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聚硅氧烷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氨基硅烷固化剂在环氧树脂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氨基硅烷固化剂在环氧树脂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氨基硅烷固化剂在环氧树脂涂料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氨基硅烷固化剂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硅化合物,在环氧树脂涂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氨基硅烷固化剂的特性及其在环氧树脂涂料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关键词:氨基硅烷固化剂;环氧树脂涂料;特性;应用1. 引言环氧树脂涂料在涂料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特点是具有优异的耐腐蚀、耐磨损和耐化学性能。

然而,由于环氧树脂涂料具有单体和酸酐基团,容易产生剩余酸和酸性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造成危害。

为了降低环氧树脂涂料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其性能,研究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氨基硅烷固化剂的应用。

2. 氨基硅烷固化剂的特性氨基硅烷固化剂是一类具有氨基和硅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

它具有以下特性:首先,氨基硅烷固化剂可以与环氧树脂中的羟基反应,形成氨基酯键。

其次,氨基硅烷固化剂可以与环氧树脂形成化学键,从而增加涂料的耐化学性能。

此外,氨基硅烷固化剂还具有增强附着力和抗腐蚀性能的作用。

因此,氨基硅烷固化剂被广泛应用于环氧树脂涂料中。

3. 氨基硅烷固化剂在环氧树脂涂料中的应用3.1 提高涂层性能氨基硅烷固化剂可以与环氧树脂中的羟基反应形成氨基酯键,从而提高涂层的耐化学性、硬度和抗冲击性能。

与传统的交联剂相比,氨基硅烷固化剂可以提供更优异的耐化学性能,使涂层更耐久。

此外,由于氨基硅烷固化剂可以与基材中的羟基反应形成化学键,所以可以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减少剥离的可能性。

3.2 环保性能的提升与传统的有机硅固化剂相比,氨基硅烷固化剂具有环保性能。

由于氨基硅烷固化剂在固化过程中无需引入其他杂质或添加剂,因此可以降低涂料污染环境的风险。

此外,氨基硅烷固化剂还可以增加涂层的光学透明度和抗黄变性,提高涂层的外观质量。

3.3 增加涂料的使用寿命氨基硅烷固化剂在涂料中的应用可以增加涂料的使用寿命。

由于氨基硅烷固化剂可以提高涂料的耐候性和耐磨性,所以涂料在长期暴露于环境中仍能保持其良好的性能。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李晓茹,丛丽晓,张圣有,冯圣玉3(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济南250100) 摘要:综述了制备聚有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4种途径:含羟基或烷氧基的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的反应、含氨基的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的反应、含硅氢基的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的反应、含杂原子的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的反应,并讨论了聚有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对环氧树脂的相结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聚硅氧烷,硅树脂,环氧树脂,增韧中图分类号:TQ2641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369(2005)05-0033-04收稿日期:2005-04-14。

作者简介:李晓茹(1980—)女,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机硅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3联系人,E 2mail :fsy @ 。

环氧树脂是一种热固型聚合物,具有优异的防潮性、高模量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广泛用作涂料、粘接剂[1,2];环氧树脂因具有优良的疏水、耐温和耐化学试剂性能,以及优良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还广泛用作复合材料和电子密封材料[3,4]。

然而,环氧树脂由于在固化过程中形成了高度交联的结构,致使其性脆、延展性低、易产生裂纹。

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常加入橡胶或热塑性改性剂以增加环氧树脂的韧性。

早期环氧树脂的增韧剂大都是羧基或胺基封端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官能基封端的丙烯酸酯、聚亚苯基氧化物和亚烃基氧化物[5~7];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用聚硅氧烷作增韧剂的报道[8~10]。

聚硅氧烷的引入可赋予环氧树脂低玻璃化转变温度、低表面张力、柔韧性、阻燃性、耐热氧化性等。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能有效地防止断裂端的增长,从而改善环氧树脂的断裂韧性[11,12]。

然而将这两种不相容的树脂简单地混合在一起,会自成一相;随着时间的延长,体系出现相分离,材料不能充分发挥两种树脂各自的优良性能。

使二者结合为一体的方法是化学改性。

本文综述了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

1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可通过含羟基或烷氧基的聚硅氧烷、含氨基的聚硅氧烷、含硅氢基的聚硅氧烷及含杂原子的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的反应制得。

环氧化合物改性侧链氨基聚硅氧烷的研究

环氧化合物改性侧链氨基聚硅氧烷的研究

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D 1I ,上海 F一 0S 东玺制冷仪器设 备有 限公 司;真空 干燥 箱 :D F一 Z
62 型, O0 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1 2 反应原 理 .
1 实验
1 1 主要原 料及仪 器 .
单 官 能 缩 水 甘 油 醚 ( C 一53 G A N 1 M ,
第1 期

蔡 元婧等 .环氧化合物改性侧链氨基 聚硅氧烷的研究
~; S~ + CH 一~兰 S~ R S— 0 C CR i i { 。 十2 2— S 。 R Hi i兰 — 一一 3 O 。 H— : — — — m O O 。O — 1

C 。 H


C 6 NC2 NH 2 3 H H H4
基缩 水甘 油醚 ( 9 ) 6 2 、正丁基缩水甘油醚 (6 )及 甲基 丙烯 酸缩水甘油酯 ( M 60 G A)和侧链 氨基 聚硅 氧烷 为原料 ,通过环氧基与氨基的反应对侧 链氨 基聚硅 氧烷进行 改性 。研 究 了不 同反应 条件下 ,改性聚硅 氧烷 的凝胶行 为,表征 了改性聚硅 氧烷的结构。结果表 明 , C一5 3与侧链 氨基聚硅 氧烷 的反应 活性 最 大;且 N 1
水 甘油 醚 ( C一5 3 :工 业 级 ,C roi公 司 ; N 1) ad l t 甲基 丙烯 酸缩 水甘油 酯 ( M :纯度 9 % ,美 G A) 9
反应 对侧链 氨基 聚硅 氧烷进行 改性 易形 成凝胶 型 聚合 物 。 本实 验通过 环氧 基与 氨基 的开环反 应 ,采用 5种单 官能缩 水甘 油醚分 别 对侧 链 氨基 聚 硅氧 烷 进行 接枝 改性 ,探讨 了不 同结构 的缩水 甘油 醚改 性侧 链 氨基聚 硅氧烷 的凝胶 化行 为 以及 不 同反应 条件 下 的反应 程度 与反应现 象 ,并对改 性 聚硅氧 烷 进行 了结构 表征 。

硅氧烷低聚物改性水性环氧树脂及其性能研究

硅氧烷低聚物改性水性环氧树脂及其性能研究

硅氧烷低聚物改性水性环氧树脂及其性能研究严瑾;邵水源;昝丽娜;庞青涛;朱睿颖;何婷【摘要】用甲基丙烯酸改性环氧E-44合成水性环氧树脂,再以物理共混方式用自制硅氧烷低聚物改性水性环氧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用改性树脂制备固化涂层,考察了涂层固化后的基本性能;并利用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了固化膜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表明:硅氧烷低聚物对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附着力、吸水率、耐化学介质性能影响不大;加入硅氧烷低聚物后涂膜的铅笔硬度从3H提升至4H;随着硅氧烷低聚物含量的增加,达到最大热失质量速率时的温度从364.5℃提升至433.0℃,涂膜的热稳定性提高.【期刊名称】《涂料工业》【年(卷),期】2015(045)006【总页数】6页(P17-21,26)【关键词】聚硅氧烷;改性;水性环氧;亲水性【作者】严瑾;邵水源;昝丽娜;庞青涛;朱睿颖;何婷【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54;西安万德能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西安710065;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37.81水性环氧树脂涂料不仅保持了溶剂型环氧树脂涂料的优点,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还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可在室温和潮湿条件下固化,固化较快,交联密度高[1],被广泛应用于防腐涂料[2]、工业地坪涂料[3]、建筑涂料[4]、石质文物保护[5]等领域。

但环氧树脂存在的韧性差、表面能高、高温易降解、憎水性不足等缺点,影响了制品的性能。

聚硅氧烷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低温柔韧性、低表面能、高透氧性、耐热性、耐候性等优点,用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可赋予环氧制品一些独特的性能,被认为是有效改性环氧树脂的途径之一[6-11]。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devel。pments。f唧xy given on Lhe nlethods()f m。dificatjon,reacti。n mechamsms and research
rnodified by orgallic sili∞n. Key wm.ds orgallic sili∞n,mdification,epdxy resin,mechanism,research development
基本反应:
一铲(卜I卜Ⅻ,CR CH —s70_R一Ⅻ卜(岛一吁卜 ‘ \。/

()H
H: L址叶b(:lk
Im.s.s等l”3研究'厂不I_J摩尔质量的端丙氨 基聚硅氧烷(As)改性四甲基双酚二缩水甘油醚
(TMBPLxjE)体系的形态结构和断裂制性。结果
表明,AS‘j环氧狃J脂在熔融态时的顶反应程度随 着As摩尔质量的降低而提高;枉预反J砸时,如果
1共混改性
陈春伟等07一使用聚甲基苯基硅氧烷(PMPs) 作为改性组分,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实验。由机械 共混法得到的样品,在7000倍TEM显微镜下即 可观察到颗粒粗大的PM口S分散相弥散在环氧树 脂基体中,形成海岛结构。而用化学法改性的树脂,
作者简介:张斌。男,19了4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有机砖改性聚氨酯。
化工新型材料
第29卷
和丙烯酸酯类单体合成具有核结构的粒子,可改善 柏容性,同时由于聚硅氧烷蝤化了交联网络,使分 子链的柔性和可动性增大,体系中环氧基固化的阻 力减小,固化反应速率增大。
陈雷等[1”崩氨丙基封端的聚氰丙基甲基硅氧 烷改性环氧树脂。DMA,D6(:结果表明,氰丙基 的引入增加了两相的相容性,随分子鼍和百分含量 的增加,其相间相容性下降。拉伸结果表明,聚氰 丙基甲基硅氧烷改性体系的断裂伸长率比相应的 PDMS改性体系大大提高。

聚硅氧烷共聚改性环氧树脂

聚硅氧烷共聚改性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 自2 世纪 4 0 0年代出现 以来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广泛应用于塑料 、涂料 、 机械 、 化工 、 国防等许多领域n 2 近年来其应用扩展到结构胶粘剂材料 、 1 。 半导体封装材料 、 纤维强化材料 、 层压板 、铜箔、集成 电路等电子 电气封装材料 。环氧树脂具有优 良的机械性
2 带氨基的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
基本反应如下 ( R为. H . I . H .: c 2 - . 2) - IC C2



一 洲 2 一 一 S O- R- NH- CH2 i - - - - - -C
占 H


L e等[ 研究 了不同摩尔质量的端丙氨基聚硅氧烷 ( S e 1 叫 A )改性 四甲基 双酚二缩水甘油 醚 ( MB D E)体系的形 态结构和断裂韧性 。结果表明,A T PG S与环氧树脂在熔融态时的预 反应程度 随着 AS 摩尔质量 的降低而提高 ;在预反应时 , 如果将低摩尔质量和高摩尔质量的 A S混合 ,就可 以增加高摩尔质量 A S与环氧树脂 的相容性 ,生成粒径小且粒径分布窄的聚 硅氧烷微粒 。以 A O A 00 S9O/ S 80 S9O/ S 0 、A O A 8 混合物改性 T P G ,其断裂韧性 3 3 MB D E 比纯环氧树脂 提高 1% ~ 5 5 2 %。 L e n -h n 】 e g u 等[ 用端氨基 聚二 甲基硅 氧烷与一种多官能团的环氧树脂反应 , Mi c ¨ 形成一 种 “ 海岛结构 ” ,提高 了改性物 的 ,降低其 内应力 。 张冰等n 用带有 N。B 氨 乙基)Y 氨丙基侧基的聚二 甲基硅氧烷来改性环氧树脂 。 (. 一一 结果 表明, 改性环氧树脂 固化物 的形态与性能主要依赖于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 。 在氨基含量 小于 0 m o g ,随氨基含量 的增加 ,改性环氧树脂的模量与强度缓慢下降 ,当氨基含 .1 m l 时 7 /

环氧树脂的聚硅氧烷改性研究进展

环氧树脂的聚硅氧烷改性研究进展

更高 。 8)9(:)9)[,2’用四甲基二硅氧烷与 (;,-< .环氧基 ).环己 基乙烯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含硅环氧树脂 。 比较了 以甲基六氢化邻苯二甲酸酐为固化剂的固化过程中催化剂 的种类和用量对固化反应活性 * 所得固化物的热稳定性 *热 致褪色性和光致褪色性的影响 。 发现酸酐固化剂浓度影响着 材料的物理性能 , 当酸酐固化剂与环氧的用量为等当量时 , 所得固化物具有最高的=+值和最小的热膨胀系数 。 >?等 [,@’设 计并合成了如图A所示的固化剂和环氧树脂 。 实验结果表明 , 不像大多数含硅氧烷的化合物那样 ,在固化的环氧树脂中没 有明显的相分离 。 =4/*=B/和C4=/数据说明了柔性硅氧
1.1.F
带乙烯基的聚硅氧烷与带乙烯基环氧树脂反应改性
TU 4V6I5M+,II 等 &1G$ 用邻甲酚线性酚醛型环氧树脂 与
甲基丙烯酸反应 , 引入乙烯基 % 用 2M乙基叔丁基过氧化己酸 酯作为引发剂 ,与带乙烯基的3D@? 进行自由基聚合 , 合成 聚硅氧烷的改性样品 ,乙烯基在端基或侧基位置 % 4,:等 &1.$用 类似的方法合成了乙烯基硅氧烷改性的甲酚线性酚醛型环 氧树脂 , 还合成了甲酚线性固化剂 % 固化后得到的硅氧烷改 性体系比未用硅氧烷改性的体系具有更低的杨氏模量和更 高的断裂伸长率 % 改性树脂可解决作为电子封装材料时存 在的 + 爆玉米花 , 问题 %
1.1.2
聚硅氧烷的羟基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发生开环 反应改性
G)*+,*-[.$报道了通过脂肪族环氧树脂与聚硅氧烷的缩
聚反应制备了环氧 / 聚硅氧烷杂化涂料 % 这种涂料使得含锌 底漆表面只需一层面漆 。 这会减少施工时间和过度喷涂 , 大 大简化了防腐工艺 , 向空气中散发的溶剂也会减少约 012 。 陈 慧 宗 等 &11$ 合 成 了 一 种 聚 硅 醚 , 用 它 来 改 性 D33 环 氧 树 脂 % D33 环氧树脂经改性后 , 其 45 ’467 均提高约 81 9 ,4: 提高约 ;1 < , 耐热性增强 。 鲁照玲等

环氧树脂的氨基硅油改性研究

环氧树脂的氨基硅油改性研究

环氧树脂的氨基硅油改性研究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然而,它的成膜性和固化速度较慢,容易产生裂缝。

为了改善环氧树脂的性能,许多研究人员选择将其与其他物质进行改性。

其中一种常用的改性方法是利用氨基硅油。

氨基硅油是一种含有氨基团的有机硅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附着性和耐候性,可以有效增强环氧树脂的性能。

氨基硅油与环氧树脂在化学结构上相似,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混合的方式与环氧树脂相容。

当氨基硅油与环氧树脂反应时,氨基团与环氧基团发生胺硬化反应,形成胺交联结构,从而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磨性、抗刮伤性和耐化学品性。

氨基硅油的改性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氨基硅油与环氧树脂的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

一般来说,氨基硅油的添加量越多,改性效果越好,但也会降低环氧树脂的强度和硬度。

在反应温度方面,较高的温度可以加速反应速度,但太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环氧树脂发黄或产生气泡。

除了改善环氧树脂的性能外,氨基硅油还可以延长环氧树脂的涂层寿命。

它可以提供良好的自润滑性,减少摩擦和磨损,同时增强涂层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

此外,氨基硅油还可以改善环氧树脂的耐热性和抗紫外线性能,使其在高温和户外环境下更加稳定。

然而,氨基硅油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氨基硅油的成本较高,可能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

其次,氨基硅油的添加会降低环氧树脂的固化速度,延长涂层的干燥时间。

此外,氨基硅油的添加量过多可能导致涂层变得黏稠,不易施工,容易产生缺陷。

总的来说,氨基硅油是一种有效的环氧树脂改性剂,能够显著提高环氧树脂的性能。

通过合理调控氨基硅油的添加量和反应条件,可以实现理想的改性效果。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氨基硅油改性的机制和应用限制,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环氧树脂领域的应用潜力。

硅氧烷对聚氨酯树脂表面性能影响的研究

硅氧烷对聚氨酯树脂表面性能影响的研究

硅氧烷对聚氨酯树脂表面性能影响的研究赵起樑;余敏;卢汉炎;晁国库;卢汉敏;赵亚娟;任宝东【期刊名称】《化工技术与开发》【年(卷),期】2017(046)010【摘要】以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1,4-丁二醇(1.4-BDO)、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二羟基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采用丙酮法制备了硅氧烷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树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面张力测试等仪器表征了聚氨酯树脂的表观性能,并探索了硅氧烷对聚氨酯的树脂表面性能的影响规律.【总页数】3页(P20-21,60)【作者】赵起樑;余敏;卢汉炎;晁国库;卢汉敏;赵亚娟;任宝东【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南力实业有限公司,浙江温州 325000;温州南力实业有限公司,浙江温州 325000;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南力实业有限公司,浙江温州 325000;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3.8【相关文献】1.端硅氧烷基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形态及热力学性能研究 [J], 何成汉;刘平桂;赫丽华;宋江选;李齐方2.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环氧树脂共混聚合物的合成及其低表面能的研究 [J], 李永清;朱锡;石勇;关淑英;郑淑贞3.聚硅氧烷改性水性环氧树脂/聚氨酯复合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J], 刘迪;吴国民;刘贵锋;陈健;孔振武4.聚硅氧烷嵌段聚氨酯/环氧树脂IPN的动态力学性能与形态结构 [J], 李永清;朱锡;石勇;晏欣5.氨基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自消光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J], 丁琳;杨建军;吴庆云;吴明元;张建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氧树脂的氨基硅油改性研究

环氧树脂的氨基硅油改性研究
· 31·
环氧树脂的氨基硅油改性研究 ZHANJIE 2007 , 28 (2 )
2.2 反 应温度对改性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氨基硅油与环 氧 树脂 按 质量 比 75∶ 25投 料 , 反 应温 度
100 ℃, 反应时间为 2 h。 考查反应温度对改 性胶粘剂 性能的 影响 , 结果如图 3所示 。 在类似条件下 , 无氨基硅油时 的拉伸 强度 、断裂伸 长 率分 别 为 46 MPa、 18%。 反应 温 度为 70 ℃ 时 , 改性树脂的拉伸强度 、断裂 伸长率与无氨基硅油时的相差 不大 , 说明在此温度下两者的反应程度很小 , 形成的共聚物很 少 , 因此对环氧树脂的性能影响不大 。 反应温度为 120 ℃时 , 改性环氧树脂与无氨 基硅油时相比 , 断裂伸长率提高幅度 大 , 而拉 伸强度有 一定程度下 降 , 这 表明是有相 当多的有 机硅分 子与环氧树脂分子相 结合 , 柔性链段的引入 , 有效改善了环氧 树脂的韧性 。
[ 5] 陈春伟 , 陆卫东 .聚甲基苯基 硅氧烷改 性环氧树脂 [ J] .合 成树脂与塑料 , 1991(4):8 -12.
[ 6] 杨慕雄 .有 机硅 改 性丙 烯酸 涂 料的 研究 [ J] .涂 料 工业 , 1991(4):1 -4.
[ 7] GrubbW T, OsthoffRobertC.Kineticsofthepolymerization ofacyclicdimethylsiloxane[ J] .J.Polymer.Sci.PartC, 1954, 1408.
环氧树脂具有 优良的 力学性能 、电 气性能 、粘接 性能 , 且 成本较廉 , 被广泛应用于 塑料 、涂料 、机械 、化工 、国 防等 许多 领域 [ 1, 2] 。 但环氧树 脂性 脆 , 用在 要求 高冲 击和 高断 裂强 度 的场合则需要进行改 性 [ 3, 4] 。

聚硅氧烷增韧环氧树脂研究新进展

聚硅氧烷增韧环氧树脂研究新进展
的 局 限 性 ,并 就 今后 的研 究 方 向提 出 了建议 。 关键 词 :环 氧树 脂 , 聚硅 氧 烷 ,增 韧
中 图分 类号 :TQ 6 . 7 24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 —4 6 (0 8 10 4 —3 0 9 3 9 20 )0 —0 60
环 氧树脂 具 有优 良的机 械性 能 、电气性 能 以
乙基 一y 一氨丙 基 甲基 二 乙氧 基 硅烷 为原 料 ,合
成 出不 同黏度 的带 N一口 一氨 乙基 一y 一氨丙 基侧
基 的聚二 甲基硅 氧烷 (AP ) S S ,并 用于环 氧树 脂 ( E一4 ) 的 改 性 。通 过 动 态 机 械 热 分 析 、接 触 4
角仪 、 电子 拉 力试 验 机 以及 扫 描 电镜 研 究 发 现 ,
二 甲基 硅氧 烷 或 聚 甲基 苯 基硅 氧 烷 与 双 酚 A 二
大 都是 液体 聚硫橡 胶 、羧 基或氨 基封端 的液体 丁
腈橡 胶 、官 能基 封端 的丙 烯 酸酯 等L 。使 用这 1 ]
缩水 甘 油醚 ( GE A) 进 行 加 热 缩 聚 反 应 ,制 D B
些 增韧 剂虽然 增加 了环 氧树 脂 的韧性 ,但却 降低 了树脂 的耐热 性 、耐老 化性 和 电气性 能 。近年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收 稿 日期 :2 0 —0 0 7 5—1 。 1
作者简介 :杜茂平 ( 9 7 ) 1 7一 ,男,硕士生 ,从事橡 胶功能 材料的研究 。 联 系 人 ,电 话 :( 2 )8 4 4 2 。 0 9 87 1 8
维普资讯
第 1 期
杜 茂 平 等 . 聚 硅 氧 烷 增 韧 环 氧 树 脂 研 究 新 进 展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2 合成 , 将 氨基 硅油 与环氧 树脂 按一定 比例 混合 ,搅拌 .在一 定温 度下 反应 ,出料后 用 二 乙烯 三 胺 固化 、注模 。氨基砘 油与环氧树 脂的基本 反应方程式 如下 ( 中 ,R一般 为烃 基 ) 其 。

2 +


f i-Nf- t-C “ -t t- 2 。 O Ct 6v t' H ̄ tA /
产的氨皋辟油合成的改性 环嘏 {脂 J 对 样具有 良好的韧性 和耐热性 。 关键词:有机硅 :改性 ;环氧树脂:台成 :性能
中圈分 类号 r0631 T 2 . 3 .3 Q335
文献标识码 ;A
有机硅 具有热稳 定 性好 、耐氧化 、耐候及低温 特 性 能妤 、压缩率 较 大 、表面 能低 、介 电 强度 高等优 点…。 它 来改性环氧 树 脂是近 年束发 展起 来 的既能 降低环 氧树 脂 内应 力 ,叉能 增 加环 氧树 脂韧 性 、耐高温 性 等性能 的有效 途径 。其 中 ,利用 有 机硅分 子 中能与环氧 树 脂 的环 氧基 反应 的官 能团如轻 基 、氢 基 、羧基 等去改性 环氧 树 脂是人们 研 究 的重点 。张冰 等 人 在聚 硅氧 烷 的分 子 中 引入氨基 ,通 过氨 基 与环氧 基 的 反应制 备 出聚硅 氧 烷 改性 环 氧树 脂 ,明显提 高 了环氧树 脂的柔性 然而 ,目前人们 大都采 刑氨基 官 能团数 目一定 、 在分 子 中位置 明确 的聚硅 氧 烷来 改性 其 环氧树 脂 , 却对 现今 生产 的 I 品考虑得 较 少。本文 是利 用 】业 上生产 的氮 基硅 油对 环氧 树 业 = 脂进 行 化学故性 ,其 目的足探 讨 庄有机 碑相对 分子质 蛙 分布范 同较 宽、分子 中氦基 官能 团数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树脂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汽车和建筑等领域。

近年来,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从制备方法、改性效果、应用领域等方面对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溶液共混法、原位环氧化法和溶胶-凝胶法。

溶液共混法是将硅氧烷与环氧树脂在有机溶剂中共混,并通过溶剂蒸发或浸渍法得到改性树脂。

原位环氧化法是将硅氧烷通过化学反应与环氧树脂共振环生成改性环氧树脂。

溶胶-凝胶法是将硅氧烷与环氧树脂共溶于有机溶剂中,并通过溶胶-凝胶过程获得改性树脂。

不同的制备方法对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结构和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对于获得高性能的改性树脂至关重要。

其次,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改性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聚硅氧烷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提高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失重温度。

其次,聚硅氧烷的引入还可以显著改善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如增加其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韧性等。

此外,聚硅氧烷的引入还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和电气性能,并降低其燃烧速率和烟密度。

最后,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在电子、航空航天、汽车和建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电子领域,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电子封装材料、绝缘材料和导热材料。

在航空航天领域,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航天器结构材料和耐高温涂料。

在汽车领域,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可用于制备高强度、阻燃和耐化学腐蚀的车身材料和涂料。

在建筑领域,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建筑保温材料和耐候涂料。

综上所述,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是一种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新型树脂材料。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将进一步提高,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由于橡胶 体 改 性 环 氧树 脂 所 存 在 的 一 些 缺
陷 , 技工 作 者 的研究 热 点 逐 渐转 向耐 热性 好 、 科 模量 高 的热 塑性 工 程 塑 料 。热 塑 性 工 程 塑料 是 作 为增韧 剂加 入 到环 氧树脂 中 , 它能 够形 成与 基
( Cole e f l g o M a e i l Sce c a Te h l y,பைடு நூலகம்Xi a U n v r iy f t ra s i n e nd c no og ’n i e st o Sce c in e
a d Te h o o y Xi a S a x , 1 0 4 n c n l g , ’ n, h n i 7 0 5 )
关键词 : 聚硅氧烷 环氧树脂 增 韧 改 性 共混 共 聚
Re e r h s a c Pr g e s f Ep x o r s o o y Re i o fe y sns M dii d b Po y io a e l slx n
Zha Ya u ng ng ga Li uiu Fa Shuln Du n H l n a a Xu l i Su Ro e e n ng
( 安 科 技 大 学 材 料 学 院 , 西 , 安 ,1 0 4 西 陕 西 70 5 )
摘 要 : 述 了聚 硅 氧 烷 改 性 环 氧 树 脂 的机 理 和 方 法 , 几 种 环 氧 树 脂 增 韧 方 法 进 行 了 比较 。通 过 国 内外 的研 究 进 展 介 综 对
绍 了物 理 共 混 和 化 学 共 聚 2种 改 性 方 法 , 实 化 学 共 聚 改 性 的 产 物 性 能 更 佳 , 后 对 其 发 展进 行 了展 望 。 证 最
h ve a e r e f r a c i f c . A tl s , t e e o n e e c f e xy r sn m od — a b te p r o m n e n a t t a t he d v l pi g t nd n y o po e i i

氨基聚硅氧烷接枝改性纤维素膜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氨基聚硅氧烷接枝改性纤维素膜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氨基聚硅氧烷接枝改性纤维素膜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张红武;严秋钫;孟俊芳;冯卫炜;张胜文;刘石林【摘要】采用氢氧化锂/尿素/水溶液作为溶剂,通过冷冻-解冻配置稳定的纤维素溶液并制备纤维素膜.利用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纤维素葡萄糖单元临近的两个羟基制备出二醛纤维素,然后用氨基聚硅氧烷对其进行改性制备出憎水性复合纤维素膜.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热重分析、接触角测定和溶胀率测定等表征氧化纤维素和憎水性复合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能.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高碘酸溶液对纤维素的氧化程度以及对纤维素膜的结构的影响,通过改变氨基聚硅氧烷的摩尔浓度来制备不同接枝度的憎水性复合纤维素.结果表明,二醛纤维素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改性纤维素膜的憎水性得到明显提高.在纤维素改性及功能化材料制备的研究中,较强的反应活性使其可以应用在更多的领域.【期刊名称】《纤维素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4(022)002【总页数】8页(P22-29)【关键词】纤维素膜;高碘酸钠;憎水性;接枝【作者】张红武;严秋钫;孟俊芳;冯卫炜;张胜文;刘石林【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6石油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促进了生物质材料研究的发展。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塑料相比,纤维素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可完全生物降解、无毒、无污染、易于改性和可再生等优势,完全具有取代石油基高分子塑料的潜力。

但是由于纤维素分子上含有大量羟基,使得纤维素薄膜材料对环境中的水分非常敏感,而且常常会显著降低其力学性能,限制其使用范围。

近年来,提高纤维素材料的憎水性并扩大其应用领域已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有机硅改性对环氧树脂固化物性能的影响研究

有机硅改性对环氧树脂固化物性能的影响研究

有机硅改性对环氧树脂固化物性能的影响研究刘钾培;曹建强【摘要】采用含有不同活性官能基团的硅烷偶联剂对双酚A环氧树脂E44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并配以固化剂、促进剂及其他辅料制成有机硅改性单组分环氧胶粘剂.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加入量的硅烷偶联剂对胶粘剂操作性和固化物的拉伸剪切强度、耐温性及抗冲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仲氨基化学改性环氧树脂所制得的单组分环氧在操作性、耐温性、韧性及拉伸剪切强度方面的综合性能最佳,当硅烷偶联剂加入量为15%时,改性单组分环氧树脂的综合性能最佳.【期刊名称】《粘接》【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4页(P26-28,45)【关键词】环氧树脂;硅烷偶联剂;综合性能【作者】刘钾培;曹建强【作者单位】苏州金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100;苏州金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33.4+37单组分环氧胶粘剂粘接强度及内聚力高,电绝缘性能好,收缩率低,广泛应用于金属及非金属(玻璃、陶瓷、硬塑料、木材)等方面的粘接。

但液体环氧的脆性大、韧性差、耐温性差,不能满足更广泛领域应用。

有机硅中-Si-O-Si-的存在使其耐温性、韧性及耐候性好,若将有机硅引入到环氧中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有望大大地改善环氧树脂的脆性及耐温性。

本文采用硅烷偶联剂与环氧树脂进行物理共混或化学共聚进行改性,既改善了2者相容性差的问题,又将2种体系胶粘剂的特性集于一体,制得一种韧性好、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耐温性和耐候性好的单组分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

1 实验部分1.1 主要原料双酚A环氧树脂E44,江苏三木集团有限公司;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杭州硅宝化工有限公司;硅烷偶联剂Y-9669,佛山市道宁化工有限公司;双氰胺、促进剂1202,广州固研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丁腈-40,兰州化工厂;氧化铝-3微米、气相二氧化硅,上海迪祥化工有限公司。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制备_形态与性能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制备_形态与性能

1 实验部分
1. 1 原材料
¹ 收稿日期 : 1995- 05- 30
46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7 年
邻甲酚醛环氧树脂 EOCN: 环氧当量 195 g/ eq 。 线型酚醛树脂固化剂 PN : 酚醛基当量 107 g / eq 。改性剂为反应性聚硅氧烷。固化促进剂为三苯基膦。三者的结构式分别为 :
在预反应过程的初期, 形成聚硅氧烷 / 环氧树脂嵌段共聚物 , 聚硅氧烷受搅拌剪切力的作 用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占优势。随着反应的进行, 聚硅氧烷的分散颗粒趋于减小 , 此时颗粒间 相互聚结的几率逐渐增大。 最后 , 分散和聚结达到平衡, 并形成一定大小的颗粒尺寸分布区间。 若颗粒尺寸大于此区间上限 , 便会分裂成两个较小的颗粒; 若颗粒尺寸小于此区间下限 , 颗粒 间便会相互凝聚成较大颗粒。达到平衡态后颗粒尺寸分布亦即稳定。 F ig. 3 是未 改性环氧 树脂和 嵌段 链长为 1400 的苯酚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环 氧树脂固化物的动态力学性能温度谱。从图中 可以看出 , 未改性环氧树脂在测试温度范围内 有两个内耗峰: 一是 190. 0 ℃的 A峰 , 此峰对应 于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 另一是位于 - 75. 0 ℃的 B峰 , 此峰的出现与存在于固化物中醚键 的运动有关。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中, 除了上述两个松弛峰外, 位于 - 120 ℃附近还 Fig. 3 DMA data of cured epoxy resi n systems 有一明显的内耗峰 , 此峰是聚硅氧烷分子链的 a: unmodif ied; b : modif ied w it h 10 phr A 转变峰。环氧树脂基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基 M n 1400 本不变 , 证明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相分离是完全的。 2. 2 预反应对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

环氧树脂改性

环氧树脂改性

环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EP)材料具有高模量、高强度和耐化学性好等优点,由于环氧树脂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可直接参与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反应。

常见环氧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是将环氧树脂与聚氨酯反应后部分形成网状结构,以提高水性聚氨酯涂膜的机械性能及耐热性、耐水性和耐溶剂性等综合性能。

环氧树脂改性通常采用机械共混或共聚的方法。

采用机械共混法时EP和PU 之间没有化学键的结合,利用EP的疏水性和PU链中的羧基以及聚醚链段的亲水性,使PU包覆EP,最终形成核-壳结构而达到改性的效果。

共聚法是将EP接枝到PU链上,在乳液的稳定性上,共混法比共聚法更具有优势。

机械共混法由于环氧基团被包裹在核内进行开环反应,所以体系较稳定。

而共聚法在预聚阶段生成的支链结构导致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使预聚体的粘度增大;环氧基团的催化开环使得部分乳液粒子形成交联物而缓慢沉淀。

体系中的NCO基团还可能同EP链上的环氧基团反应,生成噁唑酮结构。

黄先威等研究了环氧树脂用量、加入方式、温度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并分析了影响涂膜性能的因素,发现当EP的质量分数超过7%时,预聚体粘度过大,而且乳液稳定性也变差。

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环氧树脂加入量的增加,乳液中位于胶粒外壳的环氧基团也随之增加,其在三乙胺的催化作用下进行开环反应,乳液粒子之间形成的交联物增多而沉淀。

Jang J K等研究了不同NCO\OH比值(R值)对树脂及涂膜性能的影响,R值较小时,分散液的外观及其涂膜的硬度、耐水性等较差,随着R 值的增大,一方面聚合物链中硬段含量增大,提高了涂膜的硬度;另一方面体系中游离的NCO增多,在乳化扩链的过程中形成更多的交联,生成更多的疏水性链段--氨基甲酸酯,使硬段更集中,增强了硬段结晶微区的交联作用,降低了PU 的吸水率,提高了涂膜的耐水性。

2.2.3有机硅氧烷改性有机硅树脂表面能较低,具有耐高温、耐水性、耐候性及透气性好等优点,已广泛用于聚氨酯材料的改性。

近年来有许多关于用聚硅氧烷改性聚氨酯制取低表面能材料的报道。

环氧树脂的聚硅氧烷改性研究进展

环氧树脂的聚硅氧烷改性研究进展

方法、 改性机理 、 改性体 系的固化动力学和微观形态等
方 面 的研究 进展 。
关键 词 : 氧 树 脂 ; 硅氧 烷 ; 环 聚 改性 ; 固化 动 力 学 : 观 微
形态
1 环氧树脂的聚硅氧烷改性研究
11 环 氧树 脂与 聚硅 氧烷 共聚 改性 .
共 聚 是 利 用聚 硅 氧 烷 上 的 活 性端 基如 羟 基 、 基 、 氧 氨 烷 基 与环 氧 树 脂 中的 环 氧 基 、羟 基 进 行 反 应 ,生成 嵌 段 高 聚
析 。采 用 - M 的积 分技术对硅氧烷 的含量进行 了测定 。 HNR
环 氧 当量 测 定 表 明热 熔 反 应 前 后 环氧 环 完 好 。 P ) 量表 明 GC U '  ̄ E B共 聚 物 的分 子 量 随 着 共 聚 物 中硅 氧 烷 含 量 的增 加 而 增 SS 加 。 T A 究 表 明 E B 共 聚 树 脂 的热 稳 定 性 比相 应 组 分 共 G研 SS 混 物 的 热 稳 定 性 明 显提 高 。 他 们 。 用 聚 二 甲 基 硅 氧 烷 或 还 聚 甲基 苯 基 硅 氧 烷 与 环 氧 树 脂 D E A 加 热 缩 聚 反 应 制 备 GB的 了聚 硅 氧 烷 改 性 的 环 氧 树 脂 ( S G 。 观 察 到 了随 着硅 氧 烷 ED )
年来发展起来的既能降低环氧树脂 的内应 力,又能保 持环
氧 树 脂 体 系 原 有特 性 并提 高 其热 稳 定 性 和 阻 燃 能 力的 一 条
行之有效的途径。 但是 , 由于环氧树脂的溶解度参数(p 数 s)
维普资讯
c。
gs Βιβλιοθήκη . ew面 光 滑 。 EX 析 显 示 在 断 裂 露 出 的 部位 中 富含 硅 氧 烷 碎 D分 片 ,这 表 明硅 氧 烷链 段 在 环 氧 网络 中可 能 起 到 了 剂的作用。 11 聚 硅 氧 烷 的羟 基 与 环 氧 树 脂 中 的环 氧 基 发 生 开环 .. 2 个 增 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基聚硅氧烷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与性能的影响!张冰!!,刘香鸾,黄英!!!(分子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摘要:将带有N -(!-氨乙基)-"氨丙基侧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树脂共混,制备了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

研究了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形态与性能主要依赖于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在环氧树脂中引入适宜氨基含量的氨基聚硅氧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模量,提高其柔性,并可明显改善环氧树脂的表面性能。

关键词:氨基聚硅氧烷;环氧树脂;氨基含量;微观形态中图分类号: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357(2000)01-0069-04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卓越的粘接性能与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因而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环氧树脂交联密度高,脆性大,抗开裂、抗冲击性能差,加之表面能高,限制了它在某些高技术领域的应用。

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卓越的柔性与独特的低表面能,因而是改性环氧树脂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材料〔1,2〕。

但是,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树脂不相混溶,难于分散。

在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分子链上引入能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反应的官能团如酚羟基、羧基、氨基等基团是改进二者相容性的一条重要途径〔3,4〕。

T.T akahashi 等人在聚硅氧烷分子链的二端引入氨基,通过氨基与环氧基的反应,制得了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明显降低了环氧树脂的模量〔5,6〕。

M c g rat h 等人将二端带有哌嗪基的二甲基甲基三氟丙基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反应,大大降低了环氧树脂的摩擦系数〔7〕。

本文将带有N -(!-氨乙基)-"-氨丙基侧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树脂共混,制备了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

研究了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和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与性能主要依赖于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在环氧树脂中引入适宜氨基含量的氨基聚硅氧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模量,提高其柔性,并可明显改善环氧树脂的表面性能。

!实验部分!.!原料双酚A :环氧树脂由S hell c he m ical c o.制造;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 ):在乙醇中重结晶后,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含N (-!氨乙基)-"-氨丙基侧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简称氨基聚硅氧烷,APDM S )由甲基!-(氨乙基)-"-氨丙基硅氧烷低聚体(自制);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三甲基硅氧封端的低分子量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碱催化共聚与重排反应制备。

表1列出了氨基聚硅氧烷的设计结构参数与氨基含量的设计值与测定值。

!."样品的制备在带支管的试管中加入18g 环氧树脂与2g 氨基聚硅氧烷,搅拌均匀后,将此混合物加热至90#100C ,加入化学计量的DDM ,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后,将混料趁热浇铸至硅橡胶模具中,放在150C 烘箱中固化3h 。

!.#测试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样品的断面形态使用~itatch S -530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研究。

样品的力学V o l .132000年3月功能高分子学报Journal o f Functional Po l y m ersN o.1M ar .2000!!!!!!通讯联系人作者简介:张冰(1974#),男,硕士。

收稿日期:1999-09-06性能在I nstrOn 1122试验机上采用三点弯曲试验进行测试。

样品尺寸为55mm >6mm>4mm ,压头速度为2mm /m i n ,跨距为40mm 。

样品表面对水的接触角在CA -D 型接触角仪(k y Ow a ka g aku )上进行测定,样品表面用1000目细砂纸仔细打磨平整,并用乙醇淋洗干净后,在60C 干燥3h 。

T ab le 1S tructural p ara m eters Of A PDM SN O D es i g ned values Of t he structural un itesM e 2S i O M eRS i O!M e 3S i O 1/2Am i nO g rOu p cOntentD es i g ned(mm O l /g )M easured !!(mm O l /g )1295320.260.232292620.530.473289920.780.7142861221.030.9152831521.271.21!:Ris N -(!-a m i nOeth y l )-"-a m i nO p rO py l g rOu p ;!!:deter m i ned b y vO lu m etric titratiOn !结果与讨论!."氨基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微观形态高极性氨基的引入改进了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

由于环氧树脂粘度较大,从而使表1所列的不同氨基含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均能在室温下分散在环氧树脂中而不宏观分相。

但在浇铸温度及固化温度下,开始时体系粘度较小,一方面,分散在环氧树脂中的氨基聚硅氧烷粒子有相互聚集形成大粒子的趋势;另一方面,处于二相界面上的氨基有可能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反应生成聚硅氧烷-环氧树脂接枝共聚物,这种共聚物是优良的界面稳定剂,从而增加了二相间的相容性,反过来又促进了氨基与环氧基的反应。

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影响其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与反应性,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微观形态。

F i g .1SEM m icrO g ra p hs Of t he fractures Of t he cured e p Ox y res i ns m Od ified b y b lend i n g w it h t he APDM S.T he a m i nO g rOu p cOntents Of t he APDM Si n a ,b ,c and d are 0.47,0.71,0.91and 1.21mm O l /g res p ective l y .图1列出了不同氨基含量的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断面的SEM 照片。

由图1可见,当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为0.47mm O l /g 时,氨基聚硅氧烷主要以平均尺寸约为10#m 的球形粒子形式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由于在固化过程中二相界面上发生的少量氨基与环氧基的反应,形成的共聚结构具有一定的包容与稳定环氧树脂粒子的能力,因而在聚硅氧烷大球形粒子的周围与内部,形成了一些大小不等的簇状微区[见图1(a )]。

随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的增加,虽然还存在分散在环氧树脂中的氨基聚硅氧烷的大的球形粒子,但其数量大大减少,而在环氧树脂基体中或在球形粒子周围,由接枝共聚物所包容和稳定的环氧树脂粒子为分散相,氨基聚硅氧烷为连续相所组成的簇状微区数量大增,体积明显扩展[见图1(b )]。

当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增至0.91mm O l /g ,二相间的相容性明显改善,大大减小了室温下氨基聚硅氧烷分散相的尺寸,显著增加了二相间的界面面积,从而提高了固化过程中二相界面上的氨基与环氧基的反应机率,界面生成的氨基聚硅氧烷-环氧树脂接枝共聚物虽不溶于环氧树脂但对环氧树脂有较大的界面稳定作用,由它包容和稳定的环氧树脂粒子明显增加,所组成的簇状微区体积扩展并相互连接成片构成了第二连续相,使环氧树脂连续相的体积分数明显减小[图1(c )]。

继续增加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进一步增加了二相间的相容性与反应的机率,所形成的界面接枝共聚物与·07·张冰刘香鸾黄英环氧树脂有较好的相容性,从而导致了由它包容和稳定的环氧树脂粒子为分散相,氨基聚硅氧烷为连续F i g .2SEM m icro g ra p hs o f t he fractures o f t he surf ace la y ers o f t he cured e p ox y res i ns m od ified b y b lend i n g W it h APDM S.T hea m i no g rou p contents o f t he APDM Si n a ,b ,c and d are 0.47,0.7l ,0.9l and l .2l mm o l /g res p ective l y .相所组成的簇状微区比较均匀地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连续相中,微区数量增多,尺寸明显减小[图l (d )]。

图2为不同氨基含量的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的表面层的形态。

显然,在氨基含量!0.9l mm o l /g 时,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氨基聚硅氧烷粒子在环氧树脂凝胶化以前,有明显的相互凝聚成更大粒子并向表面漂移的趋势,从而导致样品表面聚硅氧烷大粒子的高度聚集,显示出明显飘油[图2(a ,b )],而当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0.9l mm o l /g 时,与样品内部氨基聚硅氧烷大粒子的消失相对应,表面层中氨基聚硅氧烷大粒子的高度聚集完全消失,改性环氧树脂表面层与内部的微观形态基本一致,样品表面无飘油现象[图2(c ,d )]。

!.!改性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F i g .3Influence of t he a m i no g rou p content of APDM S on t he m echan ical p ro p erties o f t he cured e p ox y res i ns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对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弯曲模量与弯曲强度的影响见图3。

由图3可见,在氨基含量小于0.7l mm o l /g 时,随氨基含量的增加,改性环氧树脂的模量与强度缓慢下降,当氨基含量从0.7l mm o l /g 增至0.9l mm o l /g 时,模量和强度均急剧下降,然而当氨基含量继续增至l .2l mm o l /g 时,改性环氧树脂的弯曲模量与强度又迅速回升。

显然,改性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变化是它的微观形态变化的宏观反映。

在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为0.9l mm o l /g 时,改性环氧树脂中环氧树脂连续相的体积分数明显降低,聚硅氧烷簇状微区构成了体系的第二连续相,从而导致了改性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的急剧变化。

当氨基含量升至l .2l mm o l /g 时,相容性的改善使簇状微区能比较均匀地分散在基体连续相中,导致第二连续相解体,从而使改性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迅速回升。

!."改性环氧树脂的表面性能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对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对水的接触角的影响列于表2。

由表2可见,大部分样品的对水的接触角在l05!ll0 之间,这与聚二甲基硅氧烷固化薄膜的接触角相符〔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