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及差异问题分析与处理

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及差异问题分析与处理
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及差异问题分析与处理

第37卷第5期建 筑 结 构2007年5月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及差异问题分析与处理

周建龙 闫 锋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200002)

[提要] 依据欧洲规范EC2关于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徐变和收缩的规定,考虑施工顺序加载、混凝土徐变收缩、竖向构件压应力差异、施工过程中构件长度的调整等因素,结合屋顶高381m的南京紫峰大厦超高层结构,分析计算了超高层结构中组合柱与芯筒剪力墙的竖向变形及差异。结果表明,结构封顶后半年时,结构中部的型钢混凝土组合柱会产生最大80mm左右的竖向变形,芯筒剪力墙会产生最大70mm左右的竖向变形;组合柱与芯筒墙的最大竖向变形差可达12mm左右,发生在结构中部偏上。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可以使得竖向构件变形差在伸臂桁架中产生的内力较小。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混凝土 弹性模量 变化 徐变 收缩 竖向变形 差异

Analysis and Treatmen t of Vertical De format ion Differe nce of S uper High-r ise Bu ilding Z hou Jianlo ng,Yan Fe ng(Ea st China Arc hitectural De sign&Re se arch Insti tute Co.,Ltd.,Shanghai200002,China)

Abstrac t:The ver tic al defor ma tion difference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is analyse d c ombining w ith Nanjing Zifeng Ma nsion, of which roof is381me te rs hi gh,ac cording to pro visions about e lastic modulus,c reep and shrinkage in Eur ope an code.In

a nalysis,the fa ctors such as construc tion sequence,cree p a nd shrinkage of c onc rete,difference o f press stress of ve rtical

me mbe rs,a djust of c omponents on the proce ss of construc tion and etc a re c onsidered.The re sults of ana ly sis indic ate d tha t

c omposite c olumns occ ur the maximum ve rtical de for ma tion of about80mm,reinfo rc e

d c oncret

e co re shea r wall occ ur the

ma xi mum ve rtical defor mati on of about70mm at middle positi on of the structural height whe n half a year a fter the struc ture roof is c onstructed.The ma xi mum ve rtical de for ma tion difference betwee n co mposite columns a nd shear walls ac hieve s12mm

a ppro xi ma tely.I t is pointe d out tha t a rranging construc tion sequence in rea son will occ ur minor inte rnal force in outriggers

c oming from vertic al deformation diffe rence be twee n co mposite columns an

d sh

e ar walls.

K eyword s:superhigh struc ture;elastic modulus;concre te;c reep;shrinkage;ve rtical de fo rma tion differe nc e

0 前言

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高层建筑的竖向变形差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的Russell H G等人对两幢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竖向变形进行了跟踪测试,其中高197m的Lake Point Tower经过3年后柱的最大轴向变形超过了200mm;高262m的Water To wer Place经过五年后柱与墙的竖向变形差超过23mm,虽然该建筑在层13~14设有刚性转换层,层32为刚度很大的设备层,但竖向构件间的轴向变形差异依然很明显[1,2]。现行的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 2002)要求对超高层结构考虑柱、墙竖向变形及差异问题,但是对于如何考虑影响竖向变形差的各种因素没有明确规定[3]。文[4~7]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由于混凝土徐变、收缩、温度作用和变荷载作用施工过程等对高层结构竖向变形的影响给出了高层结构竖向变形计算的相关公式和算例。

就工程实践来讲,以下问题必须考虑:1)施工过程中,正在施工的楼层标高会调整到设计标高,但是施工其上楼层时已经施工的楼层会因为弹性压缩、徐变、收缩产生竖向变形;2)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徐变、收缩和水泥材料类型、环境条件、施工进度、养护条件、施工顺序等因素有关,并且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3)超高层结构的结构布置与荷载分布会随高度变化而发生改变。国内已有的研究对于上述问题没有全部考虑,与工程实际尚有一定距离。结合南京紫峰大厦工程,考虑施工顺序加载、混凝土收缩徐变(包括龄期影响)、竖向构件压应力差异、施工过程中构件长度的调整等因素,分析计算超高层结构中不同竖向构件的竖向变形和差异,以及竖向变形差对结构构件内力的影响。

1 超高层结构概况

南京紫峰大厦是一幢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型钢混凝土组合柱-钢梁并且设置三道伸臂桁架的超高层结构,共70层(不含夹层),屋顶高度381m。其主要抗侧力体系是内部巨型核心筒和外围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在层10,35和60三个设备层设置高8 4m的外伸臂钢桁架把核心筒和组合柱连接在一起,另外与外伸臂桁架同一楼层的外围组合柱也通过设置斜撑构成环带桁架。其典型楼层结构平面和外伸臂桁架与带状桁架体

100

系见图1,主楼结构抗侧力体系见图2。

紫峰大厦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墙厚度为400~1500mm,从下到上逐步减小,混凝土强度等级由C60变化到C50;型钢混凝土组合柱的直径为900~1750mm,从下到上逐渐减小,混凝土强度等级由C70变化到C50,型钢含钢率在3%~10%范围内。紫峰大厦由低层到高层分别用作商场、办公、酒店,荷载随用

途而变化。

图1 典型楼层结构轴测图

图2 主楼抗侧力体系

2 计算原理和施工情况依据EC2规范

[8]

计算出混凝土随时间变化的弹性

模量、徐变和收缩。在计算中,使用等效弹性模量考虑混凝土弹性压缩和徐变产生的变形;使用等效温度降低考虑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变形。

为了模拟弹性模量、徐变、收缩随时间的发展,以大约每6层为一组,把整个结构分成14个不同的组,假定整个结构以组为单位向上施工;按照施工进度,取每组施工时间的中间时刻,计算出相应的弹性模量、徐变、收缩;然后转换为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温度降低。就整个结构来讲,随施工的不断进行,其中组的弹性模量、徐变和收缩也不断变化,并且结构与荷载也是逐个组向上施加,因此,按照施工顺序建立14个不同施工阶段的结构模型;这样,同一个组在不同施工阶段的模型中有不同的弹性模量、徐变和收缩值,同时也实现了按照施工顺序加载计算结构的竖向变形与差值以及由此引起的内力。不同竖向构件的轴向压应力差异在结构模型中被自然考虑。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紫峰大

厦的地质条件较好,故暂且不考虑地基不均匀沉降对竖向变形差的影响。这是偏于安全的做法,因为核心筒的轴向压应力较小,其轴向压缩较小造成竖向变形小于周边柱的,但是由于其自重较大,地基沉降量会较大,从而减小剪力墙和柱的竖向变形差。

因为主体结构外包玻璃幕墙,芯筒剪力墙和周边组合柱的温度差异不大,所以不考虑温度变化对结构竖向变形差的影响。

在计算混凝土随时间变化的弹性模量、徐变、收缩时,需要明确施工中材料、环境条件、施工进度、施工顺序等情况。下面根据实际情况和工程经验对此做出假定:1)核心筒剪力墙和型钢混凝土柱中使用的水泥为快硬高强水泥;2)紫峰大厦施工环境相对湿度取为80%;3)型钢混凝土柱的加载时龄期取7d,核心筒剪力墙的加载时龄期取为15d;施工速度取5d 一层;4)核心筒领先周边组合柱6层施工;5)施工时恒载、附加恒载一起加上,忽略施工活载,活载在结构封顶半年后一次性加上;6)伸臂桁架的施工安排是首次施工到伸臂桁架时先临时固定,待施工到上一伸臂桁架层时再把下一伸臂桁架层中的伸臂桁架终固。3

芯筒剪力墙与组合柱间的竖向变形值及差异按照前述的计算原理和施工情况,计算了紫峰大厦周边组合柱及芯筒剪力墙在结构封顶后半年的竖向变形量值和差异。在周边组合柱和核心筒剪力墙中分别选取了对应的8个点,见图3,查看和统计出其竖向变形情况。为了节省篇幅,选择四组对应的柱墙列出图3 典型楼层结构平面布置

其计算结果,见表1。表中给出了考虑施工调整和不考虑施工调整两种情况下的柱墙竖向变形及差异。

实际上,施工中一般是把正在施工的楼层实时调整到设计标高,从而补偿本层和之前已经产生的竖向变形。但是其后施工的楼层会使已经施工的楼层产生新的竖向变形,这就是

施工调整之后的柱墙竖向变形及差异。如果不考虑施工中对正在施工和之前的楼层竖向变形进行的调整,就得到了不考虑施工调整时的柱墙竖向变形及差异。表1显示出,考虑与不考虑施工调整的计算结果差异很大,而与工程实践相符合的情况是考虑施工调整后的结果。图4直观地反映了是否考虑施工调整对于计算出的竖向变形及差异数值的影响。早期的竖向变形差异研究中就忽视了施工调整,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

101

这一问题被正确认识。

从表1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组合柱与芯筒墙的竖向变形量及变形差的最大值既不是发生在结构顶部,也不是在结构底部,而是发生在结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图4(a)直观地显示出四组典型组合柱与芯筒墙的竖向变形量及竖向变形差沿高度的分布。 结构封顶半年组合柱与剪力墙竖向变形及差异

表1

楼层

层7层18层30层39层45层51层62层67标高(m)37 094 4144 7194 8217 6240 4297 0339 0C1竖向变形(m m)34 2859 21

74 13

80 15

78 61

73 69

42 97

23 91(不考虑施工调整)(39 95)(77 24)(109 14)(136 04)(149 15)(160 46)(178 40)(183 34)W 1竖向变形(m m)33 8356 2867 83

70 16

66 96

60 79

38 56

21 99(不考虑施工调整)(38 68)(72 64)(99 01)(120 37)(128 06)(134 97)(146 88)(154 56)柱墙竖向变形差(m m)0 452 936 309 9911 6512 904 411 92(不考虑施工调整)(1 27)(4 60)(10 13)(15 67)(21 09)(25 49)(31 52)(28 78)C3竖向变形(m m)35 0557 83

69 75

73 23

71 62

66 15

39 75

22 79(不考虑施工调整)(41 15)(78 64)(108 93)(133 74)(146 79)(158 33)(177

04)(182 90)W 3竖向变形(m m)33 2854 7265 44

67 40

64 35

58 49

37 22

21 15(不考虑施工调整)(38 27)(71 38)(97 06)(118 01)(125

69)(132 53)(144 30)(151 13)柱墙竖向变形差(m m)1 773 114 315 837 277 662 531 64(不考虑施工调整)(2 88)(7 26)(11 87)(15 73)(21 10)(25 80)(32 74)(31 77)C4竖向变形(m m)31 9654 80

63 54

62 51

59 14

50 52

20 41

(不考虑施工调整)(39 09)(75 96)(104 54)(127 94)(140 00)(149 61)(160 72) W 4竖向变形(m m)30 0247 8555 30

56 59

53 38

48 43

29 72

(不考虑施工调整)(35 63)(65 64)(88 69)(108 50)(116 12)(122 57)(133 29) 柱墙竖向变形差(m m)1 946 958 245 925 762 09-9 31 (不考虑施工调整)

(3 46)

(10 32)

(15 85)

(19 44)

(23 88)

(27 04)

(27 43)

需要说明的是,柱墙竖向变形及差异受到施工顺序加载、混凝土收缩徐变(包括龄期影响)、竖向构件压应力差异、施工过程中构件长度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实际工程中结构布置的变化、使用功能及荷载的不同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计算结果,所以不同组的柱墙竖向变形及差异表现出有所不同的特点。例如柱C4在层63就已收掉,而墙W4则一直延伸到层70,所以在结构顶部出现了芯筒墙的竖向变形量大于组合柱的结果。

为了考察结构的竖向变形及差异随时间的发展情况,按照前述的计算原理,计算结构封顶后三年的组合柱与芯筒墙的竖向变形及差异,见表2。表1和表2的 结构封顶三年组合柱与剪力墙竖向变形及差异

表2

楼层层7层18层30层39层45层51层62层67标高(m)37 094 4144 7194 8217 6240 4297 0339 0C1竖向变形(m m)34 7361 46

79 24

88 65

88 59

84 60

51 35

29 17(不考虑施工调整)(40 47)(80 18)(116 67)(150 46)(168 09)(184 21)(204 80)(223 67)W 1竖向变形(m m)34 3058 59

72 91

78 30

76 20

70 64

46 77

27 27(不考虑施工调整)(39 22)(75 62)(106 44)(134 33)(145 73)(156 84)(178 17)(191 65)柱墙竖向变形差(m m)0 432 876 3310 3512 3913 964 581 90(不考虑施工调整)

(1 25)

(4 56)

(10 23)

(16 13)

(22 36)

(27 37)

(26 63)

(32 02)

比较反映出,随时间的发展,柱和墙的竖向变形量及变形差有所增大,但是增大幅度不大,而且外伸臂桁架使得差异变形的增加更为缓慢。

图4 C1与W1的竖向变形及差异沿高度的分布

4 芯筒剪力墙与组合柱的下料长度调整

在施工过程中,竖向构件会随着施工的进行而不

断发生竖向变形,而建造单位也会实时测量正在施工的楼层标高并且将其调整到设计标高。如果事先对施工过程中的竖向构件压缩量有个定量的估计,则可以使得施工中的标高调整工作更加方便,因为组合柱和芯筒剪力墙中的型钢是提前加工好的,在加工型钢的时候可以考虑到其竖向变形而预留出其压缩量。这里以正在施工的楼层达到其设计标高为标准,估算竖向构件的下料长度调整。图5给出了按照计算的组合柱C1,芯筒墙W1在各楼层段下料长度的预调整量,也就是施工相应楼层段时估算的竖向变形量,其中B4表示地下层4,S12表示地上层12。竖向构件的预调整量是以大约6层为一组表示的。

图5反映出,柱和墙在各楼层段下料长度的预调整量总体上表现出从结构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大的特点。这是因为施工到上部楼层时,其下部结构的高度较大,从而压缩、徐变、收缩变形量较大,为补偿这些变形就需要较大的预调整量。

图5 各段下料长度的预调整量

5 竖向变形差异对伸臂桁架内力的影响

为了避免组合柱与芯筒墙之间的竖向变形差在伸

臂桁架中造成过大的内力,设定的施工情况是在初次

102

施工到伸臂桁架层时先临时固定,通过伸臂桁架杆件端部的转动或滑动释放组合柱和剪力墙之间的竖向变形差,使得竖向变形差不在伸臂桁架中产生内力。待施工到上一伸臂桁架层时再把下一加强层的伸臂桁架终固。

终固一个加强层的伸臂桁架时,其上一加强层之上的楼层施工产生的结构竖向变形差就会在已经终固的伸臂桁架中产生内力。表3给出结构封顶后半年、活荷载加上之后,布置在核心筒三角形底边所在轴线和相邻轴线上的伸臂桁架中,由于组合柱与芯筒墙之间的竖向变形差产生的轴力及轴力应力比。其中TRO10-D1表示层10轴 T G上的伸臂桁架腹杆,TR O35-D2表示层35轴 TG上的伸臂桁架腹杆,结构的轴线位置见文[9]的图3。由于结构在层36时立面收进,轴 TG 上的伸臂桁架在层60~61之间不存在。

伸臂桁架由于构件竖向变形差产生的轴向力表3伸臂桁架TRO10-D1TRO35-D1TRO10-D2TRO35-D2T RO60-D2轴力(kN)28606936231129693320

轴力应力比0 0590 0880 0570 0610 065

从表3可以看出,竖向变形差产生的伸臂桁架内力比较小,基本不会影响其在抵抗风或者地震等侧向力作用时发挥作用。

6 结论

依据欧洲规范EC2关于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和收缩徐变的规定,考虑施工顺序加载、混凝土收缩徐变、竖向构件压应力差异、施工过程中构件长度的调整等因素,对一幢超高层结构进行了竖向变形及差异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超高层结构的竖向变形及差异分析必须考虑施工中把正在施工的楼层实时调整到设计标高,从而补偿本层和之前已经产生的竖向变形这一实际情况,才能得到与工程实践相一致的竖向变形及差异结果。

(2)由于结构布置与荷载分布的变化,不同位置的芯筒墙与组合柱的竖向变形及差异可能存在区别。一般来说,超高层结构芯筒墙与组合柱的竖向变形量及竖向变形差的最大值既不是发生在结构顶部,也不是在结构底部,而是发生在结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

(3)对于屋顶高度381m的的紫峰大厦来说,按照常规的施工做法,即把正在施工的楼层实时调整到设计标高,在结构封顶后半年的时候,组合柱产生的竖向变形最大约80mm,芯筒剪力墙产生的竖向变形最大约70mm,发生在结构的中部;组合柱与芯筒墙的最大竖向变形差可达12mm左右,发生在结构中部偏上。

(4)为了使得施工中标高调整的工作更加方便的进行,可以估算出施工指定楼层段时新产生的竖向变形量,从而在加工钢结构时留出预调整量;预调整量总体上表现出从结构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大的特点。就组合柱来说,结构下部的层1~6段需要预留5mm左右的长度,而结构上部的层51~56段需要预留20mm左右的长度。

(5)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造成的另外一个结果是结构层高的变化,这可能对非结构构件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影响到电梯的使用。在施工非结构构件和安装电梯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6)为了避免组合柱与芯筒墙之间的竖向变形差在伸臂桁架中造成过大的内力,在实际施工时,让伸臂桁架首先临时固定,等到施工到上一伸臂桁架层时再把下一加强层的伸臂桁架终固。这样竖向构件的变形差在伸臂桁架中产生较小的内力,基本不会影响其在抵抗侧向力时使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R USSELL H G,CORELY W G.Ti me-dependent behavior of column in

water tower place[J].ACI SP55,1981:347-373.

[2]R USSELL H G,LAVSON S C.Thi rteen years of deformati ons in water

tower place[J].ACI Structure Journal,1989,86(2):182-191.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2002)[S].

[4]杨丽,郭志恭.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如何考虑收缩、徐变

的作用[J].工业建筑,1995,25(4):40-46.

[5]罗文斌,张保印.超高层建筑S+RC混合结构竖向变形差的工

程对策[J].建筑结构学报,2000,21(6):68-73.

[6]周绪红,黄湘湘,王毅红等.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系竖向

变形差异的计算[J].建筑结构学报,2005,26(2):66-73.

[7]邓志恒,秦荣.考虑施工过程收缩徐变对高层建筑结构影响理论

分析[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35(5):28-31.

[8]EC2:EN1992-1-1(2002).Design of concrete s truc tures[S].

[9]闫锋,周建龙等.南京绿地紫峰大厦超高层混合结构设计[J].

建筑结构,2007,36(5).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捐助 梁思成建筑教育基金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院60周年之际,为纪念和宣传建筑学院的创办者梁思成先生对我国建筑事业、近代建筑教育事业、中国古建筑研究和中国近代城市规划事业的杰出贡献,弘扬梁思成先生的爱国、奉献、敬业精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发起建立 梁思成建筑教育基金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是中国高层次建筑设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建筑学院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为回馈社会,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4月向 梁思成建筑教育基金 捐款贰拾万元,以支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继承发扬梁思成先生精神,开展中国建筑与城乡规划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授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功存教育,义声长孚 的荣誉证书。

103

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变形分析控制

5.5.3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变形分析控制 5.5.3.1施工步骤的划分 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主体结构施工方案,我们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为25个步骤来进行施工模拟分析,以每3层作为一个施工步骤,核心筒施工进度超前外筒约16m标高,具体如下表所示。 5.5.3.2.计算内容 计算各施工阶段结构变形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5.5.3.3.算法及荷载概述 根据施工顺序,我们采用MIDAS/GEN进行施工阶段模拟分析,计算模型为一整体模型,按照施工步骤将结构构件、支座约束、荷载工况划分为25个组,按照施工步骤、工期进度进行施工阶段定义,程序按照控制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某一施工步骤时,程序将会冻结该施工步骤后期的所有构件及后期需要加载的荷载工况,仅允许该步骤之前完成的构件参与运算,例如第一步骤的计算模型,程序冻结了该步骤之后的所有构件,仅显示第一步骤完成的构件(6层核心筒),参与运算的也只有6层核心筒,计算完成显示计算结果时,同样按照每一步骤完成情况进行显示。计算过程采用考虑时间依从效果(累加模型)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到每一阶段完成状态下的结构内力和变形,在下一阶段程序会根据新的变形对模型进行调整,从而可以真实地模拟施工的动态过程。 计算模型完全按照结构招标图建立,所有构件的截面、材质与招标图完全一致,功能层楼板未直接建板,而采用定义刚性层程序自动默认楼板的存在,楼板自重以恒载的形式

加载到结构梁上。 计算荷载主要考虑结构自重和楼面恒载、施工活荷载,以及塔吊附着力,塔吊附着力将按照塔吊爬升工况,在分析过程中逐步改变加载位置。 5.5.3.4.施工过程模拟分析 每一施工过程中的分项工程,其中包括X、Y、Z三个主轴方向上的位移值(DX,DY,

钢结构构件常用表面处理措施

钢构件常用表面处理措施 1.1常见钢构件表面处理方法 常用钢构件表面处理技术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①表面本色白化处理;②表面镜面光亮处理;③表面着色处理。 表面本色白化处理:钢构件在加工过程中,经过卷板、扎边、焊接或者经过人工表面火烤加温处理,产生黑色氧化皮。这种坚硬的灰黑色氧化皮主要是NiCr2O4和NiF二种EO4成分,以前一般采用氢氟酸和硝酸进行强腐蚀方法去除。但这种方法成本大,污染环境,对人体有害,腐蚀性较大,逐渐被淘汰。 目前对氧化皮处理方法主要有二种: ⑴喷砂(丸)法:主要是采用喷微玻璃珠的方法,除去表面的黑色氧化皮。 ⑵化学法:使用一种无污染的酸洗钝化膏和常温无毒害的带有无机添加剂的清洗液进行浸洗。从而达到钢构件本色的白化处理目的。处理好后基本上看上去是一无光的色泽。这种方法对大型、复杂产品较适用。 1.2.2 钢构件表面镜面光亮处理方法:根据钢构件产品的复杂程度和用户要求情况不同可分别采用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化学抛光等方法来达到镜面光泽。这三种方法优缺点如下: 1.2.3 表面着色处理:钢构件着色不仅赋予钢构件制品各种颜色,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而且提高产品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钢构件着色方法有如下几种: ⑴化学氧化着色法; ⑵电化学氧化着色法; ⑶离子沉积氧化物着色法; ⑷高温氧化着色法; ⑸气相裂解着色法。 各种方法简单概况如下: ⑴化学氧化着色法:就是在特定溶液中,通过化学氧化形成膜的颜色,有重铬酸盐法、混合钠盐法、硫化法、酸性氧化法和碱性氧化法。一般“茵科法”(INCO)使用较多,不过要想保证一批产品色泽一致的话,必须用参比电极来控制。 ⑵电化学着色法:是在特定溶液中,通过电化学氧化形成膜的颜色。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结构选型课程论文》 班级:建筑13-1 学号 姓名:穆宝宝 指导老师:王东坡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选型及分析 摘要: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是高层结构是否合理、经济的关键,随着建筑高度和功能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论文总结了各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复杂、新颖的结构体系的受力特征,进而对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要点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选型分析 一,高层建筑选型的重要性 1高层建筑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我国城市化进程及人口的持续增长导致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居住、生产、生活用地日趋紧张。为节约及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减少拆迁费、市政工程费和复杂地形处理费,提高城市社会吸纳能力及其综合效益,缓解城市膨胀及城市房屋的严峻供需矛盾,改善城市环境与调节心理等城市社会性问题,高层建筑的数量仍将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持续增长,且其规模、高度、复杂性及建设速度也将呈上升趋势。 2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性提高现代高层建筑体形与平立面空间分布日益复杂,高度、规模、投资日益增大,要求性能更先进、更优化的结构系统形式与之相适应。主要表现为:(1)需求多元化、功能综合化的趋势,必然要导致高层建筑方案平立面形状与内部空间分布等多样化、个性化与复杂化,为增大建筑净空

高度,很多一般多高层建筑中不存在的新问题与矛盾开始出现,对结构系统形式的要求提高。(2)随着高度与规模等增大,高层建筑投资增加、工期增长,其结构系统优化的必要性及可优化的空间与效益将更明显。结构优化,首先是其形式的优化,然后才是其布局与构件参数的优化。(3)高层建筑需考虑的影响因素日益复杂、系统、综合和多变,选型需要的知识信息愈加庞大,选型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将增大。 二,高层建筑常用类型 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型式繁多,框架、剪力墙、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是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中较为传统的、广为应用的结构体系。随着层数和建筑高度增加,利用结构空间作用,又发展了框架一简体结构、筒中筒结构多筒结构和巨型结构等多种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包括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包括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以及混合结构,即由多种材料构件如钢筋混凝土构件、钢构件、组合结构构件(钢管混凝土构件、型钢混凝土构件及组合梁等)构成的结构,现分别加以分析。 1、框架结构体系 由框架梁、柱、楼板等主要构件组成。其特点是柱网布置灵活,便于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延性较好。横向侧移刚度较小。因此适用

钢结构试题及答案

1.体现钢材塑性性能的指标是( C )P11 A .屈服点 B. 强屈比 C. 延伸率 D. 抗拉强度 2.在结构设计中,失效概率p f 与可靠指标β的关系为 ( B )。P4 A .p f 越大,β越大,结构可靠性越差 B .p f 越大,β越小,结构可靠性越差 C .p f 越大,β越小,结构越可靠 D .p f 越大,β越大,结构越可靠 3.对于受弯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通过控制 ( B )来保证的。P108 A .稳定承载力 B .挠跨比 C .静力强度 D .动力强度 4. 钢框架柱的计算长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C )P154 A.框架在荷载作用下侧移的大小 B.框架柱与基础的连接情况 C.荷载的大小 D. 框架梁柱线刚度比的大小 5. 格构式轴压构件绕虚轴的稳定计算采用了大于x λ的换算长细比ox λ是考虑(D )P92 A 格构构件的整体稳定承载力高于同截面的实腹构件 B 考虑强度降低的影响 C 考虑单肢失稳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 D 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 6. 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与承压型高强度螺栓连接( C )P64 A 没有本质差别 B 施工方法不同 C 承载力计算方法不同 D 材料不同 7.为保证格构式构件单肢的稳定承载力,应(C )。 A 控制肢间距 B 控制截面换算长细比 C 控制单肢长细比 D 控制构件计算长度 8.梁的纵向加劲肋应布置在( C )。P123 A 靠近上翼缘 B 靠近下翼缘 C 靠近受压翼缘 D 靠近受拉翼缘 9.同类钢种的钢板,厚度越大( A )P23 A. 强度越低 B. 塑性越好 C. 韧性越好 D. 内部构造缺陷越少 10. 在低温工作的钢结构选择钢材除强度、塑性、冷弯性能指标外,还需(C )指标。P12 A. 低温屈服强度 B. 低温抗拉强度 C. 低温冲击韧性 D . 疲劳强度 11. 钢材脆性破坏同构件( D )无关。 A 应力集中 B 低温影响 C 残余应力 D 弹性模量 12.焊接残余应力不影响构件的(B )P49 A .整体稳定 B .静力强度 C .刚度 D .局部稳定 13.摩擦型连接的高强度螺栓在杆轴方向受拉时,承载力(C )P64 A .与摩擦面的处理方法有关 B .与摩擦面的数量有关 C .与螺栓直径有关 D .与螺栓的性能等级无关 14.直角角焊缝的焊脚尺寸应满足1min 5.1t h f ≥及2max 2.1t h f ?≤,则1t 、2t 分别为(A )的 厚度。P31 A .1t 为厚焊件,2t 为薄焊件 B .1t 为薄焊件,2t 为厚焊件 C .1t 、2t 皆为厚焊件 D .1t 、2t 皆为薄焊件 15.理想轴心受压构件失稳时,只发生弯曲变形,杆件的截面只绕一个主轴旋转,杆的纵轴由直 线变为曲线,这时发生的是(D )。P79 A .扭转屈曲 B .弯扭屈曲 C .侧扭屈曲 D .弯曲屈曲 16.对于受弯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通过控制 ( B )来保证的。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施工竖向变形分析_范峰

DOI:10.14006/j.jzjgxb.2010.07.015 文章编号:1000-6869(2010)07-0118-07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施工竖向变形分析 范峰1,王化杰1,支旭东1,黄刚2,祝恩淳1,王宏2,沈世钊1 (1.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2.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4)摘要: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施工过程中结构竖向变形累积问题尤为突出,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建立了适于结构施工模拟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综合时变结构离散分析法与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实现了超高层结构施工 全过程分析;将整个结构按照施工过程划分成一系列材料参数、几何参数、荷载边界条件不同的平衡体系;通过对各平衡体 系的有限元求解,实现了考虑徐变效应的施工全过程模拟,获得结构各施工阶段的竖向变形、层间压缩量以及框筒内外相 对竖向变形,分析了施工过程中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竖向变形。将模拟结果与一次性加载和不考虑徐变的施工模拟结果对 比表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变形计算应考虑施工过程和徐变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建议方法 的可行性。 关键词:混合结构体系;施工过程;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时变结构;徐变 中图分类号:TU973.14文献标志码:A Analysis of vertical deformation during construction of the 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 FAN Feng1,WANG Huajie1,ZHI Xudong1,HUANG Gang2,ZHU Enchun1,WANG Hong2,SHEN Shizhao1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150090,China; 2.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Co.Ltd,Wuhan430064,China) Abstract: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 is one of the highest buildings of the world,of which the cumulation of vertical deformation during construction is significant and worth investigating.A refined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developed to conduct full-process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like 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in which the discrete analysis method of time-varying structures and the age-adjusted effective modulus method were both used.In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a series of stages,each with a structural system that was part of the whole structure and with different material parameters,geometrical parameters,loading and boundary conditions.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 in consideration of creep of concrete was simulated successfull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the analytical method developed.With respect to different construction stage,the total vertical deformation,inter-floor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and the relative deformation between the outer frame and the core-wall were obtained through the analysis.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form analysis of the stage-wise full-process of construction with and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creep and the results from the conventional analysis of the whole building under the total load from all self-weight and construction applied to the structure‘in one go’shows that,the cumulative effect on the deformation from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creep effect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analyzing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and the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suchlike.Finally,the calculated results correlate well with the monitoring results. Keywords:hybrid structure system;construction process;age-adjusted effective modulus method;time-varying structure;creep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J01B02),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HITQNJS,2007029)。 作者简介:范峰(1971—),男,安徽安庆人,工学博士,教授。E-mail:fanf@https://www.360docs.net/doc/8215774027.html, 通讯作者:王化杰(1982—),男,辽宁大连人,博士研究生。E-mail:huajie_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8215774027.html, 收稿日期:2009年6月 811

钢结构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钢结构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钢结构因其自身优点,在桥梁、工业厂房、高层建筑等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大量的工程建设过程中,钢结构工程也暴露出不少质量通病。本文主要针对辽宁近年来在钢结构主体验收及竣工验收中的常见问题及整改措施谈一些看法。 一、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部分问题及解决方法 1、构件的生产制作问题 门式钢架所用的板件很薄,最薄可用到4毫米。多薄板的下料应首选剪切方式而避免用火焰切割。因为用火焰切割会使板边产生很大的波浪变形。目前H型钢的焊接大多数厂家均采用埋弧自动焊或半自动焊。如果控制不好宜发生焊接变形,使构件弯曲或扭曲。 2、柱脚安装问题 (1)预埋件(锚栓)问题现象:整体或布局偏移;标高有误;丝扣未采取保护措施。直接造成钢柱底板螺栓孔不对位,造成丝扣长度不够。 措施:钢结构施工单位协同土建施工单位一起完成预埋件工作,混凝土浇捣之前。必须复核相关尺寸及固定牢固。 (2)锚栓不垂直现象:框架柱柱脚底板水平度差,锚栓不垂直,基础施工后预埋锚栓水平误差偏大。柱子安装后不在一条直线上,东倒西歪,使房屋外观很难看,给钢柱安装带来误差,结构受力受到影响,不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措施:锚栓安装应坚持先将底板用下部调整螺栓调平,再用无收缩砂浆二次灌浆填实,国外此法施工。所以锚栓施工时,可采用出钢筋或者角钢等固定锚栓。焊成笼状,完善支撑,或采取其他一些有效措施,避免浇灌基础混凝土时锚栓移一位。 (3)锚栓连接问题现象:柱脚锚栓未拧紧,垫板未与底板焊接;部分未露2~3个丝扣的锚栓。 措施:应采取焊接锚杆与螺帽;在化学锚栓外部,应加厚防火涂料与隔热处理,以防失火时影响锚固性能;应补测基础沉降观测资料。 3、连接问题 (1)高强螺栓连接 1)螺栓装备面不符合要求,造成螺栓不好安装,或者螺栓紧固的程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 选型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包含大量确定与不确定的因素,受诸多条件和因素影响,高层结构是否合理、经济的关键,随着建筑高度和功能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除了要考虑工程造价和投资能力,还要考虑所选结构型式对建筑功能的适应性,施工条件,技术能力,施工工期,建筑材料和能源供应,建筑美学要求包括建筑群及其环境的配合,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自然灾害等等。 竖向承重结构的选型: 在对竖向承重结构进行选型时,首先考虑的是建筑物的高度和用途。不同结构体系的强度和刚度是不一样的,因而它们适应的高度也不同。一般说来,框架结构适用于高度低、层数少、设防烈度低的情况;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可以满足大多数建筑物的高度要求;层数很多或设防烈度较高时,可用筒体结构。当建筑物的高度超出规范表中数值时,要进行专门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选择结构体系应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建筑物的用途。目前国内高层建筑按用途大体上可分三大类:住宅、旅馆及公共性建筑(办公、商业、科研、教学、医院等)。住宅建筑一般采用剪力墙结构。 水平承重结构的选型: 水平承重结构对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和传递水平力有重要作用。水平承重结构选型通常有以下几种,平板体系、无梁楼盖、密肋楼盖和肋

形楼盖。平板体系:平板体系采用单向板或双向板,常用于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其优点是板底平整,可以不加吊顶,结构高度低,可以降低层高。但当跨度大时,采用平板较困难,一般非预应力平板不宜成过6m,预应力平板不宜超过9m,否则平板厚度过大,楼面重量太大。采用现浇预应力无粘结平板楼面可以减少板厚。无梁楼盖:在层高受限制情况下,公用建筑常采用无梁楼盖。无梁楼盖最好带现浇柱帽,以加强板柱连接的可靠性。无梁楼盖的合适跨度是:普通钢筋混凝土楼面6m以内;预应力混凝土楼面可达9m。密肋楼盖:密肋楼盖多用在跨度较大而梁高受限制的情况下。筒体结构角区楼面也常用密肋楼盖。当采用装配式楼板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应加混凝土现浇面层。楼盖结构应满足:房屋高度超过50m时,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及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现浇搂盖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50m时,8、9度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6、7度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可采用装配式结构。同时对于现浇楼盖,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也不宜高于C40。 下部结构的选型: 高层建筑的基础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上部结构传来的巨大荷载传递给地基。高层建筑基础形式选择的好坏,不但关系到结构的安全,而且对房屋的造价、施工工期等有重大的影响。高层建筑基础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超高层项目结构体系选型浅析

超高层项目结构体系选型浅析 1 超高层住宅结构材料体系 目前超高层住宅主要使用的结构材料有钢筋混凝土和型钢,因此超高层结构按材料类型可以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混合结构。 1).钢结构 钢材强度高、质量轻(支撑同样重量下),特别适合作为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世界最早一批超高层建筑大都为钢结构建筑。 钢结构主要包括钢框架和钢斜撑结构,由于钢结构轻柔,风荷载下水平位移大,舒适性较差,加上防锈、防火的因素,目前在我国很少用于超高层住宅。 但钢结构高强轻质,节约结构构件截面,在风荷载小、烈度高和软弱地基地区的超高层住宅采用钢结构还是有明显优势;加上钢板剪力墙、编织网筒等新的结构形式的应用和发展,侧向刚度问题得以解决;同时,钢结构具有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的特点, 可实现建筑住宅产业化,大大减少项目建设周期,实现绿色环保,相信未来钢结构也可以在超高层住宅一个发展方向。 2).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位移小,舒适性佳,在抗风设计方面有优势;钢筋混凝土结构耐腐蚀、耐火、维护方便,建造造价和维护成本均低于钢结构,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超高层住宅(200m以内)的主流形式。

对于超高层住宅,宜采用高强混凝土,目前普遍用到C60。随着性能的不断改进,国内、外已有超高层公建项目开始使用C10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预计未来会推广到超高层住宅。 3).混合结构 随着建筑高度的攀升,钢筋混凝土结构墙、柱尺寸需要不断加大,一方面加大了基础的负担,另一方面,占用了建筑空间,影响使用和美观。因此,在混凝土构件里加入型钢,形成钢—混凝土组合构件;或部分构件直接采用钢构件,组合成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混合结构兼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已成为我国超高层公建的主流形式。对于超高层住宅,由于目前我国住宅高度不高(大多少于150m),结构形式单一(大多为剪力墙结构),混合结构应用不多。但随着我超住宅高度和结构形式的发展,混合结构是大势所趋,如北京财富中心二期公寓楼(198m)即采用了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混合结构。 2 超高层住宅结构受力体系 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是水平荷载的作用、特别是风荷载占主导地位。在低层结构中,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很少,结构以抵抗垂直荷载产生的轴力为主;弯矩和剪力的影响较小、侧向位移很小,通常可以忽略。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风或地震力)产生的内力和位移迅速增加。 由于上述特点,选择经济而有效的结构体系是超高层住宅设计的

预防钢结构构件变形有哪些方法

预防钢结构构件变形有哪些方法? 一、制造钢构件时,应结合材料实际的供应品种和加工技术水平及设备条件等确定加工工艺,以减少构件的应力及其变形。 1)尽量减少钢材品种,减少构件种类编号,以防止构件应力及变形。 2)对称零件的尺寸或孔径尺寸尽量统一,以便于机械加工;并有利于拼装时的互换性。 3)合理地布咒焊缝,避免焊缝之间的距离靠得太近,当材料的长度尺寸大于零件长度尺寸时,尽t减少或不做拼接焊缝;焊缝布置应对称于构件的重心或轴线对称两侧,以减少焊接应力集中和焊接变形。 4)零件和构件连接时应避免以不等截面和不等厚度相接;相接时应按缓坡形式来改变截面的形状和厚度,使对接连接处的截面或厚度相等,达到传力平顺均匀受力,可防止焊后产生过大的应力及增加变形。 5)构件焊接平面的端头的选型不应出现锐角形状,以避免焊接区热最集中,连接处产生较大的应力和变形。 6)建筑钢结构件各节点各杆件端头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宜靠得太近,一般错开距离不得小于20mm,以保证焊接质最,避免焊接时热量集中增加应力,引起变形的幅度增加。 7)现场制造钢构件用的加工设备应保证施工质量要求。 二、电焊机的选用应保证焊接电流、电压的稳定及负荷用量,并适应不同结构和各种位置焊缝的焊接要求。 ①交流焊机适用焊接普通钢构件。 ②直流焊机适用于焊接要求较高的钢构件。 ③埋孤自动焊适用于焊接钢构件中的梁、柱一类较长的对接或贴角焊缝。

④Cq气体保护焊适用于要求较高的薄钢板结构的焊缝焊接。 钢构件制造用的放样平台、组装平台应具有标准的水平面,特别是组装平台在辅设及使用前,一定用拉线法或仪器测量,如局部不平时可用垫铁调整垫平,其局部不平误差应控制在2~3mm范围内。这样可防止在组装构件时产生局部弯曲;平台的支承刚度应保证构件在自重压力下,不失稳、下沉,以保证组装构件的水平度。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竖向变形控制

超高层建筑竖向变形控制 1.变形差产生原因和危害 与一般的多层利高层建筑相比,超高层结构的设计除了需要在结构体系选择、抗震设计、抗风设计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之外,还需要考虑非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和内力分析。非荷载作用主要包括温度作用和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等。由于超高层结构高度可能在两三百米以上,以及不同竖向构件在压应力水平、材料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还有混凝土材料的徐变、收缩等非荷载作用时,因此超高层结构必然产生不可忽视的竖向变形及差异。 在超高层建筑中,核心筒、角柱、边柱的竖向变形差异来自多个方面。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各个部位垂直构件的截面轴向应力有高有低。在结构施工时,核心筒施工往往先于周边框架柱施工,造成结构各部分受荷时间有先有后。加上混凝土的弹性压缩、收缩、徐变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最终会使得结构构件产生可观的竖向变形及变形差异。这些变形将给设备安装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在结构中产生附加力矩。 常规结构设计中重力荷载一般采用线弹性静力分析,结构一次生成,荷载一次施加,然后与活荷载、风、地震等荷载进行线性组合,而没有考虑结构的刚度、荷载是逐步完成的,实际上结构生成和重力荷载的施加是一个逐层生成的过程。对于超高层建筑结构,不考虑整个结构随着施工过程逐层找平,重力荷载逐层施加这一实际结构生成

状况,将使得上部结构过早参与下部结构的变形协调,引起结构尤其是上部结构变形和内力畸形。 2.国内外工程研究现状 在国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高层建筑的竖向变形筹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的Russell H G等人对两幢钢筋混凝十高层建筑竖向变形进行了跟踪测试,其中高197m的Lake Point Tower,经过3年后柱的最大轴向变形超过了200mm;高262m的Water Tower Place经过五年后柱与墙的轴向变形差超过23mm,虽然该建筑在层13~14设有刚性转换层,第32层为刚度很大的设备层,但竖向构件间的轴向变形差异依然很明显。这些与时间和环境相关的超高层结构竖向构件变形及差异,将使相邻的结构构件及非结构构件产生附加应力,还可能影响设备的安装使用。 国内外的研究者对结构的竖向变形及著异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杨丽、郭忠恭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构件徐变和收缩的有关理论和公式,得竖向构件由于徐变和收缩产生的非弹性缩短,认为超过lOOm 的高层混凝土结构应该考虑徐变和收缩的影响。 3. 国内现行规范对竖向变形差的要求 我国现行的《商层建筑混凝十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对超高层结构考虑柱、墙竖向变形及差异问题进行考虑。 JGJ3—2010中5.1.9条:

钢结构焊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传统的时效方法有:热时效、振动时效、自然时效、静态过载时效、热冲击时效等。 机架焊接焊接后进行去应力处理,有自然时效处理(时间长,去应力不彻底,)、震动时效(效率高,费用低,只能去除焊接应力的70%左右)人工加热时效(时间短费用较高,能100%去除焊接应力,同时能进行去氢处理)。 在冷热加工过程中,产生残余应力,高者在屈服极限附近。构件中的残余应力大多数表现出很大的有害作用;如降低构件的实际强度,降低疲劳极限,造成应力腐蚀和脆性断裂。并且由于残余应力的松弛,使零件产生翘曲,大大的影响了构件的尺寸精度。因此降低构件的残余应力,是十分必要的。 采用大型燃油退火炉,进行机架焊后退火处理。采用多点加热、多点温度控制方式,温控采用热电偶自动控制仪表控制加热,使炉内各部温度均匀的控制在退火温度,保证工件的退火,同时能去除焊接过程中渗入焊缝中的H原子,消除了机架焊接件的氢脆。这种工艺具有耗能少、时间短、效果显著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范围、目的和方法?? 焊前预热和后热是为了降低焊缝的冷却速度,防止接头生成淬硬组织,产生冷裂纹。焊前预热温度一般在100-200度,后热不属于热处理,也是一种缓冷措施,后热的温度在200-300度,有的单纯是为了缓冷,有的是针对消氢处理的,一定的后热温度,能使焊缝中氢扩散出来,不至于集聚导致裂纹。后热保温时间要根据工件厚度来确定,一般不会低于0.5小时的。焊后热处理的就多了,主要分为四种:1低于下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消除应力退火,温度一般在600-700之间,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2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正火,温度在950-1150之间,细化晶粒,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再如不锈钢的固熔、稳定化处理,温度在1050左右,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能。尤其是抗晶间腐蚀的能力。再如淬火,不同的淬火工艺能得到不同的效果,提高钢的耐磨性,硬度等。3先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处理再进行低于下转变温度下的热处理。比如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等。4在上下转变温度之间进行的焊后热处理。750-900之间,一些材料的实效强化重结晶退火等。想详细的了解,建议找些书看看。不好讲的太详细。错误之处,大家多多批评!谢谢! 钢结构焊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一)产生原因 (1)加工件的刚性小或不均匀,焊后收缩,变性不一致。(2)加工件本身焊缝布置不均,导致收缩不均匀,焊缝多的部位收缩大、变形也大。(3)加工人员操作不当,未对称分层、分段、间断施焊,焊接电流、速度、方向不一致,造成加工件变形的不一致。(4)焊接时咬肉过大,引起焊接应力集中和过量变形。5)焊接放置不平,应力集中释放时引起变形。 (二)预防措施 (1)设计时尽量使工件各部分刚度和焊缝均匀布置,对称设置焊缝减少交叉和密集焊缝。(2)制定合理的焊接顺序,以减少变形。如先焊主焊缝后焊次要焊缝,先焊对称部位的焊缝后焊非对称焊缝,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后焊收缩量小的焊缝,先焊对接焊缝后焊角焊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型与优化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型与优化 发表时间:2017-11-18T16:07:05.49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作者:杨振宇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建筑也日趋超高层化。 上海 20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建筑也日趋超高层化。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结构自重越来越大,同时水平风荷载也显得尤为突出。因此,超高层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超高层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优化的基本概念,选择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 关键词:超高层;结构优化;体系选型;高宽比;加强层;外框柱选型 1、超高层建筑的现状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结构体系的不断创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水平的持续提高,使超高层建筑得到了迅猛发展;世界最高建筑的记录不断被刷新,目前的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哈利法塔),高达828米,共160层,成为了现代经济与技术发展的有力见证;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体系的选型与优化,影响着建筑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对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超高层结构类型及特点 顾名思义,高层建筑的特征在于“高”。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坪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高层建筑依据房屋高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般高层建筑:24~60米;中高层建筑:60~100米;超高层建筑1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根据所采用的结构材料可分为三类: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其中钢结构的优点是强度高、自重小、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但造价较高、施工精度要求高、防火性能差。混凝土结构优点是可塑性强、用钢量小、取材方便、施工简便、造价低、维护成本低;缺点是自重较大,施工速度慢、构件占用空间大、需要支模施工;混合结构是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组合而成的结构体系,组合形式多种多样,结合了上述两者的优点,降低了用钢量及自重、施工便利;混合结构综合了成本、性能、施工等方面要求,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超高层结构类型。 众所周知,影响高层结构设计尤其是超高层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是水平力,既水平风荷载和地震荷载,那么判断一个超高层结构方案的好坏,就要看他的抗侧力体系,是否能高效的抵抗水平力; 在超高层建筑里比较常见的几种抗侧力体系:框架核心筒、巨柱核心筒、筒中筒等,其中框架核心筒使用的最多,其核心筒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为增加结构延性或控制轴压比可以加设型钢,高度超过一定范围可以设置加强层来控制位移,外框柱也有多种选择:钢筋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等等;加强层和外框柱的选型后文详细分析。 3、超高层经济性 评判一个结构体系的经济性,经常采用含钢量作为指标;含钢量,既单位面积钢筋含量,以工程中钢筋总用量除以面积得出,含钢量和工程造价息息相关,其指标更是考核设计水平和成本控制的有效工具;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可大大降低结构含钢量,如102层的纽约帝国大厦,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用钢量206公斤/平米;而110的芝加哥希尔斯大厦,采用筒体结构,用钢量仅161公斤/平米,相差近20%; 影响结构含钢量的主要因素: ①建筑物的体型、平立面规则程度、层高、柱网布置、地下室覆土厚度; ②结构类型、基坑支护类型、桩基类型、底板类型; ③结构计算参数选取、合理的计算模型、材料选用和荷载取值、构造措施等; 4、超高层结构优化 ⑴优化思路 ①方案阶段、通过与建筑专业的充分沟通,对建筑的平面布置、立面造型、柱网布置等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要求,使结构的高度、复杂程度、不规则程度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结构概念设计贯穿于建筑方案阶段,能逐步引导建筑专业向有利于结构体系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②初步设计阶段,通过对结构体系、结构布置、建筑材料、设计参数、基础形式等内容的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选出最优方案; ③计算过程中,通过精确的荷载计算、细致的模型调整,使结构达到最优受力状态,进一步降低用钢量; ④施工图阶段,通过精细的配筋设计抠出多余钢筋,将含钢量降至最低; ⑵优化要点 ①合理的高宽比:一般内筒高宽比10~12、外筒高宽比6~8较为合理,外筒高宽比超过8会给结构设计带来一定难度,高宽比超过9的超高层结构,设计上会非常困难,当然还要结合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地震设防烈度和风荷载;例如深圳京基大厦,高439m,高宽比9.5,本身难度就大,深圳又是七度区,风荷载也大,所以采用了三道伸臂桁架、五道腰桁架,还加了斜撑,风荷载下的弹性层间位移角是1/470,仍不能,满足规范1/500的要求,是唯一一个未达到位移要求的100层超高层;再有天津高银大厦,主结构597m,高宽比9.7,天津设防烈度7.5,风荷载也大,自然条件很差,最后采用了矩形框架加斜撑的结构形式; ②加强层的设置 加强层设置的关键是伸臂桁架和腰桁架:腰桁架作用是加强外框柱的联系,使其均匀工作;伸臂桁架是协调内筒与外框柱,减小侧向变形;加强层的布置有利有弊,在满足相关指标的前提下,应该尽量不设或少设;设置位置应通过精细计算、通过敏感性分析选择效果最好的楼层,不能只为算够指标而随便设置; 关于腰桁架与伸臂桁架设置的优先级,一般应先采用腰桁架,从高区到低区,若位移仍不满足,再设置伸臂桁架,伸臂桁架设置在高

钢结构房屋防冷桥问题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客户对于钢结构房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对钢结构房屋防冷(热)桥的要求就是其中主要的内容之一。由于钢结构房屋存在冷(热)桥的问题,致使钢结构房屋存在两大质量隐患,其一是热能的大量损失;其二是室内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结露滴水的现象。热能损失是有悖于节能降耗的国家建筑节能的总体政策要求,而结露滴水会影响室内设备及产品安全,包括钢结构房屋建筑本身,在电子、烟草、纺织、医药、食品以及核能源对防漏水要求很高的行业中会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运营和产品质量。但是钢结构房屋的冷(热)桥问题长期并普遍地存在着。本文试通过多年的实践及实验,总结解决钢结构房屋重点部位的冷(热)桥问题,请指正。 1. 钢结构房屋产生冷桥的原因分析 冷桥:也称热桥,这是南北方对同一事物现象的不同叫法。北方称为冷桥,而南方一般称为热桥(在冷库中也称冷桥)。本文后统称为冷桥。钢结构房屋的冷桥主要是指钢结构建筑外围护系统与外界进行热量传导时,由于围护结构中的某些部位传热系数明显大于其他部位,使得热量集中地从这些部位快速传递的现象。这种快速传递的现象,一方面会大量地发生热损失,严重的情况下相当于降低三分之一的玻璃纤维保温棉的热阻值(《钢结构》2004年第一期张伟《钢结构建筑的保温设计》),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冷凝结露现象。 钢结构房屋产生冷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钢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中存在冷桥或节点缺陷造成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单层或双层钢板的檩条冷桥 在钢结构房屋中的屋面和墙面系统,由于设计和构件的原因,使保温棉在檩条的部位被压缩(如下图1),在该部位钢板和檩条的交接处,热工性能大大降低,即导热系数大大提高,造成整个建筑的保温性能大降。 图1 檩条冷桥(外露自攻钉冷桥)示意图 屋面、墙面自攻螺钉冷桥 屋面自攻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露自攻螺钉的情况(如图1);另外一种是立缝板(咬口板)或暗扣板不外露螺钉的情况(如图2)。 图2 不外露螺钉冷桥示意图 在外露螺钉情况下,外露螺钉直接通过檩条,通过下层板形成冷桥通路,即使在螺钉帽上覆盖保温材料,也会通过屋面板-自攻螺钉-檩条而形成冷桥通路。 在不外露螺钉情况下,其冷桥通路是通过屋面板--支架--固定支架--自攻螺钉-檩条而形成的。 屋面、墙面洞口的冷桥 屋面洞口主要是指通风器(转流通风气器支座,自然通风器支座和条形通风器支座)、出屋面拉索节点和设备支架等(如图3)。

钢结构各个构件和做法(上)

钢结构各个构件和做法-钢结构加工(上) 1、建筑体系 1-1、门式刚架体系 1-1-1、基本构件图 1-1-2、说明 力学原理 门式刚架结构以柱、梁组成的横向刚架为主受力结构,刚架为平面受力体系。为保证纵向稳定,设置柱间支撑和屋面支撑。 刚架 刚架柱和梁均采用截面H型钢制作,各种荷载通过柱和梁传给基础。 支撑、系杆 刚性支撑采用热轧型钢制作,一般为角钢。柔性支撑为圆钢。系杆为受压圆钢管,与支撑组成受力封闭体系。(钢结构加工) 屋面檩条、墙梁

一般为C型钢、Z型钢。承受屋面板和墙面板上传递来的力,并将该力传递给柱和梁。 1-1-3、门式刚架的基本形式 a.典型门式刚架 c.带局部二层的门式刚架

1-1-4、基本节点 a.柱脚节点 找接柱脚刚接柱脚一刚接柱脚二. b.梁、柱节点

柱头节点一柱头节点二梁间连接竹点 吊车梁牛腿节点 抗风柱连接节点丄 ■局部二层节点参照多层框架体系。(钢结构加工) 1-1-5、刚架衍生形式

1-1^则架衍生形式 九单亠坡单跨 ■吊车和局部二层可在衍生形式刚架中布置 ■山墙刚架其本质也是多连跨刚架,不过中间柱与刚架柱比截面旋转了 90度。 1-2、多层框架体系 1-2-1、框架图示 r 1」 r —^一 ___—( I r / -? * - - _, 」1 - ■—? ---------------------- ---------------------------------------- I F ii y z J 星而 i r 2 1 i ! Ei t 况山墙刚架 d.连跨单用脊 化单坡连跨

关于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的初步探讨 张奎立

关于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的初步探讨张奎立 发表时间:2018-11-16T19:14:04.6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作者:张奎立[导读] 摘要:高层建筑选型的问题伴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也开始凸显,大量的高层建筑造型不顾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设计方案虽然夺人眼目,却为此要付出巨大经济代价。 安徽新天柱工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 230000摘要:高层建筑选型的问题伴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也开始凸显,大量的高层建筑造型不顾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设计方案虽然夺人眼目,却为此要付出巨大经济代价。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正确处理高层建筑的选型设计。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 一、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重要性 高层建筑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我国城市化进程及人口的持续增长导致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居住、生产、生活用地日趋紧张。为节约及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减少拆迁费、市政工程费和复杂地形处理费,提高城市社会吸纳能力及其综合效益,缓解城市膨胀及城市房屋的严峻供需矛盾,改善城市环境与调节心理等城市社会性问题,高层建筑的数量仍将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持续增长,且其规模、高度、复杂性及建设速度也将呈上升趋势。 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性提高现代高层建筑体形与平立面空间分布日益复杂,高度、规模、投资日益增大,要求性能更先进、更优化的结构系统形式与之相适应。主要表现为需求多元化、功能综合化的趋势,必然要导致高层建筑方案平立面形状与内部空间分布等多样化、个性化与复杂化,为增大建筑净空高度,很多一般多高层建筑中不存在的新问题与矛盾开始出现,对结构系统形式的要求提高。随着高度与规模等增大,高层建筑投资增加、工期增长,其结构系统优化的必要性及可优化的空间与效益将更明显。结构优化,首先是其形式的优化,然后才是其布局与构件参数的优化。高层建筑需考虑的影响因素日益复杂、系统、综合和多变,选型需要的知识信息愈加庞大,选型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将增大。 二、结构的选型问题 1.结构的超高 在抗震规范与高规中,对结构的总高度都有严格的限制,特别是新规范中针对以前的超高问题,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级高度的建筑外,增加了B级高度的建筑,因此,必须对其重视,一旦结构为B级高度建筑甚或超过了B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 2.结构的规则性 新旧规范在这方面的内容产生了很大变动,在这方面新规范增添了很多的限制条件,如: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平面规则性信息等,此外,新规范采用强制性条文对“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明确规定。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新规范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注意这些限制条件,防止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陷于被动。 3、短肢剪力墙的设置 在新规范中,短肢剪力墙定义为对墙肢截面高厚比为5~8的墙,且通过实际经验和实验数据,对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短肢剪力墙增加了很多限制,因此要最大程度避免采用短肢剪力墙。 4.嵌固端的设置 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嵌固端有可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设置在人防顶板等位置,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结构设计工程师往往忽视了此从而带来一系列需要注意的方面.如: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限制、嵌固端上下层抗震等级的一致性、在结构整体计算时嵌固端的设置、结构抗震缝设置与嵌固端位置的协调等等问题,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后期设计工作的大量修改或埋下安全隐患。 三、高层建筑结构选型 根据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对高层建筑结构在概念阶段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该阶段设计的优缺点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整体的经济性。 (一)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选型与建筑施工的关系高层建筑施工工艺的不同,不仅会影响到材料消耗、劳动力、工期及造价等技术经济指标,而且也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受力状态,抗震性能等。所以在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选型时就要对施工工艺连同其它因素加以权衡,综合考虑。现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造价主要包括材料、模板及施工三部分。据统计,在造价中模板的费用是最主要、最易变化的部分,它可占总造价的33%-55%,模板体系选择是否合理,不仅影响主体结构造价,而且与施工速度及劳动力消耗有着密切关系。 (二)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体系选定的原则(1)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力传递路线;(2)具备多道抗震防线,不会因部分结构或构件失效,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侧力或承受重力荷载的能力;(3)具有必要的承载力、良好的延性和较多的耗能潜力,从而使结构体系遭遇地震时具有足够的防倒塌能力;(4)沿水平和竖向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分布均匀,或按需要合理分布,避免出现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环节,从而防止地震时出现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的危险。 在确定高层建筑方案的同时,应综合考虑房屋的重要性、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房屋高度、地基基础,以及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并结合结构体系的经济、技术指标,选择最合适的结构体系。 四、针对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进行设计 1、结构选型设计的条件 在进行建筑结构选型设计前,需要对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在满足相应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合理的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在高层建筑选型上,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各种建筑结构形式,并针对材料的选用情况进行慎重的分析。一般来说,很多的建筑成本花费最高的阶段就是结构设计阶段,而且在这一阶段,施工工期也相对较长。所以,有效的保障结构选型设计的质量,就能够使得高层建筑建设的整体质量得到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