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国纯电动汽车战略规划分析

合集下载

新能源车发展战略分析

新能源车发展战略分析

新能源车发展战略分析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新能源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代表,成为了全球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

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制定了新能源车的发展战略,以推动清洁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一、政策支持是新能源车发展的关键在新能源车发展的初期阶段,政策支持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

各国普遍实施了多种形式的政策措施,以鼓励市场对新能源车的需求。

这些政策包括购车补贴、减税优惠、停车费优惠、免费充电等一系列激励措施。

这些政策旨在降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成本,促进新能源车的普及。

二、推动技术创新是新能源车战略的核心新能源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

推动技术创新是各国新能源车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提高电池性能、延长续航里程、缩短充电时间等,这些创新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

三、建设基础设施是新能源车发展的保障充电站和氢气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车发展的保障。

新能源车与传统汽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能源供给方式的改变,因此充电和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对新能源车的普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各国纷纷加大对充电和加氢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以满足新能源车用户的需求。

四、加强国际合作是推动新能源车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能源车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其发展。

各国可以通过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开展研发,加强新能源车领域的标准制定等,以促进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繁荣发展。

国际间的共同努力将加快新能源车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普及速度。

五、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面临挑战新能源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成本问题,新能源车的价格普遍较高,降低成本是推动新能源车市场普及的关键。

其次是充电和加氢设施的不完善,这限制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意愿。

最后是产品技术的提升需求,需要不断提高新能源车的技术水平和性能,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新能源车的发展战略包括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内容。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路线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路线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路线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也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通过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中国市场的繁荣发展。

本文将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路线规划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划路线1.政策引导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各国政府纷纷关注和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在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旨在奠定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框架和规划,并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此外,政府还将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并采取了诸如免征购置税、免收停车费、增加充电设施等多项优惠政策。

2.技术驱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持。

为了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中国政府和企业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研发力量,加大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在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充电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3.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生活品质、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

当前,中国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这一市场需求的不断壮大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经济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刺激投资、创造就业、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正面作用。

同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还出现在了一些国际大型活动上,这无疑会带来更多的经济贡献。

2.环保意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与展望

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与展望

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与展望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种以新型能源为动力,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汽车产业。

随着环保意识和低碳经济的提倡,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技术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保持着快速增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6.6万辆,同比增长10.9%。

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82.6万辆,同比增长11.6%。

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000万辆以上。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逐步扩大,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

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1亿辆,成为汽车市场中的新宠。

二、技术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发展也变得日益重要。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汽车制造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陈出新。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充电技术等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充电周期、安全性、经济性等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三、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加深,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通过财税、金融、科技等一系列政策手段,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政府还在加强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也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

比如,欧洲联盟最近宣布将加快推广电动汽车,到2030年,希望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的50%以上。

四、未来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解读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解读

第6页 共14页
三、战略任务
1、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坚持整车和零部件并重,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动力电池、 新一代车用电机等关键部件的产业基础能力,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并行发展
纯电动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 (含增程式)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
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 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 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
第14页 共14页
Thanks!
第15页 共14页
成就
问题
重要性
目的
第3页 共14页
二、总体部署
1、总体思路
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 汽车强国
汽车强国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五大任务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合作
五大保障措施 深化行业管理改革、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组织协同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年)》-解读
第1页 共14页
目录
一 编制背景 二 总体部署 三 战略任务 四 保障措施 五 总结
第2页 共14页
一、编制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于11月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从网联化智能化发 展方向、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以及公共领域电动化等主要维度为未来15年行业发展指引方向
专栏2
车用操作系统生态建设行动
专栏3
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
专栏4
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行动
专栏5
建设智能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第12页 共14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要点分析读后感姓名:雷锋学号: 201130088xxx系别: xx工程系班级: xx级电气xx班指导老师:阎建锋完成时间: 2014年11月 25 日目录(一)、概述 .................................... - 3 -1.1资料题目: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要点分析.............................................. - 3 -1.2资料出处:第一电动网.......................... - 3 -1.3主要内容 ..................................... - 3 -(二)感想 ..................................... - 4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 4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意义............................ - 5 -三、新能源汽车未来展望.............................. - 5 -(一)、概述1.1资料题目: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要点分析1.2资料出处:第一电动网1.3主要内容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会执行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29日在2014电动汽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代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会介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十三五”规划的要点。

二、欧阳明高认为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中国在有些方面有优势,并强调了总体的思路和目前主要任务,并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平时究竟是在用电还是在用油?”这一目前市场争论的热点话题发表看法,指出百人会其中一个课题组的大量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比亚迪秦90%的时间都是在用电,用油的时间只有10%。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回顾与展望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回顾与展望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回顾与展望作者:欧阳明高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7年第2期2016年是“十二五”电动汽车重点专项的结束年,也是“十三五”国家《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的启动年,目前第一批项目已经正式启动,第二批项目指南已经发出。

2016年还发布了节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对“十四五”、“十五五”都进行了展望。

我分三个时间尺度,从三个方面来谈。

一、过去五年来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技术路线与技术进展2016年从国内来看,是电动汽车的技术质量提升年,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特征是技术质量提升、政策结构调整、产业理性增长。

从全球范围看,2016年是纯电驱动技术转型的标志年。

理由有三点:第一,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占比第一,销量超过全球50%以上,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无论是政府还是厂家,都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率先发力的挑战。

第二,更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国际上各大汽车厂商的技术转型。

如德国大众,2016年朝纯电驱动转型非常激进,日本丰田年底也在调整技术路线,加强了对纯电驱动的转型。

第三,从学术和技术的层面来看,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超出预期。

众所周知,锂离子电池发明至今只有20年,锂离子动力电池在电动车上的真正使用还不到10年,2007年第一次在日产凌风上开始使用。

可见动力电池的进步非常迅猛。

2016年以来,大家可能常会有各种各样关于锂离子电池进步的消息,尽管其中有炒作存在,但实际发展中也不乏技术发展的因素。

有的论文里面提到了部分技术,但容易被说成是产品,实际上从理论到产品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

在部分报道中的确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其中的技术潜力确实很大。

以前主流的观点认为,纯电动车跟其他类型电动汽车相比,从性价比来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100到150公里的里程范围,现在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进步,大概提高了一倍,即在300公里的范围内,仍然在性价比方面有着优势的。

如果不讲性价比,光靠增加电池,当然可以有更大的里程范围,对于乘用车而言,其主要的限制在于车辆的容积。

中国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发展路线

中国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发展路线

中国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发展路线中国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发展路线10年前,对普通中国人来说,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10年后,已经有近万辆新能源汽车驰骋在中华大地。

10年前,一个重大专项开始撬动;10年后,全国汽车产业已吹响了总动员的号角。

中国汽车人走出了一个不平凡的10年。

这个10年,在政、产、学、研各界无数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蹒跚迈过摸索、积累的酝酿期,进入到产业化逐步深入的导入期。

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充满朝气的蓬勃姿态,驶向世界舞台。

“三纵三横”描摹发展路线由十三位专家组成的重大专项专家组,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意义重大的“三纵三横”总体路线,清晰地指明了研发和产业化思路。

1997年5月,刚刚博士毕业的吴志新来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参加入职面试,主攻内燃机技术的他,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安排研究天然气发动机。

而他也更不会想到,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自己会与新能源汽车结下如此深厚长远的缘分。

如今,已经身为科技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组专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的他,尽管工作事务日渐繁忙,但是对于自己亲身参与的这段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意义深远的历史,每一天几乎都历历在目。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实质性的发展,是近十年来的事情。

但实际上,在此之前的“八五”、“九五”期间,我国就已经开始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

”吴志新说。

这其中,以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堪称先驱。

1999年4月6日,由十余个国务院有关部门、省市政府和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共同主办的全国“清洁汽车行动”正式启动。

其总体目标是以降低汽车排放污染、净化空气为目标,以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为依托,推动科技产业化,尽快遏制汽车排放污染日益加剧的势头;配合“空气净化工程”,力争3至5年内使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

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新型清洁汽车产业,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混合动力系统与电动汽车-张俊智

混合动力系统与电动汽车-张俊智

混合动力系统与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引发的汽车技术变革张俊智教授jzhzhang@月1010日07月日20201616年年07内容提要、电动汽车发展战略分析一电动汽车发展战略分析二、电动化的继承发展创新我国动汽车产十规划三、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十三五”规划四、总结2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5W ld i ti b b l 09%i 2014th l t t f th i World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grew by a below-average 0.9% in 2014, the slowest rate of growth since 1998 other than the decline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Growth was below average in all regions except North America and Africa. All fuels except nuclear grew at below-average rates. Oil remains theworld’s dominant fuel. Hydroelectric and other renewables in power generation both reached record shares of global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6.8% and 2.5%, respectively).World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by Countries 2014World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by Countries, 2014Oil Natural gas CoalNuclear energy Hydro-electricity Renew-ables TotalChina 520.3166.91962.428.6240.853.12972.1US836.1695.3453.4189.859.165.02298.7RussianFederation 148.1368.385.240.939.30.1681.93India 180.745.6360.27.829.613.9637.8Japan196.8101.2126.5-19.811.6456.1Total4211.13065.53881.8574.0879.0316.912928.44World transport energy use by mode, 1971-20095Energy is becoming thirstier in the face of growing water constraints6Automotive platinum consumptionconsumptionAutomotive platinumUse of platinum per automobileUse of platinum per automobile• fuel cell-technologybeginning: up to 1000 gb i i t1000today:30g(ca. 0.3 mg Pt/cm²)goal:10-20 g (ca. 0.1 mg Pt/cm²)• ICE withcatalyst-technologytoday: 1-2 g averageSULEV vehicle: 35 gSULEV vehicle:3-5g7我国能源消费状况根据到21世纪中叶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口控制在15亿左右的发展目标估计,一次能源的总消费量将达到50亿tce。

从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看新能源发展

从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看新能源发展

从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看新能源发展2016年11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

根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相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结合中国新能源发展历程,通过数据对比,对中国“十三五”新能源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开发布局、市场消纳等进行了解析,并就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规划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分析表明:“十三五”期间,新能源装机增速将回落,但新增装机规模保持稳定;新能源开发布局将进行重大调整,布局优化调整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于新能源分散开发、分布式开发能否取得新突破;调整消纳困难地区新能源建设节奏、增强系统灵活性和适应性、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是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的三大举措。

标签:电力;新能源;规划引言:2016年11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

这是时隔15年之后,国家主管部门再次对外公开发布电力发展五年规划。

电力规划是指导电力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文件,是布局重大电力项目的重要依据。

根据《电力规划管理办法》,电力规划应在建设规模、投产时序、系统接入和市场消纳等方面统筹衔接水电、煤电、气电、核电、新能源发电等各类电源专项规划,形成协调统一的电力规划。

“十二五”中国新能源发展取得重大突破,风电、光伏发电应用规模均居世界首位。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1],截至2015年年底,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1.31亿k W,约占全球总装机的34%[2],“十二五”年均增长35%;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4 218万k W,约占全球的18%[2],“十二五”年均增长178%。

中国新能源开始进入全面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但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规模的快速增长,一些地区弃风弃光现象严重,“十三五”新能源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电力清洁低碳发展是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如何破解新能源发展难题,推动电力转型发展,《规划》成为关注的热点。

长安:新时代下2025 十年规划与战略举措

长安:新时代下2025 十年规划与战略举措
「33」 AUTO REVIEW
பைடு நூலகம்
长安汽车总部大楼
CORE 1.5TDPI 概念机、激光雷达实时动态演示系 统等技术展品,展示了其在智能驾驶、智能互联、 高效动力等方面的成果,通过技术实力提升品牌实 力。
未来十年,长安制定的“愿景 2025”十年规划, 共分三个阶段目标:第一步,到 2017 年实现产销规 模 333 万辆,其中中国品牌 179 万辆,中国品牌要 进入全球排名前 13 位;第二步,到 2020 年实现产 销 440 万辆,其中中国品牌 233 万辆,中国品牌进 入全球排名前 12 位;第三步,到 2025 年实现产销 规模 600 万辆,其中中国品牌 340 万辆,中国品牌 进入全球排名前 10 位,这就是长安未来十年愿景规 划。如图所示:
此前,长安汽车制定的“十二五”战略规划是: 到 2015 年,实现整车年销量超 500 万辆,其中中国 品牌 300 万辆。尽管长安 2015 年的销售量并未达到 “十二五”规划目标,但近年来,其中国品牌销售 量在国内汽车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有赖于 长安汽车旗下车型集体发力,如逸动,CS35,欧诺 纷纷月销破万。2014 年 11 月上市的长安悦翔 V7, 是长安 2015 销量增涨点之一,也为整条长安紧凑级 轿车产品线注入了活力。至于逸动,2015 年销量是 18.2 万辆,累计销量依然同比 2014 增涨 17.7%。
基于“愿景 2025”十年战略规划的基础之上, 2016 年,长安有意推出六款新车,分别为 CS15、 CS75 七座版、CS95、新款睿骋、长安 CX70 和奔奔 EV。其中,大型旗舰 SUV——CS95 首次亮相北京 车展,CS95 将配备长安汽车最新无人驾驶及智能互 联技术,以科技实力展现该款车型的产品特质与品 牌价值;CS95 搭载全新 2.0TGDI 发动机,在技术 上不逊于合资品牌。另有新逸动、CS75 等明星产品, 对于 CS75PHEV 四驱系统、CS95 四驱底盘、BLUE

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是指中国领导制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该战略的目标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普及和应用,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构建绿色低碳经济。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引导:加强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力度。

2. 研发投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3. 产业整合:推动汽车产业链整合和优化升级,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链条。

4. 市场培育:制定市场准入标准和购置补贴,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5.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换电和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便捷程度。

战略的实施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环保、节能和能源结构调整,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_2016-2020年_

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_2016-2020年_

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我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

截至2015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车行业拥有各类生产企业30多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7家,形成年产新能源汽车5万辆的生产能力;零部件企业20多家,产品覆盖动力电池及材料、电控、充电设备等,其中动力电池产能4亿安时;有74款新能源车型进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

省政府成立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加强督促协调,落实补贴资金,推广应用取得积极进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稳步推进。

全省推广各类新能源汽车达1.5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3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千辆,总量位居全国第九位,70%的新能源汽车用于公共交通领域,预计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30亿元。

但总体上看,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缺乏龙头企业;整车起步时间相对较晚,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滞后;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难以构成有效支撑;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缺乏既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整体上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应用。

(二)发展机遇。

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务院先后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召开六次会议研究部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工作。

《中国制造2025》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十大重点突破发展的产业之一,予以重点扶持。

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下 格力新能源汽车战略分析

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下 格力新能源汽车战略分析

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下格力新能源汽车战略分析作者:刘露阳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29期摘要: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发展多重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政策导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其战略布局必然离不开国家政策。

格力作为空调产业的标杆企业,借力国家战略“大跨步”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其实施多元化战略,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重要举措。

文章将结合国家政策、市场现状,对格力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格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应对节能减排、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减少石油能源消耗、应对能源安全危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利于其发展的资源储备和技术基础,区别于传统汽车产业的竞争劣势,与欧美日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并在2015年实现“弯道超车”,成为超越美国的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

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同样与国家以及各汽车企业正确的战略布局息息相关。

格力作为赶上新能源汽车产业“末班车”的跨界企业,通过与珠海银隆的战略合作,发展新能源汽车依然有巨大的市场。

政府政策发挥核心领头作用,企业充分借助政策利好,多层次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确定和发展。

(一)国家和地方政策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作为政策驱动为主的产业,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特别是补贴政策对其快速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高育红(2009)在我国新能源汽车部分试点阶段便指出政府的扶持和补贴政策决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成效。

智研咨询《2017~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中将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的发展总结为探索、试点、推广、加强和调整五个阶段,通过对每个阶段关键政策的梳理,可以明显发现国家政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至发展为相对健康的市场发中挥着关键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地方政府围绕国家大政方针,配合国家导向,结合本省、市具体情况,出台具有差异化、保护性的政策,鼓励当地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研究开发以及新能源汽车质量的提升,增强当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实现我国低碳环保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我国“十三五”经济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国从2021年到2035年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旨在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改善空气质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加强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

首先,要从技术开发层面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从政府投入角度,要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加大投入力度以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能力。

要完善相关技术规范,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提供必要法规支持。

此外,还要加强与企业对接,建立技术交流平台和技术融合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升级。

其次,要加大营商环境建设力度,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优质服务。

要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兴办和发展,为投融资可行性提供具体法律依据支持。

还要贯彻市场竞争原则,改革完善各项产业政策法规,科学、合理和激励有效地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此外,要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技术水平,加快集成产业链升级,推动智能生产加快发展。

要使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持续优化汽车生产生态系统,提升汽车产品质量水平。

还要加强人才培养和职业技术培训,建立统一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招聘标准,以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发展速度提升的需求。

最后,要优化新能源汽车营销销售服务体系,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用车服务品质,建立新能源汽车全程维护体系,确保新能源汽车的稳定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注重汽车产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深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社会影响评估,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去设定适当的规范措施,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基本思路。

未来,我们将依托科技创新、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技术水平、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用车服务品质等措施,不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现低碳环保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电动汽车 现状分析 战略规划
关键词
汽车工业研究·月刊 2018年第2期 41
New energy 新能源
1
我国优先发展纯电动汽车 的必要性
(1)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外因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
柱 产 业 , 2009 耀2016 年 , 中 国 连 续 8 年 蝉 联 全 球 汽 车 产 销 量 第 一 的 位 置 , 2016 年 年 末 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9 440万 辆 ,比 上 年 末增长12.8% [1]。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 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 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 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 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噪音级 数增加和资源约束等问题带来的挑战迫使 政府和汽车行业对传统汽车制造进行重新 思考和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 新能源汽车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 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 措,是实现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 转变的必由之路。
New energy 新能源
DOI:10.3969/j.issn.1009-847X.2018.02.007
“十三五”我国纯电动汽车战略规划分析
荩……………………………………………………………………………………………………………………荨 于保军 于文函 孙伦杰 司苏美
40 汽车工业研究·月刊 2018年第2期
N 新能源
ew energy
摘要:本文首先从能源危机、国家战略、人民需求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发 展新能源汽车 尤其是纯电动汽车 的必要性,然后认真梳理了我国发展纯电动 汽车 (车企等) 的现状。基于已经发展到目前的客观事实,借鉴国外几个发达 国家 (美国、德国、日本等)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经验和中国“十三五”新能源 汽车产业规划情况,对我国早日实现汽车强国提出一些建议。
《2017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 告蓝皮书》 显示,2016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 度 升 至 65.4% , 比 2015 年 提 高 4.6 个 百 分 点 。 如今,汽车用油占我国石油总消耗量的比例 超过1/3,占汽油总生产量的九成。汽车保有 量的快速攀升,对石油消耗造成严重负担。 预计2020年我国汽车用油占石油总消耗量的 比例将超过50%,我们有必要逐步发展石油 的替代能源,以提高国家的能源安全,因此, 我国对汽车油耗提出要求。在2016年统计的 车企中,有43家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未达标, 产生了油耗的“负积分”,这些负积分需要新 能源积分来抵消。我国提出“双积分制”鼓 励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有效降低油耗、缓解 我国的能源压力、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
2
国外新能源汽车 发展现状和政策分析
(2)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内因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类追 求汽车有更快的速度,更好的驾驶性能,就 需要发动机有强劲的动力,可能源危机、环 境保护的压力又迫使发动机有更少的石化能 源消耗、更低的污染物排放,同时人们还追 求汽车有良好的经济性,不希望成本增加。 新能源汽车工作时无噪声且噪声低,能量效 率高且多样化,低速状态下电动机的效率比 小负荷下的发动机效率高,而且纯电动汽车 停驶时不消耗电能,在车辆制动过程中还可 以实现制动能量回收利用,并且可缓解汽车 对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这些优点正好契合人 类的需求和地球的要求。这就是新能源汽车 得以迅猛发展的深层次内因。
2017年9月9日,中国工信部副部长辛国 斌在天津举行的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 论坛上发表演讲时透露,中国政府已经开 始研究制定传统燃油汽车停产停售的时间 表 [2]。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加快部署, 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节能与新 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 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加速 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早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指出“十 三五”时期国际能源格局将呈现能源结构低 碳化,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成为世界能源发
42 汽车工业研究·月刊 2018年第2期
展的主要方向。汽车大规模普及和使用,造 成了我国许多城市的交通堵塞。汽车尾气排 放已经成为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 市环保局发布的PM2.5来源解析结果显示,北 京市全年PM2.5来源中,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贡 献率占本地污染因素中的31.1%,占比最大。 过多汽车带来的噪音级数增加也影响着人体 健康。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环 境压力、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提高人略考量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 作为动力来源 (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 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 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 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3]。新能 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 (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 车 (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 源 (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 汽车等各类别产 品 [4]。纯电动汽车 (BEV) 是由电动机驱动 的汽车,电动机的驱动电能来源于车载可充 电蓄电池或其他能量储存装置 [5]。混合动力 电动汽车在有些工况下仍然需要消耗石油资 源和存在废气排放。因此,混合动力电动汽 车只是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临时替代 品”,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必将被纯电动汽车 和燃料电池汽车所取代 [6]。 考虑我国的产业特点,我国车企要避开 欧美日在混合动力领域的巨大优势,优先 发展电动乘用车、电动客车和电动专用车, 称为“弯道超车”。我国技术路线是以纯电 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 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 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 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 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7]。这是 我国为了抢占汽车市场先机、抢夺主动权 的一个战略部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