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站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泵站给水课程设计

泵站给水课程设计

泵站给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泵站给水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运行过程;2. 掌握水泵的分类、性能参数及其选型方法;3. 理解泵站给水系统中涉及的流体力学、泵的运行特性等基础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泵站给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水泵选型及性能计算;3.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泵站给水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泵站给水工程建设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和水资源保护观念;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素养。

本课程旨在通过泵站给水系统设计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内容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教学为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工程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在水利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泵站给水系统概述:介绍泵站给水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泵站给水系统概述- 内容:泵站定义、分类、系统组成、应用领域。

2. 水泵及其选型:讲解水泵的分类、性能参数、工作原理及选型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水泵及其选型- 内容:水泵分类、性能参数、工作原理、选型方法及注意事项。

3. 泵站给水系统设计:分析泵站给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注意事项。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泵站给水系统设计- 内容:设计原则、设计步骤、系统优化、运行维护。

4. 实践操作: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泵站给水系统设计实践操作。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操作- 内容:案例解析、水泵选型、性能计算、系统优化。

5. 泵站给水系统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泵站给水工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介绍水泵及水泵站的原理、结构以及操作、维护及检修的方法。

研究的内容包括:选择、安装、调试水泵及水泵站;水泵的基本原理;水泵的常见类型;水位控制;水流控制;动力机械设备;电机及变量频率调速设备;检修、维护、故障抢修水泵及水泵站;水泵律动抑制;水泵消防等级;水泵应用领域等。

二、课程目的让学生熟练掌握水泵及水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操作方法、维护及检修技术;了解水泵及水泵站在工业、农业及其他企业应用领域的重要性。

能够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安装、调试和维护水泵及水泵站,熟练掌握水泵及水泵站调试、维护及检修的方法,掌握水泵消防等级,获得水泵控制系统设计和维护技能,并能够进一步积累相关实践经验。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为两部分:理论及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水泵及水泵站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术,熟悉水泵及水泵站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的方法,掌握水泵律动抑制的基本原理以及控制元件及抗律动装备使用的方法。

实践部分旨在通过练习及实验,帮助学生熟悉系统调试、维护及检修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水泵及水泵站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解、研讨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先进行理论授课,让学生充分了解水泵及水泵站的基本原理,然后进行实验及实践,帮助学生熟悉系统的各个部分,最后研讨分析各种水泵及水泵站的应用形式。

五、评价方法本课程的评估方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来评价学习成果。

在实验中,学生需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水泵及水泵站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学生操作的正确性及实施效果,以及学生掌握水泵及水泵站学习内容的程度。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_4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_4

一、水泵及水泵站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通过某城市取水泵房的初步设计,使学生了解各项基础资料的必要性与意义。

据最高日用水量及扬程选定水泵及电机、进水管、输水管及其附件和其它辅助设施,并能在平面布置和剖面图上正确地表达。

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工程设计基本训练。

(二)设计基本资料1.设计水量:设计年限内城市供水系统水量为4万吨/天,水厂自用水系数取1.1。

2.气象资料(1)风向: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2)气温: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0℃,平均气温18.9℃。

(3)湿度:年平均绝对湿度17.8%,年平均相对湿度81%。

(4)降雨历时及降雨强度:全年平均降雨多达105天,降雨强度q=5.361l/s.100m2。

(重现期P=3)3.水文资料城市东面有条江从北向南流过,城市北面和南面还有马鞍溪和贝溪由西向东流入江,马鞍溪流量很小,有断流现象,枯水流量为0.5m3/s。

地面标高196.54米,最高洪水位(P=1%)295.35米,最枯水位(保证率为98%)184.82米,取水头部为菱形箱式。

取水头部管底标高177.82米,取水头部到吸水井长度为30米。

常水位190.55米,最大流量21250m3/s,流速5.12 m/s。

最小流量221 m3/s ,流速0.15 m /s。

4.工程地质资料根据钻探资料分析,该市地下水储备量不丰富,且含铁量较高,地下覆土层主要为粘性黄土,厚度约3-5米,其次为风化的砂质页岩,较坚硬的岩石一般离地面4-8米,个别地段有岩石露土。

5.本区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建材充足,施工力量齐备。

6.水处理厂反应池前配水井标高200.24m,泵站至配水井输水管全长为400m。

二、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指导书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设计流量和扬程,泵站内吸压水管路水头损失可暂估计为2m,安全水头可取2m。

2.初步选电动机,包括水泵型号,工作和备用泵的台数。

3.设计机组的基础,(根据水泵及电动机产品样本查出机组的安装尺寸或机组地板的尺寸和总重量,据此进行基础的平面尺寸和深度的设计)。

水泵课程设计带图纸

水泵课程设计带图纸

水泵课程设计带图纸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水泵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掌握水泵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了解水泵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2.掌握水泵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3.掌握水泵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4.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不同类型的水泵;5.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和制作简易的水泵模型;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水泵运行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水泵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水泵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水泵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水泵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1.水泵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介绍水泵的定义,区分不同类型的水泵,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水泵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讲解水泵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叶轮、泵壳、泵轴等,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水泵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阐述水泵的工作原理,演示水泵的操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水泵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水泵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水泵的实际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案例分析法:分析水泵运行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水泵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水泵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水泵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水泵的分类及性能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水泵站的组成、布置原则及运行管理要求。

3. 学生能够了解水泵在农业、工业和城市给排水等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水泵的基本知识,分析水泵的选型及配置。

2. 学生能够运用水泵站的布置原则,设计简单的水泵站工程。

3. 学生能够运用水泵运行管理知识,进行水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泵及水泵站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投身水利事业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关注水泵在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城市给排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水泵及水泵站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水泵及水泵站的基本知识,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在水泵工程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具有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水利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水泵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分类- 水泵的原理及性能参数- 水泵的分类及特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水泵及水泵站概述2. 水泵的性能曲线与选型- 水泵的性能曲线- 水泵的选型原则及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水泵的性能与选型3. 水泵站的组成与布置原则- 水泵站的组成及功能- 水泵站的布置原则- 教材章节:第四章 水泵站的设计与布置4. 水泵站的运行管理- 水泵站运行管理的任务与要求- 水泵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 教材章节:第五章 水泵站的运行与管理5. 水泵站工程实例分析- 农业灌溉水泵站工程实例- 城市给排水水泵站工程实例- 教材章节:第六章 水泵站工程实例本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系统组织水泵及水泵站相关知识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结合教材章节,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水泵及水泵站相关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给水泵站课程设计

给水泵站课程设计

给水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2. 掌握水泵站主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3. 了解水泵站的运行管理、维护及安全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水泵站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水泵站设备选型、布置及优化的技能;3. 培养学生分析水泵站运行数据,进行故障排查及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泵站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水利工程领域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水泵站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水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2. 学生能够绘制水泵站主要设备的结构图,并解释其工作原理;3.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水泵站设备选型和布置;4. 学生能够分析水泵站运行数据,发现并解决常见故障;5. 学生能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水泵站设计优化方案,并进行汇报交流。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二章“水泵站设计与施工”内容进行组织,具体安排如下:1. 水泵站概述- 水泵站定义、分类及作用;- 水泵站工程在水利工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2. 水泵站主要设备- 水泵的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常用水泵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水泵的选型及安装要求。

3. 水泵站设计与布置- 水泵站设计原则与步骤;- 水泵站平面布置与水泵机组布置;- 水泵站水力设计计算。

4. 水泵站施工与运行管理- 水泵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水泵站运行管理原则;- 水泵站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5. 水泵站工程实例分析- 分析水泵站工程实例,了解水泵站设计与施工的实际情况;- 结合实例,掌握水泵站运行管理及优化方法。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周:水泵站概述;第2周:水泵分类及结构;第3周:水泵选型与安装;第4周:水泵站设计与布置;第5周:水泵站施工与运行管理;第6周:水泵站工程实例分析。

给水泵站课程设计范例

给水泵站课程设计范例

给水泵站课程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及运行维护方法,掌握给水泵站的设计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了解给水泵站的运行维护方法;(3)学会给水泵站的设计和计算。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泵站的运行状况,并进行调整优化;(2)能够独立完成给水泵站的设计和计算;(3)具备给水泵站施工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及运行维护方法,给水泵站的设计和计算等。

具体安排如下:1.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介绍给水泵站的工作原理、主要设备及其功能;2.给水泵站的运行维护方法:讲解给水泵站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3.给水泵站的设计和计算:教授给水泵站的选型、设计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给水泵站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给水泵站的运行维护方法;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考查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完成情况,检查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设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泵站课程设计(给水)

泵站课程设计(给水)

泵站课程设计(给水)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泵站的概念、分类和作用;(2)掌握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泵、管道、阀门等;(3)熟悉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4)了解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泵站运行中的问题;(2)具备泵站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仪器仪表进行泵站监测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泵站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泵站的概念、分类和作用;2.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4.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5.泵站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讲解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管理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泵站的设计和施工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泵站实验,使学生熟悉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泵站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泵站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泵站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状态。

4.实验设备:准备泵站实验所需的设备,如泵、管道、阀门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素材和实践案例。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的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给水泵与泵站课程设计

给水泵与泵站课程设计

给水泵与泵站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给水泵与泵站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给水泵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泵站的组成和运行方式。

技能目标则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泵的选型、泵站的设计和运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给水泵与泵站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提高他们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泵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泵站的组成和运行方式,以及泵的选型和泵站的设计。

首先,介绍给水泵的分类,包括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然后详细讲解各种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接着,介绍泵站的组成,包括泵房、水池、管道、阀门等,并讲解泵站的运行方式和维护保养。

最后,讲解泵的选型依据和选型方法,以及泵站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给水泵与泵站的理论知识。

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还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给水泵与泵站》,参考书《给水工程》,多媒体资料包括泵的原理动画、泵站工程案例视频等,实验设备包括离心泵、轴流泵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给水泵与泵站的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作业主要包括课后练习和小组讨论报告,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考试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检验,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论述题等。

给水泵站的课程设计

给水泵站的课程设计

给水泵站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给水泵站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给水泵站的运行调节方法及相关参数的计算;3. 学生能够了解给水泵站在城市供水系统中的重要性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泵站的运行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给水泵站系统;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对给水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2. 培养学生对给水泵站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水利工程的热情;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学生特点,课程内容深入浅出,注重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给水泵站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泵站概述- 水泵站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给水泵站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 给水泵站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水泵的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给水泵站的辅助设备及其功能- 给水泵站的自动控制系统3. 给水泵站的运行调节- 水泵的选型与配置- 水泵的运行调节方法- 水泵站运行中的节能措施4. 给水泵站设计与计算- 给水泵站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给水泵站主要参数的计算- 给水泵站工程实例分析5. 给水泵站在城市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给水泵站在供水系统中的作用- 给水泵站与其他供水设施的协调- 给水泵站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教学内容按照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组织,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给水泵站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泵课程设计

水泵课程设计

水泵课程设计二.设计流量和估算扬程的计算(1)设计流量Q供水对象是最高日用水量230400m3,等于2.67m3/s,同时设计流量2.8m3/s要求在水源出现最低水位时能满足此供水量得要求。

Q=10080m3/h(2)设计扬程H ST①通过资料得:水厂配水井高程51.00米水源设计水位高程24.00米水源最低水位高程22.00米水源最高水位高程26.00米②水头损失∑h的计算估算管路损失:根据经验泵站内部损失一般取1.5—2.0米,本设计取1.5米。

明渠水头损失估算为0.17(设计明渠长度为100m)③静扬程H ST的计算集水井最低水位:H max=51.0-(22.0-0.17)=29.17m集水井设计水位:H=51.0-(24-0.17)=27.17m集水井最高水位:H min=51-26.5=24.5m④装置需要扬程的计算H=H ST+∑h式中H ST——最高时水泵的静扬程,m;∑h——水头损失总数,m。

水厂配水井(m) 集水池水位(m)静扬程(m) 装置需要扬程(m)合计需要流量(m3/s)51.00 最低22.00 29.17 30.84 2.80 设计24.00 27.17 28.84 2.80 最高26.5 24.50 26.17 2.67⑤特性曲线的绘制由H=H ST+∑h=H ST+SQ2,把H ST=27.17,H=28.84,Q=2.80代入公式得S=0.21,所以管路特性曲线为H=27.17+0.21Q2可由此方程绘制出管路特性曲线。

管路特性曲线Q—H关系表Q 0.00 0.40 0.80 1.20∑h 0.00 0.03 0.13 0.54H 27.17 27.2 27.3 27.47Q 1.6 2.00 2.40 2.8∑h 0.54 0.84 1.21 1.65H 27.71 28.01 28.38 28.84三.泵和电动机的选择(1)水泵选择原则选泵的主要依据:流量、扬程以及其变化规律①大小兼顾,调配灵活②型号整齐,互为备用③合理的用尽各水泵的高效段④要远近期相结合。

泵站课程设计(给水)

泵站课程设计(给水)

泵站课程设计(给水)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泵站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泵站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3)熟悉泵站的运行管理方法和维护保养技术;(4)了解泵站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泵站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和计算;(2)具备泵站运行操作和故障排除的能力;(3)能够对泵站进行巡回检查和维护保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泵站工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勇于创新的职业道德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泵站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3.泵站的运行管理方法和维护保养技术;4.泵站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5.泵站工程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泵站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泵站工程设计、运行和维护的实际操作过程;3.实验法:学生进行泵站设备的认识和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泵站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泵站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2.参考书:提供泵站工程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实验设备:配置泵站工程所需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泵及泵站课课程设计

泵及泵站课课程设计

泵及泵站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泵的基本原理、类型、性能和选用方法,了解泵站的设计和运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泵及泵站相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泵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数(如流量、扬程、功率等);(2)了解泵的类型及特点,包括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3)掌握泵的选用方法,能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泵;(4)了解泵站的设计和运行原理,包括泵站布局、水泵选型、泵站自动化控制等。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泵的工作性能,绘制泵的性能曲线;(2)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泵,设计简单的泵站系统;(3)能够运用泵及泵站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泵及泵站工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关注水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泵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参数:介绍泵的工作原理,流量、扬程、功率等性能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泵的类型及特点:讲解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常见泵的类型、结构和工作特点。

3.泵的选用方法:介绍泵的选用原则,如何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泵的类型、型号和数量。

4.泵站的设计和运行原理:讲解泵站的布局、水泵选型、泵站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泵的基本原理、性能参数、类型及选用方法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泵及泵站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泵及泵站的设计和运行原理。

3.实验法:学生进行泵的性能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4.讨论法:分组讨论泵及泵站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泵及泵站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给水送水泵站课程设计

给水送水泵站课程设计

给水送水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给水送水泵站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掌握给水送水泵站的设计原则、设备选型及运行管理方法;3. 了解我国给水送水泵站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给水送水泵站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给水送水泵站方案并进行设备选型的实际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分析给水送水泵站运行数据,进行运行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水送水泵站及相关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给水送水泵站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减排;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水利工程学科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给水送水泵站的设计、运行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水利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欲望,对新技术和新方法感兴趣。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 加强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给水送水泵站概述:介绍给水送水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使学生了解泵站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给水送水泵站设计原理:讲解泵站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和主要参数,为学生进行泵站设计奠定基础。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给水送水泵站设计原理3. 给水送水泵站设备选型:介绍泵站主要设备的类型、性能和选型方法,提高学生在设备选型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给水送水泵站设备选型4. 给水送水泵站运行与管理:讲解泵站的运行维护、故障处理及节能措施,培养学生泵站运行管理方面的技能。

教材章节:第四章 给水送水泵站运行与管理5. 给水送水泵站工程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泵站工程案例,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泵站课程设计引言

泵站课程设计引言

泵站课程设计引言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工作流程。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泵站进行设计和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泵站工程的热情,增强环保意识,明白泵站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泵站的基本原理:讲解泵站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泵站是如何实现液体的输送的。

2.泵站的结构与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泵站,以及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场景。

3.泵站的工作流程:讲解泵站的工作流程,包括启动、运行、停机等环节。

4.泵站的维护与管理:传授泵站的维护保养知识,提高学生对泵站管理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泵站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泵站实验,增强学生对泵站原理的理解。

4.讨论法:分组讨论泵站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泵站工程设计与应用》2.参考书:相关泵站工程的论文、书籍3.多媒体资料:泵站工作原理动画、实际泵站运行视频等4.实验设备:泵站模型、泵站运行模拟装置等通过以上教学资源,我们希望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实用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在掌握泵站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作业:布置与本章节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泵站知识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以上评估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泵站工程课程设计书

泵站工程课程设计书

泵站工程课程设计书 (1)一、设计目的 (1)二、设计基本资料 (1)三、水泵总扬程的初步拟定 (3)3.1设计扬程 (3)3.2平均扬程 (4)3.3最高扬程 (4)3.4最低扬程 (5)四、水泵类型的比较和确定 (5)4.1由供水量和总扬程初拟水泵类型 (5)4.2水泵安装方式分析 (5)4.3水泵转速比较 (6)4.4泵全面综合比较 (6)五、水泵口径与动力机功率的初步拟定 (8)六、各种水泵台数方案的比较 (9)6.1总体布置空间对比 (9)6.2口径对应效率的对比 (12)七、查水泵样本,确定水泵与动力机的型号 (12)八、水泵安装方式的进一步研究 (14)8.1吸上式与压入式的比较如表6所示。

(14)8.2压入式吸水方式的采用 (15)九、泵房布置 (16)9.1泵房的结构类型 (16)9.2泵房内部布置及主要尺寸 (16)9.2.1室内设备布置 (16)9.2.2泵房尺寸的确定 (18)十.水泵工作点的计算 (21)10.1进出水管路的布置 (21)10.2进出水管损失的计算 (23)10.3水泵总扬程的确定 (25)10.4水泵工作点计算与校核 (25)10.5泵站效率的计算 (26)十一、泵站进出水池设计 (27)11.1进水池设计 (27)11.2出水池设计 (28)十二、水锤计算与防护 (30)十三、泵房平剖面图绘制 (31)泵站工程课程设计书一、设计目的综合运用《水泵及水泵站》及相关课程基础与理论知识,以泵站设计参数为依据,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强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泵选型与动力机配套,泵站枢纽布置与设计,泵房内部布置与泵房设计,进出水管路布置与设计,水泵工作点校核与泵站效率计算,泵站水锤分析与防护方案选择等。

二、设计基本资料1. 泵站功能:农业供水,总供水灌溉面积5200hm2。

2. 泵站最大供水流量:2.5m3/s。

泵与泵站设计课程设计

泵与泵站设计课程设计

泵与泵站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泵与泵站设计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泵的基本原理、类型、性能以及泵站的设计与运行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参数。

2.掌握不同类型泵的构造和应用。

3.熟悉泵站的设计原则和运行管理。

4.能够运用泵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具备泵站设计的基本能力,包括选型、布局和系统配置。

6.学会使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泵站设计和模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泵与泵站技术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具备工程责任感,关注泵站设计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泵的基本原理、泵的类型与性能、泵站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具体安排如下:1.泵的基本原理:介绍泵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2.泵的类型与性能:讲解不同类型泵的构造、特点和应用范围。

3.泵站的设计:涵盖泵站选址、水泵选型、系统配置和工程实例分析。

4.泵站的运行管理:介绍泵站的运行维护、故障处理和节能优化。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泵与泵站设计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泵站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实验法:学生进行泵的性能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泵与泵站设计》教材,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泵与泵站设计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和视频,形象生动地展示泵与泵站设计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配备相应的泵性能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设计软件:为学生提供泵站设计软件,提高其设计和模拟能力。

泵站课程设计

泵站课程设计

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2. 学生掌握泵站主要设备及其作用,了解泵站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要求;3. 学生了解泵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泵站工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 学生具备初步的泵站设计与施工能力,能够完成小型泵站工程的设计与施工;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泵站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兴趣,增强对我国水利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泵站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作用;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水利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泵站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水利工程有一定兴趣,但缺乏系统性的专业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泵站概述- 泵站定义、分类及作用- 泵站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2. 泵站工作原理与设备- 泵站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主要泵站设备(水泵、电机、阀门等)及其选型与安装3. 泵站设计与施工- 泵站设计原则与要求- 泵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泵站工程案例分析4. 泵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泵站在农业灌溉、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泵站在城市供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泵站在防洪排涝工程中的应用5. 泵站管理与维护- 泵站运行管理及维护措施- 泵站设备故障分析与处理- 泵站节能措施及环保要求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泵站概述第二周:泵站工作原理与设备第三周:泵站设计与施工第四周:泵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第五周:泵站管理与维护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水利工程》中关于泵站的相关章节,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给水水泵站课程设计

给水水泵站课程设计

给水水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水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给水工程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水泵站的工作原理,了解水泵的类型及性能参数。

3. 学生能够了解水泵站的规划、设计原则以及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水泵站的原理,分析实际给水工程中水泵站的选择与配置。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掌握水泵站运行中常见问题的诊断及解决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水泵站简单的设计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水泵站在我国给水工程中的重要性,增强对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2. 学生能够培养对水泵站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对水利工程事业的热爱。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水利工程学科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水泵站的基本理论、设计和运行管理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水利工程有初步了解,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水泵站概述- 水泵站定义、分类及应用场景- 水泵站在给水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水泵站工作原理及设备- 水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常见水泵类型及特点- 水泵站主要设备及选型3. 水泵站设计与规划- 水泵站设计原则及要求- 水泵站规划与布局- 水泵站设计计算方法4. 水泵站运行与管理- 水泵站运行维护要点- 水泵站常见问题诊断与解决- 水泵站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5. 实践案例分析- 分析水泵站实际工程案例- 案例中水泵站的设计、运行与管理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水泵站概述及作用第二周:水泵工作原理及设备选型第三周:水泵站设计与规划第四周:水泵站运行与管理第五周:实践案例分析及总结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任务书本次设计为1周。

工作内容:拟定设计课题,筛选确定设计方式、查资料并进行系统工艺设计,图纸绘制,2011年12月17日(星期日)下午17:00点前提交设计成果。

每位同学必须独立进行,不得抄袭、剽窃,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泵站设计计算内容,成果包括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

要求将设计成果按目录顺序装订成册。

二、总述1、设计题目:取水泵站某自来水厂最高用水量为93000m3/d,水厂反应沉淀池前的配水井标高为25.00m,水源最低水位标高为11.50m,年常水位标高为13.90m,最高水位标高为16.28m,取水泵站吸水管长1.5m,压水管长32m,泵站到净化厂的输水干管全长1200m,试设计该取水泵站。

2、设计基本资料1)近期设计量93000m3/d2)水源最低水位标高11.50m,最高水位标高为16.82m,年长水位标高为13.90m;3)水厂反应沉淀池前的配水井的水位标高为25.00m,取水泵站吸水管长1.5m,压水管长32m,泵站到净化厂的输水干管全长1200m;4)水厂为双电源进行;5)原水厂水质符合饮用水规定。

河边无冻结现象,根据河岸地质地形以决定采用固定式泵房由吸水井中抽水,吸水井采用自流管从取水谁头部取水;6)该地区地质气候资料:该地区地质条件较好,土耐力一般较高,除个别软土层低于10t/m2外,一般在15-20t/m2之间。

地下水含量丰富,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

地震设防裂度为6度。

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其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7。

C。

最热月(7月)平均38.2。

C,最冷月(1月)平均-2.9。

C。

无霜期年平均234天,年平均降雨量128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02天左右。

境内夏季东南风,冬季多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1.87米。

三、水泵设计流量及扬程1、设计流量的确定和设计扬程估算:(1)设计流量Q考虑到输水干管漏损和净化长本身用水,取自用水系数a=1.05,则93000=4068.75m3/h=1.130 m3/s近期设计流量为Q=1.05×24(2)设计扬程H1)泵所需静扬程H ST通过取水部分的计算已知在最不利情况下(即一条自流管检修,另一条流管通过75%的设计流量时),从取水头部到泵房吸水间的全部水头损失为0.89则吸水间中最高水面标高为16.82-0.89=15.93m,最低水面标高为11.5-0.89=10.61m。

所以泵所需静扬程H ST为:洪水位时,H ST=25-10.61=14.39m枯水位时,H ST=25-15.93=9.07m2)输水干管中的水头损失∑h采用两条管径为1000mm钢管,当一条水管检修时,另一条输水管应通过75%的设计流量,即:Q=0.75×1130m3/h=847.65625 m3/s,查水力计算表得管内流速v=1.08m/s,i=0.00126,∑h=1.1×0.00126×1200=3.432m。

3)泵站内管路中的水头损失h p粗估为2m,则泵设计扬程为:洪水位时,H max=14.39+3.432+2+2=21.822m枯水位时,H max=9.07+3.432+2+2=16.502m2、水泵机组选择近期三台24sh-19型泵(Q=700~1100L/s,H=9~140m,N=295kw,Hs=7.2,m=2550kg),两台工作,一台备用。

远期增加一台同型号泵,三台工作一台备用。

根据24sh-19型泵的要求选用Y400-6型的电动机3、机组基础尺寸的确定查泵与电机样本,计算出24sh-19型泵机组基础平面尺寸为 2.843m ×1.380m ,机组总重量W=W p +W m =25500+29600=55100N 。

基础深度H 可按下式计算:H=rB L W⨯⨯0.3式中 L=基础长度,L=2.843m B=基础宽度,B=1.380mr=基础所用材料的容量,对于混凝土基础,r=23520N/m 3 故:H=r B L W ⨯⨯0.3=235202.26.3551000.3⨯⨯⨯=0.8874m基础实际深度连同泵房底板在内,应为2.9m4、吸、压水管的设计每台泵有单独的吸水管与压水管 1)吸水管 已知 Q 1=213.1=0.565 m 3/s 采用管径为700mm 钢管,则v=1.47m/s ,i=3.65×10-3。

2)压水管采用管径为600mm 钢管,则v=2.00m/s ,i=8.30×10-3。

5、机组与管路布置将泵房设计为长方体,五台机组并列布置为一排,每台泵有单独的吸水管、压水管引出泵房后将压水管路内水分流到两个管路内。

泵出水管上设有止回阀和液控蝶阀,吸水管上设有手动闸板闸阀。

为了减少泵房建筑面积,闸阀切换井设在泵房外面,两条DN1400每条输水管上各设切换用的蝶阀一个。

6、泵站内管路的水力计算(1)吸水管路中水头损失∑h s =∑h fs +∑h ls ∑h fs =l 1*i s =1.5×3.65×10-3=0.0055m∑h ls =(ξ1+ξ2)g 2v 22+ξ3g 2v 21=(0.19+0.15)g 21.472+0.18×g222=0.0727m故∑h s =∑h fs +∑h ls =0.0055m+0.0727m=0.0782m (2)压水管路水头损失∑h d ∑h d =∑h fd +∑h ld∑h fd =(l 2 + l 3 + l 4 + l 5 + l 6)i d1 + l 7 i d2=(0.8+0.881+4.743+1.891+2.096)×8.30×10-3+1.08×8.30×10-3 =0.09537m∑h ld =ζ4×v 32/2g+(ζ5+ζ6+ζ7+ζ8+ζ9+ζ10+ζ11)v 42/2g+ζ12×v 52/2g式中 ζ4——DN900×600渐放管,ζ4=0.20; ζ5——DN700止回阀,ζ5=0.15; ζ6——DN700伸缩接头,ζ6=0.21;ζ7——DN700液空蝶阀,ζ7=0.15;ζ8——DN1400钢制正三通,ζ8=1.5;ζ9——DN1400钢制正三通,ζ9=1.5;ζ10——DN700×1400渐放管,ζ10=0.31;ζ11——DN1400蝶阀,ζ11=0.15.∑h ld=0.20×4.572/2g+(0.15+1.7+0.4+1.02×2+0.5) ×2.262/2g+0.15×1.362/2g=1.99m故∑h d=∑h fd+∑h fd=0.09537+1.99=2.085m从泵吸水口到输水干管上切换闸阀阀间的全部水头损失为:∑h=∑h s+∑h d=0.0782+2.085=2.2m因此,泵的实际扬程为,设计枯水位时,H max=9.07+3.432+2.2+2=16.90m设计洪水位时,H min =14.4 +3.432 +2.2+2=22.02m由此可见,初选的泵机组符合要求。

7、泵安装高度的确定和泵房筒体高度计算为了便于用沉井法施工,将泵房机器间底板放在与吸水间底板同一标高,因而泵为自灌式工作,所以泵的安装高度小于其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无需计算。

已知吸水间最低动水位标高为10.61m,为保证吸水管的正常吸水取吸水管的中心标高为8.8m(吸水管上缘的淹没深度为10.61-8.8-0.8=1.01 m)。

取吸水管下缘距吸水间底板0.8 m,则吸水间底板标高为8.8-(0.8+0.8)=7.2m。

洪水位标高为16.82m,考虑 1.0m的浪高,则操作平台标高为16.82+1.0=17.82m。

故泵房筒体高度为:H=17.82-7.2=10.62m8、辅助设备的选择和布置(1)起重设备最大起重量为Y1250-8型电机重量W m=8600kg,最大起吊高度为10.62+2.0=12.62m(其中2.0是考虑操作平台上汽车的高度。

)为此,选用环形吊车(定制,起重量10t,双梁,跨度10 m,CD110-18D电动葫芦,起吊高度18 m)。

(2)引水设备泵系自灌式工作,不需引水设备。

(3)排水设备在吸水管闸阀下面设排水沟,将水汇集到集水坑内,然后用水抽出泵房。

取水泵房的排水量一般按20~40 m3/h考虑,排水泵的静扬程按7.5 m计,水头损失大约5 m,故总扬程在7.5+5=12.5 m左右,可选用IS65-50-160A 型离心泵(Q=15~28 m3/h,H=27~22 m,N=3 Kw,n =2900r/min)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配套电机为Y100L-2。

(4)通风设备由于与泵配套的电机为水冷式,无需专用通风设备进行冷却,但由于泵房筒体较深,仍选用风机进行换气通风。

选用两台T35-11型轴流风机(叶轮直径700mm,转速960r/min,叶片角度15°,风量10127m³/h,风压90Pa,配套电机YSF-8026,N=0.37KW)。

(5)计量设备在净化场的送水泵站内安装电磁流量计统一计量,故本泵站内不再设计量设备9、泵房建筑高度的确定泵房筒体高度已知为10.62m,操作平台以上的建筑高度,根据起重设备以及起吊高度、电梯井机房的高度、采光及通风的要求,吊车梁底板到操作平台楼板的距离为8m,从平台楼板到房顶底板净高为10.3m。

10、泵房平面尺寸的确定根据泵机组,吸水与压水管道的布置条件以及排水泵机组和通风机等附属设备的设置情况,从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查出有关设备和管道配件的尺寸,通过计算,求得泵房内径为18.4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