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宏观审慎监管宏观基础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基础解析

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基础解析
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基础 解析 ①
张 正 宗 吉
( 平 安银 行 大 连 分 行 ,辽 宁 大 连

1 1 6 0 2 5 )
¨6 0 0 1 ;东 北 财 经 大 学 ,辽 宁 大 连
摘 要 : 宏 观 审 慎 政 策 是 在 本 次金 融 危 机 后 由 国 际 清 算 银 行 牵 头 , 于 2 0 1 O 年 在G 2 0 国 家 峰 会 上 通 过 的 未 来 全 球 金 融 监
宏 观 审 慎 政 策 是 在 本 次 金 融 危 机 后 , 由 国 际
清 算 银行 牵 头 ,于2 0 1 0 年 ̄ E G2 0 国 家 峰 会 上 通 过 的 未 来 全 球 金 融 监 管 通 行 规 则 。 它 是 从 宏 观 、 逆 周 期 地 的视 角对 系统 性 风险进 行监 测 和 防范 的工具箱 ,
度 和 侧 面 来 描 述 刻 画 宏 观 审 慎 政 策 的 目标 和 内容 。
本 文 试 图对 这 些 理 论 研 究 进 行 必 要 的 梳 理 , 为 宏 观 审慎 政策分 析 提供 系统 、全 面 的理论 支持 。全文 共 分 三 部 分 :第 一 部 分 阐 述 了 关 于 金 融 稳 定 与 系 统 性
施 宏 观 审 慎 监 管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 键 词 : 宏 观 审 慎 ; 系 统 性 风 险 ;理 论 基 础
中 图 分 类 号 :F8 3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9— 3 1 0 9( 2 0 1 4 )O 3 —0 o 0 5 —0 7
风 险 的 理 论 研 究 情 况 ,从 而 确 定 宏 观 审 慎 政 策 的 目 标 ;第 - -  ̄/ +阐 述 了 金 融 体 系 与 宏 观 经 济 的 关 系 研 究 情 况 ,有 助 于 洞 悉 宏 观 审 慎 政 策 工 具 ;最 后 是 对

我国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必要性及难点分析

我国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必要性及难点分析

我国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必要性及难点分析作者:陈阳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12期一、我国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必要性(一)宏观审慎监管是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我国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因为保持币值的稳定需要金融平稳运行,所以作为货币政策执行者的中央银行自身具有减少金融失衡、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强烈愿望和动机。

而宏观审慎监管的目的正是在于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维护金融稳定。

同时,中央银行通过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责,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更加全面地了解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策能力。

(二)宏观审慎监管是充分履行中央银行法定监管职责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权主要包括直接监督检查权、建议检查权、特定情况下的全面检查监督权。

这些监管权关注的是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

在承担国家宏观调控职责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在对整个金融业的宏观监控,对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三类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管理,对征信业管理,对跨行业金融创新与金融工具运用的监督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与宏观审慎监管不谋而合。

(三)宏观审慎监管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需要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在重视利率、汇率等价格型指标的基础上,也高度重视货币信贷总量的增长情况,比较注重以窗口指导等方式来提示风险,同时运用信贷政策以及差别化手段加强宏观审慎监管,进一步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我国融资高度依赖银行机构,金融产品随着业务发展而日益复杂化,内部金融工具交叉发展程度不断提高,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任务仍然很艰巨,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在我们面前。

因此,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需要有效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为前瞻性地应对未来系统性风险做好十足的准备。

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政策

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政策

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政策宏观审慎政策是金融监管机构在宏观经济层面上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政策涵盖了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资本充足、流动性风险和资产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金融机构宏观审慎政策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宏观审慎政策的重要性金融机构作为经济中的重要一环,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其业务特性以及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和风险的影响,进而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并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应运而生。

首先,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预防系统性风险。

金融机构在市场上承担了大量的风险,一旦某个金融机构发生问题,可能会波及整个金融体系。

通过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宏观审慎政策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违约风险,减少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其次,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金融机构必须能够应对市场的波动和冲击,以保证其正常运营。

宏观审慎政策通过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资产质量的要求,促使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增强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最后,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稳定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宏观审慎政策可以减少金融机构之间的激烈竞争,降低市场不确定性,稳定金融市场的运行。

二、宏观审慎政策的具体措施宏观审慎政策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风险管理要求、资本充足要求、流动性要求和资产质量要求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要求进行介绍。

1. 风险管理要求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市场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等。

金融机构需要识别、度量并合理控制其面临的各类风险,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

2. 资本充足要求宏观审慎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必须维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以应对可能面临的损失风险。

通常采用的是风险加权资产比例法,即根据不同的资产风险性质给予不同的风险权重,计算出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

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问题研究

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问题研究
Ab s t r a c t :Ma c r o pr u de nt i a l s up er v i s i on a p pe a r e d a t t h e e nd of l a s t c e nt ur y,b ut i t di df ft ge t a ny a t t e nt i o n. ( ) wi ng t o t he f i n a nc i a l c r i s i s, t he ma c r o- - pr u de nt i a l s upe r v i s i o n h as dr a wn pe o pl es a t t e nt i o n a n d t h e s t ud y of i t h as be e n c a r r i e d ou t i n
t h e f ut ur e a nd t e nd e nc y o f t h e f i na nc i a l r e g ul a t i on. Ke y wo r ds :Ma c r o— p r u de nt i a l s up e r v i s i on;M i c r o— pr ud e nt i a l s upe r v i s i o n;N e c e s s i t y;Exi s t i ng p r o bl e ms a n d s ol u t i ons
o u r c o u n t r y .Th e 2 0 1 2 Na t i o n a l Fi n a n c i a l Wo r k C o n f e r e n c e d e f i n e d s y s t e mi c r i s k p r e v e n t i o n a s o n e o f t h e t e n b i g s u b j e c t s a n d ma c r o -p r u d e n t i a l s u p e r v i s i o n i s t h e s u b —s u b j e c t o f s y s t e mi c r i s k p r e v e n t i o n.f r o m wh i c h we c a n s e e o u r c o u n t r y h a s

【浅议宏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

【浅议宏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

【浅议宏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2022年,在全球的经济一片欣欣向荣时,一场来势迅猛的金融危机迅速的将经济由高峰拉下。

这场金融危机是在世界经济处于低通胀、低利率、流动性充足的情况下发生的,人们对此进行了剖析,由此得出:现行的微观审慎监管还不足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金融体系的安全需要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并驾护航。

一、宏观审慎监管的定义宏观审慎监管,就是从宏观层面上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监管。

它是相对于微观审慎监管而言的。

国外的很多学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在两种监管形式的目的、关注范围和所注重的风险性质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来得出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

国内很多学者的文献宏观审慎监管一个较明确的定义。

总体认为宏观审慎监管是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对微观审慎监管的升华。

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些都是通过将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兼管做比较并进行总结而得出的结果。

这样使定义更精炼和明了。

二、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一)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要求宏观审慎监管的存在经济发展有一个周期,在历经繁荣之后必定会经历衰退。

在经济回升阶段,利润增多,作为实际经济市场上有限理性的人们普遍对未来的预期向好。

这时,消费者会提高消费,企业会增加投资,银行则会降低信贷标准,这些会进一步的推动金融泡沫的增长。

银行降低信贷标准,也会形成很多的不良资产。

周小川认为金融体系的内在顺周期特征来源于信用评级问题和来自外包的羊群现象,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盯市原则和按模型定价以及新巴塞尔协议内部评级法。

黄亭亭则认为个体行为有限理性和市场行为短期性是导致顺周期性的根源。

许多国外学者也对金融体系的内在顺周期特征进行了论述,其观点都大致相同。

(二)现有的对金融体系是否稳健运行的衡量指标存在缺陷以巴塞尔资本协议为代表的微观审慎监管通过规定资本充足率、资本流动性来对单个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但是,从这次爆发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出,这两个指标并不可靠。

我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探讨

我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探讨

我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探讨[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必要性以及现有的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国际清算银行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提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管理理念。

由于过去的监管过分关注个体金融机构的安全,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目标——保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并由监管当局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

尽管20世纪80年代,BIS的报告中就出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但由于长久以来微观审慎监管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焦点,直到21世纪初,才有了清晰界定的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

宏观审慎监管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监管模式,防止金融系统对经济体系的负外部性,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的。

宏观审慎监管的核心就是基于逆周期的、宏观的视角,防范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染引致的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宏观审慎监管是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对微观审慎监管的升华。

微观审慎监管更关注个体金融结构的安全与稳定,宏观审慎管理则更关注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是降低金融机构的破产成本,提高整个社会的产出水平。

不难看出,降低社会承担的因金融机构破产而引致的成本,提高经济总体产出水平与社会福利水平是金融监管目标的共有之义。

因此,宏观审慎监管的根本目的是将整个社会因金融体系的危机而导致的产出损失最小化,其最直接的目标就是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1我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制的必要性目前我国仍未树立宏观审慎管理的理念,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微观审慎监管的层面,没有从金融系统整体来监管。

但是金融危机之后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隐患对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1宏观金融风险日益增大目前的监管体系缺少一个专门的部门来分析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的紧密联系及其相互影响,不能从宏观审慎的角度把握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全貌,这一方面会影响宏观经济决策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全球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结构及经验启示

全球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结构及经验启示

全球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结构及经验启示【摘要】宏观审慎政策作为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从宏观审慎政策的定义和内容入手,梳理了全球宏观审慎政策的发展历程,比较各国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结构,并总结了全球宏观审慎政策的经验启示。

分析了实施宏观审慎政策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对策。

在强调了全球宏观审慎政策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全球宏观审慎政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宏观审慎政策、全球治理、结构比较、经验启示、挑战与对策、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政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经济体系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金融市场的波动也可能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因此全球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的共同挑战。

通过对全球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结构和经验进行研究,可以为各国提供更好的借鉴和启示,以提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全球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情况及其治理结构,并结合各国的经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推动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宏观审慎政策作为金融监管领域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升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普遍认识到宏观审慎政策的重要性,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深入研究全球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结构及经验启示,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前金融监管的理论与实践,为各国政府和监管部门制定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全球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结构及经验启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的监管方式和机制,在比较中发现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我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提供借鉴和借鉴。

通过总结各国宏观审慎政策实施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全球宏观审慎政策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促进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更加有效的合作。

关于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几点思考


如何 利用现 有微观 审慎监 管框 架
宏观 审慎 监 管 作为 与 微 观审 慎监 管相 对应 的
概念 。 是理 念 、 指标 、 法 和体 制 的完 善 与统 一 , 方 主 要 以防范系统 性风 险为 出发点 , 以避 免个 体理性 导
致 的集体 不理性 为主要 目的 。 在宏 观审慎 监管 的框 架 中并不能 否认 微观 审慎 监管 的重要性 , 反要 实 相 施宏 观审慎 监管离 不开现 有的微 观监管 框架 。 是 一
的设 定 ; 据资产 价格 的长期 波 动更加 关注抵 押贷 根
款 的贷 款价值 比率 等等 。 其次 , 管部 门做好 信息 监测 与压力 测试 。在 监
微 观 审慎机 构 在监 管一 线 具有 最 丰 富 、权 威 的 资
料 , 有丰 富 的手 段 、 具 和对 金 融 机构 较 强 的控 具 工
首 先 ,微 观 审慎 监管 部 门要 引人 系统 性视 角,
引导 金融机 构建 立全周期 视野 。 融机构 论证每一 金 项监 管 政策 应 该考 虑该 政 策 对 于整 个 金融 体 系 的
影响 , 而不是 对于单 个金融 机构 的影响 。 同时 , 引领
金 融机 构从全 周期 的视角 实施经 营管理行 为。 括 包 用 一 些更 实 用 的指标 来 衡 量杠 杆 比率 的水平 与 累 积并 结合 所处 经济周 期 的阶段 不断 做出判 断 : 合 结 宏 观 经济 运行 情 况经 常 性 判 断资 产负 债 表表 外项 目对 风险暴 露 的敏感 度 ; 据经 济周期 不 断调整 资 根 本 要求 : 据全周 期数 据调 整贷 款损失 准备 金标 准 根
段, 从法 律 角 度 完成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框架 的重 构 . 以

强化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

强化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

管的监管理念 , 对建立在传统监 管理念 基础上的监管格局进 行 改 良, 同时采取 多种方 法相结合 强化 我 国宏观 审慎
监 管。
[ 关键 词] 宏观 审慎监管 ; 框架 ; 措施
[ 中图分类号 ] 82 F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5—3 1 (02 0 0 0 — 5 29 4 0 2 1 ) 1~ 1 1 0


宏观 审 慎监 管的 提 出及实 践
新 活 动 ( ee tIn vt n n It a o a B n — R cn n oai s i ne t nl a k o n r i
“ 观 审慎 ” 一 监 管 理 念 的 出 现 最 早 可 以追 宏 这
ig 》 BS 18 ) n ) ( I,96 的报告 中 。该 报 告 在 考 虑 金融 创 新 可 能增加 金 融系 统 风 险 的 背景 下 , 出宏 观 审 慎 提 政 策 旨在提 高金 融体 系 和支付 机制 的稳健 性 和安全
架 ( ia ca R fr A Fa e okfrFn n i t Fn n i eo l m: rm w r iaca Sa o l —
公 共视 野 当 中 , 但却 并未 受 到 重视 。“ 观 审 慎 ” 宏 第

bly 》 告 , 出 扩 大 金 融 监 管 的范 围 、 it) 报 i 提 应对 系 统
丝 皇笪理鲤
财政金融研究
强 化 我 国金 融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的思 考
杜朝运 林 航
3 10 ) 6 0 5
( 门大 学 金 融 系 , 建 厦 门 厦 福
[ 摘
要] 在金 融体 系中存在 着一个“ 成谬误” 问题, 即从微 观层面上 看是单个金 融机构 的合 理行为 , 但若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对防范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思考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对防范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思考
的传 导 。 终合 理判 断 金融产 品 、 融机 构 和金融 市场 面临 的系 最 金
金 融 业 系 统 性 风 险 是 指 市 场 参 与 者 不 能履 约 从 而 引 起 其 他 参 与 者 也 不 能 履 约 。 者 系 统 性 事 件 冲击 导致 整 个 金 融 或
市 场 发 生 锁 链 反 应并 诱 发 金融 危机 的风 险 。 目前 我 国金 融 业
Hale Waihona Puke 用评级 、 公允 价值 会计 准则 等 。 ( ) 融市 场 缺 乏 异 质 性 。 融 市 场 内在 稳定 性 的 前 提 三 金 金 是 金 融 市 场 行 为异 质 性 。 市 场 参 与者 众 多 . 且 有 不 同 目 即 并 标 和 稳 定 的预 期 。 事 实 上 , 但 由于 羊 群 效 应 的存 在 , 场 参 与 市 者行为往往是趋 同的, 即行 为 同质 性 。 同质 性 不 仅 会 使 金 融
金融制度和机制设计本身会加剧金融行为的顺周期性 。 如信
减 轻 顺 周 期 效 应 , 进 金融 业 的稳 健 发 展 。 促 ( ) 观 审 慎 有 利 于 强 化 宏 观 政 策 的协 调 配 合 。 国各 三 宏 我
相 关 部 门 先 后 出 台 了 一 系 列 政 策 措 施 以 深 化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和推 动 经 济 发 展 . 在 政 策 出 台 、 度 把 握 上 还 缺 乏 系 统 规 但 力 划 和整 体 协 调 , 化 了 政 策 效果 。 而宏 观 审慎 着 眼 于 整 体 监 弱
管 , 利 于从 全 局 上 统 筹 兼 顾 各 方 的 利 害 关 系 , 进 宏 观 政 有 促 策 的协 调 出 台和 执 行 。 三 、 观 审慎 监 管 面 临 的 问题 宏

后危机时代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

后危机时代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

后危机时代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作者:胡建生吴清周长富陆彩兰来源:《商业研究》2011年第10期摘要:金融监管不足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而产品创新过度源于微观审慎监管带来的监管套利,微观审慎监管的顺周期效应、影子银行体系及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的缺失则加剧了危机的深度。

因此,宏观审慎监管的未来任务需要扩大监管范围,从总体上把握系统性风险,需要央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整体配合,需要央行从源头控制流动性这一公共品,需要央行职能的重塑;然而宏观审慎监管的执行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宏观审慎;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The Thinking of Construction of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 in Post-Crisis EraHU Jian-sheng,WU Qing,ZHOU Chang-fu,LU Cai-lan(School of Economic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Abstract:Inadequate financial supervision gave great impetus to thi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Over-innovation of financial product originated from regulation arbitrage, pro-cyclicality effect under micro-prudential regulation, inadequate supervision of Shadow bank system and systematically important bank increased the depth of the crisis. Hence, future tasks of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should aim to enlarge regulation scope, control systemic risk, cooperate integrally among central bank ,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supervision department. Central bank must curb liquidity from the source accompanied the reshaping of the function of central bank. But implementation of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 will face some uncertain factors.Key words:post-crisis era;financial supervision;macro-prudential;systematically important bank一、宏观审慎监管的由来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表明:即使单个金融机构按照微观审慎监管标准开展业务,仍然不能保证银行体系甚至金融体系的稳定,次贷危机中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也能倒闭。

美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最新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最新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最新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随着全球金融体系日益复杂化,宏观监管成为了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体系之一,其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一直备受关注。

最近几年,美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这些进展对中国的宏观审慎监管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1. 强化资本监管的要求美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强化资本监管的要求。

2010年,美国实施了《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要求银行必须满足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美国还进一步细化了资本类别,并对大型银行设立了更高的资本要求。

另一个重要进展是强化流动性监管的要求。

2014年,美国制定了一套新的流动性监管标准,要求银行具备足够的流动性储备,以应对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3. 加强宏观压力测试的力度宏观压力测试是美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几年,美国加强了对金融机构进行宏观压力测试的力度,要求其测试更加严格,对金融机构的应对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4. 推动金融稳定委员会的建立金融稳定委员会是美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核心机构之一,负责统筹协调各个监管机构的监管工作。

2010年,美国成立了金融稳定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体系之一,应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资本监管。

可以通过制定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要求银行具备足够的抵御风险能力。

流动性风险是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风险,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等极端情况下,流动性风险可能对金融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中国应加强流动性监管的要求,确保金融机构具备足够的流动性储备。

宏观压力测试是评估金融机构对冲不利外部环境的能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宏观压力测试,以评估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

4. 建立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机构美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最新进展为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定期进行宏观压力测试,并建立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机构,以确保金融稳定。

关于强化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思考

关于强化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思考

关于强化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思考●邵梦竹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就构建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框架达成共识,但关于宏观审慎政策的监管主体尚无定论。

中央银行在经历了金融监管职能的分离和回归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赋予了审慎监管的重要职责。

文章从理论层面出发,重点分析中央银行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必要性以及作为宏观审慎监管主体的优势,为各国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制度框架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央银行;宏观审慎政策;金融监管一、引言从漫长的中央银行职能演变历史来看,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是在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动荡甚至出现金融危机后才建立起来的,中央银行凭借其最后贷款人身份被赋予金融监管和危机处理的重要职责。

在20世纪末中央银行去监管化的浪潮中,学者们针对是否应该分离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更多的是指以银行作为主要监管对象的微观审慎监管。

但此次金融危机的经历表明仅仅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健性是不够的,当市场上大多数金融机构采取趋同的决策时,就会对价格、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产生显著影响(Borio,2009;2011)。

危机后,英国重新赋予英格兰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定职责并进一步明确了英格兰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核心地位。

英格兰银行监管职能的转变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也就此拉开了中央银行监管职能全面回归的序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央银行经历了监管职能从统一到分离再到回归的巨大转变,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后危机时代,宏观审慎政策正作为一项新的金融监管政策,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宏观调控框架内,成为政策讨论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在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回归的浪潮下,学界和各国政府针对中央银行是否应该被赋予宏观审慎监管职责展开了积极的探讨。

本文在这种背景下重点探究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这将启发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央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将对各国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制度框架提供参考意见。

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及实际经验

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及实际经验

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及实际经验【摘要】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监管政策来缓解经济周期带来的金融风险和波动。

本文从理论基础、目标原则、国际机构要求、中国实践经验、局限性挑战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和实际运作。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需要政策机制不断完善,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互配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应用将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基础、监管机构、实践经验、局限性、挑战、重要性、政策、完善、配合。

1. 引言1.1 了解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了解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是理解金融市场运行规律和提高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基础。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金融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对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是在金融监管框架下的一种重要监管方法,旨在通过调整金融政策和监管手段,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在金融市场波动过程中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

了解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更好地把握市场运行规律,及时发现金融风险,有效防范风险传染和蔓延的可能,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1.2 介绍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是指在经济周期波动中,通过调整金融监管政策的力度和方向,以预防和缓解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的一种监管模式。

在传统的宏观审慎监管中,主要注重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和扩大,而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则更加强调在不同经济周期下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以应对周期性的金融风险。

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核心是通过灵活的监管政策,及时地调整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和资产配置,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积累,避免金融过度周期性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加强央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建议和思考

加强央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建议和思考
加 强 央 行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职 能 的 建 议 和 思 考
陈秀红 任 全 民
1 3 4 0 0 0 ) ( 中 国人 民银 行 通 化 市 中心 支 行 ,吉 林 通 化
2 o o 8  ̄美 国 “ 次 贷 危 机 ” 发 生 后 , 西 方 国 家 在 反 思 危 机 发 生 原 因 的 同 时 ,对 原 有 的 金 融 监 管 框 架 进 行 了 重 构 、 对 原 有 的 金 融 监 管 法 律 、 法 规 进 行 了 修 订 ,在 这 一 系 列 改 革 中 , 西 方 各 国 都 有 一 个 共 同特 征 , 即 强 化 中央 银 行 的 监 管 职 能 , 给 中 央 银 行 在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金 融 稳 定 职 能赋 予 了更 多 的权 重 ,弥补 了 以往分 业监 管 “ 只 管 行 业 内部 、 不 管 行
二 央 行 在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职 能 中 承 担 主 要 角 色 和协 调角 色 的优势 所在
( 一 ) 央 行 角 色 的 传 统 定 位 决 定 了其 在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中应 该 承 担 主 要 工 作 。
中央 银 行 制 度 建 立 的 一个 很 重 要 原 因便 是 防
性 金 融 危 机 越 来 越 多 、 越 来 越 频 繁 已预 示 着 建 立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机  ̄l J : L O _ 切 性 日益 增 强 , 其 中世 界 初 在 美 国 出现最 后 蔓延 至全球 的 “ 次贷 危机 ”更 是 给全球 经 济 造 成 了极 大 冲 击 ,使 全 球 经 济 至 今 没 有 走 出 困 境 ,所 以 危 机 后 西 方 各 国 纷 纷 对 原 有 的 金 融 监 管 体 制 进 行 了 改 革 ,建 立 了 本 国 的宏 观 审 慎 监 管 框 架 , 加 强 对 系 统 性 风 险 的识 别 和 防控 , 为 本 国 经 济 平 稳 发展 保 驾护航 。

加强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思考

加强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思考

及 其 他 金 融 监 管 标 准 制 定 组 织 在 分 析 金 融危 机 根 源 的 基 础 上 , 着 手 研 究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制 度 框 架 。I MF在 2 1 0 0年 对 各 国宏 观 审 慎 监 管 作 进 行 了调 查 ,并 提 出 了监 测 系统 性 风 险 的 必 要 1 具 。伞 球 金 融 体 系 委 员会 ( CGF 对 宏 观 审 慎 政 策 的设 计 和 运 用 进 行 研 究 , S) 【 具 评 估 它 们 在 防 范 危 机 方 面 所 起 的作 用 。BCBS于 2 1 00 年 底 公 布 了 《巴 塞 尔 协 议 1 》 的正 式 文 本 ,要 求 提 升 1 I 银 行 资 本 质 量 ,建 立 逆 周 期 资 本 缓 冲 机 制 ,加 强 银 行 体 系 流 动 性 监 管 ,控 制 对 银 行 经 营 的 杆 杠 率 , 以增 强 金 融 体 系 抵 御 系统 性 风 险 的 能 力 。BC BS要 求 国 际 银
模 式 从 分 业 经 营 向综 合 经 营转 变 。 与此 同时 ,中 央 银 行 在 监 管 体 系 中 的 地 位 和 权 限也 发 生 r一 些 变 化 ,一 些 国 家 对 中央 银 行 的 监 管 权 力 进 行 了 剥 离 ,一 些 国 家
在 金 融 监 管 中 出 现 了 “ 央 行 化 ” 的 趋 势 。但 是 ,理 去
根 据 G2 峰 会 的 要 求 , 巴 塞 尔 委 员 会 ( CBS) 0 B
深 入 思 考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体 系 的构 建 和 加 强 中 央银 行 宏
观审慎监管职能的问题 。


后 危 机 时 期 加 强 中央 银 行 宏 观 审慎 监 管 职 能

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带给世界各国的一个最大的教训就是单个金融机构运转良好并不足以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健康运转,传统的以单个金融机构为对象的微观审慎监管体系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作用十分有限,甚至有时会增加系统性风险。

典型的事例是,在经济复苏、高涨时期,虽然金融机构的财务指标都很健全,各个金融机构此时选择扩大信贷规模也是理性的,但是,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扩大信贷规模的直接结果必然是造成资产价格的急剧膨胀,从而积聚大量的系统性风险,甚至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各国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等国际组织在采取措施应对危机的同时,也在着手进行金融体系改革。

虽然各国对构建新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还存在争论,但对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则形成了共识。

一、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的一种有益补充,它的监管对象为整个经济系统,可以定义为有利于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一系列方法。

从监管对象、监管目的、风险性质以及监管手段等方面来看,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有以下区别。

1、从监管对象来看,微观审慎监管着眼于金融机构个体,它关注的是金融机构个体的经营是否稳健;而宏观审慎监管则着眼于整个经济系统,其关注的是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除了一些影响系统稳定的大型金融机构外,宏观审慎监管并不关注单个金融机构。

具体而言,宏观审慎监管就是监管机构对影响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进行监管。

由于大型金融机构在市场上的导向作用以及其关联性,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很可能会引发金融系统的恐慌,严重时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大型金融机构就成为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对象;还有,由于金融市场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融资、风险的转移以及定价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宏观审慎监管也会重点关注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另外,近年来,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等“影子银行体系”的影响日益增大,也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它们也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重点对象。

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初步思考

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初步思考
关 于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的 初 步 思 考
关 于宏观 审慎监管 的初步思考
王 刚 张 赞 凯
30 0 ) 0 0 0
( 中国银 行 业监督 管理委 员会 北京 市 10 4 ) 0 1 0
( 大连银 行 天津分 行 天 津市

要 : 次 国 际金 融 危 机 爆 发后 . 此 国际 社会 从 监 管 方 面在 对 危机 的反 思 中认 识 到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的
20 0 7年爆 发 、 响持续 至今 的本 次全球 性 金融 影 危机 表 明 . 仅 依赖 微 观审 慎 监 管不 足 以维 护 金 融 仅 稳定 和经 济 增长 . 因为微 观 审 慎 监管 将 经济 波 动 视
为外 生 风险 . 视 了金 融机 构 自身行 为 的 系统 性 影 忽
宏观 审慎 监管 的提 出 .就 是力 求增加 和强 化传 统 的资本 、拨 备等 微观 审慎监 管政 策工具 应对 系统
虽然 宏观 审慎监 管在 此 次危机 之后才 引起 了 国 际社 会广 泛关注 .但 宏观 审慎 监管 的实践却 很早 就 有 。本 文分 别 分 析贷 款 成 数 比 ( on t— a eR . L a -o V l a u
t , T 和动 态 拨 备 制 度 ( y a cPoi o ig 在 i L V) 0 D n mi r s nn ) vi
防范 系统 性 风 险 : 观 审慎 监 管则 主要着 眼于 单体 微
机 构 的健 康 状况 . 少 考虑 个 体之 间 的关联 度 以及 较
个 体 机 构共 同行 为对 整 个 金融 体 系 的影 响 . 要 目 主
标是 通过 防止单 体机 构失败 或倒 闭 的外部性 来保 护 存款人 和投 资者 利益

审慎监管的宏观角度研究现状

审慎监管的宏观角度研究现状
顺 周 期 性 , 加 了潜 在 的 系 统 性 风 险 。巴 曙 增

在 金 融 一 体 化 的 大 背 景 下 , 个 金 融 机 构 各
的业 务 联 系 越 来 越 紧 密 ,这 种 金 融 机 构 的联 结 性 增 加 了 系统 性 风 险 的相 关 性 和 复 杂 度 。 是 金 融 市 场 失 灵 。 博 塔 (0 0 分 析 二 萨 2 1) 了报 酬 机 制 下存 在 的 问题 , 即在 有 限责 任 制 度 下 , 理 层 和 股 东 管 只注 重 短 期 利 润 , 了追 求 更 高 的利 润 而 去 冒 险 。 府 向金 融 机 为 政 构 提 供 担保 的做 法 导致 了 道 德 风 险 和 寻 租 行 为 。此 外 萨 博 塔 还
当作 一 个 投 资 组 合 进 行 管理 , 重 的是 对 整 体 尾 部风 险 的 控 制 。 注
朱 小 川 (0 0 把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分 为 广 义 和 狭 义 两 种 , 义 的宏 21 ) 广 观 审 慎 监 管 是 指 对 系 统 性 风 险 的监 管 ,狭 义 的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则 主要 关 注 四 方 面 的 内容 : 有 系 统 影 响 力 的 内容 ( 包 括 具 有 传 具 不 染 性 的偶 发 事 件 ) ;金 融体 系 不 稳 定 对 实 体 经 济 的影 响程 度 ; 内 生 性 风 险 ; 融 体 系 与 实体 经 济 的相 互 关 系 和作 用 。 金 二 、 观 审 慎 监 管 的 必 要 性 宏 在 研 究 宏 观 审 慎 性 监 管 的必 要 性 方 面 ,各 学 者 从 不 同角 度
② 有利 于 提 高 全 社 会 资 本 的配 置 效 率 。 通 过 市 场 发 行 并 交 易 虚 拟 资 本 , 调 节 资 金 流 向 , 进 优 良企 业 快 速 发 展 ; 过 资 产 重 可 促 通 组 等 产 权 交 易 ,可 实 现 存 量 资本 在 不 同 实 体 经 济 部 门 的再 次 优 化 配 置 。 也 有 利 于 储 蓄 转 化 为投 资 , 进 社 会 资本 的 优 化 配 置 。 促 ⑧ 虚 拟 经 济 规 模 的 扩 张 , 促 进 实 体 经 济 发 展 的 同 时 , 供 了 许 在 提

对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主导作用的思考

对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主导作用的思考
今 没 有 形 成 监 管 协 调 的 常 规 机 制 。 易 出现 监 管 真 空 、 管 容 监 重 叠 和 监 管 不 到 位 问 题 。 未 真 正 实 现 有 效 的 监 管 目标 。 并
近 期 主 要 世 界 国家 中央 银 行 金 融 管 理 职 能 变 化 情 况
国家 金融 危机 前 金融 危机 后 中 央银行 宏观 审慎 管 理职 能变 化情 况
慎 管 理 目标 的 实 现 要 通 过 金融 机 构 之 间 的 配合 及 微 观 审 慎
监 管手 段 辅 助 。
宏 观 审 慎 管 理 与 微 观 审慎 监 管 的 比较
宏 观审 慎管 理 防 范金融 系统 危机 的爆 发 避免 G P 的损 失 D R 整个金 融体 系 ( 一定 程度 上 ) : 内生 的 以整个 系统 为单 位实行 冉 上而下 的衡量 方法 微观 审慎监 管 防范 单个 金融 机构危 机 的爆发 保护 消 费者 ( 投资 者或存 款人 ) 单个 金融机 构 外 生的 以单 个金 融机构 为单 位 实行 自下 而 上的衡 量
际 金 融 监 管 理 念 转 变 的 冲击 下 , 国 在 “ 二 五 ” 划 纲 要 我 十 规 中 .正 式 提 出 了 “ 建 逆 周 期 的金 融 宏 观 审 慎 管 理 制 度 框 构
直 接 日的 最终 目标 对 象 风险模 型 审 慎控 制的 衡量 标准
二 、 从 国 际 实 践 看 中 央 银 行 在 维 护 金 融 稳 定 中 的 绝 对 优 势 过去 2 0多 年 中 ,一 些 经 济 发 达 国 家 的 金 融 运 行 从 分 业

信息共享责任约束制度 , 以法 规 形 式 明 确人 民银 行 与 金 融 监 管机构的信息共享原则 、 准 、 标 内容 以及 应 负 的法 律 责 任 等 , 保 障宏 观 审 慎 信 息 共 享 的 质量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宏观审慎监管宏观基础问题的思考卢大彪(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北京 100033)摘要:宏观环境对于金融定价具有基础性作用,定价基准的重大变化是系统性风险积累和爆发的重要根源。

当前国际社会寄希望于通过宏观审慎监管来达到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目的,主要是基于金融体系内部相互作用来着手解决内部关联性问题与顺周期问题,而对于决定金融定价基础的宏观环境重视不足或是缺少调节能力。

传统的宏观政策在理念上、政策实践上对促进金融稳定均存在不足之处,宏观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调成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薄弱环节。

为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必要强调宏观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配合。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审慎监管;市场监管作者简介:卢大彪,任职于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集中爆发之后,国际社会普遍将防范系统性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列入金融改革重点议题,达成了若干共识,提出了一揽子框架性建议方案,但宏观审慎监管远未形成成熟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框架,宏观审慎监管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有待观察。

从现有的各类文献看,宏观审慎监管是相对独立于宏观政策、微观审慎监管的领域,主要聚焦于度量系统性风险、研究建立风险传染的阻断机制,但对滋生系统性风险的宏观环境重视不够,政策设计上忽略或是回避了宏观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配合问题。

因此,有必要认真探讨宏观审慎监管的宏观基础问题,在更加宽广的视野内寻求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制度安排。

一、宏观环境决定的定价基准重大变化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根源关于何谓系统性风险,并无统一规范的学术定义。

一般来讲,系统性风险包含三要素:一是金融体系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受到损害;二是金融服务因此而变得昂贵,甚至是金融体系功能瘫痪;三是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大负面冲击。

从国际金融组织、主要央行和监管机构政策实践来看,防范系统性风险,主要是基于系统论和金融体系总体功能的视角,着眼于解决一个金融体系运行中的合同谬误问题,即全部金融机构作为个体都稳健,并不一定能保证金融市场或金融行业作为一个整体也稳健运转。

导致这种合同谬误的直接原因在于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在一个金融体系当中,不同部分(机构)之间并非是静态隔离的,而是通过有形或无形的纽带连接在一起。

金融机构之间可能具有近似的商业模式、交叉度很高的投资组合头寸、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或是存在密切的债权债务关系,这些决定了流动性枯竭、信用违约等风险能够通过共同风险因素、债权债务关系在金融体系内部进行传染。

从表象上看,少数重要金融机构的失败、金融市场信心骤然崩溃是系统性风险相互传染的源头,但这很难解释在严格的微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以及金融机构内部风控机制之下,整个金融体系变得对外部冲击毫无免疫能力。

这种全局性的传染,更可信的解释是金融机构正常往来赖以维系的外部宏观环境出现根本性变化,原有商业模式、资产价值、债权债务关系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出现系统性逆转,其中的一个重要根源是金融定价的一般性基准出现重大变化。

在一般定价基准不出现持续的系统性偏差时,市场有效性能够较快地纠正局部的不合理,少数金融机构的失败所造成的损失或负外部性能够被整个体系所吸收,整个金融市场重新趋于一般均衡。

因此,一般性定价基准的扭曲导致的金融资源系统性错配,以及随后的定价基准变化导致的原有配置不可持续,就成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根源。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这方面的佐证。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为营造新的增长点,防止经济衰退,格林斯潘主政的美联储大幅度降低利率并长时间维持在低水平,利率水平低于所谓的“自然利率”,推动美国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

低利率、房价持续上涨成为次贷危机爆发前主导金融定价的一般基准,次级贷款以及相应的衍生产品在此基础上蓬勃发展。

在房价上涨和低利率维持的情况下,次贷以及相关的衍生产品具有良好的内在价值,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状况良好,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

例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从2005年一季度至2007年二季度,后来受干预的重要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比率为9.0%,不良贷款比率仅为1.0%;受干预的美国投资银行资本与资产比率达到19.4%,资产收益率为4.3%,短期债务占总债务的比率为0.7%,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等机构的财务状况均符合监管机构要求。

而随着美联储连续提高利率以及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逆转,这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金融资产定价的基准发生了根本变化,次级贷款违约率显著上升,市场风险溢价水平不断攀升,大量衍生产品价值急剧下降,金融机构流动性紧缺,资产负债表恶化,最终导致系统性风险爆发。

二、宏观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成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薄弱环节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设计,主要是从跨部门(cross section)和跨时期(cross time)两个维度着眼,提出一揽子政策工具,分别针对金融体系内部的关联性问题和顺周期问题。

具体的政策工具主要是在巴塞尔Ⅲ框架下提高资本充足率、引入逆周期资本缓冲、逆周期设定证券交易担保品范围和抵押比率、对系统重要性机构提出额外的资本要求、加强对场外衍生品交易的监管等等。

与微观审慎监管相比,上述政策工具强调金融机构集体行为对系统性风险的形成、积聚、传染具有内在重要性,充分考虑了金融体系内部相互作用。

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宏观政策三者共同构筑起金融稳定的屏障。

但国际组织在设计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时特别强调,宏观审慎监管不同于宏观经济管理。

尽管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们并非自然就是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工具,只有当某项宏观政策是专门为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而制定和实施时,才能算作是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由此可见,宏观审慎监管是相对独立于宏观经济管理的,其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避免金融体系功能停顿而损害实体经济,与宏观经济管理上的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传统目标有着明显的差异。

宏观审慎监管的组织架构方面,美国和欧元区主要采用的是一种以中央银行为主、金融监管机构参与的松散组织形式,更多的是解决信息共享问题,具体政策操作仍由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分散承担。

考虑到宏观环境对系统性风险具有决定意义,但宏观审慎监管和宏观政策又明显分离的情况,宏观审慎监管和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变得格外重要。

但从全球宏观政策的理念与实践看,宏观政策在防范系统性风险、促进金融稳定方面,仍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传统的宏观政策理念认为实体经济的稳定能自然保证金融稳定,对促进金融稳定的重视程度不足。

金融以实体经济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对金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但也不能否认,随着金融部门规模的扩张,金融创新的蓬勃兴起,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金融自成体系、内部自我循环成为客观现实。

例如,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截至2008年6月底,全球场外衍生产品名义总价值达到683.73万亿元,相当于2007年全球GDP的12倍。

这很大程度上就是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果。

因此,实体经济的稳定并不必然保证金融稳健,传统宏观政策是否一定能够通过调节实体经济而促进金融稳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旨在熨平实体经济波动的传统宏观政策,在某种特定的背景下客观上可能助长金融风险积累。

经过近几十年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各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对经济波动的容忍程度似乎明显下降,同时对运用政策调节经济的自信程度与日俱增。

在此情况下,宏观政策对经济过度调节的弊病逐渐显现,虽然促进了短期经济平稳,但可能在中长期内埋下金融风险隐患。

一方面是因为过度重视经济短期稳定的刺激政策,可能会弱化经济体通过自身周期波动趋向中长期均衡的能力,尤其是可能会延缓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另一方面与宏观政策非对称性有关,受制于政治压力等原因,经济管理部门通常会大刀阔斧实施经济刺激计划,但在实施紧缩政策时顾虑重重,客观上可能导致经济低迷时政策扩张过度,而经济过热时收缩不足。

例如,日本经济管理部门在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为对冲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影响,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在相当大程度上助长了资产价格泡沫膨胀。

面对传统宏观政策在应对金融风险中的上述不足,如果不在理念和制度安排上进行相应的改进,单独寄希望于通过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来解决系统性风险问题,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防范系统性风险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处理好宏观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强调实施合理的宏观政策为金融稳定创造基础环境,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宏观审慎监管调节跨部门和跨时期问题的作用。

三、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对各国都是新课题,我国应密切跟踪国际权威组织和发达国家政策实践,吸收借鉴其有益成果,同时也应大胆地解放思想,尊重我国国情,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金融体系实际情况以及经济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建立起适合我国特点、行之有效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具体来讲,应该高度重视以下几方面:1.为形成合理的金融定价基准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我国金融定价有两个基础性条件在今后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一是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受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硬化、全球经济再平衡影响,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有可能出现趋势性下降,这将动摇长期以来关于中国资产定价方面存在的“中国经济将持续高增长”这一基本前提或者基本假设。

二是二元分化的资金成本可能会出现重大调整。

国内方面,我国长期存在事实上的金融抑制(Financial constrain),体制内的资金成本长期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准上,大幅度低于民间资金成本,随着金融创新的兴起,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资金成本可能会向中间水平靠拢,全社会资金成本将发生明显变化。

对外方面,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合理的汇率水平仍有一个确立的过程,汇率的波动有可能扩大。

经济增长潜力和资金成本可能出现的重大调整,将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的定价基础,如果处理不当,金融体系将出现剧烈波动。

有鉴于此,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宏观政策调整的重点,更加重视解决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体制机制矛盾,主要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夯实经济中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快金融改革,加快形成市场化的资金成本决定机制,使得利率、汇率等基础价格趋近均衡水平。

2.将金融稳定摆在宏观经济管理更重要的位置。

宏观政策在调节实体经济运行的同时,要将金融稳定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兼顾调节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作用,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财政政策要积极承担起化解金融历史遗留问题的责任,重点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加快政策性金融机构向商业化运作转变,切实化解一些金融机构“带病竞争”的问题,为按照普适的规则开展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创造可行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