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量管理

合集下载

农田土壤保护管理规范

农田土壤保护管理规范

农田土壤保护管理规范一、引言农田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农田土壤,提高土壤生产力和农业生产效益,制定和执行农田土壤保护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农田土壤保护的一些规范和措施,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农田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价1. 监测内容农田土壤质量监测应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养分含量(氮、磷、钾等)、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含量、土壤结构与肥力等指标。

2. 监测方法采样应根据地理位置、农作物类型和土壤类型等特点,采用代表性取样法,保证样品的受污染程度最小化。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cm、20-40cm、40-60cm三个土层,并在农田各功能区分别采样。

3. 评价标准农田土壤质量评价标准应根据不同农作物和土壤类型制定,可参考农业部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标准,以确保农田土壤的养分供应和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三、农田土壤肥力管理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农作物需求,科学、合理施用有机肥、矿质肥、微量元素肥等,避免过量施肥和单一施肥导致土壤肥力不平衡和污染。

2. 菌肥利用合理利用菌肥,如磷酸菌肥、固氮菌肥,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利用效率,促进植物生长。

3. 水分管理合理管理农田水分,避免过度干旱或过湿,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以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和土壤保水能力。

四、耕作管理1. 避免非农用地侵入严禁将非农用地侵入农田,防止工业废弃物、污水等对农田土壤的污染。

2. 合理耕作制度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和轮作制度,避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和过度耕作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3. 土壤松土和保护定期进行土壤松土和整地,保持土壤疏松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

五、农药使用与农田环境保护1. 合理使用农药遵循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选择环保、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执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农田土壤的健康。

2. 农田生态工程在农田周围建设绿化带、水源涵养区和防风固沙等生态工程,减小农药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土壤污染严格管控工作方案

土壤污染严格管控工作方案

土壤污染严格管控工作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会影响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严格管控土壤污染,保障土壤质量,是当务之急。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土壤污染整体形势严峻,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等在内的土壤污染问题得到广泛关注。

土壤污染严重影响着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质量的提升。

不少城市和农村地区土壤污染超标,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等各类土地面临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二、工作方案(一)建立土壤污染监测和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和评估体系是严格管控土壤污染的关键。

应建立覆盖全国的土壤污染监测网络和综合评估机制,对各类土地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

(二)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治理对于土壤污染超标的区域,应采取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和治理措施。

首先要建立排污许可制度,实现工业和农业生产污染物排放的定量控制。

其次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有毒物质的输入。

同时,要建立土壤修复体系,对污染严重的土地进行修复和治理,提高土壤质量。

(三)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目前,我国的土壤污染管理法规不够完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应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和修订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落实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加强对土壤污染危害的监管和管控。

(四)强化公众宣传和教育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是强化土壤污染管控的重要措施。

可以通过媒体、教育、宣传等手段,普及土壤污染知识,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危害和防治的意识和重视度。

三、工作建议(一)发展绿色产业,控制产业污染应鼓励和支持发展清洁生产、节能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遏制产业污染。

采用环保技术和绿色化经营理念,促进工业重点企业、农业生产和建设用地等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

(二)加强监管和执法建立严格的土壤污染信息公开机制,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对涉嫌违法违规的企业和行为给予有效的制裁和处罚。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Soi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随着我国土地开发利用需求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环境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土壤中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是确保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科学规范的重要手段,对于制订有效环境保护措施、维护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一、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以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为核心,重点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监测站点布设和范围的选择监测站点的布设应充分考虑区域土壤环境特点、人口分布、工业发展情况、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确保监测站点能够反映所监测环境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监测范围的选择应尽量覆盖所需监管区域,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2、监测项目和方法的选择针对所监测的土壤环境特点和监测目的,应选择合适的监测项目和方法,监测过程中应采取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保证数据准确、可靠。

3、监测数据的管理和评价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应符合规范要求,对监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监测数据的评价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土壤环境标准,进行相关指标的判断和分类。

二、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整个监测过程中,采取控制实验误差、消除误差影响的措施,以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要求实验重复性好实验重复性好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前提,只有实验结果重现性好、误差较小,才能保证数据的科学可靠性。

2、检查仪器精度和稳定性仪器精度和稳定性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保障。

在监测前需要对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确保仪器的工作状态正常。

3、采取措施降低外部干扰采样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污染因素的干扰,避免出现误差。

土壤排查管理制度

土壤排查管理制度

土壤排查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切实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进行的土壤排查、监测和管理工作。

三、土壤排查管理1.排查规划:单位或个人在进行土地开发前,应编制土壤排查规划,明确排查范围、目标、方法和周期。

2.排查人员:单位或个人应组建专业的排查团队,配备合格的土壤环境监测人员,具备相应的证书和资质。

3.排查内容:排查范围包括土壤质量、污染源和用地性质等,并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进行监测和分析。

4.排查方法:排查人员应按照相关要求采取钻孔取样、土壤剖面调查、现场测试等方法进行土壤排查,确保数据准确。

5.监测报告:单位或个人应对排查结果编制专业的监测报告,并向有关部门备案。

6.信息公开:排查结果及监测报告应及时向公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土壤污染防治1.污染治理:对于发现的土壤污染,单位或个人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以减少或清除污染物。

2.监测管理:污染治理后,应进行监测,确保土壤质量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3.备案管理:污染治理后的土地使用单位应向有关部门备案,并及时公布治理情况。

4.责任追究:对于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应依法追究其责任,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和环境修复责任。

五、监督检查1.地方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对本地区土壤排查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排查工作的质量和真实性。

2.部门协作: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应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3.社会监督:单位或个人、媒体和公众应积极参与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对排查和治理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六、奖惩措施1.奖励措施:对在土壤排查和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鼓励其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

2.惩罚措施:对于违反土壤排查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环境土壤管理制度

环境土壤管理制度

环境土壤管理制度引言土壤是地球上非常珍贵的资源之一,它是支撑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壤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土壤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土壤的保护和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了有效地保护土壤资源,建立完善的土壤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环境土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提出一些改善土壤管理的建议。

一、环境土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土壤的重要性土壤是地球上的第一环境基础,它是生物、水、空气和能量的重要媒介和调节者。

土壤提供了作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和水分,是人类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

此外,土壤还参与到物质循环、气候调节和生态平衡中,对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土壤资源的脆弱性由于长期受到不合理的利用和污染,全球的土壤资源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土壤的退化和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据统计,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已丧失了农业利用价值,而每年还有超过1000万公顷的土地正在退化。

3.环境土壤管理的重要性环境土壤管理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维护和改善土壤资源的质量和健康,以支持农业生产、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健康。

环境土壤管理的核心是保护土壤资源、预防土壤污染和控制土地退化,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持续的土地资源。

二、环境土壤管理制度的现状1.土壤资源管理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土壤资源管理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退化和土壤质量下降。

其次是土壤污染问题,由于工业和农业生产的不当,土壤受到了化学物质、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

再次是土地的非正规使用和乱占占用现象,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2.环境土壤管理制度的不足当前环境土壤管理制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缺乏对土壤资源的全面管理和保护。

二是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对于土壤资源的监测和治理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

农业土壤管理保护和改善农田土壤的方法和技术

农业土壤管理保护和改善农田土壤的方法和技术

农业土壤管理保护和改善农田土壤的方法和技术农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而土壤又是农业的基础。

农田土壤的管理保护和改善,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术,以促进农业土壤的管理保护和改善。

一、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农业土壤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准确地施肥,可以满足农作物的养分需求,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施肥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来确定肥料种类和施用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污染。

此外,还可以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二、合理耕作合理耕作是农田土壤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

传统的耕作方式容易造成土壤侵蚀和结构破坏,导致土壤贫瘠和水土流失。

而合理耕作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结构破坏,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例如,在山坡地采用梯田种植和水保措施,在平原地区采用保水保墒技术,都能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田土壤。

三、科学灌溉农田的灌溉方式直接影响土壤湿度和盐碱化程度。

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水盐累积,造成土壤盐碱化;而缺水灌溉则会导致土壤干旱,影响作物生长。

因此,科学灌溉是农田土壤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

科学灌溉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保水性等因素,合理确定灌溉量和灌溉频次,保持农田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平衡。

四、绿化种植绿化种植是保护和改善农田土壤的重要措施。

通过在农田边界和空闲地种植绿化植物,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侵蚀和风蚀,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绿化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透水性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进一步提高农田土壤质量。

五、有机废弃物利用合理利用农田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对于保护和改善农田土壤具有积极作用。

有机废弃物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农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

此外,还可以通过堆肥、沼气池等方式将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产生有价值的资源。

公司土壤管理制度

公司土壤管理制度

公司土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加强土壤保护工作,规范土壤管理行为,提高土壤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土壤质量监测1. 公司应每年进行一次土壤质量监测,对各种污染物进行检测,确保土壤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司要求。

2. 每次监测应由专业机构进行,并出具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土壤质量指标、检测结果、评价等内容。

3. 监测结果应及时上报公司领导层,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土壤管理措施。

第三章土壤利用管理1. 公司应根据土壤质量监测结果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

2.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性质和适宜作物种类选择合适的施肥和农药,并控制使用量,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3. 在土地整理、开垦、固定等活动中,应严格遵守国家土地利用规划,保护土壤资源,预防土壤侵蚀。

第四章土壤修复和治理1. 公司应建立土壤修复与治理专项资金,用于对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治理。

2. 对发现污染的土壤,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修复,直至达到国家标准。

3. 对于无法修复的土壤,应采取合适的隔离措施,以阻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

第五章土壤保护1. 公司应建立土壤使用登记制度,对每块土地进行登记备案,并妥善保管相关资料。

2. 对于重要生产用地和生态保护地,应采取额外的保护措施,如建立保护区、设立警示牌等。

3. 对于新项目的土地利用,应经过土壤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并取得相关许可证。

第六章责任与监督1. 公司领导应高度重视土壤管理工作,对土壤管理责任人进行明确,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安排专门的土壤管理人员,负责具体执行土壤管理制度,开展监督和检查工作。

3. 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土壤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并对积极贯彻执行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第七章其他1. 公司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土壤保护意识,促使大家共同参与土壤保护事业。

土壤保护的管理措施

土壤保护的管理措施

土壤保护的管理措施
为了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土壤保护管理措施:
1. 合理农业管理
- 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合理施肥、轮作和间作,以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 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2. 土地保护政策
-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政策,合理规划农田和城市建设,减少土地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限制土地承包和转让,防止土地资源的滥用。

3. 水土保持措施
- 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如建设梯田、沟道和固定沙丘,减少土壤侵蚀和流失。

- 推广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如植树造林、草地保护和植被覆盖。

4. 土壤监测和评估
- 建立土壤监测网络,定期监测土壤质量和污染状况。

- 进行土壤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壤污染问题。

5. 公众参与和教育
- 加强公众对土壤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宣传土壤保护知识和技术。

- 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和土地经营者的土壤保护意识。

通过实施这些土壤保护管理措施,我们可以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可持续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

七十个改善土壤保育的方法

七十个改善土壤保育的方法

七十个改善土壤保育的方法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土壤的质量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改善土壤的质量,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提供七十个改善土壤保育的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我们的土壤资源。

一、优化土壤管理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特性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当的肥料,并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施肥,以减少营养元素的过量积累和浪费。

2. 减少农药使用:合理使用农药,并选择对土壤影响较小的农药品种,以减少农药对土壤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3. 耕作方式优化:采用有机耕作和保持耕作,避免过度翻耕和过度灌溉,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损失。

4. 覆盖耕作:采用覆盖作物来保护土壤,防止水分蒸发和土壤风化,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5. 秸秆还田:将秸秆等农作物残留物还田,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6. 循环农业:实行农田与养殖、农田与农村污水处理厂的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促进土壤生态的健康发展。

7. 种植绿肥作物:种植绿肥作物来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结构稳定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

二、增加土壤覆盖8. 林草混交:实行林草混交,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

9. 林木种植:加强树木种植,增加土壤表层的植被覆盖,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10. 草地恢复:恢复退化的草地,增加土壤植被覆盖,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流失。

11. 植物带状种植:在河岸、沙丘等易发生土壤侵蚀的地区,种植带状植物以保护土壤。

12. 森林防护带:建立沿海、山体等易发生土壤侵蚀的地区的森林防护带,减少土壤侵蚀的危害。

三、改善土壤结构13. 翻晒土壤:适当时机翻晒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杀死一些土壤传播的病原体。

14. 土壤深翻:定期进行土壤深翻,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根系发育。

15. 搅拌土壤:通过搅拌土壤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和保水性。

16. 改良盐碱土:采用盐碱土改良措施,如石膏淋洗、绿肥种植等,减少土壤盐碱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生态环境部土壤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

生态环境部土壤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

生态环境部土壤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1. 引言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民健康,生态环境部制定了土壤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旨在规范土壤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农业发展的加快,土壤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及时掌握土壤质量状况,制定科学的土壤保护措施,保障人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土壤监测工作成为了当务之急。

3. 目标本指南的目标是规范土壤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土壤污染治理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4. 质量管理体系生态环境部土壤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采用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土壤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确保土壤监测工作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明确土壤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操作规程,确保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4.3 质量控制活动建立质量控制活动,包括校准和验证、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和管理、质量审核等,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4 培训和技术支持组织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5 不合格数据处理建立不合格数据处理机制,对于不合格数据及时处理和纠正,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质量管理流程为了确保土壤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制定了以下质量管理流程:5.1 规划阶段确定监测目标和监测指标,制定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

5.2 实施阶段按照监测方案,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确保操作规程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5.3 数据处理与分析阶段对采集的土壤样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4 报告编制与发布阶段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并发布,向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监测结果。

土壤管理制度有哪些

土壤管理制度有哪些

土壤管理制度有哪些一、土壤管理的重要性土壤是生命的基础,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土壤质量对于农业生产的成功至关重要,而土壤质量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的管理。

土壤管理主要包括合理施肥、保护水土、保持土壤湿润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水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同时,良好的土壤管理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

土壤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土壤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营养吸收和产量。

良好的土壤管理可以提高土壤的生产力,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保护土壤资源,防止土壤退化。

此外,合理的土壤管理还有助于保护水资源,减轻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土壤管理制度的总体框架为了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质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壤管理制度,涵盖了土壤管理的方方面面。

土壤管理制度的总体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我国有关土壤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土壤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分别规定了土壤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办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等内容,为土壤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2.政策文件除了法律法规外,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的土壤管理政策文件,如《国土资源规划纲要》、《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等,为土壤管理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

3.技术规范为了指导和规范土壤管理工作,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壤管理技术规范,如《土壤理化检测规范》、《土壤肥力评价标准》等,为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操作指南和技术支持。

4.管理机构为了贯彻执行土壤管理制度,各级政府还设立了土壤管理机构,如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水利部等,分别负责土壤资源管理、农业生产管理和水资源管理等工作。

5.社会参与除了政府机构,我国还鼓励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参与土壤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农业生产示范和培训活动,提升农民的土壤管理意识和能力。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引言土壤环境监测是评价土壤资源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土壤资源和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而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保障。

本文将介绍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相关概念、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

概述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严格的数据检测手段,对土壤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保证所获取的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和可比性。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是现代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它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管,包括对样品采集、试验方法、仪器设备、数据处理等环节进行规范和控制。

原则1.确定监测目标和监测指标监测目的和监测指标是制定监测计划的基础。

监测目标通常包括了解土壤环境状况、评价土壤污染情况、评估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

监测指标是评价监测目标的关键技术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等特点。

2.制定监测计划和标准操作规程监测计划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必须根据监测目标和监测指标制订。

标准操作规程是监测活动的标准化文件,规定了各环节的操作流程、操作方法和操作要求,有助于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3.采样与样品处理采样是土壤环境监测的首环节,对于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样应具有代表性、可重复性和可比性等特点。

样品处理是指对采样所得的土壤等样品进行处理,以便于检测分析。

样品处理应根据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能够使样品处于最适合于检测分析的状态。

4.质量控制与管理质量控制是保证分析数据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质量控制包括仪器设备的校准、质控样品的使用、质控检测和全程序质量保证等。

管理质量必须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需要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技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注意事项1.必须充分了解采样现场的土壤类型、形态特征、地貌条件和采样深度等作业环境情况,以保证采样质量。

2.在对地下水、土壤等样品进行采样时,应选择专业的人员和设备,严格观察和记录,保障数据的可靠性。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是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重要指标,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和有效防控土壤污染的关键举措。

一、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重要性。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保障土壤环境质量,预防和控制土壤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可以对建设用地土壤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制定原则。

1.科学性原则,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应当基于科学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土壤用途、地质地貌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污染物的限值标准。

2.可操作性原则,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应当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能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标准,便于实施和监测。

3.综合性原则,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应当综合考虑土壤污染的各种来源和影响因素,包括工业、农业、生活等多种污染源,综合评估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风险。

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内容。

1.土壤污染物种类和限值标准,根据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和土壤污染源的特点,确定不同污染物的种类和限值标准,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

2.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包括野外调查、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和评价标准等内容,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3.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根据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和修复方案,包括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保护措施等。

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实施与监测。

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实施,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监测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和监测。

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监测,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定期对建设用地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绿化种植土质量控制要点

绿化种植土质量控制要点

绿化种植土质量控制要点引言绿化种植土质量控制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良好的土质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和根系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并为根部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本文将介绍绿化种植土的质量控制要点,以确保绿化工程的成功实施。

1. 混合比例控制绿化种植土的混合比例是影响土壤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混合比例能够保证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养分供应和通气性。

一般而言,绿化种植土的混合比例应包括以下成分:•有机质:添加适量的腐殖质、堆肥等有机质,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水分。

•矿质物质:合适的矿质物质包括黏土、沙子和粘土等成分,能够提供土壤的稳定性和保水性。

•调节剂:添加适量的调节剂以调整酸碱度和土壤质地,如石灰、硫磺等。

控制混合比例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操作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区和植物需求进行调整。

2. 土壤pH值控制土壤的pH值是衡量土壤酸碱程度的指标,对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绿化种植土的pH值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为5.5至7之间。

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要控制土壤的pH值,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添加调节剂: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合理添加石灰或硫磺等调节剂,以提高或降低土壤的pH值。

•有机肥料的选择:有些有机肥料能够在分解过程中释放酸性或碱性物质,通过选择适合的有机肥料来调节土壤的pH值。

3. 养分供应控制养分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控制绿化种植土的养分供应对于植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养分供应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有机肥料的选择和添加:根据不同植物的养分需求,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料,并根据生长阶段适时添加。

•控制氮磷钾比例: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元素,不同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根据植物的需求,控制氮磷钾比例,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定期施肥:按照植物生长的需要,定期施肥补充养分。

施肥的次数和用量应根据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土壤中养分含量进行调节。

土壤管理制度

土壤管理制度

土壤管理制度
土壤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地方和相关部门为了维护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政策法规。

这些制度旨在促进农田土壤的合理使用、改良和保护,减少土壤污染和侵蚀,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土壤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耕作管理制度:通过规定农田的耕作技术和方法,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轮作和休耕,减少耕作对土壤的破坏和养分流失。

2. 土壤养分管理制度:制定施肥标准和施肥技术指导,确保作物的养分需求得到满足,减少过量施肥引起的土壤污染和环境问题。

3. 土壤水分管理制度:通过建设灌溉设施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实施科学的灌溉制度,避免土壤水分过度或不足,防止土壤干旱或水logging。

4. 土壤保护制度:制定控制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措施,包括建设植被覆盖、修复退化土壤、防止沙尘暴等,保障土壤的生态功能和物质循环。

5. 土壤污染防治制度:制定和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污染物排放限值和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采取控制污染源、治理污染地和恢复受污染土壤等措施,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问题。

6. 土壤监测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土壤质量监测网络,收集土壤质量数据,对土壤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加强土壤信息管理和共享,为土壤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土壤管理制度涉及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从耕作管理到肥料施用、水分管理、土壤保护和污染防治等,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确保土壤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常用土壤管理制度

常用土壤管理制度

常用土壤管理制度一、土壤保护1. 保护土壤资源土壤是自然资源中不可再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土壤资源是土壤管理制度的首要任务。

保护土壤资源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合理利用土壤、减少土壤侵蚀、防治土壤退化等。

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科学施肥、轮作休耕、合理选作作物、勤耕深耕等措施,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减少土壤侵蚀包括植被恢复、梯田养护、坡地防护等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完整和肥力。

防治土壤退化是指采取措施,遏制土壤质量下降,减轻土壤侵蚀和土壤退化的趋势,保护土壤资源。

2. 增加土壤保护力度土壤保护力度是指加强土壤保护管理,保护土壤的使用和经营活动,维护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加强土壤保护力度需要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着手。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使用权和土壤管理责任,规范土壤管理行为,禁止滥伐滥砍,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实施土壤保护政策措施,制定相关资金补贴政策,鼓励农民采取土壤保护措施,提高土壤保护意识。

加强土壤保护技术支持,开展土壤保护技术培训,提供土壤保护技术指导,推广土壤保护技术,提高土壤保护能力。

3. 推动土壤保护工作推动土壤保护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形成社会共识和社会共治。

政府需要加强土壤保护领域的执法监管力度,建立土地使用权和土壤资源的登记制度,完善土壤质量监测体系,加大对土壤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力度。

企业需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对土壤保护技术的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促进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

公众需要加强土壤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土壤保护活动,支持政府和企业的土壤保护工作,形成保护土壤资源的良好风气。

二、土壤改良1. 土壤改良目标土壤改良是指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土壤酸碱度等措施,使土壤质量得到改善,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土壤改良的目标是恢复土壤功能,提高土壤产能,促进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2. 土壤改良方法(1)施肥改良:通过施用有机肥、复合肥、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促进土壤的健康生长。

土壤监测管理制度

土壤监测管理制度

土壤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和管理,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土壤监测和管理工作。

三、监测目的1、了解土壤环境质量,掌握土壤状况,为土壤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发现土壤环境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治理和修复;3、提供信息支持,为土壤资源利用提供可靠数据。

四、监测内容1、土壤质量监测: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重金属等指标的监测;2、土壤污染监测:对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3、土壤侵蚀监测:对土壤侵蚀情况进行监测;4、土壤改良监测:对土壤改良措施的效果进行监测。

五、监测机构设立专门的土壤监测机构,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和农业部门共同管理。

地方各级环保和农业主管部门也可设立本地土壤监测机构,由地方政府共同管理。

六、监测方法1、采用现代化的土壤监测技术和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采取多种方法综合监测,包括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等。

七、监测周期1、对不同用途的土地进行定期监测,一般为3-5年一次;2、对于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风险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测,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八、监测报告1、每次监测完成后,应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监测结果、分析结论、存在问题和建议等内容;2、监测报告应向地方环保和农业主管部门报送,并公开发布。

九、监测数据管理1、建立土壤监测数据库,储存和管理监测数据;2、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

十、监测结果应用1、土壤监测结果应用于土地分类、土壤保护和合理利用规划等方面;2、对于发现的土壤环境质量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治理和修复。

十一、监测费用1、土壤监测费用由政府财政拨款;2、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使用土地的,应承担部分土壤监测费用。

十二、监测责任1、国家环保和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土壤监测工作,并定期评估监测成果;2、地方环保和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土壤监测工作。

土壤质量工作总结

土壤质量工作总结

土壤质量工作总结
近年来,土壤质量工作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也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土壤质量工作,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重要任务。

首先,我们要加强土壤质量监测和评价。

通过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有机质、养分元素等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价,了解土壤的整体状况和特点,为制定土壤保护和改良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要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需要加强土壤污染源的管控,加大土壤修复力度,减少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要加强土壤养分管理和合理利用。

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生物肥料,调整土壤养分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的平衡,提高土壤的生产力和抗逆性。

最后,要加强土壤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通过开展土壤科学研究,探索土壤的形成、演化和功能机制,推动土壤科学理论的创新和土壤科技的发展,为土壤质量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撑和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

总之,土壤质量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加强土壤质量工作,才能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未来我国的土壤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提高土壤质量的七十个技巧

提高土壤质量的七十个技巧

提高土壤质量的七十个技巧土壤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成为当今农业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七十个提高土壤质量的技巧,希望对读者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有机质的添加与管理1. 废弃物堆肥: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然后将堆肥施入土壤,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2. 绿肥种植:选择一些具有高纤维素和低分解率的绿色植物作为绿肥,在生长期结束后,将绿肥作为有机肥料覆盖在土壤上。

3. 深翻秸秆:在土地休耕期间,将秸秆等保护层深翻入土壤中,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

4. 生物炭的应用:将生物质材料加热炭化制得生物炭,然后将其施入土壤,以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含量。

二、水土保持措施5. 种植沟道:在坡地上挖设沟道,以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6. 植物覆盖:在农田的空地上种植覆盖作物,以防止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

7. 林带建设:在农田的边缘种植乔木或灌木,形成林带,以阻挡风沙和减缓水流速度。

三、有机肥料的应用8. 植物秸秆肥:将植物秸秆制成肥料,再施入土壤中,以增加有机质含量。

9. 动物粪便肥:将动物粪便先进行充分发酵处理,再施入土壤中,以增加养分含量。

10. 粪污处理:对畜禽粪便进行人工沼气池脱水处理,将脱水后的残渣施入土壤,减少有机负荷和臭气。

四、微生物与土壤养分管理11. 优质菌剂施用:选用优质的微生物菌剂,将其加入到土壤中,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

12. 微生物生物量测定:通过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生物量,评估土壤养分的供应状况,以指导施肥管理。

13. 根际固氮菌的应用:选择适宜的根际固氮菌种,接种到作物根际,以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

五、水分管理与节水灌溉14. 定量灌溉: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蓄水能力,合理进行定量灌溉,减少水分的浪费。

15. 覆盖耕作:在作物生长期间,使用覆盖材料或覆盖作物来减少土壤蒸发和水分的流失。

土壤修复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土壤修复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土壤修复工程质量管理措施一、污染土壤清挖运输阶段质量管理保证措施1、严格控制清挖范围根据场地现有情况和资料,根据招标文件中提供的修复范围,以纵横网格为主导进行清挖。

挖土施工过程中,设专人指挥挖掘机作业,运输车辆必须走指定道路。

基坑开挖过程中,建立工程监测系统,做好对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

对平面控制桩、水平点、标高、拐点坐标等进行复测。

2、执行技术交底要求在施工前,做好全体施工人员及挖掘机驾驶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施工指导工作,贯彻落实业主的施工意图和原则,强化质量意识。

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施工质量,严格按工艺标准控制作业整个过程,虚心听取业主及监理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地执行自检与互检工作,以及履行专职人员检查。

3、预防边坡塌方质量保证措施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及基坑周边路面硬化处理,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造成边坡塌方。

土方开挖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度,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

4、预防边坡滑坡质量保证措施注意地形及地表、地下水流向和分布,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避免破坏地表的排水设施,消除滑坡因素,保持坡体稳定。

施工中尽量避免在坡脚处取土、在坡体上弃土或堆放材料。

尽量遵循隐患先治理后开挖的原则。

发现滑坡裂缝,要及时填平夯实;沟渠开裂渗水,要及时修复。

5、继续清挖要求清挖施工中,在清挖至规定的范围后,若发现并经第三方检测单位监测确认,施工现场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仍超过本场地土壤修复目标值,将与第三方监测机构一起通知业主方,经业主确认并同意后实施进一步的继续清挖。

6、土方运输要求运输前必须进行交底,运输司机必须熟悉运输的路线。

同时参与运输人员详细了解所运输污染土壤的有关特性指标,以及发生意外事故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和补救方法。

运输车辆配备应急包装袋和相关工具,出场前车身由专人进行清扫、冲洗。

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阶段质量管理控制措施1、修复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补充材料(如有,如调查报告、地勘报告等),对污染场地进行补充调查,并开展相应技术的小试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污染与农产品安全
李方琪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摘要: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由此造成的农产品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解决该问题成了人类研究的重点。

本文从土壤污染现状出发,论述了土壤污染对农产品的危害极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土壤污染;农产品安全;重金属;化肥;
1 引言
万物土中生,土壤是孕育万物之母,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基础,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就必然会影响到其上种植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安全质量。

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品质深受土壤污染的侵害,要想减轻土壤污染,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治其对农产品的危害。

2 土壤污染
2.1 土壤污染概念
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如果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自然本底含量和土壤自净能力的限度,就会在土壤里累积,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并使有害物质在农作物内残留或积累[1]。

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不断增加,致使土壤结构严重破坏,土壤微生物和小动物会减少或死亡,这时农作物的产量会明显降低,收获的作物体内的毒物残留量很高,必然影响食品的质量安全。

2.2 土壤污染现状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局地、局部区域土壤污染隐患突出,已对农产品安全构成威胁,土壤污染修复迫在眉睫,亟须从加强立法、完善标准、提高技术等方面入手,推进土壤污染修复工作落实。

国家环保部、国土资源部近期发布“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污染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重度污染点位分别为12.1%、2.3%、1.5%和1.1%;我国适宜农业种植的一二类土壤占87.9%,存在潜在生态风险的占12.1%,其中属中度、重度污染的土壤约占 3.0%[2]。

专家研究认为,多年来我国土壤污染加剧的原因主要在于化肥施用过量,以及农药使用过量和不科学、造成农残超标,土壤污染对农产品安全构成威胁。

3 土壤污染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
没有洁净的土壤,就没有洁净的食品,水体和清新的空气。

目前,全国大约10%的粮食,
24%的农畜产品和48%的蔬菜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土壤环境的各种污染会引起农产品质量下降,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来源[3]。

3.1 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影响
在大田作物中,农产品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类。

植物根系分泌物可以活化或有效化存在于土壤中的惰性污染物,使作物吸收大量的污染物,由于重金属在环境中移动性差,不能或不易被生物体分解转化,只能沿食物链逐级传递,在生物体内浓缩放大,当累积到较高含量时,就会对生物产生毒性效应。

2000年监测表明,中国7个城市农产品重金属污染超标率达30%以上[4]。

重金属污染不仅对蔬菜品质造成影响,对粮食品质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据调查,中国各大城市郊区蔬菜中重金属超标率高达23%~50%,以Pb、Hg、Cd污染最为明显;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和污泥灌溉或施入土壤,可引起植物染色体失常,严重影响粮食品质[5]。

3.2 化肥污染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化肥中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含量与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等其他污染物相比相对较低,但其生物有效性却较高,更容易被植物吸收而累积于体内,影响农产品品质。

土壤中过量食用氮肥,会导致蔬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

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蔬菜营养品质下降,氮基酸总量和谷氨酸、脯氨酸等氨基酸、非蛋白质与总氮比值升高,蔬菜体内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氮含量逐渐增加,磷、钾含量逐渐减少,硝酸盐污染加剧。

3.3 农药污染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存在于土壤中的农药,除了挥发和径流外,其余可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在作物体内积累,这是农药进入植物体内的主要途径之一。

土壤中农药可造成农产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重金属及其它有毒物质大量累积于农产品中,危害时间长。

3.4 其他污染物对农产品质量影响
土壤中残留大量地膜,使作物的叶绿体合成减少,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差;受生物污染的土壤,生产出的农产品带有病原菌,可能导致人畜疾病的发生和传播[6]。

4 土壤污染的防治
4.1 防治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
对未污染或污染较轻的土壤采用以防为主,避免重金属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环境,这是最有效、最可靠的措施。

对于已污染且污染较重的土壤采用防治并重的方法,一方面要切断污染源,避免污染物质进一步污染土壤;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对土壤进行改良。

尽可能的提高土壤环境容量、控制重金属的活化以切断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同时采用一些科学方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稀释和去除[7]。

如施入改良剂、增施土壤有机质、客土和换土
法。

4.2 防治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目前,化肥的施用仍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控制化肥的环境效应应重点放在化肥施用效果上。

主要对策包括:(1)调整肥料结构、减低化肥使用量;(2)大力普及平衡施肥,减少化肥用量;(3)合理目的有机无机肥结构;(4)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的损失;(5)实施合理的灌溉技术,减少化肥流失;(6)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肥源,减少化肥使用量。

4.3 防治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目前,我国许多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在农药的残留上,特别是向国外出口的农产品,反响最强烈[8]。

因此,治理农药污染尤其重要。

主要对策有:(1)利用害虫综合防治系统以减少农药的施用量;(2)对农药进行合理安全使用;(3)制定食品中的允许残留量标准;(4)制定施药安全间隔期;(5)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消除农药污染;(6)开发新农药
4.4 防治废塑料对土壤的污染
其主要防治措施有:(1)研制可控光解和热分解等农膜新品种,代替现用高压农膜,减轻农田残留负担;(2)尽量使用分子量小,生物毒性低且相对易降解的塑料增塑剂,并加强其生化降解性能和农业环境影响的研究;(3)建立农用塑料产品的管理和监督体系,防止不合格的伪劣产品在市场上流通;(4)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把治理“白色污染”纳入法制轨道。

参考文献
[1] 张远,樊瑞丽.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极其防治[M].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3:10-13.
[2] 刘凤枝,师荣光等.土壤污染与食用农产品安全[M].食物安全.2010,3:50-54.
[3] 李东坡,武志杰等.土壤环境污染与农产品质量[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3):172-177.
[4] 张惠琴.土壤环境污染与农产品质量[M].生态家园.2010,6:71-72.
[5] 李智.浅析土壤污染的防范于治理[J].2013,6:56-59.
[6] 董元华,张桃林.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土壤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J].土壤,2003,35(3):182-186.
[7] 黄国勤,王兴祥,钱海燕,等.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生态环境,2004,13(4):656-660.
[8] 周启星.土壤健康质量与农产品安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