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语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15诫子书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15诫子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0f064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f.png)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鉴赏水平,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诫子书》,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理解文言文的表达特点,提升文言文阅读素养。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诫子书》的基本内容和背景。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对其儿子的教诲,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它体现了古代儒家文化中关于为人处世的智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例子。比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展示了诸葛亮如何教导儿子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在讲解文言文时,结合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古文的魅力。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给予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将课文中的教诲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2)运用朗读、复述等方法,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诸葛亮严谨治学的精神,培养勤奋好学的品质。
(2)理解父爱如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写作手法。
5.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2.教学难点
-文言文阅读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阅读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古代用词和句式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685d3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d.png)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从讨论成果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文化背景:学生可能对古代家书的文化背景不甚了解,需要教师补充相关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举例说明:
-对于古文阅读难点的突破,教师可以逐句解析课文,解释古代汉语的用法,并通过对比现代汉语的表述,帮助学生理解。
-在讲解成语运用时,教师可以提供多个例句,展示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让学生通过实际例证来把握成语的用法。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理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将观点和想法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供全班参考。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诫子书》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及其在当代的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教诲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诫子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文的学习兴趣比我想象的要浓厚。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诸葛亮的教育观念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多的信心。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效果还不错。我发现,将古文中的成语和句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例如,在讲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时,我让学生们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这一观念,大家纷纷踊跃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4单元第15课《诫子书》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4单元第15课《诫子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28bc7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c.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修身养性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应用《诫子书》中的道理。
-文学鉴赏方面,选取典型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对偶,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这些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在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培养方面,通过讲述诸葛亮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古代家风家训的现实意义,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难点
-文言文阅读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入理解我国古代优秀家风家训,培养传统美德。
2.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联系实际生活,学会自我约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诫子书》的基本内容和主题。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对其子的教诲,强调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人生哲理。这些哲理对于我们如何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诸葛亮如何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修身养性来培养优秀的品格和领导才能。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16.《诫子书》(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16.《诫子书》(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8f198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f.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朗读节奏。
2.结合作者生平,抓住关键词,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了解儒家文化的思想,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2.教学难点: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提升古典文学素养。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诸葛亮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厘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这首诗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那么,这样如此智慧的人,又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后代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去看看吧。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本课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樊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
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南)。
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
有《诸葛亮集》。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第15课《诫子书》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
![第15课《诫子书》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672adf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2.png)
在本次《诫子书》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文教学所带来的挑战和乐趣。通过这节课,我意识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诫子书》作为一篇古文,其句式和词汇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存在困难,尤其是对一些特殊句式的把握。因此,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运用对比、图解等直观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句式结构和用词特点。
3. 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重点词汇、句式,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提高写作水平。
4.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通过诸葛亮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5. 增进学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的了解,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文化背景理解:学生可能对诸葛亮生活的三国时期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需要通过补充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 名言警句的深层含义: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背后的深层次人生哲理,需要教师引导讨论,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 思想价值的内化:将诸葛亮的教育思想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人生理念,这是一项挑战,需要教师通过案例讨论、小组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
其次,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显得有些迷茫,可能是因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次课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提前预习,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的成果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思考。但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加深对《诫子书》教诲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7eece89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0.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诫子书》精品教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通过为书法作品写解说词的活动,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观点。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法,课文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在疏通文意的环节反复朗读,不仅可以促进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2.通过勾勒思维导图和编写解说词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关键语句含义。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活动导入导语:最近学校举办了“弘扬传统文化,名家书法作品展”的活动。
作为一名志愿讲解员,请你根据所学课文和相关知识,为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写一段解说词,让同学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出示幻灯片,展示书法作品。
1.请同学来辨识一下书法作品中的八个大字。
明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2.哪位同学知道这八个字出自哪里?文章的作者是谁?明确:出自《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作者是诸葛亮。
诫,告诫,劝勉。
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如果要为这幅书法作品配解说词,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首先就要明确这句话的含义。
下面就让我们追本溯源,来读一读书法作品中文字的出处──《诫子书》。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疏通文意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和断句。
(1)教师朗读,字音、断句示范。
(2)指导学生自读,鼓励互读纠错。
(3)全班齐读,体会文章韵律。
请同学们关注以下语句的断句与韵律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七年级上学期(统编版)《诫子书》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统编版)《诫子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d6718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c.png)
-难点词汇与句式的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理解是难点,特别是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容易造成混淆。
-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诸葛亮在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哲理。
-古今价值观的差异:文章中的一些价值观念可能与现代生活有较大差异,学生需要跨越时代背景,理解其时代意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通假字、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知识。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主旨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模仿诸葛亮的句式和风格,撰写一段劝诫同学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话。
举例:
对于难点词汇与句式的理解,可以通过对比现代汉语的用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古今联系,如“明志”在现代汉语中的直白表述,以及如何将其与“淡泊”联系起来理解。
在解析文章深层含义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模拟诸葛亮的口吻,体会其教诲的深刻性。
对于古今价值观的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诸葛亮的时代背景,以及这些价值观在今天的适用性,帮助学生认识到其普遍价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诫子书》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主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诸葛亮的教育理念。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诫子书》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对于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我发现学生们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通过丰富多样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ec3be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8.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 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积累名言警句。
3. 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难点: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预习检查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和课文诵读情况。
3. 检查学生收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三、诵读课文,理解内容1. 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9d3e7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e.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品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教学设想: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所以我决定一改以往的传统讲法,从引导学生熟练的诵读课文入手,要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疏通课文和理解文意;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共同解决;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
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本设计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时1一、导入新课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诫子书(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
![诫子书(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b50f8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1.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诫子书》的基本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诸葛亮教诲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诫子书》的基本内容。这是一封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篇文章体现了古代文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展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品德和节约美德。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淡泊”、“致”等字词的含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学生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诫子书》中的道理”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最后,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品德修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把德育融入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本内容理解:学生需要掌握《诫子书》的文本内容,理解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举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名句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诫子书》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诫子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ea7a1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4.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诫子书》的主旨,掌握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古代家训文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模拟书信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家教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他们对品德修养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教学重点:文章中对子侄的教诲内容和教育方法。
学生对传统家教文化价值的理解和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将传统家教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诫子书》是其晚年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和教诲。
教学准备:《诫子书》课文PPT课件,包含诸葛亮的生平简介、《诫子书》的文学特点和相关历史背景。
与《诫子书》内容相关的图片、故事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家教文化。
学生作业本、笔、模拟书信写作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诸葛亮的画像和简介,简要介绍其生平和《诫子书》的历史地位。
2. 通过与《诫子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故事,激发学生对家教文化的兴趣。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诸葛亮的生平和《诫子书》的成书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历史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语调和节奏。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淡泊”、“宁静”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诸葛亮对子侄的教诲内容。
深入探讨(15分钟)1. 思想解读:分析文中的教育思想,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举例说明其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2. 现代价值:讨论《诫子书》在现代社会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家教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诫子书(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诫子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dbde7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1.png)
4.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美、意境美,提高文学素养。
5.培养道德修养,让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6.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拓展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古代价值观的现代应用方面,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如何将古代的品行准则应用到现代的人际交往中。
-在自主学习与思考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诫子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自我修养和节俭的问题?”(如:如何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圣贤的教诲。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对学生的表现感到欣慰。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尝试用课文中的观点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宁静致远”,学生可能还无法完全理解其深层含义。因此,我打算在课后找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一步消化这些概念。
此外,我也在思考如何让总结回顾环节更加有效。或许,我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一篇心得体会,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诫子书》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并从中汲取古代圣贤的智慧。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3c8b4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8.png)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词语、句式的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难度较大,如“淡泊”、“明志”等,需要教师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生理解其含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言文词语、句式的理解与运用:《诫子书》中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是本节课的重点,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需引导学生掌握其含义及用法。
(2)课文主题与思想内涵: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诸葛亮教诲子女的家国情怀、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强调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廉洁自律等价值观。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我发现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主动发言。为了鼓励他们,我会在课堂上创造更多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关于课后作业的布置,我觉得可以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将《诫子书》中的教诲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将课文中的人生哲理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的作文,以此检验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古代家训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文言文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会。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诫子书》中的教诲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诫子书教案(通用16篇)
![诫子书教案(通用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cc213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7.png)
诫子书教案诫子书教案(通用16篇)诫子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和停顿,有感情地熟读成诵。
2、识记并积累文中的重要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3、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体会父对子的殷切希望。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热爱诵读,同时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方法指导。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主旨:静;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分析法教学过程:一、(教师)课件出示出自《论语》、《周易》的名句,学生齐读并说说大意,引出“君子”一词。
“君子:有才德的人。
”板书课题《诫子书》。
二、整体感知: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作者常识介绍和性格特点。
2、学生大声读课文:“一读,读出准确”。
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
(2)注意词句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中解决不了的,要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有在自己读的过程中觉得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也要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
3、找学生个别朗读,要求读准音,把握好朗读节奏。
其余学生认真听,作出点评。
屏幕出示一些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字的读音和节奏。
4、教师引导归纳停顿的方法:弄懂大意、注意对称、抓标志语。
5、学生齐读课文译文。
三、精读品味:“二读,读出情味”。
背景及文章中心介绍,学生思考朗读情味。
学生自选喜欢的句子揣摩并交流朗读体会,教师屏示关键句并引导分析句式特点来读情味。
“双重否定句对偶句感叹句”爸爸语重心长——儿子心领神会课外学习资料引入,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
四、精读精析:“三读,读出理味”。
学生活动:“说一说,我喜欢文章中句,读出一个的诸葛亮。
”再读句子和精析诸葛亮的卓越品质。
教师从字源探究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主旨“静”字。
齐备课文。
五、作业布置:积累古诗文中有关君子品质的成语。
诫子书教案篇2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2b396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8.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文言文,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了解儒家文化的思想,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厘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文天祥师:这几句诗都提到同一个人,你知道他是谁吗?(明确:诸葛亮)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诸葛亮,27岁前,隐居隆中,淡泊名利,志在修身;27岁后,出世为宦,志在兼济天下,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显拳拳爱国之心。
他是儒家文化中君子的典范。
然而,作为父亲,他和普天之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有一颗深沉的爱子之心。
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验凝聚到86个字中,写就了《诫子书》。
我们来看看他说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写诸葛亮的诗词入手,引出对诸葛亮事迹和精神的介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轻松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顺文章1.教师范读同学们认真聆听,并完成下列任务:(1)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相关资料,注上拼音。
(2)根据朗读示范,用“/”划出语句停顿。
预设课件出示:(1)提示:应注意易读错的词,如“夫”应该读“fú”,因为它用在句首,是发语词,所以读“fú”,不读“fū”;“淫慢”的“淫”读“yín”。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学生齐读(1)师指导朗读停顿的划分技巧。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a88c7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2.png)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文章以修身养德为主题,强调了品德修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本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富含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诸葛亮的人生观和教育观,同时也能受到启发,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品德观念逐渐形成,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开始深入。
但他们有时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因此需要通过学习《诫子书》等经典文章,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诫子书》,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了解诸葛亮的人生观和教育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诫子书》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难点:分析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将文章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魅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诫子书》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教材:准备《诫子书》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课堂讨论使用。
3.视频或音频资料:准备与《诫子书》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以丰富课堂形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诸葛亮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教育观念。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诫子书》文本,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心得体会。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13097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9.png)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践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诫子书》中的教诲”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2.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设计有趣且有挑战性的讨论话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加强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诫子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比我想象的要浓厚。通过引导他们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他们逐渐进入了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改进:
1.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以生活化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感觉还可以更加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今后,我可以准备更多与七年级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诫子书》的基本内容、诸葛亮的思想以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文言文和古代家训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修身养性的原则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容易陷入定势,不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为了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第15课《诫子书》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诫子书》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bbcfc6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1.png)
一、教学内容
《诫子书》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篇章背景:介绍作者诸葛亮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历史价值。
2.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3.课文解析:详细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词义、句式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诫子书》的基本内容、文言文的特点以及诸葛亮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诫子书》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感受古人的智慧,并能够将课文中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例:难点解析——
- “澹泊”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需解释其在文中的含义(指心境淡泊)。
-倒装句“非澹泊无以明志”需解释其结构,并与现代汉语句式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
2.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学生需要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诸葛亮的思想内涵,这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例:难点解析——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5.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表达与沟通技巧。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中主动探索、深入研究。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紧密结合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4.主题思想: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教育学生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5《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4.赏析精彩妙语,积累名言警句。
5.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3、4;难点:目标3、5。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fú) 淫慢则不能励精(yín)
遂成枯落(suì)
2.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文短意长,言简意赅。
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
忌怠惰险躁,寄予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三、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提示:(1)读时要字正腔圆。
“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3)把握重读和轻读。
(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教师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文言字词。
【交流点拨】由“单”变“双”(即将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语)。
如:静——宁静,俭——勤俭,学——学习。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其他章节的意思,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二)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夫君子之行(品德高尚的人)
(2)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热衷名利)(使志向坚定、明确)
(3)非宁静无以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怠忽)(振奋精神)
(5)险躁则不能治性(性情轻薄浮躁)(修养性情)
(6)年与时驰(逝去)
(7)意与日去(日子,岁月)
(8)遂成枯落(于是,就)(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10)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所住的陋室)
2.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3.古今异义
(1)静以修身(古义:修养身心;今义:衣服显示出穿着人的线条)
(2)夫君子之行(古义:操守,品行;今义:行走)
(3)意与日去(古义:日子,岁月;今义:太阳)
4.重点句子的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交流点拨】有道德修养的人,摒除杂念干扰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交流点拨】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交流点拨】放纵怠忽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三)深层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交流点拨】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交流点拨】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四)诵读积累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交流点拨】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
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四、板书设计
诫子书修身
惜时
五、拓展延伸
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除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还有《曾国藩家书》《毛泽东家书》《傅雷家
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希望大家找到有关的书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