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读书笔记
摘要:《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
理。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虽然比较短,但也名列“四书”之中,
读过之后感觉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智慧。
关键词:中庸四书读书笔记
一、中庸的释义
在读《中庸》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庸就是不积极向上,以平庸为美德的意思,还怀疑以孔子的大智慧怎么会高度赞扬这种主张,也不明白为何人们常常对中庸之道挂在嘴边。拜读过《中庸》之后,我才发现我以前的想法有多么愚昧,真是贻笑大方。
“中庸”的“中”字是“执两用中”的意思,不是在两个极端中选择中间的那个,而
是选择合适的那个。对于“庸”字,我看到很多种解释,有说“庸,平
常也”,也有的说“不易之谓庸” , 还有人说“庸”就是适合的意思。无论“庸”字到底怎么解释,“中庸”的总体意思是不变的,概括起来就是以下三点:执中守正、折中致和、因时制宜。
执中致和的意思就是要恪守中道,坚持原则。折中致和与执两用中差不多一个意思。
因时制宜就是要会随机应变。总的来说就是要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和胡锦涛主席
的执政方针非常类似。
二、主题思想与主要原则
《中庸》在第一章中就提出了它的主题思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是在教育人们要重视自
我修养与自我完善,努力提高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至善、至仁、至诚、
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人。
《中庸》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慎独自修,二是忠恕宽容,三是至诚尽性。
(一)慎独自修
慎独自修对应了主题思想里那句“不可须臾离也”,是《中庸》中非常重要
的论点,是指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监督精神: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别人都没有加
以关注,也要坚持自我约束。这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在大学里,没有
人会监督我们学习,但我们自已却不能放松学习,否则我们将偏离“正道”越来越远,等
到别人开始关注你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二)忠恕宽容
《论语》中说道:子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宽容要求人们推己及人、互相谅解、并行
而不相悖,这在《中庸》的第十三章中有所体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
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
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
慥慥尔”。意思就是,一个人若能够做到忠恕宽容,离大道也就相差不远了。如果一
个人在施行大道的时候排斥他人,那他施行的一定不是大道!
在后文中又有说道:“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这句话一直是我的人
生格言,犯了错误一定要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才能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如果一味地责怪他人,那永远都得不到成长。真正的大道就像第三十章中所说:“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只有互利共生才能成就大道。
(三)至诚尽性
至诚尽性也是《中庸》中的重要原则,从第二十二章讲到第二十六章。“唯天下至诚,
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这里面将至诚至性提高到了天人合一的地步,可见其重要性。后文中又说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
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这里把至诚说得有点过分夸张,居然能预知未来,有点接近迷信,但也从中体现出了古人对这一优良品格的格外推崇。
在第二十五章中说“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
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
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告诉我们真诚不光是要完善自我,还要完善事物,否则仁而不智。
也就是说,如果别人犯了错误,要及时纠正。
自我反省固然是一个人的优良品格,但若只知自省而不去省人,就不能说具有大
智慧。
三、五达道、三达德、九经
《中庸》之中有三个概念广为人知,分别是五达道、三达德、九经。它们都出现在
《中庸》的第 20 章:“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
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
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其中的“五达道” 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种人际关系,这五种人际关系几乎囊括了世间所有的人际关系,如果能够处理好这五种人际关系,那真是走遍天下都不怕。
网上有解读者说:《中庸》第十二章详细论述了夫妇的人际关系,将夫妇关系提到了非常
高的地位。我却不以为然,第十二章中讲到:“君子之遇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年不能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虽然提到了“夫妇”二字,但指的“匹夫匹妇”,也就是普通男女的意思,整章大义应该是说君子之道,落到小处,平常男女也可以做到,但论及高深的地方,连圣人也不一定做得到。因此天下正道具备普遍性和提高性,也就是我们
常说的上手容易,精通难。而那位解读者居然认为这章在讲夫妻间的关系,真是误人子弟。
三达德指的是智、仁、勇。这是天下通行的品德,可以用来处理“五达道”中提到的人
际关系。关于三达德,有一句话是广为人知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具备了三达德,我们才能修身治国。
九经是治理天下国家的九个秘诀:“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
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翻译过来就是:修养
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
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如果一个君主可以做到这九条,那他必然可以治
理好天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