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PPT
合集下载
《林语堂翻译思想》课件
![《林语堂翻译思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23b72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7.png)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为世界翻译理论注入了新 的元素和思考,丰富了世界翻译理论的多样 性。
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林语堂的翻译作品在国际上广为传播,促进了国际 文化交流,增进了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推动了全球翻译事业的发 展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对全球翻译事业的发展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世界翻译事业的发展提 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要点三
提倡多元化翻译策略
林语堂认为翻译策略应该根据具体情 况灵活选择,既可以是直译也可以是 意译。这启示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翻译 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群体,采用多 元化的翻译策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和可读性。
对未来翻译理论的展望
跨学科融合
未来的翻译理论可能会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借鉴语言学、文学 、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动翻译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忽视翻译的客观限制因素
总结词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在处理翻译的客观限 制因素方面存在不足。
VS
详细描述
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客观限制因素,如 时间、资源、文化背景等。林语堂的翻译 思想在处理这些因素方面相对较为忽视, 这可能导致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难 以应对。合理考虑和处理这些限制因素对 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05
总结与展望
林语堂翻译思想的启示
要点一
重视文化因素
林语堂强调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认为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 传播。这启示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充 分考虑文化背景,尊重原作的文化内 涵,避免文化误解。
要点二
强调译者的主体性
林语堂认为译者是翻译过程中的主体 ,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原文 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和表达。这启示我 们要注重培养译者的主体意识,鼓励 译者发挥个人风格和创造性。
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林语堂的翻译作品在国际上广为传播,促进了国际 文化交流,增进了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推动了全球翻译事业的发 展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对全球翻译事业的发展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世界翻译事业的发展提 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要点三
提倡多元化翻译策略
林语堂认为翻译策略应该根据具体情 况灵活选择,既可以是直译也可以是 意译。这启示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翻译 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群体,采用多 元化的翻译策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和可读性。
对未来翻译理论的展望
跨学科融合
未来的翻译理论可能会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借鉴语言学、文学 、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动翻译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忽视翻译的客观限制因素
总结词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在处理翻译的客观限 制因素方面存在不足。
VS
详细描述
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客观限制因素,如 时间、资源、文化背景等。林语堂的翻译 思想在处理这些因素方面相对较为忽视, 这可能导致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难 以应对。合理考虑和处理这些限制因素对 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05
总结与展望
林语堂翻译思想的启示
要点一
重视文化因素
林语堂强调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认为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 传播。这启示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充 分考虑文化背景,尊重原作的文化内 涵,避免文化误解。
要点二
强调译者的主体性
林语堂认为译者是翻译过程中的主体 ,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原文 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和表达。这启示我 们要注重培养译者的主体意识,鼓励 译者发挥个人风格和创造性。
林语堂PPT
![林语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dadb93fbba0d4a7302763a45.png)
林语堂文集:京华烟云(上下册)
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作品
历史地位
林语堂先生英文著作25种,以京华烟云份 量最重,将近代中国描绘出一幅生动的风貌。 这一本书是历来有关中国的著作中,最忠 实、最巨丽、最完备、最重要底成绩。它 是忠实的,毫不隐瞒一切真情;它的笔墨 是豪放瑰丽,对于古往今来,都有透澈的 了解与体会。 在国外影响最响的中国书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
林语堂自传(林语堂文集22)
内容简介
作者曾应美国一书局邀请写这篇个人传略,因为 藉此可得有机会以分析我自己,所以我很喜欢的 答应了。从一方面着想,这是为我的多过于为人 的;一个人要自知其思想和经验究竟是怎样的, 最好不过是拿起纸笔一一写下来。从另一方面着 想,自传不过是一篇自己所写的扩大的碑铭而已。 中国文人,自陶渊明之《五柳先生传》始,常好 自写传略,藉以遣兴。如果这一路的文章涵有乖 巧的幽默,和相当的“自知之明”,对于别人确 是一种可喜可乐的读品。
风声鹤唳
相关评论
《纽约时报》在评论这部长篇小说时,把它称为中国版 的《乱世佳人》。林语堂自己把《朱门》、《京华烟 云》、和《风声鹤唳》这三部小说合称为“林语堂三部 曲”,因为三者有着内在的精神联系,都寄托了作者的 某种人生理想。所以《风声鹤唳》也是《京华烟云》的 姊妹篇。《风声鹤唳》和《乱世佳人》一样,都描写了 一个行为不羁的女子,精心刻画了她们在战争的磨难中 苦斗挣扎的命运。
作者希望超越国家、民族与语言的隔阂, 让更5年由美国纽约约 翰戴· 公司出版以来,在海内外引轰动,被 美国许多知名人士推崇备至,曾译成多种 文字,在西方广泛流传。
内容简介
《吾国与吾民》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中 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 人生之理想、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 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生活的艺 术、中日战争之我见。
林语堂的论读书PPT课件
![林语堂的论读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e6db2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f.png)
01 02
读书是一种艺术
林语堂认为读书是一种艺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他主张读者 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书籍,并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深入 理解和欣赏。
读书与人生结合
林语堂认为读书与人生是紧密相连的,读者应该将读书融入到自己的生 活中,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启迪思想,同时培养审美和情感。
03
读书的意义
01
02
03
04
读书可以启迪人的心灵,让人 变得更加睿智和豁达。
读书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激 发人的创造力。
读书可以拓展人的视野,让人 更加了解世界。
读书可以提升人的语言表达能 力,让人更加善于沟通。
02
林语堂的读书观
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
读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林语堂认为,一个真正有 读书精神的人,不在于读多少书,而在于读书的态度。他强 调要怀着敬畏之心去读书,尊重每一本书,珍视每一次阅读 机会。
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要点一
总结词
林语堂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 量,推荐读者阅读经典著作,以了解人类知识的成果和局 限性。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林语堂列举了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如达 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这些著作 代表了人类知识的巅峰之作,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 价值。阅读这些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类知识的 成果和局限性,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重深度阅读
现代读者应该注重深度阅读,通过阅读获取深入 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更好地启迪思想、丰富内心 世界。
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现代读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探索 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如快速阅读、精读、思维 导图等,以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林语堂等论翻译》课件
![《林语堂等论翻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8a19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1.png)
要点一
翻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通过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翻译能够让不 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了解和接触彼此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和传播。
要点二
翻译对文化传播的贡献
翻译不仅可以将文学作品、学术著作等文化产品传播到更 广泛的受众,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他国家 和地区的文化特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跨学科融合
翻译理论将进一步与语言学、文 学、文化学等学科融合,拓展研
究领域和视角。
技术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术的 发展,翻译理论将更加关注技术
应用和创新。
多元化与本土化
翻译理论将更加关注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翻译问题,以及本土化翻
译的理论和实践。
05 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CHAPTER
翻译与文化传播
忠实与自由是相对的,译者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既要尊重原作,又要发挥自 己的主观能动性。
翻译的策略与技巧
翻译的策略包括直译、意译、归化和 异化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策略。
除了策略和技巧,译者还需要注意语 言的规范性和表达的准确性,避免出 现语法错误、语义模糊等问题。
翻译的技巧包括增词、减词、词类转 换、语序调整等,译者应熟练掌握这 些技巧,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意义和 风格。
现代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
功能学派
以德国功能学派为代表, 强调翻译的功能性和目的 性,关注译文在目标文化 中的接受度和效果。
结构学派
以美国结构学派为代表, 注重翻译的过程和结果, 强调译文的准确性和规范 性。
解构学派
以法国解构学派为代表, 主张打破原文的结构和意 义,强调译文的创造性和 多元性。
翻译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严复的信达雅
翻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通过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翻译能够让不 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了解和接触彼此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和传播。
要点二
翻译对文化传播的贡献
翻译不仅可以将文学作品、学术著作等文化产品传播到更 广泛的受众,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他国家 和地区的文化特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跨学科融合
翻译理论将进一步与语言学、文 学、文化学等学科融合,拓展研
究领域和视角。
技术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术的 发展,翻译理论将更加关注技术
应用和创新。
多元化与本土化
翻译理论将更加关注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翻译问题,以及本土化翻
译的理论和实践。
05 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CHAPTER
翻译与文化传播
忠实与自由是相对的,译者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既要尊重原作,又要发挥自 己的主观能动性。
翻译的策略与技巧
翻译的策略包括直译、意译、归化和 异化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策略。
除了策略和技巧,译者还需要注意语 言的规范性和表达的准确性,避免出 现语法错误、语义模糊等问题。
翻译的技巧包括增词、减词、词类转 换、语序调整等,译者应熟练掌握这 些技巧,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意义和 风格。
现代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
功能学派
以德国功能学派为代表, 强调翻译的功能性和目的 性,关注译文在目标文化 中的接受度和效果。
结构学派
以美国结构学派为代表, 注重翻译的过程和结果, 强调译文的准确性和规范 性。
解构学派
以法国解构学派为代表, 主张打破原文的结构和意 义,强调译文的创造性和 多元性。
翻译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严复的信达雅
翻译家林语堂生平简介教学ppt
![翻译家林语堂生平简介教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258106844769eae109ed04.png)
• From the summer of 1927, he devoted himself to writing for the popular press and editing three literary fortnightlies in Shanghai between 1929 and 1935. Nobel Prize winner Pearl Buck encouraged him to write a book explaining China to the West. To do this, he retired to the mountains in the summer of 1934. What he brought back from the mountains was the publishing sensation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1935), which hit the top of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list.
He was married at the time and moved with his wife to the United States. At Harvard he received his Masters degree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ying under literary scholar Bliss Perry and humanist Irving Babbitt. After Harvard Lin moved to France to work at the YMCA, and from there he went on to the University of Jena in Leipzig, Germany, where he completed his doctorate in linguistics. Lin returned to China to teach for 13 years. He was a professor of English litera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Beijing from 1923 - 1926, and served as Dean at Amoy University in 1926.
读苏东坡传有感PPT
![读苏东坡传有感PPT](https://img.taocdn.com/s3/m/eb81ca541a37f111f0855bde.png)
间,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极
力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
,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经历了10年的
政治生涯,东坡经历了人生的第一难。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东坡被
强加上“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接着
就是不断地被贬,再被贬,“蚂蚁爬上一个磨盘,以为稳如泰山,哪
精选完整ppt课件
10
感谢大家聆听!
陈雅芬二〇一七年八月廿四日于华山路小学
精选完整ppt课件
11
精选完整ppt课件
5
三 我的感悟
没看这本传记之前,我对东坡的了解主要是他光辉熠熠
的头衔,以及登封造极的艺术造诣。文学家、书画家、词人
、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豪放派之代表。其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
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但是读了《苏东坡传》以后,我真正
知又开始转动了。”人生最失意之时,却造就了他文学的巅峰。《赤
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承天寺夜游》都是这
时所作。在一个昏暗的时代里,苏公以文人之浩然秉性,敢于去质
疑变法之弊端,敢于去挑战王宰相的权威。即使牺牲自己的仕途,
也要坚定的拯救苍生。精选完整ppt课件
7
三 我的感悟
其次就是对其豪放旷达,虚幻若谷的人生境界有了更全
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
诗人,是生性诙谐爱精选开完整玩ppt课笑件 的人。”
6
三 我的感悟
对东坡的最新认识是他仕途上的浩然正气。以前总以为东坡是
《林语堂翻译理论》课件
![《林语堂翻译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0111d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3.png)
02
01
03
1923年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 学硕士学位。
1928年受聘为北京大学英文 系教授。
04
05
1936年定居上海,从事文学 创作和翻译工作。
林语堂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
翻译是一门艺术,需要译者的 主观创造性和审美判断。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 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翻译应追求“忠实、通顺、美 ”的标准,其中“美”指的是 译文应具有文学美感,能够传 达原文的意境和韵味。
意译的实践要求译者首先理解原文的大意,然后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进行重新组织,尽可能地传达原 文的含义和精神。
意译的优劣
意译能够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但是,如果过度意译可能会导 致译文失去原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甚至曲解原文的含义。
直译与意译的优劣比较
• 直译的优势在于能够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色。但是,如果 过度直译可能会导致译文生硬、不自然,甚至产生歧义。相比之下,意译的优势在于能够使译文更加流畅、自 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但是,如果过度意译可能会导致译文失去原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甚至曲解原文的含义。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有时也可以将直译与意译 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林语堂的翻译理论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研究翻译 的本质、过程和技巧,促进了翻译研究的深入发 展。
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提供了科学的翻译
方法
林语堂提出的翻译理论为译者提 供了科学的翻译方法,指导译者 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处理语言和 文化差异。
提高了翻译质量
遵循林语堂的翻译理论,译者在 实践中更加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和 流畅性,提高了翻译的质量。
英语学习方法(共12张PPT)
![英语学习方法(共1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7d3fee4431b90d6d85c762.png)
他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英语教学方法和英语学习方法,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正而流利,甚至由流利而精通。此是先苦后 英语中的语法规则有限的,我们一旦内化了英语的语法体系,便可以创造性地产出无限的语句,表达自如。
写作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有其特别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你周围的语言环境是汉语,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创造虚拟的“英语世界”。
• 常问问自己:这层意思或这个事物用英语该 怎么表达?在这种场合或情景下,“老外” 会说些什么话?带着这类问题去读书,去请 教他人,就能“立竿见影”。有了这种意识, 你就会发现: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学英语,一 辈子都在学英语。
第6页,共12页。
大量阅读 培养语感
• 一部英文小说其实就是英语建构的一个“虚拟 世界”。读一些英语简易读物,可以反复见到 一些常用词汇和语法,便于我们学习一些基本 语言现象,例如语法、词汇搭配,也能巩固已 学过的知识使其转化为技巧。
错、充分练习的学生。若得教员随时指正, 最后的胜利者,还是不怕羞、不怕错、充分练习的学生。
林语堂先生(1895-1976),现代文学家、翻译家,一生共出版中文集三种,英文著作36种。 马马虎虎,糊涂了事,不但英文学不好,任何学问也学不好。
自然可由多错而少错,由少错而纯正,由纯 我们生活在汉语语言环境里,英语的阅读量不足,难以在自然的语境中掌握全部词汇。
• 一、学英文时须学全句,勿专念单字。学时 须把全句语法、语音及腔调整个读出来。
• 二、学时不可以识字为足。识之必然兼用之。 凡遇新字,必至少学得该字之一种正确用法。 以后见有多种用法,便多记住。
• 三、识字不可强记。得其句中用法,自然容 易记得。
第3页,共12页。
林语堂学英文要诀
• 四、读英文时须耳目口手并到。耳闻、目见、 口讲、手抄,缺一不可。四者备,字句自然 记得。
正而流利,甚至由流利而精通。此是先苦后 英语中的语法规则有限的,我们一旦内化了英语的语法体系,便可以创造性地产出无限的语句,表达自如。
写作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有其特别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你周围的语言环境是汉语,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创造虚拟的“英语世界”。
• 常问问自己:这层意思或这个事物用英语该 怎么表达?在这种场合或情景下,“老外” 会说些什么话?带着这类问题去读书,去请 教他人,就能“立竿见影”。有了这种意识, 你就会发现: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学英语,一 辈子都在学英语。
第6页,共12页。
大量阅读 培养语感
• 一部英文小说其实就是英语建构的一个“虚拟 世界”。读一些英语简易读物,可以反复见到 一些常用词汇和语法,便于我们学习一些基本 语言现象,例如语法、词汇搭配,也能巩固已 学过的知识使其转化为技巧。
错、充分练习的学生。若得教员随时指正, 最后的胜利者,还是不怕羞、不怕错、充分练习的学生。
林语堂先生(1895-1976),现代文学家、翻译家,一生共出版中文集三种,英文著作36种。 马马虎虎,糊涂了事,不但英文学不好,任何学问也学不好。
自然可由多错而少错,由少错而纯正,由纯 我们生活在汉语语言环境里,英语的阅读量不足,难以在自然的语境中掌握全部词汇。
• 一、学英文时须学全句,勿专念单字。学时 须把全句语法、语音及腔调整个读出来。
• 二、学时不可以识字为足。识之必然兼用之。 凡遇新字,必至少学得该字之一种正确用法。 以后见有多种用法,便多记住。
• 三、识字不可强记。得其句中用法,自然容 易记得。
第3页,共12页。
林语堂学英文要诀
• 四、读英文时须耳目口手并到。耳闻、目见、 口讲、手抄,缺一不可。四者备,字句自然 记得。
林语堂PPT课件
![林语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d191e9de80d4d8d05a4f69.png)
——林语堂译
source: /docs/guides/canvas/
2021/4/8
9
《浮生六记》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浮生六记》中翻译补偿:
文外补偿( 注释) ,即文化缺省部分在文内直译, 同时以 注释的方式对其进行说明。
翻译大家 林语堂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我的话》
2021/4/8
2
一、林语堂生平简介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氏,笔名语堂。 福建龙溪人。 ●其父是个乡村牧师,他早年就上教会小学读书, 从小便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专攻英文,1919年赴美 国哈佛大学留学,后转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 学,对英语和西方语言学造诣很深。1923年归国后 ,从事教育、写作等工作。 ●1966年定居于台湾,又曾在香港任教。最后病逝 于香港。 ●1944年、1972年、1973年和1975年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题名。
2021/4/8
10
2) 清明日, 先生春祭扫墓, 挈余同游。 On the Chingming festival, my tutor was going to visit
his ancestral grave and brought me along. A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any unfixed date somewhere
rou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pring months. On this day people are accustomed to pay their visit to their ancestral tombs in the country.
source: /docs/guides/canvas/
2021/4/8
9
《浮生六记》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浮生六记》中翻译补偿:
文外补偿( 注释) ,即文化缺省部分在文内直译, 同时以 注释的方式对其进行说明。
翻译大家 林语堂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我的话》
2021/4/8
2
一、林语堂生平简介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氏,笔名语堂。 福建龙溪人。 ●其父是个乡村牧师,他早年就上教会小学读书, 从小便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专攻英文,1919年赴美 国哈佛大学留学,后转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 学,对英语和西方语言学造诣很深。1923年归国后 ,从事教育、写作等工作。 ●1966年定居于台湾,又曾在香港任教。最后病逝 于香港。 ●1944年、1972年、1973年和1975年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题名。
2021/4/8
10
2) 清明日, 先生春祭扫墓, 挈余同游。 On the Chingming festival, my tutor was going to visit
his ancestral grave and brought me along. A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any unfixed date somewhere
rou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pring months. On this day people are accustomed to pay their visit to their ancestral tombs in the country.
《苏东坡传》读书分享PPT模板
![《苏东坡传》读书分享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97030a6ee06eff9aff80742.png)
• 丰厚渊博的学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 书。”
• 豁达超旷的修养。“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 安处是吾乡。”
• 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 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好苏东坡,做好职场人
• 胸怀理想,高扬信念之帆。 • 勤学善思,锻炼人生之基。 • 脚踏实地,汇聚发展之力。
《苏东坡传》
The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
《苏东坡传》——4卷28章
• • • •
流老壮童
放练年年
岁
与
月
青
年
少年得志,文章遍行天下
苏轼22岁便进士及第轰动京师。苏
《
轼的考试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
刑
得到欧阳修的大力赞赏,欧阳修一
赏
度认为如此好的文笔,一定是自己
乐观豁达、随越而安的“美男子”。
不变的中轴线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詹州。
不变的中轴线——爱国为民、勤勉干事、清 廉为官、清白做人。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最推崇的风骨,也是苏东坡的 初心与使命。
“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的会心一 笑”——林语堂《苏东坡传》
• 不变的爱国情怀。多次遭贬,忠君爱民之心不变。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忠
学生曾巩的。欧阳修为了避嫌给了
厚
个第二名,苏轼也就阴差阳错的获
之
得第二名,也同样因此这个噱头苏 轼名声大噪,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 少年才子。
至 论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登科后》
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百姓。
从政40余年,先后在杭州、 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 地方官。他抗洪水、挖煤 炭、抓冶铁、造兵器、劝 农桑、修水利、建黄楼、 兴旅游,并以其生花妙笔, 对山水人事进行描述,留 下了330多篇诗词文章, 充分践行了 “兼济天下” 的初心和使命。
• 豁达超旷的修养。“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 安处是吾乡。”
• 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 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好苏东坡,做好职场人
• 胸怀理想,高扬信念之帆。 • 勤学善思,锻炼人生之基。 • 脚踏实地,汇聚发展之力。
《苏东坡传》
The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
《苏东坡传》——4卷28章
• • • •
流老壮童
放练年年
岁
与
月
青
年
少年得志,文章遍行天下
苏轼22岁便进士及第轰动京师。苏
《
轼的考试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
刑
得到欧阳修的大力赞赏,欧阳修一
赏
度认为如此好的文笔,一定是自己
乐观豁达、随越而安的“美男子”。
不变的中轴线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詹州。
不变的中轴线——爱国为民、勤勉干事、清 廉为官、清白做人。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最推崇的风骨,也是苏东坡的 初心与使命。
“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的会心一 笑”——林语堂《苏东坡传》
• 不变的爱国情怀。多次遭贬,忠君爱民之心不变。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忠
学生曾巩的。欧阳修为了避嫌给了
厚
个第二名,苏轼也就阴差阳错的获
之
得第二名,也同样因此这个噱头苏 轼名声大噪,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 少年才子。
至 论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登科后》
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百姓。
从政40余年,先后在杭州、 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 地方官。他抗洪水、挖煤 炭、抓冶铁、造兵器、劝 农桑、修水利、建黄楼、 兴旅游,并以其生花妙笔, 对山水人事进行描述,留 下了330多篇诗词文章, 充分践行了 “兼济天下” 的初心和使命。
最新林语堂的翻译观翻译思想-翻译是一种艺术教学讲义PPT
![最新林语堂的翻译观翻译思想-翻译是一种艺术教学讲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ec375e2e6294dd88d1d26baf.png)
机体的生长、发育正常,头脑清楚,思维敏 捷,精神充沛,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面色红 润光泽,眼睛明亮有神,视物清楚,听觉、嗅 觉灵敏,声音洪亮,肌肉发达,丰满健壮,骨 骼结实强壮,皮肤致密,毛发光泽,抗病能力 强,消化吸收好,二便正常。
(二)、阴阳失衡致患病
要想阴阳平衡,就必须要保持经络的畅通。因为经络是 一条通道:它是经气运行的通道;也是联系四肢百骸,五 脏六腑的通道;还是联系大自然,沟通内外环境的通道。 由此可知,经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经络保持通畅,阴阳 才能平衡,人才能健康。
2. 我们在评价林语堂的译学思想时, 应采用历史的观点和科学分析的方法— ——“扬弃”, 不能因其有不合理的方面而否定其价值的存在。
3. 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 在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中,由于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 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母语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避免。
1、人体中:上为阳,下为阴;背为 阳,腹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心、肝、肺、脾、肾五脏为阴,胆、 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 阳。
2、具体到每一脏腑,则又有阴阳之 分,即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 肾阳等。
3、气血津液等物质属于阴,发挥的 功能作用属于阳。
二、阴阳失衡则患病
(一)、阴阳平衡的概念
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 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 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 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 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 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 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 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 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 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 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他的一生是不 断走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的一生,从 “头角睁峰”的山地孩子到享誉海内外的翻译 家、著名学者和作家,林语堂走过了他漫长的 人生路。
(二)、阴阳失衡致患病
要想阴阳平衡,就必须要保持经络的畅通。因为经络是 一条通道:它是经气运行的通道;也是联系四肢百骸,五 脏六腑的通道;还是联系大自然,沟通内外环境的通道。 由此可知,经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经络保持通畅,阴阳 才能平衡,人才能健康。
2. 我们在评价林语堂的译学思想时, 应采用历史的观点和科学分析的方法— ——“扬弃”, 不能因其有不合理的方面而否定其价值的存在。
3. 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 在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中,由于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 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母语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避免。
1、人体中:上为阳,下为阴;背为 阳,腹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心、肝、肺、脾、肾五脏为阴,胆、 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 阳。
2、具体到每一脏腑,则又有阴阳之 分,即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 肾阳等。
3、气血津液等物质属于阴,发挥的 功能作用属于阳。
二、阴阳失衡则患病
(一)、阴阳平衡的概念
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 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 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 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 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 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 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 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 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 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 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他的一生是不 断走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的一生,从 “头角睁峰”的山地孩子到享誉海内外的翻译 家、著名学者和作家,林语堂走过了他漫长的 人生路。
《林语堂等论翻译》课件
![《林语堂等论翻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dae3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f.png)
鲁迅的翻译理论
总结词
强调直译,注重原文的形式和内容
详细描述
鲁迅认为翻译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强调直译的重要性。他主张 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不仅在意义上,还要在语言形式上与原文保持一致。鲁迅认 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外国文化,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学。
严复的翻译理论
总结词
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03
翻译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
总结词
文化差异是翻译实践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不同语言的 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导致翻译时难以 准确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详细描述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充分了解原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尊重文化差异,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如直译加注 、意译等,以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信息。
《林语堂等论翻译》ppt课件
目录
• 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 其他翻译家的翻译理论 • 翻译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 翻译理的翻译思想
整体观
林语堂强调翻译的整体性,认为 翻译应该从整体出发,把握原文 的主旨和风格,而不是局限于个
别词句。
文化交流
林语堂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 ,更是文化的交流。他主张在翻译 中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促进不同 文化的相互理解。
1 2 3
跨学科融合
翻译理论将进一步融合语言学、文学、文化学等 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形成更为全面和系统的理 论体系。
语料库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利用语料库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翻译实践进行大规 模分析和统计,为翻译理论提供更为实证和科学 的支持。
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翻译理论探索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文本类型和不同翻译目的的 翻译实践,需要进一步探索个性化的翻译理论和 方法。
林语堂翻译理论.ppt
![林语堂翻译理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70043abe1e650e52ea99e9.png)
文学作品的人,“须把翻译自身事业也当做一种 艺术”。
——(同上,第330页—第331页)
三、从译者的基本素质方面对比分 析两种中译本
例1.“Come in,” said the woman, greeting him with a smile that was spoiled by her black teeth.He went into the barely furnished hall, and still there was no Silverscreen.
• 借用理论: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从林语堂翻译理论对比Moment in Peking的两个汉译本
• 一、林语堂及其作品Moment in Peking
• 二、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 三、从译者的基本素质方面对比分析两种 中译本
• 四、从林语堂的翻译标准方面对比分析两 种中译本
• 五、总结
一、林语堂及其作品Mo941年,《瞬息京华》最早出版,由郑陀和应元杰译。 1977年,台湾德华出版社推出张振玉译本,名为《京
华烟云》。这个译本在海峡两岸畅销多年。两岸先 后据此拍摄的电视剧也均以此为题。 1987年,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最早在大陆推出张译本。 1991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由郁达夫之子郁飞翻译 的《瞬息京华》。 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新版《京华烟云》 张译本据称该译本为林语堂之女推荐译本之一。 (摘自,林语堂英文名著 《京华烟云》尚无满意中译本,南方日报:2006年 03月24日)
(2)林语堂与Moment in Peking
• 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
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仿照《红楼梦》 的结构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并题献给“英 勇的中国士兵”,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 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 年间的悲观离合和恩怨情仇,全景式展现了 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1975年, 林语堂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同上,第330页—第331页)
三、从译者的基本素质方面对比分 析两种中译本
例1.“Come in,” said the woman, greeting him with a smile that was spoiled by her black teeth.He went into the barely furnished hall, and still there was no Silverscreen.
• 借用理论: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从林语堂翻译理论对比Moment in Peking的两个汉译本
• 一、林语堂及其作品Moment in Peking
• 二、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 三、从译者的基本素质方面对比分析两种 中译本
• 四、从林语堂的翻译标准方面对比分析两 种中译本
• 五、总结
一、林语堂及其作品Mo941年,《瞬息京华》最早出版,由郑陀和应元杰译。 1977年,台湾德华出版社推出张振玉译本,名为《京
华烟云》。这个译本在海峡两岸畅销多年。两岸先 后据此拍摄的电视剧也均以此为题。 1987年,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最早在大陆推出张译本。 1991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由郁达夫之子郁飞翻译 的《瞬息京华》。 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新版《京华烟云》 张译本据称该译本为林语堂之女推荐译本之一。 (摘自,林语堂英文名著 《京华烟云》尚无满意中译本,南方日报:2006年 03月24日)
(2)林语堂与Moment in Peking
• 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
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仿照《红楼梦》 的结构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并题献给“英 勇的中国士兵”,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 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 年间的悲观离合和恩怨情仇,全景式展现了 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1975年, 林语堂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苏东坡传PPT课件
![苏东坡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4621d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7.png)
?3
10
苏轼的思想 苏轼受到儒、释、道三家的影响,
思想较复杂。他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 从政,立志做一个经世济民的人物。他 又以释、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 思想处置人生忧患,因而在任何逆境中 都能随遇而安,不悲观,不颓唐,永远 保持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11
乌台诗案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激进的变法 主张,自请外任,先后在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任职。1079年(元丰二 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以苏轼在诗文 中讥讽时政,毁谤朝廷的罪名逮捕了 苏轼,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含冤 103天后终被赦,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第三部分评述了苏轼的哪些诗文? 分别体现了他什么个性?
? 两篇随笔 ? 前后《赤壁赋》 ? 《承天寺夜游》
诙谐幽默,善于自嘲 旷达乐观,寄情山水 宁静欣悦,光明澄澈
25
作者笔下的苏东坡有哪些性格特点?
(1)旷达乐观。 即便被贬到黄州,苏东坡依然快乐潇 洒地过着“神仙般生活”。
(2)放浪不羁,率性自然。 苏东坡喜欢饮酒夜游,有 时喝醉以后,就在草地上躺下便睡。
?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 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 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 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 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
34
感悟与总结
? 我们知道,有时我们爱上一个人,或者将 之视为偶像,是因为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 明白白,这样的人是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 做到。无论是先天的天赋,还是后天的气 度性情,或者是大时代给与的波澜壮阔。 我们挣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变 成了尘埃,因此别人的闪光天赋和放任性 情就会让我们在暗夜里羡慕嫉妒恨。
10
苏轼的思想 苏轼受到儒、释、道三家的影响,
思想较复杂。他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 从政,立志做一个经世济民的人物。他 又以释、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 思想处置人生忧患,因而在任何逆境中 都能随遇而安,不悲观,不颓唐,永远 保持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11
乌台诗案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激进的变法 主张,自请外任,先后在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任职。1079年(元丰二 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以苏轼在诗文 中讥讽时政,毁谤朝廷的罪名逮捕了 苏轼,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含冤 103天后终被赦,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第三部分评述了苏轼的哪些诗文? 分别体现了他什么个性?
? 两篇随笔 ? 前后《赤壁赋》 ? 《承天寺夜游》
诙谐幽默,善于自嘲 旷达乐观,寄情山水 宁静欣悦,光明澄澈
25
作者笔下的苏东坡有哪些性格特点?
(1)旷达乐观。 即便被贬到黄州,苏东坡依然快乐潇 洒地过着“神仙般生活”。
(2)放浪不羁,率性自然。 苏东坡喜欢饮酒夜游,有 时喝醉以后,就在草地上躺下便睡。
?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 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 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 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 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
34
感悟与总结
? 我们知道,有时我们爱上一个人,或者将 之视为偶像,是因为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 明白白,这样的人是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 做到。无论是先天的天赋,还是后天的气 度性情,或者是大时代给与的波澜壮阔。 我们挣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变 成了尘埃,因此别人的闪光天赋和放任性 情就会让我们在暗夜里羡慕嫉妒恨。
林语堂生平简介全英文ppt
![林语堂生平简介全英文ppt](https://img.taocdn.com/s3/m/50dc737f102de2bd97058879.png)
《丑奴儿》 林语堂 译 少年不识愁滋味,
In my young days, I had only tasted gladness, 爱上层楼,更上层楼,
But loved to mount the top floor, But loved to mount the top floor, 为赋新词强说愁。
liberator, and linguist.
Life experience
• In 1919. at the age of 23, he received a halftuition scholarship to attend Harvard University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 He married at this time and moved with his wife to the United States.
• He moved to LE Creusot, France, to study with other Chinese and to work for 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cademy(YMCA).
《瞬息京华》(Moment in Peking) 又名《京华 烟云》 《风声鹤唳》A Leaf in the Storm 《朱门》The Vermillion Gate 《啼笑皆非》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 《吾国与吾民》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生活的艺术》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武则天传》 Lady Wu
Moment in Peking
Moment in Peking is a novel originally written in English by Chinese author Lin Yutang. The novel, Lin's first, covers the turbulent events in China from 1900 to 1938, including the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er Uprising, the Republican Revolution of 1911, the Warlord Era, the rise of nationalism and communism, and the start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937-1945.
林语堂及翻译PPT课件
![林语堂及翻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1c46be5ef7ba0d4a733be5.png)
breasts. 句中“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但林先生凭借其深厚的语 言功底,选了“play about”和“sparkle”生动地体现 原文的“字神”,特别是“play about”采用拟人的手 法,不仅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风生袖底”,而且还暗示了 人物轻松愉快的心情。从上可以看出林先生虽然反对“ 字译”,但他为了忠实于原著者并不反对对于单字的锤 炼
林语堂及其翻译思想
1
.
1.作者及作品介绍
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 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人 ,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 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 又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 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 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 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 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林语堂于 1940年、1950年和1975年三度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的提名。
7
.
关于作品文本的选择
林语堂“明智地选择自己民族所特有的东 《孔子西的”智,慧不》遗和余《老力子地的翻智译慧中》国反映文中化国的的优古秀典代哲学的 论著;表作品。所以,因此,林语堂的大部分翻 《京华译烟文云本》和、英《文风声创鹤作唳的》选等择能都综合是折以射中出国中的国历历史文 化《和吾哲国史学与文的吾化小 民为说》背;、景《生活的艺术》、《苏东坡传》等反映
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 及手术的问题有正当的见解。
10
.
翻译标准之三方 面
第一是忠实标准 第二是通顺标准 第三是美的标准
译者对原文方面的问题 译者对中文方面的问题 是翻译与艺术文的问题
论忠实标准——译者第一的责任,就是 对原文或原著者的责任,换言之,就是 如何才可以忠实于原文,不负著者的才 思与用意。 “忠实标准”的四义:非字译、须传神 、非绝对、须通顺。
林语堂及其翻译思想
1
.
1.作者及作品介绍
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 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人 ,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 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 又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 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 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 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 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林语堂于 1940年、1950年和1975年三度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的提名。
7
.
关于作品文本的选择
林语堂“明智地选择自己民族所特有的东 《孔子西的”智,慧不》遗和余《老力子地的翻智译慧中》国反映文中化国的的优古秀典代哲学的 论著;表作品。所以,因此,林语堂的大部分翻 《京华译烟文云本》和、英《文风声创鹤作唳的》选等择能都综合是折以射中出国中的国历历史文 化《和吾哲国史学与文的吾化小 民为说》背;、景《生活的艺术》、《苏东坡传》等反映
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 及手术的问题有正当的见解。
10
.
翻译标准之三方 面
第一是忠实标准 第二是通顺标准 第三是美的标准
译者对原文方面的问题 译者对中文方面的问题 是翻译与艺术文的问题
论忠实标准——译者第一的责任,就是 对原文或原著者的责任,换言之,就是 如何才可以忠实于原文,不负著者的才 思与用意。 “忠实标准”的四义:非字译、须传神 、非绝对、须通顺。
林语堂简介ppt课件
![林语堂简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5147e959eef8c75ebfb32d.png)
此主张者不当它做“依字直译〞的解说;“依字直译
〞实与“死译〞无异……事实上的结果,就是使一切
死译之徒可以“直译〞之名自居,而终不悟其实为
“死译〞。换过来说,确实有见过报上大谈特谈翻译
的先生,自己做出胡译的妙文来,方且自美其名为
“意译〞。直译者以为须一味株守,意译者以为无妨
在他的笔下,我们总会看到更多的美好
和希望之光。
林氏语录
❖
❖
❖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
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一夕话》
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
衣之针。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
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
生涯。期间,其英文作品《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在美国高居畅销书排行
榜第一名长达五十二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Moment in Peking)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
名。
向西方人讲述中国人对自己祖国
和民族的真实看法。赛珍珠称该
❖ 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并任校长。
❖ 1916年以第二名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文科,之后在
北京清华学校任中等科英文教员。
❖
❖
❖
❖
❖
1919年夏与厦门豫丰钱庄老板的女儿廖翠凤结婚,
秋携新婚妻子赴美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深造。
1920年由于经济原因前往法国为华工服务,教他们
读书写字。
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后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
学,专攻语言学。
林语堂
两脚踏东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
〞实与“死译〞无异……事实上的结果,就是使一切
死译之徒可以“直译〞之名自居,而终不悟其实为
“死译〞。换过来说,确实有见过报上大谈特谈翻译
的先生,自己做出胡译的妙文来,方且自美其名为
“意译〞。直译者以为须一味株守,意译者以为无妨
在他的笔下,我们总会看到更多的美好
和希望之光。
林氏语录
❖
❖
❖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
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一夕话》
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
衣之针。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
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
生涯。期间,其英文作品《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在美国高居畅销书排行
榜第一名长达五十二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Moment in Peking)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
名。
向西方人讲述中国人对自己祖国
和民族的真实看法。赛珍珠称该
❖ 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并任校长。
❖ 1916年以第二名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文科,之后在
北京清华学校任中等科英文教员。
❖
❖
❖
❖
❖
1919年夏与厦门豫丰钱庄老板的女儿廖翠凤结婚,
秋携新婚妻子赴美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深造。
1920年由于经济原因前往法国为华工服务,教他们
读书写字。
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后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
学,专攻语言学。
林语堂
两脚踏东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Family
Works
• • • • • • • • • •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吾國與吾民) (1935)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生活的藝術) (1937) 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 (啼笑皆非) (1943)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1960, a book of translated Chinese literary passages and short pieces) The Chinese Theory of Art (1967). The novels Moment in Peking (1939), A Leaf in the Storm (风声鹤唳)(1940) The Vermilion Gate (朱門) (1953) Chinatown Family(唐人街家庭) (1948) The Gay Genius (苏东坡传)(1947)
Career after leaving China
• • After 1935, Lin lived mainl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rote many popular books. Lin came up with a workable typewriter, brought to market in the middle of the war with Japan. In the mid-1950s, he served briefly and unhappily as president (or chancellor) of the Nanyang University. After he returned to New York in the late 1950s, Lin renewed his interest in Christianity and wrote the book From Pagan to Christian. In 1972, Lin Yutang'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Modern Usage was published.
Academic career and Shanghai intellectual world
Saint John's University in Shanghai(bachelor's degree,1912) Harvard University(B.A. 1919-1922) University of Leipzig(PhD.in Chinese philology,1923) Peking University(1923-1926) In the wake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which criticized China's tradition as feudal and harmful. Instead of accepting this charge, however, Lin immersed himself in the Confucian texts and literary culture. Lin maintained friendship and debate with Hu Shi, Lu Xun and was a key figure in introducing the Western concept of humor.
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Lin Yutang
Agenda
Personal Introduction Academic career and Shanghai intellectual world
Career after leaving China
Family Works
Quotations
Quotations
• • • • • • • • • • 1、诗歌为中国人的宗教。 Poetry as the relig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2、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The world has a bosom friend, can not hate. 3、人约黄昏,偏偏不再少年路。Date, are no longer young road. 4、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The reading books, also experience life. 5、智慧的价值,就是教人笑自己。The value of wisdom is to teach people to laugh at themselves. 6、目光放的远了,你就不会悲伤了。Look away, you will not be sad. 7、你以为不要紧,便什么都不要紧了。You don't think it's all right, it doesn't matter. 8、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Two foot thing culture, as one of the universe articles. 9、赏玩一样东西中,最紧要的是心境。Enjoy the same thing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mood. 10、人生目的即在纯洁而健全地享受人生。The purpose of life is to enjoy life in pure and healthy way.
Person Lin Yutang Born: A town of Banzai, Pinghe, Zhangzhou, Fujian October 10, 1895 (Died on March 26, 1976) Reputation: Chinese writer, translator, linguist and inventor.
THANKS!
5101514005 赵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