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危机事件中危机报道的发展和进步
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的完善策略及发展趋势
机 制 。在 灾 难 性 突 发 事件 报 道 中 , 完善 的
舆 论 引 导 机 制 能 够 更 好 地 实 现 报 道 的 有
道, 是一 项 政 治 性 、 策 性 都 很 强 的 丁作 , 政
对 一 个 地 区 的 稳 定 及 新 闻 媒 体 的信 誉 都 起 着 至关 重 要 的作 用 。 大 媒 体在 面临 重 各 大 灾难 性 突 发 事 件 时 , 取 在 第 一时 间 将 争 际化 趋 势 。 技 术创 新 步 伐 不 断加 快 。 媒 正 在经 传
生 的可 能 性 做 好 监 测 工作 , 刻把 握 危 机 时 的 动态 。 也将 有 利 于媒 体 更 好 地 了解 事 实
动 暂 时 或永 久 停 止 , 且 造 成 大 量 的 人 员 并 伤 亡 、经 济损 失 或 环 境 污 染 的 意外 事 件 。 突 发 的灾 难 性 事 件 给 人 类 带 来 了 巨 大 的
问题 . 国家 和 政府 意识 到这 一问 题 的 严 重
门做 好 互 动 , 等 。这 种媒 体 危 机 公 关 顾 等 问制 度 的 建 立 . 但 可 以 降低 灾 难 带 来 的 不 危 害 度 . 将 是 我 国媒 体 在 报 道 制 度 上 的 更 重 大 进 步和 革 新 。 媒体 主动 成 为公 共 危 让 机 事 件 处理 机 构 中的 一 分子 . 相 关 机 构 与 长 期保 持一 定 的 联 系 , 各 种 危 机 事 件 发 对
XIVI .. J ' EN" .I ,O [E 2 1 ・ ( / V  ̄ H. Z - I ' I I 0 0 5 下半 月 )
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的完善策略及发展趋势
媒体在社会危机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媒体在社会危机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在当今社会,各种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这些危机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也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和不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舆论引导责任。
社会危机具有突然性、不确定性和破坏性等特点。
当危机发生时,公众往往处于信息饥渴状态,渴望获取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来了解事态的发展和应对措施。
此时,如果媒体不能有效地进行舆论引导,就可能导致谣言四起、公众恐慌加剧,甚至影响危机的应对和解决。
媒体在社会危机中的舆论引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及时传递准确信息上。
在危机初现端倪时,媒体应迅速反应,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并以最快的速度向公众发布。
这不仅能够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还能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例如,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各大媒体纷纷第一时间报道疫情的最新情况,包括感染人数、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等,让公众对疫情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防控工作奠定了基础。
准确是信息传播的生命。
在社会危机中,媒体必须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严格核实,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任何虚假或夸大的信息都可能引发公众的恐慌和误解,从而加剧危机的影响。
媒体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报道危机事件,不偏袒任何一方,不随意猜测和推断,避免误导公众。
全面的信息传播也是媒体的重要职责。
社会危机往往是复杂多变的,涉及多个方面和多个领域。
媒体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报道,包括危机的成因、发展趋势、影响范围、应对措施等,让公众对危机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同时,媒体还应该关注危机中的弱势群体,倾听他们的声音,反映他们的诉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除了传递信息,媒体在社会危机中还承担着解读政策、普及知识的重要任务。
政府在应对危机时通常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媒体要对这些政策和措施进行深入解读,让公众明白其目的、意义和具体内容,从而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
例如,在疫情期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防控政策,如居家隔离、佩戴口罩、限制人员流动等,媒体通过各种形式对这些政策进行解读和宣传,提高了公众的知晓率和执行度。
论媒体做好危机报道的策略
论媒体做好危机报道的策略摘要:媒体做好的危机报道,不仅能体现媒体核心竞争力,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且对于平息危机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做好危机报道,媒体应该在宏观导向上,形成以新闻专业主义为导向的角色意识;在中观机制上,建立行业内的自律和公众监督机制;在微观层面上,制订公共危机报道的相关准则关键词:媒体危机报道策略危机报道是一类与媒体利益十分相关的新闻。
一方面,好的危机报道能体现媒体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危机新闻能引起强烈的市场反响,为媒体赢得重大的市场分额。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危机新闻报道呢,本研究试图从媒体的宏观意识、中观运行机制和微观操作规则这几个方面来探讨。
1 形成以新闻专业主义为导向的角色意识虽然新闻专业主义也是一个被不断构建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但其基本理念可以表述为:“第一,报刊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同时还要干预和推动社会;第二,在性质上,报刊是一个独立的专业;第三,报纸的目的是为公众服务,并反映民意;第四,报纸的运转是靠自己的有效经营,尤其是广告收入;第五,报纸的约束机制是法律和职业道德自律。
”当我们聚焦危机报道之中,在新闻专业主义为导向的角色意识指导下,媒体一方面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政府监督者,和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可以积极发挥能动性,为保护公众利益及时、真实、客观地进行危机事件的报道;另一方面能在对公共危机事件报道中,遵守相关的条例和法规,保持客观的、中立的报道方式,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2 建立行业内的自律和公众监督机制为了保障媒体在危机报道中的行为,必须有相关的监督机制我国媒体实现市场化经营后,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伦理失范的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行业内的监督缺乏执行力。
我国早在1991年就颁布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由于其在以市场和政府为导向的媒体行业内长期不受重视,致使其更像是一纸空文。
与《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命运相似的是,2005年《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出台,这一规定如何执行下去又成为一个问题。
危机事件的新闻传播策略和效果分析
危机事件的新闻传播策略和效果分析引言:危机事件是指一些紧急、不可预测和会对企业、组织或个人形象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的事件。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也前所未有。
因此,如何灵活应对危机事件,采取有效的传播策略,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危机事件的传播策略1. 实时反应和公开透明:危机事件发生后,及时反应是最关键的一环。
通过公开透明、及时回应媒体和公众的关切,可以有效稳定局势,避免谣言传播。
急于掩饰或否认问题,只会加剧负面影响。
2. 制定公关预案:危机事件前,制定一套完善的公关预案非常重要。
该预案应包含事前的风险评估、公关团队组建、消息发布渠道的规划等。
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公关团队可以根据预案快速、果断地应对。
3. 多渠道传播:传统媒体仍然是危机事件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新兴媒体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有效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更快速地传输信息,引导舆论,对危机事件进行应对和干预。
二、危机事件传播策略的效果分析1. 影响力扩大的挑战: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之快,使得信息不受限于地域和时间。
这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
通过灵活应对和积极回应,可以扭转局势,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2. 引导舆论的重要性:通过媒体的传播,舆论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形成。
因此,在危机事件中,引导舆论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采取积极的态度,及时向媒体和公众提供真实信息,可以引导舆论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3. 效果评估与调整:在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中,需要不断评估效果并作出相应调整。
通过媒体监测、社交媒体数据分析以及用户反馈,可以了解公众对事件传播的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策略,以达到最佳效果。
结语:危机事件的新闻传播策略和效果分析,要求公众感知度高、反应速度快、信息真实有效。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不容小觑,因此,企业、组织和个人都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传播策略,以应对突发事件,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现阶段公共危机事件新闻报道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研究
现阶段公共危机事件新闻报道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研究作者:刘星酉来源:《新一代》2011年第08期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危机事件的内涵与特点,进而指出危机事件新闻报道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危机事件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危机事件;新闻报道;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2中国有句古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
”人类在展的历程当中一直充斥着灾难和威胁。
正如社会学家所认为的,危机是一种社会常态。
在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一个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但同时却充满危机和高风险的社会。
如何应对这些危机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危机事件及其特点(一)危机事件的界定。
许多研究危机管理的国内外学者对危机做过定义。
美国学者罗森塔尔(Rosenthal,1989)的定义是相对较为全面的,他指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构成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因此我们按照国内学术界对危机的界定把凡是危及群众生存生活和给社会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的灾难或事故统称为“危机事件”或者“社会公共危机事件”。
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不但突发性极强,而且发展演变速度迅速,冲击力和破坏力强。
(二)危机事件的特点。
1.突发性。
突发性及不确定性是危机事件最显著的特点,正如俗话说的:“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危机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料性。
2.破坏性。
危机事件常常也被称作灾难性事件,由此可见危机事件的破坏性。
不同的危机事件,其破坏程度,广度也有所不同。
3.关联性。
危机的关联性是指危机之间具有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对于某一危机事件的报道往往会影响到相关的领域。
4.新闻性。
如今,各类危机事件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频频发生,在这些危机事件中,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危机管理和危机传播与信息、舆论、传媒的密切关系。
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危机传播的原则与策略浅析——以“7·20河南暴雨”为例
第38卷第3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38,N o .32022年5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M a y 2022ʌ收稿日期ɔ2021G09G10ʌ作者简介ɔ王璇(1993-),女,甘肃兰州人,兰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播理论研究.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危机传播的原则与策略浅析以 7 20河南暴雨为例王㊀璇(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甘肃兰州㊀730010)ʌ摘要ɔ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作为危机事件的一种,由于其突发性等特征比其他的危机事件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与反复性.该种危机事件发生时信息的传播容易产生舆论的混乱从而引起民众的恐慌,所以相较其他突发性事件在进行危机传播活动时更需要讲求一定的原则与策略.以 7 20河南暴雨 为例,运用斯蒂文 芬克危机传播阶段分析理论对该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政府㊁媒体与公众所进行的危机传播进行分析.就分析提出原则和策略上的建议,以期对之后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事件中的危机传播提供一些启示.ʌ关键词ɔ7 20河南暴雨;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危机传播ʌ中图分类号ɔG 206.3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22)03G0125G04A n a l y s i s o fC r i s i s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a n dS t r a t e gi e s i nS u d d e nN a t u r a lD i s a s t e rE v e n t s T a k i n g t h e J u l y 20R a i n s t o r mi nH e n a n a s a nE x a m pl e WA N G X u a n(S c h o o l o f B u s i n e s s a n d M e d i a ,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i n a n c e a n dE c o n o m i c s ,L a n z h o u 73001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D u e t o t h e u n c e r t a i n t y a n d f r e q u e n c y of s u d d e n 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e v e n t s ,t h e c r i s i s a n d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g e n e r a Gt e d i n th e e v e n t n e e d t o p a y m o r e a t t e n ti o n t o t h e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t h a n t h o s e i no t h e r e v e n t s .B y c o m b i n i n gc a s e a n a l y s i s a nd l i te r a t u r e a n a l y s i s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r i s i s a n d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a n d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s t r a t Ge g i e s g e n e r a t e db y t h e J u l y 20H e n a nr a i n s t o r m b y c o m b i n g t h e c o n c e p t sof c r i s i sa n dc r i s i s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g e n e r a t e db yt h e s u d d e n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e v e n t s a n d a p p l y i n g S t e v e nF i n k s c r i s i s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 t a g e a n a l y s i s t h e o r y a n d t h e 5S p r i n Gc i p l e o f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a n d p u t s f o r w a r d s o m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n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a n d s t r a t e g y i n t h e e v e n t o f s u d Gd e n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s i no r d e r t o g i v e s o m e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i n t h e e v e n t o f s u d d e n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s .K e y wo r d s :J u l y 20H e n a n r a i n s t o r m ;s u d d e n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c r i s i s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㊀㊀近年来,全球突发性危机事件层出不穷.信息传播的错乱㊁谣言四起等往往伴随着该类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所发生.2021年7月中国河南省发生罕见的7 20暴雨危机,该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引发的一系列的信息传播方面的危机使整个社会产生了很大的舆论压力. 媒介即讯息 ,在现代媒体技术与手段的发展下,讯息在社交媒体上会迅速传播并不断发酵,但是信息传播速度的提高不能保证信息能精准地传播到每一个目标受众,也不能保证每一条讯息都是准确无误.传播中种类过多㊁速度过快的信息也会产生一些对舆情非常不利的因素.这些不利因素不仅不能使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所产生的信息传播危机得到很好的解决,还会对正常进行的危机传播有负面的影响.所以搞清楚危机事件各时期政府㊁媒体所进行的危机传播,合理运用危机传播的原则与策略才能够避免危机传播中信息错乱㊁冗余等因素所造成的大众不必要的恐慌,减少突发性危机事件中信息传播引发的社会舆论压力.一㊁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与危机传播(一)危机事件与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国内外学者,对危机有不同的定义.国外学者罗森塔尔(U r i e lR o s e n t h a l)将危机界定为:对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运行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紧迫,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1].国内学者刘刚在«危机管理»中,把危机定义为一种对组织基本目标的实现构成威胁,要求组织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关键性决策和进行紧急回应的突发性事件[2].2021年发生的7 20河南暴雨是一场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该危机事件极具破坏性与迅速性,并且不确定性极强,使得我国河南人民的生活㊁生命㊁财产等受到了威胁.(二)危机传播美国女学者费恩 班克斯(K a t h l e e nF e a r n -B a n k s,1941-)认为,危机传播是 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㊁之中以及之后,介于组织和其公众之间的传播 [3].胡百精教授的«危机传播管理»认为危机传播是混乱符号和不确定意义的扩散过程,是信息传播主体与客体失序互动的过程[1].作为危机传播前锋与后盾的政府来讲,做到信息的相对透明与沟通的顺畅是进行的危机传播的核心;而作为公众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是进行危机传播的基础;媒体在危机传播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合理的传播策略来传达政府的声音,维护社会稳定.二㊁7 20河南暴雨中的危机传播模式阶段性理论是危机传播理论在危机管理理论中的借鉴与应用,斯蒂文 芬克在1986年提出四阶段论,该理论将危机传播过程划分为危机潜在期㊁危机爆发期㊁危机蔓延期㊁危机解决期四个阶段.运用阶段性理论对7 20河南暴雨中的危机传播做相对系统的梳理,可以更加完整地了解该危机中媒体㊁政府与大众进行危机传播的模式.(一)危机传播的潜在期:危机传播不只要提前预警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迅速,政府与媒体对于暴雨这种突发自然灾害危机事件可以做到第一时间的报道与预警.2021年7月16日中国气象报道称,河南省气象局启动暴雨四级应急响应,气象部门各相关单位严格按照应急响应规定做好工作.虽然政府㊁媒体已预警,如前期新华社㊁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在自己的两微信一端上均就灾害给出预警.但是因为前期政府㊁民众对预警不够重视,使得政府和媒体刚开始的危机传播陷入被动,在7 20河南暴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铺天盖地的各种媒介信息㊁报道纷涌而来,公众对政府的救援㊁灾民的安置等都产生了质疑.政府在官方媒体的两微一端立马发布准确的信息:第一时间公布河南该次暴雨的雨势情况,发布求救电话㊁救援信息㊁避难帮助场所等;同时避谣社交媒体上传播的错误信息.危机潜在期是危机传播相对容易的时期,也是更大的传播危机最不容易被发现的时期.所以,政府与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应该随时提高警惕,树立良好危机传播意识,始终防患于未然[4].(二)危机爆发期:危机传播需要具体报道一旦危机潜在期结束,信息传播面临的危机将会彻底爆发,并且过程是不可逆的.这是四个阶段中最短的阶段,但是稍有不慎都会让危机传播发展到很不利的地步.7 20河南暴雨中危机事件经过媒体报道,受到社会很大关注.但是由于危机的突发性,准确的消息的调查考证需要一定时间.网络繁杂的信息使得危机爆发期谣言遍地,大众出现焦躁情绪,一是质疑预警与防范;二是迫切想了解灾区的情况及群众的救援和安置等问题.大量媒体聚焦河南,具体地对河南各地的灾情与受灾群众的现状进行报道.如央视新闻发布7月20日,河南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导致的乘客不幸罹难的具体人数;人民日报官微报道了郑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防汛救援最新情况.为大众提供官方信息,解决信息不透明造成的谣言四起.在危机的爆发期,信息传播的模棱两可㊁混乱无序会造成危机传播的失误.所以要利用现代媒介的便利性具体准确地进行危机传播,让媒体报道更加具体化是危机传播的关键.(三)危机蔓延与恢复期:危机传播需正确引导危机延续的同时也在恢复,危机恢复期通常指危机的 清理阶段 ,危机蔓延期是四阶段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5].面对处于危机蔓延与恢复期的7 20河南暴雨事件,危机传播一刻也不能停息,并且需要正向的引导,才能迅速且高效地解决传播危机问题.在7 20河南暴雨事件中政府迅速给出相应的指示,针对舆论热点及时发布官方消息,防止谣言的扩散和传播;媒体也进行正确引导,不断报道救人抢险,各地捐款捐物的新闻,为此次突发自然危机事件创造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定受灾人民战胜灾难的决心.政府㊁媒体所进行的正确舆论引导使得处在危机蔓延与恢复期的信息传播危机进一步得到缓解.(四)危机解决期:危机传播需谨慎对待危机解决阶段,不意味着政府㊁媒体的危机传播完全结束,关于政府后续形象的重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6].虽然河南暴雨慢慢变小,陆续进入灾后重建和理赔阶段,舆论也渐渐淡化.媒体主要就危机事件发布灾害重建和赔偿等消息,最大程度树立政府的正面形象.在新闻媒体上报道一些灾害重建,赔偿等危机解决信息的同时,也做一些预警报道,如在2021年8月21日,媒体还对河南部分地区将迎来新一轮的暴雨进行了预警.事实上,危机解决期,危机传播应该更加谨慎.一旦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掉以轻心,会使之后的危机传播变得措手不及,影响危机传播之前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所以媒体应做好由于危机事件折返继续进行危机传播的准备,小心谨慎地进行危机解决阶段的危机传播.三㊁7 20河南暴雨的危机传播原则(一)政府和媒体需要主动承担危机传播的责任在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引发传播危机后,政府㊁媒体应该第一时间承担起危机传播的责任.政府部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㊁微信等新闻客户端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消息,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指示.官方媒体在互联网上也第一时间承担起了权威报道的责任,对暴雨进行了权威㊁详细㊁准确的报道.如人民日报的官微一直发布第一手危机事件的官方信息,在危机传播中一定程度起到了引导舆论的作用,承担起了作为官方媒体的责任.(二)政府和媒体需要真诚沟通㊁真实报道灾害无情,政府和媒体需要真诚地与群众进行沟通,使突发事件危机传播更加有人情味.任何不真诚的沟通都会导致危机传播情况变得越来越糟,使得传播危机蔓延.在危机传播中,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地方媒体都需要真诚沟通,真实报道灾情与救援的真实情况,而不是进行虚假㊁夸大的隐瞒报道.媒体在做到真实报道的同时要进一步了解群众迫切需要的信息.在对于这场暴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几乎都是第一时间真实报道了灾情的发展,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与受众进行真诚沟通并且真实报道新闻事实避免谣言的传播.(三)遵循速度第一且报道准确快速处理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的信息传播是政府㊁媒体危机传播成功的关键,一定要第一时间判断清楚形势,找出危机传播对策.在河南暴雨的危机事件中,政府与媒体合理利用 两微一端 ,迅速及时进行危机传播,尤其是微博避谣机制,往往在谣言发生的第一时间,就粉碎谣言,传播真相.如在网络传播中,社交媒体上流传一则4秒钟的短视频,显示一条巨大的鱼状物体在街区洪水中翻腾,据称是郑州 荥阳海洋馆被冲破,海洋馆中的鲨鱼逃出来 ,媒体和大众立马一起避谣,证实为假新闻,避免再次加重灾情中群众的恐慌.在这场自然灾害危机事件中政府㊁媒体和大众利用现代媒介实现了真正的危机传播的速度第一原则.(四)相互协作,系统运行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政府㊁媒体与公众进行的危机传播要遵循正确㊁完整的相互协作原则并进行系统运行.在这次事件的危机传播中不仅政府㊁媒体及大众相互协作,政府与政府,主流媒体㊁地方媒体㊁还有其他媒体也相互协作.同时各种媒体深入灾情报道一线,系统报道灾情,对灾情的报道使用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相互协作,系统运行的原则可以使大众系统地掌握危机事件的信息,坚定决心与信心打赢信息危机仗,使受众获得了系统信息,最终使得危机传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五)发布权威性信息在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事件的危机传播中,权威信息的发布更能取得大众的信服,媒体发布权威人士的消息报道可保证危机传播具有权威性.如主流媒体发布中共中央总书记㊁国家主席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这次7 20河南暴雨对防汛救灾工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7月21日人民日报直播了中央气象台与河南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等专家解读此次特大暴雨的过程特点㊁成因与未来几天的预报.政府㊁媒体随时用权威证实原则,打消一些由于大众对媒体传播信息不信任产生的恐慌.四㊁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危机传播的策略分析㊀㊀在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的危机传播中需要一定的危机传播策略去更好地进行当下的危机传播,对于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危机传播策略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做好政务社交媒体沟通政务社交媒体危机沟通是指危机事件发生前后,政府和公众如何通过政务社交媒体进行沟通[7].平时就要做好政务社交媒体与受众的沟通,保持与受众之间的消息畅通与相互信任.这样不管是在河南暴雨还是其他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中,政务社交媒体都可以发挥自己官方媒体的身份优势,传递讯息.有效的政务沟通能让大众迅速㊁准确地获取信息,同时一旦危机事件发生政府也能更快确定危机传播的方向.(二)合理利用意见领袖,强调社会责任危机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策略之一便是要合理利用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因为他们本身具有一定受众,在关于重大自然性灾害事件的危机传播面前,他们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帮助社会消除一部分传播危机,在社会的危机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危机传播的意见领袖,已经不单单只能查找㊁传播信息,为受众提供观点与建议.他们还需要收集信息,辨别信息的真假,并且引导自己的粉丝.提高危机传播的正向信息的传播速度,促进传播危机的解决.比如在7 20河南暴雨事件发生时很多微博大V转发救援信息,但是其中就有假的求助消息泛滥,看似事小其实很容易引起大众的恐慌,不利于危机传播,所以需要意见领袖先去辨别一下消息的真假.很多媒体的官方微博㊁微信公众平台在这次河南暴雨中也起到一定的危机传播作用,所以在危机传播策略中合理地利用意见领袖,强调社会责任,才能使危机传播更加深入㊁广泛㊁有效.(二)必须时刻保持信息的畅通与准确大量的冗余信息与谣言也会导致危机传播的失败.很多媒体线上传播救援信息㊁灾情中的救人的英雄事迹等一些灾情相关的报道,但是这些信息过多会导致信息的不通畅,对危机传播产生不好的影响.危机传播成功的关键在于时刻保持信息的畅通和准确,所以这就需要媒体里专业的人从大量消息中筛选出准确有用的信息并且立刻发布出去,否则会形成信息的冗余,使得消息真假难辨.如在灾情期间微博及时建立专项小组进行救助信息的筛选,将相对准确的求助信息发送出去.越是在这种信息杂乱无章的时候越要保持传播信息的畅通与准确,危机传播才更有效率.五㊁总结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的危机传播过程需要随机应变.由于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社会关注度高,在此类事件的危机传播中运用危机传播原则和策略时应该更加注意方式与方法,要因时㊁因势而变.在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的原则与策略方面我们应该更加注意真实㊁准确传播信息,创造一个良好的传播环境.ʌ参考文献ɔ[1]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8.[2]刘刚.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3]C o o m b s,WT.C h o o s i n g t h e r i g h tw o r d s:T h e d e v e l o pGm e n t o f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s e l e c t i o no f t h e a p p r o p r iGa t e c r i s i sr e s p o n s es t r a t e g i e s[J].M a n a g e m e n tC o mGm u n i c a t i o nQ u a r t e r l y,1995(8):447G476.[4]上官酒瑞.互联网+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300.[5]余玉花.科学防范现代危机的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384.[6]温琼娟.美国危机传播研究八大理论流派[C]//第六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国家品牌 社会资本与文化软实力论文集,2013:300G324.[7]谢起慧,彭宗超.基于T AM的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危机沟通机制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7,36(5):106G112,100.[责任编辑:王敬儒]。
国外突发公共事件媒体报道的原则、方法和策略分析
国外突发公共事件媒体报道的原则、方法和策略分析突发公共事件,或称重大危机事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而严峻的问题。
英美俄日等国家的新闻媒体在报道本国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承担了多样化的社会角色,媒体既是事实报道者,又是参与处置者,还是舆论的影响者,各国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原则、方法和策略上,也形成了一般性共识,媒体已经成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政府认可、公众信赖的社会公共力量。
国内发生的“8?12天津港爆炸案”就给政府处置和媒体报道带来了巨大挑战,国外媒体的报道原则、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所借鉴。
一、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媒体报道的作用在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过程中,媒体对于政府处置情况的报道,能够为政府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对于事实和真相的报道,可以提升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对于问题的批评和谣言的澄清报道,可以有效疏导公众的负面情绪。
1、媒体充当突发事件处置进程的协同者。
媒体具有在突发事件中的告知作用和协同作用,在信息公开程度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这一现象尤为明显。
突发事件会激起公众对政府强大的信息需求,媒体充分尊重民众的信息知情权,依靠与政府的密切关系,获得被允许的新闻采访便利,及时准确地披露相关信息,让公众了解真相,支持政府按部就班地采取下一步应对之策,对于需要发动社会动员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刻,媒体更是毫不犹豫地进行社会呼吁。
当然,如果政府处置不力,媒体也会充分发挥监督角色,通过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和批评来促使政府纠错。
2、媒体成为引导公众舆论的减压阀。
对于负面影响较大的危机事件,公众需要有一个宣泄口,媒体通过议程设置,把舆论发展引向正确的方向,即事件的责任认定、应对措施和监督批评上。
媒体除了披露客观事实的报道之外,比较中立的客观评述能够把公众最想表达的声音传递出来。
无论这种声音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赞美感谢还是不满批评,媒体这种积极主动的发声,代表了公众的意愿。
媒体又通过建立公众与政府对话的平台,邀请各方专家进行解说评论,与政府、专家、意见领袖形成一种看似偏激实则温和的互动,既是公众情绪的宣泄,也是政府执政风险的预警,有利于舆论压力的释放和社会稳定。
危机传播与国际新闻报道的应对策略
危机传播与国际新闻报道的应对策略危机传播和国际新闻报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传播的迅猛发展,国际新闻报道在危机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危机传播与国际新闻报道的关系,并提出针对危机传播的应对策略。
一、危机传播的特点危机传播是指突发事件或重大问题在社会中迅速传播和扩散的过程。
危机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时效性:危机传播需要在第一时间提供准确的信息,并及时进行报道与传播。
2.广泛性:危机事件通常涉及到广大的受众群体,因此传播范围广泛。
3.不确定性:危机事件常常伴随着信息的不确定性,报道者需要有效地获取和甄别信息,以便提供准确的报道。
4.情绪化:危机事件往往引发公众的情绪波动,媒体在报道中需要注意平衡与稳定公众情绪。
二、国际新闻报道的作用国际新闻报道在危机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包括:1.信息搜集:国际新闻机构拥有广泛的信息来源和采访渠道,能够及时获取危机事件的各种信息。
2.信息传递:国际新闻机构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对危机事件进行报道与传播,将信息传递给全球受众。
3.舆论引导:国际新闻报道对于塑造公众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能够引导公众对危机事件的认知和态度。
4.国际影响力:国际新闻报道能够将危机事件的影响力扩大到全球范围,从而促使国际社会对危机进行关注和反应。
三、危机传播与国际新闻报道的挑战然而,危机传播与国际新闻报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信息真实性:危机事件报道中信息真实性的把握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媒体需要通过多角度的采访和信息核实,确保报道的准确性。
2.语言和文化差异:国际新闻报道需要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媒体应积极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翻译。
3.国家政策限制:某些国家可能存在对危机事件报道的政策和限制,媒体需要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报道,保护新闻自由。
四、应对策略针对危机传播与国际新闻报道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建立可靠的信息渠道:国际新闻机构应建立稳定而可靠的信息来源和采访渠道,确保第一手的信息获取。
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作用——社会危机事件报道中的媒体责任
二 、 机 初 发 期 及 时 报 道 , 定 民 心 危 稳
、
危 机 潜 伏 期 的 预 警
危 机潜 伏 期 的特征 ~ 般 是社 会 系统 或 组织 较 长时
:
危 机 事 件 发 生 后 , 果 缺 乏 权 威 部 门 、 流 媒 体 的 如 主
间 地 积 累 矛 盾 , 危 机 处 于 量 变 阶 段 。这 是 最 容 易 解 决 伎 危 机 的 时 期 , 因 没 有 明 显 的 标 志 事 件 发 生 , 不 易 被 但 而 人察 觉。 新 闻媒体 在 这 时候 应该 担 负起 环 境监 测 的职 责 , 到 社 会 预 警 的 作 用 。普 利 策 曾 有 一 个 很 经 典 的 比 起
有效解 释 或疏导 才无 意 中采取 的一种 无奈 形式 。
的情 况下 , 体 的这一 作 用并 不 ~定 能 够 凸显 出来 , 媒 但
是 一 旦 遭 遇 危 机 , 体 的 隙 望 功 能 就 被 放 大 了 。在 危 机 媒
潜伏 期 ,媒体 及早 地把 可 能 发 生事 件 的有 关信 息 传 递 给 决 策 部 门 , 够 引 起 有 关 方 面 的 注 意 , 而 有 助 于 把 能 从
好党和 政 府 的喉舌 , 要 当好 人 民生 命 财产 守 护 者 , 还 帮
助 政 府 和 民 众 克 服 困 难 、 胜 危 机 。然 而 危 机 存 在 若 干 战
; 厦 过 去 两 年股 价 暴 涨 的背 后 是
个 发 展 阶 段 , 危 机 的 不 同 发 展 阶 段 , 闻 媒 体 承 担 可 以让 社 会 有 一 个 心 理 备 ,提 升 佳
j 种 人 为 的 现 象 , 它 的 根 子 是 人 们 感 觉 到 自 己 缺 了点 什
中国媒体在马航失联的危机公关的表现和思考
中国媒体在马航失联的危机公关的表现和思考——中外报道方式对比分析毫不疑问,今年上半年最诡异的新闻时间莫属美好MH370航班失联的消息了。
2022年3月8日最为诡异的航空突发新闻,迅速吸引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各报纸、电视、广播、网络自媒体等鏖战方酣。
中国媒体面对这次突发事件显得却不尽人意,比较西方传统媒体的迅速、严谨。
我国媒体恐怕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一)试分析中国媒体在马航突发事件的报道表现微博有网友形象的嘲讽道“越南一直在发现,马航一直在否认,中国救援队在路上,而中国的记者在丽都饭店。
”虽然戏谑,但从侧面反应了中国媒体表现的无力和失望。
线面我大体就从两个方面分析中国媒体在马航事件中的表现不足点进行阐述(1)过度的煽情,严肃新闻软化。
忽视此次事件背后的诱因,转移公众注意力,削弱我国媒体倒逼马方政府的执行力。
在飞机下落未名的第一天,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发出消息后,随机发送温情祈祷,祈祷全机人员平安降落。
但随着事态的不明朗化及马来政府发布信息的模糊化,中国媒体疲于寻求真相,着眼点也开始转向受害者家属的报道和虚无缥缈的祈祷上。
在一幅幅悲痛的照片曝光后获取的不仅是点击量的增加更是对受害家属的一种新闻“凌驾现象”.当然作为记者采访受害者家属似乎是一种职业的要求,本无可厚非,但采访的目的是要让受众看清事实,纾解或减少采访人的困扰和伤害。
而不是把他们痛苦的眼泪特写,造成他们的二次伤害,这是缺乏人文主义关怀的一种表现。
(2)在马方最后宣布MH370最终并不是像它官方公布的时候,中国媒体除了备责和诧异(3)当事件尘埃落定后,事件的后续报道中深入调查研究的缺乏。
电视台邀请专家讲解飞机发生事故后如何自救;网络媒体策划专题了解机长身世背景,完全忘记背后更为深刻的警示意义和尚不明确的真相。
(二)中西方在此次报道中的对比,及中国媒体需要思考及改进的方法(1)关于突发事件受害者采访手法对比在新闻组成要素中“人”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一味的担心受害者家属的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放弃采访的话,则失去了重要的信源。
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及其策略
281文化纵横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及其策略所谓的公共危机事件指的是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紧急性并会产生重大事故的事件。
[1]而其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突发性,人们无法预知事件的走向,所以新闻媒体的播报就成为了人们信守的准则之一。
新闻传播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作用保证信息的时效性。
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
[2]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可以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传播,使人们可以了解事情的缘由和有关情况。
因为公共危机事件总是伴随着较大的社会危害,所以人们往往会对其给予极大的关心,渴望了解最新的信息。
这个时候,新闻媒体就要发挥他们的职责作用,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危机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
同时,除了新闻媒体,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事件发生后,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也应该及时向公众传递公开透明的信息,保证公众能够了解事情发展的趋向,消除一些不稳定因素。
引导舆论的走向。
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以后,社会上会出现各种版本的信息,其中难免会有一些动摇人心、扰乱社会秩序的不实信息,人们缺乏主流价值观的引导。
[3]所以在这个时候,新闻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对舆论的走向进行正确的引领。
如果这时新闻传播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效用,那么就能对公众的情绪和社会的秩序起到很大的安抚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危机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缓解危机事件可能产生的连环效应。
反之,如果新闻媒体没有做到这一点,则极易引发由部分个体或群体的流言而导致的“回音壁效应”。
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
新闻传播也能够起到与社会公众进行交流的作用,因为在事件发生以后,人们处于恐慌的状态之中,如果这时没有媒体或者政府有关部门对事件进行解释说明,则极易引发集合行为。
所以,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新闻媒体,都应该通过新闻传播与公众进行沟通,加强信息交流的有效性,从而减少危机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事件得到更好的解决。
关于公共危机的论文
关于公共危机的论文篇1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
( 一) 健全了危机管理组织机构。
自 20__ 年非典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开始全面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项应急预案相继发布,20__ 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公共危机预警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的危机管理实践,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各项应急预案也逐年更新和完善,危机管理也呈现出快速、成熟发展的态势。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单位基本都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人通常是政府或单位的一把手,副职通常是分管安全或者常务副职来担任,成员通常是直属部门、单位以及地区军警等人员组成。
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保证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把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 二) 规章制度持续完善。
为确保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0__ 年开始,我国开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处理、监测以及事后恢复等环节提供了法律依据。
各地区在规章制度的建设方面也逐渐完善,同时也有针对性制订和发布了相关文件,在明确信息报送、事件处理、事后恢复、宣传报道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一些部门和单位还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定期培训机制和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图。
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为危机事件的处理提供了依据,但是应对公共危机的相关法规总体看相对单一。
( 三) 建立了信息报送机制。
一是信息管理水平不均衡。
信息是贯穿危机事件管理活动全过程的要素,自从我国1994 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国家对信息化的地位也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各地区也开始学习信息管理,但是各地区信息管理水平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经研究表明,经济发达地区,自然条件也比较优越,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信息管理也相对落后。
我国灾难性报道的发展和沿革
我国灾难性报道的发展和沿革1、何谓灾难性报道灾难性事件报道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各种突发性事件的报道。
简单地说,就是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
所谓灾难性事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突发性公共事件。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害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和一般的新闻事件相比,灾难性事件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意外爆发,具有突发性;二、矛盾集中,具有冲突性;三、后果严重,具有破坏性;四、现场惨烈,具有震撼性;五、影响广泛,具有社会性。
针对灾难性事件的特点我们在新闻报道中要特别注意传达灾情,减少谣言。
真相是消灭谣言最好的工具。
此外它还要履行媒体的一般职能,不期而至的突发性,严重的危害性以及对惯常社会生活的破坏性,使其得到广泛而强烈的社会关注度,具有很高的新闻报道价值。
比如说1.29灾难性报道究竟报什么?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在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上:一是受众作为新闻接受的主体所具有的对灾难有关情况了解的权利;二是遇难者亲属和灾难受害人对事件全部真实情况与细节了解的权利。
而在我国灾难性报道中,“丧事当喜事报”,“灾难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曾经长期主宰着我国灾难报道的模式。
天灾人祸带给人们的本来是一出悲剧,但一些报道却硬把它演化成一曲颂歌,过于突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一主题,却忽略了对于灾情、伤亡的全面反映,忽视了人文关怀和灾害反思,使得灾难带给人们的警示作用丧失殆尽。
灾难当前,公共传媒应是社会中的第一瞭望者,对内成为与受众零距离零时差的沟通者,对外是国家形象的公共大使。
这样才能承担好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一重担,才能无愧于党,政府和人民赋予媒体的特权。
2、我国灾难性报道的思维沿革自1949后至今,我国灾难性报道的思维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1949-1979年的报道理念:灾害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
公共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公共危机案例分析报告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公共危机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公共危机,提高危机管理能力,本文将对一起典型的公共危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一、案例背景具体年份,具体地点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公共危机事件名称。
该事件起因于详细阐述事件的起因,迅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影响。
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在应对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二、危机的发展过程(一)初始阶段在危机的初始阶段,描述最初的情况和表现,例如相关的现象、消息传播等。
由于分析初始阶段未能有效控制的原因,危机开始逐渐蔓延。
(二)扩散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危机进入扩散阶段。
阐述危机扩散的范围、速度和影响程度,比如影响的区域、涉及的人群等。
这一阶段,说明危机扩散的主要推动因素,使得危机的形势愈发严峻。
(三)高峰阶段危机达到高峰,详细描述危机在高峰时的严重程度,包括造成的损失、社会的恐慌程度等。
此时,分析应对措施在高峰阶段的效果和不足之处。
(四)缓解阶段经过各方的努力,危机逐渐进入缓解阶段。
阐述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使得危机得到缓解,以及还存在的一些遗留问题。
三、危机应对措施及效果评估(一)政府的应对措施政府迅速成立了应急指挥中心,调动了各种资源进行救援和处置工作。
列举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如调配物资、组织救援队伍等。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指出政府措施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信息发布不及时、协调不够顺畅等。
(二)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众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危机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举例说明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具体贡献,如提供物资援助、心理辅导等。
但也存在分析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缺乏统一指挥、专业培训不足等。
(三)媒体的作用媒体在危机期间发挥了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作用。
阐述媒体的报道方式和内容,以及对公众情绪的影响。
但部分媒体在报道时指出媒体报道存在的偏差或不实之处,可能导致的后果。
高校危机事件媒体报道分析
高校危机事件媒体报道分析作者:轧钰佳等来源:《国际公关》2023年第23期邓植方杨紫雨摘要:高校危机事件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声誉和形象,也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学术研究、社会信任等方面。
高校作为知识传承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一旦发生危机事件,不仅会对学校自身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还可能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影响其长期的发展。
如何利用媒体报道应对高校危机事件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以X事件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对高校危机事件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危机事件;媒体;问题;建议;公关高校危机事件往往涉及教育质量、学术诚信等方面,直接影响学校的学术声誉和教育质量。
学生、家长和社会对高校的信任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能够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危机事件。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决定了其与社会其他领域的合作与信任关系。
[1]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可能导致社会对高校整体的不信任,进而影响学校与社会其他机构的合作与互动。
高校危机事件容易引发广泛的社会舆论,媒体的报道和社会的讨论对于事件的影响不可小觑。
高校作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其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高校危机事件也常常暴露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这可能促使高校进行内部改革和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媒体在报道和传播高校危机事件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对事件发展和处理的影响。
通过对媒体报道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舆论的形成、传播路径以及舆论对高校和社会的影响,进而为高校和媒体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媒体报道影响分析(一)舆论扩散问题媒体报道在高校危机事件中对舆论扩散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问题。
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舆论监督和引导角色,可以对事件的解决和高校工作的改进起到推动作用。
因此,媒体报道是否客观准确负责并对事件的解决提出建设性意见是十分重要的。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可以迅速将事件细节传递给广大受众。
新闻传播中的危机事件与危机管理
新闻传播中的危机事件与危机管理在现代社会中,新闻传播的力量无处不在。
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扮演着连接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桥梁角色。
然而,在传播过程中,危机事件的发生时有所见。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中的危机事件,并探讨如何进行危机管理。
首先,危机事件在新闻传播中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媒体往往会迅速将事件报道出来。
这种报道不仅会引起公众的关注,还可能对相关方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当一家公司的产品发生安全问题时,媒体会广泛报道此事,这将导致公众对该公司的产品产生怀疑,并且对该公司产生负面印象。
因此,新闻传播中的危机事件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管理。
其次,危机管理在新闻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媒体和相关方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损失和恢复公众的信任。
一种常见的危机管理方式是采取积极的沟通策略。
媒体可以通过发表公开声明、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及时向公众解释事件的真相和处理情况。
此外,媒体还可以通过建立社交媒体账号等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回答他们的问题和疑虑。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传递信息,减少不确定性,恢复公众的信任。
再次,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与媒体进行有效合作。
媒体在报道危机事件时,往往会选择特定的角度和视角来进行报道。
因此,与媒体的有效合作对于控制危机传播至关重要。
一种合作方式是与媒体建立紧密的联系,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避免误解和不实报道的出现。
此外,企业和相关方还可以主动向媒体提供背景信息、专家意见等,以便媒体进行客观准确的报道。
通过与媒体的紧密合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危机事件对于企业和相关方的负面影响。
最后,危机事件需要通过长期的危机管理来持续改善。
很多危机事件是由于系统性问题造成的,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危机管理不仅仅是对单个事件的处理,还需要对整个新闻传播和组织活动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个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应该包括危机预测、危机预防、危机应对和危机恢复等环节。
通过从危机事件中吸取教训,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机制,可以将危机对于组织和公众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危机传播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危机传播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国际新闻报道逐渐成为一个跨越国界的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
然而,危机事件的发生给国际新闻报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危机传播国际新闻报道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挑战1. 时效性挑战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而国际新闻报道通常需要由记者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并迅速报道。
然而,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混乱,记者面临着信息收集和确认的困难。
同时,跨越国界的报道也需要考虑到时区的差异和语言的障碍,进一步增加了时效性挑战。
2. 公信力挑战危机事件的报道涉及到各类信息源和渠道,包括政府、企业、专家、受害者等。
然而,不同信息源之间往往存在着主观性和利益冲突,导致报道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此外,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为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平台,进一步挑战了国际新闻报道的公信力。
3. 跨文化挑战国际新闻报道面临着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和碰撞。
危机事件的报道往往需要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同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可能存在差异。
这就要求记者在报道中要充分考虑到背景文化的差异,并尊重当地的价值观念和传统,以避免引发文化冲突和误解。
二、应对策略1. 加强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针对时效性挑战,记者应该提升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建立丰富的信息来源网络,包括政府和企业的官方渠道、专家学者和受害者的访谈等方式,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
同时,记者应具备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2. 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和透明度为了应对公信力挑战,媒体可以加强内部的伦理标准和规范,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此外,媒体应积极回应公众的质疑,及时澄清谣言和虚假信息。
同时,媒体可以建立与政府、企业和专家的合作机制,确保报道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3. 增加跨文化交流与理解为了应对跨文化挑战,媒体和记者应增加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了解和尊重。
极端灾害天气舆情事件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浅析
极端灾害天气舆情事件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浅析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极端灾害天气事件频频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
而在这些灾害天气事件发生后,舆论在传播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特点,对于灾害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极端灾害天气舆情事件传播特点和应对策略进行浅析。
1. 快速传播:极端灾害天气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冲击性,因此舆情事件传播的速度非常快。
一旦灾害事件发生,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平台上很快就会出现大量相关报道和评论,舆论在短时间内就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和传播。
2. 情绪化:极端灾害天气事件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舆情传播往往呈现出情绪化和激烈的特点。
群众在面对灾害事件时往往产生焦虑、恐慌等情绪,这些情绪在舆论传播中容易被放大和强化。
3. 公共关注度高:极端灾害天气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广泛,因此舆情事件往往具有较高的公共关注度。
不仅新闻媒体对此类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社会各界也都对此类事件关注度较高,因此舆情传播范围广泛。
4. 网络传播占比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成为了舆情传播的重要平台。
在极端灾害天气事件发生后,大量的信息和观点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传播,舆情事件的影响也往往在网络上爆发。
1.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在面对极端灾害天气舆情事件时,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及时发布权威的信息和数据,及时向公众传达灾害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应对措施,降低社会公众的恐慌情绪,引导公众理性应对灾害事件。
2. 建立危机公关机制: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危机公关机制,加强舆情监测和处置能力,及时应对灾害事件引发的舆情危机,减少不良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3.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针对极端灾害天气事件,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灾害事件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和应对能力,减少舆情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4. 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在极端灾害天气事件发生后,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舆情的引导和管理,引导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减少不良信息和谣言的传播,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
竺竺!!望堕
Lega l Sys t emAn d Soci e t y
f叁箜!查塾 金
浅析我国 公共危机 管理的发展
刘亚光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增加,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
事件过程申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所以加强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
一、 公共危机 管理的 概念及分 类 我国的公共危机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的官方文件是在上世 纪80年代中期,但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却是在2003年“非 典” 事件之 后,所 以对 我们来 说公共 危机管 理还是 个比 较新的 领 域, 学者 对公共 危机 管理的 概念也 存在 不同的 看法 。我国 的学 者 张成 福根据 公共危 机管 理的生 命周期 理论提 出,“ 危机 管理是 一 种有组织、有汁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引I 对潜在的或者当 前的 危机, 在危机 发展 的不同 阶段采 取一系 列的控 制行 动,以 期 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 关于 公共危 机管理 的分类 ,不 同的学 者也有 不同的 观点。 马 琳综 国内 外学 者的观 点, 将公共 危机 事件 分为以 下几 类
类型
引致 I 訇 素
一般 表现方 式
自然灾难型 环境 破土 {:、 疾痫 传播、 自然 突 环境污染、自然灾难、公兆危机 发事什
利益失 衡型 经济发展不均 衡、礼会保障 制度缺陷
罢工、集体上访、示威游行
权力异 化型 政府权能体系 的失败,如腐 败
示威游行、暴力抗法、刑事案件
意"{i l I ,突型 意 谚j 形 态领 域的 7I I | 突, 如宗 教 、民族
公共危机处理中新闻媒体的作用及运用思路
公共危机处理中新闻媒体的作用及运用思路危机传播模式包括新闻宣传模式、公共信息模式、科学劝说模式及双向对称模式四种,其中最理想的为双向对称模式,双向对称模式顾名思义是指通过新闻媒体保持各种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使得新闻媒体成为各方表达观点、提出意见、发布信息的平台,从而实现互相理解、化解危机的目的。
一、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的主要作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反映并引导舆论。
在发生公共危机事件时,大众的情绪主要受社会舆论的影响,而政府在危机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需要针对具体事件制定具体的解决策略,而且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对事件尽量做完整的还原及应对。
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就可以及时汇集社会各种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此外,新闻媒体还可以引导公众宣泄情绪,维护其合法权益,缓解公众的不满情绪。
其次,社会监督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类社会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新闻媒体将这些问题及时反映出来,可以汇集社会各方的意见,集思广益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
新闻媒体所具备的这种社会监督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舆情反馈功能。
新闻媒体在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同时,还具有收集、反馈舆情的功能。
新闻媒体站在事件发生的第一线,收集信息,直接接触受众,因此是公众对危机事件处理的态度反映了解最快、最全面的一方,新闻媒体将这些舆情反馈给危机事件处理人员,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决策参考,对公众危机事件的处理与化解十分有利。
二、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的应用策略(一)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在发生公共危机事件后,事件各方均需承受来自公众的各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沟通要制是避免事件恶化的重要因素。
事件新闻发言人在接受新闻采访时,面对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要最大程度上消除个人情绪及观点,因为新闻发言人代表的是政府的立场,因此要对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尽量避免失误。
在新闻媒体面前,新闻发言人尽量将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紧急处理的效果等情况向公众说明,不要刻意回避媒体,因为如果媒体无法获得权威的消息,则可能会根据错误信息进行臆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媒体危机报道
自人类诞生以来我们就一直生活在危机之中,不论是远古时代的自然危机还是如今的金融危机、环境危机等等都表明:人类生活在危机之中。
在谈到危机报道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危机的定义。
胡百精在《危机传播管理》一书中,规定其定义为: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秩序、规范和目标,要求组织在短时间内作出决策,调动各种资源,加强沟通管理的一种威胁性形势或状态。
也就是说危机不是一种事件,而是一种状态,危机的本质是组织内部与外部的构成要素、动作规则和发展秩序由常态异化、裂变为威胁体系的过程。
危机带来的不只是一个威胁性事件,而是一种涉及内外部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困境。
虽然危机存在以久,但危机报道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是在人类有了媒介这一信息载体以后才逐渐形成发展并走向成熟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探讨危机报道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得到经验,指导我们今后的报道工作。
在此,我从中国在近年来危机事件中的报道为例,浅谈中国危机报道的发展和进步。
2001年7月17日凌晨3点30分,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中国的锡都”、“矿物学家的天堂”的美誉的广西省南丹县龙泉矿冶总厂拉甲坡、龙山等矿井发生了一起透水事故,事故发生后,拉甲坡矿长和龙泉矿冶总厂总经理联合县委书记、副书记以及县长等里应外合封锁消息,尽管如此,一些记者仍得到消息。
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记者前去采访,更是经历了多次坎坷,尽管曾有暴力相逼、生命威胁等,但记者们仍坚持采访下去,最终将事实公诸于众,也让死者及其家属得到安慰,同时,相关违法人员也得到应有的惩罚。
在这次危机事件中,最早获知信息的不是权力机关而是新闻媒体。
网上传播的简单报道:据传南丹拉甲坡矿和龙山矿发生重大透水事故,有重大矿工死难。
在这一信息的前两天,南宁多家新闻单位就接到了同一内容的电话举报。
很快,富有责任感、正义感而又具有职业敏感的新闻记者(包括中央驻桂和南宁一些地方传媒的记者)以最快的速度赶赴远在南宁480公里外的南丹展开实地查证。
在证实信息以后,同时以“内参”的形式送党中央国务院,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发出指令,要求彻查此事,最终真相大白。
这次危机事件最早体现了新闻媒体危机报道的作用。
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在2003年“非典”事件中,媒介的失语和沉默不仅让受众对媒体失去信心,造成谣言的扩散和恐慌,也在中国内地如江西也开始出现了抢购醋和板蓝根的情况。
在这个事件中,媒体的报道可以分为一下四个阶段:
1、“迟到”(02年11月16日—03年2月10日)关于SRAS的疫情开始在互联网流传,由于当时不了解病情,相关的评论比较混乱,此时并没有正规媒体报道有关事件;
2、“代言”(03年2月11日—2月20日)这时的媒体报道充当了政府的代言人,只是重复报道政府的相关事实和数据;
3、“失语”(2月21日—4月7日)中国政府在2003年2月之前并没有每日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广东地区的疫情,并且延误申报疾病的蔓延情况。
至同年3月,该病已传至香港,引起香港传媒的高度重视。
但相关的疫情报导却于内地被封杀;
4、“出击”(4月8日以后)在2003年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了全球的警告,然后美国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行了另一个健康警告。
中国的官方媒体对SARS病例的报导已经开始逐渐增多。
虽然,在“非典”事件中,媒体报道有所缺失,不过也正因为缺失才带给我们一些启示:有了中国的公共安全预警机制和信息公开,有了中国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等等,对媒体而言,则是有了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角色地位。
接下来的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表明中国新闻媒体已经彻底摆脱了过去在危机事
件中“报喜不报忧”、“事故出英雄”的传统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危机事件原因的分析和责任的追究上,而2005年11月13日发生在吉林的石化双苯厂爆炸污染事件中,表明了中国新闻媒体在危机报道中建立起来的快速反应机制发挥了作用,此次危机事件中,网络新闻媒体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媒体利用网络论坛,组织网友中的“意见领袖”发帖文引导了社会舆论。
至此,危机报道才开始被大众所重视。
每一个中国人都记得这个日子:2008年5月12日。
也许会更具体一些,就是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击四川汶川县,半个中国也为之颤抖。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到处都能感受到地震带给我们的巨大的悲痛。
在这一危机事件中,我国媒体迅速出击,做到信息开放,媒体开放和救灾开放,谱写了感人肺腑的“灾难新闻进行曲”,及时、透明、全面、丰富地呈现了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灾难,呈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立即奔赴灾区组织指挥抗震救灾的过程,呈现了灾区人民和全国军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空前团结与骨肉同胞之情……从而赢得了中外舆论的一致好评。
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在危机传播方面的巨大进步,具体体现在:第一,危机应急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即刻奔赴灾区,发布应急机制;第二,信息传播更加公开透明,与非典事件截然不同的是这次事故发生后,媒体迅速做到反映,公开危机事件,同时增加透明度;第三,舆论引导更加及时准确,这有赖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有效合作;第四;更加注意遵循新闻报道的规律。
从以上事件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危机报道并不是一开始就可以做到令人满意,我国媒体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事件的报道中不断寻找经验教训,改进原有报道的不足。
可以说,汶川地震的危机报道已经说明我国的媒体在危机事件面前开始走向成熟,以后也并将走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