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监护室细菌感染回顾性研究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起因和相关的护理方法。
方法:把我院内的病人选为观察对象,总结其发生在院内的感染状况,范围是20__年1月到20__年12月收治的3066例病人。
结果:有226例病人出现院内感染,基于组内3066例病人,所以总感染率是7.37%。
我院出现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的几率在20__年显示为10.71%,到20__年变为7.25,到20__年变为4.93%。
可以看出这几年的几率是下降态势。
结论:要完善预防院内感染的管理体制,合理使用多种方式预防这类感染发生。
重症监护室(ICU);护理;院内感染在医院的各部门中,重症监护室(ICU)的职责是观测和诊治危重病人的病情,同时还有病情加重的病人和免疫力弱的病人,包括很多感染源都聚集在这。
根据资料显示,ICU病人拥有高于其他部门病人出现院内感染的概率。
所以,防患和掌控ICU院内感染蕴含着及其突出的临床功能。
旨在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出现感染的起因和相关的治疗策略,本文使用回顾性剖析的策略对20__年1月到20__年12月在我院ICU收治的3066例病人开展有关院内感染状况的剖析,以下是报道情况: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这3066例病人中,都是20__年1月到20__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包括20__例男性病人,1066例女性病人,年龄是22到81岁之间,这里面有从神经外科转进的1022例病人,有从消化内科转进的1002例病人,有从胸外科转进的624例病人,有从普通外科转进的300例病人,有从急症科转进的100例病人。
按年份来看,我院重症监护室在20__年、20__年、20__年的病人在性别、疾病种类上相差不多(p>0.05),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所以能够比较。
1.2实施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此306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包含了临床诊疗资料、病情诊断、不同的化验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实施侵入性检查的状况等。
外科重症监护室5年医院感染资料回顾性分析

h s ia r m tb r2 0 o S p e e 0 9 Reut Th v r g aewa . 9 ( 9 12 6 ,t emao o ptl o Oco e 0 4 t e tmb r2 0 . s l f s ea e a eNIrt s9 7 1 / 1 ) h j r 1
中 国感 染 控制 杂 志 2 1 0 0年 7月 第 9卷 第 4期
C i n e t o to Vo o 4J l 0 0 hn JI fc n r l l N u 1 C 9 2
・
25 1 ・
.
1 床 研 究 .
外 科 重 症 监 护 室 5年 医 院 感 染 资 料 回顾 性 分 析
s e f r we si tr at 4 . 5 0 , b o n la i 2. 9 ) n l dtem (. 2 ) i s weel r epr oyt c (0 2 V ) ad mi vt 8 3 a dbo sra 9 3 .Am n t o N1 o r a r a c y( o og
i ltdp t o e s 6 . 3 ( 8 / 7 )weeg a n g t e a tr , 2 8 ( 3 2 6 s ae ah g n , 7 0 1 5 2 6 o r rm- e ai ce i 2 . 3 v b a 6 / 7 )we eg a - o iv o c, r r m p s iec c i t ad1 . 4 (8 2 6 ee u g n 0 1 2 / 7 )w r n i su o o a r g n s n a u a e e a ieS a h lcc i( NS f .P e d m n s e u i oa a dc g l s n g t t p y oo c C )weet e a o  ̄ v r h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探讨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NICU内发生院内感染的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院内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
结果:本组50例患儿中,胎龄越小、体重越轻、住院时间越长、侵入性操作次数越多、抗生素应用种类越多,其院内感染几率越大。
结论:NICU患儿院内感染主要与患儿体重、胎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医源性接触、抗生素应用等因素有关,临床可根据上述感染因素给予积极护理,以减少NICU患儿院内感染几率。
标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胎龄;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护理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因多种原因出现围产期窒息缺氧、新生儿黄疸、胎粪吸入综合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胃肠功能衰竭等危重症,再加上新生儿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对外界环境还未能适应,易受外界病菌入侵,造成肺炎、脐炎、肠炎、呼吸道感染等院内感染,从而危及生命。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抢救危重新生儿的首要阵地,同时也是引发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场所[1]。
为进一步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探究护理对策,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50例重症监护室感染患儿进行调查分析,并实施了有效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共50例,均来自2010年2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其中男27例,女23例,胎龄:14 d 38例;肺炎26例,肠炎7例,脐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17例。
1.2 方法对50例院内感染患儿的性别、体重、胎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次数、抗生素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体重与院内感染关系本组50例患儿中,体重0.05),表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患儿性别无关。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并总结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建立预防和控制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 86 例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临床诊治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ICU医院感染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住院患者86 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 26 例(30.2%),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
原因分析:1、患者因其特殊的自身因素,如年龄、患有各种基础疾病,长期卧床。
2、侵入性诊疗护理操作、医疗仪器、物品的消毒等均成为ICU感染的原因。
我们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加强ICU管理2、各种侵入性操作已导致污染和感染环节3、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4、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6、提高认识注重医务人员培训。
结论 ICU 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 G-菌与真菌为主,耐药程度一般较高。
应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降低与控制ICU监护过程中的医院感染并积极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流行。
进行重点监测,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加强基础护理和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重视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等措施可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ICU;医院感染;院内感染率;影响因素;护理医院感染对于患者的健康与预后有着负面影响,一些细菌因此还会产生耐药性。
因此,医院感染已经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
ICU 的创建对于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患者病情严重,抵抗力较差,一般患者具有潜在性疾病或长期抗菌药物使用史,使得其中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要比普通患者很多。
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陆娟;谭舒稔;韦惠芬;黎宇【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600例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病率为24.6%,发生院内感染与患者年龄、性别、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护理人员配备、护理决策等因素有关.结论合理配备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对病房环境进行严格管理,提高医护人员交叉感染带来弊端的意识等措施可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18(042)003【总页数】2页(P262-263)【关键词】院内感染;重症监护室;护理【作者】陆娟;谭舒稔;韦惠芬;黎宇【作者单位】柳州市工人医院门诊部,广西柳州545005;柳州市工人医院门诊部,广西柳州545005;柳州市工人医院门诊部,广西柳州545005;柳州市工人医院门诊部,广西柳州545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3重症监护室患者具有病情重、免疫功能低下、部分患者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手术创伤大、侵入性操作多等特点,院内感染机会多,而且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率为24.6%。
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引起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并采取有力措施,把院内感染率降到最低非常重要。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选取柳州市工人医院2016年在重症监护室治疗的住院患者6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6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30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0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方位护理,并对两组院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2.1 院内感染600例患者有148例患者有院内感染。
感染率为24.6%。
在148例感染患者中,男性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年龄60~90岁感染率最高。
在情况分析中结果显示,观察组院内感染33例,感染率为11.0%与院内实验组院内感染115例,感染率为38.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

下 。
2 2 医 院感 染 部位 分 布 8 . 6例 医 院感 染患 者 中 ,
下 呼 吸道感 染 3 6例 , 4 . ; 尿道 感染 2 占 19 泌 O例 ,
占 2 . ; 3 3/ 胃肠 道感 染 l 例 , 1 . ; 流感 染 9 6 1 占 28 血 7例 , 8 1 ; 占 . 其他 感染 1 2例 , 1 . 。 占 40 2 3 医院感 染疾病 分 布 . 本 组 医院感染 患者 中 , 恶 性 肿瘤 2 O例 , 2 . ; 伤 性 疾 病 1 占 33 损 8例 , 占
文献标识码 : C
文 章 编 号 :0 2 6 7 ( 0 0 0 — 6 30 1 0 — 9 5 2 1 ) 80 9 -2
重症监 护室 (C 是 近 2 I U) O年 来 新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情 况 、 础疾 病等 。 基
2 结 果
个专 业 , 的创 建 和 完善 对 危 重 患 者 的抢 救 具 有 它
行)。 》
2 4 医院感 染 的致病 菌情况 .
本组染 5 单 4例 次 , 混合 菌 感 染 3 2例 次 , 从 分离 的病 原菌 中可 以看 出 , 真菌 类最 多 , 次为金 其
1 2 方 法 所 有 资 料 均 采 用 回顾 性 调 查 方 法 , . 调 集 所有 患者 病案进 行 资料 汇总 、 析 , 分 主要 内容包 括
十分重 要 的意义 , 由于这 些 I U 患者 通 常病 情 危 但 C 重、 抵抗 力差 , 用 多种 广 谱 抗 菌药 物 , 常 留置 了 使 且
重症监护室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 资 料 与 方 法
理措施 , 回顾 4 8例病人 的病情 、 感染 部位及 鲍曼 不动杆 菌感 染的危 险因素等资料 , 行整理分析 。 进
21 0 0年 1 2月 , ~1 我科 共 收治病人 6 0例 , 2 原 因分 析 7
11 一般资 料 .
发生 医院感染 6 8例次 , 中感染 鲍曼不 动杆菌 4 其 8例 。男 2 2 1 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 医院感染 的常见病 原菌 之一 鲍 9 . 例, 1 女 9例。年龄 6 7 。均符合医 院感染诊 断标 准… 。 曼不动杆菌可在医院环境 中长期 存在 , 3— 8岁 特别 是机体 抵抗力 下
医护人员对鲍 曼不动杆菌的认识 , 加强院 内感染 的监测 , 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易感因素对病人 的影 响, 时采 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能有效 地预 及
防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 院内感染的发生, 提高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 菌 ; 医院感染 ; 护理对策 d i 0 3 6/ . s .62— 6 62 1 .4 0 o: .9 9ji n 1 7 9 7 .0 1 2 .2 1 s 4
住院 2 。 2d
作者单位:30 4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 医院 4 06 王婷 : , 女 本科 , 护士
鲍曼不 动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 致病力弱 , 广泛存 在于各种 自 然环境 中, 故遇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时应仔细辨别 该菌是否 为
参 考文 献
[ ] V n io A, kn nP D lt e . ut oa nlei 8 edt l P Maie , r e P,ta A m lm d aa s tr o 1 i l g a
[ ]J oe o t ug A ) 20 , :8 - 8 . J . B n i r( m , 6 8 2 2 2 9 JnS 0 8 [ ] B s A,hr B 。 hna , . f a p r rcl u 9 uc C So JB a drR e a Ef c o e a i a m l h e i t 1 i y f i tu r — c
2010年医院重症监护室细菌感染监测与分析

( 四川 省 内 0
摘要 : 目的 了解 医 院重 症 监 护 室(C 病 原 茵 分 布 及 其 耐 药 情 况 , 临 床 诊 断 与 治 疗提 供 依 据 。 法 分析 2 1 入 住 重 症 监 护 室 且 IU) 为 方 0 0年
( e in eo d P o ls H si l N ia g i u n hn 6 ] 0 ) N ia g S cn e e o t , e in ,Sc a ,C ia 4 ] 0 j p ' pa j h
A s a t Obe t e T n es n h i ai fp to e i r u o n r g rs t c n h si lit s e c r u i fC f b t c : jci o u d r a d t s u t n o a g n ds i t n a d du ei a e i opt n n i a nt U1 0 r v t e t o h tb i sn a e v e I r
关键词 : 重症 监 护 室 ; 曼 不动 杆 菌 ; 测 合 理 用 药 鲍 监 中 图分 类 号 : 9 9 3 R 7. ; 9 5 R 6 . ; 9 8 1 R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6—43 (0 2 1 —0 1 10 9 1 2 1 )1 0 6—0 3
・
药物研究 ・
D u e e rh rg R s ac
中目茜
Ch na Ph r a e 髓c s i am c u 砒
21 0 2年 6月 5E 第 2 l l卷第 1 期 1
Vo. , o 1 ,u e5 2 1 121 N . 1 J n , 0 2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摘要] 为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与有效的护理对策。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5月期间,我院ICU接收的患者180例,从基础资料、感染部位、基础疾病、感染病菌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患者年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感染病菌类型与操作的关系及住院时间等。
结果 ICU 院内感染以老年体弱、病情危重患者居多; 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 基础疾病感染率以多发伤、脑血管意外最高; 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医务人员感染意识与院内感染也密切相关。
结论加强 ICU管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改善环境因素,切断感染途径是预防 ICU 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护理措施随着重症监护室(ICU)的构建与完善,大幅度提高了各类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与临床治疗效果,在危重患者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大部分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抵抗力都比较低,住院和卧床的时间相对较长,且经常需要进行一些侵入性的医疗操作,容易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对患者最终临床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增加患者的医疗成本,严重者甚至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院内感染主要指患者在医院内部发生的感染,如患者在住院期间于医院内获得并感染,或者在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患者入院前或者入院时机体内已经存在的感染。
重症监护室属于院内感染中最高发的科室,科室接收的多数都是感染的高危人群,例如长期卧床、置管以及侵入性操作等均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甚至很多危因素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对于院内感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就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在本组研究中一共有180例患者资料,入院时间为2022年10月—2023年5月,其中有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91例,年龄区间为15~82岁,平均年龄为(45.56±17.31)岁。
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细菌耐药研究

n e s e Me d i c i n e i n C h a n g x i n g C o u n t y ,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 t h e n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n o s o c o -
・
调查研究 ・
2 0 1 3 年 6 月 第 1 O 卷 第 1 6 期
重症监护 室患 者院 内感染 危险 因素分析 及细菌耐药研究
王 锦 华 王 晓 辉
1 . 浙 江 省长 兴县 中医院 重症 监 护室 , 浙江 长兴
3 1 3 1 0 0 ; 2 . 四川 大 学华 西 医院感 染 性疾 病 中心 , I  ̄) l l 成都
敏分析 ,院 内感 染 率 为 2 3 . 2 %, 感染 组 高 龄患 者 、 发 生低 蛋 白血 症 的患者 比率 明显高 于 未感 染组 ( P<0 . 0 5 ) , 感 染组 采 取 中 心静 脉 置管 和 呼 吸机 患者 的 比率 明显 高于 未 感染 组
脉置 管 和呼 吸机 患 者应 给予 高 度重 视 , 减 少 患者 病原 菌暴 露 机会 。 此外 , 需 要 注 意抗生 素 的合 理使 用 , 避 免 耐药
的发 生 。
【 关 键 词】 重 症监 护 室 ; 院 内感 染 ; 危 险 因素 ; 耐 药分析
【 中 图分类 号】 R9 6 9 . 3
mi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 i n f e c t i o n s i t e s a n d s p e c i e 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 a t t h e s a me t i me ,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a l y s i s o f p a t h o g e n wa s c a r r i e d o u t t o d e t e r mi n e t h e a n t i b i o t i c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b a c t e ia r . Re s u l t s Th e I CU n o s o c o mi a l i n f e c t i o n r a t e wa s 2 3 . 2 %. I n t h e i n . f e c t i o n g r o u p ,e l d e r l y p a t i e n t s a n d t h e h y p o p r o t e i n e mi a p a t i e n t s w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EICU和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感染发生率及治疗和转归情况调查研究

EICU和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感染发生率及治疗和转归情况调查研究高鸿章【摘要】目的调查本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EICU)和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及感染发生率,以及治疗和转归情况;总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经验,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EICU和ICU经过病原学培养鲍曼不动杆菌阳性的患者共6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该菌的耐药情况、定植及感染率、感染的治疗方法和转归,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其中非呼吸道感染7例;呼吸道感染61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18例,包括广泛耐药菌株11例,多重耐药菌株3例,全耐药菌株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有9例停用了抗生素(A 组),另外9例继续使用抗生素(B组).A组最终痊愈4例、显效2例、进步2例、无效1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8.89%(8/9);B组最终痊愈2例、显效2例、进步1例、无效4例(其中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55.56%(5/9).结论 EICU和ICU普遍存在鲍曼不动杆菌的定植及感染,定植率高于感染率.检出菌株多重耐药非常严重,其中以呼吸道最为集中,尤其以下呼吸道最为突出.同时,也少量分布在人体其他循环系统中,例如泌尿、血液等部位.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停止使用抗生素与继续使用抗生素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使用抗生素的总有效率并不优于停用抗生素的总有效率.【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8(012)007【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感染;定植;抗生素治疗【作者】高鸿章【作者单位】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山东阳光融和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住本院EICU和ICU经过病原学培养鲍曼不动杆菌阳性的患者共68例, 其中男38例, 女30例。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626例重症监护室住院病人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626例重症监护室住院病人医院感染调查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626例ICU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
结果 54例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63%,引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占44.07%。
结论重症监护室住院病人,普遍存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导致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易感因素,减少医院感染和耐药菌株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监护医院感染抗菌药物耐药菌株重症监护室(ICU)是为危重住院病人而设立的,目的是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救治。
由于ICU住院病人病情危急,普遍存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侵入性操作治疗等,更易发生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危重病人的治疗与康复。
通过对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对我医院2008年01月~2011年05月626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2008年01月~2011年05月我院ICU住院患者626例病历资料,其中男性359例,女性267例,年龄13~91岁。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查阅ICU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626例ICU住院病人中有5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63%。
2.2 医院感染部位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上、下呼吸道感染合计占61.11%;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率最高,占51.85%,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6.67%。
见表1。
表1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2.3 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比54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59株,分别为真菌26株,占44.07%,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革兰阴性菌24株,占40.68%,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9株,占15.2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
外科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32例临床观察

【 关键词 】 重症监护 室; 内 染; 菌 院 感 真
重症监 护室患者普遍存 在病 情危重 、 免疫力 低下 、
2 结 果
接受侵入性 诊疗 多 、 使用 广谱抗 菌药时间长等特 点 , 使
深部 真菌感 染( ep na i et n D I 远较普通病区 d ef gln ci , F ) u f o
2 1 深部 真菌感染发 生率 同期 间入住 IU的共有 . C
3 6例 患 者 , 发 生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3 3 共 2例 , 染 率 感
患者 多 , 是 导致 IU患者 死 亡 的重 要病 因之 一…。 这 C 为研究外科 IU院 内深部 真菌感 染 的发病特 点 , 索 C 探
腔引流液 4株 , 腔 引流液 1 腹 5株 , 汁 5株 。从菌 种 胆
间相 同部 位多次 分离 到的 同一 菌株不重 复列入 统计 。 深 部真菌感染诊 断标准 : 有真菌感 染的症状 、 体征 ; 血 培养 阳性 或至少 2次痰 、 呼吸道分泌物 、 粪便 、 液 、 尿 脑 脊液、 引流液培养 为同一 真菌 , 且临床 和其他辅助检查 符合真菌感染表 现。
1 ( 6 2 8 5. )
月发生深部真 菌感 染 3 2例 患者 临床 资 料 , 中男 2 其 4 例, 8 , 女 例 年龄 2 8~8 6岁 。其 中肝 胆术 后 1 1例 , 胃 癌根治 术后 、 结肠 癌切 除 术 后 8例 , 发创 伤 术 后 6 多 例, 心肺 复苏术后 3 , 例 急性重 症胰腺炎 4例 。基础病 中, 患高血压病 8 , 例 患糖 尿病 5例 , 合并冠 心病 4例 , 有脑梗死病史 4例。
表 3 菌株对 抗真菌药 物的耐药性
收 治的3 2例 院内深部真 菌感 染患者 的临床 资料。结果
急诊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析及防治

6_ 83 %;对亚胺培南 、美洛培南分别为 4 .%、06 9 5 5. %。米诺 环素及头孢哌酮 / 巴坦 、多黏菌素 B的耐药率较低 ,分别为 舒 2 . 3 . 68 1 %、56 . 3 %、 %。结论 为有效控制 A B引起的院内感染 , 可先经验性地选用头孢哌酮 / 巴坦或碳青霉稀类 , 舒 后及时根
患者 , 其中男 5 , 4 例 , 3例 女 5 年龄 2 3~9 , 7岁 中位年龄 5 . 8 5岁。
1 菌株 来源 . 2
兰阴性球杆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
用 , B已是医院感染 的重要病原菌 , 耐药性 日趋严重l A 且 l l 。一旦 感染 ,因缺乏有效 的抗感染药物 ,给感染 的控 制带来 了很大 困
Prv n e o i c Pe p e’ Ho pt l f Ha z o Ciy, n z o 31 01 Chi ol s s ia o ng h u t Ha g h u 0 4, na
【 b ta t 0be tv T ivsgt h dsiuin hrc rt s n du rs t c o c e bc r a m ni net n n A sr c】 j cie o neta te ir t caat ii ad rg eia e f A i t at bu ai fco i i e tb o e sc sn no e i i
采用计算 机统计 软件 SS 1. f i os PS rwn w 进行 数据 的 录 1 o 0 d
浙 江杭 州 30 1 ) 10 4
【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 ( I U) EC 鲍曼 不动杆菌( cnt at a m ni ) 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 , 预防 A ie bc rbu ai AB 感 o e , 为 和治疗 A B感染 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了 2 0 0 9年 1 0月 ~2 1 年 1月 EC 01 I U采集 的 9 8株 A B标本 的分布 与耐 药情 况 。 结果 9 8株 A B标 本 , 主要为痰液来源 , 8 为 0株 , 8 .%。药敏试验 显示 A 占 1 6 B对 头孢 他啶 、 哌拉西林 / 他唑 巴坦的耐 药率均超 过 6 %; 0 对环丙沙 星 、 左氧氟 沙星 、 曲南 、 氨 复方新诺 明、 庆大霉 素的耐药率分 别为 7 .%、02 7 . 7 _ 3 6 6 .%、93 %、03 %、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

பைடு நூலகம்323
探讨重症监护室 (ICU) 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
卜小红
(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人民医院 , 山东 淄博 )
·临床监护·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方法 选择我院 2015 年 2 月至 2016 年 5 月收治的 73 例重症监护 室医院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预防护理对策进行探讨;结果 分析发现引起重症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 自身抵抗力不强, 侵 袭性操作和抗菌药物的应用较多, 所以重症监护室发生医院 感染的几率更高。本研究中, 在全部 73 例医院感染患者中, 13 例患者的年龄小于 60 岁, 60 例患者的年龄超过 60 岁; 由 此可见, 年龄较大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更高, 主要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5 年 2 月至 2016 年 5 月收治的 73 例重症 监护室医院感染患者, 全部患者均满足医院感染的临床诊断 标准; 全部 73 例患者中, 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 40 例、 33 例; 患者年龄为 18-67 岁, 平均年龄 (52.2±2.5) 岁。
1.2 方法
回 顾 性 分 析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汇总分析患者的病例资 料, 包括患者的性别、 年龄、 疾病类型、 疾病严重程度、 手术史 以及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时间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
统计我院共收治重症监护室患者 295 例, 其中 73 例患者 发生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24.7%。全部 73 例医院感 染患者中, 13 例患者的年龄小于 60 岁, 60 例患者的年龄超 过 60 岁; 呼吸道感染 34 例, 胃肠道感染 16 例, 尿道感染 11 例, 血液感染 8 例, 其他感染 4 例。
感染非发酵菌感染在重症监护病房现状研究

题目:感染非发酵菌感染在重症监护病房现状研究单位:汕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ICU通讯作者:戴建伟姓名:谢岳丰正文[摘要] 目的:对近4年来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菌感染流行现状、细菌耐药性、非发酵菌病例发生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及影响感染者疾病转归因素进行分析,为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更恰当的抗感染方案和执行防治非发酵菌感染的诊疗规范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ICU培养为阳性的153株非发酵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感染非发酵菌病例发生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感染者疾病转归的因素。
结果:近四年我院ICU非发酵菌前四位为鲍曼不动杆菌60株(39.22%)、铜绿假单胞菌41株(27.8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0株(19.6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7株(11.11%)。
鲍曼不动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相比,总体耐药率较高,并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上升。
留置尿管>5d(P=0.024)、机械通气>5d(P=0.024)是非发酵菌病例发生多重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
APACHEⅡ>20分(P<0.001)是影响感染非发酵菌病例疾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四年来本院ICU非发酵菌分离率高,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首要地位,总体耐药率高。
严格把握出入ICU指征、加强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减少不必要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时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对于防治ICU非发酵菌感染极为重要。
[关键词] 重症监护;非发酵菌;多重耐药;危险因素;转归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普遍存在自身免疫力低下、基础疾病多、接受侵袭性诊疗多等特点,使重症监护室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发场所,据一项在欧洲1417个ICU 进行的院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1]发现,10038例患者有45%存在感染,ICU内发生的医院感染占所有科室的21%。
近年来非发酵菌已逐步超过肠杆菌科细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这类细菌是医院常见定植菌和条件致病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多见,由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等药物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多,使该类细菌引起的感染问题日益突出,耐药性日趋严重,甚至出现广泛耐药。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回顾性分析

【 键 词 】 院 内感 染 ; 重 症 监 护 室 ; 婴 儿 , 生 ; 细 菌定 植 ; 危 险 因 素 关 新
d i 1 . 9 9 j is . 6 4 3 6 . O O 0 . 4 o : 0 3 6 /.sn 1 7 — 8 5 2 1 . 2 0 0
李春 艳 , 刁士 燕 , 王峰 , 刘 飞 , 仲 伟硕 , 李玉 萍 , 徐 鹏
作 者 单 位 : 7 0 1山东 枣 庄 , 东 省 枣 庄 矿 业 集 团 中心 医 院 儿 科 ( 春 艳 , 士燕 , 峰 , 伟 硕 , 玉 萍 ) 五 官科 ( 鹏 ) 枣 庄 矿 业 集 团 2 71 山 李 刁 王 仲 李 , 徐 }
染 的 防 控 提 供 依 据 。方 法 学统 计 。 结 果
2 3例 新 生 儿 中 2 1 5例 发 生 2 9次 院 内 感 染 , 发生 率 为 儿. 。 新 生 儿 发 生 院 内感 染 的 危 险 7
因素包括胎龄≤3 周 、 2 出生 体 质量 ≤ 15 0g 胃肠 外 营 养 及 机 械 通 气 治 疗 ( < O 0 ) 0 、 P . 5 。感 染 部 位 中 以 肺 炎
生 数/ 0 10 0机 械通气 一 3。( ) 天L ] 4 部位 不 明的感 染 是 指 临床 上 有感 染 的非特 异性 全 身表现 , 反应 差 、 如 残
2 1d 平 均 1 . ; 均 出生体 质 量 20 7 1 , ~2 , 8 7d 平 0 . 5g
其 中≤ 15 0g 1 例 ; 0 6 平均 胎 龄 3 . 6 5周 , 3 ≤ 2周 2 5
占首 位 ( 7 9 ) 院 内 感染 病 死 率 为 8 0 。人 院 后 有 细 菌 定 植 者 较 无 细 菌 定 植 者 院 内感 染 率 高 。 结 论 3 . ; . A 0 低 出 生体 质 量 、 龄 以 及 机 械 通 气 是 院 内感 染 重 要 外 部 因 素 。 确 NI U 患 儿 个 体 细 菌 的定 植 情 况 将 有 助 胎 明 C
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

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调查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感染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经6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为55.00%,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8.33%、真菌13.33%、其他菌种3.33%。
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泌尿系统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均是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因素(P<0.05)。
结论:对于重症监护室易感染人群,应当予以重点监测,避免滥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减少非必要介入性诊疗操作。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感染病原菌;影响因素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遭受病原菌、细菌等侵害而形成的体内感染。
重症监护是引起感染重要场所,其因为收治的患者具备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机体抵抗力差等特点,身体防御机制处于最弱阶段,成为医院感染高危人选[1]。
虽然医院对重症监护室感染有着明确预防制度,但是依旧不少患者出现感染,对其生命安全构成进一步威胁。
本研究回顾性调查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
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回顾性调查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70.04±4.76)岁。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中相关标准;均需要24小时呼吸机治疗;排除24小时内死亡者,拒绝参与本次研究者;临床资料缺失者。
★作者简介:陈少卿(1976-10),男,汉族,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E-mail:*****************手机:159****4071。
▲通讯作者简介:黄国栋(1974-10),男,汉族,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主任Email:********************电话号码:137****90971.2方法收集重症监护是患者血液、尿液等,进行致病菌培养,仪器选择北京海富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型号:XS09-icount20)及AIP系统检测,质控菌株,检测完毕后实施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检测,全程操作均有一人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做好详细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细
关键词 : 细菌 ; 感染 ; 菌药物 抗
A ln c li v s i a i n o n e to n EI c i i a n e tg to fi f c i n i CU
W ANG n. HANG n Na Z Ho g
( m rec eat n,h it fl t o i lfA h i d a n esy Hfi 30 2 E e nyDp r tTeFr f i e H s t nu i lU i rt,e 20 2 ) g e m sA a d p a o i Me c v i e
s mp e , r m e aie b c e a a d G a p st e b ce a w l 9 1 % a d 1 . 0 a l s G a n g t a tr n r m o i v a tr ee 6 . 8 v i i i ' n 3 7 % r s e t ey a d F n wee 1 . 2 . r m e p ci l , u v n r 7 1 % G a n g t e b ce a man y ic u e i eo a t r b u n i, l b il n u na P e d mo a e u i o a S e or p o n s mat・ e ai a tr i l n l d d Acn t b ce a ma n i K e se a p e mo ie, s u o n s a r gn s , t n t h mo a l o v i l o p i a a d E c e ih a c l T e e w r o i e e c sb t e n p t ns a mi e o E C i i n f r 8 . tp yo o c s a r u hl n s h r i oi h r e e s me df r n e ew e a i t d t d t I U w t n a d a e h Sa h l c c u u e s i c . f e t h t 4
Ab t a t Ai sr c : m T n e t a e te d sr u in a d p too y o I U if cin a d t e a t it ss n i vt nomain, n op o i e o i v s g t h i i t n ah lg fE C n e t n h ni o i e st i i r t i tb o o b c i y f o a d t rvd
r t s e t ey a ay e rm t r o 0 9 t e e o 0 0 i u o pt . s l T e e wee 1 6 p t o e s i l td f m 5 er p ci l l z d fo Ocob r2 0 o D c mb r2 1 n o rh s i Re u t o v n 1 a s h r r 4 ah g n s ae r 5 4 o o
菌、 肺炎克雷伯菌 、 铜绿假单胞菌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 , 人室 4 8h内与 4 的 G一 8h后 菌菌株分布略有不 同, 大多对 亚胺培南保持着较 高的敏感性。G 菌以金 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 , 万古霉素保持着对 G 菌 10% 的抗菌 活性 。结论 0
菌病 原 学 及 抗 菌药 物敏 感 性 的临 床 资料 , 合理 选 择 经 验 性 抗 菌 药物 , 减少 耐 药 菌 的 出 现 。
t e b ce a w r l u c p iet a c my i . n l so I r e oc nr l h n e t n i I U a d d c e s ee r e c f h i a tr e a s e t ov n o cn Co cu i n v i e l s v n o d r o t e i c i E C e r a e t me g n e o e t ot f o n n h t
t e g ia c o mp r a s fa t it . eh d T e b ce a s ltsfo I U if cin a d t era t it u c p ii t e e h u d e fre i c lu e o ni oi M t o s n i b c h a t r ioae r m E C n e t i i oi s s e t l y w r i l o n h n b c bi
摘要 : 目的 明确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 IU 患者细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特 点 , EC ) 为指导 临床正确选择抗生索提
供依据 。方法 对 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20 0 9年 l 0月 ~ 0 0年 1 21 2月送检 的所有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 回顾性调查 。
结果 共送检标本 54份 , 5 分离菌株 16株 , 菌 占6 .8 , 菌 占 1 .0 真菌占 1.2 ; 菌主要为鲍曼/ 4 G一 91% G 37 %, 7 1% G一 溶血不动杆
w sh ret m n rm p siebc r . a ryo Ga ea v at aso e ihsset it t i i n m adG a oi a el gs a o gGa oiv at a M ji f rm ngtebce hw dhg cp b i p e r ps t a t e i ot i i r u il o m e y n m —
・
9 8・ 8
安பைடு நூலகம்徽 医 药
A h i d a n hr aeth Jun l 2 1 u ;5 8 n u Mei l dP am cui l ora 0 1 g1 ( ) c a c A
急 诊 重症 监 护 室细 菌 感染 回顾 性研 究
王 楠, 张 泓
202) 30 2 ( 安徽 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急诊科 , 安徽 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