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储层预测和地震勘探新技术

合集下载

地震属性技术在宁东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地震属性技术在宁东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 h a n e i esi csB ig108, h a C i i rtoG oc ne,ei 03C i ) n U v sy f e j 0 n n
Ab t a t As an w c n l g es catiu e a ay i k s o d e e t n ole p oa in a d d v l p n . e e v i r d cin sr c : e t h oo y s i e mi t b t n l ssma e o f c i x lr t n e eo me t r s r orp e i o r g i o t
Ap ia i n o i mi t i t pl to fSes cAtrbu eAnay i n Re e v i e c i n i ng o li I c lssi s r o rPr dito Ni d ngoifed n
CH N K n E ag Nhomakorabea有着 明确的物 理意义 ,因而 ,该分类是较 为合理 的。有 时为方便地震屙 I 生算法研制 , 也可 按屙 『拾取方法分类 , 生 即将地震属性分为层 位属性 和体积属性两大类 。
度 的变化 ,利用薄层 调谐 厚度 的概念进行薄层解释 。2 0 世 纪 7 年代利 用含 气砂岩波 阻抗 的异常 变化 , O 通过亮 点 ( 暗点 )技术对含气砂岩储集体进行预 测 。2 世纪 8 0 O
a dd s rp in i i f ci e rd eb t e es ci f r t n a d r sr ord s i ui .nt i a e  ̄ n e ci t ,t sa e e t b i g ewe n s i o n v i m o mai e v i i t b t n o n e r n o I h sp p r M n s a we t l c gh n s bo k

储层预测

储层预测

5多元统计方法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5.1多元统计方法原理 5.2多元统计方法的应用 6模式识别技术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6.1统计模式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6.2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与应用 7边缘检测技术与应用 7.1边缘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7.2基于小波边缘检测技术与应用 7.3基于分形边缘检测技术与应用
8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理论与应用 8.1波阻抗反演的基本原理 8.2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方法的应用 9多波多分量地震储层描述与应用 9.1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 9.2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 9.3多波地震资料解释和储层描述 10 四维地震勘探技术与应用 10.1四维地震的可行性与研究前提 10.2四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原则 10.3四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
岩石类型
速度 (米/秒)
砾岩碎石干砂
200~800
砂质粘土
300 ~ 900
湿砂
600 ~ 800
粘土
1200 ~ 2500
砂岩
1400 ~ 4500
泥灰岩
2000 ~ 3500
石灰岩,白云岩
2500 ~ 6100
泥质页岩
2700 ~ 4100
盐岩
4200 ~ 5500
几种沉积岩的波速
三、地震波速度与岩石密度的关系
k i1
i 1 N
( fi f )2
i 1
K:反映吸收系数的大小
求出自相关函数
N
i 2k
X (n) x(k)e N
i 1
N
S X 2 (n) n1
总能量
X max MAX [x(1), x(2), x(3),..., x(n)]

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在油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在油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在油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摘要:辽河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特殊的地质条件造就形成了多种油气藏类型,面对如此复杂的油气藏储层模式,如何精准地进行储层“甜点”有效识别及预测难度越来越大。

本文以西部凹陷S229油田为例,综合分析优化沿目的层时窗内提取的几何类、频率类、相关类等地震属性,运用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手段,成功地发现了沙二段深层异常高渗油藏,以此指导部署实施了4口百吨以上的高产井。

应用结果表明,地震多属性融合储层预测技术是油气田勘探开发有效的一种储层研究技术,其研究成果为该油田探明储量的上报及后期高效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三维地震;多属性融合;储层“甜点”预测;高渗油藏0前言地震属性分析是识别隐藏在地震数据中的相关岩性和物性信息,基于地震数据丰富的空间变异信息来认识地层岩性、特殊岩性体、潜山等油气藏的非均质性的有效手段。

随着各油气田对高渗油气资源投入开发,高渗油气层地质“甜点”分布的预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在复杂的地质背景下,“甜点”预测的可靠性往往影响到后续开发方案的编制规划。

由于受复杂沉积区内受高渗油气层固有的叠前、叠后地震响应特征、地震品质等的影响,造成利用常规技术的叠前、叠后地震反演预测下“甜点”的可靠性较低,而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提高“甜点”预测可靠性的方法亟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1 地质背景S299块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黄金带油田,对于辽河西部坳陷S299的地震勘探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1985年开始进行三维一次地震采集,至1999年基本覆盖全盆地,采集面积约9530km2,由于当时勘探目的、采集技术、设备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及地震地质条件与地面条件如地震波能量衰减、构造断裂的复杂性、沉积环境稳定性、火山岩屏蔽作用、地表障碍物等的限制造成部分地区资料品质较差或缺失。

从2000年至2017年,辽河油田公司基本实现了辽河坳陷三维二次采集全覆盖,采集面积约8040km2,并从2010年开始,有针对性地选择11个重点区块开展“两宽一高”地震技术攻关,三维采集满覆盖面积约2188km2。

地震勘探技术进步与发展趋势

地震勘探技术进步与发展趋势

地震勘探技术进步与开展趋势一、三维地震技术80年代以来,三维地震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整个油气工业的开展,其应用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人们普遍认为,三维地震是增加储量、提高产量和钻井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三维地震技术经过二十余年的应用日趋成熟和完善,无论是装备、采集技术、处理技术和解释技术都有长足的进展。

近年来,全世界三维地震工作量猛增,随着三维勘探本钱的不断降低,三维取代二维已成定局。

三维地震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油气勘探的主导技术之一。

1、地震装备技术地震装备技术的开展是地震勘探技术开展的根底。

自从90年代以来,24位多道地震仪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当前先进的地震仪器的主要技术特点如下:采集道数大幅度增加,一般在千道以上,可达上万道;记录动态围增大;小采样率、宽频带记录;具有现场实时交互的质量监控系统和实时相关功能。

SEG 66届年会上发表的“二千年地震系统〞一文指出了地震仪器的开展趋势:轻型、数千道、高可靠性、每道单价降低、采集数据存储在采集站上由中心站控制、控制方式无线电或电缆任选。

此外,三维地震技术的迅猛开展促进了有关技术的进步,如:高效震源、高精度检波器、GPS定位系统、海底电缆OBC,适于复杂地表的运载设备等。

目前,胜利油田的地震采集装备严重老化,不能适应复杂地表勘探以及高精度勘探的要求,更新装备,提高采集水平和精度是当务之急。

2、采集技术〔1〕覆盖次数普遍提高:80年代初由于受地震仪器道数的限制,三维覆盖次数多以12次为主,90年代初随着多道地震仪器的出现,三维覆盖次数一般为20—30次,一些低信噪比地区的覆盖次数那么高达60 —120次以上。

〔2〕观测系统灵活多样:传统的三维观测系统一般为条带式,近年来由于先进仪器设备的出现,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也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如“全三维〞观测系统、棋盘式观测系统、可变面元观测系统、不规那么或蛛网观测系统以及放射状观测系统等。

〔3〕采集速度明显加快:在提高采集速度方面,除了采用多道地震仪外,还采用了扫描编码方法〔可控震源〕,同时用两个以上的振动器以不同的扫描信号产生振动,实现多炮同时采集。

精细储层预测技术在陈官庄地区沙四下红层勘探中的应用

精细储层预测技术在陈官庄地区沙四下红层勘探中的应用

对研究区钻穿沙四下亚段的 19 口井的测井曲线进行 重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对 SP、GR、IMP 曲线进行基线校 正,曲线全部标准化,基线校正至 0.5 ;同时为了岩性解释 方便,将 GR 与 SP 曲线偏转,正向指向砂 ;确定增益值, 将砂层对应曲线最大增益到 1。处理前,SP 曲线对薄砂层 基本无检测能力,而重处理后,SP 曲线与薄砂层非常好的 对应关系,SP 曲线弧度值 >0.55(弧度曲线)以上曲线对 应为砂层(图 3)。
图 2 测井曲线特征重处理算法流程图
比 ;其次,通过曲线特征调整,突出了曲线反映薄夹层组合 特征,使 IMP、GR、SP 对薄砂层有良好对应,有利于后期 的地震属性反演 ;最后,突出不同曲线对不同岩性薄层的响 应能力。总的来说,重处理后的曲线,SP 对砂岩薄层具有最 好的检测能力,GR 对云、灰岩薄层有较好的检测能力,IMP 介于两者之间。对测井曲线进行交汇分析,得到 GR 与 DEN 交汇能准确识别岩性,不同岩性薄层电性区间明显,分出 6 个子区对岩性进行识别。
2.3.1 反演基本原理
基于地质统计学理论的储层随机反演(GSINV)是一种 利用测井岩性、物性资料,并应用地质统计学(克里金、协 克里金)理论,以密度函数为控制,求取地震 - 地质(岩 性)相关关系,进行岩性随机反演的一种方法。常用的随机 反演是基于变差函数的随机反演 :以三维地震道为网格,利 用地质统计学中建模的方法作为模型扰动,以实钻井波阻抗 为条件,利用层位控制,求取空间变差函数作为空间约束, 得到其他位置的波阻抗序列。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取得 合理的模型是很困难的 ;另一方面,如果在工区内井资料较 少、钻井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求取的变差函数变得极不稳 定,也难求得比较合理的模型,就必然会影响解的可靠性。

地震勘探——精选推荐

地震勘探——精选推荐

技术简介发展三三维地震勘探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一项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其应用目的是为了使地下目标的图像更加清晰、位置预测更加可靠。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从二维地震勘探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当前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地下天然矿产的主要勘探技术。

二维相比与二维地震勘探相比,三维地震勘探不仅能获得一张张地震剖面图,还能获得一个三维空间上的数据体。

三维数据体的信息点的密度可达12.5米×12.5米(即在12.5米×12.5米的面积内便采集一个数据),而二维测线信息点的密度一般最高为1千米×1千米。

由于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信息量丰富,地震剖面分辨率高,地下的古河流、古湖泊、古高山、古喀斯特地貌、断层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来。

地质勘探人员利用高品质的三维地震资料找油找气,中国近期发现的渤海湾南堡大油田、四川普光大气田、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大气田等,全要归功于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基本原理要了解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二维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二维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勘探施工,采集地下地层反射回地面的地震波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

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图就像从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

同时几十条相交的二维测线共同使用,即可编制出地下某地质时期沉积前地表的起伏情况。

如果发现哪些地方可能储有油气,则可确定其为油气钻探井位。

勘探的理论与工作流程三维地震勘探的理论与工作流程和二维地震勘探大体相似,但其工作内容及达到的效果却今非昔比了。

三维地震勘探主要由野外地震数据资料采集、室内地震数据处理、地震资料解释3个步骤组成,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甚至每个步骤就是一个系统,因为这3个步骤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而且每一步骤均需要最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撑。

相控地震储层预测的开题报告

相控地震储层预测的开题报告

相控地震储层预测的开题报告题目:基于相控地震的储层预测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储层预测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其准确性和精度直接影响到油田的勘探与开发效果。

传统的储层预测方法主要依靠岩石物理学理论和地质调查等手段,但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对于深层、复杂或低孔隙度的储层,预测难度较大。

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相控地震是一种新型的地震勘探技术,通过改变地震波的相位和振幅,实现对储层的成像和定量分析。

相控地震在地震成像和储层预测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对复杂储层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和预测,是一种十分有前景的储层预测技术。

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相控地震的储层预测方法,通过分析相控地震数据,提取储层信息,建立储层预测模型,实现对储层的高精度预测,为油田勘探与开发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分析相控地震数据。

本研究将收集相控地震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效的储层信息,并进行地震成像。

2. 建立储层预测模型。

本研究将利用分析得到的相控地震数据,以及其它岩石物理学和地质学参数,建立储层预测模型,对储层进行定量预测。

3. 评估储层预测模型。

本研究将采用交叉验证等方法对所建立的储层预测模型进行评估,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研究目标和意义1. 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和精度,为油田勘探和开发提供可靠的预测结果。

2. 探索相控地震在储层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为相控地震在石油勘探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3. 推动相控地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地震勘探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 确定研究项目、制定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1个月。

2. 收集和整理相控地震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2个月。

3. 建立储层预测模型,对储层进行定量预测: 3个月。

4. 评估储层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2个月。

五、预期成果及结论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 提出基于相控地震的储层预测方法,建立储层预测模型。

超级计算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超级计算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超级计算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案例分享地球物理勘探是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来探测地下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超级计算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本文将分享几个超级计算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案例。

首先,超级计算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和反射,分析地震波传播特征来了解地下地质结构和资源分布情况的一种方法。

随着超级计算技术的应用,地震勘探的精度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利用超级计算机,地震勘探专家可以模拟地震波传播的复杂过程,预测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反射特征,进而准确推断地下结构和资源分布情况。

这种应用减少了传统试探作业的时间和费用,为地下结构的研究和资源勘探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其次,超级计算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石油资源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找到并开采石油资源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超级计算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既可以提高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又可以降低勘探成本。

例如,在地震勘探中,超级计算机可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沉积层中的传播和反射特征,通过分析地震波的反射强度和频谱,推断出潜在的油气储层。

此外,超级计算技术还可以进行复杂的油藏模拟和数值模拟,预测油气储层的产能和优化开采方案。

这些应用大大提高了石油勘探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此外,超级计算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地热能勘探中。

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于缓解能源短缺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超级计算技术在地热能勘探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精确地探测地下地热资源。

通过建立地热数值模型和进行模拟计算,科学家可以预测地下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温度梯度,为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指导。

超级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地热能勘探更具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最后,超级计算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也可以用于矿产资源勘探。

矿产资源是国家发展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石,对于矿产资源的准确定位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物探新方式新技术之九:地震相分析技术(SeismicFaciesAnalysis)

物探新方式新技术之九:地震相分析技术(SeismicFaciesAnalysis)

9 地震相分析技术绪论地震数据中包括着十分丰硕的信息,能够从中提取一系列地震属性,这些属性可用来测定地震数据的几何学、动力学、运动学或统计学特点,有助于揭露隐含的地下异样。

最近几年来,人们从地震数据中提取了愈来愈多的信息来进行常规的地震属性预测。

基于属性参数的地震相分析技术,不但可用于大尺度的沉积相研究,更适合于小尺度的沉积亚相、微相研究和储集层预测。

在进行地层岩性说明进程中,普遍采纳的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属性技术的确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随着煤矿开发对地层岩性的要求不断增加,这两种技术已经在某些程度上知足不了实际生产的需要,关于地震属性分析方式来讲,也已经意识到其本身要紧存在以下两方面缺点:(1) 所提取的属性不断增加,可是能够提供给用户进行处置说明的属性不多。

(2) 缺少适合的方式对多种属性进行说明,其地质意义不明确。

能够说,传统的地震属性丢失了两个大体信息,即地震信号的整体转变和这种转变的散布规律。

因此,很难给出井位处的地震信号转变的靠得住评估,也就很难进行靠得住的信息外推。

在钻井资料比较少、横向转变较快的情形下多解性较强,很难准确性预测。

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属性技术均无法评判地震信号的整体转变程度。

可是,任何与地震波传播有关的物理参数转变都反映在地震道波形的转变中,能够利用样点值随时刻的转变来刻画和衡量地震道波形转变。

于是,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便应运而生。

一样而言,地震相分析技术忠实于地震信息本身,弥补了井约束反演的缺点。

相较较而言,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较基于属性的地震相分析技术有独特的优势。

基于属性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利用某些对地质情形灵敏的属性划分出与沉积相对应的地震相,但前提是这些属性存在,且确实灵敏,而寻觅这些灵敏属性或属性组合往往比较困难和耗时;另外属性不能反映地震信号的整体转变,没有一个单一属性或几个属性的组合能够描述整个地震信号的非均匀性。

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综合利用了地震波的频率、相位、速度、能量等各类信息,是基于地震信号整体不同的分类,克服了上述缺点,具有独特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勘探领域变化看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勘探领域变化看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勘探领域变化看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地震储层预测就是以地震信息为主要依据,综合利用其他资料作为约束,对油气储层的品质参数,如几何特征、地质特性、油藏物理特性等,进行预测的一门专项技术。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技术的兴起,储层预测的内涵也得到了迅速扩展,已从储层品质预测扩展到源岩品质和工程品质预测。

前,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生产中储层预测的主导技术之一,它能较好地根据不同勘探生产阶段的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类型、不同精度的储层预测成果,为油气勘探生产服务。

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对勘探领域变化背景下,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勘探领域;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引言:地震储层预测是以高分辨率地震和测井资料为基础,以地质与钻井资料为参考,波阻抗反演和属性分析为主要技术来进行的。

因此,波阻抗反演的效果和属性参数的运用成为储层预测的关键。

为了更好的对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解,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基于勘探领域变化下,对其技术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一、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一)地震裂缝预测技术裂缝预测技术的研究应用成为国内外储层及含油气预测的热门。

裂缝是碳酸盐岩、火山岩中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也是大部分非常规油气的主要存储地方,如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等主要以吸附和游离态储存在裂缝或孔隙中.岩石性质、不同受力类型等因素决定了裂缝的成因、产状、密度、大小、宽度、方向等呈现复杂多样性,这决定了裂缝预测的超难度和超复杂性。

地震裂缝预测技术的应用起步于计算岩石物理中等效介质理论的提出与应用。

等效介质理论将实验岩石物理模型微观的裂缝参数与地震波场表征的宏观介质性质有机的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多种各向异性裂缝检测方法和技术,如多波多分量技术预测裂缝、方位各向异性预测裂缝等.中石油将裂缝预测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列为“十二五”物探技术研究主要方向之一。

(二)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岩石物理分析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理论岩石物理模型的实际应用、理论模型与测井岩石物理分析的结合应用及测井岩石物理分析应用等三个方面。

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石油勘探技术,通过利用地震波的声学性质,对地下岩石进行探测,可以得到地质构造、岩层结构和油气藏等相关信息。

在这项技术中,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对于勘探结果至关重要,因为在地震波通过地下岩石的过程中,随着岩石中物理性质的变化,地震波的速度和方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通过对地震波的传播路径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到关于地下岩石的多种信息。

首先,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可以确定地下岩石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等物理参数。

这些参数通常被用来描述岩石的物理性质和结构,和油气藏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如果地下岩石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密度,那么地震波将很难穿透这些岩石,这意味着下面可能存在一个密集的储层,或者一个被大量的盐岩所覆盖的油气藏。

其次,地震勘探技术还可以帮助确定岩层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通过分析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可以了解到地下岩石的分布情况、厚度、形态等,这有助于地质学家们进行建模和模拟,研究岩层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和沉积过程等。

同时,地震勘探技术还可以用来检测油气藏和盐岩局部的储量。

在勘探过程中,如果地震波突然被反射或折射,那么可能就意味着下面存在大量的油气或者盐岩,而这些储层就成为了油田勘探的目标。

除此之外,地震勘探技术还可以对地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程进行研究,从而深刻了解油气形成的过程和油田的演化历史。

通过分析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信息,地质学家们可以了解到暴露于地表的岩石的时间和范围,从而推断出沉积古环境、火山活动、海平面变化等因素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的影响。

目前,地震勘探技术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油田探测手段之一。

相较于传统的测井技术和物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的成像质量更高,深度更深,探测范围更广,可获得更精确的地质结构信息。

因此,它备受石油勘探行业的重视,也成为了未来可持续能源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领域。

总结地震勘探技术是一项集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岩石力学、信号处理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油田的勘探、开发、生产等各个环节。

地震储层预测和新技术

地震储层预测和新技术

区内处于扬子古陆与鄂西湾盆地北缘过渡带,其古地理条件决定了 石炭系沉积厚度在区域上相对较簿的特点。钻井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无反射型
石炭系0~8m区
99WD004测线高分辨率剖面
振幅能量较弱,峰、谷有时差
石炭系10~20m区
97WD001测线高分辨率剖面
振幅能量强,明显峰、谷有时差
石炭系大于20 m区
演和模型法反演。
稀疏脉冲反演,基于反射系数是一系列大脉冲,层数 增加,外推精度降低,适合于反射层少、有突出界面的 情况。Strata、 Jason中均有模块。
模型法反演,用得最广,把测井和地震紧密结合的方 法,用测井和地震资料设计初始地质模型,以严格的约 束条件来克服多解性,理论上可达到测井的分辨率,而 且井越多精度越高。
99WD004测线高分辨率剖面
石炭系 不同厚度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
阳新统、石炭系钻厚及阳顶至阳底反算时差统计表
振幅法
方法原理
针对石炭系灰岩储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当其厚度小于它的调谐厚度1/4λ (速度6000m/s,主频30-35Hz,即50-60m)时,它的储层厚度(⊿H)与地震资料 振幅响应(即瞬时振幅A)有近似的线形关系,储层厚度可近似表示为:
缺点:精度低,干扰因素不易排除。
例①:川东石炭系储层的识别和预测 波形法 振幅法 时差法 瞬时振幅厚度计算法
前人在川东地区研究石炭系厚度识别模式:
① 石炭系缺失的地震识别模式 当梁山组低速层与志留系上部泥岩直接接触时,
Ⅶ反射层消失,形成?无反射型?。 当梁山组与志留系顶部较高速砂岩接触时,Ⅶ
层具有好的物性界面,形成?有反射型?。 ② 石炭系厚度变化的地震识别 厚度小于8m,为无反射型 厚度10~20m,为振幅减弱型 厚度大于20m,为波峰、谷振幅增强型

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探究与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探究与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探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

其中,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也逐渐开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度。

本文将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现状1.图像识别技术地球物理勘探中较为常见的技术之一就是地震勘探。

而图像识别技术就能够通过分析地震仪器产生的大量数据,识别出具有相似波形的地震信号,从而帮助地球物理勘探人员快速确定油气储层位置和规模。

2.机器学习技术机器学习技术能够通过对已有的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分析,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模型。

随着不断输入更多的数据,模型不断优化,最终能够帮助勘探人员通过数据预测、数据分析等方式找到最佳的勘探策略。

这种技术的应用还可拓展到其他方面,例如物探领域的金属探测、地质勘探等。

3.智能解释技术智能解释技术能够从一堆数据中提取出相关的部分,并将其转化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信息。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这一技术可帮助勘探人员更快速、准确地确定油气储层地理位置和规模。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发展趋势1.数据处理效率的提高目前,大量复杂的地球物理勘探数据需要人工处理,效率相对较低。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出现更加高效的数据处理方式,例如图像处理技术、机器学习等,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度。

2.勘探目标智能识别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勘探目标识别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能够通过智能学习,识别出特定地域内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勘探目标。

总的来说,未来地球物理勘探将更加智能、精准、高效。

三、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已经逐渐展现出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更加深入地应用到地球物理勘探中,帮助我们发现油气储层等资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地震波探测技术应用

地震波探测技术应用

地震波探测技术应用地震,这一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剧烈表现,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预测地震的发生,以及进行资源勘探等工作,地震波探测技术应运而生。

这一技术如同地球内部的“透视眼”,为我们揭示了地球深处的奥秘。

地震波探测技术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我们知道,地震发生时会产生能量巨大的地震波,这些地震波就像水中的涟漪一样向四周传播。

而不同的地质结构对地震波的传播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传播速度、折射和反射等。

通过在地面上设置一系列的传感器,我们可以接收这些地震波,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推断出地下的地质情况。

在地震研究方面,地震波探测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震的震源机制,也就是地震是如何发生的。

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科学家能够确定地震发生的位置、深度和强度,为地震预警和灾害评估提供关键信息。

此外,长期的地震波监测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板块运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形成和演化规律。

除了地震研究,地震波探测技术在资源勘探领域也是大显身手。

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资源通常埋藏在地下深处,传统的勘探方法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地震波探测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地下岩层的分布和构造,帮助勘探人员找到潜在的资源储层。

例如,在石油勘探中,地震波可以揭示地下岩层的褶皱、断层等构造,从而确定可能存在石油的区域。

同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分析,还可以推断出岩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为评估资源的储量和开采潜力提供重要依据。

在工程地质领域,地震波探测技术同样不可或缺。

在进行大型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

地震波探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地下地质结构的信息,帮助工程师评估场地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在建设高层建筑时,了解地下基岩的深度和性质对于确定基础的类型和深度至关重要。

地震波探测技术能够提供这些关键信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的安全性。

油田开发的储层地震勘探技术

油田开发的储层地震勘探技术

油田开发的储层地震勘探技术油田开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测井技术、地震勘探是油田开发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其中,储层地震勘探技术作为地震勘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作用。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油田开发中的储层地震勘探技术。

一、储层地震勘探技术的定义及原理储层地震勘探技术主要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特性,确定地下岩石的物性参数(如密度、波速、泊松比等信息),从而对储层进行勘探,探索油气资源分布情况。

其核心在于通过地震波的传播,获取地层信息,形成地震剖面,并对地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

储层地震勘探技术是通过对被测体各个方向强度、速度、反射系数等信息的分析,确定地层内各种岩性和构造特征,从而准确预测、评价和开发油气藏储层。

二、储层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油田开发中的储层地震勘探技术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储层描述与评价:通过储层地震勘探技术获取到的地震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地下岩石的性质、构造以及油气藏储存情况,并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储层、岩性、构造等有价值的信息。

2. 油气储层识别:储层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对地质构造进行全面描述,以直观准确的方式识别油气储层、水层和盐丘等特殊地质构造特征。

3. 油气藏预测:储层地震勘探技术通过预测和描述地层结构、预测留存油气储存空间、评价油气藏总储量等,帮助研究人员进行油气储量预测。

三、储层地震勘探技术存在的问题储层地震勘探技术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储层地震勘探技术存在的难点主要在于对地下岩石物性参数的准确测量和评价。

2. 在地震数据的解释和分析方面,需要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处理地震数据同样需要专门的技术和经验,需要配备专业资深的地震勘探人员和计算机处理系统。

3. 储层地震勘探技术还面临着技术难度、工程成本高等问题,这些都给油气储层勘探带来了困难。

四、储层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目前国家对储层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和投资正在逐步增加。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概述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是近年来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储层的精细刻画和准确预测已成为提高勘探成功率、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所在。

地震多属性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出多种与储层特征相关的信息,进而实现对储层的定量评价和预测。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能够反映地下介质某种物理特性的量度。

这些属性可以包括振幅、频率、相位、波形等多种类型,它们与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物性变化特征以及含油气性等信息,为储层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震多属性分析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地震数据本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噪声干扰、地层非均质性等,这可能导致提取出的地震属性存在误差或不确定性。

不同地震属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或冗余性,如何选择合适的属性组合以最大化预测效果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将地震属性分析与其他地质、工程信息相结合,形成综合的储层预测模型,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和探讨,分析现有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改进和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具体实例,展示地震多属性分析在储层预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研究背景:介绍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性,以及储层预测对于油气开发的关键作用。

地震勘探作为石油勘探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其在揭示地下构造、地层岩性以及油气藏分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石油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加,对地震勘探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研究地震勘探的多属性特征,并将其应用于储层预测中,对于提高油气开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获取地下信息的重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简单方法,到现代化高精度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

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代技术的应用,让读者更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进展。

1. 地震勘探技术的起源地震勘探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人类用原始的地震观测方法来预测地震、探寻矿脉等。

例如,中国公元前132年的汉书中就有“地流石”一说,即地下流水状物或矿物,说明当时已有寻找地下物体的意识。

近代地震勘探技术的起步,要追溯到20世纪初期。

1906年,美国地震学家丘奇(L. G. Johnson)首次提出“反射地震学理论”,试图利用地震波的反射现象寻找地下物体。

1930年代末,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利用“炸药-地震计法”探寻地下石油资源,标志着地震勘探技术迈入现代化阶段。

2.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反射法到综合勘探技术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地震勘探技术主要使用反射法,即通过地震波的反射现象来探测地下物体。

反射法的优点是速度快、分辨率高,但由于不能探测深层结构,因此应用范围有限。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人们开始在反射法的基础上发展综合勘探技术,即将多种地震勘探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勘探技术。

综合勘探技术包括反射法、井身勘探、地震测线等方法,它们互相补充,能够探测到更深层次的信息。

从地面勘探到海洋勘探地震勘探技术最初的应用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在海洋上应用地震勘探技术。

海洋地震勘探技术又分为浅海和深海两种,前者以数十米至几百米的水深为主,采用浅海地震勘探技术;后者则是指水深超过1000米的深海地震勘探技术。

从二维勘探到三维勘探地震勘探技术最初是二维勘探,即只能探测到某一平面内的信息。

但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引入三维勘探技术,即能够探测到空间内的三维信息。

这种技术具有精度高、可视化强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地下工程、储层评价等领域。

地震勘探技术的新进展

地震勘探技术的新进展

地震勘探技术的新进展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通过记录和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方法,用来获取地下结构和地质构造的信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震勘探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技术的新进展,并探讨其在能源开发、地质探测以及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一、高精度地震仪器的应用传统的地震仪器在获取地震波信号时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而高精度地震仪器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高精度地震仪器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记录地震波信号,并提供更精确的地下结构信息。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地震勘探的数据质量大幅提高,为后续的地质解释和资源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多参数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通常只能获取地震波的一个或几个参数,难以全面了解地下结构的细节。

而多参数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填补了这一空白。

多参数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获取地震波的多个参数,如振幅、频率、极化等,从而更全面、细致地揭示地下结构的特征和变化。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可解释性,也为地质灾害预测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

三、三维地震成像技术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在地震勘探中得以广泛应用。

传统的地震成像技术通常是基于二维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难以准确地揭示地下结构的三维特征。

而三维地震成像技术能够综合地震数据的空间和时间信息,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展现地下结构,为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更准确的判断。

这种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地震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地震反演技术的改进地震反演技术是地震勘探中重要的数据处理和解释手段。

传统的地震反演技术常常只能得到地下结构的模糊影像,对于细节部分的解释力度较弱。

近年来,随着反演算法和计算能力的提升,地震反演技术在分辨率和精度方面有了显著的改进。

新的反演技术能够更好地还原地下介质的细微特征,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利用率,为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了更精确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震资料预测储层的基础
地震勘探原理:人工激发地震波——传播、反射或折射— 接收——处理——利用地震属性研究、解释。
地震勘探基础:地下存在波阻抗界面(速度或密度界面) 油气储层与围岩存在物性差异,对地震波的各种 属性有不同的影响。
地震勘探的保证条件:地震属性的多样性 计算技术的先进性 人对地质规律的正确认识
演和模型法反演。
稀疏脉冲反演,基于反射系数是一系列大脉冲,层数 增加,外推精度降低,适合于反射层少、有突出界面的 情况。Strata、 Jason中均有模块。
模型法反演,用得最广,把测井和地震紧密结合的方 法,用测井和地震资料设计初始地质模型,以严格的约 束条件来克服多解性,理论上可达到测井的分辨率,而 且井越多精度越高。
页岩
(棱角状砂)
波阻抗随深度、孔隙度变化图
楔状 楔状 楔状 模型的地震响应 川地西震侏响罗应系砂岩一般小于25m
小于25m 的砂体的振 幅与厚度近似呈线性 关系
楔状模型及地震响应(振幅、时差随厚度变化规律)
储层测井评价—储层常规测井响应特征
自然伽玛:低值(1020API), 补偿中子、声波、密度:呈高孔隙度特征, 双侧向电阻率:高值, 井径:明显缩径。
缺点:精度低,干扰因素不易排除。
例①:川东石炭系储层的识别和预测 波形法 振幅法 时差法 瞬时振幅厚度计算法
前人在川东地区研究石炭系厚度识别模式:
① 石炭系缺失的地震识ຫໍສະໝຸດ 模式 当梁山组低速层与志留系上部泥岩直接接触时,
Ⅶ反射层消失,形成?无反射型?。 当梁山组与志留系顶部较高速砂岩接触时,Ⅶ
层具有好的物性界面,形成?有反射型?。 ② 石炭系厚度变化的地震识别 厚度小于8m,为无反射型 厚度10~20m,为振幅减弱型 厚度大于20m,为波峰、谷振幅增强型
DH = AvT / 4pA0
式中:A0为入射波振幅,v为层速度,T为子波周期 由上式可以知道,随着石炭系灰岩厚度的增加,振幅响应也是增加的。
振幅法
两种方法的比较
STRAT速A度反演法
石炭系厚度分布的总体趋势差不多, 但由于 Strata 反演将测井速度资料和地震信 息结合了起来,所反应的石炭系厚度变化规 律更明显。与对井吻合更好。
也可分为带限反演和宽带反演
①带限法:以反褶积为基本原理,递推算法为主。
Glog Seislog 合成声波测井······ 优点:可不涉及求子波,可不要井约束,比较完整保留地
震反射的基本特征,多解性较少。 缺点:分辨率较低,噪声影响大,不能研究薄层。
波阻抗(p.v) 含气后向左移
(海滨砂)
含气后向左移
波阻抗反演
上鲕滩 下鲕滩
坡1井过井测线(99HJK04)带限波阻抗反演剖面
平面预测结果—储层净厚度
(上鲕滩)
(下鲕滩)
平面预测结果—平均孔隙度
(上鲕滩)
(下鲕滩)
平面预测结果—含气饱和度
(上鲕滩)
(下鲕滩)
平面预测结果—H
(上鲕滩)
(下鲕滩)
平面预测结果—HSg
(上鲕滩)
(下鲕滩)
②宽带法:又包含多种方法,用得最多的是稀疏脉冲反
区内处于扬子古陆与鄂西湾盆地北缘过渡带,其古地理条件决定了 石炭系沉积厚度在区域上相对较簿的特点。钻井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无反射型
石炭系0~8m区
99WD004测线高分辨率剖面
振幅能量较弱,峰、谷有时差
石炭系10~20m区
97WD001测线高分辨率剖面
振幅能量强,明显峰、谷有时差
石炭系大于20 m区
99WD004测线高分辨率剖面
石炭系 不同厚度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
阳新统、石炭系钻厚及阳顶至阳底反算时差统计表
振幅法
方法原理
针对石炭系灰岩储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当其厚度小于它的调谐厚度1/4λ (速度6000m/s,主频30-35Hz,即50-60m)时,它的储层厚度(⊿H)与地震资料 振幅响应(即瞬时振幅A)有近似的线形关系,储层厚度可近似表示为:
②川东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识别与预测
波形法 振幅法(亮点) 时差法 瞬时振幅厚度计算法

3
常规剖面识别模式

(一)


渡1井模式
渡2井模式
③川西侏罗系砂岩储层的识别与预测
波形法 振幅法(振幅加强、亮点)
2,模型正演法(时差、波形、振幅······)
设计地质模型、速度模型,选取合适子波进行正演,
与实际剖面对比,不断修改模型,逐步逼近,直到认为 满意,此时的模型就可能最接近地下实际情况。预测石 炭系厚薄、礁滩分布、缝洞发育带等都可用模型正演。 方法优点:理论有依据,可作得很精细,效果好坏容易
判断。 方法缺点:影响结果的因素多,成果有多解性。
(m)
550000-660000-770000-880000--
地震储层预测和地震勘探新 技术
目录
前言 一,地震资料预测储层的基础 二,地震储层预测的方法技术 三,储层预测的难点、误区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四,地震新技术及展望
前言
地震勘探是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技术, 现已比较成熟,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构 造解释、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几方面。 现在各专业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使用地 震资料,为了帮助大家掌握有关的技术 知识,特针对油气储层预测和当前一些 新的地震勘探技术编写了这份材料。
砂岩
4500
储层
4300
页岩
4200 (m/s)
储层较发育模型正演
3,地震反演(波阻抗、速度、自然伽玛、孔隙度、电阻
率····) 地震勘探基础是地下存在波阻抗界面(隐含各种物性差异) 激发子波与波阻抗界面间关系可理解为褶积,从而得到地震 记录。地震反演就是从地震记录出发,去掉子波因素而获得 波阻抗或其它物性参数在地下的原始分布情况。 地震反演可分为叠前反演和叠后反演(一般作叠后)
地震储层预测的前提:高品质的地震资料 地震剖面解释方案正确 必要的地质、测井资料 先进的计算机和软件
二,地震储层预测的方法技术
1,波形分析方法(相面、亮点、暗点······)
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主要利用地震波振幅、频 率、 相位以及旅行时等属性,既可定性,也可定量。 方法优点:简单、直观、方便。
具体软件如 BCI、WCI,Strata 、 Jason 中的有关模块。
几种具体反演方法介绍
(a),地震道积分
不用井控制,纯粹用地震道推算出相对波阻抗的方法。 X(t)= R(t)*W(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