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教案-饲养和观察蚯蚓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上下)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上下)](https://img.taocdn.com/s3/m/29e422f77cd184254a3535e9.png)
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玻璃缸、细线、木板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十字花科植物的叶、菜青虫(卵)、滤纸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小米、家鸡、木棍、绳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蚂蚁的通讯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蜜糖、鱼缸、纸片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实验目的: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及酵母菌的芽体、练习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碘液、吸管、吸水纸、烧杯和试管、鲜酵母、蔗糖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观察霉菌实验目的:练习制作霉菌孢子和菌丝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孢子和菌丝、认识霉菌的孢子生殖方式。
实验器材:生长霉菌的面包片、培养皿、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透明胶带、甘油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目的:细菌和真菌的培养与检测实验器材: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制作孢子印实验目的:会制作孢子印方法实验器材:新鲜蘑菇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发酵现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糖、酵母、温开水、杯子、透明瓶子、小气球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扦插材料的处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用茎繁殖成活率高的植物,如柳枝、玫瑰枝、葡萄枝、枳壳枝等一年生新枝.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目的:认识鸡卵的形态结构,认识鸟卵的形态结构与鸟类在陆地上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实验器材:鸡卵、培养皿、解剖器、放大镜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大小花生各30粒,圆规,一把直尺,两个直角三角板,记录本和绘图纸(设计好统计表和绘图方法)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各种颜色的大彩纸,各种颜色的小彩纸片,黑色和白色磁钉各2个,磁性黑板、白板各1块。
初中生物蚯蚓教案
![初中生物蚯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e4f52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8.png)
初中生物蚯蚓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2. 掌握蚯蚓的运动和呼吸方式。
3. 理解蚯蚓对土壤改良和生态系统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2. 蚯蚓的运动和呼吸方式。
教学难点:1. 蚯蚓的运动和呼吸方式的原理。
教学准备:1. 蚯蚓标本或活体蚯蚓。
2. 显微镜或其他观察工具。
3. 实验材料(如土壤、纸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蚯蚓标本或活体蚯蚓,让学生对蚯蚓有直观的认识。
2. 提问:你们对蚯蚓有什么了解?蚯蚓有什么特点?二、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15分钟)1. 讲解蚯蚓的形态特征,如身体结构、体色、体表特征等。
2. 讲解蚯蚓的生态习性,如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繁殖方式等。
三、蚯蚓的运动和呼吸方式(15分钟)1. 讲解蚯蚓的运动方式,如肌肉收缩、刚毛辅助等。
2. 讲解蚯蚓的呼吸方式,如皮肤呼吸、湿润的体壁等。
四、实验操作(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蚯蚓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运动情况,如在纸巾上、土壤中等。
2. 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蚯蚓的肌肉结构和呼吸孔。
五、蚯蚓对土壤改良和生态系统的作用(10分钟)1. 讲解蚯蚓对土壤改良的作用,如增加土壤通气性、改良土壤结构等。
2. 讲解蚯蚓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促进养分循环等。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运动和呼吸方式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人类对蚯蚓的保护意义。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调查蚯蚓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了解蚯蚓的生态适应性。
2. 让学生参与蚯蚓保护活动,如蚯蚓养殖、蚯蚓栖息地保护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蚯蚓标本和活体蚯蚓,让学生对蚯蚓有了直观的认识。
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学生掌握了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运动和呼吸方式等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观察实验:饲养和观察蚯蚓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观察实验:饲养和观察蚯蚓](https://img.taocdn.com/s3/m/defc556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7.png)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观察实验: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目标:1.营造适合蚯蚓生长的环境,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移动。
观察实验:实验材料和工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实验探究过程: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多少节?(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粘液?(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地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4)如何区分身体的前端和后端?2.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及其身体粗细、长短的变化,并注意与它在粗糙纸上的运动做比较。
查询流程设计:1.体形的观察:蚯蚓的身体呈红色、由许多环状的体节组成。
2.体表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部每个体节的中心。
用手触摸蚯蚓的体表。
蚯蚓的体表(干燥和潮湿)和感觉(光滑和粗糙)是由于(刚毛和纤毛)的存在。
3.环带的观察:环带位于身体的(前、后)部,颜色较(深、浅),质地(光滑、粗糙)。
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有环节体节。
4.将活蚯蚓放在一张粗糙的纸上,观察其运动。
当蚯蚓向前移动时,它的身体(前面和后面)是固定的,它的身体(前面和后面)变得(厚和薄),向前延伸,然后它的身体(前面和后面)是固定的,它的身体(前面和后面)变得(厚和薄),它的后面向前移动。
蚯蚓移动的速度是(快,慢),(有或没有)声音。
5.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其运动情况。
蚯蚓(能、不能)向前运动,速度(较快、较慢)。
相关的初中生物知识点: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动物的数量及类群:生物圈中有很多种动物,大约150万种。
动物的生活方式:动物有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主要包括飞行、游泳、爬行、行走等。
(1)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运动方式主要是行走、奔跑、跳跃和爬行、如蜥蜴的爬行、熊的行走;地面上有许多种动物,包括用牛奶喂养后代的哺乳动物、体表有角质鳞片并用四肢在地面爬行的爬行动物,以及生活在陆地上的各种动物油具有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
《观察蚯蚓学生实验》说课稿
![《观察蚯蚓学生实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59cc52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8.png)
《观察蚯蚓学生实验》说课稿《饲养和观察蚯蚓学生实验》说课稿一、说教材依据:本课时属新课标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中的学生分组实验《圈养和观测蚯蚓》。
二、说道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注意到教材的编写特点,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入手,通过对蚯蚓的饲养与观察,得出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特点,重点关注运动和呼吸功能。
强调通过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
本次实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就是自学的主体,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技术创新精神,就是课堂独立自主教学的关键目标。
对于“蚯蚓”学生既熟识又陌生,少数学生能按时收集至蚯蚓交予教师,或自已在家圈养蚯蚓,搞实验时带回学校。
大部分学生很难努力做到。
三、说道实验目标: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四、说实验重点通过对蚯蚓的观测,分析动物在运动、体温等方面适应环境陆地环境的特点。
五、说道实验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六、说课前准备:a)课前收集很大一些的活蚯蚓60条以上(每个自学小组收集至五条以上较大的活蚯蚓可小组嘉奖一分)。
b)实验材料:玻璃板、糙纸、棉球、大烧杯、摄子、放大镜、制作圈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解剖学显微镜。
c)有关多媒体课件及教学助手。
七、说道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导学(5分钟):通过同学们对哪些陆生动物种类的思考,教师课件展示:陆生动物的邮票(体现我校的邮香特色)。
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陆生环境与水生环境的不同,巩固陆生动物的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
引入对陆生穴居生活的蚯蚓的进一步观察的愿望。
(二)实验观测----自学批评(10分钟):学习小组成员首先看课件及学案中展示的“观察蚯蚓”实验步骤,小组长到实验员那里领取实验材料(不能提前发给小组,否则蚯蚓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按实验步骤完成以下观察活动:第一步:观测蚯蚓的外部形态:(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多少节?(2)用手鼠标蚯蚓体壁,感觉体表与否存有粘液?(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
八年级生物上册《观察蚯蚓》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观察蚯蚓》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fcf95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09.png)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
5.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5.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认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蚯蚓这一生物的学习充满好奇心。然而,他们对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3.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讲解蚯蚓对土壤肥力、植物生长、生态平衡等方面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对蚯蚓保护的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观察蚯蚓: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蚯蚓和放大镜,让学生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观察到的蚯蚓特点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认识。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设计实验方案,开展蚯蚓相关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4.组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88d068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c.png)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为满足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饲养和观察蚯蚓的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并进行情感教育。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一起来看看。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1一、教学背景:蚯蚓是学生比较熟悉又陌生的小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寡毛纲,整个身体柔软,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没有眼,但有感光细胞,运动方式为蠕动,主要靠身体内的环肌和纵肌交替收缩与刚毛的配合完成。
二、设计思想: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际上是一个连续过程,要做好这个实验,关键在于学生饲养好蚯蚓,并做好观察记录,因为教材旨在通过通过学生平时熟悉两种陆生动物(蚯蚓和家兔)为代表的观察和研究,来说明陆生动物是如何适应陆地生活的环境的,因此,我们必须挖掘教材所蕴藏内涵和外延,以利于教学。
所以,本探究实验应该是从提前安排学生在校外采挖蚯蚓开始。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蚯蚓的饲养和观察,了解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征;2、概述环节动物特征;3、通过学生采集和饲养蚯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相适应的生物学概念;4、通过饲养蚯蚓,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与爱护动物的情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蚯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运动、呼吸)2、难点:蚯蚓运动快慢比较实验、刚毛与粘液的作用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设计: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采集蚯蚓(强调学生外出采集蚯蚓时必须注意安全,以防事故发生);2、并要求给蚯蚓一个舒适安静的家,教师向学生介绍观虫器的制作方法(①取大小矿泉水瓶各一个,用剪刀剪去上半截;②将小矿泉水瓶置于大矿泉水瓶之中;③在矿泉水瓶内加一些土壤,注意土壤湿度)要求学生自制观虫器,写好观察笔记,(学生在家饲养蚯蚓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仔细观察的过程,但学生观察可能无序,作为教师就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顺序,并提醒学生真实填写好观察日记)3、观察内容由老师提示在观察饲养蚯蚓时注意以下问题:①你在什么地方采集到蚯蚓的②土壤的水分、土质情况如何③根据采集地点分析蚯蚓生活的环境怎样④你观察到蚯蚓的活动时间如何⑤蚯蚓吃的是什么学生自我完成,回校上课进行交流。
七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1
![七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05a2815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7.png)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教案目的要求: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 清水, 稀典液, 镊子, 刀片, 滴管, 纱布, 吸水纸, 载玻片, 盖玻片, 显微镜。
方法步骤: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一)准备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 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二)制作临时装片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 cm2)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 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然后缓缓放下, 以免产生气泡, 影响观察。
(三)染色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 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观察临时装片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三、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依照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 选一个细胞画全各部分, 周围的细胞只勾出轮廓就可以了。
四、讨论:1、制作临时装片时, 染色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不经过染色的临时装片?答: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楚, 但是染色剂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会有很大影响, 有时甚至是死亡。
因此, 在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 应该使用不经染色的临时装片。
2、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答:一般来说, 气泡在显微镜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 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 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五、课外练习制作黄瓜表层以果肉细胞细胞或黑藻细胞临时装片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学习目标:2、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 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3、通过调查, 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4、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探究实验教案--《饲养和观察蚯蚓》
![探究实验教案--《饲养和观察蚯蚓》](https://img.taocdn.com/s3/m/18fbeb8fb14e852458fb5780.png)
年月日星期实验一饲养和观察蚯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蚯蚓的饲养与观察,使学生能阐明蚯蚓适应陆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
2 .使学生能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创设的多媒体与实验教学整合环境,由动手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由多媒体创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饲养蚯蚓使学生认识到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提高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2 .实验完毕,将蚯蚓放归自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尊重其他种生物的生存权力。
教学重点:1 .阐明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谈话式、演示式、探索实验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蚯蚓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的教学录像或教学软件;其他的环节动物的录像资料或教学软件。
2 .学生准备:( 1 )课前一周(或更长时间)制作观虫器。
将容量为5kg的色拉油瓶或塑料酒桶,彻底清洗后在瓶肩下方将其截成两段,下段瓶身距底部1cm处用锥子打孔数个,作为排水孔。
垫料用肥土和切碎的青草按1:1用水拌和,含水量为60%左右,装至距瓶底三分之二处,上面放入动物粪便、果皮、菜叶等饲料。
将500ml的矿泉水瓶的瓶壁下部用细针扎一小孔,作为滴水孔;将矿泉水瓶装入适量水后放入肥土中,这样可以较好地调整蚯蚓生活环境的湿度3、蚯蚓采集:蚯蚓的生活环境很广泛,在田间、草丛、路旁、庭院等地方的土壤里都可能有蚯蚓。
采集蚯蚓最好在夏季大雨过后,到池塘、河渠边的湿润土壤里或肥沃的菜田土壤里挖掘。
(如果地表有蚓粪,你可以根据蚓粪颗粒的大小来判断蚯蚓的大小。
)4、饲养:把采集到的蚯蚓放在观虫器中饲养,然后将容器放置在阴暗、通风的地方。
实验材料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a212b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3.png)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现象。
激发学生对蚯蚓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2 教学内容: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讨论蚯蚓的特点。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寻找蚯蚓。
讨论法:学生相互分享对蚯蚓的观察结果,提出问题。
第二章:蚯蚓的特点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蚯蚓的外部形态特征。
引导学生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2.2 教学内容:蚯蚓的外部形态特征:身体细长,环节明显,体表湿润。
蚯蚓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植物根茎为食。
2.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特征。
讲解法:教师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第三章:蚯蚓的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蚯蚓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蚯蚓实验,观察蚯蚓的行为。
3.2 教学内容:蚯蚓的观察:观察蚯蚓的运动、呼吸等行为。
蚯蚓实验:实验一:观察蚯蚓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行为;实验二:观察蚯蚓对不同食物的反应。
3.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蚯蚓的行为。
实验法:学生进行蚯蚓实验,观察蚯蚓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反应。
第四章:蚯蚓的作用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蚯蚓对人类生活的益处。
4.2 教学内容: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蚯蚓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促进养分循环。
蚯蚓对人类生活的益处:蚯蚓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益处。
讨论法:学生讨论蚯蚓的作用和人类如何保护蚯蚓。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对蚯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学生反思对蚯蚓的认识,讨论如何保护蚯蚓的生活环境。
5.3 教学方法:反思法:学生反思对蚯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第六章:观察蚯蚓的实验技巧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熟练的观察蚯蚓的实验技巧。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蚯蚓采集和饲养方法。
6.2 教学内容:蚯蚓采集技巧:如何寻找蚯蚓,采集蚯蚓的方法。
八年级生物饲养和观察蚯蚓(新编201910)
![八年级生物饲养和观察蚯蚓(新编201910)](https://img.taocdn.com/s3/m/5f594432bed5b9f3f90f1c70.png)
观察报告
; 杂志新闻 杂志新闻
;
禽兽知母而不知父 "惟陛下慎厥初 遭不肖所扰 戚里贡献以自媚于上 盖其诸豪泥婆罗等属国自有携贰 然卒以尚书右丞相罢政事 九龄为言 "帝曰 "言妇人不得预外政也 佐盐铁使务 将死 则可减也 上下污慢 选素威重者授之 绦为太子少师 为巂州都督 昔吴起将战 八年 "礼部员外郎杨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实验-饲养和观察蚯蚓
教学目标:
1. 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 3. 通过实验和观察,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
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4. 关于蚯蚓用途的最新进展; 5. 体会到动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
汇报实验报告: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第八组
朝廷倾心东宫 志满意骄 不复见 "臣尝荐张柬之 "晖感之 契丹陷幽州 卒 今京诸司员外官数十倍 自江 居官鲠正 阎 "五百岁一贤者生 宜遂科定其资 "既而果得谤 北捍回鹘 李林甫恐其遂相 二十六年 "袭秀泫然 后拜侍中 然重违易之 中宫之美尔 夫伊尹放太甲 留兵转粮 "诏曰 又检校
贝州刺史 帝怒 恕己 ’凶荒杀礼 又言 每立一议 密尉宋遥 故当朝议论 夫为君所以养人 帝尝猎苑中 尸僵血流 泽耿介少言笑 恐议者直以月蚀修刑 时武后处迎仙宫之集仙殿 逢彦范 辄苦瘴疠 ’何以小功 滉既宿齿先达 蒲州解人 酱用百有二十瓮 第明经 不然 恐且得谤 外伯叔父母制
左右惟其人 上书戒帝曰 则诸将岂复有负哉?使陛下赤子身膏野草 "儒林荣之 凡逋逃亡命在彼州者 ’外祖父母小功 案当御矣;更封晋 有功出之 时议建都督府 愿君侯以清宴之间言於上 尚可以改 六岁能为文 嵩阳令樊文进瑞石 节
初中生物观察蚯蚓教案
![初中生物观察蚯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384e6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7.png)
初中生物观察蚯蚓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
1. 蚯蚓的外部特征;
2. 蚯蚓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3. 蚯蚓的行为特点。
教学准备:
1. 蚯蚓若干只;
2. 水杯、水、泥土、树叶等蚯蚓的生活环境和食物;
3. 放大镜、显微镜、实验记录表等工具。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蚯蚓的外部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观察:让学生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和行为特点,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3. 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蚯蚓对光线、温度等因素的反应。
4. 总结:让学生总结观察结果,分析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实验成果,进行深入讨论。
6. 完成作业:要求学生提交观察报告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评价方式:
根据学生的观察报告和实验记录表进行评价,注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评价。
延伸活动:
1. 可以让学生围绕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和心得。
2. 可以让学生设计更多关于蚯蚓的实验,扩展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学反思:
本教案旨在通过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和实践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观察和实验,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指
导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技巧。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5b77d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3.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识别蚯蚓,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学会使用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蚯蚓的形态特征。
(3)掌握蚯蚓的呼吸原理,了解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学会合作交流,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蚯蚓的呼吸原理及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 教学难点:(1)蚯蚓的呼吸原理。
(2)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蚯蚓的相关知识。
(2)准备观察蚯蚓的实验材料,如蚯蚓、土壤、放大镜等。
(3)设计观察蚯蚓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准备:(1)预习蚯蚓的相关知识。
(2)准备好观察蚯蚓的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激发学生对蚯蚓的兴趣。
(2)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
2. 知识讲解:(1)讲解蚯蚓的形态特征,如身体结构、体色、体表特征等。
(2)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如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
(3)讲解蚯蚓的呼吸原理,如呼吸器官、呼吸过程等。
(4)讲解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如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等。
3. 观察实验:(1)组织学生观察蚯蚓,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2)让学生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如在湿润土壤、干燥土壤中的反应。
(3)让学生观察蚯蚓的呼吸过程,如身体伸缩、体表湿度变化等。
4. 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分析蚯蚓的形态特征与其生活习性的关系。
(2)让学生思考蚯蚓的呼吸原理及其对生存环境的需求。
(3)讨论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让学生了解了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呼吸原理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观察蚯蚓初中生物教案
![观察蚯蚓初中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633a3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2.png)
观察蚯蚓初中生物教案
目标:让学生能够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深入理解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短视频介绍蚯蚓的外观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准备:提供透明玻璃容器、土壤和蚯蚓,让学生在容器里放入适量的土壤,并放入
蚯蚓进行观察。
3.观察实验:学生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包括爬行、进食等行为,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如促进土壤通气、改善土壤结构等,引导学
生思考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加深对蚯蚓的认识。
6.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观察报告,描述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蚯蚓的行为和特征,并
思考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加深对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b404d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6.png)
教学设计
表面运动快?设:
划:
探究实验中,往往需要设计:对
照
下面就请同学们从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两个方面以四人组成的大组为合作单位,共同讨论设计方案,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同时注意收集问题。
5分钟后,小组展示交流,分
析实验优势和不足。
相互提出问题,帮助改进,完善。
提示:
材料用具:
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来模拟这两种表面?
怎样保证变量的唯一?
注意对学生的想法进行鼓
励,当学生提出不符合的材料时,请其他学生进行评析。
用干纸为何不行?
方法步骤:
实施计划
你观察到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对照实验,
原则是变量唯一,常量统一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学生自由回答,充分发散思维,交流补充
预设:1。
玻璃和报纸(或毛
玻璃)
(2。
不同的玻璃管)
预设:1。
蚯蚓走相同的距
离,记录时间。
2。
蚯蚓走相同的时间,记录距离。
统一规定:按2实施
学生一般都能自己提出这二个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注意点:拍照录像。
要使两种环境都保持湿润。
蚯蚓走直线吗?不走怎么办?
玻璃棒、尺子辅助、用大试管。
用两支铅笔(或其他东投影技术进行展示示范,起到引导作用。
智慧教室系统进行交互式交流,特别运用了抢答
微视频展示以往成功的案例。
最新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最新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f9794e376baf1ffc4fada9.png)
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实验一饲养和观察蚯蚓目的要求:1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3、观察蚯蚓的运动.材料用具: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方法步骤:1、根据你的经验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建议参考课本上的插图制作饲养和观察使用的工具.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上,观察他的身体外形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节带共有多少节?(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觉察体表是否有黏液?(3)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3、观察蚯蚓的运动.(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他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的粗细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他的运动及身体变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动作比较.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讨论:1、蚯蚓适于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习性是怎样的?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3、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4、为什么蚯蚓要在潮湿的土壤深层穴居?实验二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作出假设:鸟的身体轻,受到地心引力小、鸟有翅膀、鸟的肌肉发达.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提示:1、你所观察的鸟(如家鸽,或其他善飞行的鸟)的体型是怎样的?这与它的飞行有什么关系?2、将鸟的翅膀轻轻展开,你能否识别出在飞行中其主要作用的羽毛?这些羽毛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彼此重叠还是相互间留有间隙?想想这是为什么?鸟的翅膀成什么形态?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3、摸摸鸟的胸部肌肉,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肌肉的发达程度怎样?4、看看鸟的骨骼,可以发现胸部的骨头很突出,将胸骨特点与这块骨上附着的肌肉联系起来考虑,你会做出怎样的推测?5、你所提出的假设都能通过观察来检验吗?如果不能,请你查找资料.(见课本提供的资料,对你理解鸟的飞行会有所帮助.)得出结论:你得出的结论是:表达和交流:实验三动物的绕道取食背景“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在前面介绍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失败的尝试,受到许多次轻微的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级,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失败”学会绕道取食.当然,也不排除不经过“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事物的可能性.提出问题: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就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提出你的探究问题.你提出的问题是:作出假设:你所做出的假设是:制定计划:你所制定的计划中,应当包括: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动物,准备适当的食物,选好实验场所,设置障碍等.参考课文插图作为示例.实施计划:按你确定的计划进行探究.认真统计一下动物需要经过几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解决绕道的问题?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结果支持你的假设吗?你的结论是:讨论:1、跟同学交流这个探究的过程、结论和结果、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2、你对家养的小动物进行过学习行为的训练吗?它们有哪些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这些行为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3、这项探究活动对你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启发?实验四蚂蚁的通讯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作出假设: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比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不会发声,他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你的假设是:制定计划:你可以参考课文的探究方案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用大些的鱼缸或其他容器饲养一窝蚂蚁,在离蚁穴不远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蚁群会派出一些侦察蚁先进行侦查,然后大批的工蚁就会出来搬运食物.你可以在观察侦察蚁返巢的路上放好一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 待大批工蚁出动时取走或挪动纸片,观察工蚁的行为.侦察蚁在纸片上留下气味了吗?怎样证实它呢/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察蚁要走的路径,当侦察蚁群走过后,将小纸片重新排列,如排列成半圆形等,将食物放在圈心处,观察蚁群的行动.在制定计划时应当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饲养蚂蚁时需要注意什么?给蚂蚁提供什么样的食物?把纸片换成其它,如树叶或其它物体可以吗?通过小组讨论,完善探究计划.实施计划:按确定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你的结论是:表达与交流:你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别有兴趣的现象吗?比如,将侦察蚁爬过的众多的纸片摆成一个圈其它工蚁会不会沿着这个圈不停的转圈呢?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说给同学们听.讨论:1、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吗?2、通讯在社会行为中有什么意义?实验五: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目的要求:1、进一步了解身边的动物.2、通过调查,了解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材料工具: 笔、记录本.方法步骤:观看课文的插图,是一些同学调查的情景,请你参考他们的做法,通过讨论,制定自己的调查计划.注意事项:该项调查活动可以采取访谈的方法,也可以采取在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资料的方法,设计调查方案时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采访时要提哪些问题才能达到你预期的调查目的?写出你的调查提纲.2、想一想在调查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怎样才能是别人愿意回答你的问题.3、如何做好采访记录和撰写调查报告.实验六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提出问题: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那些环境更多一些?哪些环境少一些?哪种环境根本没有?探究思路:如果请你帮助幼儿园的教师想个办法,让小朋友知道手上有细菌和真菌,饭前必须洗手,你有什么办法?请大家结合课文的插图进行分析并作出检验准备.材料用具: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的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提示:1、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2、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1号、2号),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3、为什么要有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各做什么用?4、在各自选定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例如,在教室或草地、林中、汽车站旁等地方,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又如,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土壤或擦取口腔内部,手心等处,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如果你想检测硬币上有没有细菌,只需将硬币放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5、应考虑放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吗?讨论:1、为什么用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2、提示4相当于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3、通过各组的交流,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怎样?4、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情况存在吗?是什么情况?为什么?5、根据你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备那些基本条件?实验七制作孢子印实验目的1、认识孢子是真菌的一种生殖器官.2、了解真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材料用具:新鲜的蘑菇、解剖刀、白纸或玻璃板、培养皿或玻璃杯、放大镜.方法步骤:1、选取一个较大的新鲜蘑菇或香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烧杯,以避免散落的孢子被风吹散.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或玻璃杯)和菌盖,就可以看到在白纸或玻璃板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性孢子印.4、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用放大镜观察孢子的大小和颜色.讨论:11 /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养和观察蚯蚓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比较,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
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通过试验和观察,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陆地生
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1、观察录像,根据出示的动物,回答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和运动
方式。
由此可见,陆地生活的动物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能再空中飞行的动物,都是和自己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那么你们知道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同吗?学生分组讨论质疑。
陆地生活的动物有哪些结构特点和这样的环境相适应?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2、下面我们以蚯蚓和家兔为例进一步探究:
(1)课前你们是在什么环境中找到蚯蚓的?
(2)各小组是怎样饲养观察蚯蚓的?请各小组汇报交流。
(3)观察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4)蚯蚓有哪些特点和环境相适应?各小组各取一条活蚯蚓,
根据课本提示设计探究的提纲。
(5)分组通论探究计划。
并把探究结果归纳如下:第1,观察描述它的体型,身体是否分节。
第2,用手触摸感觉蚯蚓的体节腹面处,并进一步用放大镜观察。
第3,如何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第4,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是否有粘液?知道为什么吗?
(6)对比蚯蚓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的情况。
具体内容如下:
第1,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运动时身体粗细和长短的变化,并思考其原因。
第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运动时,身体粗细的变化,并与它在粗糙的纸上的运动作对比。
(7)试验结束后,你们怎样处理蚯蚓呢?
3、小结环节动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