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与联系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和联系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个体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一门学科。
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管理心理学自20世纪中叶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壮大,如今已经成为备受心理学、管理学领域研究者及管理实践者们关注的一门学科。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两门学科间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一)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1)研究侧重点不同: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活动规律,侧重把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组织管理活动中,而组织行为学则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目的。
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研究,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研究。
(2)理论基础不同: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理论来源主要是心理学;而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理论来源更加多样化,不仅来自心理学,还来自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
(3)形成背景不同:管理心理学形成经历了长期理论和实践准备。
1912年,美籍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Minsternberg)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作效率》一书,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
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利维特(Leavitt)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并出版了第一本《管理心理学》著作,促使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组织行为学是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研究队伍除心理学家外,还包括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甚至语言学家、数学家等。
(二)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
尽管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研究侧重点不同,但实际上人的心理与行为间密不可分。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考试大纲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一)个体心理与行为1、人格与能力人格特质理论大五人格模型能力的分类与测量人格与能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2、知觉与归因知觉的特点与影响因素社会知觉偏差归因理论与归因偏差3、学习与强化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强化的类型与效果行为塑造的方法4、价值观、态度与工作满意度价值观的类型与影响态度的成分与改变工作满意度的测量与影响因素(二)群体心理与行为1、群体的类型与发展阶段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2、群体动力群体规范与压力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与作用群体决策的特点与方法3、团队建设与管理团队与群体的区别团队的类型与特点团队建设的阶段与策略4、沟通与冲突沟通的类型与障碍有效沟通的技巧冲突的类型与原因冲突管理的策略(三)领导心理与行为1、领导特质理论传统领导特质理论现代领导特质理论2、领导行为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行为四分图权变领导理论3、领导权力与影响力领导权力的来源权力运用的原则与策略影响力的类型与提升方法4、领导艺术与领导效能领导决策的艺术领导用人的艺术领导效能的评估与提升(四)激励理论与应用1、内容型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ERG 理论成就需要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强化理论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在激励中的应用4、综合激励模式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豪斯综合激励模型5、激励的方法与策略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正激励与负激励员工激励的个性化方案(五)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1、组织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组织文化的定义与层次组织文化的特征与类型组织文化的功能与作用2、组织文化的建设与传播组织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步骤组织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方法3、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组织变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来源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策略4、组织变革的模式与方法组织变革的模式选择组织变革的实施步骤组织变革的效果评估三、考试形式(一)考试方式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ppt课件
开放性
想象力 审美 好奇 尝新 有创造力 灵活 有教养 智慧
宜人性
可信 直率 合作 温顺 谦虚 好脾气
责任感
自信 有组织 可依赖 追求成绩
自律 深思熟虑 坚持不懈
测评分类
心理测验的类型 按内容分; 能力和性向 按测验方式:纸笔、操作、口头和情境测验
按人数:个别和团体 按目的: 描述性、诊断性、预测性测验 按应用领域:教育、职业和临床……
人际关系与沟通 118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1、选择或定向阶段 2、实验和探索阶段 3、加强阶段 4、融合阶段 5、盟约阶段
一般情况下,不应该过快。超越第一和第二阶段。 把人们连接在一起的共同基础是承诺和沟通。
人际沟通的风格模式---周哈利窗 119
暴露
自己不知道
可能损人
盲区
未知区
潜意识
自己知道
开放区
第二节 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 113
什么是工作团队:有着《共同目标,相互依赖》的一定 数目的人群。
森得斯洛姆和麦克英蒂尔认为团队的有效性 有四个要素; 1,绩效。指团队的产出 2,成员满意度 3,团队学习 4,外人满意度
团队的动力因素分析 115
每位成员都有个性,有些还很难相处。团队成员的歧异, 压力和焦虑,究竟是破坏团队的力量,还是团队不 可获缺的活力来源。
应对新的挑战 3、按需培训 4、确定领导技能的范畴
a 参与性/人际关系; b 竞争性/控制能力 c 创新性/企业家精神; d 维持秩序/理性
个人和人际的领导技能模型131页
【作为实用很重要】
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 131
心理测量的原理; 是将人的智力,人格,兴趣,情绪等心理特征按一定规 则表示成数字,并赋予这些数字一定的解释的过程。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优选全文
1)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2)公平报酬; 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4)融洽的人际关系; 5)个人特征与岗位的匹配;
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和行为的关系:两种观点
个体
6、什么是组织承诺?
定义:一种态度。贝克尔:“组织承诺是由于员 工对组织投入的增加,而使员工不得不继续留在 该组织的一种心理现象。”(恋爱到结婚)本质
有当员工相信自己出色的工作绩效会带来所期望的报酬时, 员工才会受到激励。)
个体
11、员工学习与组织行为矫正
强化学习法则: 1)强化原则 2)惩罚原则 3)消退原则
组织行为矫正:
识别和确认关键行为→基线测量→功能 性分析→干预行为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内部因素。
社会学习理论:模仿、观察、“耳濡目染”
个体
回答两个问题
人格和能力有什么不同? 人格、能力与绩效的关系?
个体
能力与人格的区别
能力
研究相对容易 构成相对简单 相对稳定 可测量
人格
研究相对困难 构成相对复杂 更易变 难以测量,无高低之分
能力+人格=人生成败
个体
能力和人格→绩效
几种研究结果:
1、一般情况下,能力越强,绩效越高; 2、责任感与工作绩效有最强的正相关; 3、高外向的人容易获得管理和商业上的成功; 4、高情绪稳定性的人更容易在压力环境中提高效率; 5、 高宜人性的人更能有效处理客户关系,解决冲突; 6、高开放性的人更易精通工作,做出决策……
影响群体决策的群体因素
1)群体多样性:增加交流难度 2)群体熟悉度:当人际关系比绩效任务重要时——? 3)群体认知能力:与决策任务有关 4)群体成员的决策能力:决策能力与群体规模(负) 5)参与决策的平等性:增进交流和多角度认知,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 6)群体规模:人数与参与程度、人数与决策的可靠程度 7)群体决策规则:多数原则与一致原则
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
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在组织内部的行为、态度、动机等方面的学科,而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学科。
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
首先,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是组织内的个体行为,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管理者和员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了解员工行为和心理状态的依据,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并应对自身在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其次,组织行为学关注组织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管理心理学关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管理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对员工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会产生影响,而员工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也会影响管理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两者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种相互作用关系,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
最后,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都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幸福感。
两者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相互借鉴和交叉,可以互相促进和发展。
例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为组织行为学提供更深入的心理分析;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为管理心理学提供更具体的组织情境下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实证研究。
综上所述,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学科,它们共同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旨在提高组织的效能和员工的幸福感。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一、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的概念管理心理研究了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与心理状态,以及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
组织行为则关注了整个组织系统中的个体行为、团队行为以及组织整体绩效。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的研究范围包括领导理论、员工激励、决策与沟通、团队合作与冲突解决等方面。
这些研究内容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行为与心理状态的规律,有助于优化组织管理、提升组织绩效。
二、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的重要性与影响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的研究对于组织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解释和预测员工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管理者可以通过了解员工的行为动机、期望和情绪,更好地制定激励政策和管理策略,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生产力。
其次,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绩效。
通过优化团队协作、降低冲突成本、提升沟通效率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组织的执行效率和绩效水平。
三、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与模型在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领域,有多种理论和模型被广泛应用。
其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人的需求在满足程度上的一种次序关系,从而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激励需求,合理设计激励机制。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则提出了工作动机中外部因素(如工资、福利)和内部因素(如成就、自我实现)的区分,为管理者提供了指导员工激励的关键因素。
此外,波特与劳斯的五因素人格模型和霍夫斯塔德文化维度模型等也为管理者提供了了解员工个体差异和不同国家文化特点的重要工具。
四、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在现实组织管理中,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员工招聘与选拔中,管理者可以结合人的个性特点、工作动机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提高招聘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其次,在员工岗位激励和晋升管理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员工需求和动机因素进行差异化激励和晋升规划,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潜能。
再者,在团队合作与冲突解决中,管理者可以根据团队成员的个性差异和文化背景,合理安排工作任务、规范沟通模式,以促进团队的高效运作。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概述(PPT 63页)
组织报酬体系设计和实施的第一原则; ---分配结果公平
分配结果的决定方式公平:内定?
人际互动方式是否公正:沟通
(三)、期望理论与绩效薪资 P108 了解
弗鲁姆期望理论
个人
A
个人
B
组织
努力
绩效
奖励
C 个人
目标
A:努力-绩效关系 B:绩效-奖励关系 C:奖励-个人目标关系
激励力 = 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 × 期望值 (只对未满足的需求)
•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或特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 等。
能力的分类(2)(不考,了解)
智力 能力
表达力、理解力、归纳演绎、记忆力等
情绪 能力
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 了解别人兴趣和社会交往能力
缄默 能力
员工通过观察和直接经验获得的工作诀窍
横向比较
2.个人现在所得报酬 Qpp 自己以前所得报酬Qpl
-------------------- = ------------------
个人目前的投入Ipp
自己以前的投入Ipl
纵向比较
分配公平 程序公平 互动公平
组织报酬体系设计和实施的第一 原则;---分配结果公平
分配结果的决定方式公平:内定?
2、人格差异
人的动机、情 绪、价值观等
人格只有差异之别,没有“高低”之分
3、大五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 P98
• 高情绪稳定性的人在充满压力的情景中更有效率 • 高外向的人易于获得管理和商业上的成功 • 开放性的人更易于精通工作 • 高宜人性的人能够有效地处理客户关系,解决冲突 • 责任感与工作绩效有最强的正相关(≈0.3) • 团队成员的平均分越高,团队绩效越高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区别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
我国学者较普遍地认为,这两种提法实际指的是同一学科,但深入剖析,两者既有联系,又略有区别:
1.两者的联系。
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表现,它只有用行为来衡量和表现出来;而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是在一定心理活动的指导下进行的。
所以两者密不可分;即管理心理学在研究心理规律时,不能不研究行为,组织行为学研究行为规律时,也同样不能不研究心理活动。
2.区别(集中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内在性和人类行为的外在性)。
(1)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作为行为的内在表现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着重研究作为心理外在表现的行为的规律性;
(2)管理心理学主要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比较单一);而组织行为学有较广泛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
(3)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把心理学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侧重于理论研究,具体方法较少,而组织行为学是把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而且不但有理论研究,还有许多在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方法,如组织设计和工作设计等。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
• 1.学科性质上的差异 • 组织行为学,常被人看作是狭义的行为科学, 属于行为科学的范畴。它是研究组织环境 中人的行为的独立学科,是一门多学科的交 叉学科边缘学科。 • 管理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是心理学的 一个分支或应用学科。一个共同的认识,即 认为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或企业)管科。
3.理论基础上的差异
• 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具 体体现和应用,因而,行为科学以及行为科学 的理论基础都应当是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 础。 • 管理心理学虽然也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 联系,但作 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基 础或理论来源主要是心理学中的普通心理 学、社会心理学、劳动与工程心理学。
2.研究对象上的差异
• 组织行为学更注重采用系统动态联系的分析方法, 多层次地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领导和组织的 行为规律,以及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心 理活动规律,并通过对这些心理活动规律的认识, 探讨如何开展对人的有关管理活动。 • 实际上,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在研究对象方 面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主要的区别体现在其侧重方 面。行为和心理的不同上。而行为与心理是两个 紧密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心理活动是内在的 主观映象,而行为是外在的反应过程。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 - 教案
教案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教案1.引言1.1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1.1.1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及其对组织效能的影响的学科。
1.1.2重要性: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1.1.3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管理者提供心理学依据。
1.1.4两者关系: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心理学在组织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2.知识点讲解2.1个体行为2.1.1个性与行为:介绍个性理论,如特质理论、类型理论等,分析个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1.2认知与行为:探讨认知过程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如知觉、态度、信念等。
2.1.3激励与行为:讲解激励理论,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等,分析如何激发个体积极行为。
2.1.4学习与行为:介绍行为学习理论,如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等,探讨如何通过学习改变个体行为。
3.教学内容3.1群体行为3.1.1群体动力:分析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等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3.1.2团队建设:探讨如何通过团队建设活动,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团队效能。
3.1.3冲突与沟通:讲解冲突的类型、原因及解决方法,强调沟通在冲突管理中的重要性。
3.1.4领导与决策:介绍领导理论,如特质理论、行为理论等,分析领导风格对群体行为的影响;探讨决策过程和方法,提高决策质量。
教案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教案4.教学目标4.1知识与理解4.1.1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4.1.2理解个体、群体行为的特点及其对组织效能的影响。
4.1.3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管理问题。
4.1.4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5.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5.1.2分析个体、群体行为的特点及其对组织效能的影响。
组织行为与管理心理学
组织行为与管理心理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企业已然成为了高度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内外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具备极为敏锐的洞察力和决策能力。
组织行为与管理心理学便是企业管理者必须了解和关注的重要领域。
一、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的学科,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中,组织行为研究的成果直接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调整和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
组织行为研究的范畴包括人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层面,例如员工的满意度、员工的离职率、组织中的沟通、团队氛围等等。
在组织中,员工会通过团队协作和群体互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组织则可以通过制定合适的政策、规则和激励措施来有效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积极性和生产力。
二、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者行为和管理技巧的学科。
管理者在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中所运用到的一切心理过程和能力,都属于管理心理学范畴。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管理者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等方面,以及如何有效地应对组织中的挑战和变化。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更加清楚地认识员工和组织,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能。
三、企业管理中的组织行为和管理心理学企业管理中的组织行为和管理心理学是极为重要的,因为组织管理实践中需要关注员工的满意度、员工参与度、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组织文化等多个方面。
管理者需要在制定管理策略时积极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以提高组织绩效和企业效益。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管理组织行为和管理心理学,例如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优化人力资源流程、细致的沟通交流和有效的团队建设等等。
四、管理者在企业中的角色管理者在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必须了解组织行为和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以保证自身能够更好地应对种种挑战。
管理者需要具备亲和力、沟通能力、领导才能等多重技能来协调和调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同时也要经常开展继续教育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与管理
职能部门 (2)
采购、财务
职能部门 (3)
合同组
制造组、质量组
采购、财务
合同组
丙产品(项目)办公室
制造组、质量组
采购、财务
合同组
产品分销 广告代理
网络组织
售后服务 公司总部
产品设计
原料供应
产品制造
虚拟型组织
独立研发
高级主管群
广告公司
制造工厂
爱立信 戴尔公司 耐克
销售代表
第一节 组织结构设计
三 战略原则
战略是解决整体和长远问题的;实践证明;要搞好一个组织;没 有战略眼光是不行的 有了战略思想而在机构上得不到体现和保 证也是不行的
第一节 组织结构设计
三 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四 少而精原则
从纵向来讲要做到尽量减少层次;从横向来讲要尽量减少部门
五 对立统一的原则
既要有分工各司其职;又要有利于集中统一指挥;
组织的结构通常以沟通 职权及工作流程来加以界定;它说明了组 织内各种关系的形式;反映了角色 人际关系的正式安排 组织希 望透过这些安排能够实现使命;达成目标
第一节 组织结构设计
表 为了设计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者需要面对六个关键问题 把任务分解成相互独立的工作单元时;应细化到何程度 对工作单元进行合并组合的基础是什么
超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超事业部制又叫做执行部制 是在事业部 制组织结构的基础上;20世纪70年代美国 和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管 理组织结构形式 它是在组织最高管理层 和各个事业部之间增加了一级管理机构; 负责管辖和协调所属各个事业部的活动; 使领导方式在分权的基础上又适当的集中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集中几个事业部的力 量 共同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可以更好的协 调各事业部的活动;从而能够增强组织活 动的灵活性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个性结构
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 倾向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1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 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
2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 着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 和选择。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 、信念等。
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
态度是个人价值观的直接体现 态度影响人的行为
12
2.工作满意度
1)含义: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
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即指个体对 工作中的各种因素的满意程度。
一个人工作满意度高,对工作就会持积极态 度,相反,会持消极态度。
从本质上讲,工作满意与否取决于员工的期 望与实际结果的比较。
3.组织承诺
含义:是指员工对组织的归属、认同、忠诚和 投入的程度。是员工对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 同,并且希望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态度。
提出者:贝克尔 基本成分:
感情承诺—员工对组织的情感依赖、认同及投入意向 规范承诺--对组织有责任感,对工作、对单位尽自己应尽的责
任和义务。 继续承诺—员工因考虑到跳槽的成本而不愿流动的态度和行
⑤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平静、安全、高兴、
。 不忧虑、不冲动等特质 这五种人格特质也被称为"大五人格",可以通过NEO-R
人格调查表来测定。
10
大五人格与工作绩效的相关
责任感与工作绩效有最高的相关 有责任感的员工往往为自己设置较高的目标 责任感与情绪稳定性能有效的预测上级评价、培训 成绩、事故、缺勤率等
7
91、人格很复杂,包括( )。
A 动机
B 行为
C 价值观 E 自我观念
论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和联系
论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和联系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都是管理学的重要学科,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和联系。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探讨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一、研究对象的不同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中个体和团队的行为、态度、动机、参与度等方面,旨在深入理解组织中的人类行为现象,并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幸福感。
而管理心理学则主要研究领导者、管理者或者说决策者的心理状态、行为、决策等,以达到改善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管理策略的目的。
两学科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着一些区别。
组织行为学通常采用大规模的统计学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解释和分析组织中的人类行为现象。
而管理心理学则更加注重理论的研究和实验室测试,在更加受控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探究领导力和管理策略的心理机制。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个体行为、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
管理心理学则更加注重管理层的心理状态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四、管理工具的不同两个学科的研究结论对管理者的帮助也有所不同。
组织行为学主要关注组织中的人类行为现象,因此其结论可用于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策略、员工福利措施等方面。
而管理心理学则注重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及其领导风格,旨在帮助管理者提高其决策水平和管理策略。
五、联系两个学科虽然存在区别,但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很大的联系。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改善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营造等工作。
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则可以用于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和领导技巧,从而在团队和组织的管理上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是两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学科,在企业和组织的管理中都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通过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组织中的人类行为现象。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一、个体差异(一)员工的能力与人格(二)员工态度:1.态度分析是一种心理倾向。
态度影响行为,但不一定决定行为。
2.工作满意度:指员工对自己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
影响因素包括: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个人特质与工作的匹配。
3.组织承诺:最早提出者是贝克尔。
阿伦和梅耶提出三种形式,包括感情承诺(感情留人)、继续承诺(福利留人)、规范承诺(社会责任和制度约束留人)。
结果:组织承诺与缺勤率和流动率呈负相关。
(三)员工的知觉和归因1.社会知觉:我们如何认识他人。
二、工作动机的理论与应用(一)人的多重需要与组织的报酬薪水(二)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
(三)期望理论与绩效薪资:提出者弗洛姆。
个人努力与工作绩效,工作绩效与组织奖励,组织奖励与个人需求三、员工的学习和行为管理(一)员工的学习1.强化的学校法则-爱德华·桑代克:强化原则、惩罚原则、消退原则2.认知学习原理-爱德华·托尔曼:强调认知结构和内部心里表象。
3.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证明人可以向他人学习,即观察学习。
(二)员工学习与组织行为的矫正(在强化原则基础上,其具体步骤)1.识别和确认对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关键行为2.对关键行为进行基线测量3.功能性分析4.干预行为:正强化的整合。
第二节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一、工作团队的动力(一)工作团队:具有互补技能,承诺共同目标,一系列绩效目标和共同负责的方法。
(二)团队实质是共同的承诺(三)团队绩效:成员们一道工作得怎么样的函数。
(四)有效性的构成要素:绩效、成员满意度、团队学习、外人的满意度。
(五)动力因素分析:沟通、影响、任务和维护的职能、决策、冲突、氛围。
二、群体决策与人际沟通(一)群体决策1.优点:信息丰富全面,方案众多、决策可接受、决策过程民主性。
2.缺点:决策时间长、从众心理、易产生个人倾向、责任不清。
基础知识-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培训方法选择和实施过程
01
02
03
培训方法选择
根据培训目标和内容,选 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如课 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 扮演、在线学习等。
制定培训计划
确定培训时间、地点、参 与人员等,制定详细的培 训计划。
实施培训
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培训, 确保培训过程的顺利进行。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和辅导
职业发展规划
帮助员工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 制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规划实
研究对象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包括个体、群体和组 织等不同层次的心理现象。
研究内容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 与行为以及领导心理与行为等方面。
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研究方法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 案例研究法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揭示人的心理与行为在管理 活动中的本质和规律。
评估阶段
定期评估组织文化建设的成效,及时调整和完善计划 和措施。
优秀组织文化案例分享
谷歌(Google)
华为(Huawei)
谷歌倡导“自由、创新、探索”的文 化氛围,鼓励员工自由发挥创意和想 象力,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同 时,谷歌注重员工关怀和福利,提供 丰富的娱乐设施和健康保障,营造轻 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反馈与确认
及时给予他人反馈,确认自己 是否正确理解对方的意图,以
确保沟通顺畅。
冲突类型及产生原因
任务冲突
因工作任务、目标或资源分配等问题而产生 的冲突。
价值观冲突
因个人或团体价值观、信仰或文化差异而产 生的冲突。
关系冲突
因人际关系、性格差异或信任问题而产生的 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心理與組織行為第一節個體心理與組織行為的分析一、個體差異人有差異是心理學的第一定律。
個體差異,是指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因受遺傳和環境交互影響,是不同個體之間在身心特徵上游明顯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現象。
從身心兩方面表為,年齡、性別、容貌、身高、體能、能力、興趣、態度、性格、動機等。
(一)員工的能力與人格1、能力差異心理學所指能力:其一、個人在某方面所表現出的實際能力或成就(achievement)。
“所能為者”可分為一般能力,即智力;特殊能力,即從事某項活動或專業的能力。
其二、個人將來有機會通過學習,在行為上表現出的能力或性向(aptitude)“可能為者”一個人從事某種工作的能力越強,其工作的完成就越順利,績效越高。
王重鳴,管理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5~862、人格差異人格複雜多變,人格包括動機、情緒、態度、價值觀、自我觀念等多方面。
人格只有差異之別,而覺悟“高低”之分。
3、大五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FFM),即組織行為和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稱為“大悟人格特質”理論,明確說明了人格中具有決定意義的特質因素的重要性,揭示了五大特質與工作績效的相關規律。
注:1、責任感與工作績效有最強的正相關(≈0.3)2、責任感強的人傾向於能獲得較高的績效,常為自己設定較高的目標,有較高的績效期望,對工作豐富化和授權策略回應較好。
3、個人能力和工作滿意度,在責任心與技校之間的關係中起著中介作用,即高工作能力和滿意度的人,責任心對績效有正面作用。
4、人格特質中的責任感和情緒穩定性能有效地預測績效、事故、缺勤等所有有效指標。
5、“五大特質”與團隊績效業相關,團隊成員在五個特質上的平均分預告,整個團隊績效越高。
(二)員工的態度1、態度的分析态度是个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特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是外界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中介因素。
个体对外界刺激反应会受到自己态度的调节。
个体态度支配着其回忆、判断、思考和选择,即决定一个人将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和做什么。
——心理学位置“行为的准备”态度直接显示出个体的中心价值和自我意思。
因此通过观察人的态度可以确定其价值观。
态度会影响到行为,但是却不一定决定行为。
2、工作滿意度(1)工作满意度的定义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
(2)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1)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有一定難度的任務,有一定的自主權和責任的工作,可以使員工獲得心理滿足。
2)公平的报酬員工所期望的報酬不是僅指工資,工作地點、工作時間以及晋升政策都是員工公平感的來源。
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員工期望的工作環境是安全的、舒適的,太熱、太暗、造影、污染等直接威脅員工的身心健康;同時員工希望獲得職業、養老保險等基本生活保障。
4)融洽的人际关系友好和諧的同事關係會提高人們對工作的滿意度。
與上級的人事關係更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當直接主管要善解人意、友好公正、傾聽員工意見。
5)个人特征与工作匹配(3)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和行为的关系古典假設:員工對工作滿意度能到時他們工作績效的提高。
目前研究認為:當員工的行為不受外在因素的限制時,工作滿意才能導致生產率的提高。
在組織水平上證明了“滿意導致生產率”的假設,即擁有高滿意度員工的組織更有效。
3、組織承諾(1)組織承諾的定義作為一種態度,表現為保持特定組織的成員身份的一種強烈期望,願意作出較多的努力;來代表組織,對於組織的價值觀和目標的明確接受。
反映員工對組織的忠誠度。
貝克爾(H.S Becker)最早提出組織承諾,認為組織承諾是由於員工對組織投入的增加,而使員工不得不繼續留在該組織的一種心理現象。
阿倫(N.J.Allen)和梅耶(J.P.Meyer)研究之後提出三種形式的承諾:1)感情承諾由於對組織有深厚的情感,而非物質利益,而繼續對組織忠誠和努力工作。
影響因素:①.工作本身的特性②.管理的特點③.人際關係④.組織的可靠性和公平性⑤.個人在組織中的重要性⑥.感覺到的來自組織的關心⑦.支持員工的個人特點(利他主義者和順從者的感情承諾也較高)2)繼續承諾爲了不市區已有的位置和多年投入所換來的福利待遇影響因素:①.受教育程度②.所掌握的技術應用範圍③.改行的可能性④.個人對組織的投入狀況⑤.福利因素⑥.個人特性等3)規範承諾由於社會責任感和社會貴哦飯的約束。
影響因素:①.對組織的規範要求②.員工的個性特徵③.所接受教育的類型等(2)組織承諾的結果組織承諾與缺勤率和流動率呈負相關。
培養員工對組織的承諾,可以加強員工忠誠度和依賴感。
(三)員工的知覺與歸因1、知覺及其意義感觉是人的感官對於聲、光、色等基本刺激的直接反應。
知覺是指對這些基本刺激被選擇、組織及解釋的過程。
認得行為受只覺得支配。
2、社會知覺社會知覺,是指個體對其他個體的直覺,即我們認識他人。
引起直覺是真的一些現象:(1)首因效應(即最先的印象對人的直覺產生的強烈影響,“第一印象作用”)(2)光環效應(對某一特性形成還或壞的印象之後,據此推論其他方面的特性)(3)投射效應(知覺者以為他人也具備與自己相似的特性)(4)對比效應(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進行知覺是,不自覺將他們進行對比)(5)刻板效應(對某一群體形成概括而固定的看法,據此推斷其群體的每個成員的特性)3、歸因歸因,即利用有關信息資料對人進行分析,從而推論其原因的過程。
分類:內因、外因;穩因,非穩因內因:指導行為或時間的行為者本身可控的因素。
包括:人品、品格、情緒、心境、能力、需要好努力程度。
外因:指導行為或時間的外部因素。
包括:環境和機遇、工作的特點和難度、工作中的人際關係、他人的潛質或月素、激勵的作用等。
穩因:導致行為或時間相對不易變化的因素。
如行為者的能力、性格、工作難度、職業要求、法律、制度和規範等。
非穩因:包括:情緒、努力程度、機遇、變化的環境等。
心理學認為:當人們把行為者的行為歸結為內因或穩因,即個人的能力、個性、努力程度時,人們就會預測其行為在類似的情況下還會再次出現;反之,但人們把行為者的行為歸結于外因或非穩因時,人們就會很難斷定類似的情況下行為是否再度出現。
歸因受主觀因素的影響(略)二、工作動機的理論與應用組織報酬制度的設計和應用是否能夠成為最有效的激勵員工的手段,能否是組織報酬的分配得到最大的回報,取決於組織及其管理者如何理解管理者如何理解人們的工作動機。
(一)人的多重需要與組織的報酬形式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和心理學對“報酬”的解釋。
以生理為基礎的需求和動機社會性的心理動機,如成立、權利、親和、安全和地位的需求和動機。
【美】弗雷德·魯森斯,組織行為學,王壘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P177科學管理理論人際關係理論人本主義心理學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奧爾德弗三重需要理論麥克利蘭的成就動機理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二)組織公正與報酬分配1、分配公平公平公正是組織報酬體系設計和實施的第一原則。
Homans,1953年提出“非配公平性”的概念亞當斯,發現:在工作背景下,員工對自己是否在組織中受到公平對待十分敏感,人們更注意的不是所所得薪酬的絕對值,而是與別人相比較的相對值。
亞當斯的公平理論人為對工作績效和積極性影響的最大因素是在工作環境中知覺的公平/不公平的程度,并解釋了在哪種條件下,什麽樣的工資水平、工資的增長和晋升的結果可能被知覺為公平或不公平。
2、程序公平員工對組織非配有兩種公平感:報酬分配結果上的公平;報酬結果的決定方式的公平,即程序公平。
公平,從文化角度看,是指是否符合社會公正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的判斷。
法律程序中的公平問題(略)萊文澤爾(Leventhal),1980,提出了保證公平的六項標準:①.一致性規則②.避免偏見規則③.準確性規則④.可修正規則⑤.代表性規則⑥.道德與倫理規則3、互動公平是指分配結果反饋和執行時的人際互動方式是否公平。
報酬分配結果和程序公平是相互影響的,通常人們分配公平時,會覺得導致這種結果的程序也是公平的;不論程序如何,人們總會把獲得的高水平的薪酬(結果)視為公平的,但是吧低水平的薪酬也看成公平的,則只有在使用了公平的程序后才有可能。
研究表明:“程序公平”比“分配公平”更具有持續效應。
管理上的假設:增強組織公正感能夠提高員工積極的、與組織相關的心理和行為水平。
公平理論的研究直接與薪酬漸進設計有關。
余凱成、何威.中國大陸企業職工分配感研究.台北:本土心理研究.1995,4:P42~91他們將分配公平觀念分成績效率(代表鴨蛋死的分配觀點)、學歷率、努力率(或苦勞率)、政治率(代表政治表現)、需要率(反映了按需分配)、資歷率(對過去積累的認可,反映了平均主義分配觀)和年輕率(與年輕化、知識化相對應)他們的研究用假想的七個代表各種分配觀念,以工資提升、獎金發放、住房分配、職位晋升、榮譽授予和綜合六種獎酬條件為分配資源,進行公平分配排序。
結果發現:績效率已經被廣泛的接受;政治率作用很大;需要率排在績效率和政治率后;相對來說,資歷率、學歷率、年輕率作用較小。
努力率作用居中,可能看成一種態度,與貢獻相關。
(三)期望理論與績效薪資績效薪資的心理學理論基礎:只用當員工相信自己出色的工作績效會帶來所期望的報酬時,員工才會受到激勵。
弗洛姆(V. Froom)期望理論(第一个将期望理论用于实践)认为,人之所以努力工作做,是因为他觉得这种工作行为可以达到某种结果,而这种结果对他有足够的价值。
即:一、要判断自己的努力是否能导致良好的绩效和评价;二、判断自己良好的工作绩效能否带来组织的奖励;三、判断组织的奖励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即对自己是否有吸引力。
总之,期望理论说明了工作动机是否受到激发以及强度如何,关键是员工如何理解个人努力与工作绩效、工作绩效与组织奖励、组织奖励与个人需求满足之间的关系。
绩效薪资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根据个人或群体的绩效水平决定的,只在乎贡献的多少。
群体和组织层面的绩效薪资,如收益共享、利润共享、员工持股等,能够强化和鼓励员工为部门或组织的最大利益升华个人目标。
研究表明,有效的绩效薪资计划应具备以下特点:(1)确保努力程度与绩效、绩效与薪酬由比较直接的联系;(2)薪酬本身的价值受到员工的重视;(3)有规范的、科学的发展方法及程序;(4)确立可接受的、有效的考核标准;(5)员工对考核标准和事实有信心;(6)整个计划易于理解和计算;(7)有基本的最低工资;(8)提供及时的、明确的绩效反馈;(9)让员工参与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三、員工的學習和行為的管理(一)員工的學習1、强化的学习法则(??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L.Thordike)第一个对学习中作出强化理论分析。
桑代克的效果律强调三个行为法则:一、“强化原则”,即令人满意的、受到鼓励的行为结果将增加先前行为的力度,并增加未来再次发生次行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