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地质形成条件及找矿标志
广东省广宁县丰木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83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广东省广宁县丰木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郭碧莹,李畅建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三队,广东 肇庆 526060摘 要:丰木地区金矿床位于粤西广宁县北部,黄泥坑金矿床的南西部。
区内多期次岩浆活动,断裂构造发育,具有良好的构造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
本文对丰木地区金矿区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判断其为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并总结了找矿标志,为下一步勘查提供依据。
关键词: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丰木地区金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4)03-0083-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gold deposits in Fengmu area,Guangning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GUO Bi-ying, LI Chang-jianGeological Team 933 of Geology Bureau for Nonferrous Me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 Zhaoqing 526060, ChinaAbstract: The gold deposit in Fengmu area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Guangning County, west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western of Huangnikeng gold deposit. The area has multi-stage magmatic activity, well-developed faults, and goo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f structural altered rock type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 in Fengmu area are studied, and it is judged to be a medium-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controlled by shear zone.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o provide basi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Keywords: structural altered rock-host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criteria; Gold deposit in Fengmu area收稿日期:2023-12作者简介:郭碧莹,女,生于1988年,广东肇庆人,硕士研究生,地质矿产勘查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浅谈新疆东天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
浅谈新疆东天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新疆东部成矿区带已经发现康古尔、金窝子、马庄山等大中型金矿床数座,金矿点百余处。
本文分析了新疆东天山地区区域地质特征,然后说明了新疆东天山地区各类金矿的成矿条件,最后详细阐述了新疆东天山地区金矿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标志。
a标签:新疆东天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找矿标志1新疆东天山地区区域地质特征东天山区域地层以卡瓦布拉克深大断裂为界,北部属北疆-兴安地层区,南部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区,研究区属南部塔里木地层分区南天山一库鲁克塔格地层分区。
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元古界长城系星星峡组(Chxb),志留系乌勇布拉克群(Swn),泥盆系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Dla)和阿拉塔格组(D2a)。
区内金矿主要产于泥盆系阿拉塔格组。
区域大地构造划分上本区以卡瓦布拉克深大断裂为界,分别处于准噶尔与塔里木板块碰撞对接带之中天山结晶地块和塔里木板块北缘活动带萨阿尔明一库米什古生代沟弧带(南天山地向斜)两个三级构造单元中。
北西-北西西向卡瓦布拉克深大断裂西起东经89°30’的孔雀沟附近,东到东经96°的北山一带,长达500km 以上,总体显向南突出的弧形,依规模和变形程度可分为三段,具规模大、活动时间长的特点,斜切本区部分地层和侵入体,并控制着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产的分布。
2新疆东天山地区各类金矿的成矿条件2.1韧性剪切带型金矿该类金矿主要沿秋格明塔什一黄山韧性剪切带及次一级韧性剪切带分布,该断裂是区内重要的控矿构造带,其变形标志明显,由一组产状陡立的透人性片理组成。
韧变时代为300一250Ma,高峰期285~265Ma。
总体呈EW向延伸,长逾600km,宽5一20km,金矿体多赋存在蚀变糜棱岩及石英脉中。
代表性矿床有康古尔及马头滩金矿,矿体产于金背景较高的石炭系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
区域韧性剪切带为成矿物质活化、成矿流体迁移提供了条件,而次级脆韧性剪切带为容矿构造,其有脆韧性缓冲转换作用、脆性破裂作用,前者有利于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后者有利于形成石英脉型金矿。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乌拉根铅锌矿位于新疆乌恰县康苏镇南东约5km,矿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喀什坳陷中央隆起北侧向斜内,矿床为热卤水喷流沉积改造,碳酸盐岩-砂砾岩层控制型铅锌矿,矿体受构造控制呈浸染细脉和透镜状分布,与天青石化及黄铁矿化有关。
本文重点论述该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铅锌矿(化)体地质特征。
寻找含砾砂岩型铅锌矿并提出找矿标志。
标签:乌拉根铅锌矿铅锌矿体地质特征找矿方向1区域地质背景本区位于塔里木地块西部块内、西南坳陷喀什坳陷西端,为塔里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组成部分。
地层主要出露中生界、新生界,为一套陆、海相砂、砾岩和泥、碳酸盐建造,其次为第三、第四系岩性,广泛分布在乌拉根向斜中部低洼处。
区内构造有北西向的费尔干纳- 塔拉斯巨型走滑断裂系,东西向的乌恰断裂、布仑口- 库斯拉普断裂、乌赤别里山口断裂,这些大断裂为深源物质向上运移起到导矿作用。
Cu、Pb、Zn、Sr、Ag、Ba 等元素在新生界呈高背景和异常分布。
2矿区地质特征乌拉根铅锌矿区位于库什维克复式向斜东段乌拉根向斜,其轴向近东西,形成向东仰起,向西变宽缓慢散开,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长城系、中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
其中古新统乌拉根组出露于乌拉根向斜两翼,矿化分布于统乌拉根组第一、二岩性段,向斜南翼倾向330°~340°,倾角60°~75°,北翼倾向200°~220°,倾角65°~80°,局部倒转。
向斜内发育有小的次级背斜或倒转背斜,使北翼地层褶曲形成箱状构造。
南、北两翼发育阶梯状同生断裂构造。
3铅锌矿(化)体地质特征3.1铅锌矿矿化体(特征)铅锌矿矿体特征矿化带分布于乌拉根向斜两翼,以东西向轴向分北翼称为北矿带,南翼为南矿带。
2003 年到2007 年共施工了13 个钻孔,南矿带9 个,北矿带3 个,核部1 个,全矿区圈定铅锌矿体9 个,分别为南矿带的I、II、Ⅲ,IV 号及北矿带的I1、I2、II1、II2、Ⅲ号矿体。
试论云南东川滥泥坪铜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试论云南东川滥泥坪铜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摘要:云南的东川矿区属于我国重要的铜矿产地,因其岩浆活动较为频繁,且构造运动呈现出复杂性的特征,这些因素均为良好的成矿条件。
为了保障找矿作业的效率,本文重点分析该矿区的地质特点,从地层构造和围岩蚀变两个层面入手,总结矿区地质特点,并且对矿床成因进行具体分析,发现矿床成因与地层、褶皱构造、环形断裂构和侵入岩层存在密切的联系,在进行找矿作业时也可将上述因素作为主要参考项目,在此基础上还明确了矿区找矿标志,以期能够为今后的找矿作业提供可靠的参考。
关键词:铜矿;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云南东川矿区具有十分悠久的开采历史,早在上世纪60年代相关学者便围绕岩浆活动对矿床的影响展开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部分学者倾向于火山活动与矿床存在密切联系。
此后,又通过对裂谷演化过程的研究,将原有的四层楼矿床结构划分为五层楼矿床结构,对铜矿层进行了进一步划分,相对来说找矿效率明显提升。
但在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形势下,已经探明的资源被消耗殆尽。
因此,极为有必要探索更深层的矿床,对找矿标志的明确是保障找矿效率的重要基础。
1.矿区地质特点1.1地层构造该矿区出露的地层包括前震旦系混阳群因民组、落雪组和黑山组等,上覆震旦系陡山沱组与灯影组之间以角度不整合形式接触,陡山沱组根据岩性特点可被分为4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灰白色砂泥质、黑色泥质、黄灰色泥质和灰黑色白云岩,底部属于滥泥坪铜矿的集中分布区。
因民组的岩性特点决定了其与落雪组交汇的位置形成了工业矿体的赋存区,其中落雪组为矿产主要分布区。
在矿区之内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断层有纵向和横向两组,这两组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岩体和矿体产生了切错影响。
在纵向结构中有一处主要断裂,下盘属辉绿岩侵入界面。
横向结构与矿体相交,致使矿体被形成斜角走向,产生破矿构造。
虽然,目前已经查明的因民组以及落雪组的断层均被判定为破矿构造,但其中的矿体交汇位置有变富的趋势,且在落雪组的二段构造破碎带中分布有铜矿矿体群。
吉林省安图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探析
吉林省安图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探析吉林省安图地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铀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而安图地区的花岗岩型铀矿具有独特的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本文将对安图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深入探析。
一、成矿特征1.地质构造特征安图地区处于松辽地块与小兴安岭地块的交接带,其构造地质条件复杂。
区内有多条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构造,花岗岩型铀矿主要富集在这些断裂带附近。
还存在着多个断裂泻湖和断裂断陷盆地,这些地质构造条件为铀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2.岩石地质特征安图地区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岩,该岩石具有强烈的放射性和辐射矿体富集特征,是花岗岩型铀矿的主要产矿岩层。
与此安图地区还具有丰富的火山岩和沉积岩,这些岩石是铀矿物质来源的重要承载体。
3.矿床特征安图地区的花岗岩型铀矿主要分布在断裂带附近,呈条带状产出。
矿床特征为破碎带和透水性好的岩体内部,富集有辐射性稀土元素和稀散的铀矿物。
矿床还具有较好的可赋性和矿石赋存稳定性。
二、找矿标志1.区域性找矿标志在地球物理勘查中,磁性异常是花岗岩型铀矿的区域性找矿标志之一。
在安图地区,铀矿化带与磁性异常具有密切关系,大部分磁性异常区域都具有辐射性和放射性异常。
地质勘查人员可以通过磁法勘查技术来筛选可能的矿产区域。
2.矿体性找矿标志在矿体勘查中,辐射性矿物的存在是花岗岩型铀矿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
在安图地区,具有辐射性的磷灰石和黑钛矿等矿物是铀矿床的重要矿体性找矿标志,这些矿物常常伴生于富铀矿化带附近,是勘查人员确定矿产富集区域的重要依据。
3.化探标志化学探矿是花岗岩型铀矿勘查的重要手段,而安图地区的化学探矿标志主要为稀土元素和铀元素。
勘查人员可以通过对区域内矿化带的稀土和铀元素进行测试分析,从而确定矿产富集的可能性。
吉林省安图地区的花岗岩型铀矿具有明显的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勘查人员可以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化学勘查技术,结合矿体性矿化特征,从而准确定位矿产资源富集区域。
老挝纳勐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老挝纳勐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张庆海1,杨社锋2(1.北京中资环钻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2.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2)摘 要:本文根据现有研究资料,结合公司在老挝纳勐铜多金属矿中的一些找矿经验,以斑岩型铜钼矿作为具体对象,针对此种的矿产在此地区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等进行了细致分析,通过研究希望能够对矿产企业在本地区的找矿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老挝;赛松奔县;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斑岩型铜钼矿;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3-0073-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nameng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LaosZHANG Qing-hai1, YANG She-feng2(1.Beijing zhongzihuan Drilling Co., Ltd., Beijing 100012,China; 2.Beijing Institute of mineral ge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12,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data, combined with the company's prospecting experience in nameng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Laos, taking porphyry copper molybdenum deposit as the specific object,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eposit genesis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of this kind of deposit in this area, hoping to provide some help and Enlightenment for mineral enterprises in their prospecting work in this area It is shown that.Keywords: Laos; saisongben County; skarn type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porphyry type copper molybdenum deposit; deposit genesis; prospecting criteria1 区域地质背景纳勐村铜锌矿区老挝万象省赛松奔县,距离万象约286km,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一般。
老挝北部华潘省(Houaphanh)华芒(Houamuang)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老挝北部华潘省(Houaphanh)华芒(Houamuang)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华潘省(Houaphanh)位于老挝东北部,是老挝国内最大的矿产资源集中地之一,其中华芒(Houamuang)铁矿床是华潘省内最具开发潜力的铁资源之一。
华芒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区域地质特征华芒铁矿床隶属于华潘北缘造山带,属于中间地壳构造带,主要由华芒闪长花岗岩与辉长岩体构成。
华芒闪长花岗岩主要分布在矿区的北部和西部,岩石具有良好的承压性和耐腐蚀性,适合于铁矿床的形成。
辉长岩体则分布在矿区的南部和东部,岩石类型相对较杂,但也存在次生矿化作用,为铁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二、地质构造特征矿区在华潘北缘造山带的北部,属于横断山脉,构造活动较为明显。
研究表明,矿区主要受到了北侧断层的控制,该断裂走向为北西-南东方向,是主要的矿区构造控制因素之一。
除此以外,南部也存在北东-南西走向的小型断裂带,也对铁矿床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三、矿床类型特征华芒铁矿床属于磁铁矿型铁矿床,主要矿物为磁铁矿和赤铁矿,其中磁铁矿占矿石总量的85%以上。
矿床主要分布在闪长花岗岩体的边缘部分,常常呈筒状体或层状体分布,厚度普遍较大,可达数十米至百余米。
四、找矿标志1.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华芒铁矿床位于华潘省主要地球化学异常区域内,尤其是磁铁矿异常扩展广泛,可以作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2. 矿石物理性质:磁性强且稳定的矿石物理性质是找矿时的重要依据,通过测量矿石的磁性强度和方向可以初步确定铁矿床的存在性和分布范围。
3. 岩石变质和矿化特征:矿区内存在明显的磁化和变质现象,尤其是闪长花岗岩周围存在明显的蚀变和变质带,这些都是找矿时的重要参考点。
4. 地质构造:华芒铁矿床主要受到矿区北侧断层的控制,因此,在寻找铁矿床时对矿区构造特征的观察和研究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华芒铁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主要体现在区域地质特征、地质构造特征、矿床类型特征和找矿标志等方面,只有充分了解这些特征和标志,才能够更加准确地开展找矿工作。
山东夏甸金矿找矿地球化学模型与找矿标志
山东夏甸金矿找矿地球化学模型与找矿标志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逐步减少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最富有地下矿产资源的山东,其矿产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夏甸金矿是山东省著名的金矿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和研究。
在夏甸金矿找矿过程中,地球化学模型和找矿标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夏甸金矿的地球化学模型地球化学模型是指通过对矿床形成过程中,地球化学反应、物理化学条件、热力学参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综合研究,得出矿床成因机制的理论模型。
而夏甸金矿的形成与区域构造背景、火山岩组成、热液活动、物源性等因素有关。
夏甸金矿床是火山热液型金矿,定位于菏泽市南部,东南侧的山区。
地质研究表明,主要矿体呈伪层状分布,控矿构造和包矿岩性主要对应于东南、北西向的断裂带,且矿体与断裂带的倾角在70度左右。
在矿区区域构造背景方面,夏甸地区是由弱酸性火山岩构成的剖面,同属上古元古代石炭系岩石,夏甸地区的火山岩是夏甸独山子组,是岩浆喷发及其过程形成的火山岩体。
热液活动方面,夏甸地区生热液作用和成矿是在独山子岩浆喷出口的上端及周围区域,并为具高温、低盐度、中酸性的特殊条件下,于断裂带、隆起构造等地方形成热液循环系统,使得具有成矿作用的金、银等金属物质被富集,并形成成矿岩体。
物源性上,夏甸金矿是来自底部基岩脉口、构造上覆砂岩储层、相邻火山岩及其热液作用下的气相、流体等混合物,其中,底部基岩脉口为夏甸金矿床的重要物源。
二、夏甸金矿的找矿标志找矿标志是指可以反映矿床分布、性质、规模、形态等方面的物质和现象,是找矿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在夏甸金矿的找矿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找矿标志需要关注:1. 岩浆岩和热液蚀变带。
夏甸地区成矿岩石主要由独山子组火山岩构成,含火山碎屑、流纹岩、角砾岩等,且火山岩中剖面分为普通玄武岩、含其亚碱性的二长岩、拉斑辉石石英二长岩、含岩榴辉石的角闪岩等,而热液蚀变带则是由深成岩和浅成岩之间的结构间断面和内部断层等形成,常常表现为光晕状矿化。
第2-3章 找矿标志
第一节 找矿标志 一、概念
所谓找矿标志: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指示矿产 找矿标志据成因:地质标志、地球物理标志 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现象和线索 生物标志、人工标志
直 接 标 志
矿体露头 铁帽 重砂
开采遗址
间 接 标 志
围岩蚀变 地形 植物 地名 地球物理 地化异常
第二章 成矿规律与找矿信息
围岩颜色的变化,是间接的找矿标志。由于找 矿技术的提高(包括宇宙和航空方法的运用), 可以直观而快速地发现有价值的围岩颜色变化 的地区,从而提供详细找矿的靶区。
二、地质标志
1、矿体露头 2、铁帽 3、近矿围岩蚀变
5、矿物学-地球化学标志
矿物学标志:重砂法、人工重砂法
地球化学标志:分散晕、原生晕、次生晕、 气晕、水晕
二、地质标志
6、特殊的地形
由于围岩与矿体的矿物组成和物理化学性 质的差别,抗风化能力不同,在矿体和围 岩间可以山现局部性的地形特殊变化。
三、生物标志
特殊的植物、植物变种、铜草等
铜草
初冬矿体露头上的铜草
寒冬矿体露头上枯萎而死的铜草
羽扁豆
四、人工标志
地名、老矿坑、老硐、炼渣等,某些矿产 之间据地名找到矿体,如:湖北铁山铁矿, 安徽铜官山铜矿,玉门的石油河,锡矿山 的锑矿
4300
海 拔 高 度
(m)
174 15 35 41.5
16
17 174 35 41.5
41
D3
41
D1 D4
D2
40
40
39.7 35 174 16
16
39.7 35 17 174
0
150
300
450
600 m
219528738_甘肃省敦煌市白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3年 4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73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甘肃省敦煌市白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杨 锋,王 俊(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张掖矿产勘查院,甘肃 张掖 734000)摘 要:敦煌市白山金矿位于塔里木板块的东端,北山陆缘活动带古生代柳园-俞井子裂谷带西段,该区主要以钨、金、锑、铁、铜、钒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区。
区域金矿成矿类型主要为破碎蚀变岩型和含金石英脉型。
通过对白山金矿点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综合研究和分析,矿区内金矿成矿类型为破碎蚀变岩-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化)体主要产于破碎蚀变岩-含金石英脉,金矿(化)体充填于破碎带蚀变岩及围岩节理、裂隙内,矿床为后期岩浆热液多次叠加改造形成,为中低温热液成因。
成矿主要受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
关键词:白山金矿;找矿标志;破碎蚀变岩-含金石英脉;敦煌市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7-0073-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of Baishan Gold Deposit in Dunhuang City, Gansu ProvinceYANG Feng, WANG Jun(Zhangye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ansu Nonferrous Metal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Zhangye 734000,China)Abstract: The Baishan gold deposit in Dunhuang City is located at the eastern end of the Tarim plate and the western section of the Paleozoic Liuyuan Yujingzi rift belt of the Beishan continental margin active belt. This area is a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area dominated by tungsten, gold, antimony, iron, copper and vanadium. The main types of regional gold mineralization are fractured altered rock type and gold bearing quartz vein type. Through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previou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work at the Baishan gold deposit, it is found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type of the gold deposit in the mining area is the fractured altered rock gold bearing quartz vein type. The gold deposit (mineralized) body mainly occurs in the fractured altered rock gold bearing quartz vein, and the gold deposit (mineralized) body is filled in the fractured zone altered rock and surrounding rock joints and fractures. The deposit is formed by multiple superimposed transformations of later magmatic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is of medium to 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origin. Mineralizatio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secondary fault structures, and the scale, morphology, and occurrence of ore bodi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fault structures. Gold ore bodies mainly occur in fracture zones.Keywords: Baishan Gold Mine; Prospecting markers; Broken altered rocks - gold bearing quartz veins; Dunhuang收稿日期:2023-02作者简介:杨锋,男,生于1990年,汉族,甘肃陇南人,本科,地矿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找矿、矿产勘查。
广西博白油麻坡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广西博白油麻坡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广西博白油麻坡钨钼矿床是中国南方大规模的钨钼矿床之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博白县境内。
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发,该矿床已经成为我国钨、钼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
本文将对博白油麻坡钨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质特征博白油麻坡钨钼矿床是中生代岩浆活动所形成的斑岩型钨钼矿床。
其主要寄生岩石为花岗岩和辉长岩,其中以花岗岩最为常见。
矿床沉积于古老的构造基底上,地质时代上限为1600万年,下限为1.46亿年前。
矿床主体呈似张牙舞爪的状结构,呈东南向展布,长度达6公里,宽约1.5公里,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
矿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中低山为主,海拔高度约为100-300米。
博白油麻坡钨钼矿床中的钨矿主要以方钨矿和白钨矿为主,而钼矿则以辉钼矿和钼铜矿为主。
矿体分为石英脉状、脉状、簇状、块状、散状等多种类型。
矿石中常含有黄铁矿、铜矿、铅锌矿等伴生矿物。
二、找矿标志(一)岩体博白油麻坡钨钼矿床的钨钼矿体主要分布于花岗质和辉长岩质岩体中,因此,对这两种岩体的观察和分析是找矿的重要手段之一。
具体如下:1、花岗质岩体特征:(1)石英脉状:岩石中的晶粒呈不规则条状和块状并与包裹的石英构成扭起来的脉状结构,石英脉与钨钼矿体多呈一定的方向性;(2)富碱性:富含K_2O、Na_2O等碱性氧化物,花岗岩体具有大的比表面积,易受外界流体的影响;(3)蚀变带:矿体常发生在石英、钙变角闪石的蚀变带及其周围的石英脉中,这类蚀变矿物具有较强的排钨性和排钼性。
2、辉长岩质岩体特征:(1)口蚀作用:辉长岩有明显的口蚀作用,为流体和矿相交换提供了方便;(2)火山喷发:其寄生构造复杂,火山口岩体发育,并且具有较强的流体活动性,与钨钼等有利成分的富集有关;(3)矽酸盐蚀变带:常以黑云母石英脉为主要开采对象,辉长岩中的矿物在矽酸盐蚀变作用下易于成为矽酸盐蚀变矿物,与成矿有密切关系。
(二)矿化特征1、微观结构特征:寄生于岩体中的矿石具有显著的晶粒形态、细部结构特征和瑕疵特征,这些特征能够反映成矿影响因素、成矿过程和成矿环境。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是一座具有丰富的已探明金矿资源的矿山。
该矿山地处呼伦贝尔高原南缘的乌兰察布盆地东缘,是由于金矿热液在混合碱性花岗岩岩体中的富集而形成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古硐井金矿的地质特征、矿床类型以及找矿标志。
一、地质特征1.矿区地质地貌古硐井金矿地处于总平原带的中段,为大面积的黄土地貌,距海拔400~1,000m。
该区域的岩性主要由新元古界-侏罗纪的太古界、中生界沉积物与第三纪的火山岩组成,发育了花岗岩体与斑岩体等。
2.矿床类型古硐井金矿的矿床类型为岩浆热液型矿床,主要特点为矿体形态规则,构造简单,黄铁矿、辉钼矿和方解石等伴生矿物。
3.成矿作用古硐井金矿的成矿时间大约在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
金矿热液是由于斑岩体被加热而产生,在上升期间往往伴随着硅、钠等元素的增加,从而形成了固-液-气相组合的矿床环境。
金热液在岩石空隙和裂隙中富集,以形成金矿石。
二、找矿标志(1)岩性标志:矿区经济矿物的富集与产出和矿床与区域性变质带和断裂带等特点联系着。
金矿区的出露岩为混合碱性花岗岩,而矿化围岩为钾长石花岗岩。
(2)构造标志:矿区主要受轴线走向NNE-SSW,倾角60度左右的褶皱构造与岩浆侵染交代构造的控制,断层带与矿化带互相交错,表现为矿体在断裂的影响下形成多次叠置。
(3)矿物标志:在矿区不仅发育了多种色泽艳丽、结晶粒度较大的黄铁矿、辉钼矿等硫化金伴生矿物,同时也含有赤铁矿、碳酸盐矿等。
2.物化找矿标志(1)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电法勘探技术主要利用地下电性差异来探测矿体分布情况,最后得出一条棕色轮廓线圈定矿床范围;自然电化学勘探可以在自然环境中测量地下自然电位差值,然后通过分析这些自然电场信息,推测矿床位置。
这两种勘探技术常常可以结合应用。
(2)地球化学勘探综合应用: 通过采集、分析土壤样品,分析其中元素以及矿物质的含量来判断有无矿化带、矿化性质等信息。
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上游砂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上游砂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李鹏兵,王燕胜,房培松(新疆地矿局第十地质大队,新疆 和田 848000)摘 要:和田玉龙喀什河上游砂金的含矿层为第四系更新统上部冲积砾石层、砂砾石层。
含矿层一般分布于主流水系上游支沟内的Ⅱ、Ⅲ级阶地上,砂金主要富集在基岩层上面的砾石层底部。
从现有砂金矿点的地质资料初步分析认为,砂金来源于再依勒克及苏巴什以北的柳什塔格主脊上。
根据砂金颗粒粗大、具有压扁磨损的特征,以及含矿层位稳定且矿点全部位于水系源头地附近的特点,可以认为区内砂金的形成具有再次搬运的地质背景。
推测其砂金源可能是冰川作用形成的砂金矿体随着昆仑山不断隆升及河流的延伸被快速剥蚀并且再沉积形成的砂金矿床。
关键词:新疆;砂金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8-0060-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the sand gold depositsin the upper reaches of YulongKashi River, Hotan, XinjiangLI Peng-bing, WANG Yan-sheng, FANG Pei-song(No. 10 geological department,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Xingjiang, Hotan 848000,China)Abstract: The ore bearing beds of placer gol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YulongKashi River in Hotan are alluvial gravel beds and sand-gravel beds in the upper Quaternary Pleistocene.Generally distributed in the mainstream of ore-bearing bed, the upstream drainage branch lander Ⅱ, Ⅲ level terrace, placer gold is mainly enriched in the bottom of the gravel layer above the bedrock layer.According to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data of the existing placer gold deposits, the placer gold originates from the main ridge of Liushtag in the north of Zaiilek and Subashi.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granules, flattening and wear of placer gold, as well as the stability of ore-bearing horizons and the fact that all ore points are located near the source of water system, the formation of placer gold in the area can be considered to have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re-transport.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placer gold source may be the placer gold deposit formed by the placer gold orebody formed by glaciation, which was rapidly denuded and redeposited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uplift of Kunlun Mountains and the extension of rivers.Keywords: Xinjiang; Sand gold depos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y1 区域地质概述研究区位于塔里木板块南缘,西昆仑造山带、东昆仑造山带与阿尔金构造带的结合部位,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地层时代从古元古界到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出露,地层类型有中深变质变形的构造—岩石地层,浅变质和未变质的岩石地层,也有大量未固结的地层。
云南省丘北县菲尺角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云南省丘北县菲尺角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林利翔,李 江,李宗胜摘要:丘北县菲尺角铝土矿是滇东南极具代表性的铝土矿矿床,包含堆积型、沉积型铝土矿两种类型,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其地质特征,总结了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关键词:丘北县;菲尺角;铝土矿;地质特征丘北县菲尺角铝土矿床为一水硬铝石堆积型+沉积型铝土矿矿床,深入研究其地质特征,总结其找矿标志,对于指导滇东南地区铝土矿的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文山—富宁断褶束西畴拱凹与丘北—广南褶皱束过渡带的西畴拱凹一侧,为围绕越北古陆边缘的下古生界地层分布区。
区域除震旦系、奥陶系、志留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缺失外,其它均有出露。
滇东南地区龙潭组沉积时期,丘北—富宁一线为局限浅海上部,主要沉积粉砂质泥岩、泥岩及致密块状或泥质结构铝质岩。
区域构造格架位于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构造带的外带,呈北东向展布,为未昔—丘北—鲁底构造带。
2 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内出露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四系,由于东吴运动形成中石炭世古侵蚀面,导致矿区下二叠统地层剥蚀殆尽,上二叠统龙潭组、下三叠统洗马塘组直接超覆、不整合于中石炭统威宁组古侵蚀面上。
强烈的古岩溶侵蚀作用及基底古地貌高低起伏,使基底及其以上的地层呈现孤岛状分布。
矿区位于猪头山复式背斜的北翼,背斜轴线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向西倾伏的倾伏背斜,区内走向长约18km,向西倾伏,在侧伏部位多被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断裂切割为若干断块,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构造轮廓,但其含矿层二叠系龙潭组地层总体还是表现为一个向北西倾伏的单斜层。
北翼地层产状较为稳定,总体倾向北西,倾角一般为20°~30°。
堆积型铝土矿分布在倾伏部位原生沉积矿层龙潭组下部的核部地层之上的第四系堆积物中。
矿区内的断裂构造多为成矿后期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组,尤以后者最为发育。
西藏洛隆地区矿产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
西藏洛隆地区矿产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摘要: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对西藏洛隆地区的地质、化探、遥感等找矿信息进行综合整理,提取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分析了该地区的地质背景、控矿因素,总结了洛隆地区矿产成矿规律,并提出找矿标志。
目的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西藏洛隆;成矿规律;找矿标志0前言前人于上世纪60- 70年代在洛隆地区做过大比例尺煤炭和超基性岩铬铁矿找矿工作。
本世纪初的矿业开放潮中,数家地勘单位在洛隆地区的热昌金矿、达翁金矿、纳多弄铅锌矿等进行了普查工作。
前人工作对区内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都提出见解和方向,但未对洛隆地区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未建立找矿模型。
笔者在冈底斯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对洛隆地区的地质、化探、遥感等找矿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分析,提取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分析控矿因素,总结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
1 洛隆地区地质背景1.1洛隆地区位于冈底斯东西向构造带向三江近南北向构造带转折部位,从北至南涉及班公错-怒江结合带东段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北缘2个构造单元(图1)。
北部区域为前石炭-中下侏罗统一套强变质变形构造地层,地层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含较多灰岩岩块或透镜体及蛇绿岩残块。
构造混杂岩特征明显,岩块与基质之间,岩块与岩块之间为构造拼接。
地层基质变形强烈,呈多种形态的褶曲、透镜体,顺走向发育一系列北西—南东断裂和韧性剪切带。
其中嘉玉桥岩群(AnCJ.)在班怒结合带中呈较独立的微陆块,产大量的基-酸性火山岩。
南部为中上侏罗统—上白垩统沉积地层,侏罗纪为陆相-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白垩纪为海陆交互相-陆相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及火山碎屑岩。
白垩纪晚期发育一套浅海相中酸性火山喷发沉积。
整体地层变质变形相对较弱,形成比较宽缓的褶皱,及一些斜歪褶皱、同斜倒转褶皱,不协调褶皱等。
图1 洛隆地区地质构造和化探综合异常简图(据西藏区调队,2014)1 第四系沉积;2新荣混杂岩;3孟阿雄岩组;4苏如卡混杂岩;5怒江岩组;6瞎绒曲岩组;7上白垩统宗给组;8下白垩统多尼组;9中上侏罗统拉贡塘组;10中侏罗统桑卡拉佣组;11中下侏罗统西湖岩群;12白垩世黑云二长黄岗岩;13白垩世二长花岗岩;14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15白垩世花岗闪长岩;16白垩世花岗岩;17 白垩世斜长花岗岩;18 白垩世黑云母花岗岩;19 白垩世辉绿玢岩;20 斜长花岗岩脉;21 石英闪长岩脉;22 石英脉;23 蛇绿岩岩块;24 地质界线;25 地层不整合接触线;26断层;27 综合异常编号及异常类别;28 矿(化)点位置及编号;29 地层构造单元界线:Ⅰ-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东段;Ⅱ-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北缘。
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1区域地质背景安徽某钨钼矿床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区域上处于下扬子台坳的次级单元皖南褶断带与皖浙褶断带的交接处。
矿区主体构造为复式背斜褶皱带中百川向斜,整个矿区及外围均被花岗岩闪长岩基所包裹,区域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广德-休宁地层小区。
区域内主体褶皱受到断层破坏被分割成数段,总体呈北东45°-55°方向延伸,向斜北东段开阔,南西段紧闭,向斜轴部地层为南华系雷公坞组至震旦系皮园村组。
区内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其中北东向比较发育。
断裂两侧岩石破碎,角砾岩、裂隙、褶曲发育,该断裂控制花岗闪长岩体的分布,是区域的主要控岩控矿构造,并同时控制其次级断裂的形成。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雷公坞组(Nh2l):砾石成分主要以石英为主,砾石大小不等,分选性较差,砾径0.2-20cm之间,一般0.5-2cm,呈次棱角状,含砾率10%-20%,越到底部砾径越小,含砾率愈低。
该矿段内地表出露厚度不一,一般330-380米。
休宁组中段(Nh1x1):本段分为上下两部分,地表出露总厚度约150米,下部Nh1x1-1岩性为灰绿、黄绿色细粒砂岩及灰绿色粉砂岩;上部Nh1x1-2岩性为土黄色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
休宁组上段(Nh1x2):本段分为上下两部分,地表出露总厚度约150米,下部Nh1x2-1岩性为紫红色薄层粉砂质、灰绿色中厚层硅化粉砂岩,厚约100米;上部Nh1x2-2岩性为灰绿色中厚层硅化粉砂岩夹土黄色薄层泥岩、紫灰色—灰白色泥质粉砂岩、含铁锰质石英砂岩、钙质砂岩,最顶部为紫黑色中薄层粉砂质泥岩,厚约50米。
蓝田组(Z1l):为灰黑色中厚层黑白相间的条纹状硅质灰岩、深灰及灰色中厚层泥质白云岩及“肋骨状”白云质泥灰岩或灰岩,地表出露厚约300米。
2.2构造断裂构造比较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三组,其中北东向断裂为成矿后断裂,对矿床起破坏作用。
浅析柬埔寨柏威夏省罗文金矿成矿成因及找矿标志
41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浅析柬埔寨柏威夏省罗文金矿成矿成因及找矿标志李国杰,彭 程,吉榆师,周迎春(海南国际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206)摘 要:罗文金矿位于柬埔寨的北部,行政上隶属柏威夏省罗文县铁山镇管辖,距铁山镇直线距离约9公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民采盛行。
本文结合区内地质工作,对矿区的矿化体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摸清了矿体的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围岩蚀变等方面的信息,初步分析了矿床的成因类型,并对研究区的找矿标志找矿前景作了简要概括。
关键词:柬埔寨;金矿;成因;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6-0041-2收稿日期:2020-08作者简介:李国杰,男,生于1985年,汉族,陕西人,硕士研究生,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1 区域地质矿产概况1.1 区域地质概况罗文金矿位于柬埔寨北部罗文真(基底)穹隆中南部。
区域上发育有中新生代地层和燕山期的岩浆岩,地层中出露的以砂岩、页岩及火山岩为主,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和闪长岩。
花岗岩和闪长岩中见有后期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岩等侵入。
区域上铁、金、锰、石英岩等矿产资源发育(见图1)。
1.2 区域矿产情况从矿区周边的金矿开采及矿区内金矿开采、已经完成的地质填图工作、已经施工的槽探、钻探工程揭露的情况看,该地区是一个金矿比较发育的地区,从矿区竖井位置往南约3公里,其间有多家公司或当地村民从事金矿开采,南部及南东部地区砂金资源比较丰富,有多个民采点,民采较盛。
区域上金矿控矿构造和金矿体总体上呈北西-近东西向分布,金矿化集中发育的宽度约3公里。
区域上含金石英脉在走向上分布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连续性,但厚度变化很大,具有分支复合现象,倾向上延深较深,上下盘产状具有一定差异[1]。
1.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区域上北部地区为相对平缓的负磁场区,中部地区为剧烈变化的正负相间磁场区,南部地区为相对平缓的正磁场区。
219528731_甘肃省宕昌县张家沟一带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 4月上52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甘肃省宕昌县张家沟一带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冯鼎朝(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0)摘 要:宕昌县张家沟一带铅锌矿处于厂坝-代家庄华力西及印支期Pb-Zn-Au-Ag成矿带与夏河-崖湾印支、燕山期Au-Sb-Hg金锑汞成矿带的结合部位。
矿体呈呈脉状、透镜状产于断裂破碎带中,控矿因素为断裂构造、岩浆岩双重控制。
区内共圈出铅锌矿体2条,锑矿体1条,铜矿化体1条,矿石类型为构造角砾状原生硫化矿,结合地质背景,初步分析了矿区铅锌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探讨了矿床成因,提出找矿标志,对甘肃省宕昌县张家沟一带乃至西秦岭地区寻找同类矿床提供借鉴。
关键词:张家沟铅锌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7-0052-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 exploration marks of Zhangjia-zhuang lead-zinc orein Tanchang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FENG Ding-chao(The first geological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ansu provincial geology and mineral bureau,Tianshui 741020,China)Abstract: The Zhangjiazhuang lead and zinc ore in Tangchang County are located i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ead-zinc-gold-silver mineralization belt of Daijiazhuang-Changba Hualixi and Indochina and the gold-antimony-mercury mineralization belt of Xiahe-Yawan Inchi and Yanshan periods. The ore body is vein-like and lenticular in the fault fracture zone, and the ore control factors are the dual control of fault structure and magmatic rock. A total of 2 lead-zinc ore bodies, 1 antimony ore body, 1 copper mineralization body were circled in the area, and the ore type was tectonic breccia native sulfide ore,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d and zinc mineralization in the mining area and the ore control factors were preliminarily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 ore deposit were discussed, and the prospecting mark was proposed,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search for similar deposits in the Zhangjiagou area of Tangchang County and even the West Qinling area of Gansu Province.Keywords: Zhangjiazhuang lead-zinc or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ore exploration marks收稿日期:2023-02作者简介:冯鼎朝,男,生于1985年,汉族,甘肃古浪人,硕士研究生,地矿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河南桐柏围山城金、银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河南桐柏围山城金、银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河南桐柏围山城是中国重要的金、银成矿带之一,该地区的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极为显著。
围山城金、银成矿带交错有序,地质构造复杂,既有具有典型成矿地质条件的岩浆岩类矿床,也有重要的变质岩类矿床,丰富的矿产资源得以充分开发。
围山城金、银成矿带的地质背景为下古生代巨变运动形成的鄂东构造带,该构造带呈东北走向,在该构造带内出现了强烈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此外,该区域内的断裂构造和褶皱形成了丰富的矿床。
首先,岩浆岩类矿床在该矿带内具有显著的地质特征。
该类矿床主要分为岩浆热液型和岩浆沉积型两种。
前者通常形成于火山岩带,岩浆热液在流动过程中向岩石裂隙中渗透,与矿物反应形成矿床;而岩浆沉积型通常发生在火山喷发后的湖泊和河道中,矿物粘附在火山碎屑物上,最终形成矿床。
该类矿床地质特征主要表现在石英脉、脉状矿物化和自然氧化等方面,可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和勘探验收等手段找矿。
其次,变质岩类矿床是该矿带内的另一类重要矿床。
该类矿床主要形成于板块构造活动和变质作用下,以石英脉为主,含有丰富的金、银等金属矿物。
该类矿床矿物分布广泛,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开发价值,也是矿山企业争相开发的重点矿床之一。
综上所述,围山城金、银成矿带所具有的地质条件丰富多样,区内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矿床。
为了寻找这些矿床,可以通过野外岩石和矿物调查,进行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勘探,以及采用遥感技术等多种手段。
此外,注意寻找石英脉、脉状矿物化和自然氧化等地质特征,可为矿山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找矿建议,促进围山城金、银矿带的持续开发与利用。
由于没有具体的数据参考,我将以一种通用的方法来探讨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来发现数据中的有用信息,以便作出决策或获得有关情报的过程。
首先,数据分析需要有一些基本的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样本数据来研究某种现象或问题。
样本数据越多越好,这样才能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出总体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勤部长4.3.1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矿产勘查的工作对象是矿床和矿体。
找矿是矿产勘查的简称。
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受到一定地质因素所控制。
因此,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把这些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称为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主要有:岩浆岩、地质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岩性,变质作用、地球化学、风化、地貌条件等。
(1)岩浆岩条件:矿床的物质来源(特别是内生矿床)的重要方面是由岩浆活动所提供的。
一定类型矿床的形成及分布与一定类型的岩浆活动有关。
因此,在矿产勘查中,某些岩浆岩体的存在,可以作为预测与其有关的矿床的地质条件。
a.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床:与其有关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铬、镍、钴、铂、钛、铜、铁等;非金属矿产有金刚石、石棉、滑石、冰洲石等;与碱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铈族稀土、磷灰石、金云母等。
b.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床: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产种类很多,如钨、锡、钼、铜、铅、锌、金、银、铁、铀等矽卡岩矿床或热液矿床。
c.与碱性岩有关的矿床:岩石化学成分Na2O+K2O﹥Al2O3的岩浆岩即称为碱性岩。
碱性岩体岩性复杂,通常产于深断裂带中。
与碱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锆、铪、铀、钍、铝:和稀土等,且多为岩浆矿床。
d.与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火山岩为岩浆岩条件的一个特殊条件。
火山岩型铁矿仅次于沉积变质和风化壳型而位于第三。
与火山有关的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汞、铀、稀土、金刚石、沸石、明矾石、叶腊石等。
(2)岩浆岩的空间分布条件:1)岩体的规模及形态:对基性、超基性和碱性岩体来说,通常岩体规模越大,矿床可能越大。
中酸性侵入岩体的规模往往是中小型的与成矿关系密切。
2)岩体形成深度:中酸性、酸性的侵入岩体不同的冷凝深度,有不同的矿化情况。
深成相以伟晶岩矿床为主,浅成相则以矽卡岩型矿床及热液矿床形成为主。
3)岩体剥蚀深度:为数众多的热液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体的顶部及其附近的围岩中,当剥蚀程度浅,未及岩体顶部时,是找铅、锌、汞、锑等低温矿床有希望地区。
当剥蚀程度中等,达到岩体顶部,岩体呈岛状分布时,各种变质作用较强烈,是找寻各种热液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的有利地区,中酸性岩体大面积出露,剥蚀深度很深时,对找矿一般不利。
4)矿床与岩体的空间位置:a.产于岩浆岩体内部的矿床:主要是分布于超基性、基性、碱性岩体中的矿床,也有一些铜、钨、锡矿床分布于中酸性岩体中。
b.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的矿床:多为在成因上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高温热液矿床。
其矿体一般分布在岩体接触带及附近的构造或岩性有利部位。
矿种繁多,如铁、铜、铅、锌、钨、锡、锂、铍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床。
c.远离岩体的矿床:主要有各种类型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矿床与岩浆活动无直接联系,主要受有利的岩性和构造控制。
d.与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火山岩类型及其岩石化学特征,特别是富碱程度和基性程度,对成矿有明显控制作用。
如金刚石主要产于爆发岩筒中的超基性的火山岩一金伯利岩中;黄铁矿型矿床产于海底喷发基性到酸性含钠质的细碧-石英角斑岩系中;“玢岩铁矿”产于富钠的中基性火山岩中;斑岩铜矿产于富钾的中酸性次火山岩和火山岩中等等。
(2)地质构造条件:地质构造按规模可分为全球性的(即大地构造)、区域性的和局部的(即褶皱、断裂和裂隙)构造。
一般来说,全球性、区域性的构造控制了成矿带分布,而局部的构造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a.断裂构造:不同性质和规模的断裂构造,往往是岩浆、矿液活动的通道与聚集的场所,既控岩又控矿,沿着断裂带或主要断裂形成矿带、矿田或矿床。
如我国秦岭地区多金属矿产以及长江中下游多金属矿产分布等。
根据大量已知矿床、矿体构造控制特征,从断裂控矿角度出发,一般认为在不同方向断裂交叉处;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产生的交叉处;断裂产状变化处;在平面上断层走向发生变化扭曲转弯处;在剖面上张性断裂倾角由缓变陡处;压扭性断裂倾角由陡变缓处;断裂构造与有利岩层交汇处或其他构造交切处等构造部位值得重视。
b.褶皱构造:一般来说,褶皱构造对内生矿床的形成起控制和改造作用,而对外生矿床则主要起改造作用。
对内生矿床而言,应注重成矿前的褶皱。
在背斜和向斜两类褶皱中,背斜较向斜更为有利,其主要成矿部位是背斜轴部、倾伏背斜的倾伏端、背斜轴线沿走向弯曲转折处、倒转背斜翼部、与背斜伴生的断裂和破碎带、开阔向斜中次一级背斜、背斜与其他有利构造交汇复合处。
向斜构造由于构造变形时所处位置较深,围压较大,伴生构造不及背斜发育,不易形成圈闭构造,故对内生矿床控制作用相对较差,而对外生矿床控制则很多,如世界上大型风化壳富铁矿多产于向斜构造中心部分以及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向斜中。
c.裂隙构造:各种节理、劈理等裂隙构造是重要的一类容矿构造。
如我国赣南不少钨矿受节理裂隙控制。
节理裂隙对外生矿床有时也起控制作用。
如我国东部某第三纪油田,部分油藏即储存于节理等裂隙之中。
(3)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条件:无论是内生矿床或外生矿床的形成,都与围岩的岩石性质有着一定的联系。
岩石的化学性质是由岩石的类型,成分和结构构造所决定的。
就内生矿床来说,岩层能否为气液所交代矿化,除与其所处的地质构造位置,深度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其本身的化学性质有关。
一般化学性质活泼的岩石易与含矿的气液发生反应而引起矿质的沉淀和聚集。
如凝灰岩与熔岩互层,则凝灰岩易于交代;而凝灰岩与灰岩互层时,矿化多集中于灰岩内。
而外生矿床则是岩石的成分起决定作用,其矿质来源是岩石,所以岩石是否含有矿质成分是外生矿床的成矿物质基础。
岩石的物理性质,如脆性、塑性等对矿化也起一定作用。
如页岩与灰岩组合岩层,灰岩表现为脆性特征,易破碎、裂隙度高,利于矿液的流通和交代,是矿液富集的好场所,而页岩表现为塑性,不易破裂,又具不透水性质,阻挡矿液渗漏,使矿液在有利岩层中聚集沉淀成矿。
所以岩石物理性质对内外生矿床形成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4)地层、岩相、古地理条件:1)地层条件:地层主要反映在对成矿时代和成矿空间分布的控制。
绝大多数矿床都是受一定地层或一套地层控制的。
例如铁、锰、铝、磷、煤、盐类矿床都具有一定的富集时代和地层层位。
世界上50%以上的铁矿储量集中在前寒武纪。
锰储量也较集中于前寒武纪和二迭纪。
最主要的铝土矿集中于石炭二迭纪中。
煤主要集中分布于石炭,二迭、三迭、侏罗、第三纪中。
2)岩相条件:许多重要的沉积矿床均受特定的岩相控制,存在一定的相变规律,形成特有的沉积矿床分带。
如各种沉积铁矿可以具有四个不同的矿物相带(图见矿床部分);沉积锰矿也有类似的相变特征,别捷赫琴将锰矿分为三个相带(图见矿床部分)。
上述相变分带,在矿产勘查中的指导意义是,当首先发现了某一相带时,即应考虑到其他相带的方向和位置,有时开始发现的可能不具有工业意义,但却可导致其后有更重大的发现。
3)古地理条件:古地理是指某个地质时期的海、陆、水系分布,地势及气候等自然地理情况。
古地理对沉积矿产控制主要表现为:a.重要沉积矿床多分布在沉积区与剥蚀区的中间地带(古陆边缘、滨海、浅海、泻湖、三角洲等地)。
如我国的宣龙式铁矿分布在内蒙古陆南缘;我国南方的宁乡式铁矿产于江南古陆的边缘。
b.沉积矿床的形成与气候密切相关。
按气候条件主要分温湿和干旱两大类,前者以铁、锰、磷、铝、煤等成矿序列为代表,各种膏盐矿为干旱气候的代表。
两者中间还有些过渡类型的矿种。
c.地壳运动也控制外生成矿。
因地壳运动引起海、陆变迁,而产生海侵和海退两个不同的序列。
海侵阶段形成铁、锰、磷等矿床,多分布于海侵岩系的底部;而海退阶段形成铜、盐等矿床;铝、煤为共同过渡产物;稳定阶段则有灰岩、硅藻土等非金属矿床的形成。
(5)变质作用条件:在矿产勘查中,对变质作用条件的研究也很重要。
因为在变质岩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
它不仅有非金属矿产,而且还有较多的金属矿产,其中特别是金、铀、铁、锰、铜、镍、钴、铬、云母、石棉、石墨、菱镁矿以及锂、铍、铌、钽等矿床,它们大部分集中于前寒武纪变质岩中。
因此,在变质岩区开展矿产勘查时,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a.变质程度研究:区域变质程度深浅不同,其成矿作用和形成的矿床类型往往不同。
如浅变质地区形成的矿床以受变质矿床为主,矿种和类型一般较少;深变质地区则包括受变质矿床、变成矿床以及混合岩化所形成的矿床,矿种和类型较多。
b.原岩与含矿变质建造的研究:对许多变质矿床来说,原岩的物质成分及其地球化学特性(含矿性)是影响矿化类型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着重考虑工作地区具体地质特征的情况下,应查明变质建造的含矿特征,从而深入掌握变质矿床的分布规律。
我国常见的含矿变质建造有:①含铁质建造(鞍山式变质铁矿建造);②含硫化物变质建造;③含磷变质建造;④含硼钠长变粒岩建造;⑤富铝含矿变质建造。
(6)地貌和风化条件:地貌、风化条件对于砂矿床和风化矿床的形成与分布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在寻找、评价砂矿床时,应注意分析研究地貌形态和第四纪沉积物特征。
例如,湖南某地金刚石砂矿床,主要是阶地砂矿、冲沟—细谷砂矿。
阶地砂矿存在于砂砾层中。
冲沟一细谷砂矿变化大,若阶地上冲沟未切割到砂砾层,则冲沟、细谷中的金刚石砂矿少,相反则冲沟、细谷中金刚石砂矿就很富集。
对于风化矿床来说,在强烈侵蚀的地区,地表水径流流失量大,地下水排泄也快,不利于形成风化矿床,即使成矿也极易侵蚀。
如果地形平坦,存在着盆地式地带、阶梯式平台,地表水不易流失,地下水也较丰富,这就加速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利于风化矿床的形成。
如我国东南各省花岗岩风化壳高岭土矿。
所以说,对气候、地貌、风化条件研究分析对寻找风化矿床是极其重要的。
(7)区域地球化学条件: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主要指区域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和分配情况,以及迁移、富集的活动史。
它是控制内外生成矿的重要因素。
分析区域地球化学条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元素的丰度:元素在地壳上分布是不均匀的,首先反映元素区域含量与地壳克拉克值对比上,表现出某一元素或某些元素在某地区或某个地质体中相对富集,构成“地球化学区(省)”,即区域地球化学异常。
一般在成矿区中,主要成矿元素在有关岩石中的丰度都比较高。
如我国华南钨、锡、稀有金属成矿区,各时代花岗岩侵入体中钨、锡、铍、铌、钽等元素的平均含量,普遍高于地壳酸性岩中该元素的平均含量。
b.元素分布的区域性:元素分布的区域性,构成“矿化集中区”或“矿带”,这些均与区域地质构造特点、地质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如我国华南南岭地区大片花岗岩分布,集中不少钨、锡、铍、铌、钽等矿床;而在湘中南一带酸性侵入体侵入于碳酸盐岩中,形成钨、锡、铅、锌等元素富集。
c.元素的共生组合:由于某些元素地球化学性质近似,所以在地质作用过程中使某些元素常组成同一矿物,如铌与钽形成铌钽铁矿;或者形成共生矿物,如方铅矿、闪锌矿共生,黑钨矿、锡石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