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海泛舟》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下册教案全全套人教版科 海 泛 舟.doc

初二语文下册教案全全套人教版科   海  泛  舟.doc

科海泛舟沂源县历山中学张兴友设计理念1、优化学生语文学习环境: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拓宽视野。

2、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天地里,学科学,用科学,树立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1、学科学,用科学,树立科学观念,追求科学。

2、感受科学,学习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立志科学,当一名科学家。

3、学会用语文反映科学世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育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立志科学。

2、语文和科学,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提前一周,搜集如下资料:生活中的科学、科学家的故事、科学之迷。

教学时间课余准备时间:一周课时安排:3课时活动过程第一板块:走进科学1、分组让学生谈谈对科学的认识。

2、阅读资料:(1)什么是科学(2)科学应当造福人类(资料,课本106——107页)第二板块:展现科学1、让学生谈谈身边的科学,使其认识到生活中离不开科学,科学无处不有。

2、例文:生活中有科学前不久的一个星期天,吃早餐时,我把一个煮熟了的鸡蛋剥了壳,竖着放在一个玻璃瓶的瓶口上,鸡蛋有一小半没入了瓶中。

我习惯地用手指按压着鸡蛋,但当鸡蛋被我按进瓶里时,却碎成了几块。

这时,我突然想:能不能把这个光鸡蛋放进瓶子里而不损坏它呢?我向爸爸提出了这个问题,爸爸想了一会儿说:“应该没问题。

”爸爸找出几张废纸揉成一团,用火柴将纸点燃后小心地丢进瓶里。

爸爸对我说:“看好了,我要变魔术了!”他把一个剥了壳的鸡蛋放在瓶口上,用手轻轻地按压,只听得“啪”的一声,鸡蛋完整地掉进了瓶子里。

我十分惊讶,“这里面有什么窍门呢?”爸爸说:“我来做个小实验,你就能明白。

” 爸爸把一只蜡烛放在一个小碟子上,然后放到一盆水里,让蜡烛伸出水面三分之一左右,把蜡烛点燃,然后用玻璃瓶把蜡烛反盖起来;又在瓶口放几个支撑物把瓶子托起来一点,让水可以进出瓶子;还在瓶外壁上作一个与水面齐平的记号。

蜡烛燃烧一会儿后,就熄灭了。

这时我发现,瓶子里的水面已经上升到瓶子中空部分的五分之一。

《科海泛舟》语文教案

《科海泛舟》语文教案

《科海泛舟》语文教案第一章:科学探索的本质1.1 科学探索的定义与意义1.2 科学探索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3 科学探索的过程与实践第二章:科学思维与方法2.1 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2.2 科学方法的分类与运用2.3 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三章: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3.1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2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3.3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相互促进第四章:科学伦理与责任4.1 科学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4.2 科学研究中的道德困境与应对策略4.3 科学家社会责任的认识与实践第五章:科学探究案例分析5.1 经典科学探究案例介绍5.2 案例分析与启示5.3 学生实践探究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第六章:科学阅读与写作6.1 科学阅读的技巧与方法6.2 科学写作的基本要求与结构6.3 如何在科学探究中运用阅读与写作第七章:科学实验与观察7.1 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7.2 观察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第八章:科学技术与创新8.1 科技创新的意义与作用8.2 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的探索8.3 创新思维与科技发明的故事第九章:科学与伪科学9.1 伪科学的特征与辨别9.2 科学素养与迷信的对抗9.3 提高科学素养,拒绝伪科学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10.1 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10.2 校内外科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0.3 学生科学实践成果的展示与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科学探索的本质补充说明:在讲解科学探索的定义与意义时,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科学探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探索的重要性。

在介绍科学探索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时,可以结合具体的科学实验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原则与方法在实际科学探索中的作用。

在讲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与实践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探索经历,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认识。

重点环节二:科学思维与方法补充说明:在阐述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时,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差异,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思维的意识。

《科海泛舟》语文教案

《科海泛舟》语文教案

《科海泛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科海泛舟》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手法。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科学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3)学会整理和归纳信息,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科海泛舟》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手法。

(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相关科学知识和文化背景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较为复杂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手法。

(3)将课文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手法。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4. 实践操作法:课后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科海泛舟》。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 参考资料:与课文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文化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科海泛舟》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完成生字词学习和相关练习。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手法。

(2)讲解生字词,巩固知识点。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分享讨论成果,共同解决问题。

5. 实践操作:(1)课后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科学探索的文章《科海泛舟》。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群科学家在探索未知领域时的冒险历程,以及他们在科海中泛舟的趣事。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1.2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科学家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2. 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科学探索意识。

第二章:泛舟文章内容2.1 快速阅读1. 文章讲述了哪些科学家在科海中泛舟?2. 他们在科海中遇到了哪些趣事?3. 文章通过这些趣事传达了什么主题?2.2 细读品味1. 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 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3. 文章中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2.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

第三章:探索科学奥秘3.1 科学家访谈邀请一位科学家或有科学探究经验的嘉宾进行访谈,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在探索未知领域时的经历和感悟,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3.2 学生展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成果,如科学实验、调研报告等。

第四章:科学素养的提升4.1 科普阅读推荐一些科普读物,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2 科学观影推荐一些科普纪录片或电影,让学生在课后观看,从视觉上感受科学的魅力。

4.3 科学写作5.2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我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第六章:拓展阅读与讨论6.1 拓展阅读提供与《科海泛舟》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章或科学故事,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

6.2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拓展阅读中的收获,讨论文章中的科学原理和探索精神,以及这些文章对他们的启发。

第七章:科学实验与观察7.1 设计实验根据文章中提到的科学实验或现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八年级语文下册《科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科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文章中的某个问题或科技概念进行讨论。
2.交流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倾听并提问,以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内化。
3.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
2.答题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反思评价,促进成长: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如人工智能、5G通信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文章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本文的背景,包括作者、文章出处以及文章所涉及的科技领域。
2.课文阅读: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感知。
-重难点:如何在教学中融入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技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科技领域的最新成就,引发学生对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科海泛舟》八下61

《科海泛舟》八下61

《科海泛舟》八下6《科海泛舟》教学设计浙江省平湖市乍浦初中沈晓萍【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酷爱科学的爱好,造就崇真求实的科学看法,提高对科学技术的相识。

2、造就学生在科学追求的进程中具有人文关心意识。

3、造就学生的搜集整理信息的实力、口语交际实力和写作浅显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的文字表达实力。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资料,读科学家的故事,谈与科学结缘的经验,效仿写浅显的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课外搜集科学家的故事,小组内沟通,每个小组引荐1至2篇,在班级沟通。

其次课时课外先回忆自己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或第一次接触奥妙的科学的小故事,第一次发觉科学其乐无穷的奥妙的故事。

最好用文字登记来。

课内先小组沟通,选出最好的全班沟通。

第三课时老师供应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等例文。

学生范读,听读。

课堂上仿写一篇探究科学的作文。

【备课资料】八项工程有望使青海湖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新华网西宁9月6日电〔记者顾玲〕记者日前从青海省有关部门得悉,青海省打算从此时此刻起用八至九年时间,重点实施包括自然草地爱护与治理工程在内的八项工程,力图使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据青海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八项工程分别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防沙治沙工程、自然草地爱护与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及水源修养工程、封湖育鱼和裸鲤人工放流工程、自然爱护区工程、高效生态畜牧业工程和普氏原羚挽救工程。

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

长期以来,受自然环境演化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湖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湖水水位在42年时间里下降了3.6米,湖区沙漠化趋势紧要,草场植被破坏紧要,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裸鲤也由于过度捕捞数量锐减,鸟类栖息地环境恶化。

从20xx年起先,青海省已对青海湖四周的2.77万公顷耕地逐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力争用两至三年的时间将青海湖周边的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还确定20xx年至20xx年为十年封湖育鱼期,并已通过人工增殖的措施,放流孵化青海湖裸鲤936万尾。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科海泛舟word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科海泛舟word教学设计

八(下)综三:科海泛舟写作指导【入题导语】童年的眼中装满了好奇,于是打开了探求知识的窗户,发现这个世界真奇妙;童年的思维无拘无束,于是打破了万花筒拆了闹钟,总想发现其中的奥妙。

爱因斯坦四五岁时就对指南针的指向感到惊奇,爱迪生小时候竟然学孵小鸡,这些都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聪颖活泼的你是什么时候迷上科学的呢?是因为一个玩具、一本书,还是一次难忘的活动?这对你后来的兴趣爱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以“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为题,讲述自己与科学的不解情缘。

【写作引路】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才是迷上科学的经历。

它应该是指对某种自然现象或事物感到好奇,进而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因而进行的探究过程。

这探究过程也许有人指点,也许只是自己在胡搞瞎闹;也许取得了成功,也许遭到了失败……但这次经历,必然给咱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必然让咱们从中取得了某种启发,必然对咱们的爱好爱好产生了深远的阻碍。

其次,我们要审清题意。

“第一次”限定了事件发生的时刻,这在文中必需交代清楚。

“迷”明确了咱们所写之事的内容,这也是咱们选材的大体要求,在写作时,必然要围绕“迷”字行文。

什么缘故会着“迷”——交代情形发生的起因;如何入“迷”地探讨——详细地描述这次科学探讨的进程;有无解开那个“迷”——交代情形的结果;这次探讨活动是不是让你“迷”上了科学——写出这次经历对你产生的阻碍。

在作文时,应紧扣“迷”构思全文,突出重点,彰显个性。

【佳作展示】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筅张莹2007年10月24日,是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的日子,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奔月妄图。

一颗小小的卫星能准确地飞到三十八万千米之遥的月亮身旁,没有精湛的科学技术是实现不了的。

在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由衷地自豪的同时,我的心绪也随着“嫦娥一号”飞回到了我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有趣经历。

那是四年级的一堂科学课。

在学习了串联电路后,老师将我们带进了实验室,让我们亲身体验电路的神奇。

综合性学习 科海泛舟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 科海泛舟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科学实验技能:教授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和考试成绩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 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科学教材,提供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案例。

2. 实验室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 教学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通过展示科学领域的有趣现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科学基础知识讲解:讲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科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四、科学思维方法训练: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五、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科海泛舟》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学习课文中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科学探索的文章——《科海泛舟》。

请大家先谈谈自己对科学的认识和兴趣。

2.自主学习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章大意,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并做好笔记。

3.课堂讨论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课文中有哪些科学知识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1:我觉得课文中关于宇宙探索的部分很有意思,特别是人类登陆月球的故事。

生2:我对课文中的纳米技术很感兴趣,觉得这个技术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

师:很好,同学们对科学的兴趣都很浓厚。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4.分析课文(1)课文中提到的科学知识有哪些?(2)作者在探索科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3)课文中的科学探索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生1:课文中提到的科学知识有宇宙探索、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

生2:作者在探索科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资金不足、设备落后等。

作者是通过不懈努力、寻求合作、创新思维等方式克服困难的。

5.小组合作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课文中的科学知识,讨论一下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讨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讨论的成果。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中的科学知识,也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生1: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比如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综合性学习 科海泛舟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 科海泛舟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度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 科学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4. 科学创新的过程和方法5. 科学实践的意义和途径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科学成果和创新产品,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科普视频等方式,了解科学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度,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共同探讨科学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

4. 探究活动: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成果展示:学生将探究成果以PPT、小报等形式进行展示,分享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学习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3.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4. 学生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等。

2. 科普视频、动画、图片等。

3. 网络资源(科普网站、论坛等)。

4. 探究工具(实验器材、观察工具等)。

5.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

2.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科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3. 案例教学:分析典型科学案例,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科海泛舟教案(优秀6篇)

科海泛舟教案(优秀6篇)

科海泛舟教案(优秀6篇)科海泛舟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2.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3.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师准备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或向学生讲述,或提供材料让学生阅读,以激发学生兴趣;2.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技说明文的写法,或提供一些例文,以便学生模仿,或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3.教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作一些查阅和了解,甚至搜集、掌握一些这一方面的观点和信息。

三、活动指导本次综合性学习设计了四项学习内容,可以根据兴趣、特长以及学习条件、资源等不同情况,让学生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开展活动。

1.关于“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

开展这项活动,旨在促使学生回忆自己从童年到少年时代如何第一次与科学结缘,从而重新唤醒和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教师对活动的指导,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畅谈。

只有在自由畅谈中,才能相互启发,让沉睡的记忆重新激活。

教材中提到:“你第一次迷上科学是在什么时候?是因为一件玩具,一本书,还是一次难忘的活动?”事实上,儿童对科学产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在上学路上,或是在玩耍之中,或因花开花落,或因鸟鸣虫唱……教师要启发、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展开思路,让学生谈得有趣,谈出心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的同学来说,可能保留在他记忆中的不是“第一次如何迷上科学”,而是对科学的着迷第一次如何受到挫折,如何被折断了对科学入迷的感情幼芽。

对于这种经历不妨也允许、鼓励学生谈一谈,或许在反思中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启迪。

2.关于“思考自然的启示”。

开展这项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中任选一项。

教材呈现了两则小故事,都说明了科学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一则故事更适宜于写科学小品,而第二则故事更适宜于写科学童话。

综合性学习 科海泛舟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 科海泛舟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科技领域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走进科学1.科学精神的内涵与价值2.科学家事迹介绍第二章:探索技术1.现代科技发展概述2.我国科技成果展示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1.科学生活方式举例2.科学饮食与健康第四章:科学方法与思维1.科学方法的基本内涵2.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第五章:科学实验与探究1.实验原理与方法2.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科学家事迹和我国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

3.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运用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

2.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如科技作品、实验报告、探究论文等。

3.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可读性的科技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科技知识。

2.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科学知识。

3.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技资讯,拓宽学生视野。

4.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5.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六、教学安排1. 走进科学:2课时2. 探索技术:2课时3. 生活中的科学:2课时4. 科学方法与思维:2课时5. 科学实验与探究:2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科技领域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提高学生对科技主题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意识。

1.2 教学内容引入科技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阅读相关文章,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分析科技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和负面影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重要性。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具体影响。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科技发展的图片和视频。

提供相关文章和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科技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提供的科技文章,理解相关概念和信息。

学生完成阅读笔记,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3.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科技发展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利弊。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评估方法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和小组讨论报告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给予及时的反馈。

4.2 反馈与改进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自我改进和学习方法的调整。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或科技企业,亲身感受科技的魅力。

邀请科技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应用。

5.2 拓展学习学生进行科技主题的研究项目,深入探究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或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科技发展相关的文章、书籍、研究报告等。

《科海泛舟》语文教案

《科海泛舟》语文教案

《科海泛舟》语文教案第一章:科学素养的重要性1.1 科学素养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素养的概念,认识到科学素养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科学素养在解决问题和决策中的作用。

1.2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科学素养的四个构成要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行为。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每个要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3 培养科学素养的途径介绍培养科学素养的途径,包括学校教育、科普阅读、科学实验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第二章:科学探究的方法2.1 观察与实验讲解科学探究中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实验。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和实验的过程,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2 推理与假设介绍推理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假设。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练习推理和假设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思维水平。

2.3 数据收集与分析讲解数据收集和分析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实际操作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培养数据处理的能力。

第三章:科学伦理与责任3.1 科学伦理的概念与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科学伦理的含义,认识到科学伦理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科学伦理在实际中的运用。

3.2 科学伦理的原则与规范介绍科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如诚实、公正、客观、尊重他人等。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在科学探究中遵守伦理原则和规范。

3.3 科学责任的认识与实践引导学生理解科学责任的概念,认识到科学责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思考如何承担科学责任,培养科学责任感。

第四章: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4.1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讲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平衡科技发展和社会利益。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科技对社会的影响,提高对科技伦理和责任的认知。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科海泛舟》,感受科学的魅力和探索精神。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科海泛舟》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探索精神。

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理解科学知识。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和交流。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探索精神,分享自己的观点。

应用与实践: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验操作,将课文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总结与反思: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2 教学活动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探索精神。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相关的任务和项目。

展示与评价: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展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相互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和语文运用能力的掌握情况。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科海泛舟》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的探索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科海泛舟》的阅读与理解。

2. 科学家生平事迹的了解。

3. 科学实验方法的探讨。

4. 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科海泛舟》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科学家事迹分享:学生分组查找有关科学家的事迹,进行分享和讨论。

4. 实验方法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5. 批判性思维训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和思考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单元测试:通过对课文内容和科学知识点的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科海泛舟》及相关资料。

2. 科学家事迹的资料。

3. 科学实验方法的介绍。

4. 批判性思维训练资料。

六、教学时间本章教学内容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的事迹和科学精神。

2. 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八、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

2. 邀请科学家或科研人员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近距离地了解科学研究的实际情况。

十、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八年级语文下册《科海泛舟》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下册《科海泛舟》优秀教学案例
4.注重过程与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本案例注重教授科学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如科普写作、科学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
5.全面评价与反思,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学案例强调课后反思与评价的重要性。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3.运用图表、动画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展示科学原理,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4.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在讲授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特定的科学问题或现象展开讨论。讨论的主题将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如: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与评价: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3.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合作意识、思维品质等;
4.课后作业及评价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4.通过学习科普文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本教学案例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八年级语文下册《科海泛舟》优秀教学案例

《科海泛舟》语文教案

《科海泛舟》语文教案

《科海泛舟》语文教案第一章:科学探索的舟楫——提问与假设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提问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形成合理假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提问与假设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提问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形成假设。

3.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形成合理假设。

作业:1. 课后思考:如何将提问与假设运用到实际的科学探究中?第二章:探索之路——科学方法与实验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等科学探究方法。

2. 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科学探究方法的种类和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3.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

作业:1. 课后实验:根据所学内容,自行设计一个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第三章:智慧的灯塔——思维导图与信息整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整理信息和运用思维导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 信息整理的技巧和策略。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思维导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思维导图整理所学的科学知识。

3.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思维导图和信息整理。

作业:1. 课后练习:运用思维导图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四章:同行者——团队合作与交流分享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分享成果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团队合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交流分享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 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

3. 学生展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海泛舟》教学设计-4、培养学生积累科学知识以及有关科学家故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写作简短说明文和科学幻想小说的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或向学生讲述、或提供材料让学生阅读,以激发学生兴趣。

2、在活动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材料,向学生介绍科学小品、科技说明文的写法,或提供一些范文,以便学生模仿。

3、教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应该作一些了解,甚至收集一些这一方面的观点和信息。

〖活动过程〗总结对第三单元的学习。

介绍:科学小品以及科技说明文学生分组活动:小组对小列问题进行讨论、搜集或者探究1、收集有关科学的名人名言(不少于5条)2、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3、讲述我第一次迷上科学的经历。

4、科学技术影响了我们一家人(讲述一个故事)5、做一个手工作品,并且介绍它的制作过程。

6、收集科学正反两方面效应的材料或者观点,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学生集中展示:学生写作一篇科学幻想小说。

准备的话题有:1、人类与环境2、宇宙探索3、未来的陆地和海洋4、自然奥秘探索5、人类历史探索。

【参考资料】〖名人名言:科学〗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德马克思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它能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每个人都要赞成它,每一个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学。

──中毛泽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任何时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中邓小平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一个民族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就难以在世界竞争中立足。

──中江泽民伟大的科学者在实验室里的生活,是对物体和对周围一切的执着地斗争。

──法居里夫人科学不论现在和过去,是对一切事物存在的观察预见,虽然是渐进的,然而它是对即将发生事物的认识。

──意达芬奇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俄巴甫洛夫天才只有和科学相结合,才能结出最大的果实。

──英斯宾塞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待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

──中华罗庚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从实验开始的.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许多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并不长,而接连出成果,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事业心。

──中丁肇中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

──中袁隆平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达尔文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布鲁诺人借助于科学,就可纠正自然界的缺陷。

──梅契尼科夫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巴甫洛夫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

──契柯夫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

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萧伯纳优秀的科学家必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

──卡皮察科学不能或者不愿影响到自己民族以外,是不配称作科学的。

──普朗克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属于祖国。

──巴斯德科学总是革命的、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在睡大觉时才不如此。

──萨尔顿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

──卡冯伯尔【参考资料】〖科学家的故事〗数学家故事祖冲之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

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

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

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

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

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

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

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

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

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

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

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

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

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

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

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

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

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

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

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笨头笨脑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面对那么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许你会自惭形秽地说:我这么笨,怎么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为伟大伟人的料!下面我就给你讲述一个老师、校长都认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

这个人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这个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

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

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

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

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

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

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

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

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

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

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

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

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

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

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

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

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

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

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

这时的他,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

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

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非常不满和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爆发,由于他是犹太人血统,又没有关系,没有钱,所以只好失业在家。

为了生活,他只好到处张贴广告,靠讲授物理获得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

这段失业的时间,给了爱在斯坦很大的帮助。

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对传统学术观点的猛烈冲击。

经过高度紧张兴奋的五个星期的奋斗,爱因斯坦写出了9000字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由此产生。

可以说,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决定性的、伟大的宣言,是物理学向前迈进的又一里程碑。

尽管还有许多人对此表示反对,甚至还有人在报上发表批评文章,但是,爱因斯坦毕竟还是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

在短短的时间里,竟然有15所大学给他授予了博士证书,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也想聘请他做教授。

当年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认为无法成才的爱因斯坦,终于成了全世界公认的、当代最杰出的聪明人物。

由丑小鹅变为白天鹅,这说明了什么呢?我想,爱因斯坦的话是最好的答案。

当许多年轻人缠住他,要他说出成功的秘诀时,他信笔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奋,Y表示正确的方法,那么Z呢,则表示务必少说空话。

许多年来,爱因斯坦的这个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从爱因斯坦的奋斗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勤奋、正确的方法和少说空话使爱因斯坦由笨头笨脑变为巨人的。

可见,一个人不聪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泄自己的气。

只要你肯为你的目标付出艰辛的劳动,并配合正确的方法,就一定会得到成功女神的酬劳。

许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在童年时代、少年时代并不一定能显出锋芒毕露的优势,相反,他们却太平凡,甚至显出迟钝、愚笨的样子,常常要被周围的人嘲笑、讥讽。

如果因为自己笨就灰心丧气,不再努力,那不是将自己潜在的才华、能力都扼杀在摇篮中了吗?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每一个人在生命的长河中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