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建筑工艺
34种建筑施工新工艺
![34种建筑施工新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2666062e87c24028915fc3fd.png)
34种建筑施工新工艺、新技术做法(必须掌握)第一部分土建工程一次结构:一、混凝土剪力墙与柱支模加固施工做法混凝土剪力墙、柱模板支设时,采用套上PVC管及塑料塞头的对拉螺栓加固模板,有效的防止了混凝土浇注、振捣过程中的跑浆、漏浆现象,并能够轻松抽出螺杆,提高了螺杆周转利用率。
同时,塞头处形成喇叭口,更加方便了螺栓孔的封堵。
二、现浇大面积平面混凝土真空吸水施工工艺工艺做法:在经过浇筑、振捣、找平后的混凝土表面铺上吸垫,启动真空设备从混凝土中吸出游离水。
优点:混凝土真空吸水是加快施工进度一种的先进工艺,在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同时,缩短了工期,加快了施工进度。
三、钢筋工程防污染做法在浇筑混凝土前,把PVC塑料管套在柱子钢筋上(管根部为混凝土浇筑标高),即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泥浆外露柱钢筋,又便于混凝土施工。
四、框架梁、柱、板节点定型模板的应用方法一:梁、柱、板接头处采用组合式小钢模板与异形角模板支设,模板缝处放置海棉条。
异形角模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
方法二:采取竹胶板定制定型模板。
五、厕浴间的混凝土翻边与楼层现浇混凝土整体浇筑施工法为提高厕浴间的防水性能,对于混凝土翻边要求采取吊模方式与楼层混凝土整体浇筑。
六、楼梯板的施工缝留置施工做法施工做法:楼梯支模时,根据施工规范规定,楼梯踏步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现浇楼板跨度三分之一范围内,楼梯踏步施工缝横挡模板下部,根椐钢筋间距和规格开槽,卡住钢筋不位移且垂直于底模,底板主筋下垫一根同保护层厚度一致的钢筋或塑料垫块,用于保证底板主筋的保护层厚度。
七、现浇混凝土养护技术工艺做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应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采取浇水养护的混凝土,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采取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者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https://img.taocdn.com/s3/m/66d7fe5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c.png)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古代中国建筑艺术被认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淀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从建筑结构、工艺技术以及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筑结构的独特性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木构建筑体系而著称。
木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其基本特点是梁柱承重,斗栱悬挑。
这种结构形式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四合院,以及寺庙、宫殿等建筑中的严密布局。
这种结构形式还赋予了中国古代建筑出色的抗震能力,为中国建筑在地震频发的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工艺技术的精湛性中国古代建筑工艺技术的精湛性也是其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家们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非常讲究,包括木材、砖瓦、石材等。
木材的选择需要考虑年轮的密度和纹理的美感,砖瓦的烧制需要精确的温度控制,石材的切割和雕刻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艺。
这些工艺技术的精湛应用,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在形式和细节上都体现出独特的美感和工艺水平。
三、审美价值的体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工程,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追求。
建筑师们注重营造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追求内外空间的统一与协调。
比如说,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假山”和“水景”,常常可以让人在有限的空间内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美妙。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彩绘、雕塑等艺术元素的运用,也为建筑赋予了更丰富的审美价值。
四、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在于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古代建筑师们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同时也敢于进行改革和创新。
中国古代建筑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
例如,在宫殿建筑中,中国古代建筑师引入了檐制、硬山顶等新的构造形式,使得建筑更加庄严和宏伟。
这种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得以不断发展和演进。
五、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作品中,更在于其传承和保护。
中式建筑常用的工艺方法
![中式建筑常用的工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2e5d94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5.png)
中式建筑常用的工艺方法
中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代表,其独特的工艺方法和美学理念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下面将介绍中式建筑常用的几种工艺方法。
1. 木构造工艺:中式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运用木构造工艺进行建筑物的搭建和装饰。
木构造工艺包括榫卯结构、斗拱、悬山、抬梁等多种形式,其中榫卯结构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
榫卯结构是一种精确的木结构连接方式,不需要使用钉子或螺丝等金属连接件,可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砖雕工艺:砖雕工艺是一种在砖面上雕刻图案的工艺,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手法之一。
砖雕工艺需要经过选材、磨制、构图、雕刻等多个步骤,雕刻出的图案种类繁多,包括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3. 泥塑工艺:泥塑工艺是一种以粘土为主要材料的雕塑工艺,可以用于建筑物的装饰和雕塑。
泥塑工艺需要经过选土、制坯、修坯、上色等多个步骤,可以制
作出各种形状和大小的雕塑作品,如佛像、动物、人物等。
4. 石雕工艺:石雕工艺是一种在石头上雕刻图案的工艺,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手法之一。
石雕工艺需要经过选材、构图、雕刻等多个步骤,可以制作出各种形状和大小的雕塑作品,如石狮、石鼓等。
5. 彩绘工艺:彩绘工艺是一种在建筑物表面绘制图案的工艺,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手法之一。
彩绘工艺需要使用各种颜色的涂料和颜料,绘制出各种图案和纹理,如龙、凤、花鸟鱼虫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每种工艺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山陵的建筑工艺有哪些独特之处?
![中山陵的建筑工艺有哪些独特之处?](https://img.taocdn.com/s3/m/76912d2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7.png)
中山陵的建筑工艺有哪些独特之处?一、宏伟壮丽的建筑气势中山陵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人物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其建筑气势宏伟壮丽,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强。
整个陵墓建筑群占地面积广阔,分为底层、中层和上层三部分,共有七条主轴线构成。
底层包括山坡庭院、天桥、碑路和蔚蓝湖,使整个陵墓犹如悬浮在水面上,寓示着中山先生伟大思想的卓越和永恒。
二、工艺精湛的石雕方阵中山陵的石雕方阵是建筑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陵墓景观中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
方阵由60尊精湛雕刻而成的巨型石像组成,象征着中国近现代史上的60个重要事件与人物,以及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贡献和思想。
每尊石像都经过精心雕刻,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通过石雕方阵,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中山先生的思想与精神。
三、独特的建筑材料选择中山陵的建筑材料选择也展现出其独特之处。
建筑主体采用的是混凝土和花岗岩,混凝土为主要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和耐久性,同时在外立面运用了花岗岩进行装饰,使得建筑更加耐候。
而陵墓内部的装饰材料则采用了大理石和木材,既凸显了中山陵的高贵气质,又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四、精心设计的景观布局中山陵的景观布局精心设计,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利用和景观与建筑的有机结合。
陵墓建筑群融合了山、水、林等自然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园林景观。
底层的蔚蓝湖与碑路协调配合,使整个陵墓犹如梦幻仙境。
而山坡庭院、天桥和建筑的连续景观立体感十足,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彰显了中山陵的建筑艺术价值。
总结:中山陵的建筑工艺不仅体现了建筑的宏伟壮丽,更彰显了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其独特的建筑材料选择和工艺精湛的石雕方阵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技艺和文化内涵。
同时,精心设计的景观布局营造了整体的宏伟气势和令人陶醉的视觉享受。
中山陵的建筑工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人物陵墓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人们在中山陵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中山先生的无限敬仰和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
故宫建筑的建筑技术与工艺
![故宫建筑的建筑技术与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f22b93b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7.png)
故宫建筑的建筑技术与工艺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皇家宫殿。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故宫不仅在建筑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更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与工艺的精湛和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建筑材料、结构设计以及装饰工艺等方面阐述故宫建筑的独特魅力。
一、建筑材料故宫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其中主要的建筑材料包括木材、砖石和琉璃等。
在故宫的建筑中,木材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材料,而且不同的建筑部位选择了不同的木材。
例如,主要的楼房大殿都采用了名贵的楠木,而次要的建筑则使用了松木和柏木等。
除了木材,砖石也是故宫建筑中重要的材料之一。
故宫大部分建筑的墙体都是由黄色琉璃砖镶嵌而成,这种砖石不仅色彩艳丽,而且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久性。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青砖,它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不仅给建筑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还提供了良好的防水效果。
二、结构设计故宫建筑的结构设计以“四合院”为主体,即由一方正厅(大殿)和四个围合的侧厅组成。
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也为皇帝在宫殿中行走提供了便利。
在故宫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檐口的设计是一大特色。
故宫的檐口设计错落有致,非常精美。
特别是屋檐下的斗拱和彩画,采用了中国传统工艺中的雕刻和彩绘技术,图案繁复而细致,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同时,故宫的柱子也是结构设计中的亮点之一。
在故宫的建筑中,采用了数不清的大柱与小柱的组合方式,给人一种轻盈而稳定的感觉。
大柱上还雕刻着精美的龙纹、云纹和花纹,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
三、装饰工艺故宫建筑的装饰工艺堪称精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琉璃和彩绘。
故宫的琉璃制品种类繁多,包括瓦当、砖雕、壁画等。
这些琉璃制品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多以动物和植物为主题,寓意吉祥。
而彩绘则是故宫建筑装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彩绘根据不同的建筑部位和功能,运用了各种不同的绘画技法和图案样式。
例如,在宫殿的天花板上,出现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宫廷生活的图案,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和灿烂。
传统工艺西安钟楼鼓楼的建筑技艺
![传统工艺西安钟楼鼓楼的建筑技艺](https://img.taocdn.com/s3/m/f2b031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a.png)
传统工艺西安钟楼鼓楼的建筑技艺西安钟楼鼓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展现了千年来传统工艺的精髓和技艺的辉煌。
这两座建筑坐落在西安的中心地带,不仅是城市的地标,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
本文将介绍钟楼鼓楼的建筑技艺,从建筑结构、砖雕艺术以及木构技术三个方面加以讲述。
一、建筑结构钟楼鼓楼依托于坚固的基座之上,形式上非常相似,二者均为木结构建筑。
钟楼高36米,为砖木结构,外观为木楼砖墙,其中劈山、走斗、店于、造像成为了钟楼的典型特征。
鼓楼则高34米,同样采用石木结构,底层为石砖墙,上层则为木构建筑。
在建筑结构方面,钟楼鼓楼采用的工艺非常独特。
建筑师巧妙地将木构件与砖墙结合,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制作这些构件的木材选自上百年以上的高密度松木,经过特殊处理后,具有防腐、抗虫和阻燃等特点,使得建筑能够经受住岁月的考验。
二、砖雕艺术钟楼鼓楼的外墙装饰大量运用了砖雕艺术,这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之一。
砖雕是利用泥塑技法在湿润的砖上进行刻画,烘干后砖雕即呈现出精致的图案和立体雕塑。
钟楼鼓楼的砖雕从构件到地面都有不同形式的表现,以花卉、凤凰、狮子和人物等为主题,精细而生动。
这些砖雕不仅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感和精致度,也承载了历史文化的内涵,成为了研究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木构技术木构技术是中国建筑工艺中的瑰宝,钟楼鼓楼的木构结构展现了传统木工艺的巧妙运用。
大量使用的榫卯结构和斗拱等技术,不仅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固性,还具备了更高的抗震能力。
钟楼鼓楼的木构技术还具有独特的装饰性。
建筑师巧妙地运用了彩绘、雕刻和嵌入等技术,使得木构件呈现出丰富的立体效果和细腻的纹饰,让整个建筑更加华丽而精美。
在传统工艺西安钟楼鼓楼的建筑技艺中,木构技术、砖雕艺术和建筑结构的完美结合,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精华所在。
这些技艺不仅令钟楼鼓楼成为了一处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更是向世人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术造诣。
+=。
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8b86137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d.png)
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讲究对称和平衡:中国古代建筑非常注重对称和平衡的美学原则,建筑物中左右对称,前后对称和空间分布的平衡都是非常重要的。
2. 建筑材料和构造技术: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和构造技术上有独特的工艺特点,如斗拱、榫卯、飞檐翘角等。
木材、石材、砖瓦、瓷器、彩绘等都被广泛应用。
3. 色彩和图案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以黄、灰、绿、红、白五种主色为基础,图案装饰则以龙、凤、麒麟、花鸟等为主题,讲究纹饰的丰富以及色彩的和谐。
4. 围合式布局:围合式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点,建筑物通常都是四合院、三进院、庭院等集团式布局,空间的开放与私密性的平衡体现了中国古代居住文化中家族团结与安全的核心价值观。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和谐、对称、平衡、装饰的精美与内敛,具有非常独特的抽象性和象征性。
从其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美学价值观的体现。
古建筑青砖砌筑工艺
![古建筑青砖砌筑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2dbfbf2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f.png)
古建筑青砖砌筑工艺古建筑青砖砌筑工艺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技术的传统建筑工艺。
青砖砌筑工艺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详细介绍古建筑青砖砌筑工艺的各个方面。
一、青砖的制备青砖的制备是青砖砌筑工艺的第一步。
首先选取适宜的粘土材料,经过踩泥、陈泥、制坯、干燥、烧制等多个步骤,最终得到高质量的青砖。
选泥:选择粘性适中、含沙量较少的黄泥或黑泥,去除杂质和沙石。
踩泥:将选好的泥料放入泥池中,用脚踩碎泥块,使其变得均匀细腻。
陈泥:将踩好的泥料放置在阴凉处陈化,让泥料中的水分充分挥发,使泥料变得更加柔软、可塑。
制坯:将陈化的泥料揉成小团,放入砖模中,用木锤敲实,使泥料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青砖坯。
干燥:将制作好的青砖坯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干燥至一定程度。
烧制:将干燥好的青砖坯放入窑炉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烧制,使青砖坯达到所需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二、青砖的砌筑青砖砌筑是古建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施工工艺,它具有结构合理、耐久性好、装饰性强等特点。
青砖的砌筑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施工:在建筑物地面上挖槽或铺设灰土垫层,作为青砖墙体的基础。
墙体构造: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结构形式,选择合适的青砖规格和排列方式进行砌筑。
一般情况下,青砖墙体由下往上逐层砌筑,每一层青砖之间用石灰、稻草等材料填充,以增加墙体整体性。
灰缝处理:在青砖墙体砌筑完成后,对墙体表面的灰缝进行处理。
一般采用勾缝的方法,用灰刀将灰浆填入青砖之间的缝隙中,使墙体表面光滑平整。
装饰处理:根据建筑物的风格和要求,对青砖墙体进行装饰处理。
如雕刻、贴面、绘画等。
三、青砖砌筑工艺的特点结构性能好:青砖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隔热隔音:青砖具有较好的隔热隔音性能,能够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装饰性强:青砖具有丰富的纹理和颜色,能够为建筑物增添独特的装饰效果。
建筑施工工程新工艺(3篇)
![建筑施工工程新工艺(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d80fc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f.png)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
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筑施工工程新工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还保障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简要介绍建筑施工工程新工艺的几个方面。
一、新型模板及脚手架技术1. 铝合金模板:铝合金模板具有轻便、强度高、耐腐蚀、易脱模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
与传统模板相比,铝合金模板可提高施工效率30%以上。
2. 爬架技术:爬架是一种自爬式脚手架,具有安全、高效、环保等特点。
爬架可根据施工需求实现自爬、自降、自转等功能,适用于高层建筑施工。
二、新型混凝土施工技术1. 预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是指将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在工厂进行搅拌,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浇筑。
预拌混凝土具有质量稳定、施工便捷、降低环境污染等优点。
2. 混凝土泵送技术:混凝土泵送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混凝土施工方法,适用于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等工程。
泵送技术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三、建筑节能技术1. 墙体保温隔热技术:墙体保温隔热技术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墙体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板、岩棉板等。
通过墙体保温隔热,可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
2. 窗户节能技术:窗户是建筑物的能量损失重要途径之一。
采用节能窗户,如双层玻璃、中空玻璃等,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
四、绿色施工技术1. 水泥基自流平技术:水泥基自流平是一种新型地面施工技术,具有施工简便、环保、耐磨等优点。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水泥基自流平技术,可降低环境污染。
2. 机械化施工:机械化施工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有效手段。
在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车等机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
总之,建筑施工工程新工艺的应用,为我国建筑行业带来了诸多益处。
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应继续推广和应用新工艺,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效率和环保水平,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天坛的工艺技术
![天坛的工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978abb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5.png)
天坛的工艺技术天坛位于北京市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古代祭天的圣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天坛的建筑工艺技术非常精湛,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和风格。
天坛的建筑以木构为主,采用了榫卯结构,没有使用任何一颗钉子。
整个建筑工程需要将飞檐结构与屋顶相连接,这对木工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
工匠们使用木榫、木卯等传统的连接方式,使建筑结构更加稳定,耐久性更好。
天坛还采用了智慧型的气压机制,以保证整个建筑不会被风雨腐蚀。
天坛的建筑呈现出环状结构,四周都是高墙,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这个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天地宇宙的敬畏,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减缓风力的影响。
此外,工匠还在屋顶的每个方向上设计了和平斗,通过斗的形状和角度来调控屋顶的压力分布,使得屋顶能够承受更大的外部压力。
天坛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艺技术就是彩绘。
天坛的建筑不仅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雅和朴实,更是通过彩绘的手法将建筑变得更加华丽。
天坛的彩绘大多是采用了民间传统的绘画技法,除了使用了常见的颜料外,还使用了金粉、珠粉等特殊的材料,使彩绘更加丰富多彩,耐久性更好。
在天坛的建筑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工艺技术,那就是设计与施工的精密度。
天坛的每一个构件都经过精心测量和设计,确保每个构件的尺寸和位置都能够准确地符合整体的设计要求。
同时,工匠们在施工过程中还使用了许多特殊的工具,如角锤、量尺等,以确保每个构件的安装和连接都能够达到最高水平。
总的来说,天坛的建筑工艺技术凝结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劳动精神。
无论是榫卯结构、智慧型气压机制,还是彩绘和精密度的设计与施工,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品质。
天坛的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故宫的建筑工艺简短
![故宫的建筑工艺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bb6af07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2.png)
故宫的建筑工艺简短
故宫是一座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的宫殿建筑群,其建筑工艺精细且独特。
以下是故宫建筑工艺的几个要点:
1. 大量使用木结构:故宫的建筑多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以保持建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 采用榫卯结构:故宫的榫卯结构采用了高度精确的榫卯技术,没有使用一颗钉子或者一根螺丝。
这种结构能够使建筑在发生地震时有更好的抗性。
3. 精雕细琢的装饰:故宫的建筑物表面覆盖着大量精美的装饰物,如雕刻、彩绘等。
这些装饰物往往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宫廷的尊贵。
4. 碉、鬼石、夹墙:故宫的建筑物有许多独特的构造,例如碉、鬼石和夹墙。
碉是指建在后角的塔形结构,鬼石是指悬空的石柱,而夹墙是指夹在角落的墙体,提高了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总的来说,故宫的建筑工艺注重细节和精致的装饰,以及对木结构和榫卯结构的运用,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美。
中国传统建筑的装修手法
![中国传统建筑的装修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eac00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8.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装修手法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装修手法而闻名于世。
这些传统装修手法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建筑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建筑装修的一些典型手法。
1. 木构件的雕刻艺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木构件的雕刻是一项重要的装修手法。
这些木构件通常用于门楼、屋檐和楼梯等部位,其雕刻图案繁复精美,富有艺术性。
这些雕刻图案常常包含有龙、凤、花卉等寓意吉祥和祈福的元素,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彩绘技艺彩绘是中国传统建筑装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建筑的檐口、门窗和墙壁上经常能看到丰富多彩的彩绘图案。
这些图案以青、黄、红、白、黑等鲜艳的颜色为基调,运用线条、面积、斑点等形式表现出各种题材和寓意,如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谐图案等。
彩绘不仅增加了建筑的视觉效果,还传达了文化和历史的内涵。
3. 石雕工艺石雕是中国传统建筑装修中常见的工艺之一。
传统建筑中的石雕通常出现在角楼、门楼、围墙和石桥等部位。
这些石雕作品形态多样,通常包括石狮、石马、石人等。
这些作品雕工精细,表情生动,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感染力。
4. 砖雕工艺砖雕是中国传统建筑装修中另一种重要的工艺技术。
砖雕通常用于墙壁和柱子等部位,为建筑增添了艺术气息和装饰效果。
传统砖雕作品通常选用红砖制作,通过切割、雕刻、嵌入等技法来表达各种图案和题材,如花卉、鸟兽、虫鱼等。
砖雕的线条流畅、形象生动,给人以独特的观感和艺术享受。
5. 陶艺与瓦片陶艺和瓦片是中国传统建筑装修中常见的材料和手法。
在传统建筑的屋顶和墙壁上经常使用各种陶艺和瓦片,这些装饰物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和建筑文化传统。
陶艺和瓦片通常制作成各种形状和图案,如泥人、泥马、泥鸟、斗拱、角鸱等等。
这些装饰物的材质多样,色彩鲜艳,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氛围。
总结:中国传统建筑的装修手法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宋韵建筑特色介绍
![宋韵建筑特色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16fa21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1.png)
宋韵建筑特色介绍
宋韵建筑是指中国宋代时期(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宋代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建筑风格和特色受到了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理念。
以下是宋韵建筑的主要特色介绍:
木构建筑:宋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榫卯和斗拱等传统工艺,使建筑结构稳固耐久。
宋代建筑的屋顶多采用歇山、硬山、坡山等形式,屋檐翘起,线条流畅,具有独特的美感。
匠人工艺:宋代建筑注重工匠技艺和工艺美学,匠人们擅长雕刻、绘画、砖雕、木雕等艺术技术,使建筑装饰富丽精致,线条流畅,结构简洁,充满了艺术气息。
宫廷建筑:宋代宫廷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多为多层建筑,以亭台楼阁、回廊环绕,富有气势和庄严感。
宋代宫殿建筑注重层次感和比例美,建筑结构严谨,装饰繁复。
园林建筑:宋代是中国园林建筑的鼎盛时期,著名的宋代园林有西湖、池阳江、扬州瘦西湖等,园林以山水、亭台、花木、水池等元素为主,营造出幽静、优美的环境,具有浓厚的文人雅趣。
寺庙建筑:宋代的寺庙建筑规模宏大,多为多层建筑,寺庙门楼高耸,殿堂宏伟,屋檐翘起,具有典型的中国古典寺庙风格,融合了佛教的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
民居建筑:宋代民居建筑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多采用青砖黛瓦,屋顶多为硬山式,内部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多为院落式建筑,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综上所述,宋韵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和文明,对后世的建筑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
![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70ccbe4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0.png)
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
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
1. 院落形式:中国传统建筑通常以庭院为中心,分为前、中、后三进,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院落的布局一般以主建筑为核心,周围是厢房、花园等辅助建筑。
2. 屋顶形式: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多采用悬山顶、歇山顶、完山顶等形式,具有独特的曲线美。
屋顶一般采用青瓦覆盖,瓦片上常常绘有吉祥的图案和动植物的纹饰。
3. 建筑结构与支撑:中国传统建筑多使用木结构,采用榫卯结构和龙骨结构等。
建筑底部常常使用石块或木桩进行支撑,以防止地震和潮湿等自然灾害。
4. 建筑装饰: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装饰的细节和意境,常采用石雕、木雕、彩绘等工艺进行装饰。
建筑的门窗、梁柱等部位常常镶嵌着精美的木雕或石雕,形成丰富多样的纹饰和图案。
5. 策划与布局: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如借景、参差造型和对称布局等。
古代建筑师常常考虑山水、风水等因素,通过布局和设计来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
然环境的独特理解和艺术追求,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学的独特魅力和卓越智慧。
廊桥的特色建造技术和工艺
![廊桥的特色建造技术和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2b900c1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4.png)
廊桥的特色建造技术和工艺廊桥,那可是建筑领域中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先人的智慧。
你知道吗?廊桥的建造技术和工艺那叫一个绝!先说这选址,就跟咱找对象似的,得精挑细选。
得找个风水好、地形妙的地方,既要方便人们通行,又得考虑到河流的走向、水流的速度,这可不是随便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儿。
再看看廊桥的结构,那简直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大拼图。
大梁、立柱、枋子,它们相互支撑,就像一家人手挽手,共同抵抗风雨。
那牢固的程度,就好比长城的砖石,坚不可摧。
建造廊桥用的木材,那也是有讲究的。
得是那种纹理清晰、质地坚硬的好木头。
而且木匠师傅的手艺更是关键,他们就像魔法师一样,把一根根木头变成精美的廊桥构件。
榫卯结构,你听说过吗?这可神奇了,不用一颗钉子,就能让木头紧紧地咬合在一起,这不比那胶水粘的还结实?廊桥的屋顶也不简单呐!弯弯的屋脊,像不像巨龙腾飞?那瓦片排列得整整齐齐,一下雨,雨水就像瀑布一样哗哗地流下来。
还有那精美的雕刻,人物、花鸟、走兽,栩栩如生,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廊桥的栏杆也是别具一格,有的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则简洁大方。
走在廊桥上,手扶栏杆,感受着微风拂面,是不是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些精湛的建造技术和工艺,廊桥能经历那么多年的风雨还屹立不倒吗?能成为我们眼中的美景吗?廊桥的建造,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完美无瑕。
这不正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吗?咱们可得好好珍惜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廊桥的美,感受到咱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故宫建筑特色介绍
![故宫建筑特色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428e31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d.png)
故宫建筑特色介绍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宫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特色。
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艺术,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魅力。
故宫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严谨规整的布局: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规整,分为内廷和外廷两部分。
内廷是皇帝和皇室成员的生活区域,外廷是朝廷办公区域。
内廷和外廷之间用仪仗门相连,形成了宫廷建筑独特的布局格局。
整个建筑群呈东西走向,建筑线条简洁流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对称和秩序的设计理念。
2. 精美细致的装饰:故宫的建筑装饰非常精美细致,包括琉璃瓦、彩绘画、砖雕、石雕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琉璃瓦,琉璃瓦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被广泛运用,不仅具有防水防火的功能,更能为建筑增添华丽的装饰效果。
故宫的琉璃瓦色彩斑斓,造型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技艺。
3. 壮丽庄重的建筑气势:故宫的建筑气势雄伟壮观,建筑群内外都充满了皇家气派和尊贵感。
高大的红墙黄瓦、巍峨的宫殿建筑、精美的装饰艺术,无不展现出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独特魅力。
故宫建筑的气势庄重、雄伟壮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帝王的权威和尊严。
4. 独特的建筑构造:故宫的建筑构造独具特色,采用了传统的斗拱结构和木结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构件,不仅能加强建筑的稳固性,更能为建筑增添一种特有的美感。
故宫的斗拱结构精湛复杂,体现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
总的来说,故宫作为中国古代皇宫的代表,其建筑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风格。
故宫的建筑规整布局、精美装饰、庄重气势和独特构造,无不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故宫建筑的美丽壮观,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建筑工程十项新技术新工艺
![建筑工程十项新技术新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ce5a376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b.png)
建筑工程十项新技术新工艺一、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首先呢,得把灌注桩打好。
这看起来简单,可千万不能马虎呀!在灌注的时候,要确保混凝土灌得均匀、密实。
然后,等桩身达到一定强度之后,就可以进行注浆啦。
注浆这个环节我觉得挺关键的,我一般会多检查几遍注浆设备有没有问题。
为啥呢?要是设备出故障了,注浆不均匀,那这桩的质量可就大打折扣了。
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二、混凝土技术1.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2.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一定要安装牢固并且密封好。
这一步如果没做好,混凝土漏浆了,那可就麻烦大了!浇筑的时候呢,要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得控制好。
我觉得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哦!混凝土浇筑完了,养护也不能少,这就像照顾小婴儿一样,要用心。
要是养护不到位,裂缝就很容易出现了。
三、钢筋及预应力技术1.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高强钢筋在进场的时候,一定要检查好规格、型号这些基本的东西。
有时候,粗心大意就可能把型号弄错了,那可不行啊!然后在加工的时候,弯曲的角度、长度这些都要符合要求。
我在这一步的时候,经常会再核对一遍尺寸,确保万无一失。
2. 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首先要把钢筋的端部处理好,不能有弯曲或者不平整的地方。
这个步骤虽然简单,但我有时候也会不小心漏掉哈哈。
然后安装直螺纹套筒的时候,要拧紧,拧到规定的扭矩值。
这一步可重要了,千万不能松松垮垮的。
四、模板及脚手架技术1.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清水混凝土对模板的要求很高哦。
模板的表面要光滑、平整,这是最基本的。
在安装模板的时候,拼接要严密,不能有缝隙。
我通常会在安装完后检查好几遍,就怕有缝隙没发现。
要是有缝隙,混凝土表面就不平整了,那就达不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啦。
2. 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安装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时候,附着点的设置是关键。
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来确定附着点的位置。
这一步可不能瞎搞,不然脚手架的稳定性就没法保证了。
在升降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各个部件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马上停止升降。
布达拉宫的藏式建筑工艺
![布达拉宫的藏式建筑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b4a28a7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9.png)
布达拉宫的藏式建筑工艺布达拉宫是西藏自治区的象征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
它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布达拉宫的藏式建筑工艺,从建筑材料、结构设计以及装饰艺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筑材料布达拉宫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了石头、木材和土壤。
其中,石头是建筑的主要构件,用于建造墙壁、柱子和檐口。
这些石头经过精心选择和切割,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和装饰性。
木材则用于梁、柱和屋顶的支撑结构,它们是通过精细的榫卯连接在一起。
土壤则用于建造墙体,并且在墙体的内外两侧分别抹上了一层特殊的涂料,以增强墙体的保温和耐候性。
二、结构设计布达拉宫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西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白宫主要用于宗教活动,红宫则是达赖喇嘛的住所。
整个宫殿分为多层楼阁,高度逐渐递增。
通过巧妙的设计,布达拉宫不仅能够抵御严寒和狂风,还具备了出色的防震性能。
三、装饰艺术布达拉宫的装饰艺术融汇了藏传佛教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
在宫殿的外墙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彩绘和浮雕,描绘了佛教经典故事和神话传说。
这些装饰物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传承了藏族人的历史和文化。
宫殿内部的装饰更是精美绝伦,包括了丰富的壁画、雕刻和金银器等。
四、工艺技术在布达拉宫的建造过程中,藏族工匠采用了多种独特的工艺技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技术是金顶工艺。
布达拉宫的金顶由数百斤重的黄金制成,包括了佛塔、佛像和琉璃瓦等元素,熠熠生辉。
这些黄金部件不仅展示了金属加工的高超技术,也彰显了藏传佛教对金子的崇拜和尊敬。
总结:布达拉宫的藏式建筑工艺体现了西藏地区独特的文化和地方特色。
其建筑材料、结构设计、装饰艺术以及工艺技术都展示了藏族人民智慧和勤劳精神的结晶。
布达拉宫作为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不仅是西藏自治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一起保护和传承布达拉宫的建筑工艺,让其永放光芒。
故宫建筑的传统工艺与技术
![故宫建筑的传统工艺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c8830f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4.png)
故宫建筑的传统工艺与技术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轴线上,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而闻名于世。
故宫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传统工艺与技术的运用,这些工艺与技术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木结构和榫卯工艺故宫的建筑主要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
木结构在故宫的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扬,不仅保持了建筑的稳固,还显示了中国木工技术的高度成就。
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固,故宫的木构建筑中采用了榫卯工艺。
榫卯工艺通过将一根木头的榫头和另一根木头的榫口配合紧密,使得两根木头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这种榫卯工艺在故宫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的结构稳定性,还体现了中国木工的精湛技艺。
二、琉璃工艺故宫建筑的琉璃工艺是另一个令人称奇的传统工艺。
琉璃是一种以硅酸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瓦片,具有色彩鲜艳、光洁度高的特点。
在故宫的建筑中,琉璃被广泛应用于屋顶、栏杆和装饰物等部位,为建筑增添了一抹华丽的色彩。
琉璃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次烧制、磨光和上釉等步骤。
制作出的琉璃不仅要达到一定的硬度和光泽度,还要满足建筑的外观要求。
这种精细的琉璃工艺使得故宫建筑在历经风雨之后依然保存完好,展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卓越实力。
三、灰塑工艺故宫建筑中常见的灰塑工艺是一种以泥灰为主要材料,通过塑造和雕刻等手法制作出各种艺术形象的工艺。
这些灰塑作品常见于殿宇的柱子、门楣和栏杆等部位,以丰富建筑的艺术效果,使之更加生动有趣。
灰塑工艺的制作过程包括塑造、干燥和上色等环节。
塑造时,工匠们运用巧妙的手法将湿润的泥灰塑造成各种形象,而干燥和上色的过程则使得灰塑作品更加牢固和精美。
这种灰塑工艺的运用,为故宫的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结:故宫建筑的传统工艺与技术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智慧和独特魅力。
木结构和榫卯工艺保证了建筑的结构稳定;琉璃工艺赋予建筑华丽的色彩;灰塑工艺使建筑更加生动有趣。
古建筑工艺创新案例
![古建筑工艺创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411d5d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5.png)
古建筑工艺创新案例
古建筑工艺创新案例不仅仅是对古建筑传统工艺的保护,更是对古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下面我们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工艺创新案例。
1. 金陵书院的石刻艺术
金陵书院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位于南京市中山陵附近。
在修缮过程中,设计师们采用了石刻艺术的创新手法,将传统的石刻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石雕艺术风格。
这种石雕艺术不仅具有传统的美感,还能够反映现代科技的特点。
2. 故宫博物院的彩绘工艺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彩绘工艺一直以来都备受推崇。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设计师们对彩绘工艺进行了创新,将传统的彩绘工艺与现代的美学理念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彩绘艺术风格。
这种彩绘艺术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现代感。
3. 颐和园的木雕艺术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其木雕艺术一直以来都十分精湛。
近年来,颐和园的设计师们对木雕艺术进行了创新,将传统的木雕工艺与现代的艺术理念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木雕艺术风格。
这种木雕艺术不仅充满了艺术感,而且更加具有现代感。
以上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工艺创新案例,它们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古建筑文化,也为古建筑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严格意义说中国传统特色建筑方面没有流派的划分,都是属于中式建筑,所形成的派系 也是按照原住地居民长久以来根据当地风土人情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民居,其考虑最多的设计 元素是本地降水、日照、防御及气候条件等。根据这种风格及用途来划分中国传统建筑主要 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闽派、川派、皖派、京派、苏派、晋派。
十里方圆的建筑,以现代简洁中式建筑风格为主要设计元素,在规划设计中既坚持中式建 筑特色,恰到好处的引入传统特色的花窗、屋檐等装饰元素,构成丰富立面的进退关系。同时 又不完全复古,适当的融入现代元素,以现代的方式构成东方情趣空间,以简洁平和的手法组 合穿插。白与暧灰的基调清淡典雅,取自大自然的天然石材、木材与现代感十足的玻璃、钢材 进行恰到好处的混搭,大胆融入最新技术,呈现兼容并蓄的新中式建筑。
皖派特色建筑风格
皖派建筑风格
皖派建筑即皖南建筑是五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囯南方民居 的代表。最为人熟悉其中徽派即为皖派的一支,徽派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 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有“三绝”(民居、祠堂、牌坊) 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
鹤山十里方圆
川派特色建筑风格
川派建筑风格——吊脚楼
川派建筑,及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一种建筑风格,为当地少数民族特有 的建筑风格。在川派建筑里傣族竹楼 、侗族鼓楼以及川西民居吊脚楼 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南方气候潮湿、昼夜温差大、地面蛇虫等比较多,所以当地人在居住过程中逐渐演 化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吊脚楼。
中式特色建筑工艺
前言
中国建筑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 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北京天坛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 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 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 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 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 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 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徽派建筑显而易见是流行于安徽附近的一种古建筑风格。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 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 用功能。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 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 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 封闭 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 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这与晋派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吊脚楼以木桩或石为支撑,上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 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是远古巢居的发展。
川派建筑风格—— 侗寨鼓楼
侗寨鼓楼,仅贵州从江、广西三江两县就有220余座;外型象个多面体的宝塔。一 般高20多米、11层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楼心宽阔平型,约10平方米见方,中间用 石头砌有大火埚,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凳,供歇息使用。楼的尖顶处筑有葫芦或千年鹤, 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翅起,给人以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 侗族民间 有“建 寨先楼”之说。每个侗家至少有一座鼓楼,有的侗寨多达四五座。
➢闽派特色建筑风格 ➢川派特色建筑风格 ➢皖派特色建筑风格 ➢京派特色建筑风格 ➢苏派特色建筑风格 ➢晋派特色建筑风格 ➢其它特色建筑欣赏
闽派特色建筑风格
闽派建筑风格——土楼
闽,即福建,闽派民居即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其中“土楼”是其最为鲜明 的代表。福建土楼,遍布全省大部分地区,尤以福建西南部的漳州、龙岩地区为众,其中位 处西部的永定县和南部的南靖、平和、华安等 县最为集中,是一种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 御性能的民居建筑。它源于古代中原生土版筑建筑工艺技术,宋元时期即已出现,明清时期 趋于鼎盛,延续至今。一般单体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各异,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建筑风格 独特,工程技术高超,文化内涵丰富。结构上以厚实的夯土墙承重,内部为木构架,以穿斗 式结构为主。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府第式)、宫殿式楼等,楼内生产、生活、 防卫设施齐全,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类型,为建筑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 贵的实物资料。其中最著名的有华安的裕昌楼,永定的承启楼、振成楼、奎聚楼、福裕楼, 南靖的和贵楼与田螺坑土楼群,平和的绳武楼等都是福建土楼的典型代表。
川派建筑风格—— 傣族竹楼
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 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 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 传统竹楼,全部用竹子和茅草筑成。竹 楼为干栏式 建筑,以粗竹或木头为柱椿,分上下两层。下层四周无遮栏,专用于饲养牲畜 家禽,堆放柴禾和杂物。上层由竖柱支撑,与地面距离约5 公尺左右。铺设竹板,极富弹性。 楼室四周围有竹篱,有的竹篱编成各种花纹并涂上桐油。房顶呈四斜面形,用草排覆盖而成。
闽派建筑风格——土楼
福 建 土 楼
土 楼 内 部
福
裕
建
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土
楼
楼
外
景
鹤山十里方圆
十里方圆位于鹤山市大雁山风景区山麓。总规划占地3000亩,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 规划入住人口约5万人。整个项目将会建设成一个由湖岸大宅、湖景大宅、园景大宅、庭院大 宅、院落大宅、叠院大宅、情景洋房、小高层洋房等高尚住宅群和休闲商业街、五星级度假酒 店、会所、岭南国学院、鹤山实验中学、生态体育公园等共同组成的纯生态高端山水生活之城。 项目共分四期开发,计划于2015年开发完成。首期开发建筑面积近28万平方米,首期容积率低 达0.55,绿地率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