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
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
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
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
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
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
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土地整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作者:徐育红赵小汎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22期摘要:土地整理中效益分析是土地整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县康庄乡4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经过土地整理后产生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发现3大效益均得到较大提高。
关键词:土地整理;资源条件;效益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42土地整理后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整理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显著地社会和生态效益。
评价土地整理后形成的效益已作为土地整理技术研究的基础性内容,也是科学测评土地整理效果的标准。
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县康庄乡整理项目为例,在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理的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1 项目区基本概况项目区地处邯郸县西南部,涉及康庄乡的吝家河村、东望庄村、中庄村和户村镇的霍北村4个行政村,研究区共分一片。
研究区4至:南至吝家河村地、中庄村地,北至吝家河村地,中庄村地、霍北村地,东至中庄村地,西至吝家河村地、东望庄村地。
项目区的地理坐标:N36°28′24″~36°44′0″,E114°16′50″~114°38′48″。
2 3大效益分析2.1 社会效益土地整理社会效益指土地整理实施后,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
即从社会角度出发,土地整理能为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别、公平分配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所做的贡献与影响程度。
通过该研究的实施可新增土地面积151.4241hm2,新增耕地率72%,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
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研究实施,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抗御自然灾害和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生态效益分析土地整理生态效益指土地整理行为主体活动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使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生态效应。
浅议土地一级整理开发的特点及收益分配
浅议土地一级整理开发的特点及收益分配1. 引言1.1 土地一级整理开发的重要性土地一级整理开发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和开发利用的过程。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一级整理开发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土地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有效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土地一级整理开发,可以促进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和产出效益,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改善农村生活水平。
土地一级整理开发还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土地一级整理开发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农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00字】2. 正文2.1 土地一级整理开发的特点1. 综合利用资源:土地一级整理开发不仅仅是简单的土地开发和建设,更重要的是要综合利用资源,充分挖掘土地的潜力,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通过规划和设计,可以使整个区域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一级整理开发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整合,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浪费,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促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土地一级整理开发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序地引导城市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通过土地整理,可以实现城市建设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4. 保护环境和生态:土地一级整理开发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和生态问题,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5.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土地一级整理开发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2 土地一级整理开发的收益分配方式土地一级整理开发的收益分配方式是指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收益如何分配给相关方。
第七章 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 秦
【评价标准】
ENPV≥0,项目可行。
(3)经济净现值率(ENPVR)
经济净现值率(ENPVR)=经济净现值/投资 总额现值×100%
当两种评价结论不一致时,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⑴当国民经济评价认为可行,财务评价认为不 可行,则可采用调节市场价格、税收或实行政 府性补贴等办法,使财务评价也成为可行。
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数
量
项目新增耕地总面积 项目总投资
3. 项目运营效果
⑴ 基础设施运营成本
是指项目为农业生产服务而新建或提供的农田基础
设施的年正常运营成本。
⑵ 运营成本率
运营成本率
基础设施年运营成本 项目区年总产值
100 %
第一节 经济效益评价
二、盈利性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 1. 财务评价 2. 国民经济评价
⑴ 财务净现值(FNPV) ⑵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⑶ 动态投资回收期(Pt) ⑷ 投资利润率
⑴财务净现值(FNPV)
FNPV是指按设定的折现率ic计算项目计算期 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
【评价标准】FNPV≥0,则项目可行。
⑴ 财务净现值(FNPV)
n
t
FNPV CI COt 1 IC
式中:B—国民经济效益流量;
C—国民经济费用流量;
(B-C)t—第t年的国民经济净效益流量;
n—计算年数。
经济内部收益率≥社会折现率,项目可行。
(2)经济净现值(ENPV)
n
t
ENPV B Ct 1 IS
t 1
式中:ENPV—经济净现值;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整理和开发利用的一种综合性工作,常见于城市化进程中。
为了评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绩效,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从项目目标、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社会效益等方面介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指导相关工作。
一、项目目标方面:1. 质量目标:评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土地资源的整合水平、规划合理性和整地质量。
2. 完成度目标:评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程度,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延期情况。
二、经济效益方面:1. 收入效益:评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程度,如增加土地收入、增加税收等。
2. 投资效益:评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投资回报率、资金利用效率等方面的表现。
3. 就业效益:衡量项目对当地就业率的提升情况,包括直接和间接就业效应。
三、环境影响方面:1. 生态保护:评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情况等。
2. 资源利用效率:考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如土地利用强度、能源消耗等。
四、社会效益方面:1. 公共设施:评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公共设施建设的改善情况,如道路、桥梁、水电站等。
2. 居民福利:衡量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提升,如住房改善、基础设施改善等。
综上所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项目目标、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四个方面的指标。
有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全面客观地评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绩效,为进一步优化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指导。
通过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推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向更加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迈进。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
1 土地整理 的相关基础 知识
11 土地 整理 概念 .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 的地域空 间,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的
是 生活环境 的改善 ,土地整理必 须 以土地 资源的永续利 用为基 础, 而土地资源 的永续利 用 , 要有 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作前提。 注 重开发 , 而忽 视整治 与保 护的土地 整理 , 往会导致土 地生态环 往 境 的破坏 , 甚至 丧失土地 资源永续利 用的基本特征 , 也就 不可能
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 土地整理 ;特性 ; 效益 ; 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332 F 2 .1 1 文章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2 4 2 0 )2 0 5 - 3 1 0 — 0X(0 9 0 — 0 7 0
土地开发整理在全 国已开展 了 1 O年左 右 , 是我国各级 政府
告提出的解 决好 农业、 农村 、 民问题 , 农 加强农村基础基础设 施建
() 1 对农 田基 础设施 条件较 差 的农 用地进行 综合整 治 , 调整
土地利 用布 局 , 配套 沟渠路 林等设施 , 项 目区田成方 、 使 路成 网、 林成行且水利配套 , 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 从 提高耕 地质量 , 增加 有效 耕地面积 。
13 土 地整 理 的范 围 .
土地整理是运 用工程 、 生物等措施 , 对农 用地 、 农村 闲置居 民
点用地及未利 用地实施整理 、 开发、 用的行为 。其范 围包括 : 利
 ̄ N I 为贯 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 的《 D g3 ' 中共 中央关 于制定国 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划的建议 》 中提 出的建 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 而开 展的重要举措, 同时也 是十七 大报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估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估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估是对土地资源利用项目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可以帮助决策者确定资源开发方向,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一、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开发是指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包括土地用途规划、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建设等环节。
土地资源开发对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改善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土地用途规划土地用途规划是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状况,合理划分和规划土地利用功能区的过程。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 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将零散、分散、碎片化的农村土地进行整合、利用和管理的过程。
通过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农田的规模化程度,增加土地利用效益,提高农业产量。
3. 土地开发建设土地开发建设是将土地用于工业、商业、居住等领域的开发和建设。
通过合理的开发,可以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推动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二、经济效益评估针对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项目,进行经济效益评估是一个重要的决策支持工具。
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对项目投资、运营成本和收益进行评估,综合考虑项目的生产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 投资成本评估投资成本评估是对土地开发与利用项目投资所需成本进行估算和分析的过程。
包括土地购买费用、土地整理费用、土地开发建设费用等。
通过投资成本评估,可以评估项目的资金需求和投资风险,为决策者提供项目投资的参考依据。
2. 运营成本评估运营成本评估是对土地利用项目在日常运营中所需的成本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包括土地管理费用、设备维护费用、人工成本等。
通过运营成本评估,可以评估项目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为决策者提供项目管理的参考依据。
3. 收益评估收益评估是对土地利用项目的收益进行估算和分析的过程。
土地整理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宏观管理对策
土地整理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宏观管理对策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土地整理工作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确保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其在整理的过程中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本篇文章就土地整理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宏观管理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宏观管理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39-1所谓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根据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要求,采取适当的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规划土地布局,进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不仅能够增加土地的质量,而且能够保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统一。
因此说,土地整理是解决我国土地问题的重要措施,势必会促进社会经济的有效发展。
1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追求良好的生态效益是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
土地整理活动是指通过生态措施,或者工程措施,改变土地资源的状态,进而对其涉及的区域中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个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生态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生态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土地整理的开始阶段,主要的整理工作是集中未利用土地和废弃土地,进行配套设施的安置,进而促进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
但是土地整理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就逐渐开始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了,最终导致土地资源的不可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整理工作必须要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进而实现土地资源整理的可持续发展。
2 土地整理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2.1 未利用土地开发可能引起的生态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自然灾害,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耕地的规模越来越小。
要想保证耕地面积,开发未利用土地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但是,对于一些生态环境本来就相对脆弱的地区,以及一些已经存在生态环境问题的地区,都必须要慎重处理。
土地开发利用效益评估
土地开发利用效益评估一、引言土地开发是指对土地进行改造、开发和利用,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需求的过程。
土地开发的目的是得到最大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否能够实现预期效益,需要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效益评估。
二、土地开发利用效益评估的背景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评估土地开发利用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评估,可以提前对土地开发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和决策,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三、土地开发利用效益评估的方法1. 经济效益评估经济效益评估主要考虑土地开发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包括投资回报率、土地增值率、利润率等指标。
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土地成本、开发成本以及土地使用后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确定土地开发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评估土地开发不仅仅关注经济效益,还需要考虑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效益评估主要关注土地开发对人们生活质量、社会环境、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影响。
评估过程中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对社会效益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3. 生态效益评估土地开发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评估生态效益可以帮助评估土地开发的可持续性。
生态效益评估主要关注土地开发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水资源等的影响。
评估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开发前后的生态指标,以确定土地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四、土地开发利用效益评估的挑战和应对1. 数据不完备土地开发利用效益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土地质量、土地规模、建设投资、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数据。
然而,一些相关数据的获取和整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需求评估者积极应对,通过政府、相关机构和专家的支持,获取所需数据。
2. 指标体系不完善目前,土地开发利用效益评估的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无法完全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各个方面。
评估者可以参考国家相关规定和行业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具体项目的评估指标体系。
3. 主观因素干扰土地开发利用效益评估过程中,评估者的主观偏见和个人经验可能会对评估结果产生干扰。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效益分析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效益分析1.社会效益分析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用地矛盾日益突出,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成为顺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就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来源、流向和整理开发后土地的经营、管理和组织要求上看,高标准农田建设本身就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高标准农田建设后,项目区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提高,可见最大的受益者是项目区的广大农民,因此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大力拥护和支持;老百姓纷纷称赞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当今、惠及后世的千秋伟业。
1.2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提高粮食自给率,缓解当地人地紧张矛盾,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1.3通过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交通条件,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沟、路、灌溉管道统一规划,全面配套,一改过去那种布置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
田块得到有效的归并和平整,较好地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程度。
1.4项目建设可以大幅度增强项目区的抗灾能力,使项目区原来的荒草地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光、热、水资源利用率可得到提高。
1.5项目实施后,可减少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各种纠纷。
2.生态效益评价项目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主要是依靠有效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来实现。
项目实施将使项目区及附近生态环境大大改善。
通过土地平整,增加土层厚度,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腐殖质成分,有效元素转化吸收快,作物病虫害减少,利于作物生长。
项目实施可有效防止项目区水土流失。
3.经济效益分析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后,农田排灌水利设施得到健全配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项目实施实现新增耕地10.43公顷,使整个项目区的耕地面积达到16.40公顷。
3.1整理后耕地的产量估算根据区近年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项目实施后,在作物种植上实行区域化布局,重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当地种植经验及项目区实际情况,项目区规划种植优质粮食作物16.40公顷;项目区种植小麦16.40公顷,玉米13.12公顷。
浅析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权威资料]
浅析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摘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土地整理对促进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真正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本文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及预算工程情况,采用投入与产出对比的方式分别对项目区实施后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得出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和静态投资收益。
【关键词】土地整理投资效益分析一综合说明土地整理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安全的基础。
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增加耕地面积,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是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地位的有效形式。
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是土地合理利用和耕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缓解人地矛盾的、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也是改善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农业结构、增强农民创收能力的主要手段。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配套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项目区农民的经济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区实施条件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应经过实地踏勘以后,确定项目区位置、规模、类型及性质。
在踏勘过程中应重点熟悉项目区总体地形,确定灌溉水源位置和灌溉及排水条件,了解项目区交通状况。
对项目区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土壤、建筑材料、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全方位的调查。
项目实施基础条件分析包括交通条件、灌排水设施状况、电力设施等。
项目区交通条件应分析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是否有公路可以达到项目区,项目区内道路是否满足田间生产和农民收获农作物需要;灌排水条件分析应从灌溉和排水两方面条件进行分析,以确定水利工程内容;另外,确定项目施工所需的电力条件。
土地整理项目生态与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土地整理项目生态与经济效益分析石磊1,2,3,4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理重点实验室;4.陕西省土地整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摘要:土地整理作为重要手段,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种的适宜性。
土地平整工程,可以改善耕作环境,采用更先进更科学的耕作方式,有效调节耕地养分失调的状况,减少污染,提高耕地的产量,可以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
从效益分析可以看到,通过土地整理,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而且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
在耕地数量逐渐减少,短期内很难逆转的情况下,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目前经济发展迅猛,导致耕地减少以及耕地质量下降,降低粮食生产力和产品质量,威胁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1]。
耕种条件较差,增加了农业生产投入,使得农民收入降低,有碍于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
土地整理作为重要手段,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种的适宜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大大提高[3]。
一、研究区概况与指标说明(一)研究区自然状况项目区以丘陵地貌为主。
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236.3 ̄08米之间,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3度,夏季雨水集中,旱地冲刷严重,造成土层浅薄,养分含量低植物产量不高。
项目区位于江安县阳春镇。
项目区涉及阳春镇九龙村、湾头村、乱石村3个行政村。
项目区涉及村总人口5759人,其中劳动力资源数3305人。
(二)新增耕地指标计算方法(1)新增耕地数量是反应项目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4]。
新增耕地面积=整理后的耕地面积-整理前的耕地面积。
新增耕地比例=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建设规模×100%。
(2)新增耕地供养人数切实反应了项目实施对当地农民生产保障的提高程度[5]。
农村土地整理效益分析——以江西省资溪县为例
摘 要 :土地 整理 效 益 涵盖 了经济 效益 、生 态效
益和社 会 效益 。土地 整理 效 益 分析 是 土地 整理 理论
及 实践 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对 规 范与 指 导土 地整 理 项
面积的 1 8 . 5 9 %) ,未利 用土 地面 积 2 1 7 8 . 3 7 h m , 占项 目区土地 总面积 的 1 . 7 7 %。主要 类 型包 括 水浇
4 8 k m。项 目区土 地 总 面 积 1 2 . 3万 h m ,农 用 地 面
农 田水 利基 本建 设 为重 点 。让项 目区广 大 农 民群众
把 项 目工程 看成 是 自己的 工程 , 明确广 大 农 民群众 集 生产 、价 格 、市场 、运 销 、质 量 、风 险 信息 于一
农 村 土 地 整 理 效 益 分 新
一 一
以江 西省 资 溪县 为例
( 其 中 ,耕 地 面 积 6 2 2 0 . 4 7 h m: , 占农 用 地 面 积 的
5 2 . 3 6 %;其 它 农 用地 面 积 2 2 0 8 . 5 7 h m2 , 占农用 地
4 . 5万元 ,预 计 总投 资 3 3 2 7 . 8万元 。 2 . 2 土 地 整 理 筹 资方 案 。我 国土 地 整 理 投 资行 为 的主体 是 国家 ,包括 中央政 府和 地 方政 府 。其 他经 济 行为 主体 是指 整 理 区域 内 的农户 ,他 们 一般 以投 劳 的形 式参 与 到土地 整 理活 动 中 ,并通 过 土地 整理 获 取直接 的经济 效益 [ 3 J 。 2 . 2 . 1 设立 县级 土地 整 理专 项 资金 。由依 法收 取 的
随 后 法 国 、俄 国 、 加 拿 大 等 国 也 沿 用 这 个 名 词 [ 2 ] 。
土地开发的综合效益评价与分析
作者简 介: 向红( 9 8 , , 程 1 7 一)女 本科 , 从事 国土 资源管理工作 。
第l 卷1 期 8 O
程 向红
土地 开发 的综合效益评价与分析
2 9
通过 1 分析 , 发现有 不利 因素 影 响环境美 化或 污 1 - )1 未
着 农 业机 械化 逐 步提 高 , 以节 约很 多 劳动 力 , 之转 到 可 使 第 三产 业 , 促进 农 村 商 业 、 务 业 的 发展 , 进一 步 发 展 服 为
目实施所产 生的社会 效益是 巨大 的、 态效益是 明显 的, 济效益按农 业项 目标准也是 可行 的, 生 经 达到社会 效益 、 生
态效益与经 济效益的统一符合 土地开发 的 目标 。
关键 词 : 增 耕 地 ; 地 开 发 ; 益评 价 新 土 效
中图分类号
F 0. 3 1 2 3
广 义 的土地 整理 , 主要 是 以新 增耕地 为 目的的土 地开 发 。 土 地开 发是 指 对未 利用 过但 具有 利 用潜力 和 开发 价值 的
土 地采 用工 程 或其 他措 施 , 造为 可供 利用 土地 的过 程 。 改 下 面我 将 以《 安徽 省 寿县小 甸镇 邵店 村 土地 开发 项 目》 为 例 , 体 对 土 地 开发 项 目中新 增 耕 地 的综 合 效 益进 行 分 具
3 土地 开发项 目环境 影响评价
项 目区土地开 发坚 持水利 、 道路 等工程 设施 建设 的生 态 合理 性原 则 ; 持 土地利 用 结构 的合 理性 、 用效 率及 坚 使
环 境之 间 的生态 协 调性 原则 , 从可 持续 发 展 的角度 出发 ,
1 土地开 发整理 的概 念
土地 整理是 实 现土地 可持 续利用 的重 要途径 , 是指 国 家 和地 区 以综合 、 略观 点合 理开 发利 用土 地资 源 , 理 战 治 保 护 资 源和 环 境 , 以土 地 规划 为 前 提 , 地 立 法 为保 证 , 土 加 强 土地 管 理 , 调整 和合 理 布局 生 产力 协 调 社会 经 济 发
土地开发整理效益浅析
土 地开发 整 理 是 指 在 一 定 区域 内 , 照 土地 利 按
对 社会 环境 的影 响及 其 产生 的宏 观社会 效 应 。一是 通过 土地 整理 , 增加 了耕 地面 积 , 解 了人 多地 少 的 缓
用总体规划 、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 的 目标 和 用途 , 过采 取 土 地平 整 、 田水 利 、 田道路 和生 通 农 农
土 地 开 发 整 理 效 益 浅 析
刘静
( 黑龙江省审计厅 , 黑龙江 哈尔滨 10 0 ) 50 1
摘
要: 长期 以来 , 土地开发整理项 目的 实施 实现 了土地 的可持 续利 用 , 生了一定 的社会效 益、 态效益和 经 产 生
济 效益 。为解决缺乏整体效益观念和“ 济效 益第一、 经 社会效益 第二、 忽视 生 态效益” 问题 , 应加 强项 目管理 制 度 建设 , 创新投资机制 , 完善投 资效益评价体 系, 以更好 地提 高土地利 用率 , 改善生态环境。
稳定 ; 三是 土地 整理 有助 于改 善落 后地 区贫 困面貌 ,
理为农 民提供新 的就业场所 , 增加新的生产行业 , 为 手段 , 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 提高土地利用率 农村剩余劳 动力增加就业 机会 , 减少 劳动力 闲置 。 和 改善 生 态环境 方 面起 到 了不 可 低估 的作 用 , 正逐 给当地农 民带来 愉 渐 为人 们所 接 受 。从 目前 开 展 的 土 地 整 理 实 践 来 五是土地整理改善 了农村环境 , 提高 农 民生活 质量 。 看, 土地 整理 不仅 可 以使农 业增 产 、 收 、 效 益 , 增 增 而 悦 的心情 ,
b o s q e t mp o e n o w l t e e o o ia n io me t e c n e u n l i r v d a d s i h c l gc e v r n n . y l l
土地开发整理的环境影响与对策建议
土地开发整理的环境影响与对策建议作者:梁皓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4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土地开发及对其进行整理的内涵,分析土地开发整理的环境影响,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环境影响,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 F301.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大量土地被占用,使我国的可耕地面积大规模减少。
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从而达到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高效统一,同时达到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和保护的最终目的。
二、土地开发整理内涵土地开发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取相应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管理的活动。
我国台湾地区在1970年和1980年分别颁布了《市地重划实施方法》和《农地重划条例》,标志着该地区土地整理的运作步入规范化阶段。
虽然我国内地的土地整理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但对土地整理的系统研究却滞后于其他地区。
在我国,国土资源部在借鉴国外土地整理概念的基础上,将土地整理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我国的土地整理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指农地整理,广义的土地整理包括土地的复垦和开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简单的说,土地开发整理就是采取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通过动态调整,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质量。
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开发闲置土地和未利用地,对在生产建设中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而废弃的土地进行复垦。
由此可见,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调整土地关系,使其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资源的景观功能。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报告
********************土地复垦整理项目效益分析报告*****土地整理中心**年**月*日目录1、土地开发整理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1.1自然条件1.2社会经济条件2、土地开发整理效益分析的方法3、经济效益分析4、社会效益分析4.1 项目区有效耕地面积变化情况4.2项目区农产品生产总量及单位面积土地产量的变化情况4.3项目区排水灌溉和居住等条件改善情况4.4与生产力相适应的产权关系调整情况5、生态效益分析6、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与结论7、附表:附表1:《原有耕地开发整理后增产效益分析表》。
附表2:《新增耕地净效益分析表》附表3:《原有耕地开发整理后新增效益分析表》。
附表4:《项目区开发整理后农产品年产值分析计算表》附表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附表6:《土地开发项目开发整理前后农产品年生产总量和单位面积土地产量变化情况表》。
1、土地开发整理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1.1自然条件**************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区位于*********镇西南部,***河与***河之间的狭长地带,东经********,北纬*************。
项目区属平原地区,土地平坦,地面平均高程**米(黄海平面标高),西部地面高程**米,略高于东部;项目区属**河流域,**河源于***县,***境内控制面积***平方公里,多年径流均值为***亿立方米,项目区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蕴藏量较大,地下水水质良好,分布于项目区的冲积层内,富水性强。
项目区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年平均蒸发量**毫米,年平均无霜期***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宜于农业生产发展。
本区无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生产植被主要为水稻和旱地作物,一般利用方式为双季稻,配以种植小麦、豆类、绿肥等。
本区过去易受洪灾影响,经过治理,现已达到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
汇报人:2023-12-05•项目背景•项目投资环境分析•项目概况目录•技术方案•市场分析•财务分析•社会效益评价•结论与建议项目背景土地资源利用不足部分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存在浪费和低效利用现象。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土地开发整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巨大我国中低产田占比较大,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巨大。
土地开发整理现状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土地开发整理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进而提高农民收入。
土地开发整理可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
030201投资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
国家政策支持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市场对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的需求不断增加,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市场支持。
市场需求驱动目前已经具备了先进的土地开发整理技术和设备,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技术条件具备项目提出的依据项目投资环境分析经济增长趋势通货膨胀与物价利率与货币政策汇率与外汇政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01020304分析国内外经济增长趋势,了解投资大环境。
研究通货膨胀和物价变化,判断未来价格走势。
关注利率和货币政策调整,评估对投资项目的影响。
研究汇率变动和外汇政策调整,分析对项目投资的影响。
了解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行业的政策法规,评估项目合规性。
行业政策法规分析土地开发整理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握投资机会。
行业发展趋势研究行业利润水平及变化,判断投资收益前景。
行业利润水平识别行业风险因素,评估项目风险承受能力。
行业风险因素行业环境分析主要竞争对手分析各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了解市场份额分布。
市场占有率产品差异化营销策略01020403了解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及手段,制定应对措施。
土地整治项目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耕地保护与利用成为国家战略。
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我国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本年度,我单位紧紧围绕国家土地整治政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土地整治项目,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二、项目概况本年度,我单位共承担土地整治项目5个,涉及耕地面积1500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00公顷。
项目类型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复垦、土地整理等。
项目分布在我省的多个地区,覆盖了不同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
三、主要工作及成效1. 项目规划与设计本年度,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土地整治政策和技术规范,对每个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与设计。
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项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因素,确保项目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实际。
2. 项目实施(1)高标准农田建设:本年度,我们完成了500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等工程。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耕地的抗灾能力,实现了旱涝保收。
(2)土地复垦:我们完成了500公顷土地复垦,涉及废弃矿山、荒山荒地等。
通过土地复垦,增加了耕地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
(3)土地整理:我们完成了500公顷土地整理,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工程。
通过土地整理,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3. 项目监管(1)质量监管: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确保项目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进度监管: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定期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3)资金监管:我们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资金合理使用,防止浪费和挪用。
4. 项目效益(1)经济效益:通过土地整治,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2)社会效益:土地整治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新时期土地整治项目效益分析
新时期土地整治项目效益分析摘要:土地整治是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提出了土地整治的途径,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分析了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综合效益,并对土地整治工作的后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希望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内容,对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全面提升土地整治工作运行的效益。
关键词:土地整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土地整治在保证土地资源配置科学性、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均体现出较明显的效能。
随着各类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研究评估其效果的技术方法对土地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有促进作用。
土地整治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土地整治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的效益,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治的理论,而且对指导土地整治的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意义。
1 提升土地整治效益的途径(1)完善土地整治调查统计和核实制度。
土地整治效益评价需要以详实可靠的数据为基础。
数据的质量高低将会直接影响评价成果的质量,并影响决策水平,因此加强对上报信息的检验核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信息核实时,应以严谨科学的态度,采用系列数据规律性判断、前后对比和逻辑推理的方法,结合现场调查,认真核实检验,以便及时发现错误和疏漏,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并且应加强对核实人员的综合管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1]。
(2)建立土地整治监测评价制度。
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建立项目参与式监测评价制度,对土地整治进行监测评价。
项目参与式监测评价制度是指项目受益者参与项目监测评价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信息反馈的全过程,并根据掌握的数据和信息与项目管理者和决策者共同对项目进行评价,以帮助为项目执行机构和决策机构提供切实可靠的数据和信息的一种工作方式。
(3)建立土地整治生态监测网。
土地整治生态监测的时间网是指至少在三个时期必须监测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
一是在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初期进行预分析,二是在项目实施完毕后,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跟踪监测与评估,三是在项目实施完毕后每三年或五年进行跟踪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摘要】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逐步创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当前塑造新农村、新农业,富裕新农民的根本。
土地开发整理本身就是政府利用城市的资金与技术优势,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进、综合整治,进一步深化农村和农业改革,其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明显的。
【关键词】土地整理;模式;效益;分析
一、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
土地整理需借助一系列的生物、工程措施,在此过程中必然打破一定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原位状态,会对该区域内的水资源、土壤、植被、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就是土地整理投资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而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生态效应。
当然,这种效应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即投资行为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带来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所谓正的生态效益;也可能是使得自然生态系统逆向演替,即所谓负的生态效益。
土地整理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表现为整理后,自然生态系统中各构成要素的组合、相互关系及其在系统中的空间配置发生变化。
诸如土地整理后水土资源结构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林草比例的变化等。
土地整理对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表
现为整理后,人类从自然生态系统中持续稳定地生产产品的能力发生改变。
诸如土地整理后土地生产率的变化、农田作物光温利用率的变化等。
土地整理对环境的影响表现为整理后,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与人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发生变化。
诸如土壤质量的变化、土地侵蚀面积与程度的变化、村庄内部环境的变化等。
从土地整理的产生发展来看,各国初期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土地分散、畸零实施集中,并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以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土地整理虽然改善了农林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大规模发展,但对农业生态环境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譬如因土地整理造成生物栖息地的破碎和单一化而引起物种的丧失、生态环境的破坏。
所以近期土地整理的内容增加了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土地整理追求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和协调。
譬如目前联邦德国的乡村土地整理就十分注意生态效益。
除了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因素进行保护外,还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持农田的生态价值。
例如,把道路或水渠旁边的树木与保留下来的灌木丛或沿岸植物结合起来,作为生物群落的组成部分。
同时为维护土地的自然生产力而尽量保持生物多样性。
例如,为保持灌木丛,一般将道路布置在灌木丛的旁边,如果灌木丛必须被分割开来,则需事先种植和培育一个新的灌木丛加以弥补,而且要恢复土地整理过程中被清除的带状或片状生物群落。
相对于现代意义上的土地整理而言,我国土地整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地区土地整理的目标仍主要是增加耕地或其他农用土地面积,尚未进入以提高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的阶段。
所以在土地整理实践中往往偏重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经济效益是具体可见的,而生态效益具有滞后性,不容易立即感觉到,有的甚至要在一代或几代人之后才可能感觉到。
二是由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各自与土地利用者的利害关系不同,一般说来,经济效益同土地利用者眼前的、局部的利益有直接关系,而生态效益却是关系到全社会长远的甚至子孙后代的利益。
于是在我国土地整理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不适当的土地整理方式和技术措施,例如由于单一连片种植不仅影响了土壤养分的循环效益,而且还会引起表土层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减少,机械填埋使土壤板结并使表土熟化层破坏,土地整理工程中水泥的大量使用影响了农田物种的扩散,沟渠和河道的规划设计及建设使生物栖息地环境退化等等。
这些做法都会引起自然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形成负的生态效益。
二、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
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指的是土地整理实施后,对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
也就是说,土地整理在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从社会角度出发,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别、公平分
配等)所作贡献与影响的程度。
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因涉及的范围广,具有明显的间接性、潜在性和滞后性,且易与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交叉,所以对其难以进行辨别。
在这儿将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归结为三点:一是土地整理对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土地整理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三是土地整理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贡献。
土地整理对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为:(1)缓解人地矛盾,提高粮食自给率。
我国目前土地整理的目标之一是增加耕地面积,解决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农田整理,还是村庄整理,都可以实现耕地面积的增加,有助于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提高本地区粮食自给率。
(2)调整产权,减少土地纠纷,实现农村社会稳定。
土地整理过程中对插花地、飞地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权属界线明确清晰,减少了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各种纠纷,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
(3)扶持农村贫困人口,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目前农田整理和村庄整理在我国开展广泛,土地整理的重点放在农村地区,这有助于改变落后地区的贫困面貌,转变农村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4)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
土地整理过程中对村庄内部公共设施用地,如行政管理用地、教育机构用地、文体科技用地、医疗保健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和集贸设施用地进行完善,有助于改善本地区的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状况和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等。
(5)健全农村基础设施体系。
通过对田间道路、村屯路、供排
水设施和供电设施的健全,方便了村民的生产与生活。
土地整理的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表现为:(1)提高农民收入;(2)增加就业机会;(3)便于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土地整理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贡献表现为:(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2)有效利用水资源;(3)充分利用光温资源。
结论
就我国目前土地整理实践而言,土地整理的目标偏重于经济有效,忽视了土地整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实际上,讲求生态环境效益是保护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的物质基础,如果生态环境效益不好,迟早要反馈到经济效益上,从长远看,经济效益难以得到保障,社会效益也会因此受到损害。
所以土地整理的成功与否,需要考虑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其中一项或几项单项效益水平不高,需要在土地整理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蒋一军.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研究[d].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2]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j].土地整理动态,2002(15).
[3]齐伟.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4]徐建春.联邦德国乡村土地整理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01(6).
作者简介:杨立(1988—),男,汉族,山东济宁人,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本科,研究方向:土地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