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儿童发展(中教)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流体智力的基础上, 通过教育和社会文化经 验而获得的智力。发展 较迟,青年期仍在上升, 保持至老年。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人有8种基本能力,每一种能力都是独立存在的, 遵循不同的发展历程,并与相应的脑区对应。每 个人都有8种智能的可能性,都会表现出不同的 个体形态。 语言-言语能力、视觉-空间能力、数理逻辑能力、 音乐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能力、自省能力、 自然感知能力
鲍姆瑞德,两个维度:要求/反应性 四种教养方式
专制型(authoritarian) 权威型(authoritative) 放纵型(permissive) 忽视型(indifferent)
自我意识
活动内容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儿童最初形成的是生理自我,然后形成对自
己社会属性的认识即社会自我,最后发展起 心理自我。
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个体的情绪反应或行为结果。
影响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气质、体貌特征、成熟速率 二、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 三、学校因素 四、社会文化媒介因素
传统的四种气质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托马斯-切斯的婴儿纵向追踪研究
托马斯和切斯从1956年开始,对141名婴儿,
社会性参照是指个体有意地搜寻他人的情绪
信息(如面部表情等),以帮助解释不确定 环境和事件的含义。
8-9个月出现,到第二年变得善于运用该能力,
并贯穿一生。
社会性参照能力有助于儿童自我觉知和道德
感、道德行为的发展。
情绪障碍形成的ABC理论
A:刺激事件; B:个体对刺激事件的认知,即对这一事件
思维的基本单位:格式 思维的本质:适应 适应的两个过程:同化-顺应 影响认知发展的四个因素:成熟、自然经验、
社会经验和平衡化(决定性因素)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岁)(三座山实验)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守恒实验) 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
《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是首先使用问卷法、第一个对
青少年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
横断设计 纵向设计 聚合交叉设计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 5、临床法(皮亚杰独创应用于儿童) 6、生理心理法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
儿童的发展,本质上是不同时期一系列最近发展区 的获得。 最近发展区(ZPD) 一种动态概念,是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表 现)与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
信息加工理论
身体各机能系统的发展
1、身高、体重发展特征:速度呈S型 2、两个高峰期:0-2岁、青春期
二因素说(斯皮尔曼) 群因素说(瑟斯顿) 流体-晶体智力理论(卡特尔) 层次结构模型(弗农) 三维智力模型(吉尔福特)
卡特尔的流体-晶体智力理论
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
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 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 相对不受教育文化的影 响。在青春期后开始缓 慢下来,较早衰退。
遗忘的理论
衰退说 压抑说 干扰说: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提取失败说
思维的种类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2、专门知识 3、问题情境 4、功能固着 5、定势 6、证实偏见 7、动机和情绪 8、性格特征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9、人际关系
传统的智力理论
心理双性化
贝姆认为,具有双性特征的男性和女性比那些具
有典型传统性别特征的个体更能够灵活行事。适 当的双性化培养,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双性气质的优缺点,是男子气和女子气的综合。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研究的方法 临床法,对偶故事法 (2)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前道德阶段(2-4岁) 他律道德阶段(5-7岁)道德实在论 自律道德阶段(8-11岁)道德相对论 青少年时期
贝利的智力成长曲线
Bayley采用贝利婴儿智力量表、S-B量表、
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追踪36年研究。
13岁以前测验分数呈直线上升,以后逐渐缓
慢,到25岁时达到高峰,26-36岁属于保持 水平的高原期,随后有所下降。
情绪的状态
1、心境:比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 2、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 的情绪状态。 3、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 适应性的反应。
从他们婴儿期直至成年期,进行了30多年的 追踪研究。
婴儿的气质类型:
容易型、困难型、慢热型
气质类型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1、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2、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征进行个别施教 3、应按照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智力和知识
技能的教育
4、要教育学生学会不断认识并改善自己的气质
父母的教养方式
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
的总称。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人格特征等方面的期
望、要求和一般看法的固定印象。
性别认同: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
是男性或女性。
性别角色认同: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
来确认自己。
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生物社会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性别图式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心理人类学理论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研究方法 道德两难法
(2)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前习俗水平 阶段1:服从与惩罚定向 阶段2: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习俗水平 阶段3:人际遵从定向 阶段4: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 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 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情绪的分类
基本情绪:高兴、悲伤、厌恶、愤怒 自我意识情绪:尴尬、内疚、羞愧、自豪
三种社会情感
道德感 : 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 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理智感:个体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 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
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e)
早期依恋的测量与类型
测量方法: Ainsworth 的“陌生情境”测验 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依恋 不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 抗拒型依恋 混乱型依恋
同伴关系
1、同伴关系的测量方法:同伴提名 2、同伴关系的类型 受欢迎儿童(popular children) 被拒绝儿童(rejected children) 矛盾儿童(controversial children) 被忽视儿童(neglected children) 一般地位儿童(average children)
核心:观察学习 儿童的大部分学习都是通过观察、模仿进行学习, 模仿的行为通过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得到巩固。 所谓替代强化是指儿童的许多行为并未直接受到强 化,而是在观察别人行为时,别人所受到的强化影 响儿童去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这个过程称为替代 强化。 经典实验:波比娃娃实验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影响儿童生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孕期的影响
药物致畸的典型案例【反应停惨案】
3、环境的影响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婴儿深度知觉的经典实验:视崖实验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关于儿童发展的基本争论
遗传与环境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 发展的“关键期”
遗传与环境
单一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Vs环境决定论】 共同决定论 【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相互作用论
人类发展的关键期
对于人类而言,特定的能力和行为发展也可
1、人格学说
本我、自我、超我
2、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观
八个生命危机 前五个阶段及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 同一性发展的四种状态
华生的行为主义
经典条件反射 小阿尔伯特害怕白鼠的实验
百度文库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
操作条件反射 及时强化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常见的智力测验
比奈-西蒙量表(第一个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奈量表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首次采用离差智商) 瑞文智力测验(纯图形测验)
智商的分布
正态分布 IQ=100的人数最多 IQ高于130的人数和IQ低于70的人数均占极
少数,约为3%。 130以上为智力超常,70以下为智力低常。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新异性。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主体本身的状态
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 人的情绪状态。
引发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明确活动目的 (2)培养间接兴趣 (3)合理组织活动
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注意。 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
自我意识的发展
婴儿自我意识的测验:点红测验 自我意识的第一次飞跃:3岁左右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青春期 自控的研究:延迟满足范式(棉花糖实验)
延迟满足是指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目标而放弃即 时满足的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 力。
依恋形成的标志
6—8个月 婴儿出现分离焦虑和怯生
9-10岁:女性各项指标超过同龄男性 14-16岁:男性各项指标超过同龄女性
3、身体发展的原则 :头尾原则、近远原则
脑的发展
脑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速度先快后慢 髓鞘化:神经系统结构的变化,脑功能得以
提高 脑电发展的两个时期:5-6岁、13-14岁 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修复性、可塑性
《儿童发展》中学教育 复习提纲
南京晓庄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儿童
在发展心理学中,儿童是指0-17、18岁之间
的个体,是一个宽泛的“儿童”概念。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 学的正式诞生。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
能具有一个最佳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 刺激更为敏感,更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如 果错过,可能仍然有发展,但培养难度更大。 因此用“敏感期”更为恰当。
主要理论派别
一、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二、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三、认知主义理论
班杜拉、信息加工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4)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记忆
记忆的类型
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7±2个组块
记忆策略的发展 三种常用的记忆策略:复述、组织、精加工 青少年时期开始出现精加工
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进行研
观点采择能力
观点采择指的是个体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
观点区分并协调起来的能力(K. Rubin)。
塞尔曼(R. Selman,1980)采用两难故事
法研究了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霍妮的两难困境
观点采择的发展阶段
阶段0:3-6岁,自我中心的观点或未分化的角色 阶段1:6-8岁,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 阶段2:8-10岁,自我反省的角色采择 阶段3:10-12岁,相互角色采择 阶段4:12-15岁后,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采择
青少年的道德认知:自律道德
(1)认为规则或法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怀 疑、可以改变。 (2)判断行为时不只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 动机和意图。 (3)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再绝对化, 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 (4)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 者认识和改正。 (5)不再相信内在公正,认识到越轨行为可以隐蔽 而不被觉察或惩罚 。
究,发现遗忘的规律。他用遗忘曲线来表示 这种遗忘的进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 特点,最后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影响遗忘的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2)材料的意义与作用 (3)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4)学习程度 150%的过度学习 (5)材料的序列位置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6)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