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
看谁的原型更实用
•
•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引进吸收,消化日本的文化式原型技术,也相继 创新提出:东华原型,海派红帮原型,米式原型等等,以日本新文化原型原 型,东华原型为列,因为源于人台形状而成。业界俗称为“人台原型”,其 特征,把布料经纬纱向与人台经纬纱向重合一致,通过“挪、移、捏、抚平” 的手法,清除前后衣片多余量,并加入适量的活动空隙量的操作,使布料平 顺伏贴于人台。然后根据人台的相关各部位作出标记线,形成人台体型的平 面图形。再根据人体大小规格体型变化规律,设置简化的服装原型制图公式, 以便于制作大小不同规格尺寸原型图(注意:其公式决定了特大特小规格原 型图的成败!)。各流派的“人台原型”结构图。特别是80A的原型结构图 “形与量”有惊人的相似,构图方程组却千差万别。业内许多人却有这样的 经历:按此类“人台原型”作80A体型的样衣,穿在人台上效果尚可,但穿 在人体上,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特别是特大特小的规格尺寸的体形,无法达 到好造型效果。要修修改改成了常态、略有不慎甚至造成无法修改的废品! “人台原型”实用性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说明:该“人台原型”制图公式 未能符合人体形态变化!适用范围小!于是、很多板师用立裁来弥补原型制 图的不足、或用调板修改来应对技术上的型款要求。
•
当服装有内穿衣要求时,成衣AH围尺寸=净A H围十放松量 即有:
如女装小规格净脑围80cm+12cm=成衣规格92时,即有 净臂根围36cm+7cm放松量)=43cm(小规格AH值)
• •
•
• • • •
如女装大规格净胸围100cm+12(放松量)=112cm时,即有
净臂根围43cm+7cm(放松量)=5 0cm(大规格AH值),即有 如女装AH占成衣脑围比率为小规格AH43cm÷92cm=47% 大规格AH 50cm ÷112cm=45% 即成衣袖窿活动量应占衣身活动量的60--70%,才能确保服装造型
原型讲解
短 寸 式 原 型
合身原型A-1
C1-2原型前
C1-5原型前
C4-3原型前C1-3原型後来自1-4原型後C4-1原型後
一:人体立体形态分析
• 研究成果复制出的人体主要部位截面俯视图。借助此图可以说明 三点: 一是图中胸围截面(图中绿色部分)的外轮廓线与腰围截面 (图中红色部分)的外轮廓线之间的半径差,因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 这种差异与服装原型制图中腰省的位置与省量大小相关联;二是图中 所显示的肩端点相对于侧颈点向前偏移约1cm,由此形成了原型制图 中后落肩量小于前落肩量1cm的基本模式,三是图中显示的胸围、腰 围截面为横径大于矢径的椭圆形,而颈围截面则近似于正圆形,由此 可以推断原型制图中袖窿宽度与人体侧面形态,颈围截面与领圈基本 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 如图02所示,是胸围截面的示意图。此图主要用以显示人体胸围 截面中,矢径与横径之间的比例关系,利用投影法对人体做实际测量 所获得的数据表明,人体胸围部位前后间的矢径平均值为20.5cm,左 右间的横径平均值为30.8cm,矢径与横径之比约为1:1.5,这一比值 将作为绘制人体数学模型的基本依据。 • 如图03所示,是人体腰,颈截面示意图,图中显示颈围截面的后 凸点与腰围截面的后凸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说明人体在自然直立状态 下,后颈点与后腰节点处于同一垂直线上,肩胛点凸出量是决定人体 背部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关肩胛凸出量的计算将在图05中说明
为了直观地解析新文化式服装原型的构 成原理,我们采用了制图与测量相结合的 研究方法。首先运用服装CAD软件中的制图 与测量功能,根据人体相关部位的数据与 结构特征,绘制出“人体数学模型”。然 后在数学模型上沿“人体表面”分别测出 前后“衣片模拟线”的长度,将前后“衣 片模拟线”长度与腰节长度之差量分别作 为设计前后衣片省量的依据。最后运用试 验所获得的有效数据绘制出原型制图。
女装不同结构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
( 服装立体设计是直接在人体或人台上完成服 1】
装的 结构 设计 ,因此 所得 到 的样 板 既能很 好 地符合 人体 的结 构特 征 ,避 免 了 由平面 向立 体转 化 过程 中 ,由于 计
服 装 平面 裁 剪法可 按其 应 用 的广泛 程 度分 为原 型 裁
剪法( 间接法 ) 原型裁 剪 法( 法 ) 和非 直接 。原型 裁 剪法 按不 算 或 制 图所造 成 的误 差 。且得 到 的款 式造 型 严谨 。成 功 同国 家及使 用惯例 又分 为不 同流 派(n a 文化原 型 、登 丽 美 率 高 。而 服 装平 面设 计是 经验 性 的结 构 设计 方法 ,由此
的样 板在 利用服 装C D A 系统 推板 时 ,过程相 对繁 琐 , 效率 低 。而平 面 设计 采 用一 定 的公式 及 比例 得到 样板 数 据 ,
在原 型 的构成 时 既采 用胸 围尺 寸 ,又 运 用人体 各部 位 的 实际 测量尺 寸去构 成原 型 。 ( 美式 女 装 基本 纸 样 在 制作 女 装 基 本纸 样 时和 3) 英 国的 习惯 相反 ,即前 中线在 纸 的左侧 ,后 中线在右 侧
原型、东华原型等) ,但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 1)日本 文 化 式原 型 采 用 胸度 式 原 型 ,以人 体 的
所制得的样板会受到制板师的经验和空间想象力等因素
的制 约, 易达到理 想 的服 装造 型效 果。但 是 ,服装 立体 不
胸部特征作为服装结构设计的依据。随着对人体的研 设计 的操作 条件 要求 高 、费用高 。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消费者选购服装时会发现不同生产
商 出产 的相 同号 型的 服装 在试 穿 时也 可能 有 明显 的感 觉 差异 。这 些 差异 除 了是 由于款 式 设计 、面 料选 择 的原 因 外 ,服 装样板 的制作 方 法不 同也 是造 成成 衣 穿着 效果 不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浅谈1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浅谈前言: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一直是日本的主要文化外源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密切而频繁,延续了两千年。
这使得中日两国的文化发展沿着极其相似的道路前进。
中日文化的相似性、共通性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两国的古典园林也体现出相似性和继承性,日本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支。
但是,日本园林并非中国园林的原型复制或机械再现,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因此,虽然中日古典园林在园林历史、造园环境、园林类型、造园思想、造园手法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和共通性,但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特点,体现出各自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意识。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典园林着眼于现世人生,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是“文心”之园;而日本古典园林则更注重出世来生,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是“禅心”之园。
比较两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日文化发展的轨迹和特点。
关键字:古典园林、庙宇园林、枯山水、禅道••正文:在中国与日本,尽管自然与其在西方一样同时被用来为实现人们利益的目的服务,但聪慧而引导主流得知这门还在其中巧妙地通过园林景观设计表达出道教与神道所追求的与自然息息相通的佛家思想。
中国道教主张修炼“气”,或说是一种万物与生俱来的天性,而在日本,神道引导教徒崇敬神---自然之灵,这两个国家的园林设计与他们的精神追求互为促长,密不可分。
石头,一种天然的矿物,在东方园林中具有极大的审美与引人思索的价值,就像西方园林中那些象形注意的石头雕塑或铜雕一样。
中国的园林设计者常用一些精挑细选的石头,通常这些石头一杯水磨蚀的裂缝累累,洞孔叠现。
这种千窟百孔的石头会使人联想到景区里烟雾迷蒙的大山余脉脉就如所有早期文明所意味的那样,中国人认为本土的石峰是一种预审息息相关的神秘所在。
从西方的美学角度而言,这些峰石景观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崇高艺术。
园林景观的本义是指一处意蕴深沉可供人们回味或在其中交流的场所,在这个精心设计的空间里人们可以漫步遐思或欣赏连绵不绝的美景并品位由它们促发的思绪。
[日语学习]中日文化差异
浅谈中日文化差异纵观中日的历史起源与社会发展,我认为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差异其实从日本明治维新开始有了中西之分并且两国的发展开始朝着不同的方向趋近。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主要吸收的是以中国为主的东方文化,明治维新以后主要学习西方文化。
中国却一直以沿承先人观点来发展本身,因此中国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持续性和完整性。
中国是以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民族。
它是以汉武帝时期提倡的以儒家思想为主线,其他思想为辅线而发展起来的礼仪之邦。
其核心是提倡德政、理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
在这文化底蕴下,和合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
和合文化强调人为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是和合文化却至始至终都没有改变。
现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观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属温带与亚热带地区,所跨纬度与经度大。
这一地里趋势有利于多种作物的生长。
也为中国的农耕与茶道提供了有利的先天条件。
于是,这种条件使统治者的治国政策始终强调的都是民以食为天。
秉持着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一大亮点。
时至今日,中国的三个代表中依然坚持着这一理念。
此外,中国物大地博,自然资源丰富。
这一特点使中国统治者一致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无需从外国学习。
也正是中国作为四大古国的这一特点,致使中国在唐朝时文化思想成为世界之首并被外国传教士带回本国。
但从长远来看,这一观点致使中国没有外敌压迫的紧迫感和物质缺乏的困境感,以至于清末出现了“闭关锁国,落后就要挨打”的被动局面。
并间接导致了中国救国道路的艰辛与坎坷。
日本属于典型的临海国家,享有海运之便。
又加上本国领土小,且山居多。
这一不利条件致使日本国内资源缺乏。
因为日本地震与海啸等一些自然灾害,时常挑战着这个临近海洋的国家的生存能力,所以,征服大海和自然的坚强斗志随着时间的流沙,慢慢融入这个民族的血液,直至生命的骨髓。
这些骨髓支撑着他们形成了勇猛、外向、尚勇好战的性格和不断更新血液的信念以及集体主义。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的血液主要是从中国引入。
中日神话比照
中日神话比照第一篇:中日神话比照中日神话的相比照——中日神话“貌似”下的“神异” 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同属于东方文化范畴,两国自古以来也有着频繁的交流与往来。
在文化上的交流、冲突与融合更是明显。
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的相近也就使得在历史、民族、风土以及其它很多方面都有其相似之处。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两种民族也在相似的地理条件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学意识形态与不同民族性。
日本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受大量外来文学的影响,对外来文化加予吸收与消化进行融合,古代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更加显而易见,从最初的模仿到借助中国文字再到吸收中国儒、佛道的文学思想。
从上古时期的神话来看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而正是这些相似之处下体现出了两种不同民族的民族性与文化内涵。
神话是在口诵传承的原初阶段产生的,表现了生产力低下时期人类在未开化阶段对天地万物的丰富想象,反映了远古人民的原始观念,是早期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产物。
日本神话集中收在《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中,长被合称为“记.纪神话”。
中国上古神话与日本上古神话在内容上有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但是在相似的内容下也有相异的地方。
日本比较神话学家松村武雄在《民族与神话》一书中说:“各民族的神话都以其民族性和民族精神为基础,因而各具特色。
”①一中日神话的比照性在东方神话中,最常分为的是创世神话与自然神话两大类,下面就以这两类神话来分析中日神话。
首先:创造神话,这类神话对天地、宇宙的形成与人类和自然事物的生成作了解释,也被称为创生神话或起源神话,日本学者大林太良把创造神话界定为“根据远古时代发生的一次性事件,说明和证明特定的自然现象与文化现象的传说故事。
”②在上古时期,中日人民在不同的民族背景下产生神话,在同为东方文化的背景下,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民族文化使得中日神话有了交鞣杂合的地方,也存在不同本质的区别,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传播、改变。
由于民族生存地区各不相同,自然与人文状态也有诸多差异,因而不同民族的原始人民以丰富的具象联想对创造与生成问题给了种种前逻辑和非理性的解释,便有了形态各异的创造神话。
新旧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比较分析
新旧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比较分析摘要本文从日本文化原型板的立体构成形式、基本松量、胸省量、肩斜角、前后身腰节高度差等方面,对新旧日本文化式原型进行比较分类,论证了新文化式原型板更适合中国年轻女性的体型,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松量、衣片、原型、变化、比较中国人体型与日本人体型相近,所以日本的文化式原型在我国运用较广,其以采寸少,制图容易被广泛使用。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体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加上人们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进一步理解,现代女性越来越注重体形美,补正内衣的出现均使原有的文化式原型适用度下降。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于1999年下半年推出了最新版本的文化式原型。
这里将其新、旧版本原型进行比较分析。
1 原型立体构成形成女性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曲面体.将平面的布料覆合于人体时,由于孚L房部的隆起,在乳房部的周边会形成皱褶;由于人体背部背脚骨和大圆肌、小圆肌的隆起,在背部的周边会形成皱褶.必须将前(后)衣身的胸围线(背宽线)以上的浮余量充分消除,同时腰围线必须呈水平线,以使服装的结构平衡.立体构成要注意以下构成要素:1)前后身布样的纱向与水平线要与标准人台的FNL、BNL、BL、wL相一致。
2)前后身的中心线应与水平线成垂直状态,WL应成水平状态。
3)前后身浮余量的收取应注意分别先将BL线做成水平线,背宽线做成水平线。
4)颈围线与人台颈根围一样,前胸宽、后背宽基本符和标准人台的对应部位,袖窿线距腋深下降 2Cm左右。
1.1 旧原原型衣片结构图为了更直观的表达原型,将旧原型衣片结构图用以说明,如下图1所示:图1 旧原型衣片结构图1.2 新原型衣片结构图1999年下半年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新版文化式原型,其衣片结构图如图2所示:图2 新原型衣片结构图1.3 新旧原型袖片结构图为了便于比较,也将新旧原型袖片结构图进行比较如下,图3所示:(a)旧原型(b)新原型图3 袖片结构图1.4前浮余量的处理前浮余量的处理是衣身结构平衡中的适合度的重要手段,是衡量衣身原型在结构设计中的可操作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前浮余量的消除有三种形式:前浮余量全部收省消除处理,前浮余量部分收省消除部分下放处理,前浮余量全部下放处理。
中国服装原型
中国服装原型———东华原型结构设计原理和技术张文斌张渭源(东华大学服装学院,上海 ,200051)摘要剖析了建立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纸样的原理和相关因子 ,分析了中国女体各部位的回归关系及箱式原型的应用技术规律 ,从理论和实践上完成了建立中国式原型———东华原型的设计工作。
关键词: 原型 ,浮余量 ,衣身平衡 ,服装结构设计中图法分类号: TS 9411 服装结构的原型原型作为最基本的纸型 ,其构成技术是服装结构设计尤其是衣身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得到了世界服装界的重视。
发达国家(美、日、欧等国)都建立了符合本国国民体形及穿着习俗的原型 ,并且有基于原型构成立体形态的差异而形成的各种流派。
我国服装基础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 ,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末加强了对国外原型 ,尤其是与我国诸方面都较接近的日本的文化式原型技术的引进 ,促进了我国纸型构成技术的现代化 ,但有识之士在充分吸收、消化国外原型技术的同时 ,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服装大国 ,不能长期依赖他国的原型技术 ,要建立以符合中国国民体形及其服饰文化的中国式原型技术。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相关学科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本着加强中国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理论研究的愿望,经过长达10年探索与实践,对原型构成原理、中国人体体形计测及其规律分析、中国原型初始图形应用等作了综合性研究 ,在细部公式与人体控制部位相关关系及其回归方程的建立、修正及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建立了具有中国式原型———东华原型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填补了我国服装设计技术的这一空白。
2 服装原型的结构本质2. 1 原型的结构种类原型的“原”的涵义为最根本最基本。
服装原型是构成所设计服装款式的纸样的最基础的纸样。
原型在结构上具有下列特征:结构最简单(通常只包含背长、净胸围、肩宽、前胸宽、后背宽) ;制图公式形式简单与人体控制部位(身高、净胸围)形成回归关系;具有良好适合度 ,覆盖青年女性的大多数体型;结构变化自由度大 ,易于变形形成结构复杂的纸样。
中国服装原型制版现况调查和分析
中国服装原型制版现况调查和分析作者:刘咏梅徐丹娘张向辉来源:《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02期摘要:服装原型作为最基础的服装纸样在服装制版领域广泛使用,对服装原型制版使用情况展开调查,调查问卷基于基础性问题、制版领域服装原型的普及情况分析、常用原型的普及和使用情况差异、专业制版领域对原型修正的认知程度4方面设立问题。
分析得到现阶段服装制版人群专业水平较高,服装原型普及程度较高,国内制版常用原型为东华原型和日本文化原型,制版人群对服装原型的持续性研究和更新认知较为一般,服装原型与人体的不符合部位主要包括:袖窿、肩部和胸浮余量,服装原型的修正方向包括:持续监测体型大数据,发布体型变化趋势适应性修正原型;增加原型的年龄特征、地区特征等适用性研究;增加腰围、臀围等可选择性控制参数,增加原型的适用性。
关键词:服装原型;服装制版;调研分析;原型补正;持续性研究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21)02-0023-08服装原型是最基础的服装纸样,包含服装造型所必需的最基本的人体体型特征信息,体现最基本的服装款式信息。
[1]服装原型是人体重要细部信息的载体,在服装结构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具备4个必要条件:采寸部位少、制图过程简易、适用度高、应用变化容易。
服装原型的持续性研究和更新是服装结构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2]服装原型会随人体体型变化、人体活动机能性、服装造型及流行等的不同而产生变化,且会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得以完善。
[3]如日本文化式原型经历7次变革,通过调整比例算法、平衡方式、轮廓造型,根据人体体型变化情况修改胸宽、背宽、肩斜角度、前中心下降量等细部尺寸,形成更适用于日本各时代变化下的服装原型。
[4-6]东华原型经过1次修正和多次持续性研究,完成12处结构修订,增加2处控制点,并针对浮余量处理、省道分配、松量分配、样版推挡等多角度补充完善原型理论。
日本女装Torso原型与文化式第八代原型的对比分析
日本女装Torso原型与文化式第八代原型的对比分析作者:韩旭辉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3年第2期韩旭辉(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四川成都610010)【摘要】对比分析日本Torso原型与文化式第八代原型的异同。
Torso原型衣长达到臀围,文化式原型只到腰围,二者均为紧身原型,如要实现成衣化生产需要,则Torso原型更有优势。
在制图过程中,Torso原型以重心线作为参考线,照顾到了衣身平衡。
二者计算均较复杂,但Torso原型比例法与短寸法结合,既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满足成衣化生产需要又能针对个人进行精确测量定制,实际操作更加便捷。
【关键词】Torso;文化式;原型;比较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3.02.026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0101(2013)02-0069-04对于服装造型学来说,原型是指平面裁剪中所使用的基本纸样,即简单的、不带任何款式变化因素的立体型服装纸样[1]。
我国服装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讲解服装结构理论时,大部分都选择了与我国人种体型相近的日本原型。
日本原型中登丽美原型和文化式原型引入我国的时间较早,特别是文化原型,由于制图简单,采寸较少,流传较广,影响较大。
Torso是指不含头部和四肢的身体躯干,根据躯干部的基本要素,正确的构建样板叫做Torso原型[2]。
它是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服装制版师小野喜代司创建,是日本五大服装原型之一,在服装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日本文化式第八代原型(以下简称新原型),是1998~1999年,文化女子大学服装系连同大专部和文化服装学院(中专)进行共同研究,对原有的原型进行了最新的一次修正[1],并于2000年对外公布。
现对这两种原型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
1研究方法Torso原型是在依据人体纸模所做的展开图的基础上,设定垂直和水平基准线,考察各部位尺寸关系,观察由人体的凸凹部位所决定的打开量与交叉量及其位置等特征,在综合相关各部分的构成关系后得到的样板。
女上装结构培训
2、浮余量消除的具体方法
浮余量是指面料在和人体贴合时候存在的空隙。 衣身的前后片都存在一定的浮余量,想要使得衣 片和人体贴合,体现人体的完美曲线,就必须寻 找方法来消除衣身的浮余量。衣身的前片浮余量 主要存在与胸线的上部以及腰部,衣身后片浮余 量主要存在于背宽线以上和腰部,可以通过收省 、褶裥或分割等方法来消除浮余量。浮余量消除 的大小取决于具体的款式设计要求而定。
二、设计图与制版
二、设计图与制版
1、设计效果图的审视与分析
(1)款式的功能属性 分析设计图的实用型或装饰型,上单层还是
多层,部件是拼接还是覆盖着上面的。 (2)轮廓特征与结构部件
轮廓上服装的第一印象,服装造型的总体印 象是由服装的外轮廓决定的,它进入视觉的速度 和强度高于服装的局部细节。
二、设计图与制版
三、人体的规格设计
5.4,5.2Y号型 人模体型:
前胸长41.5cm 后背长38cm 前浮于量=41.538=3.5cm 胸围86cm 腰围65cm 胸腰差=86-65=21cm 臀围90cm 臀腰差90-65=装放松量与人体运动的关系
1、放松量确定的原则 (1)体形适合原则 肥胖体形的服装放松量要小些、紧凑些,瘦体
三、人体的规格设计
号型系列各数值均以中间体型为中心向两边 依次递增或递减。身高系列以 5cm 分档,共分 七档,即 145、450、155、160、165、170、175 。胸围和腰围分别以 4cm、3cm、2cm 分档,组 成型系列。身高与胸围、腰围搭配分别组成 5•4 、5•3 和 5•2 基本号型系列,本标准推出八个 系列规格。5 •4/5•2 号型系列,其中5 表示身 高每档之差是 5cm;4 表示胸围分档之差;2 表 示腰围分档之差。
日本第八代文化式原型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地域相邻, 人种体型多方面的原因, 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
因此, 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密切注意。
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 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力。
最近,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 跟以往的原型相比, 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七代原型相比, 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
了解其新的特点, 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两代原型作一比较, 分析其优劣, 并对新原型在样板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 发表一点初步的意见1. 1 比较分析1.1.1 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简、繁, 省道设计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
(1)在制图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 第七代原型显得比较简单, 而第八代原型显得比较复杂。
但两要的尺寸是相同的, 都只要两个尺寸, 即胸围和背长。
(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 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 位置分配亦很合理, 还依其位置的不同道量, 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 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
可以说, 第八代原型更像是工了的原型, 更接近实用原则。
而第七代原型, 仅仅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 所有一切都需要进行虽然适用面广, 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而不像第七代原型, 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象的根本原因, 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
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
正是由于胸凸量处理方法不同, 使得两者的使生了较大的变化。
用过第七代原型的人都深有体会, 那就是胸凸量的处理有点麻烦, 需要同时考虑以及和袖窿深互相配合的问题。
而第八代原型, 则很好地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处理, 就是将胸凸量置这样, 在单独考虑胸凸量的处理时, 如非造型设计上的需要, 就不会牵涉到腰节线与袖窿深了, 凸量的处理变得简单, 方便了应用。
论中日文化异同点
论中日文化异同点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襦咫尺”。
但是日本是日本,中国是中国.日本的文化不是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也成不了日本的文化.假如非要说什么日本的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继承者恐怕不仅是不尊重中国文化,也是对日本人的极端不尊重.所谓大化改新前后,日本大规模吸收中国唐朝文化,并利用汉字造日文,大规模吸收中国的技术和制度,由此得出中日文化同宗同源,是极不负责的想法,既对中国不负责,也对日本不负责。
日本曾吸收中国文化这不错,但理智的来说,中日的文化只是略有历史遗留下的少许相似之处,不能相提并论,中日文化的异同由此道出。
关键词:文化,历史,中国,日本,异同。
引言:提起日本往往每个中国人会很反感,因为日本文化的另一极端是充满血腥和杀戮的武士道精神(731部队人体实验;旅顺,南京屠杀等),这在中国文化中是没有的,茶道和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的精髓,而中国文化是多元和复杂的。
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日本,而日本当代文化影响中国。
以下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中日文化的异同。
一传统文化的异同。
相同点:日本文化的发展源于唐朝,唐初的中国是当时东亚世界也是全世界的强权大国,其实力可比现在的美国. 而日本是当时东亚地区新兴的统一国家, 未久便入侵朝鲜半岛,参与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混战, 破坏东亚地区的现行国际秩序,挑战国际共识,企图浑水摸鱼.但面对先进强大的唐军被迎头痛击,一撅不振.至于具体的战役和情况不累赘了, 假如不知道而有兴趣的, 可以去网上查一下”白江口之战”. 于是乎, 日本便全面拜倒在中国文化面前,学之不倦。
延续至今,就举一例子吧,比如说书法,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把这一千多年历史遗留下的瑰宝当作是平时修身养性的一种好的方法,现当代,中日两国都涌现了一批书法名家,如中国的周慧、何应辉,日本的今井凌雪等。
不同点:大家都知道,儒学思想推崇:仁。
唐时,儒家思想也传到了日本,但是,问题产生了,日本并未深刻认识到这一精髓,其原因是:由于中国本身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服装原型结构设计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点 十五分。
原型的来历
? 服装原形的诞生,应该说是早期 立体裁剪的产物 ,它最早出现于 欧美 ,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日本。近半个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
服装样版设计,大都采用服装原型应用技术,尤其是女装样板设 计。应该说原型裁剪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立体裁剪对于基础纸样
? 服装造型学中的原型,是 指平面裁剪中所用 的基本
纸样 ,即简单的、不带任
何款式变化因素的立体型
服装纸样。它要求 款式设 计上尽可能简单,覆盖面
尽可能广 ,适合人体形态 。
?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点 十五分。
原型的种类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点 十五分。
胸度法作图:测量穿着者胸围、背长、袖长等很少的几个尺寸,
? 将其关闭使之量转化到腰省,便可转换为梯形原型。 ? 反之亦然。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点 十五分。
将箱形原型的展平图与梯形原型的展平图重合 后可以看出其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点 十五分。
原型与人体的关系
? 1、衣身原型胸围与人体胸围:原型的构成方式不同,其前 后松量的比例亦不同,梯形一般为 10cm ,箱形一般为 12cm 。
? 2、衣身原型腰节长与人体腰节长:原型的前后腰节长与人 体记测得到的实际前后腰节长相同。
? 3、衣身原型领窝与人体颈根围:原型领窝对应与人体颈根 围,即从 BNP-SNP-FNP 形成的原型领窝,形状和数量都对 应于人体的颈根围。
? 4、衣身原型袖窿深与人体腋深:原型袖窿深应比人体腋深
的位置稍低,即必须有基本的间隙量,大小一般在
胸围线( BL)以上(肩缝处、
袖窿处)出现的多余量称前浮
东华原型绘制方法的简化及其应用分析
东华原型绘制方法的简化及其应用分析李学慧【摘要】对东华原型的绘制方法进行了简化,并分别从衣身结构平衡及胸围松量、袖窿开深和肩线确定方面,分析总结了东华原型的应用规律,为服装结构设计者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国际纺织导报》【年(卷),期】2017(045)007【总页数】5页(P56-60)【关键词】东华原型;绘制方法;简化;应用【作者】李学慧【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艺术学院中国【正文语种】中文服装原型又称服装基础纸样,为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图形。
服装原型本身不含任何服装款式意义,仅为符合人体基本结构机能性要求的服装结构。
东华原型是东华大学的教师经过为期10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对服装原型构成原理、中国人体体形计测及其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服装原型。
具体操作:分别从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选取20~29岁的女子534名作为样本,测量其相关围度和长度数据,剔除无效数据,对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均值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到人体主要部位尺寸均值、标准差结果及一元回归方程式和二元回归方程式,然后,筛选和简化回归关系式得出计算式,绘制得到服装基础纸样[1]。
东华原型如图1所示,其中,B为净胸围;BL为胸围线;WL为腰围线;BP为胸凸点;SNP为侧颈点;FNP为前颈点;BNP为后颈点。
服装原型的绘制要求方法越简洁越好,为此,本文根据授课过程中学生使用情况的反馈及作者在应用东华原型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对东华原型个别部位的绘制方法进行了相应的简化。
1.1 袖窿深线绘制简化原型的袖窿深应比人体腋深的位置稍低,即必须包含基本的间隙量,才便于胳膊的活动,间隙一般为约2 cm,在东华原型中,袖窿深线(L)=0.1h+8 cm(从前片上平线与前中线交点沿前中线向下量取),h为人体身高,cm。
在使用过程中,遇到身高相同、体质量变化的情况,即一号多型时,常会出现腋下松量不够,袖窿浅的问题。
同时,原型的绘制一般采用胸度式,若将袖窿深计算式改成胸度式,则可简化制图过程。
日本新文化原型中的相似比矩形研究
日本新文化原型中的相似比矩形研究作者:罗晓菊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2年第2期罗晓菊(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纺织与艺术设计分院,浙江嘉兴314001)【摘要】以日本新文化原型基础线构成的矩形为研究对象,对矩形长与宽的比例数值进行归纳、研究,得到了3组共8个具有相似比例的矩形。
运用3组相似矩形的比例数值,探讨了一种基于相似比矩形的日本新文化原型构成方法,通过与公式法的比较,验证了其可行性。
【关键词】矩形;相似;比例;新文化原型中图分类号:TS941.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101(2012)02-0040-04矩形作为设计形态要素,被艺术家和建筑学家们广泛用于雕刻、绘画和建筑作品中。
除了在这些人造物品中的应用之外,矩形也是服装原型的重要构成元素。
日本的文化原型、登丽美原型、中国的东华原型、美式原型、英式原型等原型都可看成是由各种大小不同的矩形组合而成。
日本新文化原型即第八代文化原型,是日本服装学院在原有七代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年轻人体型更丰满、曲线更优美的特征于2000年推出的。
现以日本新文化原型衣身原型(不包括袖子)中由基础线所构成的矩形为研究对象,考察矩形长与宽的比例数值,根据比例数值研究矩形间的相关性,最后根据此相关性探讨一种基于比例矩形的日本新文化原型构成方法。
1实验部分1.1实验准备实验选择日本新文化原型衣身原型(不包括袖子)的S、M、L号为实验物件,三个号型规格如下:S号155/80A,背长尺寸37cm;M号160/84A,背长尺寸38cm;L号165/88A,背长尺寸39cm,具体原型制图见图1:去掉图1中的轮廓线,得到原型基础线和其构成的矩形,见图2。
新文化原型基础线中各线段尺寸,见表1。
根据以上尺寸表,计算图2中前、后衣身基础线所构成矩形长与宽的比值,如:在M号中,计算矩形A1A3E3E1长与宽的比值,则矩形A1A3E3E1=A1E1/A1A3=40.4/23.3=1.73,同理,对其它矩形长与宽的比值进行计算,见表2。
服装结构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结构设计课程概述(一)服装结构设计,是研究服装立体形态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服装装饰性与功能性的优化组合,结构的分解与构成规律的课程。
现代的结构工程: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
(二)发展与前景:①上古时期,人们用兽皮保护身体取暖,形成最原始的衣服雏形;②氏族社会时期,出现了石制和陶制的纺轮,人们懂得用植物纤维纺线和织成布帛,出现了用布帛制成的宽松的披挂式和围身形服装;③我国的韦?等服装,在结构上属于将人体简化为可展开曲面的平面结构类;④公元460年,欧洲人发明了紧身裤和紧身胸衣,服装开始趋向于贴体、合身,其剪裁技术发展到将人体体表视作不可展曲面的立体构成阶段。
①17世纪以后,服装结构制图有简单依靠经验进入到数学推理的规范化阶段。
②1589年,贾·德·奥斯加,西班牙马德里,出版了第一本记载服装结构制图公式与排料图的书籍《纸样裁剪》。
③1798年,法国数学家,卡斯帕特摩根,出版《画法几何学》,为平面制图提供了数学依据,确立了标准体和基础纸样的概念。
④1789年,英国,带形软尺,为人体测量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⑤1818年,欧洲,杂志Barn Hearn,推广以胸寸法为基础的比例制图方法。
⑥1828年,法国,格朗姆·康拜,使流行的比例制图方法系统化作出了很大贡献。
⑦1834年,德国,亨利·乌木,在汉堡,出版了单独阐明比例制图法原理的教科书,奠定了比例制图的合理、科学、规范化的基础。
⑧1871年,英国伦敦,《绅士服装的数学比例和结构模型指南》,奠定了服装结构制图的科学性,最终将服装结构设计纳入近代科学技术的轨道。
⑨我国传统的结构设计基本上是按照平面结构形式进行的,直至19世纪末引入了西方的服装设计制作技术,并逐渐形成了西式裁剪技术这一概念。
⑩近百年来,中国的服装工作者对西方裁剪技术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改进、提高饿过程,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分配比例形式的结构制图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摘要:对比分析文化式原型与东华原型,认为原型作为时代的产物,会随着人体体型、人体活动机能性、服装造型及流行等的不同而变化,我国目前的原型法(文中以东华原型为例)有自己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中国的服装原型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所谓“服装原型”是指符合人体原始状态的基本形状,同时,原型也是服装结构与服装板型设计的基础,它能够轻松地将极其复杂的服装结构、造型及款式给予准确的表现。
因此,服装原型是设计师实现梦想般构思必不可少的手段。
虽然美国、英国的服装原型及结构设计理论正逐渐向我国的服装教学及设计理论中渗透,但是,由于地域性及人体体态的差异,我国的大部分高等服装院校在讲解结构设计及结构制图课程中仍然是以日本服装原型及结构设计理论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其中在女装结构设计中以讲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结构理论为主,有关书籍、资料中介绍的也都是文化式原型。
目前国内使用的仍然是80年代在日本开发的一种原型。
我国服装基础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90年代加强了对国外原型的引进,促进了我国结构设计及结构制图技术的现代化。
在充分吸收、消化国外原型的同时,越来越来的人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服装大国,不能长期依赖它国的原型技术,要建立以符合中国国民体形及其服饰文化的中国式原型技术。
早在1981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班就推出了设袖窿省的服装原型,东华大学也在1988年开始了中国服装原型的研究,推出了东华原型。
近20年来,中国服装工作者一直在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民体形及其服饰文化的中国式原型技术努力,推出了服装母型裁剪法、梅式原型直裁发、中国旗袍板型法等多种中国服装原型方法。
1.原型研究方法日本文化服装原型是在对人体进行大量测试后推出的计算公式,并经过长期的实践中通过对众多人的穿着测试进行多次修改、改正形成。
东华原型的研究人员为了研究中国女性体形特征,自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取了534个20到29岁的青年女子作为原本。
根据534个原本的测体数据,剔除离散性很大的野子点数据,对其余数据进行均值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到华东地区青年女性各重要部分均值及标准差结果以及一元、二元回归方程式。
再用测得的人体平均值做成人标准体人台。
原型的结构制图采用立体构成的方法相结合,即图形的形式从标准人台上得到,而平面制图的公式则是将回归关系式加以简化形成使用公式。
东华原型的建立仅研究了534个原本,而中国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差别,各地的女性体形也有不同。
制定东华原型的前期人体计测分析工作似乎做的还不够,仅仅依靠一所高等院校完成这样一个规模巨大、费时、费力、费钱的人体计测工作,显然是很不现实的。
在日本,每年JIS(日本工业规格)都要依据本国国民生活方式和食物结构的变化对人体体形的影响,实施宏观国家标准的修订,有关行业也根据JIS修订后的标准做出专业化调整,这种调整大多数是以mm计算的微调。
这方面的工作很有必要,但我国目前是无法做到这些的。
人体计测分析工作还需要整个服装行业共同的、不断的努力。
2.原型立体构成形式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曲面体,将平面的布料覆合于人体时,由于人体以BP为中心的乳房部的隆起,在乳房部周边会形成皱褶;由于人体背部背胛骨和大圆肌、小圆肌的隆起,在背部的周边会形成皱褶,必须将前(后)衣身的胸围线(背宽线)以上的浮余量充分消除,腰围线必须呈水平线,以使服装的结构平衡。
立体构成要注意以下构成要素:(1)前后衣身布样的纵横线要与标准人台的FNL\BNL\BL\WL相吻合(2)前后衣身的正中线应与水平线成垂直状态,WL应成水平状态(3)前浮余量的收取应注意将BL做成水平线为前提,后浮余量的收取应注意将背宽线做成水平线为前提(4)颈围线与人台颈根围相一致,袖窿线距腋深下落2cm,前胸宽、后背宽与标准人台的对应部位基本相符对于不同的原型,消除浮余量的方法各不同。
如图1所示,旧版文化式原型前衣片的浮余量集中在腰节处,从侧面看,胸围线小于腰围线,其立体构成呈梯形。
而东华原型和新版文化式原型的前衣片的浮余量集中在袖窿处,从侧面看,胸围线等于腰围线,其立体构成呈箱形。
文化式原型后衣片的浮余量集中在肩部,东华原型后衣片浮余量消除在袖窿处,在后片进行款式变化时不如文化式原型方便。
实际上,东华原型后衣片浮余量处理本来就是肩省的一种转移,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3.原型结构特征东华原型和日本文化服装原型在制图方法上都属于胸度式原型,利用胸围和背长的尺寸量制图,通过分析计测人体躯干各部位尺寸与胸围的关系确定其它各部位的计算公式。
东华原型和新日本文化女装原型的结构特征在放松度上属于宽松式原型,其表现为原型在人体胸围线上及肋部两侧完全合体,在人体的前后腋点、肩胛骨点及腰围处有适当的放松度。
东华原型和新文化女装原型都属于箱式原型,前后衣片的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旧版文化服装原型属于综合原型,前衣片是梯形原型,后衣片是箱式原型,其表现形式是原型的肋线向后倾斜,前片出现下垂现象,前腰线呈曲折状态。
4.原型框架结构特点及其公式、数据应用旧版文化式原型是以第七颈椎点与前颈肩点的水平差0.5cm的框架特点表达该体形与原型结构间的关系;而新文化原型和东华原型都是以前后腰节线呈水平状特点表达体型与原型结构间的关系。
前者能有效的通过原型前后腰节差3.4cm,表达体型与省量关系;后者只能机械的表达,不能揭示体型与省量之间的关系。
旧版文化式原型应用了推理方法,采用数据极少,公式简单容易掌握,而且记过几十年的应用后,不断向简洁化改进,具有较广泛的适应面。
相反,新文化原型在各部位采用了不同的比例计算公式,表面上看似乎精简细致了,花费了大量精力但是效果不理想。
服装原型是工具,但是不是万能工具,它是人们用来解释与人体关系的有效载体和方法之一。
原型在应用中始终处于朦胧状态,这不是原型的缺陷,而是特点,想要将原型达到完美层次的复杂做法是不可取的,唯有简洁才是最好的。
东华原型将回归关系式加以简化形成实用公式,但是其简洁化程度还不够,在实际应用中还不是很方便,还需要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改进。
5.前浮余量的处理衣身原型在衣身结构平衡中的适合度是衡量衣身原型在结构设计中的可操作性的重要指标。
前浮余量的处理分三种形式:前浮余量全部收省处理,前浮余量部分收省部分下放,前浮余量全部放下。
(1)如图2旧版文化服装原型,在第一种处理中将前浮余量转移至前衣身WL以下的前下放量,数值最大值=B/40cm。
在做成图2所示的平面结构中,后衣片较前衣片长B/60+1.47cm。
以B=84cm代人,其值约等于2.87cm,前下放量等于B/40+1.35cm约等于3.45cm。
该原型在浮余量做第二种处理(见图3)时,将前衣身下放部分浮余量,即实际前下放量,而后衣身则比前衣身长,二者差值为(B/60+1.47cm)—(最大前下放量—实践前下放量)。
如图4显示该原型在浮余量作第三种处理时,将前衣身与后衣身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后衣身则比前衣身长=(B/60+1.47cm—最大前下放量)= —0.58cm(2)东华原型和新文化服装原型如图5,前衣身浮余量全部放置于袖窿处。
该原型在WL处成水平状,其前浮余量在袖窿处,能直观地观察到前浮余量的大小,在这一点上较旧版文化服装原型优越。
故东华原型和新文化服装原型在取前浮余量全部用省道处理时,原型是不需要移动的。
在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前浮余量处理中(图6),将前衣身向下移动,使前浮余量部分地或全部下放。
6.其它量的处理6.1基本松量新版文化原型的松量由原来的10cm增加到12cm,东华原型的松量与新文化原型相近。
基本松量的这种变化实际上是由于服装原型立体构成种类的变化引起的,具体说就是由于第七代文化原型采用的是前片梯形后片箱形的原型立体构成,而新版文化原型和东华原型采用的是前片箱形后片箱形的原型立体构成。
将两种原型的展开图复合后可以看出箱形原型的胸围一般大于梯形原型的胸围,梯形原型的胸围松量为10cm左右,而箱形原型的胸围松量一般为12cm左右,两者基本上都等于各自原型衣身垂直包覆人体所需的最小松量。
6.2胸省量将旧版文化式原型前衣片的浮余量通过省道转移的方法转移到袖窿处,其胸省量约为13度,考虑到人们的体型变化,以及穿补正内衣的人数的大幅增加,新版文化式原型的胸省量增加到接近18度。
6.3肩斜角设新旧文化式原型均为M号,其净胸围尺寸为82cm,经过计算肩斜角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新版文化式原型的前肩斜增加了2.0度,而后肩斜减少了1.5度,总肩斜改变了0.5度。
说明总肩斜有微小改变,最主要的变化是肩线明显向前倾斜。
变化后的肩斜角与我国东华原型相同,符合人体肩向前倾的体型特征。
6.4前后高度差仍以M号为例,原前后高度差=3.4-0.5=2.9cm,现前后高度差=B/5+8.3cm-(B/12+13.7cm)=4.2cm,结果相差1.3cm,这主要是随胸省量的增加而增加。
东华原型的前后高度差=B/80=1.0cm,与日本文化原型相差较大。
6.5省道变化东华原型和新版文化原型的胸省设在袖窿处,如果要使省道设计在肩部,则可通过省道转移得以实现。
利用旋转法:描下原型,确定肩省位置B,以BP为旋转中心,转动原型使A与A’重合,对应点B和B’间即为肩省。
利用剪开折叠法:复制原型,确定肩省位置B并剪开至BP,折叠袖窿省AA’,此时,B处所张开的量BB’即为肩省量。
旧版文化式原型由于没有直接给出胸省,在进行结构变化时,要通过几次中间环节才能实现。
仍以设计肩省为例,采用旋转法:描下原型,水平延长腰线,延长侧缝线,用量取法在侧缝处设置临时省道DD’,将此变化后的原型复制下来,确定肩省位置B并剪开至BP,折叠临时省道DD’,此时,B处所张开的量BB’即为肩省量。
此外,若要设置腰省,控制腰围尺寸,对于东华原型和新版文化式原型,只需直接量取;而旧版文化原型在设置腰省时先处理胸省量。
东华原型和新版文化式原型的省道变化方法简洁又直观,但是,转省问题同样存在。
当腋下省转到肩部时,而肩省的省线又不能太长,这次转省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这种转换方式并不十分简单。
相反,直接在原型基础上加长背长、降低领深对于工业制板等更为简单实用。
7.原型适用的人体体态在选择模架体型条件内容中,有欧洲体型与亚洲体型间的差异,即使在亚洲体型中,也有平胸体(前后腰节差2cm),标准体(前后腰节差3cm),挺胸体(前后腰节差4cm),并采用少女装(薄背体)、少妇装(一般体)、太太装(后背体)等内容来表达体态上的各种差异。
新的文化原型更为适合的是日本目前比较年轻一代的体形,属于腰节差4cm左右的挺胸体。
新文化原型的腰臀差较大,做出来的成衣非常紧身,而目前中国的大多企业人体的具体数据并没有一个充分的数据,所以十分适合中国服装企业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