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成藏地质学课后习题答案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李传亮)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李传亮)](https://img.taocdn.com/s3/m/e09df535c8d376eeafaa3175.png)
1.8 简述油气藏的分类方法与主要类型。
答.油藏分类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储集层岩性。
储集层岩石为砂岩,则为砂岩油气藏,如果为碳酸盐岩,则为碳酸盐岩油气藏。
(2).圈闭类型。
主要类型有断层遮挡油藏,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
(3).孔隙类型。
主要类型单一孔隙介质油气藏,如孔隙介质油藏;双重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型介质油藏,三重孔隙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孔隙型介质油藏。
(4).流体性质。
油藏按原油密度大小分为轻质油藏、中质油藏和重质油藏等;气藏根据凝析油含量的多少细分为干气藏、湿气藏和凝析气藏。
(5).接触关系。
如底水油藏,边水油藏;层状油藏,层状边水油藏等。
1.9 简述砂岩储集层与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区别。
答.大多数的碎屑岩都发育有开度较大的原生粒间孔隙,碳酸盐岩中发育了开度较大的次生孔隙(裂缝,溶洞等),则可以成为好的储集层。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层的区别: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比,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遭受剧烈的次生变化,通常经受更为复杂的沉积环境及沉积后的变化。
有以下几点区别:1.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变化很大,其原始孔隙度很大而最终孔隙度却较低。
因易产生次生变化所决定。
2.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很大。
以粒间孔等原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空间分布受岩石结构控制,而以次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无关系或关系不密切。
3.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多样,且后生作用复杂。
构成孔、洞、缝复合的孔隙空间系统。
4.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无明显关系。
孔隙大小主要影响孔隙容积。
2.1某天然气样品的摩尔组成为C1H4(0.90),C2H6(0.06)和C3H8(0.04)。
若地层压力为30MPa,地层温度为80℃,试确定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地层条件下的偏差因子;若把天然气视作理想气体,储量计算的偏差为多少?解.(1) 此天然气平均摩尔质量:M =∑M i∗x jM=16×0.9+30×0.06+44×0.04=17.96相对密度:γg=M / M ai r =17.96 /28.97 = 0.62气体拟临界压力:p pc=∑P ci∗x jp pc=4.6408×0.9+4.8835×0.06+4.2568=4.64MP a气体拟临界温度:T pc=∑T ci∗x jT pc=190.67×0.9+305.50×0.06+370×0.04=204.73K对比压力:p pr=pp pc=304.64=6.47对比温度:T pr=TT pc=353204.73=1.72查图2.1.2 可得偏差因子为0.92,理想气体偏差因子为1在此处键入公式。
智慧树知到答案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答案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章节测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a37c1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6d.png)
绪论单元测试1、判断题: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地质课程。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判断题:1859年作为近代油气勘探工业的开端,标志事件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钻出世界第一口出油井。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判断题:近代油气勘探和工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直接找油阶段、背斜学说找油阶段、地球物理勘探找油阶段、协调勘探找油阶段、深化勘探找油阶段5个阶段()选项:A:错B:对答案: 【对】4、判断题:1960年9月1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5、判断题:石油有机成因理论开始突破是在地球物理勘探找油阶段。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第一章单元测试任何一个油气藏或油藏中都存在石油、天然气和油气田水三种流体。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2、判断题:一个纯气藏中只有天然气。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3、判断题: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4、判断题:石油在成分上和相态上都是比较单一的。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5、判断题: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是碳和氢。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第二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孔隙性和渗透性是储集层的两大特性。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只要具有孔隙的岩石,就能成为储集层。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3、判断题:储集层一定是油气层,但油气层不一定是储集层。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4、判断题:油气层一定是储集层。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5、判断题:孔隙性决定了储集层中储存油气的数量。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第三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圈闭就是油气藏。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2、判断题:圈闭的构成要素包括储集层和封闭条件。
西南石油油藏工程原理答案
![西南石油油藏工程原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0d78ee52d380eb63946d66.png)
3
Tpc y j pcj 204.73K j 1
Tpc 0.90190.67 0.06 305.50 0.04 370.00
p pr
p p pc
30 4.64
6.47
查Standing-Katz图版
Boi
2.3108 m3
/ km2
g 2 ~ 10108m3 / km2
中丰度
油藏单储系数:
o
1 Swc os
Boi
100.0104 t/(km2 m)
溶解气单储系数:
g
1 Swc Rsi
Boi
930104 m3/(km2 m)
油藏原油可采储量:
NR N ER 1195.3104 t
oi
o oi 1 co pi p
由
co
1
o
o
p
得等温条件下
co
d o odp
d o o
codp
d o
o
codp
pb
do
o
codp
o
ob
d o o
p
codp
pb
ln
o ob
co p
pb
e o
co p pb
ob
eco p pb
o
ob
o ob 1 co p pb
p
Vgs
Voi
Vo
Vos
pi>pb
p<pb
psc
Vos Rsi Vos Rs
即为Vg的天然气在地面条件下的体积
从而Vg的天然气在压力为p的条件下的体积为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doc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523dfd1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7.png)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doc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1.什么是油藏工程?答案:油藏工程是研究和开发油气田的工程学科,主要包括油气地质学、油气储层学、油气开发工程和油气田管理等内容。
它涉及到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生产和管理等方面,旨在实现高效、可持续的油气资源开发和生产。
2.什么是油气储层?答案:油气储层是指地下岩石中富含油气的岩石层,是油气田的主要产能层。
油气储层主要由孔隙和裂缝组成,孔隙是岩石中的空隙,裂缝是岩石中的裂缝或裂隙。
油气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等对油气的储存和流动有重要影响。
3.什么是油气藏?答案:油气藏是指地下岩石中富含可开采油气的地层。
油气藏通常由油气储层、封盖层和构造圈闭等要素组成。
油气藏的形成需要适当的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和保存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4.油气田的勘探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勘探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
地质勘探主要通过地质剖面和地质钻探等手段来研究地层的性质和构造特征。
地球物理勘探主要利用重力、地震、电磁等物理现象来探测地下油气藏的存在和性质。
地球化学勘探则通过分析地下水、土壤和岩石中的化学组分来判断油气藏的存在和类型。
5.油气田的开发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开发方法主要包括常规开发和非常规开发两种。
常规开发是指利用传统的钻井、采油和注水等方式来开采油气田。
非常规开发是指利用水平井、压裂和煤层气抽采等技术来开采难以开发的油气资源,如页岩气、煤层气和油砂等。
6.油气田的生产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自然流动和人工增产两种。
自然流动是指利用油气藏内部的压力差来推动油气流向井筒,从而实现油气的生产。
人工增产是指通过注水、压裂和提高采收率等方式来增加油气田的产量。
7.油气田的管理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生产管理、工艺管理和环境管理等。
生产管理主要是对油气田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控,以保证油气田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生产。
油(气)藏工程(高起专) 中国地质大学开卷参考资料题库及答案
![油(气)藏工程(高起专) 中国地质大学开卷参考资料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146728f5335a8102d2208c.png)
油(气)藏工程(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总分:100分得分:0分一、填空题1. ___(1)___ 就是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排列关系。
(5分)(1). 参考答案: 注水方式2. ___(2)___ 油水前缘后面不存在含水饱和度的梯度,只剩下了不能运动的残余油,油井从已被水淹部分采出的是水。
(5分)(1). 参考答案: 活塞式驱油3. ___(3)___ 各点饱和度移动距离大致相等的区间为稳定带。
(5分)(1). 参考答案: 稳定带4. ___(4)___ 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油气量。
(5分)(1). 参考答案: 采油指数5. ___(5)___ 的主要类型有层系调整、井网调整、驱动方式调整、工作制度调整和采油工艺调整。
(5分)(1). 参考答案: 开发调整6. ___(6)___ 在一个水驱油藏内,从注水端到采油端之间,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是不连续的,饱和度突变处称为油水前缘。
(5分)(1). 参考答案: 油水前缘7. ___(7)___ 的编制分为三大步骤:油气藏描述、油气藏工程研究、采油工程研究。
(5分)(1). 参考答案: 油田开发方案二、判断题1. 在湖泊沉积环境中,深湖和半深湖相是最有利的生油相带。
(6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2. 一般地,压力接近常压时,天然气的粘度随温度降低、分子量增大而减小。
(6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3. 一个构造的起伏高度就是它的闭合高度。
(6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4. 当钻遇到油层时,钻井液的相对密度降低,粘度升高,切力略增。
(6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5. 泥质烃源岩包括灰黑色泥岩、灰绿色泥岩和紫红色泥岩。
(6分)正确错误。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https://img.taocdn.com/s3/m/7085cdb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d.png)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绪论单元测试1.在古代,石油用于( )。
A:防腐 B:照明 C:建筑 D:化工原料答案:防腐;照明;建筑2.世界上的常规石油储量主要分布在()深度中。
A:>7000m B:>10000m C:<1000m D:500-3500m 答案:500-3500m3.中国新疆的含油气盆地包括()。
A:准噶尔盆地 B:松辽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渤海湾盆地答案: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4.以下哪些可能来源于石油石化产品()。
A:油漆 B:医药 C:化妆品 D:衣服答案:油漆;医药;化妆品;衣服5.开发地质学为油田合理开发提供地质依据,涉及到的工作包括()。
A:开发井位的调整 B:开发前的评价 C:开发井监控 D:油藏研究答案:开发井位的调整;开发前的评价;开发井监控;油藏研究6.开发地质学的作用包括()。
A:注采井网调整 B:部署井位 C:解决开发矛盾 D:分层开采答案:注采井网调整;部署井位;解决开发矛盾;分层开采7.目前,石油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医药等领域。
()A:错 B:对答案:对8.油气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A:对 B:错答案:对9.油气分布的差异性表现在地理位置、时代、埋藏深度等方面,总储量的一半分布在少数几十个特大油田中。
()A:对 B:错答案:对10.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的新疆地区。
()A:错 B:对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石油中碳和氢累计含量的平均值约为。
A:51% B:87.5% C:67% D:97.5% 答案:97.5%2.一般,源于陆相烃源岩的石油具有以下特征?A:V/Ni 大于 1 B:Ni/V 等于 1 C:Ni/V 大于 1 D:V/Ni 等于 2 答案:Ni/V 大于 1 3.石油中的钒卟啉和镍卟啉属于()。
A:含氧化合物 B:含氮化合物 C:烃类化合物 D:含硫化合物答案:含氮化合物4.关于石油的颜色,下面那句比较准确。
油气地质与勘探_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油气地质与勘探_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7112f0e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6.png)
油气地质与勘探_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岩石热解参数不仅可以评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还可以划分干酪根类型。
答案:正确2.有效渗透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性质,与流体饱和度关系不大。
答案:错误3.现代油气勘探证实石油的无机成因说是错误的。
答案:错误4.我国的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主体都属于克拉通盆地。
答案:正确5.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存在较为严格的函数关系。
答案:错误6.含油气系统强调以生烃灶为核心,即一套有效的烃源岩层系就形成一个含油气系统。
答案:正确7.一个盆地油气源的丰富程度从根本上取决于盆地内烃源岩的体积大小。
答案:错误8.沉积剖面中,干酪根数量的减少和沥青数量的增加具有互补性和成因上的联系性。
答案:正确9.排替压力越小,说明岩样中最大连通孔喉越大,大孔喉越多,孔隙结构越好。
答案:正确10.石油荧光性强度与石油类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答案:错误11.石油的正构烷烃分布曲线与()关系不大。
答案:地层压力12.有机质演化生烃的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答案:温度13.下列岩石中,最可能成为烃源岩的是()。
答案:灰黑色泥岩14.当沿着油气运移方向地质色层效应起主导作用时,石油的相对密度会逐渐()。
答案:变小15.有利于改善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成岩作用是()。
答案:溶解作用16.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答案:低温高压17.不能作为油气二次运移主要通道的是()。
答案:干酪根网络18.我国中部的主要含油气盆地是()。
答案: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19.下面关于正构烷烃分布曲线的描述,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答案:相对陆相有机质,海相(浮游生物菌藻类)有机质形成的石油,低碳数(≤C21)正构烷烃多。
受微生物强烈降解的原油中,正构烷烃常被选择性降解,一般含量较低。
20.油气初次运移动力中,通过产生异常压力促使油气发生运移的是()。
答案:黏土矿物脱水作用流体热增压作用有机质生烃作用21.断层的封闭机理主要包括()等。
油藏工程原理设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df
![油藏工程原理设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df](https://img.taocdn.com/s3/m/163e587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e.png)
思考题与习题要点第一章 1. 油田正式投入开发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答:整体上油藏的开发分为三个部分,即区域勘探、工业勘探和投入开发。
但是投入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基础井网的钻井,以便于更加详细的了解油藏情况。
主要论述前两部分的内容和工作。
2. 试从处理好认识油田和开发油田的关系,说明整装油田和断块油田的开发程序的差别。
答:从认识油田的角度出发,应该在初期取得更多的资料,尤其是第一手的探井详探井资料,从开发油田的角度看,前期的资料井比较多会影响到后期开发井网的完善性。
对于整装油藏和断块油藏来说,其含油的范围和特征不同,整装油田需要较少的井数即可大致了解油藏特征,但是对于断块油田来说,由于油藏范围比较小,井数少很难了解全面其油藏的分布特征。
3. 在裂缝或断层较发育的地区,井排方向如何布置? 答:主要从裂缝和断层的性质出发考虑,天然裂缝或人工压裂的裂缝导流能力比较高,注入水很容易在其中窜流,因此含油裂缝的油田最好裂缝的方向与水驱油的方向垂直;断层可以分为开启性、半开启性、以及密封性断层,对于开启性质的断层来说,其对油水流动阻挡能力没有影响,但是封闭性断层可以阻挡流体的流动,因此如果在水驱油的方向上存在封闭断层,则断层一侧的生产井很难受效。
(注意水驱油的方向与井排方向的关系)4. 弹性、塑性、弹塑性储层特性对产能的影响有何差别?答:主要从岩石的性质变化(渗透率变化)考虑,压力的变化导致渗透率改变的程度,压力回升可否恢复角度考虑。
5. 五点法与反九点法面积井网各自有何特点? 答:从井网的构成,油水井数比,井网密度,适用的油藏等方面入手分析。
6. 已知某油田的储量计算参数为:A=20km2;h=25m;φ=0.25;Soi=0.80;Boi=1.25,ρ地面=0.95。
试求该油田的原始地质储量、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的大小。
答:采用储量的计算公式计算,主要注意各个参数的单位,含油面积采用的是平方公里,计算完成的单位为×104t,丰度和单储系数也是要注意的单位的形式为104t/Km2和104t/(Km2·m),此时单储系数的单位不要合并处理。
石油地质学思考题(1-8带答案)
![石油地质学思考题(1-8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11ec7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c.png)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绪论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石油地质学:又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油气藏。
2.石油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成盆、成烃、成藏研究是石油地质学的三大主要内容。
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可归纳为:生、储、盖、圈、运、保,所以本课程根据由浅到深可归纳为以下四部分内容: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流体、生储盖层、圈闭。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生成、运移、聚集。
油气藏成藏分析:成藏条件、保存与破坏。
含油气盆地及油气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
3.石油在国民经济中有何作用?答:①在工业及交通运输上作为燃料,称为工业的血液;②在轻纺工业上,作为石油化工原料,称为工业食粮;③在农业上,为农机燃料,化肥、农药的原料,是良田沃土;④在军事上,为战略资源和物质基础。
4.解放后我国石油工业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答:第一阶段:1949年——1958年油气勘探重点在西部地区,56年5月发现克拉玛依、四川的扬高寺气田,56年12月发现鸭尔峡油田。
第二阶段:1959年——1978年勘探重点由西部转向东部,1959年9月26日,发现了大庆油田,1963年发现胜利油田,1964年发现大港油田,1965年发现江汉油田,1967年发现下辽河油田,1970年发现长庆油田,1971年发现南阳油田,1975年发现任邱油田,1975年发现中原油田。
第三阶段:1978年12月——现在稳定东部,发展西部,面向海上,进军国际石油市场。
发展东部:东部油田继续增储上产,寻找隐闭油气藏。
发展西部: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等大油田的相继建成,……面向海上:发现海上大陆架,查明近海盆地的油气概况,有近10盆地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储量主要在渤海4亿多吨,珠江口4亿多吨,北部湾1亿多吨;气主要在琼东南,东海、辽东有少量的气,……。
深部海域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存。
进军国际石油市场:自1992年以来,先后在秘鲁、加拿大、苏丹、委内瑞拉、马六甲、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合作项目或股权,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南美已经成为我国在国际上进行油气勘探开发的战略区。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_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_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6d265b8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4.png)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_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对于诸如河流沉积等沉积环境复杂多变的地区,岩性及厚度横向变化快,一般采用等高程沉积时间单元对比法开展油层对比。
答案:正确2.在一些高原地区,河流的不均衡侵蚀形成深山峡谷,泄水区海拔很低,测压面横穿圈闭,导致油藏内地层压力非常低。
答案:正确3.影响钻时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答案:岩性_钻头类型及新旧程度_钻井液性能与排量4.与洪泛作用相关的标志层主要包括:()、泛滥泥沼煤层等。
答案:砂泥岩剖面中薄层石灰岩_洪泛面及最大洪泛面_油页岩5.与沉积间断相关的常见标志层主要有()。
答案:古风化壳_古土壤层6.自然电位曲线的形态可以定性反映岩层的()、粒度和泥质含量的变化以及垂向序列。
答案:垂向序列_粒度_岩性7.单井地质设计中,地层剖面法适用于钻井资料不足的新探区;进行井深及剖面设计时,需要充分利用物探资料尤其是过设计井地震剖面,以及附近的地面露头资料。
答案:正确8.荧光录井灵敏度高,可及时发现肉眼难以鉴别的油气显示,区分油气层、油质好坏及油气显示程度,因此荧光录井成本很高。
答案:错误9.井间断点组合是指把各单井钻遇同一条断层的断距联系起来,研究整条断层特征的工作。
答案:错误10.地质储量是指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的油、气藏(田)的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等资料估算出的已知油气藏(田)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
根据对油气藏的认识程度可以分为3级()。
答案:预测地质储量_控制地质储量_探明地质储量11.参数井是指在区域勘探阶段,在发现油气之后,针对有利圈闭部署的探井。
答案:错误12.L油藏的油藏描述研究成果表明,L油藏为断块油藏,其含油面积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
答案:断层边界_油水边界13.通过__________等方法,可以确定油层有效厚度的物性下限。
答案:测试法_含油产状法_经验统计法_钻井液浸入法14.计算油气储量时,预测储量的可靠性比探明储量的可靠性高。
油气成藏地质学课后习题答案
![油气成藏地质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e9f32f3169a4517723a3be.png)
第一章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油气成藏地质学的概念油气成藏地质学是石油地质学的核心,是石油地质学中研究油气藏成藏的动力、成藏时间、成藏过程及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
油气成藏包括油气藏静态特征描述和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过程动态分析。
①油气藏静态特征描述主要从油气藏类型、生储盖层、流体性质和温压等方面描述油气藏特征。
②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过程分析主要用各种分析方法(如流体历史分析法)研究油气成藏期次与成藏过程,包括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以及保存和破坏各个环节。
2、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⑴成藏要素或成藏条件的研究:包括生、储、盖、圈等基本成藏要素的研究和评价,重点是诸成藏要素耦合关系或配置关系的研究,目的为区域评价提供依据。
⑵成藏年代学研究:主要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现代成藏年代学实验分析技术与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尽可能精确地确定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间,恢复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历史。
⑶成藏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各种油气地球化学信息,研究油气运移的时间(成藏年代学)和方向(运移地球化学),分析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及其成因。
⑷成藏动力学研究:重点研究油气运移聚集的动力学特点,划分成藏动力学系统,恢复成藏过程,重建成藏历史,搞清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
⑸油气藏分布规律及评价预测:这是成藏地质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它是在前述几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进行资源评价和油气田分布预测,从而为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3、成藏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⑴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①最大限度地获去资料,以得到尽可能丰富的地质信息。
②信息分类与分析——变杂乱为有序,去伪存真,突出主要矛盾。
③确定成藏时间,分析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总结分布规律。
④评价勘探潜力,进行区带评价,预测有利目标。
⑵先进的实验分析技术:①成藏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岩石热解法、棒色谱法、含氮化合物分析技术;②成藏年代学分析技术: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自生粘土矿物同位素测试技术、有机岩石学方法;③成藏动力学模拟实验技术:物理模拟、数学模拟。
中国地质大学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题库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题库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7a2a0a03d8ce2f006623fe.png)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斜体字为参考内容,表明的页数指沉积学书的相应位置)一、概念题15、示顶底构造:在碳酸盐岩的孔隙中,如在鸟眼孔隙、生物体腔孔隙以及其他孔隙中,常见两种不同特征的充填物。
在孔隙底部或下部主要为泥晶或粉晶方解石,色较暗;在孔隙顶部或上部为亮晶方解石,色浅,且多呈白色。
二者界面平直,且同一岩层中的各个孔隙的类似界面都相互平行。
这两种不同的孔隙充填物代表两个不同时期的充填作用。
底部或下部的泥粉晶充填物常是上覆盖层遭受淋滤作用时由淋滤水沉淀的;上部或顶部的亮晶方解石则是后期充填的。
二者之间的平直界面代表沉淀时的沉积界面,与水平面是平行的。
因此,根据这一充填孔隙构造,可以判断岩层的顶底,故称示顶底构造,亦可简称示底构造。
16、水平层理:由相互平行且近于水平的泥质纹层构成,纹层厚 1~2mm。
17、平行层理:由相互平行且近于水平的沙质纹层构成,纹层厚 1~2mm。
18、变形层理:沉积过程中,由于滑陷滚动,沉积物原有层理发生挠曲,倒转破碎,变形如包卷层理、枕状构造等。
19、攀升层理:在砂质沉积物中由于波痕的迁移,而且同时向上生长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叠置的波痕层理。
其形成条件是:必须有丰富的沉积物,特别是有呈悬浮状态的沉积物不断供给,以致波痕不仅前移,而且同时向上建造成一个相互叠覆的波痕系列。
该类型层理多分布于河流、三角洲及浊流沉积中。
20、沉积层序:.沉积盆地中的沉积地层是对盆地沉降、海平面、沉积物补给、气候和构造运动综合相应的记录。
其沉降模式和时空上的侵蚀作用产生了地层单元的结构特征。
这种结构称为沉积层序。
21、生物扰动构造:广义的生物扰动构造即遗迹化石。
生物扰动是生物破坏原生物理构造,特别是成层构造的过程。
生物扰动构造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破坏机制,它不仅使不同的沉积物发生混合,而且也将地球化学和古地磁信息变得模糊。
22、双粘土层:双粘土层为涨潮流砂层与退潮流砂层分别被平潮粘土和停潮粘土层分隔开。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6326e9dd3383c4bb4cd24c.png)
油藏工程(教材习题)第一章1.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那几个阶段答: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试验等。
(2)开发设计和投产:包括油层研究和评价,全面部署开发井、制定射孔方案、注采方案和实施。
(3)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2.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那几个方面答: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井网的布署。
2.确定生产井网和射孔方案。
3.编制注采方案。
3.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那几个大的步骤答: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大的步骤:1、油气藏描述2、油气藏工程研究3、采油工程研究4、油田地面工程研究5、油田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6、油田开发方案的综合评价与优选。
4.论述油气田开发设计的特殊性。
答:一切工程实施之前,都有前期工程,要求有周密的设计。
有些工程在正式设计前还应有可行性研究。
对于油气田开发来说,也不例外,但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1)油藏的认识不是短时间一次完成的,需经历长期的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
(2)油气田是流体的矿藏,凡是有联系的油藏矿体,必须视作统一的整体来开发,不能像固体矿藏那样,可以简单地分隔,独立地开发,而不影响相邻固体矿藏的蕴藏条件及邻近地段的含矿比。
(3)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每口井的双重作用——生产与信息的效能,这是开发工作者时刻应该研究及考虑的着眼点。
(4)油田开发工程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
油气田地域辽阔,地面地下条件复杂、多样;各种井网、管网、集输系统星罗棋布;加之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得油田开发工程必然是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是个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巨大系统工程。
5.简述油藏开发设计的原则。
答:油藏开发设计的原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规定采油速度和稳产期限(二)规定开采方式和注水方式(三)确定开发层系(四)确定开发步骤6.油田开发设计的主要步骤。
石油地质学思考题及答案
![石油地质学思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12a9d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d.png)
⽯油地质学思考题及答案第⼀章油⽓藏中的流体——⽯油、天然⽓、油⽥⽔⼀、名词解释1.⽯油:(⼜称原油)(crude oil):⼀种存在于地下岩⽯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油的灰分:⽯油的元素组成除了碳、氢、氧、氮、硫以外,还含有⼏⼗种微量元素,⽯油中的微量元素就构成了⽯油的灰分。
3.组分组成:⽯油中的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油分成若⼲部分,每⼀部分就是⼀个组分。
4.⽯油的⽐重:是指⼀⼤⽓压下,20℃⽯油与4℃纯⽔单位体积的重量⽐,⽤d420表⽰。
5.⽯油的荧光性:⽯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延缓时间不⾜10-7秒的发光现象,称为荧光性。
6.天然⽓:⼴义上指岩⽯圈中存在的⼀切天然⽣成的⽓体。
⽯油地质学中研究的主要是沉积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
7.⽓顶⽓:与⽯油共存于油⽓藏中呈游离⽓顶状态产出的天然⽓。
8.⽓藏⽓:单独聚集的天然⽓。
可分为⼲⽓⽓藏和湿⽓⽓藏。
9.凝析⽓(凝析油):当地下温度、压⼒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形成的⽓体。
开采出来后,由于地表压⼒、温度较低,按照逆凝结规律⽽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10.固态⽓⽔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条件下由天然⽓分⼦和⽔分⼦结合⽽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
11.煤型⽓: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成的天然⽓。
12.煤成⽓: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所⽣成的天然⽓。
13.煤层⽓: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
14.油⽥⽔:是指油⽥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即油层⽔。
15.油⽥⽔矿化度: 即⽔中各种离⼦、分⼦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加热⾄105℃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总量来表⽰,单位ml/l、g/l或ppm。
⼆、问答题1.简述⽯油的元素组成。
组成⽯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硫。
碳含量为:84-87%,平均84.5%;氢含量为:11~14%,平均13%;两元素在⽯油中⼀般占95~99%,平均为97.5%。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7d0a9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8.png)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油藏工程是石油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领域,它涉及到石油的勘探、开采和生产等方面。
在学习油藏工程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油藏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油藏工程?油藏工程是一门研究石油藏地下储集层特征、储量、开发方式和开发效果的科学与技术,它包括石油勘探、油藏评价、油藏开发和油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油藏的储量、开发方式和开发效果,以实现石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 请列举一些常用的油藏工程方法和技术。
常用的油藏工程方法和技术包括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测井、油藏模拟、油藏开发和油藏管理等。
4. 什么是油藏评价?油藏评价是指通过对油藏进行地质、物理和工程参数的分析和计算,评估油藏的储量、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等。
5. 油藏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油藏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以科学的方法确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石油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6. 请简述常用的油藏开发方式。
常用的油藏开发方式包括自然驱动开发、人工驱动开发和辅助驱动开发等。
自然驱动开发是指通过油藏内部的自然能量(如地层压力)推动石油向井口流动;人工驱动开发是指通过注入水、气体或其他物质来增加油藏内部的压力,推动石油流动;辅助驱动开发是指通过热力、化学等方法改变油藏内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促进石油的流动。
7. 请简述油藏管理的主要内容。
油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油藏生产管理、油藏改造和油藏维护等。
油藏生产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生产措施,控制油井的产量和产能,实现石油的高效生产;油藏改造是指通过注水、注气等方法,提高油藏的采收率;油藏维护是指对油藏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持油井的正常运行。
8. 请简述油藏工程的发展趋势。
油藏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油藏工程习题答案
![油藏工程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59065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5.png)
油藏工程习题答案油藏工程习题答案在油藏工程领域,习题是学习和理解概念的重要方式。
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巩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些常见油藏工程习题的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1. 什么是油藏工程?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的一个分支,涉及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
它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管理油气资源,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
2. 什么是油藏?油藏是地下的含油层或含气层,由砂岩、碳酸盐岩等多种岩石组成。
油藏通常由孔隙和裂缝组成,其中油或气储存在孔隙中。
3. 油藏中的孔隙和渗透率有什么影响?孔隙是油藏中的空隙,用于储存石油和天然气。
孔隙的大小和分布直接影响油气的储量和产量。
渗透率是油藏中流体通过孔隙和裂缝的能力,它决定了油气在地下的流动性。
4. 油藏中的常见采收率是多少?常见的油藏采收率通常在20%到40%之间,这意味着只有油藏中的20%到40%的石油或天然气可以被有效地开采出来。
提高采收率是油藏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5. 什么是压力维持?压力维持是一种油藏工程技术,通过注入水或气体等来维持油藏中的压力,以推动石油或天然气的产出。
这有助于延长油藏的寿命并提高采收率。
6. 什么是水驱?水驱是一种常见的油藏开发方法,通过注入水来驱动石油或天然气向井口移动。
这种方法利用水的压力和流动性,推动石油或天然气的产出。
7. 什么是压裂?压裂是一种增加油藏渗透率的技术,通过注入高压液体来打破油藏中的岩石,形成裂缝,以便石油或天然气更容易流动。
这种方法常用于低渗透率的油藏。
8. 什么是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包括压力维持、水驱、压裂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增加井网密度、改善采收技术、应用化学驱等方法来提高采收率。
9. 油藏工程中的经济评价方法有哪些?常见的油藏工程经济评价方法包括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和投资回收期(PBP)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评估油藏开发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投资回报。
西南石油油藏工程课后题答案
![西南石油油藏工程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3ab32358fb770bf78a557e.png)
第一章1.2、简述重力分异和差异聚集的物理意义?若在一个圈闭中发现了油气界面,则在储集层上倾方向的下一个圈闭中聚集了石油,在储集层下倾方向的上一个圈闭中聚集了天然气。
这就是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中的重力分异和差异聚集现象。
1.3、简述圈闭充满系数的物理意义?圈闭的充满系数,即为油藏容积与圈闭容积的比值,并用符号β表示。
β=0,表明圈闭没有聚集油气,为一个空圈闭;β>0,表明圈闭中聚集了油气,同时也表明油气是从储集层的下倾方向运移过来的,在储集层下倾方向的上一个圈闭中必定充满了油气;β=1,表明圈闭已经充满,同时也表明更多的油气曾经从溢出点溢出,并沿着储集层的上倾方向继续运移,在储集层上倾方向的下一个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另外一个油气藏。
1.4、简述油藏的度量参数及其地质和力学条件?油藏的度量参数有3个:油水界面、油柱高度和含油面积。
油水界面为圈闭中油和水的分界面,油柱高度为圈闭最高点到油水界面的垂向距离,含油面积为油水界面所对应的储集层顶面构造上的等高线所包围的面积;地质条件包括:生油层(源岩)、油气生成、油气运移、储集层、盖层、圈闭和保存条件等;力学条件包括:①对于同一个油藏,应该只存在一个油水界面;②在一个油藏中,应该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1.9、某油井原始条件下的测压数据见下表,试分析油层之间的连通性?⑴可以通过计算各个层位的压力梯度来确定他们是否是联通的;(有问题)0p p G D =+⋅1011010.0710.007/1.011P P G M Pa K mH H --===--1021010.4210.357/1.06 1.05P P G M Pa K mH H --===--1031012.7312.73/1.21 1.2P P G M Pa K mH H --===--从而,得出结论,1、2与 3层不连通; 计算1、2层的截距:2121305.1735.1031710D D D D ==⨯-==⨯-= 故1,2层连通⑵也可以通过作图得出结论(略); 1.10、题干略根据储量公式有:63(1)2010250.15(10.25)0.85101.2o w c osoiA h S NB φρ-⨯⨯⨯⨯-⨯⨯===73.98410()t ⨯储量丰度:00(1)w c osoih S N A B φρ-Ω===3250.15(10.25)0.85101.2⨯⨯-⨯⨯=1.992(3/t m )单储系数:300(1)79.68(/)w c osoiS N W kg m A hB φρ-===因此,该油田为中型油田且为中丰度油田;7730% 3.9841030% 1.195210t N N =⨯=⨯⨯=⨯可采()开采该有藏的收入为:7101.1952101000 1.195210⨯⨯=⨯(元)1.11、题干略根据公式有气藏地质储量为: g (1)s cs ciw c sci iT Z Ph S P T Z φ-G=A=6(27320)1302010250.15(10.25)0.101(27380)0.86+⨯⨯⨯⨯⨯-+⨯=1031.6110()m ⨯根据公式有气藏的储量丰度为:g g N A Ω==1061.61102010⨯⨯=4330.080510(/)m m ⨯g g N W A h==1061.6110201025⨯⨯⨯=32.233(/)m m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该气田为中型气田且为中丰度;9360%9.6610()G G m =⨯=⨯可采;销售收入为:999.661019.6610()⨯⨯=⨯元第二章2.1(1) 此天然气平均摩尔质量:M=∑M i *y i =16.043*0.9+30.07*0.06+44.097*0.04=18.01g/mol 此天然气的相对密度:r g =M / M air =18.01 /28.97 = 0.62气体拟临界压力:P pc =∑y i *Pc i =4.6408*0.9+4.8835*0.06+4.2568*0.04=4.64 MPa气体拟临界温度:T pc =∑y i *Tc i =190.67*0.9+305.5*0.06+370*0.04=204.73 K对比压力:P pr =P / P pc =30 / 4.64= 6.47对比温度:T pr = T / T pc =(80+273.15) / 204.73= 1.72查图2.1.2可得偏差因子为0.93,理想气体偏差因子为1 (2)天然气储量计算公式:G=AghФ(1-S wc )T sc Z sc P sc /P i T i Z i由此公式可以计算,按理想气体与按非理想气体所计算的储量的偏差为(除偏差因子外,其他各项可以消掉):R=(1/1-1/0.93)/(1/0.93)= 0.08=-8% 所以若按理想气体计算,储量比实际气体会少8%2.4地层原油的压缩系数为:000V C V P∂=-∂(1)因为原油体积系数B 0=V 0/V 0S ,则V 0= B 0 V 0S ,所以000V C V P∂=-∂00dV V dP=-地层温度视作常数,又V 0S 在地面条件下为常数, 所以()000000000os os os os d B V dV V dB dB C V dPB V dPB V dPB dP=-=-=-=-(2)由()/o os gs S o R B ρρρ=+ ,所以 ()/o os gs s o B R ρρρ=+所以 ()()()()11/1/osgs s os gs s oO ooo O os gs s o os gs s ooR dd d R dB C B dPR dP R dPdPρρρρρρρρρρρρρρ++=-=-=-=-++21ooooo d d dPdPρρρρρ-=-=2.7(1)该地层水的总矿化度:S C =61900+768+11900+119000+230+35=193833 mg/l(2)各矿化物的当量浓度如下:当量摩尔浓度=摩尔浓度×化学价61900:12691.30423.00a N K+++⨯=768:263.21024.3011900:2593.81240.08g aM C ++++⨯=⨯=243119000:13356.84135.45230:2 4.78996.0635:10.573661.01l C SO H C O ---⨯=⨯=⨯=23356.8412691.30463.210602.3270l a g C N M -++⎡⎤⎡⎤⎡⎤--=--=>⎣⎦⎣⎦⎣⎦水型: CaCl 2 地下水,海洋环境地下水 补充作业:试从达西定律推导出气测渗透率公式 达西公式的微分形式: Q dLK A dPμ=-(L 增量方向与P 增量方向相反,所以取负值)假设气体在岩心中的流动为稳定流,且为等温过程,气体流过各断面的质量流量不变,由玻-马定律0000/Q P Q P Q Q P P===常数或Q 0为大气压P 0条件下的体积流量 所以:0Q P dLK A dPμ=-分离变量,再积分,可得:12000P L P Q P K P dP dLAμ=-⎰⎰得 2200212Q P P P KL Aμ-=-()1002212210a Q P L K A P Pμ-=--K a 气测渗透率,μm 2第三章3.4孔隙度的平均值代表孔隙的平均发育程度;孔隙发育的均匀程度用变异系数、极差和高均比等三个参数描述。
石油地质学课上习题
![石油地质学课上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2232d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6.png)
石油地质学课上习题1.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三大核心课题是()A.油气成因问题(正确答案)B.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正确答案)C.油气如何开发D.油气分布规律(正确答案)2.世界石油工业在油气勘探的初始阶段,勘探石油主要(A.依靠背斜理论B.依靠油苗、露头(正确答案)C.区域大地构造稳定地区D.沿山沟找油(正确答案)3.大庆油田位于下列哪个沉积盆地()[单选题]A.渤海盆地B.塔里木盆地C.松辽盆地(正确答案)D.鄂尔多斯盆地4.石油中的环烷烃属于()[单选题]A.饱和烃(正确答案)B.芳香烃C.非烃化合物D.沥青质5.石油中的卟啉、咔唑属于()[单选题]A.含硫化合物B.含氧化合物C.含氮化合物(正确答案)6.密度小而颜色浅的石油富含()[单选题]A.油质(正确答案)B.胶质C.沥青质7.石油在地下深处地层中的粘度比其被开采到地面粘度大,所以石油在地下深处不易流动。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8.某盆地有一个天然气样品,样品的气体组分中,CH4含量为97.89%,重烃其3[单选题]A)A.干气(正确答案)B.湿气9.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都比较高,而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很难溶于水[单选题]W)(正确答案)10.苏林根据天然水中所含离子的当量关系,将天然水分为四类。
其中油田水的化学类型以()为主,其次为()。
()A.硫酸钠型B.氯化镁型C.氯化钙型(正确答案)D.重碳酸钠型(正确答案)11.沉积岩中的原始有机质主要来源于()A.陆地大型动物B.陆地高等动物(正确答案)C.水中大型动物D.浮游类生物(正确答案)12.某烃源岩中干酪根的H/C原子比值为1.50,O/C原子比值为0.10,以脂肪族直链结构为主,主要来源于藻类,该有机物属于()型干酪根,生油潜力()。
()[单选题]A.I型,大(正确答案)B.II1型,较大C.II2型,较小D.III型,小13.生油潜力大的干酪根,其显微组分主要是()A.腐泥组(正确答案)B.壳质组(正确答案)C.镜质组D.惰质组14.在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全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A)A.温度和时间的作用[单选题]B.细菌的生物化学作用(正确答案)C•催化作用D.放射性作用15.干酪根生烃过程中,干酪根的反应程度与温度呈()关系,与时间呈()关系。
油藏工程习题答案.docx
![油藏工程习题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8abea30aa00b52acec7ca59.png)
全书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对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曲线叙述错误的是(A )。
A 、产量递减曲线B 、流入动态曲线C 、IPR 曲线D 、采油指示曲线2、 在径向流公式中,除了压力用MPa 单位外,其余都用达西单位,公式换算系数为(A )。
A 、86.4 B 、0.0864 C 、10 D 、14、 油井流动方程为P e -P f =Cq + Dq 2时,油井流入状态为(D )。
A )油气两相 B )段塞流C )雾流D )单相流5、 对Harrison 方法的适用性叙述错误的是(C )。
A 、流动效率1-2.5B 、适用于超完善井C 、适用于不完善井D 、适用于预测低流压下的产量6、 vegel 方程是(A )油井流入动态方程。
A )油气两相B )油气水三相C ) ~P r >P b >P wf 时D )单相流 7、P>P b >P wf 时的油井流入动态方程中,对么表达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B )。
人)么=g°max 一弘 B )(?c = Fornax C)Qc =8、 采油指数的单位是(C )。
A ) t/d • MPaB ) m 3/d • MPaC ) t/(d • MPa )D ) m 3/MPa9、 在径向流公式中,单位换算系数为86.4时,单位使用错误的是(B )。
A 、压力—MPa B 、产量一n?/s C 、粘度一mPa • s D 、渗透率一un? 10、 单相井筒液流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参数是(B )。
A )位置水头 B )速度水头 C )压力水头D )温度 11、 在井底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井中不会有(B )。
A )泡流B )纯油流C )段塞流D )雾流12、 自喷采油中在环流时,油、气流动的摩擦阻力比泡流时(D )。
(A )降低 (B )不变 (C )不能确定 (D )增大 13、 原油从油层流动到计量站,消耗压降最大的流动过程是(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油气成藏地质学的概念油气成藏地质学是石油地质学的核心,是石油地质学中研究油气藏成藏的动力、成藏时间、成藏过程及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
油气成藏包括油气藏静态特征描述和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过程动态分析。
①油气藏静态特征描述主要从油气藏类型、生储盖层、流体性质和温压等方面描述油气藏特征。
②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过程分析主要用各种分析方法(如流体历史分析法)研究油气成藏期次与成藏过程,包括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以及保存和破坏各个环节。
2、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⑴成藏要素或成藏条件的研究:包括生、储、盖、圈等基本成藏要素的研究和评价,重点是诸成藏要素耦合关系或配置关系的研究,目的为区域评价提供依据。
⑵成藏年代学研究:主要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现代成藏年代学实验分析技术与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尽可能精确地确定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间,恢复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历史。
⑶成藏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各种油气地球化学信息,研究油气运移的时间(成藏年代学)和方向(运移地球化学),分析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及其成因。
⑷成藏动力学研究:重点研究油气运移聚集的动力学特点,划分成藏动力学系统,恢复成藏过程,重建成藏历史,搞清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
⑸油气藏分布规律及评价预测:这是成藏地质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它是在前述几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进行资源评价和油气田分布预测,从而为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3、成藏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⑴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①最大限度地获去资料,以得到尽可能丰富的地质信息。
②信息分类与分析——变杂乱为有序,去伪存真,突出主要矛盾。
③确定成藏时间,分析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总结分布规律。
④评价勘探潜力,进行区带评价,预测有利目标。
⑵先进的实验分析技术:①成藏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岩石热解法、棒色谱法、含氮化合物分析技术;②成藏年代学分析技术: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自生粘土矿物同位素测试技术、有机岩石学方法;③成藏动力学模拟实验技术:物理模拟、数学模拟。
第二章成藏地球化学成藏地球化学研究内容:1、油藏中流体和矿物的相互作用;2、油藏流体的非均质性及其形成机理;3、探索油气运移、充注、聚集历史与成藏机制。
研究方法:1、油气地球化学分析;2、岩心抽提物分析;3、流体包裹体分析。
1、试述油藏流体的非均质性及其成因。
油藏内流体的非均质性主要表现在原油物性(如密度、粘度)、油气比、族组成、同位素组成、分子组成在油藏内部的变化。
非均质性的成因有:①同源不同期原油的运移作用;②水解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③重力作用和焦油席的形成;④原油的热蚀变作用;⑤流体-岩石相互作用;⑥油气运移过程中的分馏作用。
2、分析油藏内流体的混合作用。
进入储层中的石油,一旦达到较高的含油饱和度,为达到力学和化学上的平衡,石油柱内石油的化学组成将进行重新分配,即发生混合作用。
混合作用的机理有:①热对流混合作用:是由于油气层在垂向上地温梯度变化而导致流体发生热对流;②密度驱动混合作用:是由于地下烃类因密度差异而处于不稳定状态,产生流体对流混合现象;③扩散作用:油气向油藏充注时,由于原始化学组分的非均质性而产生分子扩散作用,这种作用导致物质重新分配,清除侧向上的浓度梯度,建立垂向上由重力分异而形成的浓度梯度。
3、简述确定油气层及油气水界面的地球化学方法。
运用储层沥青的分布特征、含油包裹体丰度、TLC-FID资料、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砂岩储集层中碳酸盐岩胶结物碳、氢同位素分布规律、岩石热解方法(ROCR-Eval)、溴分析方法、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通过分析储层岩心和岩屑中残余油的变化,可以确定油气层的分布以及油气水界面的位置。
4、试述运移过程中石油组分的分馏作用。
石油在运载层中运移时,由于油气组分与运移介质之间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多组分的复杂混合物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异作用,导致石油的组成和性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简称分馏作用。
影响因素:吸付扩散溶解。
⑴族组成:①泥(页)岩烃/非烃低,砂岩烃/非烃高;②泥页岩非烃较多,砂岩非烃较少(运移强)③运移方向上,距离增加,烃/非烃逐渐增大;④砂岩层内上、下界面附近,烃/非烃较高(与页岩排烃有关)。
不同组分运移的相对难易顺序为:①烃类化合物较易,非烃、沥青质较难;②饱和烃较易,芳烃较难;③低环数芳烃较易,多环数芳烃较难。
⑵不同碳数的烃类①主要含油段位于生油门限之上,说明烃类由下向上纵向运移;②C6~C9,C10~C14轻质烃、高浓度异常的样品,上、中、下三个含油带都存在;③C25~C35高异常样品只存在下部含油带,说明低分子量烃类较高分子量烃更易运移,同时说明轻质烃纵向运移失去一部分轻质烃。
一般说来,随运移距离增加,低分子烃/高分子烃的比值是增加的。
⑶正构烷烃和异戊二烯型烃一般来说,随运移距离增加,低分子正烷烃的丰度具有较明显增大,且高比重原油的分馏作用较低比重原油更显著。
多数实验也表明,低分子烃比高分子烃更容易运移,说明低分子烃运移能力强。
研究发现:Pr/nC17比值,比源岩残余烃要低,或者按运移烃中的nC17较姥鲛烷更易运移。
因此,Pr/nC17比值随运移距离增加是减小的。
⑷甾烷和萜烷类化合物①甾烷和萜烷是高分子量的多环烷烃。
运移能力不及正烷烃。
②在不同环数的萜烷类化合物之间,低环数萜烷比高环数萜烷运移能力强。
③不同立体异构体运移能力有差别。
甾烷αββ组分比ααα组分易于运移,单芳甾烷比三芳甾烷更易运移,长链三环萜比藿烷易于运移。
⑸稳定性碳同位素由于正烷烃同位素较轻,异构烷烃和环烷烃较重,正烷烷运移较快,异构烷烃和环烷烃运移较慢。
随运移距离加长,饱和烃δ13C值降低,原油也同样降低,但石油变化较复杂。
总规律是:高极性组份运移较慢,低极性组分运移较快;芳烃较慢,饱和烃较快;高分子烃较慢,低分子烃较快。
根本原因:与岩石吸付,烃类分子大小有关。
5、试述初次运移的地球化学示踪特征。
⑴根据烃源岩在纵向剖面上地球化学指标的突然变化,确定烃源岩排烃的深度和时期。
一般来说,在纵向剖面上,受沉积环境控制,有机质成分和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较小,含烃量的变化基本上取决于深度,也就是取决于热演化程度。
地层中的烃含量在大量生烃阶段,正常的趋势应当是: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加。
但在到一定深度段往下,若烷烃含量突然减少,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初次运移的结果,同时,非烃和沥青质也突然减少,说明它们和烷烃一起运移。
目前,常用的指标有:①“A”、总烃、“A”/有机碳、总烃/有机碳:在成熟烃源岩中其含量或比值应保持不变,发生初次运移的深度段其含量或比值应降低,运移的规模越大,递减量也越大。
②利用Pr/nC19和Ph/nC20、nC-21/nC+22、(nC21+nC22)/(nC28+nC29)来表示运移。
一般正构烷烃分子越小,越易运移或运移距离越远。
因此,发生运移的深度段这些比值降低。
③利用热解色谱S1,S1/(S1+S2)指示运移一般热解色谱蒸发烃量(S1)与总烃含量相当,在未发生运移的部位保持稳定。
在运移的深度段上其含量或比值下降,可视为运移。
需注意的原则:上述研究思路建立在一定研究基础之上:①必须是烃源岩层已进入成熟阶段;②指示有机质丰度的残余有机碳和镜检显示的酐酪根类型应基本类似(即为成熟烃源岩),即上述指标的减少是由于运移而减少的。
③如烃源岩有机碳的明显减小,或酐酪根类型明显变差。
应该不属于初次运移的结果,而是有机质沉积本身变差的原因。
⑵通过对砂泥岩质系的密集取样,观察排烃现象,计算排烃效率和研究排烃机理通过在烃源岩中部、边部和紧邻砂岩密集取样,对可溶有机质进行地化分析研究。
①研究正烷烃在排烃过程中的分异作用低碳数正烷烃优先排出,厚层泥岩中部呈双峰型,边部后峰型,砂岩前峰型。
②研究生油岩含烃量(泥岩中部→边部→紧邻砂岩的顶底)在成熟阶段没有不排烃的烃源岩,在不同的部位上只有排烃多少和快慢的差别。
排烃在由烃源中部到边部呈连续状,只是由于边部排烃速度比中部的补给速度大,才形成含烃量向边部递减。
也正是含烃量有差异,才进一步说明烃源岩中部也并非没有烃类排出。
⑶Ⅲ型与Ⅱ型正烷烃相对排烃率差别研究发现①Ⅲ型正烷烃排出率随碳数的增加而迅速递减,分异效应明显。
②Ⅱ型变化不大,说明不同类型烃源岩,排烃机理和运移不同。
③Ⅲ型以产气为主,少量的油溶于气中运移,因此溶解度大的低碳数烷烃优先排出,分异现象明显。
④Ⅱ型以生油为主,少量气溶于油中整体运移,几乎无分异效应。
6、试述石油二次运移的地球化学示踪特征。
⑴原油组分和性质变化随运移距离增大:①非烃化合物含量相对减少;②高分子烃类化合物含量及芳烃含量相对减少;③沿运移方向主峰碳降低,轻重比值增加;轻重芳烃比值增大;④δ13C/12C变轻;⑤甾烷中αββ比ααα易运移,重排甾烷比规则甾烷易运移;⑥低环数萜烷比高环数萜烷易运移。
如在运移中氧化作用占主导地位,则出现相反变化规律;密度、粘度变大,下部油质轻、上部油质重等,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⑵原油含氮化合物变化①原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具有中性吡咯结构对于碱性吡啶形式的优势。
②在吡咯型化合物中,咔唑、苯并咔唑、二苯并咔唑发生明显的运移分馏作用,原油中相对富集咔唑,而源岩相对富集苯并咔唑。
③原油中相对富集氮遮蔽异构体,源岩中相对富集氮暴露异构体。
⑶成熟度梯度研究油气充注方向成熟度最高的原油最靠近原油充注点。
7、试述天然气二次运移的地球化学示踪特征。
组分上干燥系数或甲烷含量、iC4/nC4、ΔR3、N2含量,一般都随运移距离而增大;成熟度梯度和同位素组成一般随运移距离而降低。
第三章成藏年代学目的:定量/半定量地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间,以便为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及勘探目标评价奠定可靠基础。
意义: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成藏模式与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的重要基础——是勘探目标评价的重要依据1、简述圈闭形成时间法、生排烃史法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原理和特点,并举例说明。
圈闭形成时间法:是成藏年代学研究的传统方法之一。
该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一般只能给出大致的成藏时间范围或者成藏的最早时间,而无法确定具体的成藏年代。
而且,研究的对象也并不是油气藏本身,而是基于圈闭发育史对成藏时间的外推,因而属间接的成藏期研究方法。
圈闭形成时间法在与成藏有关的各种地质事件(如构造变动、圈闭形成、生排烃事件等)均发生于很短地质历史时期内的情况下,或者当其它方法所确定的成藏年代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圈闭形成时间法等仍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库车前陆盆地各种与成藏有关的地质事件主要发生于晚第三纪以来短短的24Ma间,但生排烃史分析认为其最早成藏时间可能在白垩—早第三纪,据此不少研究学者认为白垩—早第三纪是库车前陆盆地一期重要的成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