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细侯”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聊斋志异·细侯》中细侯杀子行为脞议--与苔丝、美狄亚仇杀行为比较互证

《聊斋志异·细侯》中细侯杀子行为脞议--与苔丝、美狄亚仇杀行为比较互证

《聊斋志异细侯》中细侯杀子行为脞议--与苔丝、美狄亚仇杀
行为比较互证
石晓玲
【期刊名称】《蒲松龄研究》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细侯杀子是<聊斋志异>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却少人深究的一个情节.本文欲通过与古希腊悲剧<美狄亚>及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苔丝>的比较互证,揭示细侯形象中隐含的酒神因素及其对杀子行为的影响;通过与苔丝的比较互证,揭示细侯以"杀子"对富贾进行报复的原因;通过与美狄亚的比较互证,揭示细侯采取"杀子"手段的必然性和杀子前的心理状况.
【总页数】9页(P58-65,82)
【作者】石晓玲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9
【相关文献】
1.美狄亚与细侯“弑子”行为的比较分析 [J], 谭晓丹
2.中西语境下的“母性缺失”——再议“美狄亚”与“细侯”形象 [J], 孙文娟
3.从细侯杀子看蒲松龄对儒家伦理观念的超越 [J], 楚爱华
4.菲勒斯中心语境下“母亲”的边缘化设置——再论细侯与美狄亚的“弑子”情结
[J], 王红莉
5.菲勒斯中心语境下的女性复仇悲剧——美狄亚与细侯“杀子惩夫”的悲剧内涵[J], 何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聊斋志异》之“细侯”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之“细侯”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之“细侯”形象分析第一篇:《聊斋志异》之“细侯”形象分析《聊斋志异》之“细侯”形象分析【内容提要】《聊斋志异·细侯》之“细侯”,忍心杀害亲生孩子,直接目的一是报复富商,二是重归满生,其形象的深刻内涵在于:即便是一个宗法时代的普通女子,也要在俗世道德的笼罩下尽量争取个人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细侯形象因为描述了一个杀子的女人,《细侯》篇在整部《聊斋志异》中显得非常特别。

故事虽然短小,却富有深层的意蕴。

《细侯》前半段讲述一个“设帐”的余杭满生爱上青楼女子细侯,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回应,为了替细侯赎身,他去求助于“令湖南”的朋友,不料事情发展却出乎意料。

后半段情节曲折,直录如下:生即弃馆南游,至则令已免官,以罢误居民舍,宦囊空虚,不能为礼。

生落魄难返,就邑中授徒焉。

三年,莫能归。

偶笞弟子,弟子自溺死,东翁痛子而讼其师,因被逮囹圄。

幸有他门人,怜师无过,时致馈遗,以是得无苦。

细侯自别生,杜门不交一客。

母诘之故不可夺,亦姑听之。

有富贾某,慕细侯名托媒于媪,务在必得,不靳值。

细侯不可,贾以负贩诣湖南,敬侦生耗。

时狱已将解,贾以金赂当事吏,使久锢之。

归告媪云:“生已庾死。

”细侯疑其信不确,媪曰:“无论满生已死,纵或不死,与其从穷措大,以椎布终也,何如衣锦而厌粱肉乎?”细侯曰:“满生虽贫,其骨清也。

守龌龊商,诚非所愿。

且道路之言,何足凭信!”贾又转嘱他商,假做满生绝命书寄细侯,以绝其望。

细侯得书,惟朝夕哀哭。

媪曰:“我自幼于汝,抚育良劬。

汝成人二三年,所得报者,日亦无多。

既不愿隶籍,即又不嫁,何以谋生活?”细侯不得已,遂嫁贾。

贾衣食簪珥,供给丰侈。

年余,生一子。

无何,生得门人力,昭雪而出,始知贡之铜己也;然念素无隙,反复不得其由。

门人义助资斧以归。

既闻细侯已嫁,心甚激楚,因以所苦,托市媪卖浆者达细侯。

细侯大悲,方悟前此多端,悉贾之诡谋。

乘贾他出,杀抱中儿,携所有亡归满;凡贾家服饰,一无所取。

《聊斋》细柳,一个不平凡的坚强女子,有3点值得借鉴

《聊斋》细柳,一个不平凡的坚强女子,有3点值得借鉴

《聊斋》细柳,一个不平凡的坚强女子,有3点值得借鉴说起《聊斋志异》,最为人称道的是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或者离奇诡异,或者唯美动人,以各种匪夷所思的奇异故事而广为人知。

除了这些想象中的神奇故事,聊斋中也有很多平凡的真实故事,朴实却深刻,具有深深打动人心的力量。

《细柳》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能够在充满奇幻想象的神怪故事集中占据一席之地,能与形象各异的狐仙相提并论,已经足以说明细柳异于常人。

细柳只是一个平凡的人间女子,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痛苦,实现了无数父母梦寐以求的心愿——望子成龙,其间艰辛难以言表,也使得人们意识到她是一个不平凡的女性。

细柳的不凡,首先体现在她的坚强与自立。

自古以来,女性给人的印象便是柔弱不堪,一旦失去家庭的顶梁柱,她便顿时便陷入困境,张皇失措,不知道该怎么继续生活,作为母亲则更为艰难,子女的重担也压在纤弱的肩上,在世人异样的眼光中惨淡经营。

细柳,外表看上去是一个腰肢纤细的弱小女子,内心却是无比的坚定刚强。

例如,被税隶惊扰过一次,细柳便亲力亲为,为来年的赋税筹备,面对难题,她不逃避,积极应对;预计丈夫将发生不测,细柳也并不整日担忧,长吁短叹,而是早日做好准备,坦然的面对将来的苦难,可谓“尽人事,听天命”。

作为一个母亲,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子女的教育,而作为一个后妈,更难管教非亲生的孩子,即使在观念开放的现代社会,这也是一个令人恐惧、头疼的难题。

即便如此,细柳没有逃避,也没有放弃一个母亲的责任,无解的难题,被她完美解决。

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为了孩子,细柳宁愿背负恶名,承受着内心巨大的痛苦(除了年纪轻轻就失去伴侣,不为人理解也使得她痛苦万分),用独特的教育方法,使两个性格迥异的孩子都获得了各自的成功。

常说,中年丧偶是人生的重大打击,细柳不但坚强的挺过了人生低谷,还在人生的考场上给出了完美的答卷。

正因为性格刚强、内心坚定,细柳才敢于背负恶名,承受他人的非议,就这一点来说,她完全称得上“女中丈夫”。

“美狄亚”与“细侯”的叙事比较

“美狄亚”与“细侯”的叙事比较

“美狄亚”与“细侯”的叙事比较作者:景炜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12期内容摘要:欧里庇得斯的著名悲剧《美狄亚》全面而生动地展现了为爱复仇的“魔女”美狄亚形象,在西方文学的杀子母题中具有典型意义。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细侯》篇的女主人公“细侯”,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杀子母题的代表人物。

通过对“美狄亚”和“细侯”这两位特殊女性人物杀子行为的比较,深入探析杀子母题在中西方作品中不同的叙事方式,从而力求探索其中不同的文化内蕴。

关键词:美狄亚细侯杀子叙事杀子这一现象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先民由于物产的匮乏,最基本的生存无法得到保障,这时幼子变成了负担,为了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杀子吃子在他们看来并无不妥。

到了文明时代,伦理道德逐渐成为人们行为的准绳,杀子这一背德的现象被逐渐摒弃,但是杀子行为成了一种普遍的心理模式烙印在人类记忆之中。

也就成为了荣格所说的“集体潜意识”,杀子行为“它不是单纯源于个体的经验,而是整个民族和整个人类共同的基本心理内容。

”[1]因此,杀子作为原型在历代作家身上得到遗传和记录,也间接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不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留下了一系列的杀子母题作品。

一.美狄亚与细侯的叙事模式“母杀子”作为一个文学母题在中西方文本中都有充分的阐发,在一系列的杀子母题作品中,复仇型杀子所占篇幅最多,其内蕴也最为丰富,而其中西方的“美狄亚”与中国的“细侯”无异是“复仇型”杀子的代表人物。

杀子情节的出现可以从内外两个视角来分析。

从外视角来看,这是作者叙事的需要。

《美狄亚》的叙事是从她被伊阿宋背叛后开始的,整部作品着重描写美狄亚的复仇经过和心理历程,背叛之前的经历则在开场通过保姆之口简短的做了介绍。

并且开场就为美狄亚的杀子埋下伏笔。

保姆说“她甚至恨起她的儿子来”,“我知道她性情很凶猛”,“我害怕她用锋利的剑刺进两个儿子心里”[2]91,美狄亚在一开始就有了杀子的计策,并且她多次提到仇恨同伊阿宋所生的儿子。

《聊斋志异》中狐鬼精魅形象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聊斋志异》中狐鬼精魅形象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聊斋志异》中狐鬼精魅形象所寄托的社会理想《聊斋志异》中鬼狐精魅”多具人情”,并独具痴绝、义绝、妙绝的特性,从而流露出至真至善至美以至非常真实的人性。

蒲松龄之所以如此偏爱这些鬼狐精魅,赋予他们如此美好的韵味,更多的在于这些狐鬼精魅承载着蒲松龄强烈的批判和进步的思想,以至于完美的人格。

在狐鬼形象塑造中不仅揭露了黑暗,也歌颂了光明,表现了希望。

蒲松龄以极大的热情塑造了一批理想人物,这是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另一社会的人。

现实社会中”正人君子”们披戴着人的衣冠,干的却是豹虎鬼蜮的勾当;而在异类的妖魅仙鬼中却大有光明正大者。

他们敢于向恶势力抗争;他们主动地帮助别人去战胜困难;他们不受礼教束缚,自由地恋爱结婚,建立美满家庭。

正是这些形象才显示出蒲松龄所寄托的对社会、人生的理想。

在人世间,社会黑暗,人们备受压迫而无力反抗。

但在《聊斋志异》中却许许多多富于反抗的鬼狐精魅。

《伍秋月》中力杀阴间两皂隶的王鼎,《聂政》中惩罚怀庆潞王强掠民女的聂政幽灵;《向杲》中身化猛虎咬碎仇人头颅的向杲等等,作者借以人物来寄托反抗希望,并给反抗斗争以鼓舞。

《聊斋志异》中塑造大量主动帮助别人战胜困难的花妖狐鬼形象,于他们身上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封建伦理道德本质上都是害人的,吃人的,没有帮助人的意思在里边,尤其是没有帮助弱者的意味。

蒲松龄多少从冷酷的现实中感到了这一点,所以格外热情的描写了一批与封建社会道德伦理相对立的助人为乐的艺术形象,在冷酷的社会中投下一点光明和温暖。

《红玉》中,狐狸精红玉主动帮助贫士冯相如娶了妻子卫氏。

后一个虬髯丈夫杀死了打伤冯相如、打死冯父、抢走卫氏的宋御史父子,帮冯相如报了仇,冯却被捕入狱,抱中小儿被弃在山间。

冯相如出狱后”翁无升斗,孤影对四壁”,在这十分困难时候,红玉带其儿子出现,使他们父子团聚,自己也留下来帮助冯生重整家园。

在冯相如被害得走投无路时,是狐精伸手救了他们,其精神甚为感人。

难怪篇末的”异史氏曰”一段里说:”其子贤,其父德,故其报之也侠。

《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栾庆怡鲁迅认为在明末清初的志怪群书中,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成就最高。

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非复人。

”这里所指的使人“忘为异类”的“花妖狐魅”,显而易见,主要是指《聊斋志异》一书中的女性。

据统计,《聊斋志异》五百余篇,除去寓言、笑话、速写外,真正称得上小说的约不到三百篇,其中描写女性的作品占一半以上,这些作品大都“描写委曲,叙次井然”,是全书中脍炙人口的最精彩的篇章。

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妇女的命运更加悲惨。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根本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更谈不到有什么自由爱情的生活。

作为生活在封建社会晚期、具有深刻观察力的蒲松龄不会不看到这一切,加上屡遭坎坷而终不得其志的生活经历,更激起了他的“孤愤”之情,所以,在当时文网遍布的恐怖时代,他仍以“曲笔”向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加以有力的抨击,对于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作了深刻的揭露。

追求婚姻自由,蔑视和反对封建礼教,这样的女性在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婴宁》中的婴宁是一个像山花一样烂漫,又像山泉一样纯净的美丽少女,她的所作所为,特别是爱笑和敢说私房话的特点,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大胆的挑战。

白秋练(《白秋练》)则是另一类女性,她在爱情的生活道路上不像婴宁那样平坦顺当,而是屡遭坎坷挫折,她没有婴宁活泼爱笑的特点,却比婴宁更显得痴情和持重。

因她知书多才,所以一见到“执卷吟诗”的慕生,立即视为知音,但三次求婚,均遭到慕父回绝。

对此,白秋练并没有失去追求婚姻幸福的信心。

在与慕父的屡次较量中,逐渐认识到“凡商贾志在利耳”的道理,然后凭着自己超人的本领,使其“得厚息”,终于以金钱打动了这个封建老顽固的心,得以与慕生结为美满伉俪。

像婴宁、白秋练这样的女性,在书中还有不少篇幅,其中有的女性为了追求婚姻自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痴情豪义话细候——赏《聊斋志异》之《细候》篇

痴情豪义话细候——赏《聊斋志异》之《细候》篇

痴情豪义话细候——赏《聊斋志异》之《细候》篇
李志红
【期刊名称】《淄博师专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在我国历代的文学长廊中,痴情女子常见而豪义女子不常见。

蒲松龄将汉代典故"细候",用在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妓女身上。

在对待自己的爱情和心上人满生时,她表现出了一系列豪义之举:用贫穷抵御富贵、用清高抵御恶俗、用痴情抵御圈套、用杀子来代替报仇。

这些行为和态度,都表现了细候是一个痴情的豪义女子。

【总页数】4页(P71-74)
【作者】李志红
【作者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山东淄博2551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9
【相关文献】
1.《聊斋志异》之《细柳》篇折射出的教育观 [J], 范敬如
2.《大唐新定吉凶书仪·节候赏物第二》校证 [J], 杨琳
3.《聊斋志异·细侯》中细侯杀子行为脞议--与苔丝、美狄亚仇杀行为比较互证 [J], 石晓玲
4.氦质谱细漏检测最长候检时间的定量拓展 [J], 王庚林;李宁博;董立军;李飞
5.氦质谱细检漏的基本判据和最长候检时间 [J], 王庚林;李飞;王彩义;李宁博;王莉研;董立军;刘永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聊斋志异《细侯》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细侯》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细侯》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聊斋志异《细侯》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细侯》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小说,出自聊斋志异。

【318】《聊斋志异》卷六推荐篇目并附点评

【318】《聊斋志异》卷六推荐篇目并附点评

【318】《聊斋志异》卷六推荐篇目并附点评第一篇:《潞令》,为官掌权者,尤需敬畏手中之权。

第二篇:《马介甫》,一物降一物,惧内,通病也。

详见【317】推文。

第三篇:《绛妃》,该篇不佳,诗极短而文奇长,乃欲借小说存其文也。

第四篇:《云翠仙》,交友需慎重,然该篇有逻辑不通之处。

母女均为狐,云翠仙知梁有才之轻薄,其母宁不知也?第五篇:《跳神》,儿时见有魂灵附体者,名曰“撞客”,变声述说某家琐事,实亦怪哉。

跳神,盖戏法也,障眼而已。

第六篇:《铁布衫法》,聊斋与武术,可以专门做一论矣。

第七篇:《大力将军》,子不语怪力乱神,留仙皆语之矣。

不知留仙信否?第八篇:《白莲教》,亦戏法障眼而已。

第九篇:《颜氏》,此女甚聪慧,若在今日,当不让须眉。

第十篇:《小谢》,小谢秋容爱书生,两相嫉妒两相情。

第十一篇:《缢鬼》,自缢苦矣,何故重演复习之?第十二篇:《吴门画工》,一技入神。

第十三篇:《林氏》,戚生前也放,后也过拘。

其妻之“贤”,天下无匹。

第十四篇:《胡大姑》,救人者乃害人者,江湖可怖。

第十五篇:《细侯》,首部颇有诗意,细侯乃情真意切者,误生娼门。

第十六篇:《狼三则》,屠夫遇狼,甚相配也。

第十七篇:《刘亮采》,可与唐人《补江总白猿传》相较。

第十八篇:《惠芳》,真男人之白日梦耳。

第十九篇:《萧起》,聊斋中之人妖之婚皆闪电婚庆,二女事一夫,且不妒,坟冢成华屋,华屋化坟茔,皆此类也。

第二十篇:《乱离三则》:大悲中之大喜,乱世中之小安。

第二十一篇:《菱角》:大乱中之婚姻尚能偶遇结发原配,真乃小确幸也。

大士若能解一对新人之小忧,何不解世间之大忧?第二十二篇:《饿鬼》,好吃懒做,坐吃山空。

竟成学官,盖亦有所影射焉。

第二十三篇:《考弊司》,此篇可参《席方平》,又清代之一史料也。

第二十四篇:《向杲》,怒而化虎,为兄长报仇。

可敬可叹!第二十五篇:《鸽异》,明珠暗投之恨。

第二十六篇:《聂政》,专记一类历史人物,最不济亦可知史实典故。

第二十七篇:《冷生》,大笑而文成,又何必正襟而危坐,冥思而苦想耶?第二十八篇:《狐惩淫》,媚药胜鸩毒。

定稿谈《聊斋志异》中典型妇女形象

定稿谈《聊斋志异》中典型妇女形象

提纲中心论点:《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的原因之一,在于作者笔下典型妇女形象的塑造,及其具有的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

分论点:一、表现古代妇女对自由婚姻的执着追求和对纯真爱情的忠贞不渝。

以《连城》、《青梅》、《封三娘》为例分析之。

乐于助人、勤劳俭朴、机智勇敢等优秀品质。

歌颂古代妇女的热情善良、乐于助人、二、歌颂古代妇女的热情善良、以《红玉》、《娇娜》、《封三娘》、《细柳》、《鸦头》、《狐谐》分析之。

赞扬古代妇女大无畏的反抗精神。

以以《鸦头》、《细侯》、《婴宁》、《小翠》、三、赞扬古代妇女大无畏的反抗精神。

《商三官》为例分析之。

四、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对古代妇女不幸遭遇的同情。

以《梅女》、《寄生》等作品分析之。

第 1 页 共 8 页 1谈《聊斋志异》中的妇女形象 及其社会意义【摘要摘要】】《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的原因之一,在于作者笔下典型妇女形象的塑造,及其具有的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

笔者试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本书妇女形象的特点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一、表现古代妇女对自由婚姻的执着追求和对纯真爱情的忠贞不渝。

二、歌颂古代妇女的热情善良、乐于助人、勤劳俭朴、机智勇敢等优秀品质。

三、赞扬古代妇女大无畏的反抗精神。

四、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对古代妇女不幸遭遇的同情。

【关键词关键词】】《聊斋志异》 形象 妇女 社会意义中国古典小说为了适应反映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为了适应多方面地展现不同时期的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现不同时期的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大都能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大都能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大都能运用典型化的方法,通过各种典通过各种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一定阶级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

其典型的人物形象,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千百年来闪耀着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感染并吸引着每一位读者。

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用传奇法来志异,借谈狐说鬼来反映社会现实,揭露封建政治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弊端,举制度的弊端,抨击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抨击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抨击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描写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描写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爱情故事,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我国古典文学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是一部奇幻与现实相结合的小说。

蒲松龄创造性地继承我国志怪小说的优良传统,驰骋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采取幻化的形式曲折地反映生活,从而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赋予《聊斋志异》以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丰富多彩。

作者在描写人物的过程中善于抓住他们最本质的性格特点,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情的语言和行为、神秘魔幻的故事情节来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女性形象的塑造尤其成功。

既写出了她们表面的相似,又刻画了她们性格的歧异,使得一个个心地善良、才貌双全而又各有千秋的女子跃然纸上,正如冯镇峦在《读<聊斋>杂说》中所说的:“《聊斋》之妙,同于化工赋物,人各面目。

”[1]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其所具备的优秀个人品质,超越和颠覆了传统的封建思想,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

一、独具风格的女性形象:《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四类:人(如芸娘),物(花妖狐媚如青凤、葛巾),鬼(如聂小倩),仙(如翩翩)。

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其所具备的优秀个人品质,超越和颠覆了传统的封建思想,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

(一)神鬼狐妖:在民间信仰风俗中,狐狸是狡猾的动物。

《说文》中日::“狐,妖兽也,鬼所乘之”。

[2]宋代罗愿《尔雅翼·释兽四》日:“狐,妖兽⋯⋯说者以为先古淫妇所化,善为魅惑人,或称狐媚。

”[3]狐与以色祸人分不开,这便是人们给狐妖所限定的角色。

翻翻《太平广记》,可知狐妖祸人故事在众多志怪小说中是不绝如缕的。

不写狐妖祸人,而将其赋予美好的人性却很少见。

最为著名的要数唐传奇中的《任氏传》。

另外,宋人话本中的《李道达》、《西池春游》这屈指可数的几篇小说中,才看到狐女美好的形象。

与狐女相比,神女与鬼女的形象则要单调很多,我们所说的神女,大多可称为仙女,容易联想到的是嫦娥、织女等。

因为神女所反映的是方士,神仙家们的集体意识,个人创造的因素较小,所以神女的面目大多雷同,行为也大受限制。

论《聊斋志异》中女侠形象的侠义特点

论《聊斋志异》中女侠形象的侠义特点

论《聊斋志异》中女侠形象的侠义特点内容提要:本文以《聊斋志异》中涉及女侠形象的八个篇章:《女侠》、《商三官》、《庚娘》、《细侯》、《梅女》、《妾击贼》、《大人》、《农妇》为研究对象,分析蒲松龄笔下女侠独特侠义特点。

共分三个部分,从中透视出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侠义弱势群体传统道德作者:金天,辽宁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从侠的渊源来看,侠的产生源于善良的人们对合理社会秩序的渴望。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当普通人们被强大的邪恶势力打破原有的生活秩序而陷入绝望时,他们自然而然的渴望一种强大有力的力量来拯救自己并重建社会秩序,于是,侠产生了,武侠小说中的侠形象也成了呼唤正义的载体。

通常来说,侠客往往以暴力、非正常的手段打破不合理的事物,他们是非法的,但事实上,他们在破除的同时正是在维护或重建合理的社会秩序。

可以说,古往今来的侠客行侠行为,无不是在突破与重建中进行的。

《聊斋志异》中的女侠亦如此,但由于传统习俗的对女性的要求和性别的不同,《聊斋志异》中的女侠在突破与维护社会秩序时,其侠义行为更具特殊性。

(一)对传统侠义的继承蒲松龄少年时代“最爱《有侠传》,五更夜读,恒以一斗酒佐读……”(《蒲松龄全集〈题吴木欣“班马论”〉》)可见,他对古代侠义行为充满无限向往。

而其塑造的女侠形象也秉承了源远流长的侠义传统,许多方面都表现了与传统侠客的一致性。

陈颖在《中国英雄侠义小说通史.》中曾将侠义传统归纳为三点:(1)对社会公正、社会正义的朴素的政治愿望。

(2)以“侠义”为核心的民间社会的道德系统。

(3)敢说敢为、表里如一的人格。

蒲松龄笔下的女侠形象这是在继承这些侠义传统上塑造出来的。

我们仔细阅读作品,不难将《聊斋志异》中女侠的侠义特点与上述三点一一对应。

首先,《聊斋志异》中的女侠大都是为了反抗强暴和压迫而进行侠义行为的。

如侠女为报父仇而杀人;庚娘为给家人雪冤而杀人;梅女则是为报复贪官而起鬼神于地下等等。

她们的行为无不基于外界强加的绝望和困厄,她们的目的也正是用一种激烈的方式宣告了公正和正义的追求。

论《聊斋志异》男性人物形象

论《聊斋志异》男性人物形象

论《聊斋志异》男性人物形象《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其中描绘了许多生动的女性形象,但男性形象也同样丰富多样。

本文将探讨《聊斋志异》中男性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性格,以及他们的命运和经历。

在《聊斋志异》中,男性人物形象各具特色。

他们有的勇敢坚强,有的善良正直,有的则贪婪自私。

这些男性形象的性格和行为举止,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思想和观念。

许多男性人物形象都具有勇敢坚强的性格特点。

例如《聊斋志异》中的胡生,他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不畏强权,最终娶到了自己心爱的女子。

同样,在《聂小倩》中,宁采臣也展现了勇敢坚强的性格,他面对邪恶势力不屈不挠,最终战胜了困难。

这些男性人物形象的勇敢坚强,不仅体现了他们自身的优秀品质,也代表了作者对社会正义的崇尚。

很多男性人物形象都具备善良正直的性格特点。

像《聊斋志异》中的陈生,他因为自己的善良和正直而得到了好报。

在《阿宝》中,孙子楚虽然遭遇了不幸,但他的善良和正直却感动了神灵,最终获得了幸福。

这些男性人物形象的善良正直,展示了作者对道德伦理的和对社会善良的崇尚。

然而,也有一些男性人物形象表现出贪婪自私的性格特点。

如《聊斋志异》中的某官员,他因为贪婪而做出了一些违背良心的事情,最终也因此受到了惩罚。

这些男性人物形象的贪婪自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也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金钱和权力所迷惑。

《聊斋志异》中的男性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性格和特点。

他们或勇敢坚强,或善良正直,或贪婪自私,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思想和观念。

这些男性人物形象的命运和经历,也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同时,这些男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立体、全面的文学体验,使人们得以通过这些形象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在探讨这些男性人物形象时,我们需要注意到,《聊斋志异》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并非单刻板的。

即便是同一个人物,也可能在不同篇章中展现出不同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聊斋志异》侠女形象略论

《聊斋志异》侠女形象略论

《聊斋志异》侠女形象略论摘要:在古代封建礼教的制约下,女子多数充当的是男性温驯的附庸、奴仆,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而《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却一反世俗,倾其笔墨塑造了一群超尘脱俗,离经叛道,具有独立人格和反抗精神的侠女形象,表现出女性对个体独立、个体自主和生命自由境界的永恒追求与坚持。

这群侠女身上所散发的光辉,不仅是作者对女性能力、意志的有力肯定,也是对女性人格价值的充分体现。

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情是男性的行为专利,侠女身上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

关键词:聊斋志异侠女形象侠文化女性意识侠与侠文学在我国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侠”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汉代司马迁作《史记》,立《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开了侠文学的先河。

他认为侠的首要品格是趋人之急,振人不赡,以德报怨,不爱其躯。

其“侠义”观念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民众对社会平等和正义的朴素要求。

我们从最浅层的视角认为,“侠”都是身怀绝技,快意恩仇,扶危济困,除暴安良,自由豪爽的江湖侠客的典型;他们是人们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却是一片男性的世界。

蒲松龄在继承和肯定中国侠文化内涵的同时,同样也塑造了一批引人注目的侠女形象。

一、奋起反抗,手刃仇雠复仇是人类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行为传统之一,也是侠文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信条。

《聊斋》中塑造了一些为家人伸张正义,侠肝义胆的侠女形象,她们的侠义行为一方面也表现在复仇上,她们在跟恶势力斗争时,奋起反抗,机智勇敢,谈笑之间却敌兵。

《庚娘》中太守之女尤庚娘亲眼目睹了公婆与丈夫遇害,面临受辱的危险,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抑制住内心的悲痛、愤恨,以胆略和智谋与王十八周旋,假意顺从,跟贼人回家,最终手刃仇人自己则毅然投河自尽。

庚娘的处变不惊,机智勇敢和沉勇刚烈在千秋不朽的大丈夫中是少有的,蒲松龄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与男性英杰媲美的巾帼丈夫,他在“异史氏曰”说:“至如谈笑不惊,手刃仇雠,千古烈丈夫中,岂多匹俦哉!”《商三官》中,商三官之父因醉酒得罪本县豪绅被打死,她清醒地意识到官场的黑暗,对官府不存妄想,三官认为:“人被杀而不理,时事可知矣。

论87 版电视剧《聊斋》对《细侯》的重塑

论87 版电视剧《聊斋》对《细侯》的重塑

论87 版电视剧《聊斋》对《细侯》的重塑作者:吴伟来源:《蒲松龄研究》 2021年第3期收稿日期:2020-08-16作者简介:吴伟(1991- ),男,安徽涡阳人。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

吴伟(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摘要:《细侯》是《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目,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风尘女子形象。

87版电视剧《聊斋》是众多改编剧中较为成功的一部,其对《细侯》的重塑极为经典。

人物命名上,根据身份、性格,别具匠心地安排了侯宛如、满文贞、贾盛财等意蕴丰富的名称;人物增设上,新添了卖花大嫂、算卦人等角色,穿针引线,使剧情更生波澜;故事情节上,变荔枝壳为柑橘皮,增加诗词比重,新添满生、细侯交往细节,改变富商迎娶细侯缘由与细侯外嫁原因;主题重塑上,改变大团圆式小说结尾,以细侯死去的悲剧作结;对细侯杀子情节加以新诠,解决了情与理的冲突,使人物形象更符合逻辑。

关键词:聊斋志异;细侯;聊斋;影视改编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聊斋志异》多书写花妖狐魅式的传奇故事,但《细侯》篇却一反常态,与鬼怪毫无干涉,呈现的是现实世界。

蒲松龄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风月场中烟花女细侯与昌化书生满生之间聚散离合的故事,塑造了敢爱敢恨的奇女子细侯形象。

细侯杀子出走的情节,酣畅淋漓地展现了情与理两方面的激烈冲突,蒲松龄既叹服她的忠贞,又惊讶她的残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学与影视发生密切关联。

“任何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被改编为其他艺术形式。

作为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巅峰之作的《聊斋志异》也是如此,而且它被改编的次数和形式之多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与之比肩” [1]。

《聊斋志异》之所以如此受改编者的青睐,是因为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鲜活。

在众多的聊斋改编影视剧中,1987年由福建电视台和南昌影视艺术创作研究所合作拍摄的聊斋系列电视剧① (简称87版《聊斋》)因极大程度地忠实于小说原著,且在布景、选角、拍摄方面投入大量心血,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以至出现“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的盛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之“细侯”形象分析【内容提要】《聊斋志异·细侯》之“细侯”,忍心杀害亲生孩子,直接目的一是报复富商,二是重归满生,其形象的深刻内涵在于:即便是一个宗法时代的普通女子,也要在俗世道德的笼罩下尽量争取个人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细侯形象因为描述了一个杀子的女人,《细侯》篇在整部《聊斋志异》中显得非常特别。

故事虽然短小,却富有深层的意蕴。

《细侯》前半段讲述一个“设帐”的余杭满生爱上青楼女子细侯,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回应,为了替细侯赎身,他去求助于“令湖南”的朋友,不料事情发展却出乎意料。

后半段情节曲折,直录如下:生即弃馆南游,至则令已免官,以罢误居民舍,宦囊空虚,不能为礼。

生落魄难返,就邑中授徒焉。

三年,莫能归。

偶笞弟子,弟子自溺死,东翁痛子而讼其师,因被逮囹圄。

幸有他门人,怜师无过,时致馈遗,以是得无苦。

细侯自别生,杜门不交一客。

母诘之故不可夺,亦姑听之。

有富贾某,慕细侯名托媒于媪,务在必得,不靳值。

细侯不可,贾以负贩诣湖南,敬侦生耗。

时狱已将解,贾以金赂当事吏,使久锢之。

归告媪云:“生已庾死。

”细侯疑其信不确,媪曰:“无论满生已死,纵或不死,与其从穷措大,以椎布终也,何如衣锦而厌粱肉乎?”细侯曰:“满生虽贫,其骨清也。

守龌龊商,诚非所愿。

且道路之言,何足凭信!”贾又转嘱他商,假做满生绝命书寄细侯,以绝其望。

细侯得书,惟朝夕哀哭。

媪曰:“我自幼于汝,抚育良劬。

汝成人二三年,所得报者,日亦无多。

既不愿隶籍,即又不嫁,何以谋生活?”细侯不得已,遂嫁贾。

贾衣食簪珥,供给丰侈。

年余,生一子。

无何,生得门人力,昭雪而出,始知贡之铜己也;然念素无隙,反复不得其由。

门人义助资斧以归。

既闻细侯已嫁,心甚激楚,因以所苦,托市媪卖浆者达细侯。

细侯大悲,方悟前此多端,悉贾之诡谋。

乘贾他出,杀抱中儿,携所有亡归满;凡贾家服饰,一无所取。

贾归,怒质于官。

官原其情,臵不问。

1从“生”的身份和团圆式的结局看来,这类似于普通的才子佳人小说。

故事中有三点可悲:一是红颜命蹇、二是书生不得志、三是幼子惨死。

但稍加玩味,三点悲处未免太浅露,结局也太一般化。

既然是以人名为篇名,那么“细侯”形象的背后是否反映着一些更深层的问题呢?在《细侯》篇尾,蒲松龄老先生以“异史氏”的口吻说细侯之离富商归满生如“寿亭侯之归汉”,赞叹她有关羽之勇、之义,又说她是“天下之忍人也”。

不过从整部《聊斋志异》来看,蒲松龄老先生不一定就是在刻意塑造一个充满斗争精神的女英雄形象。

其实细侯与关羽两人出走的情形大相径庭。

首先,关羽归汉时对曹操感恩,而细侯对富商是怨恨;其次,关羽并不想伤害谁,只想奔兄长刘备,而细侯是想痛快地报仇、给对方以严厉的惩罚。

因而,细侯的动机与目的不能与关云长相提并论。

其实细侯很多行为都并不合一般的道理,尤其是把杀害二人的亲生孩子当作对富商的报复手段更是如此:既然孩子是双方的,杀死孩子岂非两伤!也许在宗法社会里由于父子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杀子报复有特殊的意义,但是那时“夫死从子”的教条也同样把女子的命运同她是否有儿子连在一起,杀死亲生尤其是儿子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等于失去将来的依靠,而且从故事结局看,显然细侯并不想像古希腊神话中那个同样杀死亲生孩子的美狄亚那样痛恨地毁灭一切,毁灭自己。

其实从情节发展来看,“杀子”和“出走”分别指向两个特定的目的,一是惩罚恶人富商,二是投奔情人满生。

可以认为,当初她以为满生死去而委身富商时,已经放弃希望而苟活,可一旦满生重新出现,知情后的愤怒驱使她一定要对欺骗和陷害者做出严厉的惩罚,这是很正常的反应。

可“母子情深”,对富商丈夫罪恶行为的痛恨怎么就能掩杀母子深情呢?这里又有了不正常的反应。

而这种不正常的反应,产自于当时不正常的从男性角度提出用以约束女性的道德。

细侯杀子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抹去以往的不快,她要把自己还原成当初见满生时的模样,这样就避免碰触许多的道德禁戒。

简单地说,“杀子”可一举多得:一是掩盖过去的污渍,二是尽量以接近最初的自身状况投奔满生,三是免掉了满生对情人与第三者之子的厌恶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一切与之相关的不幸。

由此思考,细侯杀子并非愤怒至极的愚蠢行为,而是经过精细打算的。

她就像一个高超的舞者,在腾空跳跃和扭转身体的同时又能完美地保持身体的平衡。

只有孩子,成了亲情被怨恨与爱情压倒后的牺牲品。

因此,细侯不像是什么女英雄,也不是俯首屈从的弱女,她性格里的阴狠多于勇气,也许其中有能与武则天堪比之处。

不过武则天利用规则,通过迫害他人甚至杀女来最终重建规则,破坏了道德,而细侯是止步于利用规则惩罚仇人,仍谨守道德,杀子也是维护固有道德的一个手段。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是一个道德主义者,行事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无出道德的范围。

在《聊斋志异》四百余短篇中,主要表现女子(包括狐仙与女鬼)报复恶人的除《细侯》外共有六篇:《商三官》、《婴宁》、《窦氏》、《梅女》、《丑狐》、《博兴女》。

其中尤以《窦氏》中“窦氏”的复仇堪与细侯相比。

窦氏复仇时虽化为厉鬼,但《聊斋志异》本就是谈狐说鬼的“孤愤之书”(《聊斋自志》),道说天下之事,所以虽为鬼狐异类,从中却偏可发现人性。

窦氏故事与细侯故事相同之处在于都有爱情因素存在,都以残忍手段害人性命,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窦氏同样具有不平而争的精神和举动。

细侯的报复是“杀抱中儿,携所有亡归满”,而窦氏则最终使劣绅南三复“坐发冢见尸,论死”。

她们的这种狂暴复仇都非常真实地展现出人格被损害女子的愤怒,这种愤怒又毫不停留地化为真正的报复行为。

这相对于过去许多幽怨的类型化女性形象(如《诗经》之弃妇)来说,体现了个性精神的复苏。

从这个意义上说,窦氏和细侯皆可为表率。

不过,窦氏与细侯的一个最根本的差别是在实施复仇的终极目的上。

窦氏的情节完全展现为作为“鬼”的窦氏的复仇,谋篇布局也就全部以此为中心,而在复仇完成以后,全部的情节也就戛然而止。

因此窦氏的终极目的也就仅在于复仇,至于以后作为“鬼”的窦氏又将如何,那是另一回事。

这时的“鬼”又作为一般意义上死去的人的一种状态而无法被人追踪,同时也就剥夺了读者继续关注的可能性。

像这样的报复完成后再无接续的特点,也就是另外五篇女子报复故事的共性特征。

相比而言,细侯是以“满生虽贫,其骨清也”,“守龌龊商,诚非所愿”,义无反顾地投向满生。

也许细侯最终想法就是要实现爱情夙愿,篇中亦有言“每愿得同心而事之”,在别满生三年之中也“杜门不交一客”,可在被蒙蔽而误以为满生已死时,她又甚至愿意嫁给龌龊之俗商,这恐怕就不是爱情的失落所能概括的了。

从老鸨劝她嫁人谋生而她“不得已,遂嫁贾”来看,在爱情似乎烟消云散之际,对她的生命起主导作用的就是非常实在的生存意识。

即使是在情定之际,爱情的美妙光芒亦掩不住这种生存的本能意识。

首先,细侯要从良嫁做他人妇;其次,她问满生“家田产几何”,进而考虑如何经营,如何“纳太平之税有余”,如何得到那种“闭户相对,君读妾织,暇则诗酒可遣”的最纯粹的生存状态,后来再谋划如何赎身。

所以,在细侯的意识中爱情固然可贵,“故不可夺”,但“好好地活着”才是她的终极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把这个终极的生存目标和前面分析的两个特定目的结合起来,就有了对《细侯》篇的三度析解:一是杀子复仇,二是投奔情人,三是生存意识。

这就像一个倒金字塔形的陷阱,越下越深越尖锐从而越接近生存的核心,同时也正体现了余集在《聊斋志异序》中对蒲松龄的赞叹之辞:“呜呼!先生之志荒,而先生之心苦矣!”二知道人更以为:“蒲聊斋之孤愤,假鬼狐以发之……曹雪芹之孤愤,假儿女以发之,同是一把辛酸泪也。

”2虽然两家语意主要都是对蒲松龄抑郁不平而言,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聊斋故事最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即:对抗现世生活,建设理想生活,而后以二者之对比映衬揭示人的个体价值,,拨亮末世人心的灵性之光。

蒲松龄所谓“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聊斋自志》),话中大有寄托。

这时再回头来关照不幸而果决的细侯,就会发现她不是英雄亦不是复仇女神,透过“杀子”恶行的遮障显露出的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世俗的人格。

她弱小而愤怒,她无法超越“人”而做出彻底的毁灭,但是她无论如何都要生存下去,这是一种生灵本性所具有的最鲜明的韧性特征。

尼采说:“所有高贵的道德都产生于一种凯旋式的自我肯定,而奴隶道德则起始于‘外界’,对‘他人’,对‘非我’的否定,这种否定就是奴隶道德的创造性行动。

这种从反方向寻求确定价值的行动——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向外界而不是向自身方向寻求价值——就是一种怨恨。

”3而细侯进行的就是一种有限的惩罚行为,她怨恨道德约束的同时又屈从于道德,也正如此她才完成了自身彻底的最有价值的人性证明,这个过程显示了无尽的悲哀,但悲哀而永恒。

这与美狄亚不同,美狄亚是最典型的悲剧人物。

她叛逆父王,杀死胞弟,杀死情敌,最后杀死亲生儿女;她是一个叛逆者,是愤怒得要去毁灭一切的复仇女神;她通过极端的个性来张扬力量并去有意识地犯罪,在这一过程中造成个人意志的毁灭;她就是丈夫依阿宋所言的“牝狮”,要撕碎所有有价无价的东西,更不要说道德。

如黑格尔所谓,最终结局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使矛盾双方都落难或毁灭。

而细侯的复仇却并未造成双方的遭难或毁灭,她的经历只讲述了一个欺骗与惩罚欺骗的故事。

与美狄亚相比,细侯几乎没有什么个性光芒,也显得没什么力量。

即使是《雷雨》中那个嘲笑道德而与周萍乱伦的发疯的蘩漪似乎也比细侯要个性得多。

但问题的根本点在于,在这个上帝亦被杀死的时代中,神性理想人物的现实意义又在哪里能得到实现呢?因为众神隐退之后人的生存变成了极端的现实,社会网罗中要关注的是人性的存在,因而如何“寓形于两间”就成了非常本质的问题。

在这时,如果一个人再要企图“神”样地生活,那只会跌跟头。

美狄亚处在神灵交互的时代,因而实现着力量巨大而无所畏惧的“神”话人格,她可以在复仇之后驾龙飞升;蘩漪是在人间乱世中的一个“诗”样的人,当然不容于尘俗,她最终发疯不再进入日常生活,从而消隐,从而脱离人性;与她们相比,细侯则绝对是个现实主义者,是一个实在意义上的人,因而虽然愤怒痛苦,也报复残害,但并不超越生存本性,相反仍紧守世俗道德,形象卑微但却无比丰满。

如孟子所谓“蚓而后充其操者”(《滕文公下》》),重点就是在恰当定位上。

孟子说陈仲子住在别人盖的房子里,吃着别人种的粮食、做的饭,不算廉。

即是说,如果人真能算是廉洁的话,那么“上食槁壤,下饮黄泉”的蚯蚓会比人更彻底。

当然孟子是在诡辩,用绝对性抹杀相对性,意图讥讽以“廉”得名的陈仲子。

这里引用此话并无讥讽之意,旨在说明生而为人,只能实实在在地按“人”的方式生活,不能自视为犬豕虫蚁,亦不能自视为上帝,而细侯恰好在最实在的层次上实践了“普通人”的生存方式。

因此,最终她作为一个“杀子恶母”的形象将被忽略,而作为人的生存价值却会被彰显,在生活的夹缝和在众人的共谋中她杀死亲生骨肉,在蒲松龄的预置中,她奏响了庸俗但却真实的凡人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