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免疫系统疾病概述及小儿免疫特点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儿童免疫系统疾病
![儿童免疫系统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bd514fa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e.png)
寻求专业帮助
当患儿遇到心理问题时,家长可以寻 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为患儿提 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THANKS
感谢观看
,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接触感染源
减少儿童接触感染源的机会, 如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 个人卫生等。
接种疫苗
及时接种疫苗,提高儿童对特 定病原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 几率。
早期发现与干预
关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异 常情况,及早发现并干预免疫
系统疾病,避免病情恶化。
05 儿童免疫系统疾 病的并发症与风 险
固有免疫
包括皮肤、黏膜及其分泌 液、细胞膜、吞噬细胞、 补体、炎性细胞、细胞因 子等。
适应性免疫
包括T淋巴变的细胞, 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免疫应答的过程
抗原识别阶段
抗原进入机体后,被抗原提呈细胞摄 取和处理,然后以抗原肽-MHC分子 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供抗 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
溃疡性结肠炎
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儿童期发病较 为罕见。
03 儿童免疫系统疾 病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表现
01
02
03
04
反复感染
儿童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常常出 现反复发生的感染,如呼吸道
感染、皮肤感染等。
生长发育迟缓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患者可能 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和身
高低于同龄儿童。
长期随访管理策略制定
定期评估
定期进行全面身体检查,评估疾病活动度和 并发症情况。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儿童及其家庭应 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个体化治疗
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时调整药 物剂量和种类。
健康教育
免疫系统概述及小儿免疫特点62页PPT
![免疫系统概述及小儿免疫特点62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1389d1a8114431b90dd8ee.png)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免疫系统概述及小儿免疫特点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免疫系统概述及小儿免疫特点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95160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b.png)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 护理学课件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免疫系统概述 • 免疫性疾病的症状与诊断 •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措施 • 免疫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饮食护理 •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康复与预后
01
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淋巴结等是 免疫细胞产生、分化、成 熟的场所。
,缓解症状。
中成药
根据患儿病情,选用适合的中 成药,如清热解毒口服液、六
味地黄丸等。
预后评估
定期评估
对免疫性疾病患儿定期进行评 估,了解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
。
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包括患儿的症状、体 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等。
预后判断
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患儿的预 后情况,为进一步治疗和康复 提供依据。
色体隐性遗传病等。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后天因素引起的免疫系统缺陷, 如艾滋病、药物性免疫缺陷等。
自身炎症性疾病
机体炎症反应失调所致的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
节炎等。
03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的护理
遵医嘱用药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患儿用药,并确保药物准确、及时地使用。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06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康复与预后
康复训练
制定康复计划
运动疗法
根据免疫性疾病患儿的病情和康复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运动、理疗 、作业治疗等。
针对患儿的肌肉和骨骼问题,进行有针对 性的运动训练,如水中运动、瑜伽等,以 改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理疗
作业治疗
采用物理疗法,如电刺激、冷热敷等,缓 解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免疫系统概述 • 免疫性疾病的症状与诊断 •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措施 • 免疫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饮食护理 •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康复与预后
01
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淋巴结等是 免疫细胞产生、分化、成 熟的场所。
,缓解症状。
中成药
根据患儿病情,选用适合的中 成药,如清热解毒口服液、六
味地黄丸等。
预后评估
定期评估
对免疫性疾病患儿定期进行评 估,了解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
。
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包括患儿的症状、体 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等。
预后判断
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患儿的预 后情况,为进一步治疗和康复 提供依据。
色体隐性遗传病等。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后天因素引起的免疫系统缺陷, 如艾滋病、药物性免疫缺陷等。
自身炎症性疾病
机体炎症反应失调所致的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
节炎等。
03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的护理
遵医嘱用药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患儿用药,并确保药物准确、及时地使用。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06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康复与预后
康复训练
制定康复计划
运动疗法
根据免疫性疾病患儿的病情和康复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运动、理疗 、作业治疗等。
针对患儿的肌肉和骨骼问题,进行有针对 性的运动训练,如水中运动、瑜伽等,以 改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理疗
作业治疗
采用物理疗法,如电刺激、冷热敷等,缓 解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
儿科 免疫系统疾病PPT课件
![儿科 免疫系统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b5cadc9ec3d5bbfd0a74cf.png)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
反复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 特点: 反复 严重 持久 感染的部位: 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全身 以呼吸道最常见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诊断
病史
感染史 发病年龄 过去史:疫苗病 脐带脱落延迟 GVH 其他临床特征 家族史:家谱调查
体检和X线
皮肤 淋巴结、扁桃体、肝脾 毛细血管扩张 先天畸形
X线:胸腺
初筛
B细胞缺陷 血清Ig测定 血型抗体 ASO T细胞缺陷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 数 X线:胸腺影 迟发型皮肤超敏反 应 吞噬细胞缺陷 WBC计数:PMN NBT
再筛
B细胞计数 IgG亚类测定 血清特异性抗体 测定(百白破) T细胞及亚群计 数 T细胞功能测定: 增殖反应
特殊检查
B细胞标记检测 淋巴结活检 体外Ig合成 基因分析 T细胞标记测定 及细胞活性测 定,IL及受体 活检
干细胞移植
继发性免疫缺陷(secondaryID,SID)
定义:由于后天因素导致的免疫系统暂时性功能障碍 最常见的免疫缺陷病 由于环境因素所致(感染、药物、营养不良、 外科、年龄等) 免疫系统广泛受累 (T, B,NK, PMN,M) , 但明显 不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严重 最常见临床表现:反复呼吸道感染 治疗原则: 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
继发性免疫缺陷(secondaryID,SID)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诱因
■ 营养不良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 遗传代谢性疾病 染色体异常 (21-三体综合征),尿毒症,糖尿病, 蛋白质丧失性肠病,肾病综合征,张力性肌萎缩, 镰状细胞贫血 ■ 肿瘤和血液病 ■感染 ■早产儿和未成熟儿
原 发 性 免 疫 缺 陷 病 的 筛 查
HLA定型、染色 基因突变分析 体分析 功能测定:移动 或趋化;吞噬或 杀菌 功能:粘附分子、 酶活性测定基因 突变分析
【儿科学课件】免疫性疾病(小儿免疫特点)
![【儿科学课件】免疫性疾病(小儿免疫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a18d2a687c24028905fc33f.png)
及腹股沟浅表淋巴结;2岁后扁桃体增大,后稍缩小,6~7岁 又增大。12~13岁淋巴结发育达顶点。 • B细胞:比T细胞发育较迟。 • 胎儿B细胞对抗原刺激可产生相应的IgM类抗体,而有效的 IgG类抗体应答需在3个月才出现。 • 足月新生儿外周血B细胞量略高于成人,小于胎龄儿出生时 B细胞数量少。
9
龄儿和早产儿的T细胞数量少,对有丝分裂原的转化率低。
6
• 绝大多数脐血T细胞(97%)为CD45RA+“原始”T细胞表 型(成人外周血为50%),而CD45RO+记忆性T细胞极少。 新生儿活化的T细胞表达CD25(活化标志)较成人为弱。 新生儿T细胞功能缺陷表现为:
• 辅助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受限; • 活化吞噬细胞和产生CTL的能力下降; • CD40配体在活化的T细胞上表达低下,影响B细胞免疫
12
3.IgA 1)脐血IgA水平很低(多<0.05g/L),若脐血IgA
水平升高也提示宫内感染, 2)分泌型IgA可从母乳中获取, 3)分泌型IgA不易被水解蛋白酶分解,是呼吸道、
肠道、泌尿道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4)新生儿、婴幼儿期分泌型IgA低下是易患呼吸
道、消化道、尿路感染的原因。
13
球蛋白的同种型转换; • 产生细胞因子能力低于成人(缺乏抗原刺激所致)。
7
细胞因子(cytokine):
抗原 Th1— IL-2, IFN-g
调节免疫细胞
CD4 T cell ——
应答时的模式
Th2—IL-4,5,6,8,9,10,13 和强度。
新生儿:IFN量为成人的1/8~1/10 T细胞应答呈
• 特异性免疫:1)后天获得的,2)不遗传,3)具有特 异性。
• 传统认为小儿时期,特别是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处于不成 熟阶段,其某些免疫防御能力亦显低下。实际上,出生 时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均已相当成熟,其免疫反应能力 低下可能是免疫系统“无经验(naïve)”之故。即其免 疫系统虽业已完善,但因以往未曾接触抗原,故未能建 立免疫记忆反应。
9
龄儿和早产儿的T细胞数量少,对有丝分裂原的转化率低。
6
• 绝大多数脐血T细胞(97%)为CD45RA+“原始”T细胞表 型(成人外周血为50%),而CD45RO+记忆性T细胞极少。 新生儿活化的T细胞表达CD25(活化标志)较成人为弱。 新生儿T细胞功能缺陷表现为:
• 辅助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受限; • 活化吞噬细胞和产生CTL的能力下降; • CD40配体在活化的T细胞上表达低下,影响B细胞免疫
12
3.IgA 1)脐血IgA水平很低(多<0.05g/L),若脐血IgA
水平升高也提示宫内感染, 2)分泌型IgA可从母乳中获取, 3)分泌型IgA不易被水解蛋白酶分解,是呼吸道、
肠道、泌尿道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4)新生儿、婴幼儿期分泌型IgA低下是易患呼吸
道、消化道、尿路感染的原因。
13
球蛋白的同种型转换; • 产生细胞因子能力低于成人(缺乏抗原刺激所致)。
7
细胞因子(cytokine):
抗原 Th1— IL-2, IFN-g
调节免疫细胞
CD4 T cell ——
应答时的模式
Th2—IL-4,5,6,8,9,10,13 和强度。
新生儿:IFN量为成人的1/8~1/10 T细胞应答呈
• 特异性免疫:1)后天获得的,2)不遗传,3)具有特 异性。
• 传统认为小儿时期,特别是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处于不成 熟阶段,其某些免疫防御能力亦显低下。实际上,出生 时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均已相当成熟,其免疫反应能力 低下可能是免疫系统“无经验(naïve)”之故。即其免 疫系统虽业已完善,但因以往未曾接触抗原,故未能建 立免疫记忆反应。
最新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教学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101c8c5a8102d277a22f33.png)
▪ T细胞亚群失衡,免疫球蛋白增高,自身 抗体有所升高。
▪ 胸部X、EKG、心超对所有病人的预后估 计是必不可少的。
诊断
据日本川崎病研究课题组提出的诊断标准, 以上6个主要症状中只要出现5个就可以诊断 为本病;另外如只出现4个症状,但通过超 声心动图检查或心血管造影证实了冠脉瘤 (或扩张),在除外其他疾病上可确诊本 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至今未明,有以下几种推测:
➢感染:临床表现与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相 似,但无病原学证据;
➢免疫反应:有人认为是机体对感染原的过 敏反应参予发病机制,唯尚缺乏确切依据;
➢其他因素:如环境污染、药物、化学剂、 涤净剂。但经过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目前 认为本病是易感者感染病原后触发的、免 疫介导的一种全身性血管炎。
IL-6 P53
TNF-a
IL-1β
抑制免疫活性细胞凋亡
图9. 川崎病的免疫发病机制(小结)
病理
主要病变为全身性血管炎,累及多 脏器的血管,其中冠状动脉最容易 被侵害。初期表现为血管周围炎, 继之出现以血管中层为中心的水肿, 严重者血管壁的内外弹性板破坏, 血管壁脆性增加,易导致扩张形成 动脉瘤。
不完全KD的诊断
不完全KD的诊断
定 义: 发热≥5天,5项临床特征仅具2项或3项,除外猩红 热、药物过敏综合征、多型红斑、中毒性休克综合 征、腺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 麻疹等发热性疾病。
发生率:10%~35%
不完全KD的诊断
主要临床表现的相对特异性表现
➢ 结膜非渗出性充血,无分泌物,疼痛、畏光、水肿及溃疡,裂隙 灯检查可见轻度的虹膜睫状体炎;
~14岁<3.5mm(冠状动脉内径与主动脉 根部内径之比值不受年龄影响均<0.3)。
▪ 胸部X、EKG、心超对所有病人的预后估 计是必不可少的。
诊断
据日本川崎病研究课题组提出的诊断标准, 以上6个主要症状中只要出现5个就可以诊断 为本病;另外如只出现4个症状,但通过超 声心动图检查或心血管造影证实了冠脉瘤 (或扩张),在除外其他疾病上可确诊本 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至今未明,有以下几种推测:
➢感染:临床表现与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相 似,但无病原学证据;
➢免疫反应:有人认为是机体对感染原的过 敏反应参予发病机制,唯尚缺乏确切依据;
➢其他因素:如环境污染、药物、化学剂、 涤净剂。但经过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目前 认为本病是易感者感染病原后触发的、免 疫介导的一种全身性血管炎。
IL-6 P53
TNF-a
IL-1β
抑制免疫活性细胞凋亡
图9. 川崎病的免疫发病机制(小结)
病理
主要病变为全身性血管炎,累及多 脏器的血管,其中冠状动脉最容易 被侵害。初期表现为血管周围炎, 继之出现以血管中层为中心的水肿, 严重者血管壁的内外弹性板破坏, 血管壁脆性增加,易导致扩张形成 动脉瘤。
不完全KD的诊断
不完全KD的诊断
定 义: 发热≥5天,5项临床特征仅具2项或3项,除外猩红 热、药物过敏综合征、多型红斑、中毒性休克综合 征、腺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 麻疹等发热性疾病。
发生率:10%~35%
不完全KD的诊断
主要临床表现的相对特异性表现
➢ 结膜非渗出性充血,无分泌物,疼痛、畏光、水肿及溃疡,裂隙 灯检查可见轻度的虹膜睫状体炎;
~14岁<3.5mm(冠状动脉内径与主动脉 根部内径之比值不受年龄影响均<0.3)。
儿童免疫性疾病PPT
![儿童免疫性疾病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70a713b84ae45c3b358ce6.png)
( ID)
[分类]
原发性(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
继发性(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ID)
获得性(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AID)
PID定义
人,随年龄渐成熟.生后3~6个月补体浓 度和活性才接近成人.
固有免疫 B因子和备解素也低于成人,未 成熟儿更低。新生儿血浆纤连蛋 白浓度为成人的1/3~1/2,未成 熟儿甘露糖结合凝集素较成人低, 生后10-20周达足月新生儿水平。
固有免疫
单核/巨噬细胞 , 树突状细胞 (APC) 由于缺乏补体、调理素和趋化因子的辅助 新生儿单核/巨噬细胞的趋化、黏附、吞噬、 氧化杀菌、产生细胞因子抗原提呈功能较差
2、T细胞的检查: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胸片, 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T细胞 亚群分析,细胞活化增殖功 能,各种细胞因子测定,皮 肤或胸腺活检
3、吞噬细胞的检查 WBC细胞计数和形态 DHR二氢罗丹明分析 细胞的移动/趋化/吞噬/ 杀菌功能 黏附分子测定
4、各种补体和调理素成分 和功能的测定
当然,基因突变分析是确诊 PID的金标准。
诊断:4岁以上血清IgA<0.07g/L,其他 Ig正常或升高,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继发 性IgA低下。
如IgA>0.07g/L但低于同龄儿2个标准差, 则诊断为部分性IgA缺乏症。
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无需特殊治疗。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 (WAS) XL
男性,发病于6月内的婴儿期,临床表现 为湿疹、血小板减少、反复感染。 免疫异常:化脓性外耳道炎多见,常伴自身 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贫血及血管炎、肾 脏疾病。青春期后10-20%的患儿可发生肿瘤 ,T细胞功能异常是其常见的免疫异常,随 年龄逐渐加重。
[分类]
原发性(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
继发性(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ID)
获得性(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AID)
PID定义
人,随年龄渐成熟.生后3~6个月补体浓 度和活性才接近成人.
固有免疫 B因子和备解素也低于成人,未 成熟儿更低。新生儿血浆纤连蛋 白浓度为成人的1/3~1/2,未成 熟儿甘露糖结合凝集素较成人低, 生后10-20周达足月新生儿水平。
固有免疫
单核/巨噬细胞 , 树突状细胞 (APC) 由于缺乏补体、调理素和趋化因子的辅助 新生儿单核/巨噬细胞的趋化、黏附、吞噬、 氧化杀菌、产生细胞因子抗原提呈功能较差
2、T细胞的检查: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胸片, 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T细胞 亚群分析,细胞活化增殖功 能,各种细胞因子测定,皮 肤或胸腺活检
3、吞噬细胞的检查 WBC细胞计数和形态 DHR二氢罗丹明分析 细胞的移动/趋化/吞噬/ 杀菌功能 黏附分子测定
4、各种补体和调理素成分 和功能的测定
当然,基因突变分析是确诊 PID的金标准。
诊断:4岁以上血清IgA<0.07g/L,其他 Ig正常或升高,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继发 性IgA低下。
如IgA>0.07g/L但低于同龄儿2个标准差, 则诊断为部分性IgA缺乏症。
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无需特殊治疗。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 (WAS) XL
男性,发病于6月内的婴儿期,临床表现 为湿疹、血小板减少、反复感染。 免疫异常:化脓性外耳道炎多见,常伴自身 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贫血及血管炎、肾 脏疾病。青春期后10-20%的患儿可发生肿瘤 ,T细胞功能异常是其常见的免疫异常,随 年龄逐渐加重。
儿科免疫系统疾病护理ppt课件
![儿科免疫系统疾病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cac05331126edb6e1a1026.png)
IL-6 ↑,粘附分子ICAM-1 ↑(尤见于心 肌损害者)
荚膜:透明质酸酶
关节
细胞膜:M蛋白、M相关蛋白 心肌
糖蛋白
心内膜
原生质膜:蛋白、脂质、糖 心肌
A组β溶血性链 球菌
下丘脑/尾核
发病机制
链球菌 咽峡炎
链球菌 与宿主 组织的 交叉反 应
免疫耐 受被破 坏
发生相 应靶器 官的免 疫性损 伤
风湿热
营养紊乱
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反复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
导致SID的常见因素
• 免疫抑制剂
放射线、 免疫抑制药物、 糖皮质激素、 抗淋巴细胞抗体、抗T细胞单抗
导致SID的常见因素
• 感染
先天性风疹,出疹性病毒感染(麻疹、 水痘),HIV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细菌性感染, 分枝杆菌、霉菌或寄生虫感染
22.3 22.2 21.1
p 21
11.4 11.3
11.2
11.2 12 13
q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基因诊断
慢性肉芽肿病(CYBB) 备解素缺陷(PFC) 湿疹血小板减少综合征(WASP)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IL-2RG)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 X-连锁淋巴增生性疾病(XLP) X-连锁高IgM血症(CD40L)
• 疫低下状态。
• 一、非特异性免疫特征 • (一)皮肤与粘膜 • 它们起着使机体与外界隔离的保护作用。 • 但在新生儿期皮肤角质层薄,只有2~3 • 层,细嫩松软,基底层发育不良,极易受 • 损,屏障作用差。胃液分泌极少,杀伤力 • 弱,加上肠壁粘膜通透性高,病原微生物 • 易进入血液。
(二)吞噬系统 新生儿特别未成熟儿吞噬功能较弱,中性
荚膜:透明质酸酶
关节
细胞膜:M蛋白、M相关蛋白 心肌
糖蛋白
心内膜
原生质膜:蛋白、脂质、糖 心肌
A组β溶血性链 球菌
下丘脑/尾核
发病机制
链球菌 咽峡炎
链球菌 与宿主 组织的 交叉反 应
免疫耐 受被破 坏
发生相 应靶器 官的免 疫性损 伤
风湿热
营养紊乱
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反复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
导致SID的常见因素
• 免疫抑制剂
放射线、 免疫抑制药物、 糖皮质激素、 抗淋巴细胞抗体、抗T细胞单抗
导致SID的常见因素
• 感染
先天性风疹,出疹性病毒感染(麻疹、 水痘),HIV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细菌性感染, 分枝杆菌、霉菌或寄生虫感染
22.3 22.2 21.1
p 21
11.4 11.3
11.2
11.2 12 13
q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基因诊断
慢性肉芽肿病(CYBB) 备解素缺陷(PFC) 湿疹血小板减少综合征(WASP)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IL-2RG)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 X-连锁淋巴增生性疾病(XLP) X-连锁高IgM血症(CD40L)
• 疫低下状态。
• 一、非特异性免疫特征 • (一)皮肤与粘膜 • 它们起着使机体与外界隔离的保护作用。 • 但在新生儿期皮肤角质层薄,只有2~3 • 层,细嫩松软,基底层发育不良,极易受 • 损,屏障作用差。胃液分泌极少,杀伤力 • 弱,加上肠壁粘膜通透性高,病原微生物 • 易进入血液。
(二)吞噬系统 新生儿特别未成熟儿吞噬功能较弱,中性
免疫性疾病患儿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
![免疫性疾病患儿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477b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9.png)
01
02
03
04
预防感染
加强病房消毒,保持患儿皮肤 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
预防出血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 如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等,及
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预防关节损害
对有关节损害的患儿,要保持 关节功能位,避免剧烈运动。
预防消化道症状
对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 道症状的患儿,要给予相应的
处理,如止吐、止泻等。
特殊护理原则
根据不同免疫性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 的护理措施,如对有皮疹的患儿要避免 摩擦和搔抓,对有口腔溃疡的患儿要保
持口腔清洁等。
对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要密切 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及时处
理不良反应。
对出现并发症的患儿,如感染、出血等 ,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05
免疫性疾病患儿护理展望
免疫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接种
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某些传染病,降低儿童患病 风险。
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免疫性疾病的认 识和预防意识。
监测与控制
建立健全疾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病 的传播。
新型护理模式的发展与应用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护理方案。
免疫性疾病是指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疾病,通常与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应答异常等 有关。
免疫性疾病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及种分类 方法,包括原发性免疫 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 陷病等。
02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通常 由遗传因素引起,如先 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03
常见免疫性疾病患儿护理
哮喘患儿护理
避免诱发因素
免疫系统概述及小儿免疫特点PPT
![免疫系统概述及小儿免疫特点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747a6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b.png)
麻疹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人体自身的正常组织细胞,导致器官损伤和功能 障碍。
免疫系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对自身组织的攻击,引发炎症和组织损伤 。
小儿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
小儿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也可能发生,如儿童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 。
免疫系统功能
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调节自身 免疫应答、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等。
免疫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淋巴结、脾 脏等。
免疫细胞
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等。
免疫分子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
免疫系统的分类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免疫,由皮肤、黏膜等屏障结构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 构成。
。
生长发育
小儿免疫系统的发育与生长发 育密切相关,合理的营养和锻
炼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小儿免疫系统与成人免疫系统的差异
免疫器官发育不全
小儿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发育 尚未完全成熟,导致免疫力较
弱。
T细胞功能不全
小儿免疫系统的T细胞功能不全 ,影响免疫应答效果。
抗体水平较低
小儿免疫系统的抗体水平较低 ,容易感染疾病。
腹泻
腹泻的成因
腹泻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如轮状病毒或沙门氏菌。这些 病原体侵入肠道,导致肠道功能 紊乱,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
腹泻的症状
腹泻的症状包括频繁的水样便、 腹痛、恶心和呕吐。严重腹泻可 能导致脱水、电关键是补充水分和电 解质,以及使用适当的抗生素( 如果是细菌感染)。同时,保持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
爱儿免疫课堂定稿PPT课件
![爱儿免疫课堂定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8bb30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d.png)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教育儿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 垃圾等良好卫生习惯。
校园传染病防控策略
加强晨检和因病缺勤追踪
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及时隔离并上报。
做好校园环境卫生
定期对教室、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 进行消毒处理。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课堂教育、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普 及传染病预防知识。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传染 病疫情。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药物并正确使用。
注意事项与副作用
了解药物副作用,如嗜睡、鼻腔干燥等,注意用药安全。
免疫调节在过敏性疾病中应用
免疫调节机制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少异常反应,改善过敏症状。
免疫调节剂种类与应用
如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等,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免疫调节与长期管理
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实现长期控制和管理过敏性疾病。
过敏反应
由于机体对某些外界物质过度敏 感而引起的免疫应答过强的疾病
,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02 儿童预防接种政策及程序
国家预防接种政策解读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及接种程序
详细介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种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等,以及每种 疫苗的接种程序和时间要求。
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
常见儿童疫苗种类及接种 程序
介绍儿童期需要接种的各类疫苗,如卡介苗 、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等,以及它们的接种 时间、剂量和注意事项。
新型疫苗研发进展介绍
mRNA疫苗技术
阐述mRNA疫苗的工作原理、研 发过程及在新冠疫情中的应用。
重组蛋白疫苗
介绍重组蛋白疫苗的生产工艺、 优点以及在儿童疫苗研发中的应
用前景。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述
1. 概念
免疫(immunity)是机体的一种 生理性保护机制。其本质是识别自身, 排除异己。
2.免疫的基本功能
(1)防御功能:抵御病原微生物以及毒 素侵袭,是机体免遭其害。
(2)稳定功能:清除机体衰老、坏死、 损伤的细胞和组织,维持自身稳定和平 衡。
(3)监视功能: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 防止癌变。
(识别和处理)
呈递抗原
暴露出这 种病原体 所特有的
抗原
T细胞
分泌淋
B细胞 巴因子
(识别)
体液免疫
B细胞
受抗 原刺
增殖和分激化
浆细胞
记忆细胞
可以在抗原消失后的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 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 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 生大量的抗体,从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 应。
IgE
免疫分类
1.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的种族进化过程中 不断与各种病原体相互斗争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防 卫功能,是先天性免疫力,可以遗传给后代,是 生来具有的。并不专门针对某一种抗原性异物。
2.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发育过程中受到抗原性物质 的刺激而产生的。是后天免疫,不能遗传给后代。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对机体接触过的抗原物质 才能发挥作用。
免疫基础理论
免疫的本质:识别自身,排除异己
抗 感 染
维清
持 自
除 衰 老
身、
稳 定
死 亡 和
免识
疫 监
别 、 清
视除
功 能
突 变 细
损
胞
伤
细
胞
9
3.免疫功能失调(或紊乱)可以发生 异常反应。
(1)过高:各种变态反应或自身免 疫反应疾病。
(2)过低:免疫缺陷病,生理功能 紊乱,恶性肿瘤等。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的发育
BM
SC
SL
CFU
ProB
THYMUS CD3+
PT Epi . T
CD4+ CD8+
CTL IgM
PreB
B
Plasma
IgG
IFN-γ.IL-2
TH1 TH2
IL-4. 5 .10
IgM
B
Plasma
IgG
RBC Plet PMN MØ
IgA
B
Plasma
IgA
IgE
B
Plasma
2014免疫系统疾病概述及小 儿免疫特点
在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刻不处在 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 物和吸入的的空气中都有病原 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却不得 病,这是为什么呢?
当我们体内失去免疫系统的话 会怎么样呢?
泡泡男孩
他在塑料泡泡里度过了12年 的光阴,他渴望亲人深情地 拥抱,却在临死那一刻,第 一次触摸到妈妈手。 1971 年9月21日,他出生在美国。 从出生那一刻起,他就生活 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 罩中,因为他患有一种及其 罕见的基因缺陷疾病―“重 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 SCID)”。
体液免疫
浆细胞
合成和分泌
抗体 + 抗原
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体与病原体 结合,抑制其 繁殖或对人体 细胞的黏附
抗体与抗原结合, 使其形成沉淀或细 胞集团,进而被吞 噬细胞吞噬消化
抗原
吞噬细胞
(识别和处理)
刺激
呈递抗原
B细胞
(识别)
分泌淋T细胞
巴因子
记忆细胞
增殖和分化
浆细胞
合成和 分泌
抗体 + 抗原
抗原再次入侵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的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
主要由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组成
病原体突破前两 道防线后,人体就 会启动第三道防 线,产生特异性 免疫。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 的细胞)
T细胞
淋巴细胞 B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吞噬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免疫基础理论
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T、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 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免疫应答的场所
特异性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
抗原
吞噬细胞
(识别和处理)
T细胞
增殖和分化
记忆细胞 效死亡)
释放
抗原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项目
作用 对象 产生效 应细胞
体液免疫
抗原 浆细胞
细胞免疫
靶细胞 效应T细胞
作用 方式
浆细胞产生抗 体与抗原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使靶细胞破裂,使病原 体失去寄生的基础
特异性免疫
抗原和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 例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
质等物质
• 抗体的概念: 产生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
抗体的形成:
抗原 B细胞
浆细胞
合成
抗体
分泌
抗原
进入人体
被体液中由B 细胞产生的抗
体消灭
体液免疫
T细胞靠直接 接触靶细胞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抗原
刺激
吞噬细胞
相互 关系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问题探讨:
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 卫功能,人们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 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 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
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
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 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 的,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免疫功能过强当然不 好,那么免疫功能过弱或 缺陷当然会对人体产生什 么样的影响呢?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的特点
小儿免疫状况与成人明显不同,导致儿 童疾病特殊性。传统认为,小儿时期免疫 系统不成熟,实际上,出生时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均已相当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可 能为未接触抗原,尚未建立免疫记忆有关。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过敏反应
过敏原:
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如 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蛋 类、青霉素、磺胺、奎宁等
过敏反应: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 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过敏反应的特点: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 组织严重损伤。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人体的三 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保护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