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1)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3dcc7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c.png)
调查。
02
学习心理学
学习的定义与过程
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引起的个体在行为 和思维上的改变。这种改变可以是暂 时的,也可以是持久的。
学习过程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 阶段和因素,包括注意、记忆、思维 、情感等。这些阶段和因素相互交织 ,共同影响个体的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的理论与实证
动机的定义
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需求
1 2 3
诊断学习困难
教育心理学家可以通过观察、测试和评估等方法 ,诊断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并确定其具 体原因。
制定干预措施
根据诊断结果,教育心理学家可以制定相应的干 预措施,如提供特定的辅导或补救教学,以帮助 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跟踪学习进展
教育心理学家可以定期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及 时调整干预措施,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进步。
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 果也有重要影响。非智力因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 习积极性和效果。
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压力等负面情绪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 来保持情绪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
道德与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03
认知灵活性
认知灵活性是指个体在面对不同的任 务和情境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思 维方式和策略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 通过培养和训练来提高。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01
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包括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
果有重要影响。智力水平高的学生通常能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
02 03
04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 中的应用
02
学习心理学
学习的定义与过程
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引起的个体在行为 和思维上的改变。这种改变可以是暂 时的,也可以是持久的。
学习过程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 阶段和因素,包括注意、记忆、思维 、情感等。这些阶段和因素相互交织 ,共同影响个体的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的理论与实证
动机的定义
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需求
1 2 3
诊断学习困难
教育心理学家可以通过观察、测试和评估等方法 ,诊断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并确定其具 体原因。
制定干预措施
根据诊断结果,教育心理学家可以制定相应的干 预措施,如提供特定的辅导或补救教学,以帮助 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跟踪学习进展
教育心理学家可以定期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及 时调整干预措施,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进步。
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 果也有重要影响。非智力因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 习积极性和效果。
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压力等负面情绪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 来保持情绪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
道德与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03
认知灵活性
认知灵活性是指个体在面对不同的任 务和情境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思 维方式和策略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 通过培养和训练来提高。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01
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包括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
果有重要影响。智力水平高的学生通常能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
02 03
04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 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abc8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0.png)
06
评价、反馈与自我调整能力提 升
Chapter
评价类型及其功能介绍
诊断性评价
在教学活动开始前进行,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为后续教 学提供依据。
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旨在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为教师提供教 学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终结性评价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旨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衡量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设置明确目标、提供成功 机会、及时反馈和强化等。
学习动机维持策略
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 自信心、建立良好师生关 系等。
03
情感、意志与品德培养
Chapter
情感因素对认知活动影响分析
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
01
情感能够影响认知过程,同时认知过程也会影响情感的产生和
发展。
情感对注意、记忆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目录
• 教育心理学概述 • 认知过程与学习理论 • 情感、意志与品德培养 • 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技巧 •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方法 • 评价、反馈与自我调整能力提升
01
教育心理学概述
Chapter
教育心理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 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自我评价能力培养途径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标准制定
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
提供自我评价工具
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表、学习日志等工具, 帮助学生记录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 会自我反思。
及时反馈评价结果
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引导 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小学教育心理学1-9章完整ppt课件
![小学教育心理学1-9章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021ef6866fb84ae55c8d5c.png)
基础性心理 学研究
普
发
社
生
比
实
通
展
会
理
较
验
心
心
心
心
心
心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精选编辑ppt
7
三、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精神分析学派 (psychoanalysis人物: 弗洛伊德
观点:人类的行为源 于欲望和动机;欲望 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 人的行为。
精选编辑ppt
8
➢行为主义(behaviorism) 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 主张研究行为;反对 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小学教师资格证培训
教育心理学
精选编辑ppt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系 和主要派别
精选编辑ppt
2
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性 质
▪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 人自身的科学。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 的心理实验室为标志,至今则仅 仅只有120多年的历史。
翅膀
精选编辑ppt
60
▪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 刚刚可以被人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 而人能够觉察这一最小差别量的能力便叫
差别感受性。
精选编辑ppt
61
+
30克
0.5克
+
1克
差别阈限是1克
精选编辑ppt
没有觉察 觉察
62
+
60克
0.5克
+ 1克
普
发
社
生
比
实
通
展
会
理
较
验
心
心
心
心
心
心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精选编辑ppt
7
三、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精神分析学派 (psychoanalysis人物: 弗洛伊德
观点:人类的行为源 于欲望和动机;欲望 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 人的行为。
精选编辑ppt
8
➢行为主义(behaviorism) 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 主张研究行为;反对 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小学教师资格证培训
教育心理学
精选编辑ppt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系 和主要派别
精选编辑ppt
2
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性 质
▪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 人自身的科学。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 的心理实验室为标志,至今则仅 仅只有120多年的历史。
翅膀
精选编辑ppt
60
▪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 刚刚可以被人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 而人能够觉察这一最小差别量的能力便叫
差别感受性。
精选编辑ppt
61
+
30克
0.5克
+
1克
差别阈限是1克
精选编辑ppt
没有觉察 觉察
62
+
60克
0.5克
+ 1克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7329d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b.png)
社会化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阐述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解释社会化过 程中个体如何学会控制本能冲动并适应社会规范。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榜样和强化对儿 童行为塑造的影响。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提出交往行动是社会化的基础,强调语言沟通在建立人际关系和形 成社会规范中的重要性。
专业素养。
0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阐述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 点,强调儿童在与环境互动中主动建 构知识的重要性。
将人的认知过程比作计算机的信息加 工过程,包括注意、记忆、思维等心 理活动的解释和分析。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强调社会 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以 及语言在认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注意策略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
精细加工策略
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等
组织策略
列提纲、画图表、归类等
复述策略
重复、抄写、做记录等
情感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知情统一原则
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情感渗透
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推进
01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 高师生心理健康意识
02
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如 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
03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 学生进行跟踪和评估
0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 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 康教育能力
05
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
网络成瘾问题及对策
网络成瘾的定义和表现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92df2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f.png)
种内在力量。
03
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学习兴趣的基础和前提,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表现
形式。只有当学习者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
动机。
03
认知发展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环境,形成客体永 久性概念。
02
认为语言是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交流和学习,
个体能够获取和内化社会文化经验。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03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引
导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对教育的启示
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
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 提供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重视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多元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 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发 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 馈和指导。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 求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 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和成长,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沟通能力。
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是个性发展的生物基 础,为个性发展提供了可 能性。
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 因素对个性发展具有重要 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和 学校教育。
教育因素
教育对个性发展具有主导 作用,通过传授知识、培 养能力、塑造性格等方式 促进个性发展。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途径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 段,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 求。
教育心理学优秀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92585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8.png)
自我反思与改进
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 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平和专业素养。
持续学习与发展
关注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新动态和 新成果,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和学 习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05
教育心理学应用
学科教育心理学应用
学科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 要分支,它主要关注学科教学中的心理 规律和心理效应,旨在提高学科教学的
视察法
视察和记录学习者的行 为表现,分析其心理进
程。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 了解学习者的态度、需
求和经验。
案例研究法
对个别学习者或群体进 行深入剖析,总结规律
和特点。
02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强调环境刺激对学习的影响
详细描写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环境刺激直 接影响行为反应,通过嘉奖和惩罚等手段来塑造行为。
02
有效的沟通技能
倾听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及时反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
课堂互动效果。
03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遇到突发事件时,教师应保持冷静,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课堂秩序和
学生的安全。
教师心理品质与专业发展
积极的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教 学中的挑战和困难,不断寻求解
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结合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创设学习情境
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真实、生动 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知识。
课堂管理技能
0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教师的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271ea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f.png)
技能形成的过程与条件
技能形成的过程
包括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 化阶段。
技能形成的条件
需要明确的目标导向、充分的练习和 及时的反馈与调整。同时,个体差异、 学习环境等因素也会对技能的形成产 生影响。
05 智力发展与创造 力培养
智力的概念与结构
智力定义
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 出来的能力,包括观察力、 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等。
05
强调外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忽视内部心理活动。
06
提倡奖励和惩罚作为强化手段,以改变行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理论基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 习者的内部心理活动,认为学习是知
识获取、加工和存储的过程。
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 尔等。
主要观点
学习涉及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不仅 仅是行为的改变。
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 适应能力。
02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01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于刺激-反应(S-R)模型, 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02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等。
03
主要观点
04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通过不断重复和强化形成习 惯。
知识的概念与分类
知识的定义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在心理学上通常是指 个体的经验。
知识的分类
根据知识的性质,可分为陈述性知识(描述事物“是什么”或“怎么样”的知 识)和程序性知识(关于“怎么办”或“如何做”的知识)。
知识掌握的过程与条件
知识掌握的过程
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891d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3.png)
兴趣的种类
兴趣的培养
通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参与实践 、体验成功等方式培养兴趣。同时,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避免过度干预和强制学习。
根据内容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稳定性可分为短暂兴趣和稳定 兴趣。
2024/1/30
13
动机与兴趣的关系及激发策略
动机与兴趣的关系
动机和兴趣相互促进,共同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动机强的学生更容易对学习 内容产生兴趣,而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2024/1/30
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经历了从萌芽 到独立的发展历程,逐渐 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 研究领域。
研究趋势
当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 势包括认知心理学、建构 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的 融合与发展。
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 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 。
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大要素 ,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行为模式
。
人格特质
稳定性、独特性、整体性、社会 性。
2024/1/30
24
人格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幼儿期
形成主动性,培养 创造力。
学龄期
形成自我同一性, 培养角色认同。
婴儿期
建立基本信任感, 培养自主性。
2024/1/30
学龄前期
培养勤奋感,克服 自卑感。
效率。
2024/1/30
对教育改革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改革提供了 心理学依据,有助于推动教育 改革的深入进行。
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关注个体在教育过 程中的心理发展,有助于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课件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课件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87a79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c.png)
03
学习动机与兴趣
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
学习动机的定义
指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 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
学习动机的分类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近景性动机与 远景性动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 机。
学习动机的理论与模型
强化理论
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 ,通过奖励与惩罚来强化或弱
化某种行为。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与价值
促进教育改革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推动教育实践的改进。
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健全人格
教育心理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 ,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个性等 方面的培养,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 人格。
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特点 ,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学生 ,提高教育质量。
学业成就测验法
通过标准化的学业成就 测验,了解被试者在特 定学科领域的学习成果
和能力水平。
评定量表法
运用评定量表对被试者 的某种心理特质或行为 表现进行评定和分类。
THANKS
感谢观看
访谈调查法
通过与被试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深入了解其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
个案调查法
对个别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深入调查,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实 质和规律。
心理测量法
智力测验法
运用标准化的智力测验 工具,测量被试者的智
力水平和发展状况。
人格测验法
采用各种人格测验量表 ,评估被试者的人格特
征和心理健康状况。
了解学生的需要
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 在,从而提供符合其需要的学习内容 和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 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80480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b.png)
出生后枕、顶和颞叶分化发展 3岁左右小脑发育基本完成 6岁左右完成大脑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髓鞘化:使信息传递准确
神经细胞(N元)
❖ 1、构成NS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构 成。P34
❖ 2、突触:N元相接触的部位(区域)(一个N元轴 突与另一个N元树突和胞体接触)使电信号(N冲动 或N兴奋)得以传递,实现N元中的传导。
第一节 心理活动的器官
❖ 一、 18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心理活动是心脏活动的产物。 ❖ 二、18世纪以后,人们逐步认识到: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 三、从心脏—脑的认识转化: ❖ 1、源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睡眠、醉酒、药物麻醉、脑受伤
时,心脏活动正常但心理异常。 ❖ 2、生理解剖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医学的发现,促进了人们对脑功能
❖ 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学派对心理学研 究对象的看法趋于折衷,认为:作为心 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是 一种具有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功 能的动力系统。既研究心理(个体心理 与社会心理)和行为(个体心理和个体 行为),也研究意识和潜意识(个体)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1、普通心理学: ❖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P39
❖ 1、颅相说:关于颅骨的外部形状和内部脑的结构、性格相 关的学说。
❖ 2、定位说 ❖ 3、整体说:(1)虽脑的各部位有其特殊机能,但NS具有
统一性,任何部分的消除都可减少其他部分的能力。 (2)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 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大脑是以一个总体发生作用 的,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正比,而与 受损伤的部位无关。(发现了脑机能的差别性和统一性,强 调脑功能的整体性。)
神经细胞(N元)
❖ 1、构成NS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构 成。P34
❖ 2、突触:N元相接触的部位(区域)(一个N元轴 突与另一个N元树突和胞体接触)使电信号(N冲动 或N兴奋)得以传递,实现N元中的传导。
第一节 心理活动的器官
❖ 一、 18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心理活动是心脏活动的产物。 ❖ 二、18世纪以后,人们逐步认识到: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 三、从心脏—脑的认识转化: ❖ 1、源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睡眠、醉酒、药物麻醉、脑受伤
时,心脏活动正常但心理异常。 ❖ 2、生理解剖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医学的发现,促进了人们对脑功能
❖ 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学派对心理学研 究对象的看法趋于折衷,认为:作为心 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是 一种具有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功 能的动力系统。既研究心理(个体心理 与社会心理)和行为(个体心理和个体 行为),也研究意识和潜意识(个体)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1、普通心理学: ❖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P39
❖ 1、颅相说:关于颅骨的外部形状和内部脑的结构、性格相 关的学说。
❖ 2、定位说 ❖ 3、整体说:(1)虽脑的各部位有其特殊机能,但NS具有
统一性,任何部分的消除都可减少其他部分的能力。 (2)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 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大脑是以一个总体发生作用 的,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正比,而与 受损伤的部位无关。(发现了脑机能的差别性和统一性,强 调脑功能的整体性。)
教育心理学优秀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1b0f5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b.png)
提高注意力和感知觉能力的方法
记忆的基本过程
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03
培养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尝试多种方法、培养发散性思维等方式可以培养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
01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包括问题表征、选择算子、应用算子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
02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优秀ppt课件
目录
教育心理学概述认知过程与学习策略情感、动机与意志品质培养社会性发展与人际交往技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技巧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心理学应用
01
CHAPTER
教育心理学概述
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定义
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与方法等。
研究对象
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实用性。
03
CHAPTER
情感、动机与意志品质培养
积极情感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消极情感则阻碍学习进程。
情感对学习的影响
包括认知重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训练等,帮助学生管理和调整情感,促进学习。
情感调节策略
主要动机理论
如期望价值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解释学生行为的内在原因和激励机制。
家庭教育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领导力等社交技能,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团队项目等形式提供实践机会。
学校教育
个体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加入兴趣小组、阅读相关书籍等途径,主动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
自我提升
05
CHAPTER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技巧
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适应能力等方面,用于评估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动机激发策略
根据动机理论,教师可以采用目标设置、反馈、奖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记忆的基本过程
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03
培养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尝试多种方法、培养发散性思维等方式可以培养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
01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包括问题表征、选择算子、应用算子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
02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优秀ppt课件
目录
教育心理学概述认知过程与学习策略情感、动机与意志品质培养社会性发展与人际交往技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技巧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心理学应用
01
CHAPTER
教育心理学概述
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定义
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与方法等。
研究对象
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实用性。
03
CHAPTER
情感、动机与意志品质培养
积极情感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消极情感则阻碍学习进程。
情感对学习的影响
包括认知重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训练等,帮助学生管理和调整情感,促进学习。
情感调节策略
主要动机理论
如期望价值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解释学生行为的内在原因和激励机制。
家庭教育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领导力等社交技能,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团队项目等形式提供实践机会。
学校教育
个体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加入兴趣小组、阅读相关书籍等途径,主动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
自我提升
05
CHAPTER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技巧
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适应能力等方面,用于评估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动机激发策略
根据动机理论,教师可以采用目标设置、反馈、奖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2024)
![教育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2c4cc9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1.png)
具体运算阶段
儿童思维逐渐具有可逆 性和守恒性,能够进行
逻辑推理。
12
形式运算阶段
青少年和成人能够进行 抽象思维和科学推理, 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
性。
维果认知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认为语言和文化是认知 发展的重要媒介。
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教学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理念,教师或成人 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 助儿童跨越最近发展区,实现认知发 展。
情感分类
根据情感的性质和内容,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根据情感的强度、 持续时间和稳定性,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等。
2024/1/30
16
动机的定义与分类
动机定义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 而行动的原因。
动机分类
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可分为成 就动机、权力动机和亲和动机等。
2024/1/30
18
05
个体差异与教育
2024/1/30
19
智力差异与教育对策
智力差异的表现:智力水平、智力结构 、智力发展速度等方面的不同。
对于智力发展较慢的学生,采用个别化 辅导和特殊教育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 难,提高自信心。
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多样化 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
2024/1/30
2024/1/30
17
情感与动机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
相互作用
情感和动机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情感可以激发或抑制动机的产生,而动机的强弱也会影响情 感的体验和表达。
影响因素
个体的性格特征、认知评价、环境因素和生理状态等都会影响情感和动机的产生和发展。例如,一个性格开朗、 积极向上的人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动机;而一个性格内向、消极悲观的人则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情感和动机。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1bbf6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c.png)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 导和支持。
05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原则实践
Chapter
个体差异类型及其识别方法论述
通过观察学生学习方式、偏好和 策略来识别。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目标 和价值观来识别。
智力差异 学习风格差异 情感和社会差异 兴趣和动机差异
通过智商测试、学习能力评估等 方式识别。
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高责任感和主动 性。
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
通过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增强 班级凝聚力。
班级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堂纪律问题
加强课堂管理,明确纪律要求, 采取奖惩措施。
01
02
家校沟通不畅
0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 关注学生成长。
04
学生个体差异大
关注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提供 个性化辅导。
通过评估学生的情感状态、社交 技能和人际关系来识别。
因材施教原则在具体教学中运用案例分享
案例一
针对智力超常学生的加 速学习计划设计。
案例二
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 性化辅导和补救教学策
略。
案例三
针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 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
。
案例四
针对情感和社会差异学 生的情感教育和社交技
能培养。
针对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化辅导方案设计
焦虑调适
采用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暗示、寻求帮助等方法,可以有效地 缓解焦虑情绪。
其他心理问题的调适
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如抑郁、自卑等,可以采用相应的心理调适 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思维能力培养与提高策略
思维能力种类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 导和支持。
05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原则实践
Chapter
个体差异类型及其识别方法论述
通过观察学生学习方式、偏好和 策略来识别。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目标 和价值观来识别。
智力差异 学习风格差异 情感和社会差异 兴趣和动机差异
通过智商测试、学习能力评估等 方式识别。
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高责任感和主动 性。
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
通过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增强 班级凝聚力。
班级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堂纪律问题
加强课堂管理,明确纪律要求, 采取奖惩措施。
01
02
家校沟通不畅
0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 关注学生成长。
04
学生个体差异大
关注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提供 个性化辅导。
通过评估学生的情感状态、社交 技能和人际关系来识别。
因材施教原则在具体教学中运用案例分享
案例一
针对智力超常学生的加 速学习计划设计。
案例二
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 性化辅导和补救教学策
略。
案例三
针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 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
。
案例四
针对情感和社会差异学 生的情感教育和社交技
能培养。
针对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化辅导方案设计
焦虑调适
采用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暗示、寻求帮助等方法,可以有效地 缓解焦虑情绪。
其他心理问题的调适
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如抑郁、自卑等,可以采用相应的心理调适 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思维能力培养与提高策略
思维能力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贡献。
.
• (2)先驱二:人本主义心理学
•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 强调人的潜力和爱、归属感、自尊、自我实现等。
.
• (3)认知心理学兴起 •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开始了一个接近完
整的循环,从仅限于对行为的关注向对心 理过程的广泛研究进行了转移,被称为 “认知革命”。
.
• 认知心理学:在最广泛意义上对我们的心 理过程进行的研究:思维、情感、学习、 记忆、决策和判断等等,认知心理学家相 信心理过程是可以而且也应该加以科学研 究的。认知模式就像电子计算机,对于人 们如何处理信息,认知心理学家极其感兴 趣。目前已致力于认知过程背后的神经机 制问题。
.
.
• 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
志过程 2.个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
念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
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是罩在各分支松散联合之上的一把伞。 1.普通心理学 2.发展心理学 3.生理心理学 4.实验心理学 5.人格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学 一、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二、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精神过程的一门科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睡觉姿势告诉了我们什么… • 胎儿型(Foetus) • 那些卷缩成胎儿姿势的人,被形容为外刚内柔,坚强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他们第一次见到
.
弗洛伊德心理模型总结
•
.
• 自我防御机制:当一个人因其本我与社会 规则发生冲突而感到焦虑或受威胁时,自 我便会设法使其释放紧张,这些无意识策 略被称为自我防御机制。
• 包括:否认、压抑、投射、转移(升华)、 退化。
.
• (4)人格发展论 • 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
殖期 • (5)精神分析技术(由弗洛伊德所创立发
影响行为的形成过程。 • (五)心理动力学观点 • 关注的是个体的无意识动力因素,如内驱
力、冲突或本能等。
.
小测试
• 请将下列对焦虑的解释与当代心理学的五大主流观点相对 应。
• 1.焦虑者通常会歪曲对未来的看法。 • 2.焦虑是无意识欲望受到压抑而产生的。 • 3.焦虑也有潜在的好处,例如它可以成为考试不理想的借
展的人格理论和一套精神治疗的方法,强 调无意识动机和冲突)。 • (6)心理动力理论的核心
.
• 4.重新定义心理学:行为的研究
• 代表人物:华生和斯金纳 • 基于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
• 5.认知革命 • (1)先驱一:格式塔心理学
• 代表人物:维特海默、科勒和卡夫卡 • 为现代感觉和知觉研究的基础和认知过程研究的复苏做出
别人的时候,可能会害羞,但很快能放松。这是最常见的睡眠姿势,在1000名的调查者中,有41% 的人采用这种姿势。其中女性比男性多一倍。 • 树干型(Log) • 双手在两侧笔直向下伸展,身体靠一边平躺。这种类型的人比较容易相处,爱交往,喜欢融入人群, 容易信赖陌生人。不过,他们可能会被骗。 • 向往型(Yearner) • 靠侧躺,双手由胸前向外伸展。这种类型的人一方面有开放性,另一方面则多疑,并愤世嫉俗。他 们作决定比较缓慢,但一旦作出决定就不再改变。 • 战士型(Soldier) • 背靠床仰面平躺,双手紧贴两侧。采用这种睡姿的人通常比较安静和内敛。他们不喜欢忙乱,对自 己和对他人都定有较高标准。 • 自由落体型(Freefall) • 面向床扑躺,双手抱枕,脸靠枕头偏向一侧。这类人容易合群,性情较急,但也能保持镇静,脸皮 较薄,不喜欢批评或极端的情况。 • 海星型(Starfish) • 面朝天花板仰躺,双手上翻靠枕。这种类型的人身边有很多好朋友,因为他总是在倾听对方,并且 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他们不喜欢成为注意的焦点。
口。 • 4.化学物质性失衡会导致过分焦虑。 • 5.社会对竞争和成功的强调引发人们对失败的焦虑。
.
• 三、新方向 • 1.进化心理学 • 关注行为模式和心理过程的进化来源。 • 2.积极心理学 • 认为心理学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良
好的生活”方面,针对快乐和幸福感受研 究。 • 3.多元角度
.
代表人物:冯特和铁钦纳。冯特关注选择性注意,铁钦纳要寻找思维的 最基本元素(把意识分为感觉、感受和想象。)
.
• 2.机能主义
• 代表人物:詹姆斯 • 深受达尔文影响,认为人体结构和行为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意识是
在进化的,因为它要完成适应性功能。
.
• 3.精神动力心理学 •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
• (1)本能论 • 生本能和死本能 • (2)意识层次论 •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 (3)人格结构论 • 本我、自我和超我
.
• 6.临床和咨询心理学 • 7.社会心理学 8.组织心理学 • 9.教育心理学 10.变态心理学….. 五、心理学的经典研究主题 1.个体和情境 2.遗传和环境 3.稳定性和变化 4.多样性和普遍性 5.心与身
.
第二节 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1.结构主义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一、自然观察法 • 二、个案研究 • 三、调查法 • 四、实验研究法 • 五、研究中注意的问题 • 1.多种方法研究 • 2.抽样的重要性:随机抽样和代表样本 • 3.研究中的道德规范
.
第二章 行为的生理基础
• 第一节 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含义:大脑中的上千亿的神经细胞 二、神经元的作用:接收和传递信息 三、神经元的形状:树突、轴突、髓鞘 四、神经元的类型: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五、神经冲动:电化学冲动 六、神经元的连接方式:突触 七、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内啡肽……
.
• 二、当代心理学 • 五大主流理论观点: • (一)生物学观点:主要关注生理事件如何影响行为、情
绪和思想的问题。 • (二)学习的观点:研究环境和经验怎样影响个体的行为。 • (三)认知的观点:主要研究人脑中发生了什么—人们是
怎样推理、记忆、理解语言、解释经验、获得道德标准并 形成信念的。
.
• (四)社会文化观点 • 着重研究个体之外的社会和文化力量怎样
.
• (2)先驱二:人本主义心理学
•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 强调人的潜力和爱、归属感、自尊、自我实现等。
.
• (3)认知心理学兴起 •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开始了一个接近完
整的循环,从仅限于对行为的关注向对心 理过程的广泛研究进行了转移,被称为 “认知革命”。
.
• 认知心理学:在最广泛意义上对我们的心 理过程进行的研究:思维、情感、学习、 记忆、决策和判断等等,认知心理学家相 信心理过程是可以而且也应该加以科学研 究的。认知模式就像电子计算机,对于人 们如何处理信息,认知心理学家极其感兴 趣。目前已致力于认知过程背后的神经机 制问题。
.
.
• 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
志过程 2.个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
念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
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是罩在各分支松散联合之上的一把伞。 1.普通心理学 2.发展心理学 3.生理心理学 4.实验心理学 5.人格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学 一、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二、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精神过程的一门科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睡觉姿势告诉了我们什么… • 胎儿型(Foetus) • 那些卷缩成胎儿姿势的人,被形容为外刚内柔,坚强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他们第一次见到
.
弗洛伊德心理模型总结
•
.
• 自我防御机制:当一个人因其本我与社会 规则发生冲突而感到焦虑或受威胁时,自 我便会设法使其释放紧张,这些无意识策 略被称为自我防御机制。
• 包括:否认、压抑、投射、转移(升华)、 退化。
.
• (4)人格发展论 • 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
殖期 • (5)精神分析技术(由弗洛伊德所创立发
影响行为的形成过程。 • (五)心理动力学观点 • 关注的是个体的无意识动力因素,如内驱
力、冲突或本能等。
.
小测试
• 请将下列对焦虑的解释与当代心理学的五大主流观点相对 应。
• 1.焦虑者通常会歪曲对未来的看法。 • 2.焦虑是无意识欲望受到压抑而产生的。 • 3.焦虑也有潜在的好处,例如它可以成为考试不理想的借
展的人格理论和一套精神治疗的方法,强 调无意识动机和冲突)。 • (6)心理动力理论的核心
.
• 4.重新定义心理学:行为的研究
• 代表人物:华生和斯金纳 • 基于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
• 5.认知革命 • (1)先驱一:格式塔心理学
• 代表人物:维特海默、科勒和卡夫卡 • 为现代感觉和知觉研究的基础和认知过程研究的复苏做出
别人的时候,可能会害羞,但很快能放松。这是最常见的睡眠姿势,在1000名的调查者中,有41% 的人采用这种姿势。其中女性比男性多一倍。 • 树干型(Log) • 双手在两侧笔直向下伸展,身体靠一边平躺。这种类型的人比较容易相处,爱交往,喜欢融入人群, 容易信赖陌生人。不过,他们可能会被骗。 • 向往型(Yearner) • 靠侧躺,双手由胸前向外伸展。这种类型的人一方面有开放性,另一方面则多疑,并愤世嫉俗。他 们作决定比较缓慢,但一旦作出决定就不再改变。 • 战士型(Soldier) • 背靠床仰面平躺,双手紧贴两侧。采用这种睡姿的人通常比较安静和内敛。他们不喜欢忙乱,对自 己和对他人都定有较高标准。 • 自由落体型(Freefall) • 面向床扑躺,双手抱枕,脸靠枕头偏向一侧。这类人容易合群,性情较急,但也能保持镇静,脸皮 较薄,不喜欢批评或极端的情况。 • 海星型(Starfish) • 面朝天花板仰躺,双手上翻靠枕。这种类型的人身边有很多好朋友,因为他总是在倾听对方,并且 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他们不喜欢成为注意的焦点。
口。 • 4.化学物质性失衡会导致过分焦虑。 • 5.社会对竞争和成功的强调引发人们对失败的焦虑。
.
• 三、新方向 • 1.进化心理学 • 关注行为模式和心理过程的进化来源。 • 2.积极心理学 • 认为心理学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良
好的生活”方面,针对快乐和幸福感受研 究。 • 3.多元角度
.
代表人物:冯特和铁钦纳。冯特关注选择性注意,铁钦纳要寻找思维的 最基本元素(把意识分为感觉、感受和想象。)
.
• 2.机能主义
• 代表人物:詹姆斯 • 深受达尔文影响,认为人体结构和行为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意识是
在进化的,因为它要完成适应性功能。
.
• 3.精神动力心理学 •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
• (1)本能论 • 生本能和死本能 • (2)意识层次论 •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 (3)人格结构论 • 本我、自我和超我
.
• 6.临床和咨询心理学 • 7.社会心理学 8.组织心理学 • 9.教育心理学 10.变态心理学….. 五、心理学的经典研究主题 1.个体和情境 2.遗传和环境 3.稳定性和变化 4.多样性和普遍性 5.心与身
.
第二节 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1.结构主义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一、自然观察法 • 二、个案研究 • 三、调查法 • 四、实验研究法 • 五、研究中注意的问题 • 1.多种方法研究 • 2.抽样的重要性:随机抽样和代表样本 • 3.研究中的道德规范
.
第二章 行为的生理基础
• 第一节 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含义:大脑中的上千亿的神经细胞 二、神经元的作用:接收和传递信息 三、神经元的形状:树突、轴突、髓鞘 四、神经元的类型: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五、神经冲动:电化学冲动 六、神经元的连接方式:突触 七、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内啡肽……
.
• 二、当代心理学 • 五大主流理论观点: • (一)生物学观点:主要关注生理事件如何影响行为、情
绪和思想的问题。 • (二)学习的观点:研究环境和经验怎样影响个体的行为。 • (三)认知的观点:主要研究人脑中发生了什么—人们是
怎样推理、记忆、理解语言、解释经验、获得道德标准并 形成信念的。
.
• (四)社会文化观点 • 着重研究个体之外的社会和文化力量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