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法名词解释
担保名词解释

担保:担保是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
担保为了担保债权实现而采取的法律措施。
从我国担保法的内容看,债的担保应当说是指以当事人的一定财产为基础的,能够用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实现的方法。
担保法上的担保,又称债权担保、债的担保、债务担保,是个总括的概念,内涵丰富,外延极广。
在我国的立法上并未对此下一明确的定义。
[1]一般由担保人代被担保人先行履行承诺。
担保一般有口头担保和书面担保,但只有书面担保才具有真正意义的法律效力。
民法上指为保障债权实现而采取的保证、抵押等行为。
如甲向银行借款,乙为甲提供担保,保证在规定期内甲履行还款义务,一旦甲不履行义务时,乙予以履行。
我国在1995年颁行担保法,规定了有关事项。
刑事诉讼法上的担保则是为取保候审、保外就医等提供一定的保证。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种是对一个人的人品上的担保,这种担保绝大多数是口头性质的,它的意义只是表明担保人对被担保人的一种信任和赞赏,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有的只是担保人对被担保人的一种监督,但这种担保对双方的行为还是有一定的约束力。
示例:我用名誉担保这人绝对可靠。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担保是移民担保,目前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政策。
移民担保多数具有上述两种担保的性质。
担保性质:1、平等性担保关系中当事人地位平等、担保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
2、自愿性(选择性)我国合同法设立了担保制度,但并未规定当事人必须设立担保。
3、从属性(附属性)担保之债是从债,被担保之债是主债,主债无效或消灭,从债也随之无效或消灭。
4、保障性保障合同的履行是担保的最根本的特征。
5、补充性5.1担保权利人行使担保权利以主债务已届清偿期且债务未得到履行为前提。
5.2保证人对担保权利人享有先诉抗辩权。
担保方式:1.根据法律规定,担保有五种方式,即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
2.需要注意的是:2.1当事人在为合法的债权提供担保时,只能提供以上这五种担保,而不能创设新的担保形式。
担保法解释_规章制度_

担保法解释小编整理了担保法解析,欢迎大家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9年9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12月13日起施行。
二○○○年十二月八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了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结合审判实践经验,对人民法院审理担保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一、关于总则部分的解释第一条当事人对由民事关系产生的债权,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以担保法规定的方式设定担保的,可以认定为有效。
第二条反担保人可以是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之外的其他人。
反担保方式可以是债务人提供的抵押或者质押,也可以是其他人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者质押。
第三条国家机关和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违反法律规定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因此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根据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第四条董事、经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除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债务人、担保人应当对债权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五条以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财产或者不可转让的财产设定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以法律、法规限制流通的财产设定担保的,在实现债权时,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该财产进行处理。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外担保合同无效:(一)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对外担保的;(二)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人提供担保的;(三)为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投资部分的对外债务提供担保的;(四)无权经营外汇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无外汇收入的非金融性质的企业法人提供外汇担保的;(五)主合同变更或者债权人将对外担保合同项下的权利转让,未经担保人同意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担保法规定2024全解析

担保合同自合同双方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生效。合同生效后,合同双方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四条 担保合同的履行
4.1 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的方式与期限
担保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式履行担保义务。担保义务的履行期限由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4.2 借款人履行债务的方式与期限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式履行债务。债务的履行期限由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第十三条 担保合同的税收政策
135790
11.1 税收政策的适用范围与条件
第二部分:其他补充性说明和解释
说明一:附件列表:
1. 附件一:担保合同协议书
附件说明:本附件是合同的主体部分,明确了合同双方的权益、义务、违约责任等核心内容。
2. 附件二:担保物清单
附件说明:详细列明担保的种类、数量、状况等信息,作为担保的依据。
示例说明:若担保人未能按合同约定时间提供担保物,则构成违约行为。根据合同约定,担保人需支付逾期提供担保物的违约金。
4. 担保人未按期履行担保责任
责任认定:担保人应承担违约责任,支付逾期履行担保责任的违约金。
示例说明:若担保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未能按合同约定履行担保责任,如提供代偿,则构成违约行为。根据合同约定,担保人需支付逾期履行担保责任的违约金。
(1)继续履行合同,履行期限顺延。
(2)支付违约金。
(3)赔偿因违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第九条 担保合同的争议解决
775432
7.1 争议解决的途径与方式
(1)协商解决。
(2)调解解决。
(3)仲裁解决。
(4)诉讼解决。
7.2 仲裁与诉讼的选择
如合同双方选择仲裁解决争议,应约定仲裁委员会。如选择诉讼解决,应约定管辖法院。
第八章 担保法 《经济法概论》PPT课件

(4)根据《物权法》第190条的规定,订立抵押合同前抵押财产已 出租的,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抵押权设立后抵押财 产出租的,该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登记的抵押权。
8.3.2抵押的财产 1)可以抵押的财产
①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②建设用地使用权;
③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 承包经营权;
④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⑤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⑥交通运输工具;
⑦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抵押人可 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
2)抵押与租赁的关系
抵押与租赁的关系,实际是抵押权与租赁权的关系问题,抵押权 属于担保物权,租赁权属于用益物权,二者均属于物权,都具有 优先效力,因此在同一物同时存在着这两种物权时,如何处理二 者之间的冲突?
(1)租赁在先、抵押在后。 (2)登记抵押在先、租赁在后。
3
抵押物孳息是指由抵押物产生的收益,包括天然孳息 和法定孳息。在一般情况下,抵押权的效力不及于孳 息。这是由于抵押不转移财产的占有,设立抵押后的 财产仍由抵押人行使使用权和收益权,因此,抵押物 所产生的孳息应归抵押人所有。
8.3.4抵押合同
1)抵押合同的一般规定
(1)被担保的主债权的种类、数额;
(2)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3)抵押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 所有权归属或者使用 权归属;
(4)担保的范围;
(5)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抵押合同不完 全具备上述内容的,可以补正。设立抵押权,当事人 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1995年6月30日通过,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担保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担保立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担保法》对保证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其中有些是对原有规定作了修正,有些是对原来欠缺的部分作了补充。
担保行为不仅可以发生在民商事关系中,也可以发生在司法程序中,比如法院执行程序中的执行担保,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及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解释》)也同样适用于执行中的担保行为。
但是,执行担保与民商事关系中的担保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两者在《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适用上也有各自的不同。
民商事关系中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五种,由于司法程序的特殊性,留置与定金不能作为执行中的担保方式,只有保证、抵押、质押适用于执行担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 指导意见第一条保险人为分期付款的商品买受人履行付款义务提供保证保险,而商品买受人没有履行付款义务,保险合同受益人请求法院判令保险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法院应适用《保险法》的规定确定保险人责任。
保险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又向债权人出具有保证买受人履行债务内容的保证书,债权人要求保险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法院可以适用保证的法律、法规确定保险人的民事责任。
第二条主债务人超过诉讼时效后,债务人与债权人重新达成还款协议的,除保证人明确表示继续提供保证外,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第三条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期间届满后,保证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盖章的,除保证人在催款通知书明确表示不再承担责任外,保证人仍应承担保证责任。
第四条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保证人在债权人催款通知书上以保证人的身份签字盖章的,应视为设立新的保证。
第五条保证人为履行期限届满的债务提供保证的,保证期间从担保合同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
民法名词解释大全

民法名词解释大全一、合同法1. 合同合同指具有合同构成要件,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一致,并经过法定形式或者按照当事人约定所需程序的行为。
2. 买卖合同买卖合同是指卖方将标的物转移所有权或者卖方将标的物转交买方使用,买方支付一定价款的合同。
3. 租赁合同租赁合同是指出租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交付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4. 借款合同借款合同是指出借人将货币借给借款人,借款人按照约定的还款方式和期限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合同。
5. 购销合同购销合同是指卖方将标的物转移所有权或者卖方将标的物转交买方使用,买方支付一定价款的合同。
6. 委托合同委托合同是指委托人将委托的事务委托给受托人处理,受托人按照约定的方式履行职责的合同。
7. 委托代理合同委托代理合同是指委托人委托代理人代为从事特定的法律行为的合同。
二、家庭法1. 婚姻婚姻是指男女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法建立的夫妻关系。
2. 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中,夫妻共同取得的财产。
3. 离婚离婚是指夫妻一方或者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
4. 子女抚养子女抚养是指父母承担养育、教育和维护子女身心健康的义务。
5. 父母赡养父母赡养是指子女成年后,父母负有赡养子女的义务。
三、继承法1. 遗嘱遗嘱是指自愿并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在遗嘱人死亡后对其财产进行处置的文件。
2. 继承继承是指按照法定规则或者符合遗嘱的规定,合法地获得继承人身份和遗产的行为。
3. 遗赠遗赠是指遗嘱人通过遗嘱,将自己的财产以无偿赠与方式让与他人的行为。
四、侵权责任法1.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2. 损害赔偿损害赔偿是指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后,侵权人应当向受害人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
3. 故意行为故意行为是指侵权人明知其行为可能会造成损害,但依然实施该行为。
五、物权法1. 不动产不动产指土地、山林、建筑物以及与建筑物相交结的设施和设备等不动的物体。
2. 动产动产指具有物质形态而可动的物体。
担保法的意义及适用范围

担保法的意义及适用范围担保法是指规范担保关系的法律规定,旨在保护债权人的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担保法的适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各种担保形式和担保主体。
本文将从担保法的意义和适用范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担保法的意义担保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债权人权益:担保法通过规定担保人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债权人能够及时获得债权的履行,保障其合法权益。
担保法的存在使得债权人在债务履行方面具备更多的保障,增强了债权人的信心,促进了经济交易的进行。
2. 促进经济发展:担保法为经济主体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融资手段。
通过担保,债务人能够更容易地获得融资支持,扩大生产规模,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担保法也为担保机构提供了合法的运作环境,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3. 维护社会稳定:担保法的存在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在经济活动中,担保能够减少债务人违约的风险,降低经济纠纷的发生频率,维护社会秩序。
同时,担保法也为各方当事人提供了争议解决的途径,减少了纠纷的处理成本,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担保法的适用范围担保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了各种担保形式和担保主体。
1. 担保形式:担保法适用于各种担保形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等。
无论是个人还是法人,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担保形式,都适用担保法的规定。
例如,在借款合同中,借款人可以提供抵押物作为担保,债权人可以行使相应的权利。
2. 担保主体:担保法适用于各种担保主体,包括个人、企业、金融机构等。
无论是债务人还是担保人,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担保主体,都适用担保法的规定。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担保来获得银行贷款,个人可以通过担保来获得消费信贷。
案例分析:某公司甲与银行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100万元。
为了保证借款的履行,甲公司提供了一栋价值150万元的房产作为抵押物。
然而,在还款期限届满时,甲公司未能按时偿还借款。
银行便行使了抵押物的处置权,将房产进行拍卖,以偿还借款本息。
担保常用名词解释

担保常用名词解释担保:特指担保法中的担保,即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借款人以担保的方式来保障其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担保。
再担保:是指为担保人设立的担保。
当担保人不能独立承担担保责任时,再担保人将按合同约定比例向债权人继续剩余的清偿,以保障债权的实现。
双方按约承担相应责任,享有相应权利。
保证担保:保证担保是指保证人和债务人的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
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及其他组织或公民(自然人)可以做保证人。
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指经同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指定部门审核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门机构和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或不能履行主合同约定债务时,担保机构承担约定的责任或履行债务的行为。
承兑汇票:是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对汇票承兑所发生的债务予以保证的行为。
其目的在于通过第三人保证汇票承兑,使被保证人经营资金部分免于占压,提高资金利用率。
个人贷款担保:个人贷款担保业务是指为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因生产、经营周转的需要向银行贷款时为其提供的担保业务。
包括个体经营者流动资金贷款担保、个人房产抵押贷款担保和汽车消费贷款担保三个部分。
企业融资担保:主要是为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项目提供的担保,包括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担保项目和开具差额承兑汇票担保项目。
目的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
工程合同履约担保:是指由保证人为承包商向业主提供的,保证承包商履行工程建设合同约定义务的担保。
履约担保金额一般不得低于合同价款的10% 。
若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中标的,履约担保金额不得低于合同价款的15% 。
投标担保:是指由担保人为投标人向招标人提供的,保证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参加招标活动的担保。
投标人在投标有效期内撤回投标文件,或中标后不签署工程建设合同的,由担保人按照约定履行担保责任。
诉讼保全担保:诉讼保全担保(也叫财产保全担保)是申请人在向法院申请进行财产保全时,向法院提供的保证对因财产保全不当给被申请人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的担保。
担保法名词解释

担保法名词解释担保法名词解释什么是担保担保,指以确保债权清偿为目的的行为特指《担保法》规定的担保,即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而设定的担保担保方式分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等形式 1 什么是质权质权,亦称质押,是指为了担保债权的履行,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就其占有的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2 什么是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3什么是抵押人,抵押权人,抵押物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 4 哪些财产可以抵押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 5 什么是抵押权抵押权是指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供担保的不动产或其他财产,优先清偿其债权的权利6 什么是质押,有哪些种类质押包括动产质押与权利质押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移交的动产为质物权利质押是指将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出质给债权人 7 什么是动产,不动产不动产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着物动产是指不动产以外的物 8 留置权适用哪些范围担保法规定: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留置权必须以法律的规定而产生,非依当事人的合意我国担保法明确规定的只有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的债权人享有留置权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海商法中规定的船舶留置权以上三种合同的共同特征是客体都是完成一定的工作或履行一定的劳务,并且合同当事人一方依据合同占有对方的财产,而财产被占有一方当事人的义务为交付一定的款项而当财产被占有一方当事人不能履行交付一定款项的义务时,占有财产一方当事人有权留置对方的财产根据法律规定,虽然不允许当事人任意设定留置物,却允许当事人以约定排除留置权9 留置权的实现方式有哪些按照法律规定留置权的实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协商通过折价使债权受偿规定债权人、债务人协议折价,主要是为了防止留置权人自行变价从中渔利现象的发生;二是申请依法拍卖、变卖,从价款中受偿债权人通过折价、拍卖和变卖方式所得价款要大体相当于债权的数额,多出的部分归债务人所有,不足的部分,由债务人补足 10 定金的概念及分类定金是担保的一种表现形式,定金为金钱担保担保法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可以适用于买卖合同,也可适作于其他有偿的合同定金可以分为:成约定金:作为合同成立要件的定金;证约定金;违约定金:给定金的一方当事人如不履行合同债务时,收受定金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没收的定金;解约定金;立约定金:担保正式订立合同的定金 11 定金与预付款的区别定金与预付款均为合同一方当事人在另一方当事人履行合同之前向另一方当事人给付的一定金额,但两者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为以下几点:定金合同是一种要物的从合同,而预付款的约定则为主合同内容中的一部分,且为诺成式的协议;定金的主要功能在于担保合同的履行,定金的给付并不是履行债务的行为;而欲付款的主要功能在于为一方当事人合同债务之履行提前提供资金上的帮助,预付款的给付本身构成了履行债务的行为;当合同陷入履行不能或迟延履行时,定金发挥着制裁约方、补偿守约方的双重功能,即当定金约付方违约时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当定金收受方违约时应双倍返还定金;而在支付预付款的场合下,无论及付方违约还是收受方违约,收受方均应将预付款原数退回;定金可广泛的是用于各类合同,而预付款的适用则存在不少法律的限制 12 什么是保证,哪些单位不能担任保证人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的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是,由保证人按照约定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下列单位或组织不能担任保证人: 1、国家机关;2、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3、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但如果有法人授权的,其分支机构可以在授权的范围内提供保证13 一般保证与连带保证有什么区别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而连带保证只要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保证人就有承担履行的义务因此连带保证人的风险要大于一般保证是否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必须在保证合同中明确写明,如果不明确的话,则保证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14 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限是多少?保证的期限应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如果没有约定保证期限的话,则按下列规定处理: 1、属于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2、属于连带保证的,债权人有权在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超过约定的和上述1、2种规定的期限的,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免除 15 定金的担保作用是什么?定金是债的一方当事人于债成立后履行前,为保证债的履行,而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向对方给付一定数额的金钱的债的一种担保方式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的20% 16 什么是动产质押?担保法所称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债务人或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移交的动产为质物动产质押关系以质权人的动产质权为其内容,以出质人与质权认为其主题,以质物为其客体动产质权有以下特征:动产质权是一种担保物权;动产质权的客体仅以动产为限;动产质权人必须占有质物;四、动产质权的内容在于留置质物,并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以质物的价值优先受偿17 什么是反担保?所谓反担保是指保证人为被保证人向权益人提供保证担保时,由被保证人或被保证人之外的第三人向保证人提供的确保在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对债务人的追偿权得以实现的一种担保制度包括:现金反保证、银行保函反担保、抵押反担保、质押反担保18 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是指为保证业主履行工程合同约定的工程款支付义务,由担保人为业主向承包商提供的,保证业主支付工程款的担保 19 投标担保投标担保是指由担保人为投标人向招标人提供的,保证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参加招标活动的担保20 承包商履约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是指由保证人为承包商向业主提供的,保证承包商履行工程建设合同约定义务的担保。
担保法司法解释全文

担保法司法解释全文担保法司法解释全文出台了,这对于保障借款人和债权人权益,加强对贷款行为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该司法解释进行全面介绍。
一、关于司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于1995年颁布实施,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担保法,最高人民法院在制定司法解释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司法解释是法院对法律的一种解释,起到对判例、裁判和诉讼实践的补充、澄清和规范作用。
担保法司法解释全文就是在担保法的基础上,深入细化法律内容,规范担保法的实施。
二、司法解释全文的主要内容1. 对保证担保的确认在司法解释全文中,对保证担保的确认有了更为清晰的规定。
在保证担保的情况下,担保人可以通过在担保合同中确认实现债权方式,也可以在债权实现时要求草创债权人优先实现担保物的权利。
此外,司法解释还明确了法院可以对保证担保进行追溯,即可以在诉讼时对过去的保证担保情况进行追溯或确认。
2. 对抵押担保的规定抵押是常见的担保方式之一,与保证担保相比,具有可持续性和实物效应的特点。
司法解释中规定,债权人在强制抵押担保物之前,应当先行进行评估,根据评估价值确定担保物的拍卖底价,防止底价过低影响债权的实现。
同时,对于抵押权优先顺位的问题,司法解释中也进行了明确规定。
3. 对质押担保的规定质押担保是将质押品作为债务的担保物,也是常见的担保方式。
在司法解释全文中,对质押担保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质押品的认定、质押债权的范围、质押清偿和质权行使等。
其中,质押品的认定对于债权人与债务人解决争议具有重要意义。
4. 对合同担保的规定合同担保是企业和个人征信的重要依据之一,能够为贷款提供额外担保,降低运营风险。
司法解释全文对合同担保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保函担保、信用担保和责任担保等方面。
针对企业发行的保函担保,还对如何认定保函担保费进行具体规定。
三、司法解释全文的意义1. 保障借款人和债权人权益司法解释全文明确规定了各类担保方式的界定、责任和追溯,有力保障借款人和贷款人的公正权,降低诉讼的风险。
担保法讲义

担保法讲义一、概述1.担保的含义及方式1.1含义:担保是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
1.2 方式:担保法第2条规定: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五种。
2.反担保的含义及方式:2.1含义:反担保是指债务人对为自己的债权人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提供的担保。
2.2 方式:保证、抵押或者质押,不适用留置【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如加工承揽合同、保管合同】、定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担保。
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抵作价款或者收回】方式。
3.担保合同的从属性: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
否认国内担保的独立性、独立担保仅限于国际经济活动中。
市高院2009年全市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座谈会明确担保合同独立性不适用于国内担保合同。
4. 担保合同无效及法律责任4.1 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的法律责任a)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b) 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4.2 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4.2.1 法律规定的主要类型:a)国家机关和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违反法律规定提供担保;b)担保法规定:董事、经理违反公司法第六十条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个人债务提供担保。
注:该条文在2006年公司法中已被删除,由公司法第十六条替代:“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提示:公司业务中,应要求担保人提供最新的、备案的公司章程,以确定其是否有权对外从事担保,或其担保是否超越其限额。
c) 以法律、法规禁止流通(枪支、弹药、毒品、土地所有权等)的财产或者不可转让的财产设定担保;d)具有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对外担保:1)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对外(境外)担保的;2)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人提供担保的;3)为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投资部分的对外债务提供担保的;4)无权经营外汇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无外汇收入的非金融机构性质的企业法人提供外汇担保的;5)主合同变更或者债权人对外担保合同项下的权利转让,未经担保人同意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
担保法试题及其答案

担保法知识竞赛一、填空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下列担保的方式: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2、担保法所称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本法第三十四条所列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3、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就某项商品在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交易而签订的合同,可以附最高额抵押合同;4、我国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权包括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6、法律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7、依我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抵押权的实现方式有:折价、拍卖、变卖;9、抵押人以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10、担保法规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保证人、债务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12、担保法规定,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17、物权法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后,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不属于抵押财产;该建设用地使用权实现抵押权时,应当将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但新增建筑物所得的价款,抵押权人无权优先受偿;18、票据的种类有汇票、本票、支票;20、物权法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二、判断题1、担保法规定,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得超出其抵押物的价值;√;2、担保法规定,订立抵押合同时,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3、在一般保证中,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不免除保证责任;×4、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3个月; ×5、抵押贷款,系指按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押物发放的贷款;×6、质押贷款,系指按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8、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均可作保证人;×9、国家权力机关,军事机关和司法机关可以作保证人;×10、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11、当事人以担保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12、下列权利可以质押: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 √13、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百分之三十;×14、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 √15、根据贷款通则,对实行整体股份制改造的借款人,应当明确其所欠贷款债务由改造后公司全部承担;对实行部分股份制改造的借款人,应当要求改造后的股份公司按占用借款人的资本金或资产的比例承担原借款人的贷款债务;√16、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 √18、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单独抵押; √三、单项选择题1、甲向乙借款,并约定将自己的奥迪车出质给乙,乙因自己不会开车,要求甲将该车开回;后甲向丙借款,又将该车出质给丙;丙对该车进行了占有;因甲无力还款而引起纠纷;乙丙均欲行使对该车的质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D ; A.甲与丙之间的质押合同无效 B.甲与乙之间的质押合同生效C.乙可对依法对抗丙的质权D.乙对抗丙的质权人民法院不予支持2、甲向乙借款20万元做生意,由丙提供价值15万元的房屋抵押,并订立了抵押合同;甲因办理登记手续费过高,经乙同意未办理登记手续;甲又以自己的一辆价值6万元的“夏利”车质押给乙,双方订立了质押合同;乙认为将车放在自家附近不安全,决定仍放在甲处;一年后,甲因亏损无力还债,乙诉至法院要求行使抵押权、质权;本案中抵押和质押的效力为:B ; A.抵押、质押均有效B.抵押、质押均无效C.抵押有效、质押无效D.质押有效、抵押无效3、甲将房屋一间作抵押向乙借款20000元,抵押期间,知情人丙某向甲表示愿以30000元购买甲的房屋,甲也想将抵押的房屋出卖,对此,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CA.甲有权将该房屋出卖,但须事先告知抵押权人乙B.甲可以将该房屋出卖,不必征得抵押权人乙的同意C.甲可以将该房屋卖给丙,但应征得抵押权人乙的同意D.甲无权将该房屋出卖,因为房屋上已设置了抵押权4、同一抵押财产上设定两个以上的抵押权的,下列关于拍卖、变卖抵押物所有的价款的清序,不正确是A ;A.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的,按合同生效时间的先后顺序受偿B.抵押合同登记生效且登记顺序相同的,按债权比例清偿C.抵押合同登记生效的,按抵押物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D.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且有的登记,有的未登记的,已登记的优先于未登记的受偿5、依法应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权的生效时间为 B ;A 抵押交付之日B 登记之日C 签订之日D当事人协商之日6、下列有关质押权的表述中,错误的是D ;A.除质押合同另有约定外,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B.质押担保中,质押物的所有人可以是债务人或者第三人C.在质押法律关系中,质押物须移交债权人占有D.质押物可以是动产、不动产和权利7、担保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是:AA、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B、平等、公平、合法、诚实守法C、自愿、公平、合法、诚实信用D、公平、合法、平等、诚实守法8、以无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办理抵押物登记的部门是; AA、土地管理部门B、县级以上政府规定的房地产管理部门C、林木主管部门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9、以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办理抵押物登记的部门是; BA、土地管理部门B、县级以上政府规定的房地产管理部门C、林木主管部门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10、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元人民币; CA、一千万B、三千万C、五千万D、一亿元11、下列财产中,不得抵押的是 A ;A.土地所有权 B.抵押人所有的房屋 C.抵押人所有的机器 D.在建工程12、下列关于抵押合同的形式,正确的是 B ;A.抵押合同可以口头订立B.抵押合同必须书面订立C.抵押合同口头、书面订立均可D.抵押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合同以外的其他方式订立13、按照担保法的规定,下列合同中,可以附最高额抵押合同的是 B ; A.运输合同 B.借款合同 C.委托合同 D.合伙合同14、依照我国担保法的规定,下列财产中,可以抵押的是 A ;A.某大学的小汽车 B.自留山C.某大学的教学楼 D.宅基地使用权15、根据担保法的规定,质权分为 C ;A.动产质权和不动产质权 B.不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C.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 D.不动产质权、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16、下列关于权利质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汇票可以质押 B.提单可以质押 C.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可以质押D.公路渡口的收益权不可以质押17、甲与乙签订借款合同,并与乙就自己的汽车出质给乙签订了字据,后甲未将该车按交付给乙,并将该车卖与了丙;后为此引起纠纷;下列选项正确的是C ;A.丙不能取得该车的所有权,因为该车已质押给了乙B.丙能取得该车的所有权,但乙可依质权向丙进行追偿C.丙能取得该车的所有权,乙不能向丙要求返还该车D.甲与乙之间的质权合同生效18、甲因向乙借款将自己的汽车抵押与乙,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后甲因向丙借款,又将自己的汽车出质给丙;现甲无力还款,对该车,乙欲行使抵押权,丙欲行使质权,并引起纠纷;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A.乙的抵押权优于丙的质权受偿B.丙的质权优于乙的抵押权受偿C.乙的抵押权与丙的质权按比例同时受偿D.乙的抵押权与丙的质权谁先受偿应由他们抓阄决定19、甲向乙借款并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乙,并办理了抵押登记;抵押后甲又将该房屋出租给丙,因甲无力还款,乙欲行使抵押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甲与丙之间的租赁合同不具有效力,因为该房已抵押给乙B.甲与丙之间的租赁合同具有效力,抵押权行使后租赁合同对新的受让人具有效力C.甲与丙之间的租赁合同具有效力,但抵押权行使后租赁合同对新的受让人不具有效力D.甲与丙之间的租赁合同效力未定20、甲向乙借款并将自己的房屋抵押给乙,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乙的债权在期满后未受清偿时,该房屋的所有权为乙所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A.抵押合同无效B.抵押合同内容全部有效C.抵押合同为可撤销的合同D.抵押合同有效,但房屋所有权为乙所有的条款无效四、多项选择题4、若担保合同中出现以下条款,该条款可能有效的是: ABCA.甲公司向乙银行贷款购买一设备,双方在抵押合同约定,甲公司以其未来1 年内利用该设备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作为借款的担保B.甲向乙借款100 万元,甲以其价值50 万元的房屋为该借款设定担保,乙表示同意C.甲和乙的抵押合同中约定:抵押人甲必须对抵押物进行保险,否则抵押权人乙即可实现抵押权D.甲以其房屋作为抵押向乙借款,双方约定:甲到期不还款,该房屋即归乙所有5、下列哪些权利可以作为权利质权的标的:ABDA.汇票、本票、支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B.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基金份额C.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D.依法可以转让的债权6、甲向乙借款,将自己所有的奥迪车出质于乙,乙又擅自将该车转质于丙,丙因违章驾驶该车造成该车灭失,为此引起纠纷;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C A.乙无权将该车转质B.乙有权将该车转质C.对该车的损失应由乙承担D.对该车的损失应由乙丙负连带责任7、债的担保形式有ABCDE A、保证B、定金C、抵押D、留置E、质押11、周某向余某借款20万元,借款协议中言明以周某家传宋版金刚经一部用作抵押;随后,周某又暗将此书以10万元卖给傅某;关于此事的法律分析,正确的有:BCDA.周某与傅某的买卖因违法而无效B.周某与傅某的买卖因未征得余某同意而无效C.余某与周某的抵押条款有效D.余某有权就周某卖书所得10万元价款优先受偿13、质押担保的范围ABCD A、主债权及利息 B、违约金 C、损害赔偿金 D、实现债权的费用14、下列不可以作为保证人的有BCDA、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公民B、国家机关C医院D、企业的分支机构15、下列可以作为抵押物的财产BCD;A、土地所有权B、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C、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D、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的土地使用权;16、办理抵押物登记,应当向登记部门提供下列文件BCDA、抵押担保的范围B、主合同C、抵押合同D、抵押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书1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抵押合同以登记生效的,下列哪种清偿顺序不正确的是BCDA、按照抵押物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B、按照合同生效时间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C、按照起诉时间先后清偿;D、按债权比例清偿;1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BCA、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质权人应当返还质物;B、债务履行期限届满质权人未受清偿的,可以与出质人协议以质物折价,也可以依法拍卖、变卖质物;C、质物拍卖后,其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份归出质人所有;D、质物拍卖后,其价款不足债权数额的部份,由出质人作损失处理;。
担保法第司法解释

担保法第司法解释担保法是为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本法。
下面来了解担保法的第三十九条规定吧!第39节法条内容:抵押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数额; (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三)抵押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权属或者使用权权属; (四)抵押担保的范围; (五)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抵押合同不完全具备前款规定内容的,可以补正。
释义:本条是对抵押合同内容的规定。
抵押合同中必须首先明确抵押债权的范围。
债权人的种类是指受担保债权的类别,即哪些债权受抵押担保。
也就是必须在抵押合同中明确写明受担保债权的种类。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是指主合同规定的债务人履行主债务的最后日期。
抵押权为抵押权人对于抵押财产享有的一种物权,它以抵押物的特定化为前提,抵押物不特定则抵押权因没有明确的客体而落空,因此,抵押合同应明确抵押物的名称、数量及其所在地。
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抵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或实现抵押权的费用。
抵押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本条第一款前四项规定的内容,应视为抵押合同的必要条款,这些条款不具备会影响抵押的成立。
本条第一款第五项的内容为当事人自行决定是否为约定的`内容,在合同中未作约定应不影响合同的成立。
本第二款规定,抵押合同不完全具备前四项规定的内容,经当事人协商可以补正。
【拓展】:第34节法条内容: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一)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二)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 (三)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四)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 (五)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六)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
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
释义:本条是对抵押财产范围的规定。
经济学《经济法概论》第七章担保法

保证责任范围
主债权及利息 违约金
损害赔偿金
实现债权的费用
(三)保证期间
保证期间是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
6个月 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
。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
6个月 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
内
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三)保证责任的免除
(1)保证合同约定债权人转让主债权,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的;(2)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但没有取 得保证人书面同意的;(3)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 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
(4)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没有行使相应请求权的;
(5)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债权人放弃物的担 保,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第一节 担保法概述
一、担保的概念及担保方式 (一)担保的概念
是指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依据法律规定或当 事人的约定而采取的法律措施。
(二)担保方式
保证
抵押
合同担保 的方式
定金
质押
留置
二、担保法的概念
担保法是调整担保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5年10月1 日起施行。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 问题的解释》,自2000年12月13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10月1日
四、抵押物登记
(一)抵押物登记的作用
1.通过抵押物登记,可以使抵押担保关系公诸于世,抵押权人 在实现抵押权时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2.抵押物登记,便于债权人了解抵押财产是否已经抵押过以及 其与担保债权在价值上的关系,以决定是否接受该财产作 为抵押。
担保名词解释

担保名词解释担保有关名词解释1、担保特指《担保法》规定的担保,即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而设定的担保。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指经同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指定部门审核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门机构与债权人(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或不能履行主合同约定债务时,担保机构承担约定的责任或履行债务的行为。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性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属《担保法》规定的保证行为。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政府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扶持机构。
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均属非金融机构,一律不得从事财政信用业务和金融业务。
4、再担保再担保,是指为担保人设立的担保。
当担保人不能独立承担担保责任时,再担保人将按合同约定比例向债权人继续剩余的清偿,以保障债权的实现。
双方按约承担相应责任,享有相应权利。
5、担保、再担保的对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对象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有利于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技术密集型和扩大城乡就业的劳动密集型的各类中小企业。
省级再担保对象为市(县)级担保机构。
6、担保方式担保方式分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动产(权利)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权利)作为债权的担保。
留置,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定金,指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
7、再担保方式再担保方式主要采用固定比例再担保、溢额再担保和联合再担保三种。
固定比例再担保是由担保人和再担保人约定,对在一定担保责任限额内的业务,担保人将全部同类担保业务都按约定的同一比例向再担保人进行再担保,每项业务的担保费和发生的损失,也按双方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和分摊。
建筑法规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建设法律:就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相互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2、建设法规:也称,建设法律,就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指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统称。
3、合同:法人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4、建设活动:就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活动,同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
5、建设活动中的行政管理关系:就是国家及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其有关单位(中介服务机构)之间发生的相应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6、建设活动中的经济协调关系:就是一种平等自愿、互利互惠的横向协作关系。
一般应当以合同的形式确定。
7、建设活动中的民事关系:这就是指因从事建设活动中而产生的国家、单位法人、公民相互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8、责权利相一致:就是对建设行为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或责任在建设立法上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
9、法律关系:就是在法律规范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0、建设法律关系:就是指法律规范调整一定社会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一定的法律关系就是以一定的法律规范为前提的,就是一定的法律规范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结果。
11、建设法律关系主体:就是指参加建设活动,受建设法律规范调整,在法律上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也就就是建设活动的参与者。
12、建设法律关系客体:就是指参加建设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13、法律事实:就是指能够引起建设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客观现实与事实。
14、行政行为:就是指由国家授权的政府及其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对建设业的管理权而发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0年9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12月13日起施行。
2000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3次会议通过法释〔2000〕44号)为了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结合审判实践经验,对人民法院审理担保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一、关于总则部分的解释第一条当事人对由民事关系产生的债权,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以担保法规定的方式设定担保的,可以认定为有效。
第二条反担保人可以是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之外的其他人。
反担保方式可以是债务人提供的抵押或者质押,也可以是其他人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者质押。
第三条国家机关和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违反法律规定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因此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根据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第四条董事、经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除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债务人、担保人应当对债权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五条以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财产或者不可转让的财产设定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以法律、法规限制流通的财产设定担保的,在实现债权时,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该财产进行处理。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外担保合同无效:(一)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对外担保的;(二)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人提供担保的;(三)为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投资部分的对外债务提供担保的;(四)无权经营外汇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无外汇收入的非金融性质的企业法人提供外汇担保的;(五)主合同变更或者债权人将对外担保合同项下的权利转让,未经担保人同意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担保法》名词解释
1、保证人追偿权:指保证人在履行保证债务后,得请求主债务人偿还的权利。
2、追偿指:保险人代致害人暂时支付其应当自行承担的抢救费用后,保险人按照法律规定和保险合同的约定,要求致害人偿还垫付费用的行为。
3、提存: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其交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将该标的物交给提存机关而消灭债务的制度。
(债务人为提存人;债权人为提存领受人;由国家设立并保管提存物的机关为提存机关)
4、担保特指:《担保法》规定的担保,即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而设定的担保。
5、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指:经同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指定部门审核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门机构与债权人(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或不能履行主合同约定债务时,担保机构承担约定的责任或履行债务的行为。
6、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性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属《担保法》规定的保证行为。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政府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扶持机构。
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均属非金融机构,一律不得从事财政信用业务和金融业务。
7、再担保是指:为担保人设立的担保。
当担保人不能独立承担担保责任时,再担保人将按合同约定比例向债权人继续剩余的清偿,以保障债权的实现。
双方按约承担相应责任,享有相应权利。
8、担保、再担保的对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对象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有利于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技术密集型和扩大城乡就业的劳动密集型的各类中小企业。
省级再担保对象为市(县)级担保机构。
9、担保方式分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①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②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③动产(权利)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权利)作为债权的担保。
④留置,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⑤定金,指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
10、再担保方式再担保方式主要采用固定比例再担保、溢额再担保和联合再担保三种。
①固定比例再担保是由担保人和再担保人约定,对在一定担保责任限额内的业务,担保人将全部同类担保业务都按约定的同一比例向再担保人进行再担保,每项业务的担保费和发生的损失,也按双方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和分摊。
②溢额再担保是由担保人将其超过预定限额的担保责任向再担保人进行再担保,或由担保人和再担保人共同对被担保人担保,由再担保人承担超过担保人预定限额的担保责任,对每一项业务的担保费和发生的损失也按双方承担的比例进行分配和分摊。
③联合再担保是指对于数额较大的或超过担保人规定担保能力较多的单项担保业务,经协商一致,可由省市担保机构共同与被担保人签定委托保证协议,共同与银行签定保证合同,双方按各自承担责任的比例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11、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模式
⑴信用担保:以政府出资为主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核心,为政府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扶持机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占全部担保机构的90%.
⑵互助担保:企业间互助担保机构以会员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占全部担保机构的5%左右。
⑶商业担保:商业担保公司以盈利为目的,同时兼营投资等其他商业业务,从事的中小企业直接担保业务只是其业务之一。
占全部担保机构的5%左右。
12、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
通过资信评估、按规定比例上存担保资金、项目审核与反担保措施等以实现事前控制。
通过控制代偿率和设定强制再担保系数(是指担保实际放大倍数达到进行再担保的约定比例)等日常监督与强制再担保措施以实现事中控制。
通过及时有效的追偿实现事后控制。
13、担保机构的责任分担原则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应按照分散风险的原则,与协作银行、再担保机构、债务人之间进行责任分担。
14、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风险准备金制度。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应根据担保业务运行情况,逐步提取普通准备金、责任准备金和追偿损失准备金,分别用于冲抵担保发生的经营亏损,代位补偿支出和弥补担保呆帐损失。
15、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金制度。
风险补偿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本级政府每年按注册资金的3-5%补贴;二是免征担保行业营业税,以及征收担保行业所得税,财政次年全额列支,用于支持担保机构;三是担保机构其他业务收入,形成三位一体的担保损失补充注入机制
16、担保收费的种类及如何计算?收取方式如何?
担保收费包括评审费和担保费。
凡经过详细评审的项目均收取评审费;
对办理担保的项目收取担保费。
费用收取标准:
(1)评审费按担保申请额的3‰,不足3000元的按3000元预收,在初审阶段经过认真评审被终止的项目,按1000元收取。
(2)担保费以担保金额为基数,按担保费率(月率)收取。
风险度系数及额度系数如下表:(费率系数表)基本风险度评估值≤0.30 ≤0.40 ≤0.50 ≤0.60 0.60以上风险度系数 1.2 1.4 1.6 1.8 2.0 担保额度300万以下(含300万)300-500万(含500万)500-1000万(含1000万)1000万以上额度系数1.0 0.95 0.9 0.85 担保费原则上于签订《委托保证合同》时一次性收取,担保额度超过1000万元并且担保时间超过二年的可以分年度收取。
担保费=担保金额×担保时间(月)×月担保费率月担保费率=月基准费率×风险度系数×额度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