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黍
稷
麦
粟
稻
猪
马
牛
羊
狗
鸡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自给自足
B、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 C、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D、封建政府经常纵容地主兼并土地
关注现实 — 今天的“三农”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 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解决好农业、农 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石锄
1.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
1)原始阶段:“刀耕火种”
(西汉,南方地区火耕水耨)
2)春秋战国:牛耕铁器的出现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
(汉代:曲柄锄和大镰)
4)东汉时期:一牛挽犁取代耦犁
耦犁
一牛挽犁
1.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
1)原始阶段:“刀耕火种”
(西汉,南方地区火耕水耨)
——陶渊明《桃花源记》
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农业经营方式
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
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以为币用, 不识其始终。
汉景帝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民间俗语
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农业的起源 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 三、不利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郑国渠 都江堰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 议开凿。连接泾水和洛水,灌溉关中平原。全长300 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 条灌溉渠道。
井渠法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 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 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有30至70米, 愈往下游竖进愈浅,间距也愈短,约有10米到20米。竖井是为了通 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的。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 联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
农业,成为传说中农业的始祖。
二.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从“刀耕火种”到“以牛 田”
(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
2.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水利事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
1)原始阶段:“刀耕火种”
(西汉,南方地区火耕水耨)
火耕是使用火去除掉森林来使得这样获得的空地 变成耕地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它是一种非常老的技 术,人类使用这个技术来从将森林改变为耕地已经有 数千年的历史了。古代的人使用轮耕的技术,当一块 耕地的营养被耗尽后,这块耕地就被荒芜不用了。农 人开辟一块未被使用的原始森林作为耕地。
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
神农氏塑像
神农尝百草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 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 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 之,故谓之“神农氏”。
——《白虎通》卷二
阅读上述材料,说说神农氏在中国古代农 业中有怎样显赫的地位?
——神农氏又称炎帝,开拓了古代中国的
词目 火耕水耨
发音 huǒ gēng shuǐ nòu 释义 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出处 《史记·平淮书》:“江南火耕水耨,令 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
1.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
1)原始阶段:“刀耕火种”
(西汉,南方地区火耕水耨)
2)春秋战国:牛耕铁器的出现
骨耜
磨制石斧 凹 形 铁 锄
奴隶社会
国王、贵族 井田制
(商周)
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 以私有制为主 君主土地私有制
(战国以来) 体的多种土地 地主土地私有制
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1、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有
①君主土地私有制 ②地主土地私有制
③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④贵族土地所有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探究:小农经济有何特点?
1、分散性: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 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春秋战国:牛耕铁器的出现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
(汉代:曲柄锄和大镰)
4)东汉时期:一牛挽犁取代耦犁 5)唐朝:曲辕犁
曲辕犁
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
2、水利建设
传说英雄: 大禹治水
早期文献:《河渠书》《沟洫志》
战国工程
都江堰(李冰) 郑国渠(郑国)
汉代水利: 关中人民“井渠” 东汉治理黄河:东汉王景等
三、不利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1、繁重的赋役
赋税:“泰半之赋” 徭役:水利、交通、国防、城市、
宫室、陵墓等工程建设
兵役:征战、戍边、守地
2、土地兼并 导致
政府:税收减少 农民:破产暴动
社会动荡 统治危机
2、土地兼并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普遍 富者兼地数万里,贫者无容足之居。--唐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宋以后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005 年12月29日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 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 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
一是科学技术水平(工具); 二是劳动者的智力因素; 三是管理水平; 四是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2、“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的
社 会现象是
A、土地高度集中 B、赋税繁重
C、力役沉重
D、贫富分化严重
3、中国古代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A、人头税
B、农户交纳的赋税
C、土地税
D、茶税
4、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 是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 5、汉代开始出现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①曲柄锄 ②大镰 ③耦犁 ④一牛挽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黍
稷
麦
粟
稻
猪
马
牛
羊
狗
鸡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自给自足
B、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 C、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D、封建政府经常纵容地主兼并土地
关注现实 — 今天的“三农”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 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解决好农业、农 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石锄
1.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
1)原始阶段:“刀耕火种”
(西汉,南方地区火耕水耨)
2)春秋战国:牛耕铁器的出现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
(汉代:曲柄锄和大镰)
4)东汉时期:一牛挽犁取代耦犁
耦犁
一牛挽犁
1.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
1)原始阶段:“刀耕火种”
(西汉,南方地区火耕水耨)
——陶渊明《桃花源记》
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农业经营方式
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
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以为币用, 不识其始终。
汉景帝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民间俗语
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农业的起源 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 三、不利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郑国渠 都江堰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 议开凿。连接泾水和洛水,灌溉关中平原。全长300 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 条灌溉渠道。
井渠法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 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 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有30至70米, 愈往下游竖进愈浅,间距也愈短,约有10米到20米。竖井是为了通 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的。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 联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
农业,成为传说中农业的始祖。
二.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从“刀耕火种”到“以牛 田”
(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
2.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水利事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
1)原始阶段:“刀耕火种”
(西汉,南方地区火耕水耨)
火耕是使用火去除掉森林来使得这样获得的空地 变成耕地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它是一种非常老的技 术,人类使用这个技术来从将森林改变为耕地已经有 数千年的历史了。古代的人使用轮耕的技术,当一块 耕地的营养被耗尽后,这块耕地就被荒芜不用了。农 人开辟一块未被使用的原始森林作为耕地。
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
神农氏塑像
神农尝百草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 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 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 之,故谓之“神农氏”。
——《白虎通》卷二
阅读上述材料,说说神农氏在中国古代农 业中有怎样显赫的地位?
——神农氏又称炎帝,开拓了古代中国的
词目 火耕水耨
发音 huǒ gēng shuǐ nòu 释义 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出处 《史记·平淮书》:“江南火耕水耨,令 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
1.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
1)原始阶段:“刀耕火种”
(西汉,南方地区火耕水耨)
2)春秋战国:牛耕铁器的出现
骨耜
磨制石斧 凹 形 铁 锄
奴隶社会
国王、贵族 井田制
(商周)
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 以私有制为主 君主土地私有制
(战国以来) 体的多种土地 地主土地私有制
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1、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有
①君主土地私有制 ②地主土地私有制
③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④贵族土地所有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探究:小农经济有何特点?
1、分散性: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 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春秋战国:牛耕铁器的出现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
(汉代:曲柄锄和大镰)
4)东汉时期:一牛挽犁取代耦犁 5)唐朝:曲辕犁
曲辕犁
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
2、水利建设
传说英雄: 大禹治水
早期文献:《河渠书》《沟洫志》
战国工程
都江堰(李冰) 郑国渠(郑国)
汉代水利: 关中人民“井渠” 东汉治理黄河:东汉王景等
三、不利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1、繁重的赋役
赋税:“泰半之赋” 徭役:水利、交通、国防、城市、
宫室、陵墓等工程建设
兵役:征战、戍边、守地
2、土地兼并 导致
政府:税收减少 农民:破产暴动
社会动荡 统治危机
2、土地兼并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普遍 富者兼地数万里,贫者无容足之居。--唐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宋以后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005 年12月29日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 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 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
一是科学技术水平(工具); 二是劳动者的智力因素; 三是管理水平; 四是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2、“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的
社 会现象是
A、土地高度集中 B、赋税繁重
C、力役沉重
D、贫富分化严重
3、中国古代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A、人头税
B、农户交纳的赋税
C、土地税
D、茶税
4、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 是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 5、汉代开始出现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①曲柄锄 ②大镰 ③耦犁 ④一牛挽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