主。

古巴蜀语言特点是广泛且复杂,源于西班牙殖民时期,在殖民统治时,古巴蜀人更多使用西班牙语,但也使用当地方言和异域语言。

此外,古巴蜀也有很多蒙古语和其他地区的方言,把不同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多元语言文化。

3. 宗教:
古巴蜀也同样有一批宗教,从美洲教派、犹太教派到印度教派,有众多宗教的思潮,浸透在古巴蜀的文化中。

从石像、纹样、建筑、神圣的绘画等,都可以看出古巴蜀人认可众多宗教,把这些诸神融汇在一体,把深奥的信仰变成了现实生活中可以体验的艺术,从而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和审美特征。

巴蜀旅游文化见解

巴蜀旅游文化见解

巴蜀旅游文化见解巴蜀文化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地区而风俗略同的稳定的地域共同体。

不过,在古代,巴蜀文化区的地域范围要宽泛得多,还包括汉中盆地、黔涪高原、鄂西南和湘西山地等“与巴蜀同俗”的区域。

就巴蜀文化区的中心区域而言,它以龙门山——大凉山为界,东部是四川盆地,西部是川西山地和高原,属于长江上游流域的内陆腹心地区,只有极西北的若尔盖草地一小部分属于黄河上源。

它的西北与青海相接,北部与甘肃、陕西为邻,东连湖北、湖南,南临贵州、云南,西倚西藏。

巴蜀文化特点1、总体上,巴蜀文化绵长久远、神秘而灿烂,可坐享天成,亦可以行卒而生;可无为逍遥,更因刀剑而存。

2、文化上兼容儒释道,以道,注川人风骨;以儒,举川人仕进;以释,去川人彷徨;进退之间,生死挈阔。

3、蜀人从容,却含惰性;巴人明快,失之浅薄;瑰宝陆离,多附鬼气;人文荟萃,最是诗人。

4、巴蜀之地向来称为四塞之国,不可谓不封闭,然则多川汇流,昂然出三峡,成大江东去之势,尖锐,奔腾,苍茫,颇让人喟然感叹。

5、蜀中自古多才俊,蜀中自古少大将,多少豪情,多少志气,都削成丝丝缕缕花絮,化作点点滴滴闲情,粘满着春花秋雨,汇入大江大河,消失于无影无踪。

巴蜀自然世界的神奇“剑门天下雄,夔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

”古人常用雄、险、幽、秀四大特征来形容巴山蜀水的神奇。

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原始自然生态、古老独特的地质现象、冰山与草原共生的高原风光、特殊的民族风情生态。

近些年来,旅游热兴起,更有许多新的景观被发现,九寨仙境、黄龙瑶池、稻城乡城丹巴的“香格里拉”、海螺沟冰川、熊猫故乡,皆令世人惊叹。

巴蜀自然世界的神奇是与世界几大文化发源地的同纬度现象。

四川位于东亚大陆腹地的“两河流域”(黄河与长江)之间,而与四川同纬度的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则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肥沃新月地带,还有同纬度的尼罗河的埃及文明、印度河与恒河文明。

它们都有相似的地理条件,都是在北纬30度左右,都是在两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都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彼此相距大概都在2000公里左右。

传承发展巴蜀文化的意义

传承发展巴蜀文化的意义

传承发展巴蜀文化的意义巴蜀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传承和发展巴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凝聚着巴蜀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发展巴蜀文化,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文化遗产,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

首先,传承发展巴蜀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巴蜀文化融合了多个民族的智慧和艺术,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

通过传承和发展巴蜀文化,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资源,传承给后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其次,传承发展巴蜀文化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巴蜀文化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文化,它蕴含了人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通过传承和发展巴蜀文化,我们可以汲取其中的智慧和知识,应用于当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创新。

此外,传承发展巴蜀文化有助于推动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关键之一。

巴蜀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民族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交流。

通过传承和发展巴蜀文化,我们可以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复兴。

总结起来,传承发展巴蜀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巴蜀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挖掘其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资源,将其融入到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建设中,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和共荣。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巴蜀文化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的巴蜀文化作文1000字

我们的巴蜀文化作文1000字

我们的巴蜀文化作文1000字巴蜀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

巴蜀是指今天四川和重庆地区,这个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蕴藏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巴蜀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成为了世人瞩目的文化瑰宝。

巴蜀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多元统一。

巴蜀地区地势复杂多变,民族众多,因此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现象。

在这片土地上,有巴文化、蜀文化、黔文化等多样化的文化存在,各个民族在巴蜀地区共同谱写着多元统一的文化篇章。

这种多元统一的文化特点体现在巴蜀地区的建筑、饮食、民俗等方方面面,独具风采。

巴蜀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饮食文化的丰富多样。

作为巴蜀地区的代表,川菜被誉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其独特的调味和口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喜爱。

川菜以其麻辣味道、丰富的味型和独特的烹饪技巧而闻名。

巴蜀地区还有很多其他特色的小吃和美食,如重庆火锅、水煮鱼、毛肚等,给人们带来了美妙的味蕾体验。

巴蜀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

巴蜀地区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

巴家、蜀家、苗家等民族的民俗文化最为独特。

巴家民俗以充满活力的舞蹈和多彩多样的服饰为特色;蜀家民俗以奇特的民居建筑和精美的剪纸艺术为代表;苗家民俗以壮丽的歌舞和独特的服饰为亮点。

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展示了巴蜀地区民族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巴蜀文化的特点之四是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巴蜀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的许多文化艺术形式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

巴蜀地区有丰富的民间文艺和戏曲文化,如川剧、巫山秧歌等,这些艺术形式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巴蜀地区还是中国的丝绸之路起点,世界闻名的蜀锦和蜀绣均源于巴蜀地区。

这些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赋予了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

巴蜀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美好的感受。

无论是在饮食、建筑、民俗还是文化艺术领域,巴蜀文化都展示了其独特的风采和魅力。

巴蜀文化特色特色独具影响深远(巴蜀文化为何如此特别)

巴蜀文化特色特色独具影响深远(巴蜀文化为何如此特别)

巴蜀文化特色特色独具影响深远(巴蜀文化为何如此
特别)
巴蜀文化,又称为四川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发展历程,在中国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

巴蜀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摇篮,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已分为巴蜀和蜀。

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

"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中心区域为川东(含重庆)及鄂西地区,涵盖陕南、汉中、黔中和湘西等地;"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主要地理位置涵盖四川盆地川中西部平原地区。

由是观之,巴蜀的核心区域即为如今的四川省和重庆市四川话是流行于四川、重庆(巴蜀地区)及周边省份临近地区的主要汉语言,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蜀语。

四川话约有1亿6千万的使用者,数量次于日语,多于德语。

四川话也十分有趣。

巴蜀文化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影响

巴蜀文化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影响

巴蜀文化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影响“巴蜀文化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影响1”作为古今巴蜀地区的文化总和,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华文化中内含丰富、特色鲜明的重要地域文化之一。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李白的诗歌除了其丰富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还在于他又开创了积极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李白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尽管“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但现今仍留存900多首,如要从李白留存的诗歌中去把握其浪漫主义诗风,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我们只有将李白放在盛唐巴蜀地区这一大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来分析其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无疑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李白的诗歌。

一众所周知,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在四川绵州昌隆(今四川绵阳江油青莲镇)。

李白出生地四川绵阳江油青莲镇位于川西北中北部的四山环抱的中坝平原,历史上为连接我国西北和西南的南北民族迁徙大走廊,族群、部落众多,同时又是汉、藏、羌、彝等文化东西交汇之地,文化交流融合频繁,文化多样性保存良好,形成了重农喜商、尚文循礼、崇仙好娱的民俗文化传统。

这些历史上形成的民俗文化传统,直至今天仍然在当地群众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蜀中是一块文化沃土,这里道教、佛教烟火繁盛,墨客儒人层出不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风尚和氛围,给年幼的李白以最新的文化启蒙。

李白天才俊逸,又非常勤奋好学,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上安州裴长史书》)。

也许自小受父亲诵读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的影响,李白“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赠张相镐》)因此,在私塾期间,李白继续阅读了大量书籍,进一步开拓了自己的视野。

他从甲乙丙盯子丑寅卯的汉字开始,认真研读了《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诸子百家的书籍。

而这些作品都不在经书范围之列,对丰富与发展李白的想象力和精神世界功不可没。

一次李白随父亲到文风楼赴晚宴,客人们听说他年少学厚,善于吟诗作赋,想考考他,要他以文风楼为题写一首诗,李白稍作思考吟出了四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浅谈巴蜀文化的特点

浅谈巴蜀文化的特点

浅谈巴蜀文化的特点巴蜀文化的特征:神奇、神秘、神妙神奇的自然世界、神奇的自然世界、神妙的心灵世界,是巴蜀文化总的特征。

首先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入蜀“采江山之俊势,观天下之奇作”,赞叹巴蜀山水乃“宇宙之绝观”。

后人用“雄、险、幽、秀”四字来品评四川自然景观如神品一样的价值。

“一盆”巴山蜀水,“万卷”天府之国,显示出自然世界无边的神奇。

其次,对于巴蜀文化世界,杜甫以中原人的文化眼光,看到的山川是新的:“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看到的习俗是怪殊神秘的:“天路看殊俗,出入异中原”;看到的蜀人也很新奇:“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直到19世纪法国人古德尔孟进入四川,还认为巴蜀是“绝妙未经开发的舞台”。

在海内外人的眼光里,巴蜀文化世界是很神秘的。

它有下列文化特征:一是“仙源在蜀”、“道源在蜀”;二是“文宗在蜀”、“才女在蜀”;三是“易学在蜀”。

第三,心灵世界无尽神妙,主要是指蜀人在文化心理和思维定势上有浪漫奇特、仰望星空、富于梦幻的思维传统,从三星堆人的奇特想象,到李白、苏轼的豪放与梦幻,再到郭沫若的泛神与浪漫,再到今天巴蜀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韵,一直在巴蜀传承,这也是学术上“蜀学”形成重文学、重今文经学特征和思维来源。

巴蜀文化都有哪些主要的特点呢?一、什么是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指四川省、重庆市的文化。

巴文化以重庆为中心,巴人在夷城(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建立了巴国第一个首都。

后活动于重庆全境、湖北西部、四川东部、陕西南部及贵州北部地区。

蜀则由三个古族融合而成,后成为西周封国,传‘蜀与夏同源’及‘禹兴于西羌’等。

含川西、陕南、滇北一带。

巴、蜀交融已是战国之后。

商至西周时,蜀人与黄河流域民族已有文化交流。

出土商代后期陶器如深腹豆形器、高柄豆、小平底钵等,虽具地方特色,但铜镞、铜戈、铜矛却为黄河流域常见器形。

出土的西周至春秋的玉石礼器与中原所出者一致。

二、巴蜀文化内容三国蜀汉文化的中心遗迹是成都武侯祠。

巴蜀文化及其文化特征

巴蜀文化及其文化特征

巴蜀文化及其文化特征#走向世界的巴蜀文化#原创牛汝辰四川盆地在全国的地理位置上虽不免有偏居西南之憾,然其山川形胜优越,进可攻、退可守,故历代王朝无不视其为险要之地。

对于我国西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发展,虽无高屋建瓴之势,但却无异于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况其地幅员辽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口众多,因而自古以来,文化发达。

它不仅在接受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风采的巴蜀文化,而且对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文化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巴蜀文化巴蜀文化依托于四川盆地,岷山、大巴山屏蔽北境;云贵、青藏大高原耸峙南、西边境;其东,更有夔门险阻;中部为辽阔肥沃的四川盆地。

因境内有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俱汇长江而东流入海,故在行政区域上称为“四川”。

又因3000多年前,重庆为巴国首府,古名叫“巴”;2400多年前,成都为蜀国王都,历来以“蜀”相称,故在文化地理分区上,我们取其古意,名为“巴蜀文化”。

(二)巴蜀文化源流巴与蜀,是今四川重庆地区古老的称呼。

它们既是地域名,又是部族名,还是古国名。

从地域上讲,巴蜀以今四川为中心,包括陕南、鄂西及云贵的部分地区。

最初的巴与蜀,都不只是指一个部族或一个古国名,而是两个比较广大的地区或两大部族集团。

川东一带的部族以巴为盟主,川西一带以蜀为盟主。

中原地区对它们统称之为巴蜀。

作为古国,巴一度成为臣服于商的“方国”。

后来,巴人又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

“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

”(《华阳国志·巴志》)巴与中原周王朝的联系,从此更加密切。

至于蜀,也曾臣服于商。

“武王伐纣,蜀与焉。

”(《华阳国志·南中志》)修建了都江堰之前期水利工程,农业得到较大发展。

巴蜀作为部族国家的历史,到战国晚期结束。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等率兵先后征蜀伐巴,未出三个月将其灭之。

从此,巴蜀地区统一到秦国版图之内,按郡县制分设巴郡和蜀郡,其治所分别在江州(今重庆)和成都。

巴蜀社会实践心得体会800字

巴蜀社会实践心得体会800字

巴蜀社会实践心得体会800字巴蜀社会实践是我大学期间参与的一项重要活动,此次实践让我有机会了解并融入了巴蜀地区的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

在这次实践中,我深入了解了巴蜀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问题,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

首先,巴蜀地区的经济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巴蜀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该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通过参观当地的企业和工厂,我亲眼目睹了巴蜀地区的制造业发展状况。

这些企业不断引进国内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展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创新,使得巴蜀地区的制造业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巴蜀地区也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互联网和高科技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这些经济发展的成果,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也为巴蜀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巴蜀地区的文化传承让我深感震撼。

巴蜀地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实践中,我参观了巴蜀地区的历史遗迹、博物馆和艺术展览,亲身感受到了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三国文化的传承,还是巴蜀人民的优秀传统美德,都令人深感敬佩。

同时,巴蜀地区也在积极努力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通过相关的法律政策和文化活动,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接受巴蜀文化的独特之处。

这种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努力,使得巴蜀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影响力。

此外,巴蜀地区也存在着一些社会问题,通过实践,我也更加了解到了这些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一方面,巴蜀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明显,城乡差距和地区间差距较大。

虽然巴蜀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但由于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导致部分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巴蜀地区的环境问题也相对严重,水资源紧缺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巴蜀文化的特点与贡献

巴蜀文化的特点与贡献

巴蜀文化的特点与贡献巴蜀文化指的是四川地区的文化,包括历史文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文化。

四川地区地理环境多变,民族文化多元,自唐宋以来,巴蜀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点,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历史文化巴蜀地区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夔门楼、宏观寺等著名景点,都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上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之外的第三大文化。

三星堆的青铜器、玉器以及祭祀用的青铜面具、青铜鸟、青铜树等器物,开创了巴蜀地区的青铜器文化之先河。

而在这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青铜神树,其树干高达4.8米,是目前中国现存的最高古代青铜人物。

这些文化遗迹让巴蜀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得以闪耀。

二、艺术文化巴蜀文化也以独特的艺术文化著称。

在艺术表现上,巴蜀文化注重形式的表现,不拘泥于形式的传承,吸收其他地区的文化元素,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蜀绣和川剧。

蜀绣以技艺高超著称,其绣品造型逼真,色彩鲜艳,堪称中国刺绣之极品,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

而川剧则是中国著名的地方剧种之一,它的音乐、唱腔、表演形式都非常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审美价值。

三、宗教文化巴蜀地区的宗教文化也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

道教和佛教是最为盛行的宗教,其中最为知名的要数峨眉山的佛教文化和青城山的道教文化。

峨眉山孕育出了“峨眉派”佛教,这是中国佛教中教义较为纯正、规模最为庞大的佛教流派之一,对佛教的发展和传播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青城山的道教文化更是影响了整个中国的道教文化,青城山被誉为“天下奇观、天下道观之冠”。

总而言之,巴蜀地区的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其独特的文化特点和文化贡献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巴蜀文化所传承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文明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

走进四川巴蜀文化

走进四川巴蜀文化

人文性格 人,是具体存在的产物。在人文文化范畴中, 人文精神又是对人类创造活动其重要作用的因素。 巴蜀地域的人文性格:骄狂、张扬个性、大胆叛逆、务实--“边缘”状态、盆地内自给自足、物产丰富。 不安本分、敢于创新、冒险----“蜀道难”和“蜀道通” 李白的《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而来四万八 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 相钩连” ---开辟通道
七:张扬个性 体现:唐代诗人李白擅行书,字飘逸人们常说:“古有苏 东坡,今有郭沫若。”在书法上,郭沫若师法苏轼,都 有笔走龙蛇,汪洋恣肆的特征。苏轼作书突破“唐人尚 法”的藩篱,而开“宋人尚意” 的新风. 八:人文荟萃 体现:古代(司马相如、扬雄、左思、李白) 近代(巴金、郭沫若) 不胜枚举
李冰 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专 家。秦昭王时任蜀守, 精通天文地理,善于治 水。上任不久即领导和 组织人民在古蜀国水利 建设基础上,大兴水利。 首先是修建位于灌县境 内岷江上游的都江堰。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化的积淀 ---第二自然 第二自然:巴蜀远古先民在大盆地所提供的客观自然条件(第 一自然)下开始了自己的生存创造活动。其带着浓郁地域印记 的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创造逐渐地被传神、固化和积淀下来。 成为本地域后来者生存和文化创造的又一个前提。
从物质层面认识 宝墩文化——三星墩文化——十二桥文化、金沙文化 世界之“最早”:天然气开采地、世界雕版印刷术、世界纸币、 世界茶文化(起源地) 四季分明,自然景观的多姿多彩都直接陶冶和熏陶着巴蜀 人对“美”的敏感心理机制。(艺术家、文学家)
走进四川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的历史定位: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地域文化之一, 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基本上位于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之间,但巴蜀地区地区主要属于 长江流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蜀文化视野中的“巴味”与“蜀味”——以巴、蜀两地的文学创作为例刘海洲《红岩》2009年第3期 2011-03-27 【字号大中小】【打印】【关闭】长期以来,巴蜀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巴蜀地域特色,得到了举世公认。

巴蜀文化作为巴文化与蜀文化的有机统一体,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独具巴蜀地域特色的文化传承,至今仍体现在巴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巴蜀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蜀地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使蜀文化一直很繁盛,长期占据了巴蜀文化的主流地位;而巴文化就相应地处在巴蜀文化的边缘地位,形成了长期以来的“巴不如蜀”的局面。

历史的事实究竟如何呢?据现在的考古发掘表明,巴文化与蜀文化各自具有不同的文化起源,它们的人种来源、生产方式、祭祀礼仪、建筑风格、文学艺术等很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差异,具有各自地域特色的“巴味”与“蜀味”。

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巴文化与蜀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交流与融合,也各自保留了地域文化的特性,形成了“巴味”与“蜀味”的交融互补。

巴地作为巴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自身文化的边缘地位,对其自身文化特性的挖掘与重视不够,长期依附在蜀文化之中。

这种状况随着1997年重庆直辖市的成立,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巴文化的历史进行重新梳理与定位,努力确立巴文化的独立地位与地域特性,挖掘出巴地的“巴味”,显示了重庆人地域文化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和发展巴文化的信心。

巴文化与蜀文化的特质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的“巴味”与“蜀味”,这种差别体现在许多方面,由于川渝两地交流的频繁,巴文化与蜀文化共同属于巴蜀文化圈,有些差别己经融合或者消失了,对这两种文化特质之间的辨别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本文将结合巴、蜀两地的文学传统和文学创作对“巴味”与“蜀味”,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找出巴文化与蜀文化各自的特质,更好地促进两种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蜀文化是以成都平原为中心而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蜀地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耕作环境,《华阳国志・蜀志》云:“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早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早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蜀地自然条件优越,再加上蜀王杜宇教导人民耕作,兴修水利工程,使蜀地的农业生产远远早于巴地,为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形成一种历史传承性很强的农耕文化。

而巴地一带四周被大山环抱,境内河流纵横,农业耕作极为不便,《华阳国志・。

巴志》这样记载巴地的疆域:“其地东至鱼复,西至英道,北接汉中,南接黔涪”。

巴地的自然环境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过,巴地境内河流众多,码头港口相对发达,为巴地与外界进行经济与文化交流提供便利,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形成了具有巴地特色的码头文化。

这种文化由于自身的流动性,不太注重历史的传承与积淀,传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正如二位评论家所说:“文化是重庆的客”,就一语道破了巴地文化的一种特性。

与蜀文化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和发达的经济条件相比,巴文化则显示自己码头文化的历史局限性,造成了巴地在文学艺术方面长期不如蜀地的历史事实。

巴蜀文人的叛逆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让巴蜀文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从汉大赋的开创者司马相如和扬雄,到开一代诗风的陈子昂和诗仙李白,以及宋代豪放词派的苏氏三父子,他们的文学创作都开创了那个时代文学的先河,引领了一个时代文学的发展,留下了不朽的文学篇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大家。

巴蜀地域文学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吸引了众多学者关注的目光,著名学者袁行霈就曾指出:“这些文学家都是生长于蜀中,而驰骋其才能于蜀地之外。

他们不出夔门则已,一出夔门则雄踞文坛霸主的地位。

”细看他们的籍贯,无一例外都是蜀人,形成了“巴不如蜀”的文学传统。

这种传统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据《中国现代文学大辞典》记载,收录的巴蜀作家一共51人,其中蜀地作家39人,巴地一带的作家12人,蜀地作家在数量上占有明显优势;另外,根据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流行的作家排行榜~鲁郭茅巴老曹,郭沫若和巴金都是蜀地人,这样大师级的作家重庆一个也没有。

新中国成立以后,重庆在全国具有知名度的作家仍寥寥无几。

当代文学评论界通常以茅盾文学奖作为衡量一个省的文学地位和文学实绩的重要指标,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

四川作家先后有周克芹、王火、阿来和麦加荣获茅盾文学奖,而重庆作家至今没有一人获奖,这就说明了巴地与蜀地在文学创作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由历史和现实造成的,也是对巴蜀两地文学水平和地位的简要而基本正确的判断。

不过,巴地的文学在抗日战争时期迎来了自己的繁荣期,这是由于当时国家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迁移到重庆而带来的一种暂时性的文化中心,是多种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是巴地文学自身发展的成果。

抗战时期大批作家聚集重庆,众多高校的迁入,众多的文化出版机构和期刊杂志的创办,造成重庆抗战文艺的繁荣,这一方面是外部各种因素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巴文化的接纳与突围意识,善于吸收各种外来文化的精华,融汇创新巴地文学,使巴文学与蜀文学之间的态势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重庆在全国文艺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许多作家在创作中对重庆地域文化的描写越来越多,尤其是重庆的雾更成为许多外省作家和本地作家倾心描写的对象,对重庆地域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还培养了众多的文学青年,营造了良好的文学艺术氛围,这都是重庆抗战文学带来的成果。

随着抗战胜利结束,作家们纷纷离开重庆,使得重庆文学在经历过高度的繁荣之后又回归到沉寂状态,说明一地文学的兴旺发达必须具有自身的历史传统和文学氛围,而重庆作为一座码头城市,缺乏历史的沉淀和悠久的文学传统,往往注重追求新兴时髦的东西,易造成历史传统的断裂,成为一座无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通过对巴、蜀两地文学创作的梳理,从一个侧面论证了巴、蜀不同的地域文化类型所形成的各自文化特性,即“巴味”与“蜀味”的明显差异。

蜀地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所形成的农耕文化,为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教育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前后相承的文化传统,带来了蜀文化与文学艺术的繁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蜀味”;而巴地由于农耕条件的恶劣,凭借江河的优势,最早开始了渔猎为主的生产方式,对以后的巴地码头文化特色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造成了巴地历史传统的割裂和文化教育事业的相对落后,出现了“巴不如蜀”的历史现象,这是两种地域文化的历史传统与地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结果,也是“巴味”与“蜀味”的文化差异与较量,对巴蜀两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巴、蜀两地不同的自然地域环境和生产方式对巴、蜀居民气质个性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巴人的生存环境要比蜀人恶劣,农耕不发达,只好利用依山傍水的地形,渔猎成为他们早期生活的主要形式,在向大自然获取生产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养成了艰苦顽强、不畏险阻、崇力尚武的天性,形成了“聚之则生,散之则亡,合之则强,分之则弱”的观念,形成了一种强悍的文化传统。

而蜀地沃野千里,水利灌溉设施完备,农业生产先进,物产丰富,经济文化的发达,为蜀地人民的生活提供了相对便利和适宜的生存条件。

因此,蜀人的性情多性慢、睿智善辩、浪漫好仙。

《华阳国志》曾对巴蜀两地的居民性格气质做了一个简要的概括,《华阳国志・。

巴志》上说巴族“其民质直好义,土风敦厚,有先民之流……而其失在于重迟鲁钝,俗素朴,无造次辨丽之气。

’而《华阳国志・。

蜀志》则云蜀人“君子精敏,小人鬼黯”。

另外,蓝勇先生根据《华阳国志》、《蜀都赋》、《水经注》等史籍对巴、蜀两地居民的个性特征进行过描述,认为巴渝地区居民的个性特征为“尚武类’,而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居民的个性特征为“尚文类”,这只能是一个大致对两地居民性格类型的划分,也具有一定的道理。

同时,巴蜀文化中有这样一句俗语:“巴有将,蜀有相”,纵观历史,这种人才分布格局早在汉晋时代己经形成,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作家四川占据两席,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三大元帅是出生在重庆的,这一人才分布的格局就更加印证了巴、蜀两地居民气质个性的明显差异,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综合影响的结果。

巴、蜀两地居民性格气质的不同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具有明显的表现,即“巴味”与“蜀味”的差异。

蜀地优越休闲的物质文化环境使本地作家想象丰富,极富浪漫情怀,使蜀地的文学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光彩。

汉代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风求凰”和“当沪卖酒”的爱情佳话,一直被后人称道,显示了蜀地人民追求爱情的坚贞和浪漫;此外,司马相如还开创了汉大助这种文体,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气势恢宏,铺张华丽,极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彰显了汉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唐代的诗仙李白,更是继承了这种浪漫主义精神,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等等。

宋代的苏氏兰父子是宋代文学史上最灿烂的篇章,苏轼更是一位集大成者,他的一生颇为坎坷,被多次贬滴流放,在流放黄州、杭州等期间,纵情山水之间,写下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思念亡妻的感人之句,还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抒发个人感慨之作,随着这些作品流传后世的还有他的风流故事和逸闻趣事,显示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多姿多彩的人生。

这种极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到了现代文学史上被郭沫若所继承和发扬光大,在《天狗》诗篇中“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其想象极为大胆和丰富,彰显了郭沫若的个性精神和自我意识,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此外,郭沫若在历史剧的创作过程中,按照“失事求似”的创作原则,大胆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进行虚构与假设,使其符合情节发展与人物性格自身逻辑的发展过程,如《屈原》中虚构的掸娟这一人物形象,对塑造屈原的性格和推动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该剧充满了浪慢主义的色彩。

这种极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是蜀文学的重要特征,对今天四川文学的发展仍起着重要作用。

而巴地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和巴人性格的勇敢坚韧、质朴豪爽、强悍劲勇,造就了巴地特殊的文学艺术传统,不善于使用细腻抒情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借助歌、舞等原始粗放、具有观感和动感的形式来表达,有一种慷慨悲壮的情怀。

桦阳国志巴志》记载的巴蔓子的英雄壮举,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土不丢失于楚而情愿割掉自己的头颅,足见其忠于巴国热爱巴国之心。

到了近代的辛亥革命,重庆人民的优秀儿子~邹容,以革命军马前卒的精神创作了惮命军》一书,“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里是在独立!”吹响了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号角;后来,年仅20岁的邹容惨死在狱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