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学生姓名:黄伟学号:2012092513 专业:测绘工程班级:12测绘实习日期:2015.8-2016.1实习地点:漳州市云霄县指导老师:张高兴)))))))).))))))))一. 基本技术要求(一)引用标准与作业依据::500 1:1000 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1 , GB/T20257.1-2007,以下简称《图式》;2000地形图》;以下简称《规范》《城市测量规范》2、,CJJ 8—99, GB/T 18314-2009,;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9;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22021-2008;5、《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6、《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CH/T1004-2005,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500 1:1000 1:200018、《福建省:绘技术规定》, FCB001-2005;(二)坐标系统及已有成果利用国家高程基准。
西安坐标系,1985、平面坐标系统:11980、委托方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和武平县似万2国家高程基准,可用于本测安乡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成果为1985 区高程起算。
1:1000、在测区施测并验收合格的3、近年来有关测绘单位,1:500 比例尺数字化图件成果可以作为修测底图。
1:5000 4、1:10000地形图、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
二.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云霄县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位于福建省南测区概况:云霄县为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部沿海。
处于闽粤交界地带和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理坐117°33′。
总面117°07′ -23°45′标为北纬-24°14′,东经积1054.3平方千米。
)))))))).))))))))、陈岱镇县人民政府驻云陵镇。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学生姓名:黄伟专业:测绘工程班级:12测绘实习日期:实习地点:漳州市云霄县指导老师:张高兴一. 基本技术要求(一)引用标准与作业依据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 GB/,以下简称《图式》;2、《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规范》;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5、《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6、《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8、《福建省1:500 1:1000 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 FCB001-2005;(二)坐标系统及已有成果利用1、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委托方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和武平县似万安乡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用于本测区高程起算。
3、近年来有关测绘单位,在测区施测并验收合格的1:500、1:1000比例尺数字化图件成果可以作为修测底图。
4、1:5000 1:10000地形图、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
二.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云霄县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测区概况:云霄县为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
处于闽粤交界地带和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23°45′-24°14′,东经117°07′-117°33′。
总面积平方千米。
县人民政府驻云陵镇。
全县辖6个镇、3个乡:云陵镇、、东厦镇、莆美镇、峛屿镇、火田镇、下河乡、马铺乡、和平乡。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E 级 GPS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XXX建筑工程设计院二0 一四年二月目录1、作业技术流程2、技术要点2.1 准备工作2.2 技术设计2.4 选点埋石2.5 野外观测2.6 数据处理2.7 平差计算2.8 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2.9 技术报告3.0 成果整理与提交3、范例1、作业技术流程E 级 GPS 控制测量在地形测量、地籍测量中一般是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控制网的精度保证是后续其它工序的基础。
E 级 GPS 控制测量工作时一般按下列流程进行工作:准备工作→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平差计算→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技术报告→成果整理与提交。
2、技术要点2.1 准备工作E 级 GPS 控制测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熟悉工程的合同或协议,了解委托单位对工程的特殊要求。
收集与测区有关的高等级控制点成果及相关资料,收集需用的地形图资料、技术标准,按规范或委托单位的要求制作标石,对参加施工的仪器设备按要求进行检验或校验。
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测区现状和已知高等级控制点的保存情况,为技术设计做好准备。
准备施工的其它后勤保障工作。
2.2选点埋石2.2.1 选点1.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 测量技术及地质技术的人员承担。
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专业设计书;充分认知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验潮等环境信息;熟悉可利用的各种设施、位置环境、交通、水电等信息。
2.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
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拍摄照片等。
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3.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
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
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方便观测的位置。
4.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某某市某某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某某市某某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某某测绘有限公司2012年1 月某某市某某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编写单位:某某测绘有限公司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2012年月日 2012 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某某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一、目标、任务、地理位置、调查区概况1.概况某某县位于山西省西部、某某山中部,东邻娄烦、交城,西与县邻,北与兴县、岚县接壤;南与离石相接,总面积约143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万人。
2.设计目标与任务此次地籍调查工作的任务是以县城所在镇为基本调查单位,对其范围全面进行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工作,查清每一宗地的土地权属、界址点位、界址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为土地登记、统计、定级及利用管理提供原始资料及基本依据。
为了更好的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规范工作流程,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保质保量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和测量工作,特制定本项目设计书。
3. 测量资料情况控制资料由“山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和独立坐标系成果,等级为GPS D级。
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中央子午线为111度14分,高程抵偿面为1200米。
4.主要工作内容①GPS控制测量;②图根控制测量;③碎部测量;④检校测量;⑤地籍图测绘;⑥宗地图绘制;⑦地籍调查⑧地籍成果检查验收。
5. 工作安排我公司初步对该项目的工作进度拟定如下:2012年1月-2012年2月准备、宣传阶段;2012年2月中旬-2012年3月中旬权属调查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权属调查阶段及地籍测量(控制测量)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中旬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阶段;2012年6月-2012年7月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数据库建设阶段、数据汇总、报告、后期资料整理阶段;为更好的完成该项目,我公司计划成立某某县二调项目部,具体组织结构如下:项目部具体人员的职责:项目负责人:负责协调人员和设备等资源配置,协调质量、生产周期与成本的关系,负责生产的调度、实施,对生产进行监督、检查。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能够解释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了解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界址点测量等;•掌握地籍测量的主要仪器和工具,如全站仪、GPS等;•理解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籍测量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地籍测量工作;•能够操作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进行实地测量;•能够处理地籍测量数据,绘制地籍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具体安排如下:1.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意义;2.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界址点测量等;3.地籍测量的主要仪器和工具,如全站仪、GPS等;4.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5.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籍测量的意义和应用;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地籍测量的具体操作;4.实验法:实地操作测量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地籍测量学》等相关教材;2.参考书:地籍测量相关的论文、著作;3.多媒体资料:地籍测量的视频教程、图片等;4.实验设备: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报告,评估学生对地籍测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3.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或期中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地籍测量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地籍测量毕业设计

摘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精神,全面查清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来土地利用的分类、分布、面积和权属的现状,以及自然的变化和人为的变更状况,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经泗阳县人民政府批准,泗阳县泗阳县国土资源局决定自2008年起,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要求,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依据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地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掌握全区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根据需要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对第二次调查成果中的1:5000影像、图形、地类和权属进行一体化的信息管理。
为规范作业方法,泗阳县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采用以1:5000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底图,利用现有资料,根据以往土地调查图件资料、土地利用数据库作为参考资料,采用直接对地类和界线进行野外调查,既实地对每块土地的地类、界线等情况进行外业调查,并详细记录,特别对新增或与调查底图不一致的应补测、绘制相应图件,填写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将外业调查地图上的调绘信息、权属性质、权属单位、地类状况、线状地物以及外业实地丈量的线状地物宽度等土地利用信息准确反映到1:5000正射影像图上。
本文简要介绍了泗阳县土地调查技术数据处理,内业成图采用的是AtuoCAD、Atuodask map软件,正射影像图系统由江苏省金威遥感数据工程有限公司以徐州观音机场为基地,使用常州江南通用航空公司的Y-5飞机,采用DMC 数码航空摄影系列软件。
关键词:地籍调查数据矢量化内业成图成果整理目录第一章地籍调查 (5)1.1 地籍测量的定义 (5)1.2 地籍测量的特征 (5)1.3土地调查外业 (6)1.3.1调查准备 (6)1.3.2外业调查内容 (7)1.3.3外业调查原则 (8)1.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内业 (11)1.4.1调查内业内容 (11)第二章项目简介 (13)2.1项目概况 (13)2.1.1调查地区地理概况 (13)2.2.1泗阳县开展农村土地调查主要目的: (14)2.2工作流程 (15)2.3技术依据 (16)2.3.1主要技术依据 (16)2.3.2参考技术依据 (17)第三章地籍图矢量化处理 (18)3.1数据采集 (18)3.1.1数据采集内容: (18)3.1.2数据采集要求: (18)3.1.3数据采集步骤: (18)3.2数据拓扑 (23)3.2.1创建拓扑目的 (25)3.2.2拓扑检查 (25)3.2.3创建拓扑步骤 (26)3.3数据入库 (29)3.3.1数据入库目的 (29)3.3.2数据入库过程 (29)第四章权属确认 (30)4.1.1协议书定义 (30)4.1.2协议书内容 (30)4.1.3协议书要求 (30)4.2 协议书绘制 (33)第五章地籍调查表 (36)5.1.1调查表内容 (36)5.1.2调查表要求 (37)第六章总结 (41)致谢 (44)参考文献 (45)第一章地籍调查1.1 地籍测量的定义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地籍测量教科书

目录第一章 概述 (3)第一节 地籍测量 (3)一、地籍测量的含义 (3)二、地籍测量的特点 (3)三、我国地籍测量的发展 (5)第二节 地籍测量的任务与作用 (6)一、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 (6)二、地籍测量的任务与作用 (7)第二章地籍图的基础知识 (10)第一节 地籍图比例尺的选择 (10)一、地籍图比例尺的选择 (10)二、我国地籍图的比例尺系列 (10)第二节 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11)第三节 地籍图的分类 (12)一、分幅地籍图 (12)二、宗地图 (13)三、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岛图) (13)第三章 地籍图测绘方法 (14)第一节 概述 (14)第二节 野外实测成图 (14)一、成图基本方法 (14)二、原图的精度要求 (15)三、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 (15)四、图边的测绘与拼接 (16)五、原图清绘整饰 (16)六、原图检查、上交与验收 (17)第三节 利用摄影测量方法测制地籍图 (17)一、用摄影测量方法测制地籍图 (17)二、用现代摄影测量方法测制地籍图 (18)三、用摄影测量方法制作农村地籍图 (19)第四节 编绘法成图 (19)第五节 野外采集数据机助成图 (20)一、野外采集数据机助成图的过程 (20)二、测点的编码问题 (21)三、野外草图的绘制 (26)四、计算机处理 (27)第六节 利用地形(地籍)图编制数字地籍图 (27)一、概述 (27)二、地形(地籍)图编制数字地籍图的主要过程 (28)第四章 数字地籍测量 (29)第一节 数字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 (29)一、数据采集 (29)二、数据处理 (30)三、成果输出 (30)四、数据库管理 (31)第二节 数字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 (31)一、地籍信息编码 (31)二、地籍信息的数据结构 (33)三、地籍符号库的设计原则 (38)第三节 数字地籍测绘系统 (38)第五章 地籍资料的更新 (39)第一节 概述 (39)第二节 地籍要素的变更调查与变更登记 (39)第三节 地籍图的修测与更新 (40)第四节 更新后土地划分、编号与面积量算 (40)一、更新后土地划分与编号 (40)二、更新后的土地面积测算 (41)第一章 概述第一章第一节 地籍测量第一节一、地籍测量的含义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30687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30687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项目编号批准单位:申报单位审批意见:总工程师:编写人:审批人:日期:目录1 任务概况 (4)2 测区概况 (5)3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5)4 作业依据 (7)5 作业的主要仪器设备 (7)6作业仪器的检验 (8)7 控制测量 (8)8 产品质量控制及检查验收 (16)9 提交资料 (17)10 附图 (18)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 任务概况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严格土地“闸门”需要;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
城镇地籍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部分,是城市发展、规划、管理的基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受某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曲靖地源勘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某县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的任务,该任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 某县城四等GPS平面控制网,同步建立GPS拟合高程控制网,控制面积16.7平方公里;2. 图根控制测量;3.对测区16.7平方公里进行权属调查4. 1:500标准分幅地籍图测绘;5.宗地图编绘;6. 面积量算,统计汇总;7. 地籍数据库建设;8. 有关技术设计,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项目工期要求:全部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
2 测区概况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与广西交界,地处东经103°42′~104°34′、北纬24°20′~25°00′之间。
东与罗平县接壤,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
XXX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

XXX旗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XXX公司2008年5月目录1 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1)1.1 目的 (1)1.2 任务 (1)2 调查区基本情况 (2)3 主要技术要求 (2)3.1 主要技术依据 (2)3.2 土地分类 (3)3.3 数学基础 (3)3.3.1 坐标系统 (3)3.3.2 高程基准 (3)3.3.3 投影 (3)3.3.4 调查比例尺 (3)3.3.5 面积计算与计量单位 (3)4 基础资料 (3)5 投入的主要技术人员和设备 (4)5.1 主要技术人员 (4)5.2 主要仪器设备 (4)6 调查范围和调查单元 (5)6.1 调查范围 (5)6.2 调查单元 (5)7 调查方法和调查程序 (5)7.1 调查方法 (5)7.2 调查程序 (6)8 社区划分与编号 (6)9 界址调查 (7)9.1 调查准备 (7)9.2 现场指界 (8)9.3 实地界址确认 (8)9.4 违约缺席指界的处理 (10)9.5 界址编号 (10)9.6 界址边长丈量 (10)10 权属调查 (11)10.1 宗地(块地)权属调查 (11)10.2 土地权属来源合法性调查 (11)10.3 查核土地使用者的基本情况 (11)11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12)12 宗地草图绘制 (12)12.1 宗地草图的内容 (12)12.2 宗地草图的绘制要求 (13)12.3 已有大比例尺图件时的宗地草图绘制要求 (13)13 地籍调查表的填写 (14)13.1 填写的主要内容 (14)13.2 填写要求 (14)14 地籍控制测量 (15)14.1 控制网布设要求 (15)14.2 坐标系统 (15)14.3 首级控制网布设 (15)14.3.1 选点 (16)14.3.2 埋石 (16)14.3.3 外业观测 (16)14.3.4 数据处理 (18)14.4 E级GPS控制网布设 (18)14.5 图根控制测量 (19)14.5.1 测量要求和方法 (19)14.5.2 GPS、RTK测量 (19)15 地籍要素测量 (20)15.1 地籍要素测量的内容及要求 (20)15.2 地籍要素测量精度 (21)15.3 地籍要素测量方法 (21)15.4 地籍要素测量若干问题的处理 (21)16 数据处理 (22)16.1 地籍图编绘 (22)16.1.1 地籍图的种类 (22)16.1.2 地籍图的基本内容 (23)16.1.3 地籍图比例尺及分幅、编号 (23)16.1.4 地籍图编绘方法 (24)16.1.5 地籍要素的表示方法 (24)16.1.6 地籍图的整饰 (26)16.1.7 地籍要素分色 (26)16.1.8 地籍数据分层设置 (26)16.2 宗地图编辑 (26)16.2.1 宗地图的内容 (26)16.2.2 编绘宗地图的基本要求 (27)16.2.3 宗地图的编绘方法 (27)16.3 面积量算 (27)16.3.1 宗地面积计算内容 (27)16.3.2 社区面积量算 (28)16.3.3 面积汇总 (28)17 数据建库 (28)17.1 建设任务 (28)17.2 数据库内容 (29)17.3 主要步骤 (29)17.4 数据源处理 (30)17.4.1 数据源内容 (30)17.4.2 数据源质量要求 (31)17.4.3 数据源质量检查 (31)17.4.4 数据采集与处理 (33)17.4.5 数据检查 (33)17.4.6 数据建库 (34)17.4.6.1 数据库建库原则 (35)17.4.6.2 建立图幅索引 (35)17.4.6.3 建立系统数据字典 (35)17.4.6.4 数据入库 (36)18 成果汇总 (36)18.1 面积统计 (36)18.2 图件编制 (36)19 质量控制与成果检查 (37)19.1 质量控制 (37)19.1.1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37)19.1.2 外业工作质量控制 (37)19.1.3 数据建库质量控制 (38)19.1.3.1 数据源质量控制 (38)19.1.3.2 数据采集质量控制 (38)19.1.3.3 接边拓扑处理质量控制 (39)19.1.3.4 数据入库质量控制 (39)19.1.4 检查工作质量控制 (39)19.2 质量检查 (40)19.2.1 检查制度及检查比例 (40)19.2.2 主要检查内容 (41)19.2.2.1 成果齐全性检查 (41)19.2.2.2 外业调查工作底图检查 (41)19.2.2.3 外业检查 (41)19.2.2.4 数据库检查 (42)19.2.2.5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及有关资料统计表检查 (42)19.2.2.6 报告成果检查 (42)19.3 质量评定 (43)19.3.1 质量评价 (43)19.3.2 质量检查报告 (43)20 主要成果资料 (43)20.1 外业调查成果 (43)20.2 图件成果 (43)20.3 数据成果 (44)20.4 文字成果 (44)XXX旗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为确保XXX旗XXX镇城镇土地调查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二次调查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XXX旗XXX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设计。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为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铜山县的实际情况,承揽铜山县城镇地籍系统调查测量项目。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快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测量进度,提高调查质量,保证地籍调查的现势性和时态性,为房地产登记、地政管理、征地拆迁、土地税费的征收、测绘、土地监察、建筑设计管理、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和建立“以图管地”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加快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进程。
2、自然地理概况铜山县下辖铜山镇、丰乐镇、永乐镇等,乡镇规划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
3、资料情况(l)政府和上级部门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性文件,行政区代码,地籍调查测量的技术性规程、规、细则和图式等;(2)已有的测量控制点成果,包括成果表、控制网图、点之记、技术总结等;(3)最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及航摄成果资料;(4)土地申报材料,已登记发证的地籍档案资料;(5)土地出让、划拨、处置等用地文件资料;(6)房屋普查及工业普查中有关土地资料;(7)标准地名资料;(8)土地等级评估资料;(9)城建规划资料图件等。
4、地籍调查的依据(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2)《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3)《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年修改版(4)《城市测量规》,1987年,建设部标准(5)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6)《全国土地分类》(国土资发[2001]255号)(7)国家和省有关地籍调查测量的其他规定5、地籍编号(1)地籍编号以地(市)级为单位,一般可按区号--街道--街坊--宗四级编号。
编列街道号时,应根据镇(乡)、行政街道的大小及宗地数量情况。
(2)“区号”是以乡、镇编号。
(3)“街道”是以行政区行政界线、主干道路、河沟等线状地物所封闭的块。
(4)“街坊”是“街道”互通的小巷、沟渠等封闭起来的地块。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学生姓名:黄伟专业:测绘工程班级:12测绘实习日期:实习地点:漳州市云霄县指导老师:张高兴一. 基本技术要求(一)引用标准与作业依据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 GB/,以下简称《图式》;2、《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规范》;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5、《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6、《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8、《福建省1:500 1:1000 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 FCB001-2005;(二)坐标系统及已有成果利用1、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委托方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和武平县似万安乡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用于本测区高程起算。
3、近年来有关测绘单位,在测区施测并验收合格的1:500、1:1000比例尺数字化图件成果可以作为修测底图。
4、1:5000 1:10000地形图、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
二.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云霄县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测区概况:云霄县为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
处于闽粤交界地带和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23°45′-24°14′,东经117°07′-117°33′。
总面积平方千米。
县人民政府驻云陵镇。
全县辖6个镇、3个乡:云陵镇、、东厦镇、莆美镇、峛屿镇、火田镇、下河乡、马铺乡、和平乡。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地籍(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地籍(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第一章、地籍(地形)控制测量一、测区面积与测图比例尺依据无为县城区地籍(地形)测量合同,在无为县城区测量1:500地籍(地形)图面积约16、7k㎡。
形成全解析数字化地籍(地形)图。
二、已有成果的分析及利用我们从省测绘局搜集了城区附近13个国家Ⅱ、Ⅲ级三角点经实地踏勘距城较近的三角点均已破坏。
在距城区12、5k㎡—21 k㎡找到三个保存完好的三角点。
这三点可作为本次地基高程成果为8、835m(暗标);在距城区以东约4、5km的路南有国家Ⅱ级水准点“军新28”,该点保存完好。
基高程志果为6、406m(暗标);该两点可作为本次地籍(地形)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数据。
以上成果抄自安徽省测绘局档案资料处、坐标系统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六度带投影。
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17°。
高程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
三、坐标系的选择无城城区中心位于东经117°54†北纬41°31†距3°带中央子午线偏远。
其投影度形值为8、9cm/km,为满足投影度形值小于2、5cm/km的要求。
故采用高斯投影带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东经117°50†投影面积为黄海平均海水面;高程系采用1956年高程系。
四、控制网布设方案1、依据测区可供利用的成果资料。
考虑起算点距测区太远。
拟建立以杨家山、临江坝、潘大山为起算点的D级GPS网。
做为无为县城区的首级平面控制。
2、在D级网的基础上加密E级GPS网。
3、在D、E级GPS点的基础上布设一、二级导线网。
做为测区的加密平面控制。
4、高程控制以军新27、军新28水准点为起算点。
布设四等水准网做为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
第二章、D、E级GPS测量一、在D级GPS网的布设根据已知点的分布情况。
考虑网的图形强度,拟是约270 k㎡的范围内布设D级GPS 网,网中包括3个已知点10个特定点基点各命名为GPSD“_”采用边连接的方式网中最短边约5km。
城镇地籍调查测量技术设计书样本

城镇地籍调查测量技术设计书样本一、任务来源及测区概况:(一)任务来源为依法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城镇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工作走向规范化,健全地籍管理制度,根据***市国土资源与规划局*国土资发[2004]1号《关于转发开展全国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通知》,经***土地管理局与*****协商,本着互相协作的原则,发挥学校仪器设备、技术力量方面的优势,支援地方的经济建设,由*******来完成本闪地籍测量任务。
(二)测区概况***隶属**市管辖,位于***省***部,居**西北部,介于北纬34o31'——35o03',东经104o59'——105o31'之间。
东接***和***,南邻***和***,西靠***,北接***。
南北长****KM,东西宽***KM,总面积****KM2。
海拔在**——**M。
***由西向东贯穿全境,自然形成南北两部。
南北两山由高到低均向**河谷倾斜。
****位于****部,是**政府所在地。
交通便利,****从城区西南边通过,****从城区北通过。
整个城区位于**两岸,由**冲击而形成的川地。
测区平均海拔***米,本次地籍测量的面积约***KM2,测量范围为:东至:***南至:***西至:***北至:***测区街道布设不规则,居民住宅密集,多为老城区居民居住区。
用地类别除部分机关、商业、服务业、工业用地、军事用地外多为居民用地。
根据****年权属调查资料城关镇约有***多宗土地使用者,且多数为居民。
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均较困难。
二、已有测量成果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1、成果平面控制测量(1)测区原有首级控制是***省测绘局于****年**月建立的**等三角网,城区控制网是在四等三角网的基础加密的一级导线网;(2)控制网点坐标成果表和点之记成果;(3)1:1000地籍图(1995年)(4)1:5000分区图;(5)****土地局2004年城关镇土地权属调查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大学xx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xxxxx 系测绘工程专业 2014 年级学生姓名课程设计题目 XXXXXXXXX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地籍测量所进行的GPS网的布设,具体内容为:1、GPS控制网布设的目的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是各项测量工作的依据。
对于地籍测量,首级控制是扩展图根控制的基础,常需布设专用控制网,作为地籍测量和地籍变更测量的依据。
①保证整个网中所有的控制点位测量精度一致;②保证网中所有的图根点、界址点测量成果无误;③控制网能给测量计算增加必要的检核条件。
2 、GPS控制网的设计设计测区GPS控制网,本课程主要是对四等GPS控制网的设计:①读懂所给的相关报告和图纸,找出本项设计需注意的方面;确定项目设计的内容及等级要求;②能利用谷歌地图资料,完成纸上设计工作,并完成电子版设计图纸;③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估算,判断是否满足确定的等级要求;在设计方案估算满足精度的前提下,进行相关项目的优化设计;④根据设计方案,编制本项目设计的相关工程量清单。
其具体要求见课程设计指导书。
3 、成果要求要求提出设计大纲、设计方案(包括控制网基点布置和控制点测量精度评估)、主要测量仪器及设备的数量、相应的图纸等基础资料。
4、时间及进度要求在两个星期内提交GPS控制网设计报告、有关附图、仪器设备清单及相关测量技术要求等。
指导教师(签字) XXX2015年11月9日目录1工程概况 (1)2地籍控制网布设依据与原则 (4)2.1布设依据 (4)2.2布设原则 (4)2.3已有控制资料 (5)3地籍测量技术指标 (5)3.1一般规定 (5)3.2地籍测量精度指标 (5)3.2.1地籍图精度指标 (5)3.2.2界址点精度指标 (5)4XXX地籍控制网布设 (7)4.1一般规定 (7)4.2.首级控制网等级选择及精度指标 (7)4.2.1控制网等级选择 (7)4.2.2四等GPS控制测量精度指标 (7)4.3控制网设计及精度估算 (8)4.3.1控制网设计 (8)4.3.2控制网精度估算 (8)4.4图根控制测量 (9)5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9)5.1 GPS地籍首级控制测量 (9)5.1.1 选点、埋石 (9)5.1.2接收机选用 (10)5.1.3 接收设备检验 (10)5.1.4 GPS观测 (11)5.1.5数据处理 (12)5.2图根控制测量 (13)5.2.1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13)5.2.2 RTK图根控制测量 (14)6主要工作量 (15)7成果资料 (15)8附录 (15)附图一:XXX首级GPS地籍控制网布置图附图二:XXX首级GPS地籍控制网精度估算报告附录三:GPS点之记附录四:GPS静态测量观测记录手簿1工程概况现XXXXXXXXX需进行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我单位受丽江市古城区国土局委托,负责该项目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XXXXXX位于丽江市正南方向,素有“XXX大门”之称,地处东经XXX°XX′XX〃,北伟XX°XX′XX″。
乡政府驻地为XX村委会XX自然村,海拔XX米,离城区XX公里,东临XX江与XX 县XX乡隔江相望,与XXX接壤,南与XXX镇毗邻,西与XX县XX乡、黄山镇相接,北与XXX乡、XXX乡相连。
是一块盆地,俗称XXX。
XXX总面积XX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XXX亩,森林面积XX亩。
辖XX、XX、XX、XX、XX、XX、XX、XX、XX、XX十个村,XX个村民小组,有XXX户,18887人,民族有汉族、彝族等。
通XX至XX的公路顺着XXX穿过,已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坝区公路96%实现了道路卫生化,山区组组通公路,以群众投工投劳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方针,加强道路、水利、教育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不断增强了该乡的发展后劲。
2地籍控制网布设依据与原则2.1布设依据(1)《地籍测绘规范》CH5002-1994;(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5)《XXX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XXX省国土资源厅2008 年1 月;(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_T_12897-2006(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8)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2.2布设原则(1)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
平面控制测量按其测区范围、精度要求及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国家控制测量、工程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2)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3)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种;(4)基本控制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可采用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进行施测;(5)精度高的网点可作为精度低的控制网起算点;(6)在等级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施测,施测的地籍图根控制网点分为一、二级。
2.3已有控制资料(1)1:10000正射影像图;(2)GPS点之记;(2)三等GPS控制点,见表2-1。
表2-1 已有控制点坐标3地籍测量技术指标3.1一般规定(1)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的比例尺为 1:2000,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1:1000或1:500 比例尺;(2)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的平面坐标系统为“1980 西安坐标系”;(3)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采用“1980 西安坐标系”或与之有联系的独立坐标系;(4)高程系统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5)镇政府所在地应布设不低于一级GPS或Ⅰ级导线精度的地籍平面控制网。
(6)地籍平面图根控制可采用动态(RTK或网络RTK)全球定位系统或导线测量方法测定。
(7)控制网要满足地籍图测量、界址点测量、地籍变更测量等后续一系列工作,且永久性保存。
3.2地籍测量精度指标3.2.1地籍图精度指标地籍图、正射影像图或地形图的精度,图上地物点相对于最近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超过图上±0.6mm;山地不超过图上±0.8mm,高山地不超过图上±1.0mm。
3.2.2界址点精度指标界址点的精度分三级,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土地价值、开发利用程度和规划的长远需要而定。
各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间距超过50m的相邻界址点间的问距误差不超过表1的规定;间距未超过50m的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限差不应超过(3-1)式计算结果。
. . . . . .(3-1)式中:一一相应等级界址点规定的点位中误差;D一一相邻界址点间的距离;一一界址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较差的限差。
表3-1 界址点等级精度指标表3-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表3-3 平坝及丘陵地区的农村建设用地界址点和界址边的精度要求表3-4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界址点精度4XXX 地籍控制网布设4.1一般规定地籍平面控制网分为地籍等级控制网和地籍图根控制网。
各等级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
(1)地籍平面等级控制网主要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或光电导线测量方法建立。
(2)镇政府所在地应布设不低于一级GPS 或Ⅰ级导线精度的地籍平面控制网。
(3)地籍平面图根控制可采用动态(RTK 或网络RTK )全球定位系统或导线测量方法测定。
(4)利用JXCORS 技术进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地籍测量时,在一个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应采用同一转换参数。
4.2.首级控制网等级选择及精度指标4.2.1控制网等级选择根据XXX 省地籍测量实施细则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等一系列规范要求,结合XXXXXXXXX 的实际情况和古城区国土局的相关要求,为了满足地籍测量的相关需要,根据地籍测量相关精度要求,确定布设XXX 首级地籍控制网等级为GPS 四等,采用已有三等GPS 控制点提供的高程数据作为本次高程基准起算数据,不但能满足地籍图根控制测量和各等级界址点测量、地籍图测量的精度要求,还能满足今后地形测量等其他方面的精度要求,达到一测多用的目的,因此,选择四等GPS 作为XXX 地籍测量的首级控制。
控制相关参数采用西安80坐标系相关指标及WGS-84椭球参数,根据测区实际情况,为了使投影变形最小,采用任意带,即选择XXX °经线作为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投影面选择测区平均高程面,其值为XXX 。
测区内P039、P054号点为国家三等GPS 点,作为本次GPS 网起算数据,其余11个点为设计待定的测图首级控制点。
4.2.2四等GPS 控制测量精度指标表4-1 四等GPS 相对定位测量技术规定注:GPS 网相邻点间平均距离应符合上表要求。
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3~1/2;最大距离不超过平均距离的2倍。
表4-2 四等GPS 相对定位测量技术规定4.3控制网设计及精度估算4.3.1控制网设计一个测量控制网的建立通常要经过下列过程:建网的目的、要求和范围,经过图上规划和野外选点,确定网的参考系和图形并造标埋石,然后根据观测纲要对选定的图形进行观测,最后进行数据处理。
这些过程的确定都有一个质量问题,也就是设计的优劣问题。
网的设计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1)精确性一网中各元素要达到或高于预定的精度;(2)可靠性一网中应具有一定数量的多余观测,构成几何条件,使控制网具有较高的自检功能,以避免粗差出现;(3)经济性一用最少的时间、人力、能以较少物力等实现网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为了检测粗差还要有可靠性要,对于变形观测网还提出灵敏度要求,即在重复观测中以较高的显著性进行各种假设检验。
GPS网形设计,需根据测区实际情况和测区交通状况布网观测方案,GPS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可按点连式、边连式、边点混合连接式、星形网、导线网、环形网基本构网方法有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
其中:点连式、星形网、导线网附合条件少,精度低;边连式附合条件多,精度高,但工作量大;边点混连式和环形网形式灵活,附合条件多,精度较高,是常用的布网方案,详见附录一。
4.3.2控制网精度估算GPS网由基线向量构成。
在设计阶段,基线向量的协方差阵不便确定,可以按照基线测量标称精度来确定构成GPS网的每一条基线的权。
三维基线向量各分量之间认为是独立的,按三维分量进行精度估算。
也可以按照平面二维基线向量进行精度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