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
电致变色材料工艺优化观点
![电致变色材料工艺优化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2a94db6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f.png)
电致变色材料工艺优化观点电致变色材料,也被称为智能材料或可调光材料,是一种通过外加电场刺激而产生颜色变化的材料。
这种材料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包括智能窗户、可调光镜头和显示器等。
为了实现最佳的性能和效果,对电致变色材料的工艺进行优化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个关键的观点,以提升电致变色材料的工艺优化。
首先,电致变色材料的工艺优化需要关注材料的制备过程。
精确控制材料的成分、形貌和结构对于实现稳定和可靠的电致变色效果非常重要。
例如,在制备氧化钒(VO2)薄膜时,要确保精确的化学反应条件和薄膜生长参数,以获得均匀且高纯度的材料。
此外,可以通过调整沉积温度和气氛等参数来控制薄膜的晶体结构,从而改变电致变色行为。
其次,优化电致变色材料的工艺需要关注电场的应用。
电场的大小、频率和方向都会对电致变色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正确选择和优化电场参数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应用的需要,可以选择恒定电压或脉冲电场,并对其进行优化以实现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宽的光学调制范围。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和优化电极结构来改善电场分布和传输效率,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电致变色效果。
第三个观点是,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是电致变色材料工艺优化的重要考虑因素。
长时间的电致变色效果需要材料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定,特别是在高温、湿度和紫外光照射下。
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例如,可以通过材料表面的保护层、封装技术和电极材料的选择来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和抗氧化性能。
此外,还可以配备检测和监控系统,使得电致变色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即时检测到性能变化,并及时采取修复措施。
此外,还可以考虑将其他功能集成到电致变色材料中,从而提高其应用灵活性和多样性。
例如,将光敏材料与电致变色材料结合,可以实现光照条件下的自动调光效果;将电致变色材料与纳米颗粒或复合材料结合,可以实现更广泛的光学和热学调控效果。
这种多功能集成的优化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电致变色材料的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
电致变色材料
![电致变色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9e406917a6c30c2259019e71.png)
Vilsmeier反应
芳烃、活泼烯烃化合物用二取代甲酰胺 及三氯氧磷处理得到醛类:
这是目前在芳环上引入甲酰基的 常用方法。N,N-二甲基甲酰胺、 N-甲基-N-苯基甲酰胺是常用的甲 酰化试剂
反应机理
Wolff-Kishner-黄鸣龙 反应
醛类或酮类在碱性条件下与肼作用,羰 基被还原为亚甲基。原来Wolff-Kishner 的方法是将醛或酮与肼和金属钠或钾在 高温(约200 °C)下加热反应,需要在 封管或高压釜中进行,操作不方便。黄 鸣龙改进不用封管而在高沸点溶剂如一 缩二乙二醇(二甘醇,b.p.245 °C)中, 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代替金属钠反应。
电致变色材料
三苯胺衍生物
1310010215 郭建军
电致变色材料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 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 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 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 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 变色材料,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 称为电致变色器件。
怎么合成
首先将 2-甲基噻吩和Vilsmeier 试剂反 应得到 5-甲基-2-醛基噻吩,然后用 Kishner-Wolff-Huang 还原反应得到 2,5二甲基噻吩,乙酰化后得到 2,5-二甲基 -3-乙酰基噻吩。不同取代基的三苯胺 用 Ullmann 反应制得,然后和 Vilsmeier 试剂反应得到三苯胺醛衍生物。2,5-二 甲基-3-乙酰基噻吩和相应三苯胺醛衍 生物用Michael 加成反应得到对应含三 苯胺单元查尔酮化合物(TPACH)。
Michael 加成反应
一个亲电的共轭体系和一个亲核的碳负 离子进行共轭加成,称为Micheal加成:
三氧化钨电致变色原理
![三氧化钨电致变色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72c43c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4.png)
三氧化钨电致变色原理三氧化钨(WO3)是一种常见的电致变色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质,能够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其电致变色原理主要基于其特殊的电导特性和光学性质。
一、电导特性三氧化钨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导性能。
在低温下,WO3表现为n型半导体,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当温度升高或掺杂杂质时,其电导率会显著增加,过渡到较高的电导态。
这种特性使得电场能够对三氧化钨材料产生明显的影响。
二、电致变色机制在正常情况下,三氧化钨的电导率较低,呈现灰色或绿色。
但当外加电场作用于该材料时,电场会改变材料中电子和空穴的运动,从而显著改变电导性能,导致颜色的变化。
具体来说,当施加正电场时,电场会向WO3材料中输入能量,使其电导率增加,材料处于高电导态,此时材料呈现蓝色。
当施加负电场或取消外加电场时,电场向WO3材料中输出能量,使其电导率降低,材料恢复到低电导态,颜色会变为灰色或绿色。
三、光学性质的变化三氧化钨的电致变色也涉及到其光学性质的变化。
在高电导态时,WO3材料对可见光有较高的吸收,因此呈现较深的颜色(如蓝色)。
而在低电导态时,WO3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较低,透明度较高,所以呈现较浅的颜色(如灰色或绿色)。
四、电致变色器件应用基于三氧化钨电致变色原理的器件广泛用于智能光控玻璃、电致变色镜等领域。
通过控制施加在材料上的电场,可以实现器件的颜色变化和透明度的调节。
总结起来,三氧化钨电致变色原理基于该材料的电导特性和光学性质的变化,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通过调节其电导率和光学吸收来实现颜色的变化。
这种原理应用广泛,且具有实用性,为现代光电技术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应用和机会。
三氧化钨电致变色原理
![三氧化钨电致变色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78304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2.png)
三氧化钨电致变色原理电致变色是指材料在外加电压作用下发生颜色的变化。
三氧化钨是一种常见的电致变色材料,它在不同电压下呈现不同的颜色。
以下是三氧化钨电致变色的原理。
三氧化钨(WO3)的晶体结构是正交晶系的,由氧化钨离子(WO6)组成。
在室温下,三氧化钨是无色的。
当施加电场时,三氧化钨晶格中的钨离子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空穴,并引起电子迁移。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以下两个主要反应来描述:氧化反应:WO6+6e-->WO6-x+x/2O2↑还原反应:WO6+x/2O2↑->WO6+x+6e-其中,x代表氧空位的数量。
当施加正电压时,外加电场使得氧空位向阳极方向迁移,钨离子会与氧空位发生结合,形成含有空穴的色心。
由于这些色心与光的作用不同,会吸收具有特定波长的光线并产生颜色。
所以正电压下的三氧化钨呈现出淡黄色或透明。
颜色的深浅程度取决于电极的压力。
当施加负电压时,外加电场使得氧空位向阴极方向迁移。
这会导致钨离子向空位迁移,减小空穴的数量。
随着空穴的消失,色心消失,所以负电压下的三氧化钨呈现出无色或者淡蓝色。
通过改变外加电压的大小和极性,可以控制三氧化钨的颜色变化。
这种电致变色特性使得三氧化钨在可调光、可调光度和光阴极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氧化钨电变色的实现依赖于其特殊的晶格结构和电致化学反应。
三氧化钨晶格中的钨氧键短且较强,这个特性使得氧离子在晶体中迁移较困难。
当外加电场导致氧空位的移动时,会产生氧化和还原反应,从而改变材料本身的氧化还原状态,进而改变其颜色。
总结来说,三氧化钨电致变色的原理是通过外加电场使得氧空位产生迁移,从而调节钨离子与氧空位的结合和空穴的生成。
不同电压下的三氧化钨呈现不同的颜色,这一特性使得其在电子设备和光学器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液晶电致变色原理
![液晶电致变色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c38ec0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2.png)
液晶电致变色原理1、引言液晶电致变色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具有低功耗、高对比度、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2、液晶电致变色原理液晶电致变色是通过在玻璃表面涂上一层极薄的液晶分子层,并在分子层两侧电极间加上电场,利用电场的作用使得液晶分子发生排列有序的变化,从而实现液晶分子的旋转和改变其透光性。
这种电致变色原理是基于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向量单向旋转和透过一个偏振片的调节透射光强度的现象。
液晶分子是一种类似棒状的分子,在没有电场的作用下,其排列是随机的,既可以吸收光线,也可以透射光线。
但是,当在液晶分子两边夹上电极时,电极间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的位置便会发生旋转变化,即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也随之改变。
当调整电场的方向与液晶分子排列方向垂直时,液晶分子将与电场垂直,光线被偏振片隔离而不能透过。
而当电场的方向与液晶分子排列方向平行时,液晶分子排列并不发生旋转和改变,此时光线被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限制而分散而光线可以透过偏振片,因此液晶分子产生一个与电场方向有关的三维空间框架结构,通过改变电场方向来控制液晶分子结构,进而控制透过液晶的量和颜色。
3、液晶电致变色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液晶电致变色技术可以应用在各种显示屏上,包括电视机、电脑显示器、平板电脑等等。
除此之外,液晶电致变色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防伪领域、汽车玻璃和建筑玻璃等领域,用于调控光线的透过能力。
1、智能玻璃智能玻璃是一种能够调节透光性的节能功能玻璃。
在玻璃中塑造出以电极构成的均匀透明涂层。
两层玻璃之间涂上液晶分子,内部制造出电场,当电流经过时,液晶分子会改变其排列角度,从而实现控制玻璃的透明度。
2、防伪标签在防伪标签上集成液晶电致变色元器件,其在电场作用下呈现出颜色变化的特性,可以有效地防止被仿冒,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4、总结液晶电致变色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电子元器件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屏、智能玻璃和防伪领域等。
电致变色智能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电致变色智能材料的应用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669400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9.png)
电致变色智能材料的应用与发展首先,电致变色智能材料在光学器件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电致变色智能材料可以被用于制造智能调节车窗玻璃,通过调节材料的颜色,可以有效地遮挡紫外线和可见光,降低车内温度,提高驾驶舒适性。
此外,它还可以应用于智能调节窗帘、智能手表表盘等产品,实现光的调节和屏蔽。
其次,电致变色智能材料在建筑领域也具有巨大潜力。
它可以被用于制造智能调节玻璃窗,通过调节材料的颜色和透明度,实现室内光线的调节和屏蔽,有效降低太阳能的透过量,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此外,电致变色智能材料还可以应用于建筑外立面等场合,实现建筑外观的美化和装饰效果。
此外,电致变色智能材料还可以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
例如,它可以被用于制造智能手机屏幕,通过调节材料的颜色和亮度,实现对屏幕显示效果的改变,提高用户体验。
另外,电致变色智能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实现屏幕显示和信息交互的智能化。
除了上述应用外,电致变色智能材料还有许多其他潜在的应用领域。
例如,它可以被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通过材料颜色的改变可以反映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和类型,实现实时监测和警告。
此外,电致变色智能材料还可以应用于纺织品领域,实现智能调节衣物颜色和透明度,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和个性化的服饰体验。
总的来说,电致变色智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它在光学器件、建筑、电子产品等领域中的应用正在逐渐取得突破,并且有望在其他行业中得以应用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程的不断进步,电致变色智能材料的性能和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拓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
电致变色玻璃原理
![电致变色玻璃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184fe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7.png)
电致变色玻璃原理
电致变色玻璃是一种可以通过电场调节其透明度的材料。
其应用范围
广泛,在建筑、汽车、飞机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电致变色玻璃的原理是通过施加电场使其中的离子发生位移,从而调
节其光学性质。
电致变色玻璃由两层玻璃之间夹着一层特殊的电致变
色薄膜制成。
这种薄膜由氧化钒、氧化锡等材料组成,其中掺杂了少
量的锂离子。
当施加电场时,锂离子将从氧化钒中向氧化锡移动,从而改变了电致
变色薄膜的析氧化钒和氧化锡之间的氧化还原状态,导致其颜色变化。
在施加正电荷时,离子向玻璃上表面累积,使电致变色薄膜变为深蓝
色或黑色;施加负电荷时,则使离子向玻璃下表面累积,使薄膜逐渐
变浅,最终变透明。
电致变色玻璃不仅可以应用于建筑内外装饰,还可以用于车窗、天窗、车门及飞机机舱等场合。
在建筑领域,电致变色玻璃可以随时调节室
内外的光线条件,提高室内景观效果,降低能耗;在汽车和飞机领域,电致变色玻璃可以调节车内的光线条件,提高行车安全以及乘客的私
密性。
总的来说,电致变色玻璃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它的原理简单而又实用,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致变色玻璃也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和便捷的生活。
电致变色技术
![电致变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6425af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9.png)
电致变色技术
简单来说,所谓的电致变色就是材料(EC薄膜)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
EC薄膜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对光的透过率和反射率的变化,进而实现产品外观颜色或透明度的变化。
有关于电致变色的记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有德国科学家首次注意到氧化钨的电化学着色现象。
电致变色的概念则于20世纪60年代正式提出,1969年就曾有人使用WO3薄膜(一种变色材料)做出了电致变色器件。
在智能手机之前,电致变色工艺主要应用在建筑和交通领域,比如一些高端酒店会使用基于电致变色的灵巧窗,这种窗户可通过改变自身颜色来控制射入房间的光照强度,不仅可以实时保护隐私还能带来冬暖夏凉的效果。
再比如,很多飞机也早已淘汰了机械式遮阳板,改用基于电致变色材料做的舷窗,可手动或自动调节窗户颜色的深浅从而达到遮阳的效果。
此外,电致变色工艺还出现在了很多汽车上,一些防眩光的后视镜就利用电致变色技术自动变色来减少反射率,部分
新款的电动汽车还使用电致变色材料作为内部的装饰以提升科技感。
电致变色概念
![电致变色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3fa2ed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0.png)
电致变色概念电致变色是指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材料的光学性质发生改变,使得其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通过改变材料电子的能带结构来实现的。
当外加电场的强度变化时,材料电子的原始能级会经历一定程度的改变,这将导致材料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材料的光学性质发生变化。
电致变色材料通常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复合物,其中一种化学元素负责电导和一定程度的透明度,另一种化学元素则负责光学性质,如颜色和透明度。
这种复合物通常具有铁电性质,这意味着它们对电场的响应与其晶格的构型有关。
在晶格结构变化的同时,材料的电子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导致材料的光学性质发生变化。
电致变色材料一般分为两类:反应性变色材料和调制材料。
反应性变色材料通常需要外加能量才能引发颜色改变。
这种能量可以是光能,热能或电场。
例如,铁氧化物可以通过外加电场使其从特定颜色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另一方面,调制材料是可以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调制光学性质的材料。
这些材料通常采用液晶形式,通过不同的电场信号来控制其透明度和颜色。
电致变色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如窗户制造、电子显示器、太阳能电池板等。
在窗户制造领域中,电致变色技术已经用于制造智能窗户。
这种智能窗户不仅可以控制室内光线,还可以调整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
在电子显示器领域中,电致变色技术可以用于制造高清晰度电子显示器,并且可以帮助节省电力。
在太阳能电池板领域中,电致变色技术可以被用于制造智能窗户和建筑外墙,使其能够在不需要能源的情况下自动调节温度和光线,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尽管电致变色技术已获得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的电致变色材料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成本高、响应速度较慢等问题。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电致变色材料,以便将其应用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
电致变色 电解质
![电致变色 电解质](https://img.taocdn.com/s3/m/470b6aa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d.png)
电致变色电解质
电致变色电解质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它可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颜色变化。
这种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智能玻璃、电子纸、光电显示器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电致变色电解质的原理是利用电场的作用改变材料的电荷状态,从而改变其吸收和反射光的能力,进而改变其颜色。
这种材料通常由两个电极和一个电解质组成。
当电极上施加电压时,电解质中的离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从而改变材料的电荷状态,进而改变其颜色。
电致变色电解质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智能玻璃领域,电致变色电解质可以用于制造可调光透明玻璃。
这种玻璃可以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度自动调节透光度,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在电子纸领域,电致变色电解质可以用于制造可重复擦写的电子纸。
这种电子纸可以像纸张一样写字、画图,而且可以反复擦写,非常方便实用。
在光电显示器领域,电致变色电解质可以用于制造高对比度的显示器。
这种显示器可以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度自动调节亮度和对比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
电致变色电解质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材料,它可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颜色变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致变色电解质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扩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电致变色
![电致变色](https://img.taocdn.com/s3/m/d7e7620fb52acfc789ebc935.png)
电致变色材料一、定义: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
工作原理:电致变色材料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使材料的颜色发生变化,器件工作时,在两个透明导电层之间加上一定的电压,电致变色层材料在电压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颜色发生变化;而电解质层则由特殊的导电材料组成,如包含有高氯酸锂、高氯酸纳等的溶液或固体电解质材料;离子存储层在电致变色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起到储存相应的反离子,保持整个体系电荷平衡的作用,离子存储层也可以为一种与前面一层电致变色材料变色性能相反的电致变色材料,这样可以起到颜色叠加或互补的作用。
如:电致变色层材料采用的是阳极氧化变色材料,则离子存储层可采用阴极还原变色材料。
二、电致变色材料的分类1.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2.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三氧化钨(WO3)、五氧化二钒(V2O5)、氧化镍(NIO)、二氧化钛(TIO2))等。
3.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高分子电致变色材料)三、电致变色器件及性能指标电致变色器件的典型结构:器件结构从上到下分别为:玻璃或透明基底材料、透明导电层(如:ITO)、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透明导电层(如:ITO)、玻璃或透明基底材料。
按结构分类:1.溶液型电致变色器件(有机小分子)2.半溶液型电致变色器件(芳香类紫精化合物、含有甲氧基的芴类化合物)等。
3.固态电致变色器件(金属氧化物、普鲁士蓝、含有有机酸基团的紫精以及导电高分子)。
四、电致变色器件性能1.电致变色反差2.电致变色效率3.开关速度4.稳定性5.光学记忆五、电致变色材料应用领域电致变色智能玻璃电致变色智能玻璃在电场作用下具有光吸收透过的可调节性,可选择性地吸收或反射外界的热辐射和内部的热的扩散,减少办公大楼和民用住宅在夏季保持凉爽和冬季保持温暖而必须消耗的大量能源。
电致变色显示技术
![电致变色显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ed667f2336c1eb91b375d50.png)
• 应用范围:近年来,随着能源的紧张, 节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成为人们广泛关 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以电致变色材料为 核心的全固态灵巧窗(SW)可动态地调 节太阳能的输出或输入和可见光谱,还 可作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挡风玻璃和大 面积显示器,在建筑、运输及电子等工 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由于颜色改变的持久稳固且仅在产生改 变时需要能量,电致变色材料被用于控 制允许穿透窗户 ("智能窗")的光和热 的总量,也在汽车工业中应用于根据各
• 用电致变色材料制备的自动防眩目 后视镜,可以通过电子感应系统,根据 外来光的强度调节反射光的强度,达到 防眩目的作用,使驾驶更加安全。
•
• 电致变色智能玻璃能以较低的电压(25V)和较低的功率调节汽车、飞机内部 的光线强度,使旅途更加舒适。 目前,
电致变色调光玻璃已经在一些高档轿车 和飞机上得到应用。
• 目前,已经产业化的电致变色器件有一下几类: 电致变色智能调光玻璃、电致后视镜。
•
电致变色智能玻璃在电场作用下具有光吸
收透过的可调节性,可选择性地吸收或反射外
界的热辐射和内部的热的扩散,减少办公大楼
和民用住宅在夏季保持凉爽和冬季保持温暖而
必须消耗的大量能源。同时起到改善自然光照
程度、防窥的目的。解决现代不断恶化的城市
种不同的照明条件下自动调整后视镜的 深浅。紫罗碱和二氧化钛(TiO2)一起 被用于小型数字显示器的制造。它很有
希望取代液晶显示器,因为紫罗碱(通
常为深蓝)与明亮的钛白色有高对比度, 因此提供了显示器的高可视性
型的光学薄膜和电子学
薄膜相结合的光电子薄膜器件,能够在外加低压驱 动的作用下实现可逆的色彩变化,可以应用在被动 显示、灵巧变色窗等领域。
电致变色
![电致变色](https://img.taocdn.com/s3/m/bec7e2da49649b6648d74749.png)
电致变色显示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 如响应慢,响应速度(约500 ms)接近 秒的数量级,对频繁改变的显示,功耗 大致是液晶功耗的数百倍;往复显示的 寿命不高(只有106~107次)。
电致变色显示器件 电致变色器件是一种典型的光学薄膜 和电子学薄膜相结合的光电子薄膜器件, 能够在外加低压驱动的作用下实现可逆 的色彩变化,可以应用在被动显示、灵 巧变色窗等领域。 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结构:电致变色器件 一般由5层结构组成,包括两层透明导电 层、电致变色层、离子导电层、离子存 储层的夹层结构如图(a)所示,其显示 原理如图(b)所示。
电致变色主要有3种形式: (1)离子通过电解液进入材料引起变色。 (2)金属薄膜电沉积在观察电极上。 (3)彩色不溶性有机物析出在观察电极 上。
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双稳态的性能,用电 致变色材料做成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不 仅不需要背光灯,而且显示静态图象后, 只要显示内容不变化,就不会耗电,达 到节能的目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与其它 显示器相比具有无视盲角、对比度高等 优点。 用电致变色材料制备的自动防眩目 后视镜,可以通过电子感应系统,根据 外来光的强度调节反射光的强度,达到 防眩目的作用,使驾驶更加安全。
电致变色显示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1)显示鲜明、清晰,优于液晶显示板。 (2)视角大,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有较 好的对比度。 (3)具有存储性能,如写电压去掉且电 路断开后,显示信号仍可保持几小时到 几天,甚至一个月以上,存储功能不影 响寿命。 (4)在存储状态下不消耗功率。 (5)工作电压低,仅为0.5~20 V,可与 集成电路匹配。 (6)器件可做成全固体化。
电致变色
主要内容
1
电致变色的简介
电致变色材料 电致变色的优缺点
mno2电致变色
![mno2电致变色](https://img.taocdn.com/s3/m/6ed6a1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7.png)
mno2电致变色
MnO2指的是二氧化锰(manganese dioxide),是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它具有电致变色的特性,即当施加电流时,它可以经历颜色的变化。
电致变色的机制是基于二氧化锰的氧化还原反应。
当二氧化锰处于高价态MnO2时,它呈现黑色。
当施加电流时,锰离子会被还原为低价态Mn2+,使其颜色变为无色或淡黄色。
当电流停止时,Mn2+又会被氧化为MnO2,恢复到黑色。
这种电致变色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一些技术和产品中。
常见的应用包括:
- 电化学色素
- 液晶显示屏
- 电化学窗户
- 快速防眩光眼镜等。
MnO2具有电致变色的性质,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实现颜色的变化。
电致变色材料的应用前景分析
![电致变色材料的应用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be17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b.png)
电致变色材料的应用前景分析电致变色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其特点是能够在外加电场或电流的作用下,改变其颜色、透明度或折射率等光学性质。
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电子、光电、建筑、汽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就电致变色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一、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是一种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独特建筑形态,目的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能和生态环保性能。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就是电致变色材料的应用。
在智能建筑中,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应用于玻璃、窗帘、遮阳板等多个部位,使得建筑物内部的光线和视野可以受到精细的调节。
比如,外墙玻璃可以在太阳光直接照射时,通过电致变色技术进行智能调节,有效减少室内紫外线辐射和热量,保证室内卫生和舒适;而智能窗帘也可以根据室内外光线和环境变化进行智能调节,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
二、智能家居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家庭智能化作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使得智能家居成为了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而电致变色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成为智能家居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智能家居中,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应用于玻璃门、窗户、卫生间等位置,通过智能调节达到不同的应用效果。
比如,在卫生间中,电致变色技术可以应用于隔断玻璃,当卫生间内有人时,隔断玻璃变为不透明状态,保护隐私;而当卫生间内无人时,隔断玻璃变为透明状态,提高视野和采光效果。
在智能家居中,电致变色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玻璃窗户,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自动进行智能调节,保证家居的舒适度和节能性。
三、电子产品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电子产品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中。
而电致变色材料的应用可以为电子产品的设计带来更为灵活的选择和更加智能的功能体验。
在电子产品中,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应用于触控屏、显示器等部件中,改变其透明度、亮度等光学性质。
比如,在手持设备中,电致变色技术可以应用于触控屏的保护面板上,使得手持设备可以在强光下进行操作,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在电子书阅读器上,电致变色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阅读器的显示屏在不同的光线下可以智能调节,保证用户的阅读效果和视觉感受。
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研究
![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3c4f15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a.png)
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敏感功能材料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敏感功能材料,具有独特的电致变色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窗户、光学存储和光学通道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一、电致变色原理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电致变色原理主要是基于多层结构的分子设计。
其中,基本结构为聚合物类导电体,外层有桥联剂将聚合物层和色团分子层相互联系。
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色团分子层的共轭体系发生扭曲,从而改变进出色团分子的电子转移过程,实现电致变色。
电场去除后,原理上也可以实现恢复至自然色态。
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性能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作为新型敏感功能材料,其性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高响应速度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其响应速度较快,在ms量级内即可完成闭合到开放状态转换。
2. 可逆变色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是可逆行的,其闭合和开放状态可以经过多次变化,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而逐步消失,恢复至自然色态。
3. 宽波段应用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响应波长范围广,可红外、可见光都能够实现电致变色。
三、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应用研究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在智能窗户、光学存储和光学通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
1. 智能窗户智能窗户是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主要应用之一。
智能窗户可以通过电字段控制其透过光强度,可以有效地调节能量消耗和保证室内舒适性。
智能窗户主要由透明导电玻璃、电致变色膜、PDLC/EL-PDLC膜和聚合物电解质层构成。
2. 光学存储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在光学存储方面,可以实现高密度数据存储和非易失性数据存储方案。
其特点主要是具有动态存储性质,与传统介质附带的静态性质有着明显的不同。
其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光电存储和光存储方面。
3. 光学通道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反应时间、稳定性、电流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等参数不仅可以满足通道切换快速性和可控程度的要求,而且具有欠单能信号传输性质。
电致变色概念
![电致变色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b91c3a2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5.png)
电致变色概念一、引言电致变色是一种利用电场刺激材料颜色变化的技术。
这一概念在材料科学和光电子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电致变色技术能够实现材料颜色的可控变化,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逐渐应用于智能窗户、光电显示、防伪标识等领域。
二、电致变色技术的原理电致变色技术基于电场对材料的影响,通过改变材料的电荷状态,进而改变材料的光学性质。
通常,电致变色技术利用电场调节材料中的电荷转移、电荷注入、电子态的重排等过程,改变材料的光吸收和光散射的特性,使材料的颜色发生可见的变化。
三、电致变色材料的分类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分为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两大类。
1. 有机材料有机材料是一类由碳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有机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可溶性和可加工性,适用于制备柔性电致变色器件。
有机材料常常利用分子内部的电荷转移和共轭体系的变化来实现电致变色。
2. 无机材料无机材料主要是由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无机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适用于制备高温、高亮度的电致变色器件。
无机材料常常利用电子态的变化、金属离子的迁移和电荷的重排等机制来实现电致变色。
四、电致变色器件的工作原理电致变色器件通常由电极、电致变色材料和介质层等组成。
1. 电极电极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可以提供电流输入和输出,对电致变色材料提供电场刺激。
常见的电极材料包括金属、导电聚合物等。
2. 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是实现电致变色的关键组成部分。
电致变色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其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如较高的变色效率、稳定的色调等。
常见的电致变色材料包括聚合物、氧化物等。
3. 介质层介质层通常位于电极和电致变色材料之间,用于隔离电极和电致变色材料,避免电荷的直接接触。
介质层通常是绝缘性或半导体性的材料。
五、电致变色技术的应用电致变色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智能窗户通过控制电场刺激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实现窗户的可变光透过率。
智能窗户可以根据外界光照、温度等条件自动调节其透光性能,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室内光照的控制。
电致变色
![电致变色](https://img.taocdn.com/s3/m/6468ca3ebd64783e09122be4.png)
电致变色电致变色(eletrochromism,EC)是指材料在交替的高低或正负外电场的作用下,通过注进或抽取电荷(离子或电子),从而在低透射率的致色状态或高透色率的消色状态之间产生可逆变化的一种特殊现象,在外观性能上则表现为颜色及透明度的可逆变化。
自从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Plant首先提出电致变色概念以来,电致变色现象就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电致变色器件在诸多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吸引了世界上很多国家不仅在应用基础研究,而且更在实用器件的研究上投人了大量的职员和资金,以求在这方面取得突破。
1.电致变色的发展历史电致变色是在电流或电场的作用下,材料发生可逆变色的现象。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关于电致变色的初步报道。
从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Plant首先提出电致变色概念以来,电致变色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969年Deb首次用无定型WO3薄膜制作电致变色器件,并提出了“氧空位机理”,Deb也因此被以为是这一现象的发现者。
后来在70年代人们发现MoO3、TiO2、IrO、NiO等很多过渡金属氧化物同样具有电致变色性质,并意识到电致变色现象独特的优点和潜伏的应用远景,出现了大量的有关电致变色机理和无机变色材料的报道。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对电致变色现象的研究多局限于电子显示器件及其响应时间上。
在此期间,美国科学家mpert和瑞典科学家C.G.Granqvist等提出了以电致变色膜为基础的一种新型节能窗,称为灵巧窗―smartwindow。
80年代以来,有机变色材料的研究和变色器件的制备成为一个日益活跃的研究领域,积极寻找和竞相研究电致变色材料已成为该年代材料科学界迅速兴起的热门。
mpert提出的灵巧窗被以为是电致变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1994年第一届国际电致变色会议召开,会议讨论内容涉及电致变色器件,材料的电致变色特性,电致变色应用中的电解质,以及电致变色器件中的导电聚合物等。
2002年Ntera 公司公布了他们直接从事了3年的研发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中的一道光环--电致变色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技术革新在各个领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备受瞩目的就是:电致发光、电致发光、太阳能等技术在世界各国勃勃兴起。
它的革新除了本行业的进步,也为其它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
近些年电致发光是一项研究很热门的一个领域。
电致变色的材料有很多种,可以在材料类型上进行分类,如无机变色材料,有机变色材料。
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变色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各自的缺陷,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对其探讨、研究,以便做出出色的成果。
本文在参阅国内外对变色材料的研究的文献基础上,对电致变色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
了解电致变色的工作机理,材料组成,以及不同材料的优缺点,以便以后对电致变色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太多关键字:技术革新,电致发光,电致发光,太阳能,变色材料,应用趋势,工作机理关键词 3-5就可以了绪论随着电致变色技术在汽车、建筑、印刷等大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电致变色技术研究出现了一个空前的热潮,石墨烯纳米材料、透明电极、导电聚合物等高科技产品和物质不断被开发出来。
许多的专家对变色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使许多的材料投入使用,起到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现实中,变色材料体现出他特有的性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促进了变色材料的新革命。
1电致变色的介绍1.1电致变色的概念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sm, EC)是指材料在紫外、可见光或(和)近红外区域的光学属性(透射率、反射率或吸收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稳定的可逆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
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
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
1.2 电致变色的工作原理电致变色材料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使材料的颜色发生变化。
器件结构从上到下分别为:玻璃或透明基底材料、透明导电层(如:ITO)、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透明导电层(如:ITO)、玻璃或透明基底材料器件工作时,在两个透明导电层之间加上一定的电压,电致变色层材料在电压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颜色发生变化;而电解质层则由特殊的导电材料组成,如包含有高氯酸锂、高氯酸纳等的溶液或固体电解质材料;离子存储层在电致变色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起到储存相应的反离子,保持整个体系电荷平衡的作用,离子存储层也可以为一种与前面一层电致变色材料变色性能相反的电致变色材料,这样可以起到颜色叠加或互补的作用。
如:电致变色层材料采用的是阳极氧化变色材料,则离子存储层可采用阴极还原变色材料。
图1 …图在两个段落中间,不要加在一段话的中间,要有说明1.3 电致变色的几个著名模型1.1Deb模型Deb模型又称色心模型,1973年Deb通过对真空蒸发形成的无定形WO3研究提出无定形WO3具有类似于金属卤化物的离子晶体结构,能形成正电性氧空位缺陷,阴极注进的电子被氧空位捕捉而形成F色心(在碱卤晶体上的两个电极施加电压并加热到约700℃,观察到光吸收,从点状负电极注进的电子陷进阴离子空位,根据电中性和电流连续性要求,正电极四周的阴离子空位将向阴极运动,即有阴离子向正电极的净运输,在正电极放出卤。
假如外电压极性倒转,则伴随着碱金属在负电极的释出而产生空穴中心,光吸收消失),捕捉的电子不稳定,很轻易吸收可见光光子而被激发到导带,使WO3膜呈现出颜色。
这一模型解释了着色态WO3膜在氧气中高温加热退色后,电致变色能力消失的现象,是最早提出的-y膜(y=0.5)中难以产生大量模型,但Faughnan以为在氧缺位量很大时的WO3色心。
2.Faughnan模型Faughnan模型又称双重注进/抽出模型、价内迁移模型。
Faughnan等提出无定形WO3变色机理可用下式表示:xM++xe-+WO3=MxWO3式中:M表示H+、Li+等。
加电场时,电子e―和阳离子M+同时注进WO3膜原子晶格间的缺陷位置,形成钨青铜(MxWO3),呈现蓝色。
反方向加电场,电致变色层中电子e―和阳离子M+同时脱离,蓝色消失。
在钨青铜中,电子在不同晶格位置A和B之间的转移可表示为:hγ+W5+(A)+W6+(B)=W6+(A)+W5+(B)2.3Schirmer模型3Schirmer模型又称极化子模型。
电子注进晶体后与四周晶格相互作用而被域化在某个晶格位置,形成小极化子,破坏了平衡位形。
小极化子在不同晶格位置跃迁时需要吸收光子。
这种光吸收导致的极化子的跃变被称为Franck-Condon跃变。
在跃变过程中,电子跃变能量全部转化为光子发射的能量。
所产生的光吸收可表示为:a=Ahωexp{(hω―ε―4U)/8Uhω}式中:hω是散射光子的能量;ε是初态与终态能级的能量差,U是活化能。
小极化子模型不仅与WO3光吸收曲线很好的吻合,而且还能对WO3蒸发过程中加进少数MoO3导致的光谱蓝移现象作出了解释。
Faughnan模型和Schirmer模型都是建立在离子和电子的双重注进抽出基础上的。
它们的物理本质是相同的,实际上Faughnan模型可以看作是Schirmer 模型的半经典形式。
常见电致变色材料、变色机理及可能的应用。
电致变色器件发展到现在,被各国学者普遍接受的最典型的器件结构为三明治型的五层结构即为:“玻璃|TC(透明导电层)|EC(电致变色层)|IC(离子导体)|IS(离子存储层)|TC(透明导电层)|玻璃”构造。
其中电致变色层是核心,离子导体提供离子在电致变色层之间的传输通道,离子储存层起存储离子,平衡电荷的作用,也称为离子注进电极。
当在导电层加上正向直流电压后,离子贮存层中离子被抽出,通过离子导体,进进电致变色层,引起变色层变色,实现无功耗记忆。
当加上反向电压时,电致变色层中离子被抽出后又进进贮存层,整个装置恢复透明原状。
2. 电致变色材料的分类电致变色材料分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
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典型代表是三氧化钨,目前,以WO3为功能材料的电致变色器件已经产业化。
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主要有聚噻吩类及其衍生物、紫罗精类、四硫富瓦烯、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等。
以紫罗精类为功能材料的电致变色材料已经得到实际应用。
下面介绍一下一种变色材料。
2.1 聚苯胺(PAn)聚苯胺(PAn)是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并且伴随氧化还原过程发生一定的颜色变化,使其作为一种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受到极大的关注。
目前PAn电致变色膜的制备主要采用电化学方法,以恒定电流或恒定电位等多种手段使苯胺单体发生氧化聚合,从而直接在导电玻璃电极表面获得具有电化学活性的膜状 PAn。
但是采用电化学的方法在目前还存在不少缺陷,如不能大规模的进行生产,导电性能比较差,还有PAa膜与导电玻璃极低粘结性差。
因此有人希望采用化学合成的可溶性 PAn 和有机硅偶联剂改性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共混复合,得到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粘结性的复合电致变色膜。
2.2 氧化钨氧化钨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它具有着色效率高、可逆性好、响应时间短、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可应用于显示器、玻璃窗、汽车后视镜等领域。
目前,人们在研究氧化钨薄膜变色的基础上,也试着在氧化钨薄膜中掺入别的氧化物以期使薄膜具有宽的变色范围、快的响应速度、长的记忆存储时间、长的循环寿命[1]。
氧化钨的掺杂物通常选择与其具有相近的离子半径、相同的氧化物结构形式的物质进行掺杂,WOx-MoO3[2~5],WOx-TiO2[1,6],WOx-V2O5[7]等。
另外,相对于硬质衬底,柔性衬底可以保持薄膜光电特性,并且具有质量轻、易弯曲、易大面积生产等独特优点,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器件的小型化、轻便化发展,采用柔性衬底的氧化钨薄膜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和需求。
针对柔性衬底不耐高温的特点,本研究采用射频磁控溅射低温制备薄膜。
该制备工艺不仅具有基片温升低的优点,而且易控制工艺参数,薄膜均匀性和附着性都比较好。
2.3 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四硫富瓦烯衍生物是良好的分子功能材料,为提高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导电性需要提高体系的维度、增加分子间的作用力、消除金属---绝缘体之间的相变。
据此,我们通过恰当的分子设计扩展TTF衍生物的p共轭体系以消除体系的库仑力、增加S原子的个数、增强分子导体中S---S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达到改善分子导电性的目的。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二硫化碳、二甲基甲酰胺为起始原料,利用Wittig偶合反应合成了三种四硫富瓦烯衍生物:2,3,6,7-四苄基四硫富瓦烯四硫纶(Ⅰ);2,3,6,7-四(二苯甲基)四硫富瓦烯四硫纶(Ⅱ);2,3,6,7-四对甲基苄基四硫富瓦烯四硫纶(Ⅲ)。
其中Ⅱ和Ⅲ是未见报道的,Ⅰ是根据文献合成的。
另外还合成了两种四硫富瓦烯四硫纶的中间体。
它们分别为:4,5-二(4’,6’-二甲氧基-1’,3’,5’-三秦)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烯-2酮;4,5-二肉桂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烯-2-酮。
四硫富瓦烯结构如图所示(三)2.4 聚噻吩(Polythiophene )聚噻吩一种常见的导电聚合物。
化学式如右图所示。
本征态聚噻吩为红色无定型固体,掺杂后则显绿色。
这一颜色变化可应用于电致变色器件。
聚噻吩不溶不熔,有很高的强度。
在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中电化学聚合得到的聚噻吩强度大于金属铝。
聚噻吩的能隙较小,但氧化掺杂电位较高,故其氧化态在空气中很不稳定,迅速被还原为本征态。
同时聚噻吩可以被还原掺杂。
聚噻吩很容易在3位引入侧链,根据侧链的不同,聚噻吩的溶解性以及电化学性质有较大的区别。
聚噻吩可以由2,5位带有特定官能团的噻吩单体通过偶联得到,也可以通过噻吩的电化学聚合制得。
其聚合电位很高,通常在2.0V 以上。
使用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作溶剂可大大降低噻吩的聚合电(~1.2V )。
聚噻吩可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化学传感,电致发光器件等。
聚噻吩的衍生物PEDOT 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中重要的空穴传输层材料。
2.5 酞菁化合物酞菁化合物是一类化学稳定性很高的化合物,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耐热、耐晒、耐酸、耐碱性及色泽鲜明等性能,最初主要用于颜料、染料及印染工业[1-4]。
除此以外,酞菁化合物还因在导电性、化学催化性、光电效应、液晶显示、气体敏感效应、光疗药物、光变色甚至非线性光学材料等方面呈现优良的性能,在光动力疗法(PDT)和光功能电子器件方面引起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的广泛青睐。
一般制备酞菁的合成有两种方式:(1)由邻苯二氰与金属盐反应;(2)由邻苯二酸酐]或邻苯二甲酰胺与金属盐在尿素(或氨气氛围)、钼酸铵反应。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见到还有很多的变色材料,尤其是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区,很多的金属都有变色的功能,它们变色的机理大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