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的记忆中,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的比赛场上,只要有中国运动员参赛,就一定会响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嘹亮口号。
这个口号是由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提出的。1971年,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前,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乒乓球队员时正式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指导方针。正是在这个著名方针的指导下,中国乒乓球队在这届世乒赛上为中美关系的解冻作出了突出贡献,小小银球“转动了地球”。世乒赛结束后,中美两国乒乓球队实现互访,打破了两国二十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中美关系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
从此之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八个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项宝贵的精神遗产,使人性的高尚品质得以在强调“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赛场彰显出来。
无论体育竞赛价值观怎么变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应该成为每一个运动员体育行为的准则,也应该成为体育竞赛中的“普世价值”。可让人赧颜的是,这个口号被畸解了,被异化了。比赛场上,时不时见到运动员大打出手的场面。
以中国男蓝为例,2001年亚锦赛上,中国队就曾与黎巴嫩队大打出手,结果被中国篮协罚款15万元人民币;2005年斯坦科维奇杯上,中国队又与波多黎各队群殴,结果中国篮协将此定性为严重的违纪违规事件,共有教练队员16人受到处罚,罚款总额达到17.6万美元。在这次的友谊赛上,中国男篮再度“出手”,一场火爆的群殴戏就在球迷面前上演,不知道中国男篮的众将士这次又会为自己的冲动付出怎样的代价。
中国男篮一再上演群殴戏,极大地损害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严重地亵渎了中国的形象!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最初只是一种体育精神,到现在延伸为比赛精神,也就是在比赛中,友谊才是第一位的,比赛的结果还是其次的,因为比赛的目的就是增
进友谊、促进交流。可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价值观的改变,在某些比赛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也就仅仅只是一个口号而已。
必须质疑的是,对于这类令人无法容忍的现象,中国蓝协开出的处罚单,竟然只是轻飘飘的“男篮主帅与队员分别罚款二万到五万元,没有球员被禁赛”。
这样的处罚,能惩戒中国男蓝?依我看,这完全是一种姑息和纵容!
中国男蓝技不如人,打人却有如“力拔山兮气盖世”一样“威武”。这难道仅仅只是中国男蓝的耻辱!莫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已经过时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这是1971年由周恩来总理提出来的,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前,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乒乓球队员时正式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指导方针。正是在这个著名方针的指导下,中国乒乓球队在这届世乒赛上为中美关系的解冻作出了贡献,小小银球“转动了地球”。世乒赛结束后,中美两国乒乓球队实现互访,打破了两国二十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中美关系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
从此之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八个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项宝贵的精神遗产,使人性的高尚品质得以在强调“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赛场彰显出来。上世界70年代以前生人的人们,估计都很熟悉这句话,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宛如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出现在中国大地的每一个有竞赛的角落,从班级的拔河到全国的运动会,它是口号,是标语,是体育行为的准则。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话经常在各种活动、比赛中出现。有的人真正到比赛中,不考虑什么友谊了,想尽一切办法让对方不如自己;有的人会更加重视友谊,不会趁人之危而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有的人呢,则没有主见,朋友家人或老师教练说怎样就怎样,像机器人似的由创始人指使。下面,就让我这个极为普通的无名之辈来浅略地谈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吧!
在观看体育赛事时,比赛运动员们是否都始终和心和气呢?不可能吧?偶尔也会与敌人甚至同队人员发生争执,或继而发展为伤人。这时那些运动员们的心理就变为“比赛第一,友谊第二”了,这种行为的确不可取、不可学、不可行的。
处于青春期的本人,也难免经不住诱惑看“青春偶像剧”,在其中一部中的一集上,举办了一个关联到一个学校是否还能存在的重大比赛,这个重大的任务交给学生来实行。这是一场接力赛,赛前,一个运动员腿抽筋(这个运动员下文简称A),他的敌人告诉他要多吃香蕉(这个敌人下文简称B),然而A不听。比赛时,最后一棒A与B开始跑了,快到终点时,A的腿又开始抽筋了,B停下来,说要扶A,A经过一番周折后终于答应让他扶,到终点线只有一步之遥时,A倒下了,恰巧碰到了终点线,A的学校赢了,而好心帮他的B的学校输了。看过后,我思考了一番。A是否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个观念呢?有,他是不小心倒下的;没有,他在比赛过后为什么不解释呢?不管有还是没有,B具有很强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意识。我认为,真正赢了的是B的学校,他只是结果败了,但它的过程是美丽的,它的过程体现了人类本性中应具有的精神,它的过程也是令人感动、值得每个人,特别是结果赢了的即A的学校学习!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无论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是否都是好的、行得通的?不,至少我认为不是。就像上面我举出的例子一样,那最后是友谊吗?能成为友谊吗?不一定。如果事后,B想要与A成为朋友,建立起友谊,行吗?也不一定。那位本应输的那个学校的A心里可能有两种想法。从好的一面想,他会相信B;若从坏处想,他心里认为对不起B,或许会怀疑B是真心与自己交朋友吗?是不是想把自己引上钩后报复自己?所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是随时都用得上、行得通的。
总体来说,我们时刻要具备“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但在使用时,要三思而后行,那样才能得到所谓最真诚的友谊。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从小就常听到的这句话,我感觉这是中国最虚伪的口号之一。
其实,真正的比赛,就应该是比赛第一,友谊第二。
模糊记得很久以前,是报刊什么的吧,登了这么一个故事:
可能是说在跳水之类的比赛中,外国选手成绩先是很高。
但中国选手选手超常发挥,不但赢了比赛,还大大破了记录。
也许是太激动了,当时还较为保守的中国选手们互相拥抱欢呼。
可让中国选手没想到的是,那些外国选手也全都冲过来与她们一起拥抱欢呼!
中国选手在后来的感想中说,为此我深深体会到:体育无国界,破纪录是人类共同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