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态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摘要】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有别于传统的经济学和生态学,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复合。

当前社会面临着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单纯的学科无法解释,于是就催生出了这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

同时,为了更好的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我们应了解生态经济学兴起发展的来龙去脉,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来更好的认识并运用这门全新科学。

【关键词】生态经济学;生态学;经济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962年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的问世,标志着人类首次真正结合社会经济问题开展生态学研究。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人类经济迅猛发展,可是用著名经济学家布朗的话来形容,这是“自我毁灭的经济”[1],因为伴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众多环境问题,已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不容乐观的地球生态环境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给人类经济带来飞速发展,可是这也给环境带来的巨大的破坏。

经济理论和经济指标并不能解释经济是如何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的。

为什么中国西北部的沙漠化越来越严重,为什么南太平洋珊瑚礁大批死亡,为什么从南极冰原到北极冰盖冰雪融化无处不在,为什么人类已处在自恐龙灭绝后最大一次物种灭绝的早期阶段?以及日常报道的森林
缩减、牧场退化、土地风化、渔业崩溃等诸多问题都在表明着经济发展与地球生态环境的激烈冲突。

我们将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就是产生经济衰退的结果。

(一)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即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况。

[2]它包括大气的平均状况,也包括多种可能的统计特征及其极端状况。

而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述,“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虽然其本质为环境问题,但却给地球上所有物种的生存带来影响。

它会影响经济增长、人口扩张、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管理等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也会受他们影响。

”[3]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致命的。

如上面提到的冰川融化,气象灾害频发,中国98洪水造成2.23亿人受灾,以及2005年的三场超级大西洋飓风,现在想起仍让人不寒而栗。

(二)物种多样性减少
地球是一个整体,所有的物种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然而,近年来人类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大量侵占动植物栖息地,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生物多样性锐减。

在我国,上海的淡水河流、湖泊的河面率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1.10%减少到21世纪初的8.40%,减少了2.7%。

[4]森林是巨大的基因库,地球上20%-40%的物种都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森林里,可在1969-1975年,巴西中西部和亚马逊地区的森林被毁掉了11万多平方千米,巴西的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

[5]20世纪80年代,热带雨林国家的
人口从15%增加到36%,而森林毁灭的速度几乎加快了90%。

[6]面对如此现状,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在环境恶化并带来长期经济衰退之前扭转局势,避免重蹈覆辙。

二、生态经济学的兴起
(一)国外生态经济学的兴起
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麦肯齐(mekenzie)首次在研究人类群落和社会时融入了植物和动物生态学,第一次将经济研究与生态学结合了起来。

而在卡逊《寂静的春天》出版后,人类觉醒了,因此大批拥有生态意识的经济思想家如雨后春笋班出现。

最终,在1966年,肯尼斯·鲍尔丁正式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这个概念。

迄今为止,西方理论界关于生态经济的多种思潮学派,大体可基本分为以下三类。

悲观派:这一学派的代表是美国的米都斯及其于20世纪60年代末所著的《增长的极限》;英国生态学家爱德华、哥尔德史密斯的《生存的蓝图》。

悲观派学者认为,如果任由现在的经济和人口增长趋势发展下去,在今后的100年内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极有可能被消耗殆尽,导致人类的灭绝。

他们认为经济和人口的增长是造成现今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所以只有“零速增长”,即停止经济人口增长,停止工业技术的发展,才有可能解救人类。

有些学者甚至提出,人类应该回归到18世纪的田园式农耕生活来解决现今的危机。

乐观派:此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代表作是《世界经济的发展——令人兴奋的1978~2000年》。

以及朱利
安·西蒙,其代表作为《最后的资源》。

他们认为,目前的粮食、能源、人口问题只不过是出于“伟大转折(1800~2000年)”的过渡时期带来的结果,即产业革命到后工业化社会的过渡时期,人类由贫困到富裕的过渡时期。

而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资源的无竭性,生态环境会愈发好转,未来这些问题都会慢慢消失。

可持续发展派:悲观派过于强调人类经济活动的破坏性后果,乐观派则夸大了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对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

经过时间的沉淀,两派人员都认识到自身观点的局限性,最终产生了观点趋同的趋势。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家熟知的赖斯特·r·布朗(leste r brown),其代表作为《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他们主张人类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正当手段干预生态经济,引导技术革命,使经济增长、资源开发、人口控制、环境保护朝着生态经济和谐发展方向前进,追求社会经济可持续稳定的增长。

(二)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兴起
生态经济学在我国起步较晚,至今不过三十余年时间。

但是其发展很快,并已取得一定成就。

1980年8月,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先生在青海西宁的一次会议上首次发出了建立我国生态经济学
的倡议。

1982年11月在南昌市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生态经济学术研讨会。

1984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成立大会。

会上再次强调了生态经济学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7]
经过30余年的研究讨论,我国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理论上,有对生态经济平衡理论的研究,对生态经济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对人与生物圈、生物多样性经济评估等学术成果;在实践上,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如生态经济预警研究,积极探索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实践应用。

三、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一)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态经济学”的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kenneth boulding)在他的重要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正式提出来的。

[8]作者在此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协调理论”,指出自然生态系统是现代经济社会系统建立的基础,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活动都在大自然的生物圈中进行。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生态经济系统,即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和地球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领域科学,从广义的角度探讨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由这两个系统所组成的复杂系统的运动规律。

它转变了人类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

事实上,生态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系统理论及伦理理论都为生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接下来着重分析下生态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
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9]生物时刻改变着环境,环境为生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源,所以两者是共同进化的。

因此人类必须意识到,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有限性,珍惜拥有的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理论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理论即为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具有限制作用,同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也受限制因子的限制,这时如何进行有效资源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学是一门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进行研究的社会科学。

[10]其两大核心思想为,物品是稀缺的,以及社会必须有效地利用他们。

传统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个国家或者区域的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其中的许多理论都构成了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而生态经济学探讨的人类经济发展规模不能所占地球承载能力百分比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资源
的稀缺性问题,另一方面,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分配也为生态经济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四、生态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1989年,国际生态经济学会(isee)的成立以及《生态经济》杂志的创刊是生态经济学发展史上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而即便研究生态经济学变得越来越普遍和规范化,它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许多课题仍然尚处于摸索阶段,但我们确实可以通过其发展史看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如上所说,从西方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史来看,可持续发展理论已经成为主流,这其实就是生态经济学未来
的发展趋势。

1990年首届国际生态经济学讨论会的题目与中心议题就是“生态经济学:可持续的科学与管理”,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讨论已经形成热潮。

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已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过渡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鲍尔丁及许多科学家过去认为经济系统隶属于自然生态系统之下,人们应该努力寻找两者协调发展之道。

但现在,生态经济学家们意识到,不仅仅是协调发展,如何通过经济法律等手段促进技术进步,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都能可持续的进行下去,更为重要。

因此可持续发展理论必将是未来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大方向。

参考文献:
[1]lester.r.brown. eco-economy [m].nyc: w. w. norton & co.,2001.7.
[2]刘俊.关注全球气候变化[a].李占峰.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气象[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2.
[3]unfcc. background on the unfccc: the international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http:
//unfccc.int/essential_background/items/6031.php,
2013.8.1.
[4]成克武.唐山南湖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及生态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5.
[5]张广明.环境科学知识[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9.101.
[6]唐建荣.生态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7]韩威.百卷本生态全书生态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
[8]唐建荣.生态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2.
[9]frodin.d.g.guide to standard floras of the
worl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72. [10]harper,douglas.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economy.http:///index.php?term=economy. 2013.8.2.
[11]方时姣.西方生态经济学发展的前沿和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7-2(2).
作者简介:刘烨嘉(1992-),女,江苏镇江人,大学本科,现就读于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