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钢焊接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轧钢焊接性能研究

一、冷轧钢与热轧性能比较

1、冷轧与热轧区别及各自优缺点

热轧和冷轧都是型钢或钢板成型的工序,它们对钢材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钢的轧制主要以热轧为主,冷轧只用于生产小号型钢和薄板。

热轧:

优点:可以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细化钢材的晶粒,并消除显微组织的缺陷,从而使钢材组织密实,力学性能得到改善。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沿轧制方向上,从而使钢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体;浇注时形成的气泡、裂纹和疏松,也可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被焊合。

缺点:1.经过热轧之后,钢材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还有硅酸盐)被压成薄片,出现分层(夹层)现象。分层使钢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大大恶化,并且有可能在焊缝收缩时出现层间撕裂。焊缝收缩诱发的局部应变时常达到屈服点应变的数倍,比荷载引起的应变大得多;2.不均匀冷却造成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内部自相平衡的应力,各种截面的热轧型钢都有这类残余应力,一般型钢截面尺寸越大,残余应力也越大。残余应力虽然是自相平衡的,但对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还是有一定影响。如对变形、稳定性、抗疲劳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不利的作用。

冷轧:

优点:成型速度快、产量高,且不损伤涂层,可以做成多种多样的截面形式,以适应使用条件的需要;冷轧可以使钢材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从而提高了钢材的屈服点。

缺点: :1.虽然成型过程中没有经过热态塑性压缩,但截面内仍然存在残余应力,对钢材整体和局部屈曲的特性必然产生影响;2.冷轧型钢样式一般为开口截面,使得截面的自由扭转刚度较低。在受弯时容易出现扭转,受压时容易出现弯扭屈曲,抗扭性能较差;3.冷轧成型钢壁厚较小,在板件衔接的转角处又没有加厚,承受局部性的集中荷载的能力弱。

2、焊接性能比较

同等材质的钢材,热轧时经高温加热,相当于一个退火过程钢材自身基本没有应力。而冷轧板在轧制时不加热,在冷态时轧制,有一个“冷作硬化”的作用,强度有所升高,硬度也增加,同时也产生了应力。

在焊接时有一个“焊接应力”,由于冷轧板(含其他型材)的自有应力,加上

焊接应力,会使应力进一步加大,所以焊接性能不如热轧板了。

冷轧板表面光洁度较高,表面没有阻碍焊接的涂层,因此非常利于焊接的进行。基于这样的特点,冷轧板非常适合于薄板焊接。

热轧板表面有一层较厚且厚度不均的氧化层,或称为氧化皮。氧化皮多数呈不均匀的深色,并且板材表面光洁度较差。

由于该氧化皮的存在阻碍了焊接的进行,在焊接时,焊接电流必须首先突破氧化层的阻碍才能到达金属板表面进行焊接,因此需要较长的焊接时间才能保证焊接的强度

二、钢材可焊性研究

1、碳在钢中的作用

C是钢铁材料中提高强度最基本、也是最廉价的合金元素。由C或通过溶入Fe的晶格以固溶强化提高钢的强度,或者由过饱和Fe—C固溶体中析出碳化物以析出强化提高钢的强度。C对提高钢的淬硬性和淬透性的作用十分明显。随着钢中C含量的提高,钢的强度增加,而韧性和塑性下降。

2、碳与碳当量

钢在焊接过程中,焊缝、融合区和部分热影响区将加热到奥氏体区。对低碳钢来讲,其淬透性低,在冷却时不会形成马氏体,且此时钢材的塑性较高,一般不易产生焊接裂纹;对中、高碳钢及合金钢来讲,其淬透性较高,在焊接冷却过程中将产生马氏体,而中、高碳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高,但韧性、塑性很低,这样在组织应力和热应力的作用下将可能发生开裂,这是人们最早关注的焊接脆性问题。这与钢中的碳含量和合金含量有关,为用一个单一的参量来表示碳及合金元素对焊接后开裂趋势的影响,人们提出碳当量的概念,即将其他合金元素按一定比例关系折算后与碳元素相加而成。碳当量越大,越容易发生焊接开裂。同时,一般来讲钢的强度也随碳当量的提高而增加。

3、碳当量与焊接性的关系

目前有多种表示碳含量及合金元素与焊接性关系的经验公式,其中最常用的有国际焊接学会(IIW)采用的Ceq公式和日本ITO提出的通常称为焊接冷裂指数的Pcm公式:

Ceq=C+Mn/6+(Ni+Cu)/15+(Cr+Mo+V)/5

Pcm=C+Si/30+(Mn +Cu+ Cr)/20+Ni/60+Mo/15+V/10+5B

上述二公式都可称为碳当量(CE)公式。

然而,碳当量只是个近似的概念,很多合金元素的作用也很复杂,很难用一个

碳当量的公式反应各种钢材的焊接性。因此,碳当量的公式也有其适用范围,对不同的钢种应选用适用的碳当量公式来反映其焊接性。如上述Ceq的表达式是从大量w(C)>0.18%的钢种中得出的经验公式,对于w(C)>0.18%的钢种是适用的。但当向低碳含量或超低碳含量的钢种外推时,有时并不完全适用。此外,Ceq表达式与钢的强度之问存在定的对应关系,即对同类型的钢来讲,钢的强度随着Ceq的提高而增加。

4、管线钢的碳含量和碳当量(Ceq)与焊接性的关系

对管线钢韧性和焊接性的不良影响,管线钢中的c含量不断降低,为弥补由此带来的强度损失就必须通过添加其他合金元素来补充,或采用新的成分和组织设计。此时,上述Ceq表达式已不能真实反映W(C)≤0.12%的低碳和超低碳钢的焊接性,这可从著名的反映钢的焊接性与碳含量、碳当量关系的格瑞维勒(Graville)图中反映出来(图1)。图的纵座标是钢的碳含量,横座标是上述碳当量Ceq表达式,图中分为三个反映焊接性的区域。从中可见:区域I为易焊接区,在该区域的钢种具有很好的焊接性;区域II为可焊接区,在该区域的钢种通过适当的预热和焊后热处理还是可以焊接的,具有一定的焊接性;区域III为难焊接区,表明在该区域的钢种即使采用了预热和焊后热处理还是难以焊接的,其焊接性差。早期的管线钢,如图1中表示的20世纪50年代的X52钢级,其碳含量较高(W(c)>0.22%),处在可焊接区域II和难焊接的区域III。近代管线钢的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不断降低钢中的c含量,随着c含量的降低,钢的焊接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如前述的X52钢级管线钢到20世纪80年代的后期,其c含量已降低(W(c)<0.10%),此时具有良好的焊接性。从图1可以看到管线钢c含量变化的发展轨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