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书

合集下载

公路航空摄影测量设计书、飞行记录、资料移交书、清单(一)

公路航空摄影测量设计书、飞行记录、资料移交书、清单(一)

公路航空摄影测量设计书、飞行记录、资料移交书、清单(一)公路航空摄影测量是现代测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涉及到道路、桥梁、城市规划等方面,对于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公路航空摄影测量的整个过程中,设计书、飞行记录、资料移交书、清单是相当重要的文献资料,下面将分点进行论述。

一、公路航空摄影测量设计书公路航空摄影测量设计书是航空摄影测量项目实施的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详细规划测区内的任务和工作要点,确保航拍任务的顺利完成。

设计书内容主要由测区分配、航拍原则、摄影计算、后续处理等方面构成,需要详细说明技术参数、航线设计等信息。

二、飞行记录飞行记录是公路航空摄影测量的一份重要文献资料,其目的在于记录飞机在空中的航线及其飞行过程中从机载摄影机上拍摄的图像资料。

飞行记录需要包含不同航线、不同高度、不同时刻的航拍数据,以保证测区内的全面、精确的建模。

三、资料移交书资料移交书是公路航空摄影测量的重要文献资料,其目的是记录测区内所留下的航空摄影测量的相关资料,便于后续的数据整理和归档。

资料移交书的内容主要包括航空摄影测量的原始数据、图像资料、处理报告等方面。

四、清单清单是记录测区内所使用设备的型号、数量、功能以及设备使用情况的一份文献资料,清单中需要包含航拍机型、航拍机器、航拍用胶卷等数据。

在航空摄影测量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清单是对现场设备和材料的一个详尽记录,便于更好的管理和后期的资料整理工作。

综上所述,公路航空摄影测量设计书、飞行记录、资料移交书、清单是公路航空摄影测量中不可或缺的四份重要文献资料,只有详尽的文献资料和规范的管理程序,才能使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更加准确、高效,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

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

目录1 概况 (1)1.1测区范围 (1)1.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1)2已有资料情况 (1)2.1影像资料 (1)2.2地形图资料 (1)2.3基础控制资料 (1)2.4界线资料 (2)3 引用文件 (2)4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2)4.1数学基础 (2)4.2分幅与编号 (3)4.3成图方法与成图精度 (3)4.4技术指标 (3)4.4.1 数字线划图(DLG)技术指标 (3)4.4.2 数字高程模型(DEM)技术指标 (3)4.4.3 数字正摄影像图(DOM)技术指标 (4)4.5数据的组织与命名 (4)4.5.1测区简写 (4)4.5.2数据文件的命名 (4)4.5.3数据组织结构 (4)5设计方案 (4)5.1 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4)5.1.1使用的软件 (4)5.2.1使用的硬件 (5)5.2航测外业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5)5.3航测外业基准站控制点布设及作业要求 (6)5.4航测外业像控点布设及作业要求 (6)5.4.1基准站控制点布设和测量 (6)5.4.1.1平高点布设 (6)5.4.1.2高程点施测 (6)5.4.1.3像片控制点的施测 (6)5.4.1.4检测要求 (7)5.4.1.5整饰与分装 (7)5.4.2航测外业的注意事项 (7)5.5外业调绘 (8)5.5.1基本作业要求 (8)5.5.2调绘的具体要求 (8)5.5.3地物的补测 (9)5.5.4调绘片的输出 (9)5.5.5文档簿的填写 (9)5.6航测内业作业方法 (10)5.7作业要求 (10)5.7.1基本要求 (10)5.7.2空中三角测量 (10)5.7.2.1作业流程 (10)5.7.2.2作业方法及要求 (10)5.7.3数字线划图(DLG)数据生产 (10)5.7.3.1技术路线及作业流程 (10)5.7.3.2主要技术要求 (11)5.7.3.3立体测图方法及要求 (12)5.7.4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生产 (12)5.7.4.1技术路线及作业流程 (12)5.7.4.2作业方法及要求 (13)5.7.5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据生产 (14)5.7.5.1技术路线及作业流程 (14)5.7.5.2作业方法及要求 (14)5.7.6元数据制作 (15)5.7.6.1基本要求 (15)6质量保证措施 (16)6.1质量管理措施 (16)6.2质量控制关键内容 (16)6.2.1控制测量 (16)6.2.2像片调绘 (16)6.2.3空中三角测量 (16)6.2.4数字线划图 (16)6.2.5数字高程模型 (17)6.2.6数字正射影像图 (17)6.2.7元数据和文档簿 (17)7上交资料 (17)致谢 (18)参考文献 (19)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 测区范围1.2 作业区自然地理状况2 已有资料情况2.1 影像资料2.2 地形图资料2.3 基础控制资料2.4 界线资料测区行政区域界线为权宜划法,不作为实地权属勘测定界的依据。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书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书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书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利用飞机或无人机等航空器进行摄影测量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获取航空影像和航空数据来制作数字地图、三维模型、测量地形高程等应用。

本文将从设计书的角度,介绍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设计流程、设计要点和设计案例。

一、设计流程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设计流程包括摄影计划、航空摄影、后处理和产品制作四个阶段。

1. 摄影计划阶段摄影计划阶段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的第一步。

在该阶段,需要确定摄影区域、摄影高度、摄影角度、航线布局、相机参数、控制点等。

摄影计划应考虑到地形地貌、光照条件、数据精度等因素,以确保航空摄影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2. 航空摄影阶段航空摄影阶段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的核心步骤。

在该阶段,需要根据摄影计划,搭载相机进行航空摄影。

航空摄影可以采用全色相机、多光谱相机、高光谱相机等不同类型的相机。

为了保证摄影数据的质量,需要选择适当的相机,并确保相机的曝光、焦距、感光度等参数设置正确。

3. 后处理阶段后处理阶段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的重要步骤。

在该阶段,需要对航空影像和航空数据进行校正、配准、三维重建、高程测量等处理。

后处理可以采用数字摄影测量软件、三维建模软件、遥感软件等不同类型的软件。

为了保证后处理结果的精度,需要选择适当的软件,并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4. 产品制作阶段产品制作阶段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的最后一步。

在该阶段,需要根据后处理结果,制作数字地图、三维模型、高程模型等产品。

产品制作可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三维可视化软件、CAD软件等不同类型的软件。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精度,需要选择适当的软件,并确保产品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二、设计要点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设计要点包括相机选择、航线布局、控制点设置、后处理流程等。

1. 相机选择相机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核心设备之一。

在相机选择时,需要考虑到摄影区域、数据精度、数据量等因素。

全色相机适用于制作数字地图、三维模型等应用;多光谱相机适用于植被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等应用;高光谱相机适用于矿山勘探、环境监测等应用。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毕业设计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毕业设计

湘潭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太浮山旅游公路1:2000数字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学院: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3年5月25日湘潭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XX公路1:2000带状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学号:姓名:专业:指导教师:系主任: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1、航空摄影技术设计。

航空摄影基本技术指标和要求,航摄参数的确定。

2、基础控制测量。

包括四等首级平面控制网、一级导线加密控制网方案以及四等水准。

3、1:2000数字线划图(DLG)生产技术设计。

航空摄影测量实施方案,1:2000数字线划图(DLG)生产工作流程,像控点布设及测量,内业空三加密,数字线划图成果的制作。

基本要求:1、设计方案可行,精度合理,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2、应提供必要的技术设计图表。

3、应参照《测绘技术设计规定》并结合项目要求编写设计书的基本内容。

4、论文格式及文本要求应符合湘潭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文本要求规定。

二、重点研究的问题1、航空摄影方案设计2、基础平面和高程测量方案设计3、1:2000数字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方案设计三、进度安排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应收集的资料:测区范围、测区内地理概况、交通、气象、居民等情况说明;已有测绘资料情况;测区1:1万地形图;[1] 孔祥元,郭际明.控制测量学下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2]中国标准出版社第四编辑室.测绘标准汇编摄影测量及遥感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3]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4]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5]CH 1002-199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6]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7]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8]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JJ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9]赵吉先,吴良才,周世健.地下工程测量[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1[10]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王泽民.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11]CH 1002-1995 测绘产品质量检查验收规定.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12]CH/T 1004-2005 测绘技术设计设计规定.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湘潭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评阅表学号 2 姓名周技专业测绘工程毕业设计题目:太浮山旅游公路1:2000数字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湘潭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鉴定意见学号: 2 姓名:周技专业:测绘工程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39页图表6张目录第1章概述31.1任务概述31.2测区概况41.3主要工作内容51.3.2基础控制测量51.3.3 1:2000航测数字地形图测量51.3.4 1:2000数字高程模型制作51.4已有资料分析51.5执行技术标准71.6成图规格及主要技术规定71.6.1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方法论证71.6.2成图比例尺91.6.3 地形图分幅91.6.4 主要精度指标9第2章平面控制测量112.1 GPS控制测量112.1.1布网方案112.1.2选点112.1.3埋石132.1.4仪器的选择142.1.5接收机的检验142.1.6观测方法142.1.7观测技术要求152.2 平面控制成果计算规定及要求152.2.1 平差计算基准及平差软件152.2.2计算要求16第3章高程控制测量173.1高程控制测量方法及布网等级173.2选点183.3埋石183.4仪器选择183.2 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183.2.1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183.2.2等外水准测量技术要求203.2.3计算要求22第4章航测数字地形图测绘224.1 航空摄影224.1.1摄影航高和比例尺234.1.2航摄分区244.1.3航线敷设方法244.1.4摄影季节和航摄时间的选择254.1.5质量控制及保障254.2 像片控制测量264.2.1像控点的基本要求264.2.2像片控制点的测量274.2.3像片控制点的高程测量284.3 空三加密294.4 DOM的制作314.5 DEM制作314.5.1技术路线314.5.2立体模型创建324.5.3匹配点编辑324.5.4 DEM的裁切及接边324.6 航测内业数据采集334.7 外业调绘354.8 地形图编辑37第5章质量保证措施40第6章上交成果资料41参考文献42附录A:GPS点之记43附录B:GPS测量记录手簿45附录C:水准埋石46太浮山旅游公路1:2000数字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摘要:航空摄影测量指的是在飞机上用航摄仪器对地面连续摄取像片,结合地面控制点测量、调绘和立体测绘等步骤,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

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

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

河北泊头市1:500航空摄影测量设计书一、任务来源与地理概况“数字泊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建设将紧密结合泊头市特点,以满足泊头市委、市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工作为基础,以城市管理和领导科学决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数字泊头基础建设。

“数字泊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航空正射影像图、三维建模、地名地址等基础数据采集,以“三维建模”软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为支撑,建立泊头市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城市空间数据基础体系,构建统一的、权威的城市地理空间基础平台,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城市信息化进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为市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基于空间位置的应用服务。

随着“数字泊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启动,20xx年5月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河北省第二测绘院为中标单位。

基础数据的准备是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根据“数字泊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工作内容及泊头市国土资源局对项目的工作安排和技术要求,编制了本项目控制测量、1:500地形图测绘及地名地址调查技术设计书,作为本项目实施的作业依据。

二、现有控制资料测区内有高等级平面控制点共有5个,分别为国家B级控制点1个:1149、国家C级控制点4个:C144、C152、C161、C164。

经检核,已有控制点精度良好,可以作为本次二等、四等平面控制网的起算点。

测区内有国家二等水准点13个:II沧沉121、II沧沉122、II沧沉123、II沧沉47、II沧沉46-1、II沧沉16、II沧沉15、II沧沉14、II沧沉9、II沧沉13、II沧沉48、II沧沉49、II高铁26,经检核,已有水准点精度良好,可以作为本次四等水准网的起算点。

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7°,投影面为参考椭球面。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三、作业技术依据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7、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10、《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967-2008);四、作业流程4.1 平面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7°,投影面为参考椭球面。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正文)项目名称: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项目背景:航测技术是一项在航空器上应用技术手段,通过对地球表面进行摄影、测量和遥感的系统科学,为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国情监测和资源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为了规范航测技术设计,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特制定本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一、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建立统一的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以规范航测技术设计过程,提高航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技术要求1. 航测机对空间定位和姿态测量精度的要求;2. 航测机相机系统的参数和性能要求;3. 航测机飞行平台和数据采集系统的要求;4. 航测数据处理和加密传输的要求;5. 航测产品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的要求。

三、技术设计书内容航测技术设计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 总体设计部分(1)航测区域范围和任务要求;(2)航测机选型和配置参数;(3)航测相机系统参数和性能需求;(4)航测数据处理和传输方案。

2. 系统设计部分(1)航测机与航测相机系统互联配置;(2)机载传感器与航测机接口设计;(3)航测座舱布局和人机工程设计;(4)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 算法设计部分(1)航测机空间定位和姿态测量算法;(2)导航遥感成像算法;(3)数据处理和加密传输算法。

4. 产品设计部分(1)数据产品定义和生成流程;(2)产品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

四、技术标准航测技术设计书应符合以下技术标准:1. GB/T 30933-2014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范;2. GB 50473-2009 航测工程地图质量控制规范;3. GB 50201-2006 数字地图质量规范;4. GB 50189-2005 航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规范。

五、项目进度计划本项目的进度计划如下:1. 项目启动和方案设计(1个月);2. 技术要求和设计书编制(2个月);3. 验证和修改设计书(1个月);4. 完善和发布设计书(1个月)。

六、项目团队与资源本项目的团队与资源包括:1.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整体管理和协调工作;2. 技术专家:负责对航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3. 数据处理人员:负责对航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4. 项目资金和设备支持:提供项目所需的经费和设备资源。

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模板

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模板
(2)航向覆盖超出摄区边界线至少两条基线。
2、像片航向和旁向重叠度参考指标
航向75%+3%,旁向50%+3%;
3、旋偏角
像片倾斜角不大于3°。旋偏角不大于15°。
4、航高差
同一航线上相邻像片的航高差不应大于30m,最大不超过50m;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不得大于50m。摄影分区内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得大于5%。
相机检校时应在地面对检校场进行多基线多角度摄影,通过摄影测量平差方法得到相机参数最终解,并统计精度报告,检校精度应满足:主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10μm,主距中误差不大于5μm,经过畸变差方程式及测定的系数值拟合后,残余畸变差不应大于0.3像素。
4.2 主要技术要求
4.2.1飞行质量
1、覆盖保证
(1)航线按常规方法敷设,平行于摄区边界线的首未航线一般敷设在摄区边界线上或边界线外,确保摄区边界实际覆盖不少于像幅的30%。在便于施测像片控制点及不影响内业正常加密时,旁向超出摄区边界线不少于像幅的15%。
3、CH/Z_3002-2010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
4、CH/Z_3003-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5、CH/Z_3004-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6、CHZ 3001-2010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7、CHZ 3005-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8、GB/T19294-2003《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
.txt
1套
5
成果质量检查报告
.word
1份
6
航空摄影技术总结
.word
1份
7
航空摄影资料移交书
.w施
8.1
(1)设备保障
本次摄区准备了两架无人机、四台发动机、两台飞控系统、两台航摄仪(已检校)、两台地面监控电脑、两套专业维修维护设备参与作业保证航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

密级: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XXXX 测绘科技2022 年7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工程担当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目录1工程概述 (4)2测区概况 (4)3作业依据与根本规定 (4)3.1作业依据 (4)3.2根本规定 (4)4技术方案 (5)5航空摄影 (5)5.1无人机飞行平台 (5)5.2航空摄影技术参数设定 (7)6.3 航空摄影的实施 (7)5.4 摄影质量掌握措施 (8)6质量掌握 (9)6.1飞行质量掌握 (9)6.2摄影质量掌握 (9)6.3航摄成果质量检查 (10)7安全生产和风险躲避 (12)8成果提交 (12)1工程概述略。

2测区概况略。

3作业依据与根本规定3.1作业依据3.1.1《1:500 1:1000 1:2022 地形图航空摄影标准》GB/T 6962-2022;3.1.2《航空摄影技术设计标准》GB/T 19294-2022;3.1.3《摄影测量航空摄影仪技术要求》MH/T 1005-1996;3.1.4《航空摄影仪监测标准》MH/T 1005-1996;3.1.5《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根本要求》CH/Z 3001-2022;3.1.6《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22;3.1.7《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标准》CH/Z 3005-2022;3.1.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18316-2022;3.1.9《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1003-1995;3.1.10《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3.1.1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3.1.1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22。

3.2根本规定3.2.1 平面坐标:承受 CGCS 2022 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3 度分带,投影面:0 米。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06983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06983

一、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张家界东线旅游观光火车工程测绘服务2、项目实施地点张家界市慈利县大峡谷管委会3、项目测量任务(内容)与技术要求:工程规划道路线,张家界东线旅游观光火车工程项目(阳和至大峡谷段线路规划长度,宽约400m)的航摄测量,地形数据采集与编缉,地形矢量数据缩编资料——成图1:1000二、测区概况测区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阳和镇处,东临G5503高速,南联,西岭,北接。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0°40'30.13”-110°43’12.48"之间,北纬29°15'15。

05"-29°23'33。

49”之间。

境内山水相间,风景秀丽,植被繁茂,空气清新.终点就位于世界最高、最长的玻璃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测区整体规划长度16。

5公里,测区面积约为8.1平方公里。

阳和镇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人均耕地较少。

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山。

地势呈北、西北高,南、东南低。

三、项目内容1、制作1:1000地类地形图,面积约8平方公里.四、作业依据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10、《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967-2008);11、《YS-200无人机操作规程》。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标题: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设计书目录:1. 引言2. 项目背景3. 项目目标4. 技术选型5. 设计方案6. 实施计划7. 风险评估8. 项目预算9. 结束语1. 引言本航测技术设计书旨在为航测技术项目的实施提供详细的技术规划和方案。

通过本设计书的编写,可以确保航测项目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设计书将涵盖项目背景、项目目标、技术选型、设计方案、实施计划、风险评估和项目预算等方面的内容。

2. 项目背景航测技术项目是为了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而进行的测量和数据采集的过程。

本项目旨在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目标区域进行精确测绘和地理信息数据分析。

通过航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区域的三维立体测绘、地貌分析、资源调查等功能。

3.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实现对目标区域的高精度测绘、地貌分析和资源调查。

具体目标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高清航空影像数据- 实现三维立体测绘和地貌分析- 生成目标区域的地理信息数据和数字地图- 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地理信息支持- 提升区域规划、资源管理和环境监测能力4. 技术选型在本项目中,我们将采用以下主要技术:- 航空遥感技术:利用航空摄影仪、激光雷达等设备获取目标区域的影像和地形数据。

- 内业处理软件:利用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 数据存储和管理: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存储和管理采集到的数据和生成的地理信息产品。

5. 设计方案根据项目目标和技术选型,我们制定了以下设计方案:- 航测任务规划:确定目标区域航测的范围、密度和分辨率等参数。

- 航测设备配置: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航空摄影仪和激光雷达设备,并进行配置和调试。

- 航测数据采集:组织航测任务实施,采集目标区域的航空影像和地形数据。

- 内业数据处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配准和融合。

- 地理信息产品生成:基于处理后的数据,生成目标区域的数字地图和地理信息产品。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文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文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文1.引言在航空测量领域,航测技术的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根据航测技术设计书的要求,详细阐述航测技术设计的内容和相关要素,以期提供一个范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航测技术设计。

2.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开展航测技术设计,对特定区域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和三维建模。

该区域地理复杂,有大面积的林地、山地以及湖泊分布。

通过对这一区域的航测,我们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地图制作和规划分析。

3.目标和需求分析(1)项目目标:通过航空摄影测量和三维建模,获取目标区域的高精度地理数据;制作地图和进行规划分析,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

(2)需求分析:①对目标区域进行航线规划和飞行参数设计,确保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②利用航测仪器设备进行航空摄影测量,获取高分辨率的航拍影像;③对航拍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高精度的三维模型;④根据三维模型制作地图并进行相关的规划分析。

4.技术方案(1)航线规划与飞行参数设计:利用航测软件对目标区域进行航线规划,根据要求确定飞行高度、重叠度和像素分辨率等关键参数,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航空摄影测量:选用高分辨率的航空摄影设备,通过飞机进行航测作业。

在摄影测量过程中,根据预定的航线和飞行参数,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连续拍摄航拍影像。

(3)航空影像处理:将采集到的航拍影像导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包括图像的拼接、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步骤,以获得高质量的正射影像。

(4)三维建模:基于正射影像,利用专业的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生成高精度的三维模型。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地貌、建筑物等要素的三维重建。

(5)地图制作与规划分析:根据三维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制作高精度地图。

同时,可以进行地理分析和规划分析,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

5.关键技术和设备选型(1)航测软件:根据航线规划和飞行参数设计的需求,选用功能全面、操作简便的航测软件。

(2)航空摄影设备:选择分辨率较高、像素精度较高的航空摄影设备,以保证航拍影像质量。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

目录1 项目概述 (4)2 测区概况 (4)3 作业依据与基本规定 (4)3.1作业依据 (4)3.2基本规定 (4)4 技术方案 (5)5航空摄影 (5)5.1无人机飞行平台 (5)5.2航空摄影技术参数设定 (7)6.3航空摄影的实施 (7)5.4摄影质量控制措施 (8)6 质量控制 (9)6.1 飞行质量控制 (9)6.2 摄影质量控制 (9)6.3 航摄成果质量检查 (10)7安全生产和风险规避 (12)8 成果提交 (12)1 项目概述略。

2 测区概况略。

3 作业依据与基本规定3.1作业依据3.1.1《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3.1.2《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GB/T 19294-2003;3.1.3《摄影测量航空摄影仪技术要求》MH/T 1005-1996;3.1.4《航空摄影仪监测规范》MH/T 1005-1996;3.1.5《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3.1.6《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3.1.7《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3.1.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18316-2008;3.1.9《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1003-1995;3.1.10《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3.1.1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3.1.1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

3.2基本规定3.2.1平面坐标:采用CGCS 2000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投影面:0米。

采用105度中央经线。

3.2.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4 技术方案根据本项目的需求,本测区采用无人机低空高分辨率航空摄影,航拍地面分辨率优于0.05米。

本次航摄资料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数码相机拍摄,生产流程如下图:5航空摄影5.1无人机飞行平台1)八旋翼无人机长航时八旋翼无人机主要特点是飞行时间长,轻便简约的设计,使用便捷维护简单,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航空摄影测量课程设计

航空摄影测量课程设计

航空摄影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航空摄影测量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2. 掌握航空摄影测量的主要参数、设备及操作流程;3. 熟悉航空摄影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航空摄影测量软件进行图像匹配、三维建模等实际操作技能;3. 提高学生运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航空摄影测量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3. 增强学生对我国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发展的自豪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地理学科拓展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其地理信息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空间思维能力,对新技术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强化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航空摄影测量基本概念与原理- 航空摄影测量的发展历程- 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 航空摄影测量在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2. 航空摄影测量设备与参数- 航空摄影测量常用的设备及其功能- 航空摄影测量的主要参数及其影响- 航空摄影测量设备的操作与维护3. 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 航空摄影测量数据的采集方法- 航空摄影测量数据的预处理与校正- 航空摄影测量数据的特征提取与分析4. 航空摄影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地形测绘与三维建模- 环境监测与灾害评估- 城市规划与管理5. 航空摄影测量软件应用与实践- 航空摄影测量软件的介绍与安装- 航空摄影测量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功能- 航空摄影测量实践项目操作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航空摄影测量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航空摄影测量设备与参数第三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第四周:航空摄影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五周:航空摄影测量软件应用与实践(含实践成果展示)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中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章节,以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为主线,系统介绍其基本知识、设备、数据处理及应用案例,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一、任务根源之阳早格格创做二、天理表面三、名目真量1、创造1:1000天形图(仄圆公里)四、做业依据1、《无人机航摄仄安做业基础央供》CH/Z 3001-2010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能央供》CH/Z 3002-20103、《矮空数子航空摄影丈量内业典型》CH/Z 3003-20104、《矮空数字航空摄影典型》CH/Z 3005-2010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6、《寰球定位系统(GPS)丈量典型》(GBT18314-2009);7、《工程丈量典型》(GB50026-2007);8、《1:500 1:1000 1:2000 天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9、《数字测画产品检考查支确定战品量评比》(GB/T18316-2001) ;10、《1:500 1:1000 1:2000 比率尺天形图航空摄影典型》(GB/T15967-2008);11、《YS-200无人机支配规程》.五、飞止仄台战航摄仪1、飞止仄台:YS-200无人机.翼展2100mm,机少850mm.绝航时间75分钟,仄常绝航速度76km/h,弹射起飞,伞降回支.2、航摄仪:SonyA7R.3700万像素,焦距35mm.六、技能安排图4 数码航空摄影丈量处事过程图采与YS-200无人机家中航测数据支集,采与UAS Master7.0战cass9.0硬件举止数字化造图.天形图分幅按50cm×50cm矩形分幅.图名应采与天理称呼(自然村)、止政或者企(事)业单位称呼举止命名.图名简练,唯一.6.3、统造网安排采与河北省CORS系统,利用已知的统造面为起算面.依据《矮空数字航空摄影典型》5.2.3央供决定基准里下程,并依照典型央供举止航摄分区的区分战航线布设.①摄区区分分区界线应与图廓线相普遍;分区内天形下好没有该大于1/4相对于航下;正在不妨保证航线的曲线型前提下,分区应尽管划大;当大天下好突变或者有特殊央供时,分区界线不妨破图廓区分.分区摄影基准里的下度(h 基),以分区内具代表性的下面仄衡下程(h 下)与矮面仄衡下程(h 矮)之战的二分之一供得.②航线布设目标航线按物品背曲线飞止.特定条件下,亦可根据天形走背与博业测画的需要飞止;惯例航摄航线应与图廓线仄止敷设.某些情况下,航线应沿图幅核心线敷设;按博业测画的央供战特殊的天形条件敷设航线;火域、海区惯例敷设航线时,应尽大概预防像主面降火,要保证所有岛屿覆盖完备,并能形成仄常沉叠的坐体像对于;测图统创造业非常艰易的天区,可根据用户的安排央供,敷设统造航线.③摄影时间航摄季节应采用本摄区最有利的局里条件,并要尽大概的预防或者缩小天表植被战其余覆盖物(如:积雪、洪流、沙尘等)对于摄影战测图的没有良做用,保证航摄像片不妨真正在天表露大天细部.采用航摄时间,既要包管具备充脚的光照度,又要预防过大的阳影,普遍根据摄区的太阳下度角战阳影倍数选定.④航摄范畴覆盖摄区鸿沟覆盖包管:航背覆盖超出摄区鸿沟线应很多于2条基线.旁背覆盖超出摄区鸿沟普遍很多于像幅的50%,最少没有小于像幅的35%.⑤像片沉叠度航背沉叠度战旁背沉叠度根据名目简曲情况举止设定.⑥补摄战沉摄航摄历程中出现的千万于马脚、相对于马脚及其余宽沉缺陷必须即时补摄.马脚补摄必须按本安排航线举止.补摄航线的二端普遍需超出马脚中二条基线.1、本测区同布设像控面350个,其中巴克什营100仄圆公里,布设像控面150个,虎什哈160仄圆公里,布设像控面200个.像控面局部采与红色反光戴.2、像控面的加稀:局部天区举止像控面加稀.均选刺正在线状天物接角良佳的接面上或者影像小于的面状天物核心,下程变更较小,正在相邻像片上影像浑晰便于联测的目标.面位真天的判刺粗度为图上.当面位超过或者矮于大天目标时,均量其至大天比下,注至0.1m.3、像控面整饰:像片正里整饰,仄下面战下程面均以刺孔为核心,画7mm曲径的圆,仄下面用红色、下程面用绿色整饰,面号与下程用分式表示.像片反里整饰用铅笔,略图画正在2cm×2cm的圆框内,正在圆框旁加注面位简要道明,刺孔影像、桩位、略图道明普遍.并证明黑面号,选刺者、查看者的签字.4、像控面联测:像控面联测采与GPS RTK丈量技能.对于采与RTK丈量技能举止的像控面的仄里战下程做了抽样考验(详睹表一战表二).考验截止道明,仄里坐标中缺面为±2.6cm.下程中缺面为±1.7cm均达到像控面丈量的粗度央供,真足谦脚了航空丈量内业的加稀需要.七、真施规划八、品量统造与包管。

航测技术设计书

航测技术设计书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77027(共8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一、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张家界东线旅游观光火车工程测绘服务2、项目实施地点张家界市慈利县大峡谷管委会3、项目测量任务(内容)与技术要求:工程规划道路线,张家界东线旅游观光火车工程项目(阳和至大峡谷段线路规划长度,宽约400m)的航摄测量,地形数据采集与编缉,地形矢量数据缩编资料——成图1:1000二、测区概况测区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阳和镇处,东临G5503高速,南联,西岭,北接。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0°40'"-110°43'"之间,北纬29°15'"-29°23'"之间。

境内山水相间,风景秀丽,植被繁茂,空气清新。

终点就位于世界最高、最长的玻璃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

测区整体规划长度公里,测区面积约为平方公里。

阳和镇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人均耕地较少。

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山。

地势呈北、西北高,南、东南低。

三、项目内容1、制作1:1000地类地形图,面积约8平方公里。

四、作业依据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10、《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967-2008);11、《YS-200无人机操作规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1.1主要工作容(1)获取增城市市域围约1650平方公里真彩数码航片。

(2)沿增从高速、北三环高速和广河高速公路测绘面积约216平方公里1:2000数字线划图(DLG)。

(3)中心城区62平方公里1:2000数字线划图(DLG)修测。

(4)广汕路以北第一期测绘302平方公里1:2000数字线划图(DLG)。

(5)广汕路以北第二期测绘498平方公里1:2000数字线划图(DLG)。

(6)广汕路以南650平方公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

1.2 技术依据表1 技术依据1.3 测区概况增城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

因地处连接、、三个大都市的中部,被称之为“黄金走廊”。

全市地形北高南低,北部山地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8.3%;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约占全市面积的35.1%,低丘和台地集中在中南部,约占全市面积的23.2%;南部是广阔而典型的三角洲平原,加上河谷平原,约占全市面积的33.4%。

航摄围以行政境界为基础采用满图幅方式进行外扩设计。

1.4 气候状况增城市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全年平均气温为22.2度,年降雨量1869mm。

4~9月为雨季,占年降雨量的85%,10~3月为干季,占雨量的15%。

受地形影响,降雨量北多南少;北部正果最多年降雨量3049.1mm,南部石滩最少年降雨量只有877mm。

夏季常有台风侵入,年平均2次,最多年达7次,也有无台风的年份,风力最大可达11级,对南部地区影响较大。

图1 增城市航摄范围示意图1.5 飞行平台、航摄仪及摄影基地飞行平台:运5航摄仪:SWDC-4机场:白云机场1.6 SWDC-4数码航摄仪简介本次航空摄影测量项目拟采用国产 SWDC-4真彩数码航空摄影仪实施。

1.6.1 SWDC-4数码航空摄影仪国产 SWDC-4数码航空摄影仪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与理工大学共同研发成功新一代航摄仪。

本项目的产品是传统航摄仪的更新换代产品和国外同类产品的替代产品,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产品的开发成功对加速我国的测绘手段现代化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国家信息化进程大量需要的航空相机提供可选择的可靠国产品牌。

图2 SWDC-4 数字航空摄影仪(像幅11K×8K)SWDC-4数码航空摄影仪由4个单面阵数码相机通过固定的几何关系,经过外视场拼接而成,拼接后的CCD面阵大小等效为11k×8k。

SWDC -4航摄仪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光圈3.5-32⏹焦距50mm⏹快门1-1/800s,连续曝光最小时间间隔3.0s⏹像素尺寸9μ⏹畸变小于2μ⏹ISO50-400,没有像移补偿⏹数码相机伴侣容量40G×4,可存储850照片⏹航向视场角74°⏹旁向视场角91°1.4.2 SWDC-4数码航摄系统主要软件(1)航摄飞行软件PNS,该软件包括设计软件包和控制软件包,主要用于航线设计、曝光点设计、几何数据处理与获取等,并将必要数据输入到ARM9处理器中用于航摄飞行自动控制(航摄定点曝光、旋偏角K自动修正、飞行航迹图实时显示等);(2)单面阵影像畸变差纠正软件DRS,该软件包主要对原始数字影像进行零级处理,通过处理消除影像的畸变差和主点偏移量;(3)匀色软件CCS,该软件包主要对数字图像进行图像处理,通过处理,消除成像条件(天气条件、光照条件、硬件条件等)对数字影像的各类影响;(4)航摄漏洞检查软件EBCS,该软件包主要用于对航摄飞行影像数据进行航摄空白区漏洞检查,通过检查,在测区及时决定是否进行航摄补拍;(5)虚拟影像生成软件VICS,该软件主要用于对影像的拼接并生成虚拟影像,主要包括纠正为水平影像、影像子像元相关、速成小空三、虚拟影像生成等步骤;2 真彩数码航空摄影技术设计2.1航空摄影基本技术指标和要求(1)所获取影像为可进行立体测量的真彩色数字影像。

(2)按20cm地面分辨率进行技术设计,影像数据满足1:2000比例尺的线划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正射影像图(DOM)的成图精度要求。

(3)配置高精度动态测量型GPS接收机,其性能应满足相应测图精度的技术要求,摄站点坐标成果采用事后相位差分技术解算。

(4)当GPS数据缺失或精度不够时,必须整条航线重摄。

(5)摄区边界南北覆盖一般不少于象幅的30%;每条航线开关机点按超出摄区所在相应测图比例尺图幅边界外东西各一条基线。

(6)航线按图廓中心线敷设,要求一航片覆盖一幅图,航向重叠60%-65%;旁向重叠30%-35%。

(7)航片最大倾角不大于2°,数码相机旋偏角不大于9°。

(8)航摄分区的平均高度平面,按分区的高点平均高度加低点平均高度的1/2求得。

(9)基本航线按东西方向布设。

2.2航空摄影航高确定按要求,此次摄影获取的影像用于制作成图比例尺为1:2000比例尺的数字产品(DEM、DLG、DOM),要求航空影像的地面分辨率(GSD)应为20cm。

数码航空摄影的地面分辨率(GSD)取决于飞行高度,如图3所示:图3 航高与地面分辨率关系图hfGSD a =a GSDf h *=式中:h —飞行高度;f —镜头焦距(50mm );a —像元尺寸(9μm);GSD —地面分辨率 按照公式可求得获得相应GSD 的飞行高度如表2: 表2 地面分辨率与相对飞行高度地面分辨率 20cm 相对飞行高度1100m3 项目实施方案3.1 数码航测工作流程本次数码航空摄影测量采用基于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摄影测量方案,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外业和业两大步骤,具体流程见图4。

3.2 数码航测外业图4 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流程图3.2.1 地面GPS基站的布设与观测地面GPS基站主要是指在航摄区域设立的GPS站的观测,主要目的是在航摄期间连续采集GPS数据,与机载GPS同步观测,选取合适的基准站,通过事后差分处理解算机载GPS轨迹。

地面基准站精确坐标通过与增城市城市GPS控制网联测求得。

(1)GPS基站的布设(2)设备配置配置天宝5700系列(Trimble 5700)测量型GPS、高性能稳定计算机、后备电源等设备,可支持GPS接收机连续工作10小时。

(3)地面基站与城市四等GPS控制网联测要求⏹连续观测2个观测时段;⏹数据采样间隔30秒;⏹最小卫星数4颗;⏹卫星截止高度角5°;⏹联测一般在航摄开始前完成,或在航摄期间灵活掌握;⏹每时段结束后立即下载数据,进行转换、检查。

(4)航摄期间观测要求⏹GPS接收机数据采样间隔为0.1秒;⏹最小卫星数4颗;⏹卫星截止高度角5度;⏹在飞机滑行前15分钟开机采集数据,飞行落地不动后15分钟停止观测;⏹当日数据及时下载、转换和检查;⏹如GPS接收机存不足,采用实时数据下载方法;⏹量取GPS天线高,填写观测手簿等相关资料;3.2.2 GPS摄站坐标获取主要是指在飞机机舱顶部安装GPS天线,GPS天线为保证卫星接收空间必须露出机舱或紧贴机舱,用专用螺丝固定在机舱上,前置放大器和天线电缆连接后必须安置在机舱,并与机舱的GPS接收机连接固定。

航摄仪通过专用MARK线与GPS接收机相连。

GPS 接收机电源采用独立直流电(自带)供电观测。

配置5700系列(Trimble 5700)测量型GPS、高性能稳定计算机、后备电源等设备,可支持GPS接收机连续工作10小时。

摄站坐标(XS ,YS,ZS)获取采用后差分动态GPS测量方法。

摄站GPS具体有关技术要求如下:(1)安装要求⏹GPS天线安置在机舱顶部或尾翼上,保证卫星搜索空间;⏹GPS天线的安装、钻孔保证不破坏飞机的气动特性和结构强度;⏹飞机转弯时,机翼对GPS天线的遮挡应为最小;⏹便于测定GPS天线相位中心与航摄仪投影中心之间的偏心分量;⏹接收机与航空摄影仪脉冲输出口连接,确定航摄仪脉冲输出口电压与GPS接收机端口容许值相当;⏹接收机的摆放位置便于操作和查看工作状态。

(2)观测要求⏹卫星截止高度角0度;⏹最小观测卫星数4颗;⏹飞机滑行前、落地不动后15分钟进行接收机初始化观测;⏹精确测定GPS天线相位中心与航摄仪投影中心之间的偏心分量;⏹当日架次GPS数据及时下载、转换、检查;⏹GPS观测数据文件格式采用标准的RINEX格式;⏹所有GPS数据RINEX文件名采用标准的命名方式。

(3)偏心测量机载GPS天线与相机中心有一固定的几何关系,其数学常量通过精密测量偏心数据手段获取(采用全站仪测量偏心分量dx,dy,dz),测量精度达到厘米级。

3.2.3航摄飞行严格按照技术设计要求进行航摄飞行。

为了保证GPS数据的质量,要求在航摄飞行中尽量保持飞机姿态的平稳,转弯半径要大,飞机倾斜角不得大于15°,以防止GPS 信号失锁。

3.2.4像片控制点的布设(1)像片控制点布设的原则野外控制点是航测业加密控制点和测图的依据,主要分为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和平高控制点三种。

平面控制点仅测定该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控制点仅测定该点的高程,而平高控制点则要测定该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布设的控制点主要应该满足以下条件:a. 航线首末端上下两控制点尽量布设在位于离开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上,困难时互相偏离不大于半条基线。

在空三作业区域中间布设检查点,使得检查点布设在高程精度和平面精度最弱处。

b. 像控点应选刺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围,使布设的控制点能尽量公用。

c. 像控点的选刺首先进行目标围的大致圈定,外业实地优选目标位置标刺。

在实地根据相关地物认真寻找影像同名地物点,经确认无误后,并在像片上相应位置刺出点位。

刺点误差和刺孔直径均不得大于0.1mm。

d. 像控点尽量布设在旁向重叠的中线附近。

旁向重叠过小,相邻航线像控点不能公用时,应分别布点。

当旁向重叠过大使相邻航线的点不能公用时,亦应分别布点。

e. 当像控点为平高点时,实地选点时要选择影像清晰的明显地物点,如接近线状地物的交点,地物拐角点等实地辨认误差小于图上0.1mm的地物点;当像控点为高程点时,要优选局部高程变化不大的地物目标点;不可在弧形地物及高程变化较大的斜坡处选刺像控点。

f. 像控点整饰时,要在影像上对应的控制点点位标注点名或者点号,并在像片的背面或者专用笔记本上记录关于刺点位置的详细说明,说明要确切,点位图、说明、刺点位置三者必须一致。

(2)空三作业的区域网布设方案根据实测要求和成图比例尺,外业要求采取区域网布设方案。

区域网不应包括有像片重叠不合要求的航线和像对,并且不应包括有大片云影、阴影等影响业加密工作的像对。

具体的区域网布设原则是:平高区域网航线数一般为4条,且每条航线的基线数应为20条左右。

具体情况见表3:表3 区域网外业布设要求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点方案为:在区域网首端和末端垂直于航线方向上分别布设一排平高点,另外在区域网的中间部分再布设一排平高点作为检查点,具体的控制点布设方案见图5:图5 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当像主点、标准点位落水时,落水围的大小和位置不影响模型连接,可按正常航线布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