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巨子——范长江
【简介】
范长江,男,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内江。
原名:希天。
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
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中青年记者的优秀成果最高荣誉奖。
该奖项于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
【关键词】
范长江新闻经历取得成就成就经验后人启迪
【新闻经历】
一.新闻经历概括:
1933年下半年起,范长江正式开始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等撰写新闻通讯。
由于他文笔精练、视角独特,引起了天津《大公报》社的注意。
《大公报》社总经理胡政之邀请范长江专为《大公报》撰稿。
年底,范长江先后写出《佛学在北大》、《北大
研究院所藏明清档案及其整理》等数篇通讯,在《大公报》、《晨报》上发表。
1935年5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社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了他著名的西北之行。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范长江毅然决定涉险去西安、延安等地进行采访,“本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到西安去,一探中国政治之究竟。
”通过对相关当事人的采访,范长江对西安事变的真相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有了深刻的了解,厘清了真相。
范长江连夜赶写的文章《动荡中之西北大局》,该文冲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不仅报道了西安事变的真相,而且清楚地传达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和平谈判代表团由重庆迁往南京,范长江被周恩来指名任代表团新闻处处长,并担任中共对外发言人。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时任新华总社总编辑的范长江组建了北平解放后的第一张党报——《人民日报·北平版》,范长江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1950年1月,范长江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社》社长。
1970年10月23日,年仅六十一岁的范长江在文革中被诬陷迫害致死。
1978年,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胡耀邦亲自主持了追悼会为范长江这位著名新闻工作者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二.西北新闻之行(1935-1941)
1935年年初,成为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
7月以“大公报
特约通讯员”名义赴西北采访,历史十个月,行程数千公里,足迹遍于川、陕、青、甘宁等地区,陆续在《大公报》上发表多篇通讯,还有几篇专门报道红军情况的通讯,备受全国读者关注,记者长江因此闻名遐迩。
1936年8月,化装去西蒙居沿海一带,了解日本西侵情况。
通讯集《中国西北角》在全国公开发行。
《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首次从记者的角度真实、公正、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
也揭露了日本侵略帝国主义的危机。
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与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
西北之行结束后,范长江回到天津,被《大公报》社聘为正式记者。
他接连又写出了《从嘉峪关说到山海关》、《百灵庙战后行》、《忆西蒙》等著名的通讯。
这些作品成为20世纪中国的新闻经典之作,奠定了范长江在新闻界的地位。
也曾经创造了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三个第一”:他在1935年至1936年间深入西北采访,是“在国内报纸上公开如实报道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人”他是突破新闻封锁,向"国统区"报道"西安事变"真相的第一人;他是国内以记者身份进入延安采访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并如实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第一人,他能取得如此成就并非偶然.这与他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新闻素养是分不开的.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并为我国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新四军、梅园、陕北、国民党(1942——1949)
1942年7月,进入苏北新四军地区。
9月,撰写《苏北根据地观
感》三篇,经过毛泽东主席亲自审阅,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刊出两篇。
1945年,在江苏淮阴创办《新华日报》华中版,任社长。
1948年,创办中共第一所新闻学校——华中新闻专科学校,任校长。
在南京任中共代表团发言人,兼任新华社南京分社社长。
10月份国共谈判破裂后,随中共代表回到延安。
任解放日报和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
四.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
1949年,奉命接管北平新闻机构,并立即创办《人民日报》北平版,兼任解放日报社社长。
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副署长。
1950年任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社长
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从此离开新闻岗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被极左势力视为“异己分子”,惨遭迫害,开始长期被关押。
1970年,10月,在河南确山全国科协“五七干校”内被迫害致死。
1975年,8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举行没有悼词的遗体告别仪式,骨灰从老人山人民公墓迁入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1978年,12月27日,范长江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胡耀邦同志代表中央致悼词,宣布为范长江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1990年,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通过决定,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
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
【成功之道】
(一)、树立了关注边远基层社会民生的新闻视角
正如他在《中国的西北角》开头说道:“……记者此次国内长途旅行,目的在从各个方面表现现实的中国。
现实的中国整个的在变化的过程中,而且正沉沦于破落与痛苦的阶段。
自然我所得的印象,不会是富丽与安静,即使有一些安乐的现象,他的背后实存在着无限的苦痛与辛酸”。
可见他想向读者真实论述当时中国的现状,引起各方面对中国现实的正确认识,切实解决中国面临的深重问题。
这正是范长江作为一个中国新闻记者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真实写照。
(二)、树立了敏锐观察、及时采访、真实客观报道的典范范长江是第一个沿着红军长征足迹实地报道红军长征并进入陕北地区进行采访、写出许多重要文章的新闻记者,同时范长江也是除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外,第一个正式以新闻记者身份进入延安的人。
范长江特别重视探求资料来源的真实性、客观性,避免捕风捉影、人云亦云范长江是第一个披露西安事变真相的新闻记者。
(三)、勇于创新,开创了旅行通讯文体,集战地通讯之大成
1、范长江的传世之作——《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被人们称为“西北通讯”,真实记录了中国西北部人民生活的困苦,记载
了红军长征的情况,既是优秀的新闻作品,又是一篇篇绚丽的散文,不仅具有游记散文的特点,而且具有独特的创新,开创了中国旅行通讯的新文体。
2、范长江的西北旅行通讯,写法上借用了游记散文的自由疏放、灵活多样的手法,结构变化多样。
3、范长江不仅是旅行通讯的开创者,更是中国战地通讯的集大成者
【对后世新闻工作者的启迪】
1.新闻记者要有健康高尚的人格,责己要格外严,要树立正气,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作风。
2.新闻记者要有新闻敏感,到第一线去采访新闻,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3.新闻记者要交际面广,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从而保证信息灵敏,渠道畅通
4.新闻记者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思想,广阔的活动天地
5.新闻记者要有独立的思想,追求真理的理想,要有所为必先有所思
【对自己以后新闻工作的启示】
1.坚持群众路线,关注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
范长江指出:“新闻,是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报
纸要面向群众,记者也要面向群众,在坚持党的方针原则下,新闻报道就要考虑群众的需要。
同群众保持广泛的联系,站在群众的立场,根据群众的要求,遵循群众的思维。
当好人民群众与中央的信息通讯员。
人民群众的信任是新闻赖以生存的条件
2.保证消息的真实性,防止信息因传达者而发生“变相”的报道
因为群众期待的永远是能够了解事实的真相。
范长江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记者,保证消息的真实性,就必须要深入的调查研究。
西安事变后,他亲身进入兰州采访,用自身的生命安全保证了报道的真实性。
范长江这样坚持带给人民群众新闻真实性的精神,这样的优秀新闻人榜样,永远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3.新闻写作要有朴素而风趣的大众话语
一个事实,一张报纸,一则新闻,首先要让人们想去读、去了解,才能把信息传递给大众,最广大的人民他们的知识程度是有限的,这就要求记者必须用大多数能够看懂的语言文字去描述,然而太平淡的语言或许不能把事情描述得那么生动,甚至是激起人民群众的热情,这时候就是考验一个记者的文字驾驭能力的时候了。
范长江的新闻作品,无论是写人记事、景物描绘都会给人一种异样的语言感受,他语言平实,通顺流利,却又凝炼简劲,多姿多彩,是一种朴素而风趣的大众话语。
基于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以及自身对时事的了解,他才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
【参考书籍】
《中国的西北角》范长江著新华出版社
《我的自述》范长江著新华出版社
《西线风云》范长江著群言出版社(反映抗战时期西线全貌的一部优秀的战地报道集)
《范长江——记者生涯的研究》蓝鸿文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范长江——范长江百年诞辰纪念集》范苏苏主编群言出版社(图片为主、文字相辅的形式,系统、完整地再现了范长江光辉的一生) 《范长江三大新闻文化遗产》陈涛著
【推荐阅读书籍】
《中国的西北角》范长江著新华出版社
《我的自述》范长江著新华出版社
《塞上行》范长江著宁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