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按表将AEIOU关系量化为数值,得10个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和按分值的排序,得到表8和作出线形图如图4所示
表8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
作业单位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综合接近程度
3
1
8
8
9
7
3
4
4
3
排序
9
10
2
3
1
4
7
5
6
8
图4线形图
3.7.2建立关系工作表
关系工作表是对相关图的进一步总结,它每列出一个作业单位,A,E,I,O,U,X各成一列,将与之形成A,E,I,O,U,X各级关系的其他单位分列在各列中,如一列中有多种关系,以逗号隔开。完成的关系表如表~所示,其中最重要的是A,E和X列。
图5无面积拼块图
4.2绘制无面积图
根据摆放规则:A级关系边靠边,E级关系至少角靠角,X级关系不能靠边也不能靠角,作出以下无面积图如图6所示
图6无面积图
4.3绘制相关流程图
绘制相关流程图如图7所示
4.4绘制布置图,做出有面积的布置图 表10
表10 面积布置表
作业单位
1.收货区
2.锯床
3.车床
4.钻床
5.铣床
表4.物流强度从至表
从至
1
2
3
4
5
6
7
8
9
10
1收货区
25200
30000
2锯床
28800
3车床
58800
4钻床
67200
70200
5铣床
43200
62700
6装配
118300
16200
7油漆
36400
8检验
14400
23000
9包装
22400
10出货区
2.4物流分析表
计算方法:表3计算出物流量从至表后要对他们进行分级,以便对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关系密切程度比较。物流强度等级划分采用著名的A、E、I、O、U等级,一般A占总作业单位对的10%,E占20%,I占30%,O占40%,U级代表那些无物流量的作业单位对。
1,2,3,4,5,6,7
10
9
6,8
2,3,4,5,7
1
4.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4.1无面积拼块图
对每个作业单位做一个同样大小的方块,在方块上,将作业单位代号写在正中央,名称写在代号上面,“X=”写在代号下面;四个角分别放置与之成A、E、I、O级关系的,U级关系不用考虑。做成的拼块如下图5所示。
18
51
76
48
50
78
3车床
84
42
75
28
56
74
102
4钻床
54
21
112
84
66
48
5铣床
33
58
30
32
60
6装配
91
63
45
27
7油漆
28
46
74
8检验
18
46
9包装
28
10出货区
2.2产品运量从至表
计算方法:根据工艺路线线路可得产品运量从至表,如表2所示
表3产品运量从至表


1
2
3
4
5
关键词:物流分析,合理布置,改善
Abstract
With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booming, the demand for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increasing. The ability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ogistics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the logistics necessary for high-skilled personnel capacity, which bears train students to use modern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handle a variety of business process issues in the field of logistics tasks. Workshop must be arranged in close contact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 achieve a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production workshop, more mature and more scientific t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ransport. Through the use of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analysis results to improve logistics solutions, with the original layout scheme compared obtain their superiority, then the program summary
表5. 物流强度分析表
序号
路线
物流强度
作业单位对
物流强度(按照作业单位合并后)
(单位:10 )
0 30 60 90 120 150
等级
1
6→7
118300
6→7
118300
A
2
1→4
93600
4→5
113400
E
3
4→5
70200
1→4
93600
E
4
4→3
67200
4→3
67200
E
5
5→6
62700
5→6
62700
I
6
3→5
58800
3→5
58800
I
7
5→4
43200
7→8
36400
I
8
7→8
36400
2→3
28800
I
9
2→3
28800
1→2
25200
O
10
1→2
25200
8→10
23000
O
11
8→10
23000
9→10
22400
O
12
9→10
22400
6→10
16200
O
13
6→10
16200
3.7平面布置方案确定
3.7.1计算综合接近程度并作出线形图
为绘图方便,先计算各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按图3将AEIOU关系量化为数值,得10个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和按分值的排序,如表8所示。综合接近程度分数越高,说明该作业单位越应该靠近布置图的中心;分数越低,说明该作业单位应该远离布置图的中心,最好处于布置图的边缘。因此,布置设计应该按综合接近分数高低顺序来布置作业单位顺序。
6.装配
7.油漆
8.检验
9.包装
10.出货区
长(米)
20
26
10
24
50
20
20
10
20
20
宽(米)
6
20
26
12
15
30
18
20
24
12
面积(㎡)
120
520
260
288
750
600
360
200
480
240
方案:可以算出,总需求为3818㎡,圆整为4000㎡,按长宽比为5:8得厂房尺寸为50m×80m,以5m×5m=25㎡为基本单元格,则总共有160个单元格,各作业单位圆整后的单元格数如下表中的“单元格数”列。具体面积如表11
表6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
符号
A
E
I
O
U
X
意义
绝对重要
特别重要
重要
一般
不重要
不要靠近
颜色
红色
橘黄
绿色
蓝色
无色
棕色
量化值
4
3
2
1
0
-1
线条数
4条
3条
2条
1条

1条折线
比例(%)
2~5
3~10பைடு நூலகம்
5~15
10~25
45~80
根据需要
3.5综合相互关系密级等级划分
题中共有共有10个作业单元,两两关系有n(n-1)/2=10=(10-1)/2=45个。如表7所示
6
7
8
9
10
1收货区
P2600
P1P3
500
2锯床
P2600
3车床
P1P21400
4钻床
P1800
P1P31300
5铣床
P1800
P1P2P3
1900
6装配
P1P3
1300
P2600
7油漆
P1P3
1300
8检验
P1800
P3500
9包装
P1800
10出货区
2.3物流强度从至表
计算方法:有了表1和表2,以相应格子的运量乘以距离便得物流强度如表3
表1产品工艺路线和产量 单位:件
产品
工艺路线
每周产量
P1
1-4-3-5-4-5-6-7-8-9-10
800
P2
1-2-3-5-6-10
600
P3
1-4-5-6-7-8-10
500
2.1作业单位距离至表
计算方法:直角距离意味着从一距心到另一距心只能水平或竖直走,只能直角转弯。它们的计算以两点的坐标的x值和y值之差的绝对值相加,即:
8→9
14400
O
14
8→9
14400
3.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3.1.物流强度相关图
注:图中把物流强度等级在图上标出,如图1所示,其中U级关系忽略没有标出
图1物流强度相关图
3.2作出非物流强度相关图
如图2所示
图2非物流强度相关图
3.3作出相关综合图
综合考虑物流和非物流关系时,要确定两种关系的相对重要性。这一重要性用比值m:n来表示,一般不应超过1:3~3:1。实际情况下,根据两者的相对重要性,比值可为3:1,2:1,1:1,1:2,1:3。题中选择比值2:1,然后用以下公式计算两作用单位i和j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
CRij=mMRij+nNRij(1)
式(1)中,MRij和nNRij分别是物流相互关系等级和非物流相互关系等级。
当作业单位数目为10时,总作业单位对数为N=10*(10-1)/2=45,式中,N为作业单位对数。
因此,表5中有45个作业单位对,即有45个相互关系。由上得出综合相关图如表5所示
表5综合相互关系表
相互关系
密切程度
相互关系
密切程度
相互关系
密切程度
相互关系
密切程度
相互关系
密切程度
1→2
2
2→3
4
3→4
6
4→5
6
5→6
4
1→3
0
2→4
0
3→5
7
4→6
0
5→7
0
1→4
6
2→5
0
3→6
0
4→7
-1
5→8
0
1→5
0
2→6
0
3→7
0
4→8
0
5→9
0
1→6
0
2→7
-1
3→8
0
4→9
0
5→10
0
1→7
0
2→8
7.致谢18
1.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物流工程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生产车间布置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其目的是:
(1)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生产系统进行调研分析的方法。
(2)通过对某生产车间布置设计的实际操作,熟悉系统布置设计方法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
学号
06131717
成绩
课程设计说明书
系 别 机械与汽车工程系
专 业 工业工程
课程名称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学 号06131717
姓 名吴振波
指导教师杨苗苗
题目名称 生产车间平面布置设计
设计时间2016年6月
2016年6月25日
摘要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兴起,对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的运用能力是物流管理高技能型人才所必备的能力,它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平台来处理物流领域各种业务流程问题的任务。生产车间的布置必须紧密联系物流信息管理,做到生产车间的合理布置,更成熟更科学地提高生产运输效率。通过运用物流技术分析改善得出改善方案,在与原有的布置方案进行对比,得出其优越性,再进行方案总结
0
3→9
0
4→10
0
1→8
0
2→9
0
3→10
0
1→9
0
2→10
0
1→10
-1
相互关系
密切程度
相互关系
密切程度
相互关系
密切程度
相互关系
密切程度
6→7
8
7→8
4
8→9
6
9→10
6
6→8
0
7→9
0
8→10
2
6→9
0
7→10
0
6→10
2
3.4划分关系密级
在表5中,综合关系分数取值范围为-1~8,按分数排列得出各分数段所占比例如表7所示,在此基础上与表6中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进行对比,若各等级相差太大,则需要对表5中作业单位对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作适当的调整,使各等级比例与表6的比例尽量接近。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4)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2.物流关系及非物流关系分析
已知:某生产车间有以下十个作业单位:1.收货区、2.锯床、3.车床、4.钻床、5.铣床、6.装配、7.油漆、8.检验、9.包装、10.出货区。该车间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关系和非物流关系的相对重要性比值为:2:1。产品工艺路线和产量如下表1所示:
表9关系工作表
作业单位
A
E
I
O
U
X
1
4
2
3,5,6,7,8,9
10
2
1,3
4,5,6,8,9,10
7
3
5
4
2
1,6,7,8,9,10
4
1,3,5
2,6,8,9,10
7
5
3
4
6
1,2,7,8,9,10
6
7
5
10
1,2,3,4,8,9
7
6
8
1,3,5,9,10
2,4
8
9
7,10
1,2,3,4,5,6
9
8,10
表7综合相互关系密级等级划分表
关系等级
作业单位对数
百分比
作业单位对
A
2
4%
6→7,3→5
E
3
7%
1→4,3→4,4→5
I
3
7%
8→9,9→10,5→6
O
5
10%
1→2,2→3,6→10,7→8,8→10
U
29
65%
剩余部分
X
3
7%
2→7,4→7,1→10
3.6作出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图
将表7中的综合相互关系总分转化为关系密级等级,绘制成综合相互关系,如图3所示
dr=丨XB—XA丨+丨YB—YA丨
本题设以左下角为原点,可得各点坐标:1(12,61)2(48, 55) 从而1-2得直角距离为42米,同理可以算出其他的直角距离,得到作业单位距离从至表1。
表2作业单位距离从至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收货区
42
18
72
60
93
46
74
92
120
2锯床
48
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