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摘要近些年来,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深入开展,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从招收轻度智力障碍学生为主逐渐转变为招收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为主,且学校中同时伴有情绪行为障碍及自闭症的学生越来越多。

良好的教育训练可以改善与提高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适应能力,其中,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开发尤为重要。

学校在个别化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等理念的指导下,以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了课程开发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培智学校课程开发智力障碍学生分类号G7641问题的提出适应能力是区分智力障碍与非智力障碍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国内外智力障碍儿童教育训练内容中的重要项目。

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适应能力的缺陷较严重。

“适应能力直接受智力影响外,更是与环境交互的功能状态。

适应能力作为生活的重心,有动态、可变的特点。

只要给与足够时间与支持便能增进适应能力、生活能力”。

已有研究表明:中度智力障碍儿童10岁以前适应行为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11、12岁左右成平稳状态,7、8岁以前发展较快。

换言之,通过教育训练与环境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的适应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而学校在个人所接受的一切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等都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该方案立足于智力障碍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以生活为核心,构建了由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两部分组成的九年一贯制培智学校课程体系。

但仅有宏观的方案,没有课程标准与教材,学校在实践中仍然面临许多具体的操作问题。

研究者也发现,我国培智学校十几年的校本课程改革研究参与面广,但研究成果少、质量不高且不平衡;研究面广,研究重点突出,但研究特色不足。

在此现状下,部分地区的学校在校本课程的研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浙江杭州扬绫子学校、北京宣武培智学校、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等。

培智学生实践教学(3篇)

培智学生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培智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及改进措施三个方面对培智学生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一、引言培智教育是指针对智力障碍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这些学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培智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及改进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智力障碍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这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

这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有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4.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目前,我国培智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如实习基地、实训设备等。

这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深入开展,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2.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培智学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3.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需要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但目前我国培智学校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部分培智学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研究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研究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一、引言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特殊教育领域,其意义更为深远。

培智学校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学生特殊需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特殊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当前,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

其次,校本课程资源逐渐丰富,除了传统的学科课程外,还涌现出许多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如生活技能课程、职业准备课程等。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校本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等。

三、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分析针对当前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人才,二是缺乏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课程的监管力度不够。

四、对策与建议为了促进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一是加强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三是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课程的监管力度。

五、结论通过对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可以看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对于特殊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加强监管力度等方面的工作,以推动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校本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实践(3篇)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实践(3篇)

一、引言培智学校是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特殊教育的场所,其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沟通能力、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学实践在培智学校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还影响到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文将从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学方法、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特点1. 个体差异大培智学校的学生智力水平差异较大,因此语文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

2. 教学目标明确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3. 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 教学方法多样化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故事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培智学校语文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谢谢第2篇摘要:培智学校语文教学是为了满足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本文从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目标、方法、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语言发展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培智学校语文教学进行实践探讨。

二、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3.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5.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三、培智学校语文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培智学校中开设校本综合课程的实践研究

培智学校中开设校本综合课程的实践研究

知识文库 第08期197培智学校中开设校本综合课程的实践研究吕开新【培智课程现状及构想】在目前的培智教育课程中,普遍为培智学生开设的是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劳技、体训等课程,为的是能帮助学生开启将来最基础的生活。

同时,学校还会开设康复课程,使他们身体的不适能够得到适当缓解,身体机能尽可能趋于正常,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

那么,培智学生的精神世界呢?培智学生,特别是自闭症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感知很模糊,没有将自己融入周边的意识。

但纵然他们不善甚至是不会表达,他们也是社会生活中鲜活的个体生命,也应共情于身处的社会。

所以,在培智教育中加进促进特殊学生对身边人、事、社会理解的内容,丰富特殊学生的七情六欲,促使他们将来能更加自主地融入社会,使周边更加顺畅地接纳他们,是培智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基于以上思考,青岛三江学校开设了校本综合课程,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亲子校外实践类课程 第二板块:亲子校内实践类课程第三板块:情感体验类课程【培智校本综合课程的具体实施】 第一板块:亲子校外实践类课程根据季节的不同、身边新生事物的涌现,学校设定了动态的亲子校外实践类课程,每个学期不少于3节。

春季踏青课程:组织学生和家长走进大自然,去感受花的绽放、草的萌动、树的拔节。

春季生命课程:组织学生和家长去极地海洋世界、野生动物园,近距离接触、了解动物,感受生命的不同、相处的和谐。

夏季动感课程:组织学生和家长到海边浴场,在沙滩上奔跑、在海水里嬉戏,面向大海放飞心情。

秋季收获课程: 组织学生和家长到田里采摘,观看枝头的果实、品尝瓜果的香甜,了解耕作的辛劳。

秋季魅力课程:组织学生和家长到公园赏菊、到八大关观赏落叶,捡拾美丽的落叶、橡子、松果、白果……,带回来做成贴画,用作品留住秋天。

冬季郊游课程:组织学生和家长到山上、郊外远足,体会季节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即时性校外实践课程:如,青岛的第一条地铁线路地铁3号线,在2015年12月16日正式通车前,给广大市民提供体验的机会。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校本课程的构建探究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校本课程的构建探究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校本课程的构建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要求死记硬背公式定理,缺乏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而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校本课程的构建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通过研究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校本课程的构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影响。

也可以为其他学校的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校本课程的构建,深入了解该课程在学生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对该课程的重要性、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实施效果评估以及发展前景展望的全面分析,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该课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该课程构建的探究,希望能够为其他类似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生活数学课程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发展和推广。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校本课程的构建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全面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校本课程的重要性探究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其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使数学不再仅仅是枯燥的公式和算术,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生活数学课程,学生可以学会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应用。

生活数学课程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实际的生活案例和情境模拟,学生们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活数学课程的重要性还在于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广阔的数学视野,拓展数学的应用领域。

学生通过生活数学课程不仅可以学会数学知识,还可以了解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编写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程校本教材的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编写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程校本教材的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编写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程校本教材的实践研究摘要: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程是一门培养智力障碍学生学会生活,融入社会的一般性课程。

而教材只有符合当地的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的对教学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对此,我校以教育部2016年修订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探索与实践,编写生活适应学科校本教材,更好的指导本学科教学。

关键词:生活适应校本教材实践研究一、编写培智生活适应学科校本教材的背景生活适应学科的课程目标是旨在培养智障学生生活自理、从事简单家务劳动、自我保护和适应社会等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其尽可能地成为合格、独立的社会公民。

而教材只有符合当地的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的对教学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一)统编生活适应学科教材提供的素材资源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统编生活适应教材面向的是全国的培智学校,所以教材中提供的图片素材都是虚拟的人物或生活情景,而目前我校招收的学生为中重度智障学生,和自闭症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

同时,缺乏生活经验,思维缺乏灵活性,知识的迁移能力差也是他们思维和学习的特点。

所以,有时他们很难通过教材提供的配图来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统编生活适应教材的内容编排难以适应我校教学模式的需要。

目前我校实行的是主题教学模式,主题教学即在多元智能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符合中、重度智障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内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来组织的教学。

这首先要求在单元主题中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要有内在联系或关联性。

而统编生活适应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以学校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社会与自然等五个领域为单元对每个年级的内容进行编排,而在编排的时候只是单纯区分某一节内容属于哪个领域就将其编入相应的单元,许多内容没有考虑到同一单元内容的内在连续,或关联性。

培智义务教育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培智义务教育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培智义务教育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培智义务教育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如今,人们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和数学能力,还要求他们掌握一些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就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以便更好地为他们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其中,培智义务教育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建设也逐渐成为各地教育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下面,我们将以“培智义务教育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为话题,分步骤阐述如何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

步骤一:调研调研是研究任何问题的第一步。

在进行培智义务教育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时,需要先行进行相关调研,以便了解不同学校和地区在这方面的现状。

具体而言,需要了解各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培训和提高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还需要了解各地区对劳动技能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并分析其对于学校和教育的影响。

步骤二:课程设计基于调研的结果,我们可以开始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培智义务教育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步骤之一。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套系统和完整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劳动技能。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现实情况,制定出符合各级要求的课程设置方案。

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1.技能类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培训,如木工、电子、汽车维修等课程。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课程学习并掌握各种技能。

2.商务类课程:这些课程重点是针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进行设置,如商务沟通、财务管理等课程。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课程学习到一些有关商务领域的知识。

3.文化类课程:这些课程关注的是学生日常生活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如语文、数学等课程。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课程学习并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步骤三:教学实践一旦课程设计完成,就需要进入教学实践阶段,也就是把所设计出的课程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海淀培智中心学校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曹燕)

海淀培智中心学校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曹燕)

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
确定教育目标
选择课程 改编课程
实施课程
评价课程 确定单元主题
编写校本教材
实施流程
评估学生 再次评估 具体教学 制定教学计划 统整目标
确定目标
个案研讨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校本课程的特点及应用
评估系统软件: 该课程的显著特色在于开发了界面 美观、方便使用的课程目标评估软件, 便于教师使用,而且可以做多种直观的 教学需求与效果分析,有助于教师提出 适合儿童需求的教学目标,展示教学效 果。这种课程本位评估是进入个别化教 育的一个关键步骤。
会戴手套、围巾、帽子
会倒垃圾 认识爷爷奶奶 能尊敬老人 垃圾分类 了解元旦、春节 认识国徽 礼貌用语 认识常见花草 认识四季 认识三轮车、自行车 认识钟表 同伴相处的自我控制 认识车站、站牌
美丽的大自然
认识常见果蔬
我会注意交通安全 和同伴一起玩 我们愉快地学习 会使用公共设施
认识人行横道 人际相处规则 课堂上的自我控制 认识指示灯
校本课程的特点及应用
跳出了学科本位课程模式: 采用了十大领域对学生进行评估, 课程的内容与智力障碍学生的实际生活 密切结合,将学科内容从功能性角度融 入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的特点及应用
分段的功能性课程目标: 为了顾及不同阶段的学生需求,体 现课程的循序渐进,课程分为低、中、 高三段。这样的课程组织形式减小了学 生对课程内容差异性要求,也能更好的 体现了学生处于不同社会化阶段的相对 要求。
健全的人格。
(二)确定课程目标
1、培养智障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 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良好的品德,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 法的行为习惯。
2、掌握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培智学校实践报告(2篇)

培智学校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培智学校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智障儿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了解培智学校的教育现状,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我于近期在XX市培智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践学习。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XX市培智学校成立于20XX年,是一所集教育、康复、科研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为智障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生活环境。

此次实践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了解培智学校的教育现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2. 增强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培养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情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在两周的实践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方面的活动:1. 课堂教学观察与学习:我观摩了学校各个年级的语文、数学、生活技能等课程的教学,学习了老师们在课堂管理、教学方法、互动交流等方面的经验。

2. 教学辅助: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部分教学活动,协助老师进行课堂管理、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等。

3. 康复训练观察:我参观了学校的康复训练区,了解了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流程。

4. 与学生互动: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与学生们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状况。

5. 教师访谈:我与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四、实践体会与反思1. 教育情怀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特殊教育工作的艰辛和伟大。

面对智障儿童,老师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投身特殊教育事业的决心。

2. 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情景教学、生活化教学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这让我认识到,在特殊教育中,创新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培智学校教学实践研究(2篇)

培智学校教学实践研究(2篇)

第1篇摘要培智学校是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的特殊教育机构。

随着社会对特殊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培智学校的教学实践研究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培智学校教学实践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培智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为我国培智学校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智力障碍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水平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且伴随有其他心理或生理缺陷的儿童。

在我国,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培智学校作为智力障碍儿童接受教育的专门场所,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这些儿童的未来。

因此,对培智学校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智学校教学实践现状1. 课程设置当前,我国培智学校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生活自理、语言沟通、认知发展、社会适应、艺术欣赏等方面。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课程设置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智力障碍儿童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2.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培智学校普遍采用个别化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3. 教师队伍培智学校的教师队伍主要由特教专业教师和普通教师组成。

特教专业教师具备一定的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知识和技能,但数量不足;普通教师对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了解有限,难以胜任教学工作。

4. 教学资源培智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如教学设施、教材、教具等。

这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参与度。

三、培智学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 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学校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智力障碍儿童个体差异的调整,难以满足他们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2.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 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特教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普通教师对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了解有限,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4. 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资源的匮乏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参与度,影响了教学质量。

浅谈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浅谈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浅谈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智学校是一所以素质教育为理念的学校,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社会适应教育方面,培智学校通过开发校本活动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情商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实践中,培智学校注重将社会适应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面对挑战,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下面将结合培智学校的实际案例,对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行探讨。

培智学校注重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

在社会适应教育方面,培智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开发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校本活动课程。

学校开设了“团队合作体验课程”,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合作、沟通、协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又学校开设了“社交情商课程”,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这些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不仅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培智学校注重校本活动课程的实践。

在社会适应教育方面,培智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组织了“爱心助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感受社会的温暖,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再学校组织了“社交沙龙”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和沟通。

这些校本活动的实践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更让学生明白了社会适应教育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对社会适应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培智学校注重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评估与改进。

在社会适应教育方面,培智学校注重对校本活动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学校对每一次校本活动进行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表现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再学校不断调研和探索新的校本活动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校本活动课程,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培智学校课题研究报告

培智学校课题研究报告

培智学校课题研究报告培智学校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培智学校作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致力于为智力残疾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服务。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行为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本次课题选择了“如何有效管理学生的行为问题”作为研究内容,希望通过研究找到解决学生行为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和实地观察等。

首先,我们对相关的学术文献、专家意见进行了综合分析,了解了国内外关于学生行为问题管理的研究现状。

其次,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向学校的教师和家长发放,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最后,我们对学校的课堂和校园进行了实地观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行为问题及其管理情况。

三、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 学生的行为问题主要集中在课堂和校园两个方面,其中包括违反纪律、缺乏合作意识、情绪失控等。

2. 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个体差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3. 多数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学生行为问题时,倾向于采取惩罚性措施,而忽视了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

4. 有效的学生行为问题管理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积极的激励方式来引导学生改正不良行为。

四、研究建议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行为管理能力,培养教师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准确判断和科学干预能力。

2. 强化家校合作,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行为问题,并制定个性化的行为管理方案。

3. 增加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通过游戏、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团队合作能力。

4. 鼓励学生表达情感,提供适当的情绪管理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有效应对情绪失控的问题。

五、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对培智学校学生行为问题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培智班主题教学实践(2篇)

培智班主题教学实践(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培智班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智力障碍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发展基本技能,并逐步融入社会。

本文将探讨培智班主题教学实践,分析其内涵、实施策略及成效。

二、培智班主题教学实践内涵1. 主题教学主题教学是以主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主要方式,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2. 培智班主题教学实践培智班主题教学实践是指在培智教育中,以主题为线索,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组织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三、培智班主题教学实践实施策略1. 选择合适的主题(1)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主题。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生感兴趣、有益于其发展的主题。

(2)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选择主题。

主题应与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相符合,确保学生在主题教学过程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主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运用多媒体技术。

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游戏活动。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组织实践活动。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生活,感受知识的应用。

3. 开展探究活动,培养能力(1)分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问题导向。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践操作。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4. 评价与反思(1)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主题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2)结果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主题教学活动中的成果,如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水平等。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研究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研究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特殊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期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对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如政策支持、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

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促进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和建议,以期推动特殊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和创新发展。

二、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培智学校作为特殊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在课程设计方面,培智学校普遍开始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力求通过课程设计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特殊需求。

课程设计过程中,学校会结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生活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力求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资源方面,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被投入到这一领域。

这些资源包括教材、教具、教学软件等,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课程内容的设置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说,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未来,随着特殊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和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相信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浅谈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浅谈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浅谈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在当今社会中,一个人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养。

学校教育必须结合社会实际,开发出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校本活动课程。

本文将以培智学校为例,浅谈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培智学校是一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学校,其教育理念是“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特别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发了一系列校本活动课程,以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一、课程开发1. 确定课程目标在开发校本活动课程之前,首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

培智学校的校本活动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创新能力。

2. 课程内容设计校本活动课程的内容设计需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

培智学校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本活动课程,包括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实践活动等。

这些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又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3. 教学手段选择在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中,培智学校注重教学手段的选择。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学校还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校本活动,如讲座、座谈会、实践操作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课程实施1. 教师队伍建设培智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培养教师的校本活动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能力。

学校鼓励老师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鼓励老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参与管理学校鼓励学生参与校本活动课程的管理,提倡学生自治,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学校设立了学生会,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联合社会资源培智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联系,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培智学校自闭症校本课程

【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培智学校自闭症校本课程

【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培智学校自闭症校本课程一、研究背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和地方未出台培智教育新的课程标准及教材。

原国家教委1994年颁布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教基[1994]21号)和1993年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只适合于轻度智障学生。

随着随班就读深入开展,轻度智障儿童已逐渐进入普通小学,原先以招收轻度智障儿童为主的培智学校转而以招收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

教育对象的变化,导致原有的课程、教材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为了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校必须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只有当学校的教学内容、环境、方法适应了学生的需求,我们的学校教育才能真正促进他们的发展。

因此,构建从学前到义务教育阶段,再到职业高中阶段的培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成为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2006年开始,我校受朝阳区教委委托,把课程改革放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首位,全力以赴开展培智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初步完成了朝阳区培智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任务。

本文集中论述朝阳区培智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学前教育及职业高中教育学段的相关内容从略。

二、相关概念1.课程教育家们对课程有各种论述,如“课程是指一定的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

这个进程有量、质方面的要求。

它也泛指各级各类学校某级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1]我们认为,课程即为达到培养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计划和活动。

我国课程体系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改革文件要求,为满足教育需要开发的课程应属校本课程。

它由学校自主决定,开发主体是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从而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

浅谈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浅谈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浅谈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展开讨论。

在将介绍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将分别探讨培智学校社会适应课程的设计原则、校本活动课程开发流程、课程实践案例分析、评估与改进以及成效与建议。

在将总结与展望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价值,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为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设计原则,开发流程,实践案例分析,评估与改进,成效与建议,总结与展望,价值,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培智学校是一所致力于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学校不断探索创新,将社会适应教育纳入校本活动课程中,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培智学校社会适应课程的设立和开发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意识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对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类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探讨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通过深入研究该课程的设计原则、开发流程、实践案例分析、评估与改进,以及成效与建议,从而总结该课程的效果和价值。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进一步理解培智学校社会适应课程的特点和优势,为今后的课程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建议和方向。

通过对该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我们也可以帮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培智学校新课标理念下生活德育的实践研究

培智学校新课标理念下生活德育的实践研究

培智学校新课标理念下生活德育的实践研究培智学校是一所以生活德育为重点的学校,在新课标理念下,学校一直致力于探索生活德育的实践研究。

生活德育是新课标强调的核心素养之一,培智学校秉承着“以德育人”的理念,致力于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品德优良、阳光向上的人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好的位置。

关于生活德育的实践研究,培智学校积极探索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堂教学与生活德育的融合培智学校注重将生活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形式,将道德、情感、认知等方面的素养结合起来。

在语文课上,老师会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中蕴含的道德情感,引发学生对品德的思考和感悟。

在数学课上,老师会通过一些关于公平、正义、责任等方面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德育。

二、校园文化建设培智学校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将生活德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生活中。

学校会举办一些有关生活德育的主题班会、心理健康周、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和实践,感受到生活德育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学校还建立了道德评议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评议,通过班级集体民主评议和个人面对面评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

三、社会实践活动培智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会组织学生到一些社区服务中心、养老院、残障人士服务中心等地进行志愿服务,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关心社会的能力。

四、家校合作培智学校注重与家长的紧密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作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生活德育理念和实践,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与学校形成密切的合作共赢关系。

生活德育实践研究的实施,不仅是对新课标理念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响应,更是对学校办学目标的有力保障。

浅谈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浅谈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浅谈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如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培智学校,在教学方面一直坚持走校本课程的路线,通过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方式。

本文将以培智学校为例,浅谈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培智学校的校本活动课程1. 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培智学校的校本活动课程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包括户外拓展、社区服务、志愿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场景中去实践和锻炼自己,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 结合课程实际培智学校在开发校本活动课程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将校本活动课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使之成为课程的延伸和拓展,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 引导学生参与培智学校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校本活动课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际的体验和锻炼,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

培智学校在校本活动课程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些启示。

1.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户外拓展和团队建设等校本活动课程,培智学校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懂得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在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社会不同的群体和环境,培智学校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学会与人沟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校本活动课程的实践中,培智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照顾他人,关心社会,自觉地维护学校的良好环境。

通过对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行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摘要:本课题研究从中重度弱智儿童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出发,吸取了多种理论中的合理部分,对培智学校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革,从制订教学纲要、编写教材资源库、创新教学模式和学生作业、建立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中重度弱智学生教育、训练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有效提高了中重度弱智学生的生命质量。

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培养,促进教师提升课程素养并加快专业发展,最终获得了研究成果和教师队伍双赢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中重度弱智学生校本课程教师队伍1 校本课程研究的缘起目前,随着教育对象、社会要求的变化和教育评价的需求,培智学校旧的课程体系在完成了其历史作用后,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学生及教学的需要,急需有新的更为适应学生特点及社会发展的课程取而代之。

因此,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所有培智学校不可回避的教育改革重点,研究一个适应于培智学校特点的新课程成为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了中度弱智学生的教育研究,当前,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开发了以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教育内容的课程系统。

我国在1994年也颁布了《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稿,但至今国内尚未公开出版开发成功的系统的、有操作性的相关课程。

我校申报的课题《中重度弱智学生校本课程的研究》于2001年被立项为省级科研课题。

本课题研究力求依据世界先进的智力障碍教育理论,结合我国培智教育的特点,旨在对中重度弱智儿童教育中设置校本课程进行探索,同时鉴于研究内容充分地结合了地区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从课题的准备阶段起,课题的研究已经历时两年多,现即将结题,在我校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2 校本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指导2.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智力是适应环境的变通能力”——指导我们智力是可以改变的,课程要能够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变通能力;“智是认知结构对现实的适应”——指导我们课程中认知结构要建立在对现实的适应上;“教学是让学习者处理符合认知适应的材料”——指导我们课程内容要适应学生的能力和需要;“学习是起因于活动而矫正认知结构”——指导我们课程教学形式以活动为主;“以发展的进程解释学习,而不是以学习解释发展”——指导我们课程评价使学生得到发展。

2.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具体地讲,教育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

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他坚决反对没有以“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指导我们课程内容要贴近生活,做到实用性、生活化。

2.3马斯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尊重个性,把学习看成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强调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要求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为人的成长服务;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和学习者中心,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

——指导我们课程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各种差异特点,并且一切都为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做到真正以学生为本。

3 校本课程的研究目标我校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形成适合我校中重度弱智学生教育、训练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且通过实践,有效促进中重度弱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

同时,通过我校新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努力拓展我国弱智教育的新思路和更广阔的空间。

4 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形态在“一切为了弱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为主线,设置了实用语文、实用数学、语言训练、生活适应、音乐、美工、劳技、感知、家政、法律、健康教育等课程,并辅以智能训练课程涉及多个领域。

校本课程从呈现方式来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我校不但重视开发显性课程,还十分重视隐性课程的教学,如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校内外各种活动等,树立了“时时是教育”、“事事是教育”的教育观。

5 校本课程研究的实施与管理为了保障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我校建立了一套管理和运行机制,这既是校本课程研究的保障系统,又是课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5.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5.1.1以制度促学习,转变教师观念首先得规范课题管理网络,建立由校长总负责、分管教学副校长具体操作、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的课题管理网络,在明确分工的同时又相互支撑、相互协作,用制度保证了网络中的每一级人员必须负责完成所规定的科研任务。

其次,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有新理念。

为了加快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并且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要求人人有课题、周周有学习,月月有小结(课题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小结本月的研究情况,及时查缺补漏,调整研究进度)。

每学期完成“七个一”(参加一个课题研究、开一节校本课程研究课、做一份个案研究、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进行一次读书心得交流、写一篇教学心得或论文、完成一本即12篇以上的摘抄量)。

此外,学校还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遗余力地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培训,除了在区、市参加学习外,上海、扬州、重庆、北京、深圳、大连、香港等地都留下了我校教师孜孜学习的身影,并且采取“一人学习,全体受益”的措施,即让学习归来的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再培训,既节约了经费,又达到了资源共享的良好效果。

如此一来,使得我校教师能够及时学习新的教育理论,逐步转变教育观念,并且促使教师为教科研蓄积能量,在教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质量。

5.1.2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是基于教学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

因此,为了使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以科研指导教学、在教学中开展科研”,我校在狠抓教科研管理时十分注意将教科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除了要求三个重点实验班教师完成规定的研究任务,还指导教师选择、完成主课题下的一系列子课题,参与面广而有层次性,有效地落实了研究目标。

同时,教师通过“选编教材——教学实践——修改完善——再教学实践——再修改完善”的过程,大大提高了研究能力。

5.1.3建立激励机制学校注意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热爱教科研。

李瑞环同志说:做人的工作,一靠真理,二靠人格。

因此,学校领导班子十分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工作作风,不但能及时为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提供帮助,还注意从生活上、心理上关心教师,让教师始终在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环境中开展研究工作。

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以多种形式肯定他们的劳动价值,给他们以鼓励。

在学校的月考核中设有贡献奖一栏,无论是教师的研究论文获奖或发表,还是教师对外上研究课、示范课,或者是教师其他在教科研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学校都会在经费极为紧张的条件下给予一定的奖励,金额虽少,但明确地体现了学校对教师教科研工作的肯定和引导,激发了教师的研究动力。

5.2校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和情况目前,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5.2.1制订教学纲要我校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培养目标和《中度弱智儿童教育训练纲要》,已研究、制订出了实用语文(1—9)、实用数学(1—9)、生活适应(1—9)、感知(1—6)、法律常识五门学科的教学纲要,指导教师以此为依据编写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其中,实用语文教学纲要以生活化为立足点,确立了十八个主题和五十四个课题为学校的单元教学主题,每个主题又根据低、中、高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分出3个课题。

十八个主题和五十四个课题几乎涵盖了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走上社会。

实用数学学科纲要以学科体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并且按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进行编写,遵循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感知学科纲要是从学生的感知觉训练出发,按视觉、听觉、味觉、触摸觉、嗅觉、空间知觉等方面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作不同要求,具有发展性、系统性和操作性。

生活适应学科是中重度弱智儿童最需要的一门学科,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按单元编写而成,从学生的最需要和最可能达到的目标入手,逐步把中重度弱智儿童培养成为一个基本能独立生活的人、一个社会人。

法律常识则是专门面向高年级中重度弱智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在他们即将踏上社会之时使他们懂得怎样做不违法、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等,为他们成为社会人全方面夯实根基。

(以上五学科纲要都另有详细内容)5.2.2编写教材,形成教材资源库在各学科教学纲要的指导下,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编写出具体可感的校本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要求在兼具差异性、生活化的同时还具有弹性以便于调整,充分体现教材资源库的特性。

目前,我校主要完成了以下学科教材的编写:实用语文(1—5年级共10册)、实用数学(一年级2册)、生活适应(1—9年级共18册)、感知(一年级2册)、法律常识(九年级2册)。

其他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后再编写、开发出来。

作为我校校本课程研究的龙头学科——实用语文的研究已近三年,现在基本已形成稳定的模式。

三年来,实用语文学科成功地形成了教材资源库,上一个年级的教材稍做调整便可以为下一个年级所用,现在已基本不用再花费过多的心思用于开发上,初步尝到了成功的甜头。

一套完整的语文课程包括教学纲要、教材、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工作纸、学生作业纸和亲子活动(即家长指引)等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可行性,为中重度弱智学生的语言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另外,因编写教材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我校把所有用于编写教材、制作课件的图片分类保存,从而也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图库资源,为校本课程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5.2.3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学习国内外培智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充分了解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树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的观念,从而对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力求找到最适合弱智学生学习的方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1)教学方法多样性:训练课、实践课、操作课、讲授课、活动课等按课程内容不同安排比例,课型依据目标来定。

(2)教学组织多样性: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每周开设18节)、班级分层教学、领域教学(智能训练课打破班级界限、依据特长或缺陷编组,一周6节课开设19个组别进行)、跨班教学(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状况采取分学科走班学习)等等,充分照顾差异,体现人本思想。

(3)教学活动整合性:教学设计避免切割的、抽离情境的单项训练,概念技能及态度的学习都在一日生活统整的活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