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碱性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碱性指标
1. 总碱度
土壤溶液中CO 3 2 -和HCO 3 -的总量,cmol(+)/L 。
土壤碱性是由CO 3 2 -和HCO 3 -的水溶性强碱(Na 、K 、Ca 、Mg )盐的水解产生的:CaCO 3 、MgCO 3 溶解度很小,产生的碱度有限。在正常pCO 2 下,石灰性土壤的pH 一般不超过8.5 。Na 2 CO 3 、NaHCO 3 及 Ca(HCO 3 ) 2 为水溶性盐类,在土壤溶液中产生的碱度高,导致很高的pH 。
2. 碱化度——钠碱化度或钠化率
土壤交换性钠占CEC 的百分率(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ESP )
土壤碱化度分级:
ESP 5% ~ 10% 10% ~15% > 15%
轻度碱化土中度碱化土强碱化土
盐土——土壤表层可溶性盐(以NaCl 、Na 2 SO 4 等中性盐为主)超过一定含量( 6~20g/kg )。盐化作用—盐分表聚。
碱土——土壤碱化度达到一定程度,而可溶性盐含量较低,总碱度高,呈强碱性反应,并形成土粒高度分散、物理性质极差的碱化层。
碱化作用—盐分底聚。
我国碱土定义:碱化层碱化度>30% ,
表层含盐量<5g/kg ,pH > 9.0
四、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
1. 气候
高温多雨地区,风化淋溶较强,特别是降雨量大而蒸发势较弱的地区,矿物岩石风化所产生的盐基物质大量淋失,使土壤酸化。
我国大陆以北纬30 °为界,形成―南酸北碱‖的局面,就与气候条件有关。
2. 生物
植物根系和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 2 ,有机质的矿质化也产生CO 2 ,CO 2 溶解于水则成碳酸。土壤中的专性微生物如硫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可将含硫含氮有机物转化成硫酸和硝酸,增强了土壤酸度。
3. 施肥和灌溉
施用酸性肥或生理酸性肥,是导致土壤酸化的因素。
4. 母质
母质中含酸性物质会使土壤酸化。
5. 酸雨
6. 土壤空气的CO 2 分压
石灰性土壤pH 随Pco 2 增大而降低,变化于7.5~8.5 之间(田间)。
CaCO 3 —CO 2 —H 2 O 体系: pH=6.03 – 2/3lgPco 2
7. 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pH 测定时的稀释效应,应控制土水比( 一般1:2.5)
8. 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土壤淹水还原pH 向中性点趋近,即酸性土pH 升高,碱性土pH 降低。
酸性土还原pH 升高,主要由于Fe 2 O 3 、MnO 2 还原溶解度增大,显示碱性。有机质加快还原过程。
碱性土还原pH 下降,主要由于在嫌气条件下有机酸和CO 2 的积累过程及其综合作用。
第三节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一、土壤氧化还原体系
土壤中同一物质可区分为氧化态( 剂) 和还原态( 剂) ,构成相应的氧化还原体系。
1. 土壤空气中O2是主要氧化剂,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氧体系控制氧化还原反应,使多种物质呈氧化态,如NO 3 -、Fe 3+ 、Mn 4+ 、SO 4 2 -等。
2. 土壤有机质特别是新鲜有机物是主要还原剂,在土壤缺O2条件下,将氧化物转化为还原态。
3. 土壤中氧化还原体系可分为无机体系和有机体系。
无机体系的反应一般是可逆的,有机体系和微生物参与条件下的反应是半可逆或不可逆的。
4. 土壤氧化还原反应不完全是纯化学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有微生物的参与,例如NH 4 + → NO 2 - → NO 3 - ,分别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作用下完成。
5. 土壤是不均匀的多相体系,不同土壤和同一土层不同部位,氧化还原状况会有不同差异。
6.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随栽培管理措施特别是灌水、排水而变化。
二、土壤氧化还原指标
1 . 强度指标
(1 )氧化还原电位(Eh ):单位为伏(V) 或毫伏(mV)
(2 )电子活度负对数—pe
(3 )Eh与 pH 的关系
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总有H + 参与,H + 的活度对氧化还原平衡有直接影响。
2. 氧化还原强度指标与数量因素的关系
土壤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和无机还原性物质,还原性物质总量可以测定,但很难直接与Eh 联系起来。当然土壤还原性物质的浓度仍与Eh 有密切的统计相关性。
三、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
1. 土壤通气性
2. 微生物活动
3. 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
4. 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
5. 土壤的pH
第四节土壤缓冲性
一、土壤缓冲性概念
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后,土壤具有抵抗变酸和变碱而保持pH 稳定的能力,称为土壤缓冲作用,或缓冲性能。
二、土壤酸减缓冲性
1. 土壤酸、碱缓冲原理
(1 )土壤中有许多弱酸——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等,当这些弱酸与其盐类共存,就成为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的体系。
(2 )土壤胶体的交换性阳离子对酸碱的缓冲作用更大
胶体—交换性H + 、Al 3+ ——弱酸,缓冲碱性物质
胶体—交换性盐基——弱酸盐,缓冲酸性物质
根据弱酸平衡原理,弱酸用碱中和形成盐,pH 与中和程度之间的关系如下:
pH =pKa +lg[ 盐] /[ 酸]
pH =pKa +lg[ 盐基] /[H + 、Al 3+ ]
当土壤BS =50% 时,对酸碱的缓冲能力最大。缓冲能力随弱酸及其盐的总浓度或土壤CEC 增加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