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某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工作方案

合集下载

人口普查工作宣传方案

人口普查工作宣传方案

人口普查工作宣传方案第1篇人口普查工作宣传方案一、背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全面掌握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情况,保障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我国定期开展人口普查工作。

为确保人口普查工作顺利推进,提高社会各界对人口普查的认知度和配合度,制定本宣传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全社会对人口普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和配合度。

2. 传播人口普查的政策法规、流程安排、数据安全等相关知识,消除公众疑虑,为普查工作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3. 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人口普查工作,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宣传策略1. 宣传内容(1)人口普查的目的和意义:重点宣传人口普查对于国家政策制定、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人口普查的政策法规: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强调依法参与普查的重要性。

(3)人口普查的流程安排:详细介绍普查的时间节点、普查员选拔、普查方式等内容,提高公众对普查流程的了解。

(4)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强调国家对数据安全的重视,承诺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普查对象的隐私权益。

2. 宣传渠道(1)传统媒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广泛宣传人口普查相关政策。

(2)网络媒体:通过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普查动态、宣传材料,扩大宣传覆盖面。

(3)户外宣传:利用户外广告牌、公交车、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提高社会关注度。

(4)社区宣传:组织普查员深入社区,开展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3. 宣传时间宣传工作分为三个阶段:(1)筹备阶段:普查开始前3个月,主要进行人口普查的意义、政策法规等宣传。

(2)实施阶段:普查进行中,重点宣传普查流程、数据安全等内容,持续时间为普查周期。

(3)总结阶段:普查结束后,对普查工作进行总结,宣传普查成果,提高社会满意度。

四、组织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合力,确保宣传工作的顺利推进。

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05-05 | 发文单位: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1年5月5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北京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普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1961.2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604.3万人,增长44.5%。

平均每年增加60.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8%。

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668.1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639.0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1人减少了0.46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012.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51.6%;女性为94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8.4%。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9下降为106.8。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6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6%;15-64岁的人口为1621.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70.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3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8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0.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1%。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方案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方案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方案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方案是指由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对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具体规划和步骤。

以下是一般常见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
1. 目标和任务:明确全国人口普查的目标和任务,包括收集全国人口及其基本信息、了解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流动等情况,为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2. 组织架构:明确人口普查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指定国家统计局和各省级统计局等相关机构的职责和任务。

3. 时间安排:规定全国人口普查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及各个阶段的具体时间节点。

4. 数据采集:明确人口普查的数据采集方式和工具,如填写调查问卷、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等。

5. 调查对象:明确人口普查的调查对象范围,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等。

同时,要求统计人口普查数据时要保护个人隐私,确保数据安全。

6. 数据质量控制:制定数据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抽样调查、数据核查、数据比对等,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数据发布和利用:规定普查数据的发布方式和时间,以及普查数据的利用方式和范围,提供给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和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人口普查的工作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内容和细节会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修改。

西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西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西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机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时间:2011-05-25 11:21:26 主题分类:人口索引号:0750218682/2011-97458 关键字:人口,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陕西省、西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846783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41141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56426人,增长14.25%,年平均增长率为1.34%。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504155户,家庭户人口为739606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0人减少0.45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340804人,占51.26%;女性人口为4127033人,占48.7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51下降为105.18。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91263人,占12.89%;15-64岁人口为6660212人,占78.65%;65岁及以上人口为716362人,占8.4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3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3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6334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74963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2039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3938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赤峰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赤峰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巴林右旗 175543
林西县 200619
克什克腾旗 211155
翁牛特旗 433298
喀喇沁旗 293246
宁城县 546845
敖汉旗 54704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409人上升为6866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938人上升为 1442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5033 人上升为 3811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4577人下降为30716 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3834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32427人,文盲率[4]由8.21%下降为3.19%,下降 5.02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355733人,占77.30 %;蒙古族人口为829824人,占19.11%;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 1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50696人,下降4.30%;蒙古族人口减少9145人,下降1.09%;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6960人,下降9.82%。
七、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地 区 人口数(人)
红山区 434785
元宝山区 325170
松山区 573571
阿鲁科尔沁旗 272205
巴林左旗 327765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2]为434124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518046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76801人,下降3.91%,年平均下降0.40%。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1367201户,家庭户人口为416975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4人减少0.49人。

主题班会-第六次人口普查

主题班会-第六次人口普查

主题班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主题班会记录一、活动主题:第六次人口普查主题班会二、活动对象:五年级全体学生三、活动时间:2010年10月四、活动目标:1、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

2、在此次人口普查钟能当好一个人口普查小宣传员。

五、材料收集:1、学生自发搜集人口普查的资料。

2、组织学生思考:具体来说,怎样当一个人口普查小宣传员。

六、活动过程:1、班长主持活动课,宣布活动课开始。

放映《人口普查之歌》。

2、了解什么是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使用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全面地、逐人逐户地进行调查登记。

人口普查工作有五个基本特征:第一是普遍性;第二是个别性;第三是标准性;第四是统一性;第五是定期性。

3、为什么要开展人口普查。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通过开展这次人口普查,可以查清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这些信息将为国家制定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就业、养老、医疗和社会福利等政策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最终会使每一个参与普查的人受益。

人口普查数据还有助于进行城乡规划,更好地安排医疗、社会救助、公安、消防等资源的设置,商业服务网点和文化设施的分布,住房、公共交通和道路规划建设等,这些都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

4、人口普查知识竞赛:(1)、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从2010年月日开始到月日结束.(2)、根据方案,登记结束后,应当组织全面复查,复查工作应于2010年月日前完成。

(3)、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4)、中国的人口普查每进行一次.(5)、中国最早的人口调查目前国现存的最早的人口统计数字是记载《帝王世纪》书中,数字引自《禹贡》所记载的公元前2200年左右的夏禹时代,“禹平水土,还为九州”,九州之地的人口为人。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04•【字号】忻政发[2009]59号•【施行日期】2009.09.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忻政发〔2009〕5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局、办,各大中型企业及驻忻有关单位: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XXX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为科学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09〕23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我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晋政发〔2009〕26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对普查工作的领导。

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涉及社会各方面,组织实施难度较大。

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按照“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切实做好普查各项工作。

为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忻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全市人口普查的组织与实施。

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具体负责人口普查的日常组织与协调。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县级机构要求2009年10月底前成立,乡级机构要求2009年12月底前成立。

各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及驻忻有关单位,要建立人口普查办公室,2010年3月底前完成机构组建工作。

各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及驻忻有关单位人口普查办公室,在驻地人民政府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把本单位的人口普查工作搞好。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方案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方案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方案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组织机构:成立国家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下设普查办公室,并设立省、市、县三级
普查办公室。

2. 普查对象:普查对象为中国境内的所有居民,包括中国公民、外国人以及无国籍人士。

3. 普查内容:普查内容包括人口基本情况、户籍信息、家庭成员情况、居住状况、教
育就业情况、人口迁徙情况等。

4. 普查方法:普查采取面对面登记、自愿申报和登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普查员
将上门登记或者通过互联网、电话等方式进行普查。

5. 普查时间: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普查将在2020年进行,具体普查时间由国家人口普
查领导小组确定。

6. 数据管理:普查数据采用信息化管理,确保数据安全性和准确性,同时保护个人隐私。

7. 统计发布:普查数据将及时公布,为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人口数据支撑。

8. 保障措施: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普查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协助和保障。

同时,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具体实施细节将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和落实。

巢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巢湖市市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

巢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巢湖市市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

巢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巢湖市市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巢湖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9.27•【字号】巢政办[2010]67号•【施行日期】2010.09.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巢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巢湖市市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巢政办〔2010〕67号)居巢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中央、省属驻巢各单位,市开发区管委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现在距离11月1日普查登记标准时间仅有一个多月,普查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基层,任务艰巨,时间紧迫。

这次人口普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普查的外部环境和组织实施条件与前五次人口普查大不相同,普查的难点在城镇,特别是人口流动频繁、人户分离现象严重的城乡结合部,给查准总人口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为切实做好巢湖市区的人口普查工作,现根据市政府领导意见,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规定,特作如下通知:一、市直及中央、省属驻巢各单位都必须在现住地以及户籍所在地参加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市直及中央、省属驻巢各单位的人口普查工作,在居巢区人口普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服从所在乡(镇)、街道以及村(居)委会人口普查工作的统一安排。

二、市直及中央、省属驻巢单位要确定一名负责人具体负责人口普查工作,协助所在乡(镇)、街道以及村(居)委会共同开展本单位的人口普查工作,必要时,抽调一定数量的人员,作为协调员,配合普查员的工作,完成本单位的人口普查工作任务。

三、市直及中央、省属驻巢单位要按照所在地人口普查机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搞好本单位的人口普查宣传工作,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开辟人口普查宣传栏、黑板报、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使人口普查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职工和家属主动配合,如实申报人口普查项目。

四、根据《国务院关于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精神,市直及中央、省属驻巢各单位开展人口普查工作所需费用,由本单位承担。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0.30•【字号】惠府办[2009]76号•【施行日期】2009.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惠府办〔2009〕7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09〕23号)和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粤府〔2009〕6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和市情市力调查。

2000年我市通过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摸清了全市人口的数量、结构、分XXX居住环境等状况,为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十年来,我市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查清十年来我市人口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出台教育、社保、就业等惠民政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作为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

人口普查工作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进行。

为加强对我市人口普查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惠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具体名单见附件),负责我市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各县、区要抓紧成立人口普查领导机构,负责辖区内人口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制定工作责任制,分解落实工作任务,确保普查工作领导到位、组织有序。

0203-天津市河西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0203-天津市河西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河西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河西区统计局2011年5月16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河西区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

在国务院、天津市政府和河西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各级普查机构通力合作和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天津市河西区常住人口[2]为87063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9135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 79282人,增长10.02 %,年平均增长率为0.96%。

二、家庭户人口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 293578 户,家庭户人口为75330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2.84人减少 0.27人。

三、性别构成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28075人,占49.17% ;女性人口为442557人,占50.83% 。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39下降为96.73 。

四、年龄构成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1127人,占7.02 %;15-64岁人口为699931人,占80.39 %;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9574人,占12.59 %。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48 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1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29 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9418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4267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1923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 7619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9538人上升为3378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30772人下降为2787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9431人下降为2518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13876 人下降为8751人。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文件东政发〔2010〕1号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2010年我国将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京政发〔2009〕31号)要求,为了切实做好本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的(一)指导思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全区人口状况及居住环境等情况,为区委、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服务。

(二)主要目的确保实现“四个查清、一个促进”的目标。

1.查清东城区人口数量规模及发展趋势。

查清人口总量的现状及变化的情况和趋势,查清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和趋势。

查清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于全区消费规模、就业需求等方面的影响。

2.查清东城区人口结构现状及特点。

查清人口结构的自身特点和变动的规律情况,查清人口自然结构、社会结构、地域结构的现状和变化规律情况,查清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于全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3.查清东城区人口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

查清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和特点,查清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和成因,以及未来人口分布的趋势,查清人口分布的特征对全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和相互影响。

4.查清东城区人口居住环境情况。

查清人口居住环境的现状、普遍特征和变动情况,以及人口居住环境发生变化的因素。

5.促进东城区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通过人口普查,准确掌握全区人口的总量、素质、结构、分布数据和居住情况,对实现管理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编制规划、实施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支持。

二、主要内容和标准时点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眉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的通知

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眉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的通知

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眉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眉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4.28•【字号】眉府函[2010]77号•【施行日期】2010.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眉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的通知(眉府函〔2010〕7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经开区和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市属以上企事业单位:《眉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全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顺利推进。

二○一○年四月二十八日眉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川府发〔2009〕30号)和《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眉府函〔2009〕135号)要求,为确保全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顺利推进,特制定本方案。

一、人口普查的目的和基本原则(一)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开展全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目的在于查清2000年以来我市人口在数量、结构、分XXX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便为科学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

各级人民政府设置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置人口普查小组,分别负责人口普查的领导、组织和具体实施工作。

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三)人口普查所需经费,在保证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和厉行节约的原则下,由各级人民政府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四)各级宣传部门和人口普查机构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做好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为人口普查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方案】

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方案】

4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方案】这三年,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方案写作而努力。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相信,凭借我们丰富的经验和对数据的敏感度,我们一定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普查背景与目的我们明确了普查的背景和目的。

我国人口众多,结构复杂,每年都有大量的出生、死亡和迁移。

这次普查旨在全面掌握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为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化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我们确定了普查的对象和范围。

普查对象包括我国境内所有常住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

普查范围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三、普查内容与方法1.普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基本信息、家庭信息、婚姻状况、生育状况、教育程度、就业状况、住房条件等。

2.普查方法: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全面调查是指对普查范围内的所有对象进行登记;抽样调查则是对部分对象进行详细调查,以获取更丰富的人口数据。

四、普查组织与实施1.组织架构:成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普查机构,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人员培训:对普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3.宣传发动: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普查宣传,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4.进度安排:普查分为准备、实施、汇总、分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

五、普查数据质量控制1.制定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办法,明确数据采集、审核、录入、汇总等环节的质量要求。

2.对普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数据采集能力。

3.建立数据审核制度,对普查数据进行多次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普查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问题。

六、普查成果应用普查成果将广泛应用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人口政策制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领域。

具体成果包括:1.普查数据报告:全面反映我国人口状况,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1403-江西省萍乡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403-江西省萍乡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萍乡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日期:2011年05月26日来源:中国萍乡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于2010年11月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市近万普查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总数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854510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市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年增加8816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49%。

二、家庭户人口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共有家庭户481517户,家庭户人口为1777789人,占总人口的95.86%,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1人减少了0.22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938751人,占总人口的50.62%;女性为915759人,占总人口的49.38%。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06下降为102.51。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366976人,占总人口的19.79%;15-64岁的人口为1331907人,占总人口的71.82%;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5627人,占总人口的8.3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80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1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70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51013人,占总人口的99.8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497人,占总人口的0.1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86474人,增长了4.90%,占总人口比重减少了0.09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84人,增长了92.88%,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了0.09个百分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案和主要事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案和主要事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案和主要事项一转眼,十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这次普查对于我们了解国家人口状况,制定相关政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次普查的基本方案和主要事项。

1.掌握全国人口总量和结构,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2.了解人口分布、流动和迁移情况,为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支持。

3.分析人口素质、就业状况和收入水平,为提高民生福祉提供参考。

4.探究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等问题,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对策。

我们来看看普查的基本方案。

一、普查时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3年11月1日零时。

在这个时间点之前的人口数据,都将纳入普查范围。

二、普查对象普查对象为我国大陆范围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常住人口。

需要注意的是,普查对象不包括在我国的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以及居住在海外的我国公民。

三、普查内容1.人口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

2.家庭信息:家庭成员、住房条件、家庭收入等。

3.就业与失业信息:就业状况、失业原因、求职意向等。

4.人口迁移与流动信息:户籍地、居住地、迁移原因等。

四、普查方法1.普查员上门入户调查。

普查员将携带普查表格,逐户进行登记。

2.互联网自主填报。

居民可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登录指定网站进行自主填报。

3.数据汇总与分析。

普查数据将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普查报告。

下面,我们来说说普查的主要事项。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政府要成立普查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

二、做好宣传发动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普查的目的、意义和参与方式,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三、确保数据质量普查员要严格遵守普查纪律,如实填写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四、加强信息安全对普查数据实行严格保密,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五、及时发布普查结果普查结束后,要及时发布普查结果,为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2010年人口普查工作情况介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

2010年人口普查工作情况介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

主要人口指标要实行全过程监控:户口整顿、摸底和正式登 记、复查。 每一环节都要善于发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措施。
10、普查区域划分,绘制普查区及普查小区地图, 录入上报地址码 ★普查区域划分:市、镇级、普查区、普查小区人口普查地理
区域与同时期国家法定行政区划一致。 人口普查地图:市级、镇级、普查区和普查小区 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地图要交上级普查机构,作为质量检查的 重要依据。
9、户口整顿 ★积极参与、协调;掌握户口整顿结果:户籍人口、流动人
口、出生、死亡人口、入户登记表。
★ 特别关注几个主要指标:死亡未销户、迁出未销户、未落
常住户口人口、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数(县内、县外 市内、外市、外省)、居住本地,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 人口(县内、县外市内、外市、外省)、居住本地,离开户 口登记地不到半年人口(县内、县外市内、外市、外省)。 户口整顿是人口普查登记前,第一次获得详细入户资料,对 于这项工作要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其成果。 户籍人口是人口普查登记和判断常住人口的基础性参考资料。
摸底、登记和复查。 问题到登记和复查阶段才发现很可能在时间上无法 、入户登记前的准备工作阶段 1、建立机构、普查经费预算
★建立机构时间要求:村级 5月份前 ★加强基层普查机构的协调能力 : 组织入户;资料收集。 ★外籍人口多的地区还要考虑外语沟通问题。 2、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进度图)
2、 复查 11月11---15日
切实解决现场登记存在的问题,不要将问题带入下一阶段工作。
3、对登记资料进行质量验收 11月16---25日 ★日常质量控制 。市镇人普办要设立质量控制组。
★质量验收:2000年人口普查,每个普查区抽1个普查小区;要
求7个指标同时合格。总人口差错率、净差率、出生、死亡 人口差错率、总记录差错率、性别和年龄差错率。

2806-甘肃省武威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806-甘肃省武威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武威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文章来源:武威日报更新时间:2011-05-14武威市统计局2011年5月14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甘肃省政府和市、县(区)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登记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3]为1815054人。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467040户,家庭户人口为174858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7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5人减少0.21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33482人,占51.43%;女性人口为881572人,占48.57%。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98下降为105.89。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13373人,占17.27%;15-64岁人口为1366851人,占75.31%;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4830人,占7.4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7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8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6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8932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5777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81562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4019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847人上升为545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9950人上升为1420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7491人上升为3755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40197人下降为29762人。

呼和浩特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呼和浩特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呼和浩特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日期:2011-5-29 浏览:695 次【大中小】更多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及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286661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43789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28717人,增长17.59%。

年平均增长率为1.63%。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950652户,家庭户人口为257360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5人减少0.34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462277人,占51.01%;女性人口为1404338人,占48.99%。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51下降为104.13。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98716人,占13.91%;15-64岁人口为2248977人,占78.45%;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8922人,占7.6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5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1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8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498647人,占87.16%;蒙古族人口为285969人,占9.9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81999人,占2.8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340953人,增长15.80%;蒙古族人口增加78364人,增长37.7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400人,增长12.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某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工作方案
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设计、精心组织、依法实施、确保质量,全面、准确地提供基本国情国力数据。

众所周知,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此次普查工作,将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按照省委要求,和我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体部署,我市人口普查宣传工作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普查准备阶段宣传
(一)宣传内容和目的
12月—2010年8月,对应于普查准备阶段,重点是告知性宣传,使社会各界知晓人口普查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对象范围和标准时点等。

(二)宣传方式
1、12月-2010年6月,以户外宣传为主,媒体宣传为辅。

①、在市区内主干道租用大型户外广告牌发布公益广告;
②、在Xx电视台播放人口普查宣传广告;
③、在统计内网开通第六次人口普查网站,及时公开、更新人口普查相关文件、信息和动态;在Xx市政府网站对第六次人口普查网站进行图文连接,设立人口普查专栏;
④、制作筹备人口普查宣传用品;
⑤、利用统计年报会和人口普查工作会宣传人口普查。

⑥、撰写人口普查简报,及时报道人口普查工作动态。

2、2010年7月-8月,以媒体宣传为主,户外宣传为辅。

①、利用Xx市电视台报道人口普查重大活动及工作动态,播放普查宣传片;
②、从7月份起,在《Xx时空》上定期或不定期刊登有关人口普查的目的、意义、方法等内容的报道及文章。

同时结合工作进程,对各个阶段、各个单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报道,及时宣传人口普查工作开展情况和涌现出的典型经验;
③、以群发手机短信形式进行人口普查宣传;
④、人普办公室(统计局)座机电话开通人口普查彩铃,并在Xx市芝城公园led 显示屏上播放人口普查公益广告。

二、清查摸底和正式入户登记阶段宣传
(一)宣传内容和目的
2010年9-11月,对应于清查摸底和正式入户阶段,重点是宣传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重大意义,并围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开展依法普查宣传,大力宣传普查对象如实申报资料的义务,普查人员对数据严格保密的义务,特别是在10月份,要精心安排,上下联动,掀起高潮,为普查员上门入户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宣传方式
1、市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市人口普查办公室负责人举行答记者问等电视专访。

报社、电台同时进行报道。

2、在Xx市电视台播放《致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对象的公开信》、人口普查宣传片及标语和人口普查滚动字幕;
3、在《Xx时空》刊登《关于在Xx市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公告》;
4、宣传横幅、宣传画、宣传单、公开信进街镇、社区、学校、交通要道、人流密集广场等;
5、人口普查宣传展板流动展出,利用宣传车播放人普公告,发放人普宣传资料,使人普宣传深入社区、深入村居、深入学校,深入千家万户;
6、搞好宣传月广场宣传活动。

10月为人口普查宣传月,在宣传月期间由市、乡镇(街道)二级统一集中在广场举行宣传月广场宣传活动。

如以悬挂人口普查宣传横幅、标语、敲打腰鼓、开展文艺演出、摆放宣传展板、发放人口普查宣传资料和宣传物品、开展有奖问答、接受现场咨询、邀请记者采访报道等形式,营造浓厚的人普气氛,并以此掀起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宣传高潮。

三、人口普查结果的公布和宣传
1、Xx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汇总数据,经省和Xx市人普办审定后届时在普查公报上公布;
s("left_con");
2、Xx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全部数据,预计在2011年12月完成,经省和Xx市人普办审定后形成人口普查资料公开印刷出版。

s("left_c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