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解析
计量经济学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我国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摘要: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关键,本文运用2007年我国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的数据,运用异方差的相关知识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操作过程和借助于统计软件,建立我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初步模型,以便更好的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与人均收入的关系。
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做了回归分析,并得出了系列结论。
关键词: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一元线性回归异方差一、问题提出我国是一个大国,至今仍有9亿农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全局。
从农村看,中国有近六成人口(约8亿)生活在农村。
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规模如此巨大的城镇化。
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低于城市居民,但是基数巨大,且农村人口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
据测算,目前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体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
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3倍,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至关重要。
但从总体来看,农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显示有的地区都不及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
而且消费结构不合理,局限于食品类等生存基本需求品,消费在衣着装饰等方面的极少。
而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收入。
本文主要研究收入对支出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目标能否实现,重点、难点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
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能力
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能力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收入差距问题逐渐凸显。
城乡收入差距不仅存在于工资水平,也反映在消费能力的差异上。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能力之间的关系。
首先,城乡收入差距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能力。
在城市,高薪职位层出不穷,许多人拥有较高的工资收入。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农民的收入普遍较低。
因此,城市居民相对农村居民具有更高的购买力,能够购买更多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
其次,城乡收入差距也导致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
由于城市居民收入更高,他们更容易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并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奢侈品。
例如,城市居民更能够购买名牌服装、高档电子产品等奢侈品,而农村居民则更倾向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和低价商品。
此外,城乡收入差距也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心理产生了影响。
由于经济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农村居民普遍感受到社会地位的下降和自尊心的受损,这会导致一些农村居民对消费的渴望和追求。
因为城市居民的收入更高,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娱乐消费、旅游观光等活动,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消费能力的差距。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能力的影响并非完全负面。
相反,差距也催生了一些市场机会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一些企业发现农村市场潜力巨大,针对农村消费能力的差异开发出一些针对农村居民的廉价商品,推动了农村市场的消费升级。
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农村居民移居城市,享受到了更高的薪资水平,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也提升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和生活品质。
在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能力问题上,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调节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并鼓励城市居民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支持。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扶持力度,引导和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从而缩小城乡消费能力的差距。
总之,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能力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城市居民由于收入较高,享有较高的购买力,能够购买更多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而农村居民则因收入较低,消费能力有所限制。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1.收入水平: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其消费结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人们的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他们能够支配的消费金额。
如果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和基本生活用品,而不会过多关注奢侈品或高端消费品。
2.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村居民通常更加注重自身的生活质量,更倾向于追求高品质的消费品和服务。
他们可能会更多地购买高端电子产品、品牌服装以及参与旅游等消费活动。
3.人口结构:农村居民的人口结构也对其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占比较高,那么养老服务的需求可能会更加突出,而对其他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可能较少。
相反,如果年轻人口占比较高,那么对娱乐、文化、教育和科技产品的需求可能相对较高。
4.城乡差距:城乡差距也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之一、城市地区往往拥有更丰富的消费选择和更先进的消费观念,而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和观念可能相对滞后。
农村居民有时会将其消费需求引导到城市地区,这可能会导致农村消费结构与城市消费结构的差异。
5.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也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政府针对农村居民的税收政策、消费补贴政策、农村金融政策等,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和消费行为。
政策措施的改变可能会引发消费结构的变化。
综上所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收入水平、教育水平、人口结构、城乡差距和政策因素等。
不同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
随着农村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政府和各方面应关注这些因素,制定适合农村居民需求的政策,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健康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升级的关系
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升级的关系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备受关注,城市居民收入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这种不平等现象在中国已经存在多年,尽管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乡村振兴的政策,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存在,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这是一种严重的不公平。
城乡收入差距对于消费升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城乡收入差距,首先对消费方面的影响就是城乡的消费结构存在巨大差异。
城市居民的消费主要以购买日用品、汽车、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为主,而农村居民则主要从事粮食、布匹、食用油、化肥等方面的消费。
城市居民的消费主要是以生活质量提升为主,而农村居民则主要以基本生活需求为主。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使得城市消费升级的速度更快,而农村消费则滞后。
城乡消费差异的存在,还影响着我们的国民经济的消费结构的构建。
居民的消费结构分别代表符合城市和农村居民的需求,城市居民更需要符合高生活品质的日用消费和娱乐消费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农村居民的生活更需要符合基本物质要求的农村产业支持,如粮食,肉类鸡鸭鱼虾,家禽家畜,原材料、化肥、饲料供应以及相关技术推广。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也会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
虽然农村经济的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收入差距扩大,城市更容易吸引到优秀的劳动力,从而进一步增加收入差距。
这也就是说,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则没有跟上,也就造成了农村经济长期处在低水平,发展缓慢,这会使得经济的整体增长步伐放缓。
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客观的事实,但是利用市场力量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和就业机制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同时,对于农村居民而言,通过吸引农村居民到城市打工以及改善农村居民的就业环境,可以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
但是,对于更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来说,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同时,也需要给予优质的公共服务。
此外,消费者在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升级。
从而也会出现消费者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的趋势。
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状况,我们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为政策制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村居民收入分析1.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21元,比2018年增长了8.9%。
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7.9%、9.2%、12.5%和8.6%。
2.收入结构优化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逐渐优化,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
2019年,工资性收入占比为54.3%,经营性收入占比为34.2%,财产性收入占比为5.7%,转移性收入占比为5.8%。
这表明农村居民越来越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收入,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
3.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2019年达到19143元;中部地区为14383元;西部地区为13415元;东北地区为12411元。
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农民收入来源广泛。
二、农村居民消费分析1.消费水平提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3327元,同比增长8.5%。
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比为31.6%,衣着消费支出占比为7.1%,居住消费支出占比为23.7%,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占比为11.1%,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为10.2%,其他消费支出占比为16.3%。
2.消费结构升级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升级,生存型消费需求逐步满足,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需求逐渐增加。
在食品消费中,粮食消费占比下降,肉类、蔬菜、水果等多样化消费需求逐渐上升。
在居住消费中,农村居民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和舒适度。
消费与收入的关系
——对持久收入假说模型的批判性改进
最后一根稻草——消费
随着投资和出口速度双下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如何通过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是新时期政府和学界的研究 重点。目前国内学者在分析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时,大多采用 弗瑞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对其模型进行简单修改和解读, 而更多地是应用此类模型分析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问 题。但是由于消费行为更多地受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性的影响, 本文在结合弗瑞德曼持久收入假说思想的同时,创造性地将 统计学上的下一期收入作为影响本期消费的重要因素,同时 结合我国居民传统的消费惯性思维,将前一期消费作为影响 本期消费的另一重要因素。此外,本文还就城乡居民的认证,含水量?%
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模型
LNCCS(-1)=0.250554+0.530800LNICS+0.438029LNCCS(2)+0.724115AR(1)
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模型
LNCNC(-1)=-0.000746+0.497877LNINC+0.489798LNCNC(-2)
YPt=aYt-1+a(1-a)Yt-2+a(1-a)2Yt-3+…+a(1-a)tY1+(1-a)Y0
持久收入假说的短期和长期消费函数分别为:
俺是这么觉得
凯恩斯想法很好可惜没数据论证; 弗里德曼算法很好可惜没现实支撑。 结论:黑板经济学不符合社会主义求真务实的精神。
在我国,受政策、形势、认知水平、预期等因素影响,大部 分消费者没有办法或没有能力来对预期收入和历史收入展开 客观计算;另一方面,人性中的消费惯性等在上述模型中被 消除了。
凯恩斯是这么想的
计量经济学论文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
计量经济学论文: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引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是计量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水平的差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计量模型的分析,探讨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以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和参考。
数据来源和描述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
主要包括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支出、人口信息、价格指数等。
以下是数据的主要描述:•城乡居民收入:包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消费支出:包括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人口信息:包括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总量和结构。
•价格指数:包括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模型设定为了探索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我们使用了以下计量模型进行分析:1. 静态计量模型首先,我们使用静态计量模型来研究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相关性。
模型设定如下:$$ C_i = \\beta_0 + \\beta_1Y_i + u_i $$其中,C i代表第i个居民单位的消费支出,Y i代表该居民单位的收入水平,$\\beta_0$和$\\beta_1$分别为模型的截距和斜率,u i为模型的误差项。
2. 动态计量模型其次,我们使用动态计量模型来考察城乡居民收入对当前和未来消费的影响。
模型设定如下:$$ C_{i,t} = \\alpha_0 + \\alpha_1Y_{i,t} + \\alpha_2Y_{i,t-1} + \\alpha_3Y_{i,t+1} + v_{i,t} $$其中,C i,t代表第i个居民单位在时期t的消费支出,Y i,t代表该居民单位在时期t的收入水平,Y i,t−1和Y i,t+1分别代表该居民单位在前一时期和后一时期的收入水平,$\\alpha_0$、$\\alpha_1$、$\\alpha_2$和$\\alpha_3$为模型的参数,v i,t为模型的误差项。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加,成为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就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分析。
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原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创收能力和就业机会。
其次,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使得农民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益,进一步增加了其收入来源。
再次,政府对农村居民的扶持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辩证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进一步提高了人均可支配收入。
另一方面,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和升级。
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消费升级的关系随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农村消费升级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过去,农村居民主要消费生活物资和食品,而如今,他们开始更加注重品质和多样性,消费中逐渐引入了服务、旅游、教育等高附加值行业。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推动了农村消费升级,也为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动力。
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能力的关系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也必然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
农村居民在有了更多的收入后,可以更好地享受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提高了自身的生活质量。
同时,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的增加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拉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系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于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收入的增加可以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提供更多的社交和消费机会,增加人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实证分析
关 键 词 :农 村 居 民 ; 费e t c n u y wo ds urlr i ns; o s mpto i c me; o in;n o d mesi ma d t de n c
中图 分 类号 :0 4 5F 2 . F 1 .:3 3 8
e o my i h n .I hi p r c o d n o t e c no n c i a n t s pa e ,a c r i g t h mo e s d n t e d t r m 1 0 t 0 ,we g tt fe to h n m e h d lba e o h aa fo o 2 07 99 e he ef c ft e ico ,t e c n ui to n t a t} a n h u r n ic m e t te c r ntc n u 0 s np in i he 1 s , r a d t e e re t n o o h ure o s mpto a d a lz he ca e o h g w【 a e o ur l e in n nay e t us ft e m h r t fr a c n ump in,a d prpo e s m ef a i e s g sin t tmu ae te c ns os to n o s o e sbl ug e to o si l t h o ump in. to
t e c n u t n l v 1 fr r l r a wh th sb c me a c n t i t o t e s s i e ,rp d c o d n t d a d h a t y d v lp n ft e h o s mp i e e o u a a e a a e o o s an h u t n d a i , o r i ae n e l e eo me t o r t a h o h
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收入与消费关系摘要:居民收入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消费是宏观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如何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关键问题。
拉动消费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且有助于解决经济体中因为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而累积下的一些矛盾,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健康稳定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城镇农村可支配收入消费恩格尔系数一、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1.1影响收入因素:1、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工资收入的最基本的因素。
从支出的角度计算GDP:GDP=全国总消费+全国总投资+政府支出之和+净出口从该公式我们可以简单的推理出,GDP的上升必然要求有较高的全国总消费,而消费的来源最大的就是居民的工资收入。
GDP的构成包含了大量的居民工资收入的成分,GDP与工资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2、工资占GDP的比重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它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指标。
分配率越高,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所得份额越大。
在GDP一定的条件下,分配率越高,劳动者享受到的国民收入的成果就高。
3、消费者物价水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员工实际工资收入的重要因素。
1.2居民可支配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消费能力的高低,并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信心、消费欲望和消费潜能。
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绝对收入假说认为,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不同,一般来说,高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
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研究
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推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这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人们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关注。
收入与消费水平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将探讨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
首先,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决定其消费水平的基础。
收入是一个人购买力的直接体现,只有拥有足够的收入,农村居民才能够满足其日常生活和消费需求。
例如,一个农民如果没有稳定的农田收入或者其他形式的收入来源,那么他的消费水平也会相对较低。
因此,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其消费水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其次,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可以反过来影响其收入水平。
消费需求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需求,是激发经济增长和农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当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时,他们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会增加,从而刺激产业链条的延伸,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例如,农村居民的需求将促进农田的发展,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因此,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关系。
此外,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之间还存在一些冲突和矛盾。
一方面,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增加。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医疗保障、教育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供给不足,导致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变得相对有限。
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由于长期以来受到种种限制,对消费品的需求和消费观念也较为保守。
因此,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解决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矛盾的途径。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医疗保障和教育水平,增加文化娱乐设施的供给,以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其次,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逐渐让农村居民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最后,鼓励发展农村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从而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
我国农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结构关系分析
。
p , = 0 ( = a , 2 , j , ) ,也 就是说 ,当在其它解 释变量不变
的 情 况 下 ,“ 工资性收入 ” 、“ 家 庭 经 营纯 收 入 ” 、“ 转 移 性 ( 主要选取北京、天津 、河北 、L U 西 、内蒙古 、辽宁等3 O 个 收入”等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 “ 农村居 民生活消费支出’ ’ 地 区 的数 据 )农 民 的消 费 和 收入 结构 进 行 分 析研 究 ,收 入 结 构包 括工 资性 收入 、家庭 经 营 纯 收入 、财 产 性 收入 和 转
机 扰 动项 运 用O L S 方 法进 行模 型估计 ,估 计 的结果 为 :
=
现实相符。所以该模型是具有经济意义的。
3 . 多 重共线 性 的检验
6 a 9 6 6 2 9+O 6 0 a 6 +0 5 3 g 2 +O 2 5 +2 2 5 :
以上分析表明该模型通过了F 检验和T 检验 ,其t 值均远
变量不变 的情况下 ,当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加l 元时 ,农 民 生活消费平均增) mo . 4 5 3 8 元 。当转移性收入增加 1 元时,农
民生 活 消费 平 均增 加2 . 2 5 元 。这些 理论 分 析都 与 经 验判 断 、
财 产 性 收入 ; X 转移 性 收入 ; 随
回归模 型 :
:
= 0 . 0 5 ,在F 分布表 中查 出 自由度 为 ( ; F / 一 a ) 的临 界值。 数据分析中得到F = 8 7 . 5 ,由于F = 8 7 . 5 > ( , ) = 0 2 ,应拒 验,可知该方程总体上的线性关系是显著成立的。
农村经济的农民收入与消费水平
农村经济的农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农村经济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在编写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报告时,我们对农村经济的农民收入与消费水平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以下是我们的研究发现与探讨。
一、收入来源多样化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农村劳务、乡村旅游以及农民工务工等。
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趋势,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途径。
在农业生产方面,农民通过规模经营、新农村合作社等方式,提高了收益。
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成为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农民通过加工农副产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此外,农民劳务市场的兴起和乡村旅游的火爆,也为农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二、农民收入结构持续改善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结构也在逐步改善。
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经营主要依靠农作物种植转变为更多地依靠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农村劳务市场和乡村旅游业的收入。
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业收入占比逐渐增加,农民劳务市场和乡村旅游业的收入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种改善的收入结构使农民的收入更稳定可靠,降低了农民收入的波动性。
三、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有所加快近年来,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加快,逐渐赶上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趋势。
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增加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同时,农村改革和农民工务工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机会。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农户收入稳步增长,农民通过努力获得了更好的生活水平。
四、农村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带动了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
农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逐渐增加了对教育、医疗、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投入。
农民购买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农村商品和服务的发展。
农村市场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增长。
五、精准扶贫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定向帮扶和政策扶持,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收入明显增加。
农民收入与消费课件
新常态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变化,对农民收入影 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4)转移性收 入,包括亲友相互赠送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就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
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 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 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 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三、新常态下农业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形势 分析
一是家庭经营收入保持平稳。
一方面,土地流转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发育,以及 节本降耗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家庭经营收入 的增长,由此带来规模化产生的规模收入、结构 调整产生的效益收入、成本降低而增加的收入等;
另一方面,随着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回落到中高速 增长区间,农产品市场需求走弱,价格对农民收 入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 花板”的双重挤压,农户务农种粮收益有限,比较 效益较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 计算方法: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总收
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 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调查补贴)/农村居民家庭 常住人口
2006-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收入 3587 4140.4 4760.6 5153.2 5919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收入 6977.3 7916.6 8895.9 9892 10772
农民的收入与消费
资料和精神产品。 消费(狭义):生活消费
消费的分类
国民收入支出主体
——居民、政府、企业
消费对象
——实物、服务
消费层次
——生存型、发展型、享受型
消费品来源
——商品性、自给性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
——消费水平差异明显:西部落后于东部12年左右,中部落 后于东部8年左右。
——生存型、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消费并存。
消费质量逐步提高,消费观念逐渐改变 跨代消费特征明显
——至少存在一代的跨代消费约束 ——住房和生产性投资以及承包地跨代使用 ——家庭消费决策更多考虑子女、老人的消费满足
——货币性或实物性
居民收入(狭义)
——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总收入-所得税-社会保 障支出)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资料来源:2017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入差距问题
1、城乡差距大 2、地区差距大 3、行业差距大 4、高管与普通职工差距大 5、农民内部差距大
国际通用的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指标 ——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生活越富裕。 ——计算公式:
恩格尔系数=
食物支出总额 消费支出总额
100 %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
59%以上:贫困 50%~59%:温饱 40%~50%:小康 30%~40%:富裕 低于30%:最富裕
浙江省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年份 1981 1985 200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3
第八章:农民收入与消费
我国农户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我国农户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分析我国农户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分析曾寅初陈书贵提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户的边际消费倾向与农户各类生活消费希求的收入弹性,以及各地区农户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分析,探讨收入增长对农村消费需求扩大的影响,从而为启动农村市场、增加我国的有效需求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消费需求消费的收入弹性中国农户经济我国经济从总体上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成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制约因素。
我国农民人数8.7亿多,占全国总人口的近70%,是我国最大的消1978年农村率先推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带来新的契机,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打破了过去较长时期的停滞,转为总体上快速但有波动的新增长态势。
农村居民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0年的2253元,收入增加额是2119元,1978年—2000年期间,农村名义人均纯收入增长了约16倍,年平均增长14.7%。
从1978年到2000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变化看,1978年至1984年,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6.5%,呈上升趋势,到1984年高居顶点,尔后逐渐下降。
1989年至1991年降到谷底,1989年出现实际负增长,1991年增长2.0%,旋即稳步上扬到1996年的9.1%后,又进入新一轮的减速增长期;1997年,农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4.6%,1998年仅增长4.3%,1999年,在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下促进了非农产业收入的增加,农民收入继续缓慢增长,实际增长为3.8%,2000年增长则下降至2.1%。
2000年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7万个农村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53元,比上年增加43元,增长1.9%,扣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2.1%,增速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
其中,现金纯收入为1640元,增长4%;实物纯收入613元,下降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解析本文利用1979-2011年的时序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农村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实证研究了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主要是受到当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而且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收入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陕西省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957。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政策措施: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
标签: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人均纯收入;陕西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国民收入持续增加,国家对农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是什么因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呢?是消费。
因为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是经济社会中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赛美,2010),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
虽然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居民消费不足问题仍然很突出,城乡差距显著。
当然,陕西省也不例外,同样也存在着消费不足、城乡差异明显等问题。
因此,农村居民消费不足,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相应地,如何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成为我们面临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解析,将对引导消费、开拓市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制定经济策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汪旭晖,顾晶,2009)。
纵观目前的研究进展,关于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硕果累累,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居民消费和收入关系的研究上。
有学者通过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问题的研究,得出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很高(孔伟艳,肖艳,2006),但是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同时具有明显的波动性。
那么消费主要是由哪些因素来决定的呢?居民的消费水平主要是由其收入水平来决定的,即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呈现出极强的相关关系(于俊年,2000)。
进一步而言,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前期的人均消费水平对当期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微弱。
实践证明,农村居民有较强的消费欲望,然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却受到收入不足的制约;从收入结构来看,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经营收入的增加,其次是工资性收入。
此外,也有学者针对农村居民消费不足及其人口老龄化问题,通过建立动态宏观经济模型,对人口结构变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相对很稳定,农村居民已有的消费习惯及其人口结构变化是造成农村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李春琦,张杰平,2009)。
因此,要扩大内需,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应该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等方面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孔伟艳,肖艳,2006;刘锐,2011)。
纵观目前的研究成果,已很丰硕,但大多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
鉴于此,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利用1979-2011年的宏观年度数据,通过建立农村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实证研究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刺激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陕西省现状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陕西省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的经济形势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农民收入得到了迅速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及其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对农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加之农民工价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原因,农民收入实现了新的突破,截止2011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五千元。
图1提供了1978-2011年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纯收入变化趋势图。
由其可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增长速度较快,但也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1978-1992年和1999-2003年期间,增长较为平稳,而在1993-1998年和2004-2011年期间,增长较快,特别是2004-2011年期间的增长速度很快。
由此可见,进入21世纪之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较快。
相应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1978-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总体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特别是在1998年、1999年和2003年均出现了负增长。
其中2004-2011年,增长较快。
可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与收入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即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同时,人均消费水平增长速度与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此外,1978-1989年期间,部分年份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高于人均纯收入水平。
图1 1978-2011年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纯收入变化趋势图资料来源:陕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陕西统计年鉴》(1979-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综合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情况来看,1978-2011年,二者整体均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特别是2004年以来增长速度较快,同时,人均消费水平增长速度与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虽然近些年陕西省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与东部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相差很远,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而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村经济的增长。
所以,在人均收入及其人均消费水平增速不高的情况下,加之消费又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提高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刻不容缓。
因此,陕西省经济增长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快速刺激和拉动消费增长,并使经济运行和增长处于良性持续循环的过程之中。
三、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1、变量选择在众多影响消费增长的因素中,收入水平是最重要的。
因此,本文选择收入水平作为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来研究陕西省农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1)因变量—人均消费(),用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表示,单位:元;(2)自变量—人均收人(),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表示,单位:元;(3)自变量—上年人均消费(),用上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表示,单位:元。
由于消费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和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连续性,本研究选用上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作为另一个自变量。
2、数据来源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1979-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陕西统计年鉴》,共收集了33个样本数据,用以解析陕西省农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3、模型设定为了更好地确定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以便设定最为合适的模型,本文首先绘制出消费与收入(即与、)之间关系的散点图(见图2)。
由图2可知,与、与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同时,依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理论,本研究建立如下农村居民消费线性回归模型来研究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四、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1、模型估计本研究运用EViews统计软件对式(1)进行OLS估计,由于对最初的估计结果进行异方差、序列自相关、多重共线性等检验后,发现模型存在一阶正自相关性,因此采用差分法消除一阶正自相关性后的估计结果如(2)式所示:虽然(2)式已不存在一阶正自相关性,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良好,整体显著性较高,解释能力较强,但是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考虑将予以剔除。
剔除后,模型形式将变为,再次进行OLS估计,修正后的最终结果如(3)式所示:其中,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其估计值为0.957,介于0与1之间,符合经济意义。
(3)式能较好地解释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高度正相关关系。
2、结果讨论第一,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主要受当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即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核心因素,而且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收入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表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是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
第二,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受上年消费水平的影响,这表明,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的滞后效应不明显,消费行为具有不连续性。
第三,陕西省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达0.957,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收入每增加1元,消费将增加0.957元。
这表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更大比例来自于当年增加的收入,这可能是与农民长期以来的收入水平偏低及其消费行为等有关,同时也说明了农民生活还不是很宽裕。
第四,陕西省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这意味着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刺激和拉动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五、政策启示根据以上的实证分析可知,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核心因素。
要刺激和拉动消费,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推动经济良性持续循环,促进农民增收是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要素。
因此,本研究据此主要得到以下四点政策启示:1、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形成劳务输出对接链条,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输出。
同时,要改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断消除二元体制障碍,促进城乡平等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域,要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机会,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2、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不断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从陕西省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农民负担较重,致使农民消费水平受到很大限制。
因此,应尽快完善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农村市场,切实减轻农民社会经济负担。
3、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合理消费,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
因此,需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4、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粮食,而陕西省大多数农户所采用的种植方式仍是传统的和粗放的,致使主导产业的有力支撑不足,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大。
因此,要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强化土地流转政策,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陕西省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不断发展旅游、观光、休闲等农村服务业,增加农民收益。
积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及其农业产业化,培育并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和农产品知名品牌,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