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 学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979a2790c69ec3d5bb7549.png)
教学后记
1.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生活的实例出发,从身边用到的、看到的物品出发,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
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
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基本的种类?教材没有使用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文字叙述,而是举出实例,说明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
2.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科学辩证地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段课文中,通过数字说明、文字分析和阅读资料等形式,将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突出特点客观地展示给学生。
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资源大国”的优势,特别是和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上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例如日本、西欧),更可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们富国强民的信心。
同时,也应启发学生分析“人口大国”对以上优势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
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
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
由此,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呼之欲出。
小学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小学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64f5420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6.png)
小学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2. 掌握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种类和分布情况。
2. 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情况。
【教学难点】1. 分析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准备】地理教科书、地图、图片、PPT 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并提出中国的自然资源可能会涉及哪些内容。
2.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知识梳理(20分钟)1. 老师使用PPT或图片等教学工具,依次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种类和分布情况,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并结合地图展示。
2. 学生跟随教师板书或课件上的内容,记录重要信息。
三、重点剖析(30分钟)1. 老师重点讲解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并阐述其特点和利用情况。
2. 老师通过图表、数据等形式呈现,加深学生对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的认识。
3. 学生可以提问,老师及时解答。
四、案例分析(30分钟)1. 老师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如某地发现了大量的煤炭资源,但当地居民并没有从中受益,反而环境恶化。
请学生分析该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各组汇报解决方案,展开整体讨论。
五、总结阐述(1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回答如下问题:中国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特点?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2.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学习要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然资源进行深入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包括该资源的利用、保护现状和发展前景等。
2. 学生可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如何更好地利用和保护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措施。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bd25c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b.png)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第一篇: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教学方法】辩论赛【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自然资源的图片;我国“地大物博”的媒体资料。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引入:出示有关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入课题。
板书:一、自然资源与我们教师: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们用到的、看到的物品与自然资源有关,谁能举出例子?学生活动:参照教材图“自然资源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四幅图片,小组讨论教材提供的相关活动,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什么是自然资源?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得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过渡:刚才提到的很多自然资源当中,有些可循环或重复利用,是哪些?又有哪些不可以呢?学生回答。
教师结合教材图“可再生资源”引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并进行归纳。
强调: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有的学生回答:不是。
教师:如果不是,请你举出一些实例。
一部分学生举教材提供的例子;另一部分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相关信息材料补充说明。
教师强调: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和保护,也会逐渐枯竭的。
(动画链接:可再生资源)过渡: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骄傲,“地大物博”我们经常听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放一段“地大物博”的相关媒体资料。
组织学生分成两大辩论团体。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4b552dbcd126fff7050bd6.png)
学案13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2、我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分布地区。
3、根据各类资源分布图,分析说明该类资源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能结合相关自然因素分析其形成原因。
【学习过程】一、矿产资源(一)煤炭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南方除省外,几乎没有大煤矿分布。
其我国大陆上已开发的油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
海上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和南海海域。
快速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剧增,我国已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三)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及东部浅海大陆架地区。
(四)非能源矿非能源矿包括:)有色金属矿:(储量少)(3)贵重金属矿:、银等;(4)稀有金属矿:稀土矿,分布于内蒙古的(储量世界第一);(5)非金属矿:、钾盐、菱镁矿、石棉、石墨等。
总结: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①矿产资源总量,种类;②分布广泛,相对;③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贫矿多、富矿少;④人均占有量,浪费严重,利用率低;⑤日渐枯竭。
二、其他能源资源1、风能思考:归纳我国风能较丰富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这些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例:我国可开发风能超过10亿千瓦,风能是我国潜力巨大的新能源。
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1)我国_ _、__等地区(填出二个省级行政单位)为风能资源丰富区。
从整体上看,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季节是_________。
(2)简述甲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乙省工业、经济发达,大力发展风电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是可减少大气中的_危害。
(4)试从资源、经济两角度,分析乙省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主要原因。
(5)简述乙省大力发展风电的生态环境效益。
2、太阳能思考:找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地区和最贫乏地区分别在哪里,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3、地热能地热资源的分布与、岩浆运动、火山、活动等密切相关。
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的,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的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6b13a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6.png)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种类,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
- 了解这些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重要性。
- 能够分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 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节约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特点。
-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特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等知识。
2. 小组竞赛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让学生快速说出不同自然资源的名称及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讨论法:在互动交流环节,组织学生讨论身边有哪些浪费资源的现象以及如何改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如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是由什么构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概念。
- 教师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
八年级地理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83891ef18583d0496459c6.png)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3.通过学习我国自然资源,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重点难点】1.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3、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一、自主学习1、这些在__________中对人类_____________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2、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循环使用的资源,属________资源。
3、总是用一点就少一些的资源是____________资源。
4、自然资源可分为____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____资源。
5、阅读P63材料和图3.4,思考:(1)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_______位,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_____(2)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______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____(3)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______位,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______(4)中国_______________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_____(5)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_______位,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____上述材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是4、石油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当今世界不可缺少的能源矿产和化工原料。
5、4月22日是什么纪念日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判断下列物品哪些是自然资源? 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空气、鱼、纸张、阳光、钢铁、金矿、天然气、小刀、水、大熊猫、石油、电缆、森林、土地、煤①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论怎样使用,可再生资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请说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3e793c5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9.png)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了解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2. 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分布3. 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 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 自然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及开发利用。
2. 教学难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及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及开发利用。
2. 结合地图,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3. 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4.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分布,展示相关课件和地图。
3. 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
4. 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5. 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措施。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并简要描述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
2. 课堂问答: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知识,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合作态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图表和视频资料。
2. 地图:提供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省级行政区划图等。
3. 案例材料:选取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相关案例。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当地的水库、森林等自然资源利用现场。
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案(打印)
![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案(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815ce16c783e0912a2162a78.png)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知识纲要]一、概况1、自然资源:人类___ __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___ __和___ __的物质和能量。
可再生资源:资源、水资源、资源、生物资源2、分类非可再生资源:资源按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分:(1)_____ ___,如矿物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和生物能等。
(2)___________,指目前由于技术经济水平的限制,还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资源,如太阳能、地热能和核能等。
3、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总量丰富,种类多,不足,分布。
二、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现状: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2、土地利用类型(图文P170中国主要土地资源分布和森林分布)分布: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为,以北为(2)草地:北方半干旱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3)林地:、西南山区和南部山地3、主要问题:乱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草场退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化;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湿地减少;农田丧失等。
4、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三、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图文P171空间分布多,少解决调水、、1、水资源时间分布多,少途径节约、防治2、水能资源(1)蕴藏总量:6.8亿千瓦,世界第一70﹪在和(2)分布地区水系最多,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3)主要水电站:葛洲坝、龙羊峡、三峡、小浪底等(图文P171学习指导:水电站坝址选择)四、矿产资源1、基本特征: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北方多,南方多2、矿产基地:主要油气田、铁矿、煤矿、有色金属等(图文详解P169表格)贫矿多,富矿少依法管理3、利用问题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合理利用,破环严重,浪费严重综合利用五、海洋资源1、海域特点:海域辽阔、条件优越、资源丰富2、主要类型发展水产业的有利条件(1)生物资源东海—天然粮仓,渔场全国最大(2)化学资源: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盐场全国最大(3)矿产资源:近海石油(储量100多亿吨,并已在渤海、南海、东海开采),天然气,滨海矿砂3、开发利用(1)问题:生态破坏和近海石油污染(2)措施:禁止过度捕捞,做到捕养结合,防止海洋污染[思考探究]1、读图文详解P171《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南水北调图》分析我国水资源最紧张地区是华北平原而不是干旱的西北地区。
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9c265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4.png)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自主化•目标明晰化课程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各类资源分布图,分析说明各类资源的分布特点,并能结合相关自然因素分析其形成原因。
2.能够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3.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的观念,增强资源保护意识。
知识记忆与理解、预学区•不看不讲一、我国资源基本特征:知识系统化•系统形象化知识体系梳理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等。
读右图,填写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应对?三、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⑴水资源特点:华北地区为什么缺水?解决水资源不足有哪些对策?⑵水能资源: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 水 系、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
四、矿产资源 特点:(1)矿产资源总量,种类;(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例如:煤、铁、石油产区以—方居多;有色金属 矿则—方居多。
(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富矿,增加了开采运 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
(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人均占有量;另一方面,采富弃贫,滥采 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利用率—。
(1)能源资源:我国能源的储量和产量居第一位的是—,其次为 _______ 、 _____ 。
我国的煤大部分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
煤炭储量居前的省二^^^、_ 等。
我国大陆上已开发的油田,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 酝我国天然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蒙陕高原、塔里木盆地库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及东 部浅海大陆架地区。
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的煤田字母 abcde 煤田名称字母 eghi j煤田名称字母 klm no煤田名称(1)铁矿: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但贫矿多,优质富铁矿少。
我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油田(2)我国金属矿的分布:国铁矿分布广泛,其中从、最多。
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6151b09b6648d7c0c74680.png)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课标点击】1.我国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在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2.我国耕地.林地.草场的主要分布地区,主要水电站,主要能源和非能源矿产地的分布。
3.我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分布地区。
4.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主要海洋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
【考点解读】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并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规律。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和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一.自然资源概况1.分类1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
2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
2.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
3形势严峻。
二.土地资源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1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2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
3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4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耕地A水田,B旱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C草地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及青藏高原区D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及东南部的山区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2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三.水资源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拥有量少,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4。
2时空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南多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匹配。
2.造成我国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原因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中国自然资源学案
![中国自然资源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0a881c6edb6f1aff001f43.png)
一、对“资源”学习的思考:高考中对“资源”的考查落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上考试说明: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如:(1)(2)区域中资源的意义(勾划出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西北内陆,远离海洋——瓜果粮棉高产四周山地阻挡海洋水汽深入内流河,流量小——灌溉农业沿河流分布的绿洲、城市、交通线等油气资源丰富——矿业城市——西气东输工程(3)尝试总结下我国其他区域(任选一个区域)二、我国自然资源知识梳理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2)类型多样(3)时空分布不均31.总特点: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2.主要地形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原因(在土地利用类型上,平原以耕地为主,高原以草地为主,而山地则以林地为主。
)(1)平原以耕地为主是因为平原地势低平,有利于耕作灌溉,而且我国大部分平原地处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丰沛,多为湿润地区,水热条件配合较好,有利于发展耕作业(降水在800mm 以上为水田,以下为旱地);此外,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交通方便,更有利于农业发展。
所以,平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
(2)高原以草地为主是因为高原地势高且表面较平坦,地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利于牧草生长(400mm以下为草甸,300mm以下草原,200mm以下荒漠草原,50mm 以下荒漠)。
因此,高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
(3)山地以林地为主是因为山地虽不宜发展耕作业,但降水丰沛、气候湿润,有利于林木生长。
所以,山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
4.水资源(1)我国水资源特点:(2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点的评价:一是与土地资源的配合不佳,我国的水资源是南多北少,而我国的土地资源是北多南少,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与煤、铁、石油资源的配合不佳,影响工业的发展。
(3)水能资源蕴藏总量:6.8亿千瓦,世界第一。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0a235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d.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合理利用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分布规律。
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案例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自然资源,进而导入本课。
2. 课堂讲解:(1)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及分类;(2)介绍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3)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4)阐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3. 案例分析:以某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为例,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在实际应用中的利与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将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珍贵和保护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并简要说明其分布规律。
六、教学拓展与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开展自然资源知识竞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动,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区域地理4.5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
![区域地理4.5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16a18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13.png)
2.11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2.理解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重点难点】1.自然资源的特点2.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自主学习】一.自然资源概述:1、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特征:2、自然资源的分类: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二.土地资源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2.土地资源分布:3.存在问题:三.水资源1.水资源分布特点:2.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3、水能资源的优点和分布:四.矿产资源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2、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意义(1)对输出地:(2)对输出地:五.海洋资源:1、渔场形成有利条件:2、长芦盐场、布袋盐场形成的条件:【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土地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应对?探究点二华北地区为什么缺水?解决水资源不足有哪些对策?探究点三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探究点四舟山渔场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原因?探究点五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海盐生产国,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其它还有苏北沿海、台湾西部(布袋盐场)和海南岛西部(莺歌海盐场)等也是良好的晒盐场所。
盐场选址考虑的因素?探究点六我国草场资源的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巩固练习】下图表示我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地区(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划分)分布。
据此回答1~3题。
1.与地区④相比,地区③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丰富B.河流众多C.河流流量大D.河流落差大2.三峡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二滩水电站所在地区的代号依次是()A.③②④B.④②③C.③①④D.④①③3.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A.我国地势的一、二级阶梯交界附近B.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附近C.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附近D.内蒙古高原边缘下表反映了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辐射能、天然气、水资源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回答4~5题。
甲乙丙丁新★★★★★★★★★★陕★★★★★★★★★★★★川★★★★★★★★★★★粤★★★★★★★★4.图中表示天然气的是()A.甲B.乙C.丙D.丁5.与省区川相比,省区新资源乙丰富的圭要原因是()A.地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B.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c.地质时期曾是森林茂密的地区D.地壳运动频繁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北、中、南三大通道。
20-21版:学案24 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1版:学案24 中国的自然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2ae3e0a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a.png)
学案24中国的自然资源[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
2.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升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能力。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借用地图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综合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图表填绘])一、自然资源概况1.分类(1)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
(2)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
2.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二、土地资源1.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2.由图2可知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有利: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地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利:人均占有量少,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林地、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
3.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填图绘图】在上图中标出下列内容:(1)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2)三大林区:东北、西南、东南林区。
(3)标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观察其土地利用类型。
三、水资源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1)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南多北少。
2.我国水土资源分配特点我国水资源中,南方占80%,北方占20%;土地资源中,南方占40%,北方占60%。
由此可见,我国南方地少水多,北方地多水少,水土资源南北方配合不合理,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程度。
3.我国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1)蕴藏量大,可开发量居世界第一。
(2)地区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A西南地区,其次是B西北地区和C中南地区;按流域来说,长江流域最丰富。
(3)大型水电站的比重很大。
(4)开发利用率低。
中国自然资源 学案
![中国自然资源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dcb11552d380eb62946dbb.png)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自主学习】(本内容主要参考《八年级上册地理课本》)一、自然资源及其分类:1、自然资源是指: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种类,人均。
3可再生资源资源,如:资源,如:二、土地资源1、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和。
其中农业用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用地为_______2、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土地资源总量;土地利用类型;但人均占有量;比例构成_____例如耕地林地___,_________多,后备土地资源,特别是矛盾突出;分布不均;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及(地形);林地主要分布在(地形)。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
4、我国的三大林区:、和。
其中最大的天然林区是。
5、比较我国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差异,以及南北方水土资源地区匹配的差异:南方多少,耕地以为主;北方多少,耕地以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
三、水资源和水能资源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是什么?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有哪些?空间:特点时间:途径270%分布在,其中以最多,其次为。
和也有较大的水能蕴藏量。
已开发利用的地区,集中在。
【习题演练】1、下列各组资源,均为可再生资源的是()A.草地、荒漠、纸张 B.阳光、水能、木材C.石油、煤、天然气 D.耕地、森林、水资源2、我国耕地、林地、草地资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A.各地开发历史长短不同B.受光热、水、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C.各地的人口密度不同D.各地的生产方式不同3、我国耕地面积较小,人均耕地不足。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你认为应该()A.多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B.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把草原、山坡开垦为耕地D.围湖造田,围海造陆4、读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问题。
(1)缺水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的原因是(2)为了改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和华北地区供水紧张的状况,调节跨流域的径流量非常必要,如图中①、②、③、④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了某些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bf2591f18583d04864590c.png)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学案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1.会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学习过程】【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学法提示:把课本文字内容和图结合起来1、看课本图片以及课本内容,回答问题:(1)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们用到的、看到的物品与自然资源有关,请举出例子?(2)什么是自然资源?可以分为那两大类?完成63页活动题1。
(3)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结合教材64页活动2题图文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在资源方面我国的国情是怎样的?2、根据课本给出的数据如何理解“丰富”和“不足”谈谈你的想法?【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1、如何利用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做?2、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是否已经不再进一步激化了呢?3、谈谈如何保障我国资源供给。
【我的收获】【学后质疑】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吗?【同步演练】(一)填空题1.可再生资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22796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a.png)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2022年版课标中添加了“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教师课上可适当补充。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自然资源,培养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需要。
人地协调观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等观念,培养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的学习,对自然资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二、本章教材分析在学习了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等知识后,安排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是促进和影响自然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自然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中国自然资源的学习是后期对中国经济发展学习的基础。
本章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本章从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入手,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主要特点,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土地资源与环境、发展的问题,初步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增强对我国土地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土地资源的兴趣,以及对我国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审美情趣。
根据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等学习,培养学生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本章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身边的自然资源可能比较熟悉,但具体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应该如何分类及使用与保护,还没有清晰认识。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课时学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课时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bc17de76a20029bd642d4c.png)
课题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年级
高二
主备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能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
3、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学习活动内容设计
预习反馈
检查填充图册,自然资源类型,分布。
新知探究
1、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
2、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都有哪些?
3、土地资源都有哪些类型?耕地、林地、草地都分布在哪里?耕地又分成哪些类型?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合作探究
1、思考:上图能正确反映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之间关系的是:
2、南方的珠江流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的人均水量比长江要高,为什么要选择从长江调水?
C.自然资源大国,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
D.总量丰富,但因人口特别多,人均占有量就很少
6.我国下列资源中居世界第六位的是()
A.领土面积B.耕地面积
C.森林总面积D.矿产资源储量总值
7.我பைடு நூலகம்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
A.1/2 B.1/3 C.1/4 D.1/5
8.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2000年11月1日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是()亿,是世界人口第{ }大国。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的自然资源将更加短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行怎样的基本国策?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填充图册P140-142
10.我国领土面积和耕地总面积分别居世界()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5e39eb4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1.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中国的自然资源》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利用状况;(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2)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我国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分布规律;2.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分布规律的把握;(2)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我国自然资源风光短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2)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资源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利用状况;(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总结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3)教师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利用保护状况。
6. 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续)7. 课堂拓展(1)教师展示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实例,如水资源管理、矿产资源开发等;(2)学生分析实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d6cd4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e.png)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布及存在的问题。
3.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并理解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教学重点:
1.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分布。
3.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
1.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变化的。
2.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展示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2.投影片:展示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及解决措施。
3.准备实例或数据,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具体的认识。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图片,引导学生进
入本课主题。
2.新课学习:
o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种类。
o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些?分布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o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是什么?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3.互动交流:让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自然资源情况,并互相提
问、解答。
4.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强调自然资源的珍贵性和保护意识。
5.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短文。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
们真正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和意义。
2.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和环保意识,让他们懂
得珍惜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我国自然资源和特点及分布地区。
【预学案】
一、我国资源基本特征:
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
、、等。
读右图,填写我国土地利用类型:
A ;
B ;
C ;
D ;
E 。
三、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⑴水资源的特点:
⑵水能资源: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
水系、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
四、能源资源:
我国能源的储量和产量居第一位的是,其次为、。
我国的煤大部分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
煤炭储量居前的省:、、等。
我国大陆上已开发的油田,主要分布在、地区。
我国天然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蒙陕高原、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及东部浅海大陆架地区。
新能源:、、、等。
五、矿产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矿产资源总量,种类;(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例如:煤、铁、石油产区以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则方居多。
(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富矿,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
(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人均占有量;另一方面,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利用率。
我国金属矿的分布:
(1)铁矿: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但贫矿多,优质富铁矿少。
我国铁矿分布广泛,其中从、、最多。
著名的铁矿有:河北、内蒙古、辽宁、、湖北、四川、安徽、海南等。
(2)有色金属矿:、、、钛、锑、锂、菱镁矿居世界首位。
重要
的矿山有:铜矿:江西、云南、湖北大冶(铜、铁);钨:江西;锡:云南;锑矿:湖南;汞矿:贵州铜仁;镍矿:甘肃;稀土矿:内蒙古;金矿:山东;铝土矿:贵州修文、山东淄博、广西:平果;铅锌矿湖南水口山、青海锡铁山等
六、海洋资源(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①渔场形成有利条件:第一,宽浅大陆架,与适宜;第二,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第三,交汇,也使营养盐类丰富。
这样就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饵料。
②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海盐生产国,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其它还有苏北沿海、台湾西部(布袋盐场)和海南岛西部(莺歌海盐场)等也是良好的晒盐场所。
七、森林资源
①主要分布地区:
a全国最大林区——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林为主;b第二大林区——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林为主;
c 林区: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以林和林为主。
②七大林业生态工程:体系,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护林工程,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
③成就: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位。
八、草场资源
①五大草原区:东北草原区;蒙、甘、宁草原区;草原区;草原区;南方草山区。
②我国四大牧区:牧区;牧区;
训练一: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油田
训练二: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的煤田
【探究案】
探究一:舟山渔场的形成原因。
探究二:长芦盐场形成的自然条件。
探究三: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核电站为什么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固学案】
1、下列矿产中,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A.钨、锑、稀土 B.煤、铁、石油
C.铅、锌、铜 D.钒、钛、铝土
2、我国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的共同特点,正确的是
A.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B.种类齐全、分布不均
C.后备资源储量充足D.利用合理,并得到较好的保护
3、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A.宁夏、新疆、青海、四川 B.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C.陕西、西藏、甘肃、宁夏 D.山西、西藏、甘肃、西藏
4、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油、煤炭生产基地分别位于
A.新疆、山西 B.山东、内蒙古
C.辽宁、安徽 D.黑龙江、山西
5、下列矿产地与矿种、所在省(区),连线正确的是
A.金昌——镍矿——四川省B.白云鄂博——稀土和铁矿——辽宁省C.大冶——铜、铁矿——湖北省D.锡矿山——锡矿——云南省
6、我国正在建设的规模最大的防护林体系中
A.“三北”防护林 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C.沿海防护林 D.黄土高原防护林
某物资在国际贸易中的流向为: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是俄罗斯、加拿大、瑞典、刚果、巴西等国;主要进口国是美国、日本、中国和西欧诸国。
据此回答7——8题:
7、据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判断,该物资属于:
A、森林资源
B、玉米小麦
C、石油资源
D、水力资源
8、这种物资或资源:
A、分布主要集中在属于温带气候的国家
B、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点
C、最富有的国家是美国,最匮乏的国家是日本
D、过度开发会导致酸雨和臭氧层变薄
9、这种资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A、东北和西北
B、西北和西南
C、西南和东南
D、东北和西南
煤炭变成的汽油和柴油不含硫、氮等污染物,是高质量的洁净油品.据此完成10—12题。
10.我国之所以要启动“煤”变“油”项目,是因为:
①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波动②我国燃油需求量增长迅速
③可以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④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我国的“煤”变“油”项目应布局于:
A.山西、内蒙古、陕西 B.北京、天津、上海、广州
C.湖南、四川、贵州 D.新疆、青海、西藏
12.针对我国石油进口日益增多的现状,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势在必行。
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应建在()
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青藏地区
D.内蒙古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