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歌的意象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典诗歌的意象

单位:巢湖市柘皋中学

作者:王新梅

时间:2007年4月

浅谈古典诗歌的意象

摘要:

鉴赏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重要内容便是意象的鉴赏,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寓意,相同的意象也可寄寓不同的情志。了解古代一些常见意象的蕴意,对于鉴赏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意象寓意延伸

正文: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有相当难度的题目,考生往往把握不了鉴赏的方法,因而极易失分。古诗词鉴赏技巧佷多,理解意象就是一个切入口。如2002年高考题《春夜洛城闻笛》要理解题目中“折柳”的含义,关键就是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如果“柳”的意象把握了题目便能迎刃而解了。因此,了解一些中国古典诗歌常见意象的寓意对于增加中学生文化积淀,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目很有必要。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简单地说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既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既“意象”。一般来说,诗人多取大自然的景物借以寄托情思,作为意象。意象在古典诗歌的鉴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意象作一些探讨。

一、常见意象的寓意

1.树的意象

(1)柳者,留也

其实,柳本身并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但在别离文学作家的笔下,它总是那样的多情。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首开咏柳

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中的少妇也许是在后悔自己没“留”住夫婿,而让自己独品寂寞之苦;“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无名氏在诗句中借柳表达对行役繁重的怨恨:“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晏儿道的《点绛唇》词中萦绕着对“似花依旧”故人的思念。人们送别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而古人客运主要是船,送行多在码头水边,生在水边的杨柳自然是送别的见证物,所以,古人常折柳送别。又因“柳”者,“留”也,这一字音上的联系,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这便足以使“柳”获得别离文学作家的青睐,更何况它那长条依依的体形,活脱就是一种款款惜别的天然姿态。

(2)松:高洁

陈毅有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3)梧桐:凄凉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像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一个被剥夺清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鱼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写悟桐更见环境的冷清、寂寞、悲凉。

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2.鸟的意象

(1)杜鹃:不如归去

杜鹃的叫声多种多样,播种时节,人们听到了类似“布谷、布谷”的声音,便认为这是叫他们别误农时,因此杜鹃又叫“布谷鸟”;不得志的古人听到另外一种杜鹃的声音又说的那声音是“不如归去”,而有关望帝魂化杜鹃,泣血悲啼的“汶阳归”传说更为杜鹃这一意象增添了几重凄楚:相传,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魂化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杜鹃枝上杜鹃啼》(周瘦鹃)一文中曾说杜鹃是“天地间的愁种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首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子规即杜鹃鸟。起句即写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的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春风唤不回”(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2)鹧鸪:行不得也么哥

鹧鸪是一种并不起眼的鸟,但由于啼鸣与众不同,很像“行不得也么哥”,颇为悲苦,故而常常勾起诗人们的离愁别绪,借以抒发感慨之情。如李益的《鹧鸪词》云:“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相云合,郎从何处归?”借女子之口,写思夫之念,感情深厚。

南宋辛弃疾的被人誉为“大声镗鞳”之作《菩萨菩》的下阕更是为世所传。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词借鹧鸪之声以抒爱国之情,道前人所未道。

最受人称道的,还得首推晚唐郑谷那首《鹧鸪》七律“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这首诗把鹧鸪之声与游子之情融为一体,既咏物,也咏人,读之清音袅袅,品之余味无穷,

故文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誉其为“警绝”,郑谷也因此,诗被称为“郑鹧鸪”。

(3 )鸿雁:思归

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徒。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习回故巢,又因古代戍守边关都在北方,秋至,北雁南飞,可以从雁脚捎信回故里,这种景像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如隋人薛益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借以抒发思乡之情。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间归雁生想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暇《长安秋望》)等。也有鸿雁代书信的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还有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3花卉意象

(1)菊花:坚贞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歺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歺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从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范大成《重阳后菊花一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2)梅花:坚忍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