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四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角色有关的几个概念 角色知觉 一个人对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做出什 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角色期待 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 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角色冲突 当个体面临多种角色期待,而这些角色 期待有时相互矛盾的,就产生了角色冲突。
角色的分工 任务导向角色、关系导向角色、自我导向角色
(2)社会抑制作用 )
社会抑制作用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 的活动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 而受到减弱的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抑制作用的例子也 很多。 之所以产生社会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个 体想从群体中得到尊重的赞许的愿望与 自身对工作的信心(对工作的熟悉和自 身能力)之间的差距造成的。
(3)从众效应 )
(3)从众效应(续) )从众效应(
从众形成的原因 (1)压力下的屈从与顺从。前者口服心不服,有 (1)压力下的屈从与顺从。前者口服心不服,有 一定消极作用,后者口服心服,在行为改造中 有积极作用。 (2)集体主义的自觉。这是前苏联彼得洛夫 (2)集体主义的自觉。这是前苏联彼得洛夫 斯基对从众现象的另一种解释。
任务导向角色 创新者-贡献 者 信息寻求者 意见提出者 能量供应者 关系导向角色 自我导向角色 调和者 折中者 鼓励者 加速者 阻碍者 认可寻求者 统治者 回避者
从完成任务的角度看 创新者的作用使为群体遇到难题推荐 新的解决办法 信息寻求者是努力获得群体需要的事 实与数据 意见提出者是把自己的意见和他人分 享 能量供应者是当群体的兴趣下降时鼓 励群体继续努力
一定的行为规范 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相互 依赖 群体的涵义 扮演一定的 角色 成员意识到彼 此同属一群
(2)群体的特征
· · · · · 心理上的认知性 行为上的联系性 利益上的依存性 目标上的共同性 结合上的组织性
2.群体的成因-合群倾向 群体的成因-
人之所以要组成群体,有许多原因, 例如:· 群体可满足人的生物性需要 · 群体可可减轻外界压力 · 群体是个体成长的保障 · 群体能满足人的社会需求 · 群体能解决困难问题 · 群体具有某种遗传因素
(3)从众效应(续) )从众效应(
影响从众的因素 (1) 地位与角色期待 (2) 群体的性质 紧密型、专制型群体从众行为尤为普遍 (3) 环境和传统的影响
(3)从众效应(续) )从众效应(
在现实中,从众行为往往发生表里不一的情况。根据 人的外显行为和内在看法的一致程度,可将从众类型 分为四种,如下图。
社会化体现在: 1、教给成员知识、技能 2、教给成员社会规范 3、使成员明确群体发展目标 4、培养成员的社会角色
案例
几乎所有的学者都 认为,群体的领导 者对群体行为有着 很大的影响。 不同的领导者会导 致不同的群体行为。
(4)群体的任务 )
群体的任务类型不同,群体的行为也不同。 任务类型可以按多种分类标志进行分类。 部队和地方是两类承担不同任务的群体, 其行为会有所不同。 承担复杂任务与承担简单任务的群体,其 行为也会不同。
3.群体的类型 .
按群体实际存在的情况分:· 假设群体 · 实际群体 按群体成员关系的密切程度分: · 松散群体 · 联合群体 · 集体 按群体规模分:· 大群体 · 小群体 按群体形成的方式分:· 正式群体 · 非正式群体 按群体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分:· 参照群体 · 一般群体 按群体成员流动的情况分:· 开放群体 · 封闭群体 按群体的工作类型分:· 冷漠型群体 · 规律型群体 · 战略型群体 · 保守型群体
4.群体的功能 .
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一个组织要达成目标,必 须通过分工协作,把任务逐层分配给较小的群体去 推进。 整合个体力量: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加总,而是将 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协调人际关系:人们长期工作生活在一起,难免没 有矛盾。如果群体能以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做诱导, 就能较好地解决矛盾,协调群体内部人际关系,更 好地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 满足成员的需要:群体成员有许多需要,如生理需 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社会需要、自尊与被人尊重 的需要、责任感与成就感的需要以及其它需要等。
社会助长作用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的活动效 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助长作用的例子有许多。 产生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有: · 个体希望从群体中得到尊重、赞许以及某种 程度的自我实现; · 个体在群体中可以得到其他成员在工作上或 心理情绪上的帮助; · 个体可以从群体的反馈中了解到自己的工作 情况,而不断加以改进,以调整到最佳状态。
(6)群体的外部环境 ) 任何一个群体都处在一个开放的外 部环境之中。 外部环境即包括技术的、物质的; 也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 社会文化的等等。 群体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群体行 为也就不同。
案例
3.群体心理活动规律
社会助长作用 社会抑制作用 从众行为 竞争行为 责任分摊行为
(1)社会助长作用 )
在下述条件下,同质结构的群体会有高效率 ⑴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与技能; ⑵工作需要成员的密切配合; ⑶工作是连锁性的。 工作组织中的基层群体应该是同质的。 在下述条件下,异质结构的群体会有高效率 ⑴工作比较复杂; ⑵决策过程不能太快; ⑶工作需要有创造性。
几点说明: ⑴群体结构的同质或异质,不能把 人们的基本观点、基本信念包括在内; ⑵同质与异质只是相对而言,而不 是绝对化; ⑶群体结构分析是一种对静止状态 的分析,但群体实际上是动态的。
(2)群体结构 )
1、群体结构即群体成员的组成成份。
例如: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 构、性格结构、气质结构结构等。这些结构的有 机结合即群体结构。 2、群体结构的同质性和异质性 群体结构的同质性:群体成员在年龄、性格、能力、 知识等方面都比较接近。 群体的异质结构:群体成员在上述各方面都迥然不 同。
境……)
群体规模
群体结构 群体的静态研究 群体的角色 群体规范
群 体 的 研 究
群体 群体 群体的 态研究 群体 群体 群体 体的
(1)群体规模 )
群体规模的大小影响群体行为和工作绩效,因此,在群体规 模的选择上,要求做到有利于群体成员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 用,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群体规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必须适度。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对9129个群体进行研究后认为,在通 常情况下,小群体的人数应为2-7人;团队理论的代表人物 卡曾巴赫和史密斯提出有效的团队规模应为2-25人的观点, 不过,他们认为,最好在10人以下。 实际上,群体规模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数量,它的的大小取 决于多个因素,如工作任务的性质、群体相互作用的类型、 出勤率与流失率等。
(5)责任分摊效应 )
在没有明确责任的情况下,当事者越多, 采取主动行为的人越少,仿佛责任被平均 分摊到每个人的头上一样,这就是责任分 摊效应。 雷特恩电话讨论会实验(当参加会议的人 数分别为1人、2人、5人时,其主动救助者 的比例分别为85%,62%和31%)。 课堂讨论:制度设计中如何避免责任分摊效应? 课堂讨论:制度设计中如何避免责任分摊效应?
从众 从 众 真从 假不从众 (表面) 不从众 表面)
(内部) 内部) 不 从 众 假从众 反从众 真不从众) (真不从众)
作为管理者, 应弄清下属 属何种从众。 。
(4)竞争效应 )
竞争是指群体中个体与个体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达到一 定的目标,力求超过别人,取得优势地位的行为。 竞争效应的表现形式:竞争产生外部压力,内部冲突减少,增 强团结;竞争压力使成员对个人需求的关心减少,对完成群体 任务的关心增强;竞争可使群体的组织更严密、纪律更严明; 竞争对群体领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争使本群体对另一群 体增加敌意,相互沟通减少。 竞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激发经济实体的活力;可改善 群体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内聚力;有利于人才的成长与培养; 有利于变革传统的旧观念;有利于建立公平的生存环境。 对竞争的组织与管理:强化竞争意识,树立竞争观念;建立良 好的竞争道德观念,即“竞合”;正确引导竞争:“明茨 (Mintz)实验”。
(5)群体规范 )
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行为标准 或准则。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行为规范。 不同的群体规范会影响群体中人的行为。 如果规范合理,符合组织目标,则有利于 对提高群体绩效,否则,则不利于提高群 体绩效。 正式组织规范多有利于提高组织绩效。 非正式组织规范则可能不利于提高组织绩 效,如“限产协定”。
从维护群体关系的角度看
调和者时调解群体矛盾 折中者时为了群体一致而改变自己的意见 鼓励者的作用是赞美与鼓励别人 加速者的作用是提出群体能够更加有效运作的方法 自我导向的角色 阻碍者的作用是抵制群体、和群体对着干 认可寻求者是促进别人注意自己的成就 统治者是操纵群体使其听命于自己 回避者是和群体其他成员保持距离、孤芳自赏
所谓从众效应,就是指个人由于受到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 而放弃自己在认知或行为上的独立性,屈从于大多数人的认知 或行为的现象。 影响从众效应产生的因素主要有: · 个体特征,如自信心的强弱;智力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对 人际关系重视的程度;责任感的强弱等。 · 群体特征,如群体规模的大小;群体内聚力的高低;个人 与群体的亲密程度;群体专业化程度与权威性的强弱、群体的 气氛等。 · 其它情境因素,如信息掌握的是否充分;问题的难易程度、 个体对群体的以来程度等。 实际上,个体在群体中的从众行为的倾向性是个体与群体力量 对比的结果。
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
人 均 效 率
群体规模与
n 率
的关系
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缺勤率与离职率的关系
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群体的规模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 每个人受到关注及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减少,个人的归属感、 群体对个人的吸引力降低等因素使员工的满意度降低。 群体规模与缺勤率的关系 国外对蓝领工人的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缺勤率呈正相 关,但在白领管理人员的研究中没有发现Baidu Nhomakorabea者之间的关系。 群体规模与离职率的关系 国外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离职率呈正比。
第二节 群体行为概述
群体行为的内涵 群体行为规律 群体心理活动规律
1.群体行为的内涵
所谓群体行为,就是指在 群体中,个人行为统一于组织 目标所产生的、并组织起来的 行为,其行为效率的高低直接 影响着组织目标的实现。
2.群体行为规律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影响群体行为的 因素有许多群体规模、群体的领导者、群体的任 务类型、群体规范、群体结构、群体环境等。因 此,群体行为是上述各个因素的函数,即 群体行为=f (规模、领导者、任务、规范、结构、环
角色定位的社会化过程
角色定位的社会化过程是指群体成员适应角色 要求、接受群体行为规范、符合群体发展需要 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个体自身在群体中适应环境,学习群 体文化,学习担任社会角色,把自己同所在群 体一体化 另一方面是群体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使群体新 陈代谢,使新的成员不断接受群体价值观念, 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使群体具有 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四章 群体行为
群体概述 群体行为概述 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内聚力 群体人际关系
第一节 群体概述
群体的内涵与特征 群体成因-合群倾向 群体类型 群体结构 群体功能
1.群体的内涵及其特征 .
(1)群体的内涵 )
所谓群体是指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 的人群的集合体。具体地讲,就是在组 织机构中,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由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个人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 依存的人群结构。
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
群体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一些学者研究了不适当的扩大群 体规模可能产生的问题: A、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群体资源的总量也增加,但这些 资源不一都是有用的资源,如群体间的不同点也增多,因而 成员各自的特长难以发挥。 B、随着群体人数增多,成员参加活动的和得到奖励的机会 减少。 C、群体人数越多,就越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工作,以协调成 员的活动。 D、随着群体人数增多,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也会增多。 E 、群体成员人数越多,成员之间彼此了解的程度就会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