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氧化成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抗氧化成分研究进展

陈永钧

GDPU

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机体在生化反应中产生的性质活泼的具有极强的氧化功能、可以导致机体衰老的物质。3在化学结构上,自由基是指外层轨道上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未配对电子的分子、原子、离子或基团[1]。与人密切相关的一类为活性氧自由基。如,2超氧负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烃基自由基(·OH)等。它们可以攻击DNA、蛋白质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PUFA),造成DNA链断裂和氧化性损伤、蛋白-蛋白交联、蛋白-DNA交联和脂质过氧化。其中脂质过氧化是造成生物体氧化损伤的主要原因[2]。近年来对于ROS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1有诸多证据表明ROS诱导的氧化反应是机体衰老或疾病的重要原因,如大脑衰老,神经细胞死亡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3]。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抗氧化剂已经大量应用于食品药品之中,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抗氧化剂以其独特的疗效、较低的毒性、高效的作用正在不断兴起。但对其开发利用尚有待加强,从中药中寻求更优良的抗氧化剂服务于医药食品等行业必将对其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近10多年来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中药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提供有益的参考。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抗氧化结构

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以2-苯基-1,4苯并吡喃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化合物,也是中草药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化合物,常以游离态或糖结合成苷而存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保护机体组织不受氧化侵袭的能力,固有“天然生物反应调节剂”的称呼。黄酮类抗氧化的主要机制是:阻止或抑制与氧自由基相关的反应;同时,调节和提高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

有研究指出,从菊花中提取的总黄酮粗品进行烘箱储藏法测定其油脂抗氧化作用,显示菊花黄酮粗品对猪油的氧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4]。王桥,宋学英等人在对生姜的乙醇提取物的研究中发现,其对·OH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浓度到达2.09g/L时,其抑制率及清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5]。而银杏叶提取物中的

九种化合物在其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以及抑制PMN呼吸爆发的作用中与其含羟基的多少,以及是否成苷有关。同时也证明:黄酮类化合物B环邻一酚烃基、3-0H是清除自由基的主要活性基团这一事实[6]。而最近日本学者Iiijimay及Yoshiaram等人从生姜中分离出的两种主要花青素:cyanidin-3-glucoside和peonidin-3-rutinoside[7]。从结构中可以发现其在5,7,4'都含有羟基。其中cyanidin-3-glucoside在3位处与β-D-glucopyranose成苷,并具有3'羟基;peonidin-3-rutinoside同样在3位处与α-L-rhamnopyranosyl-D-glueopyranose 成苷,提示其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能与羟基的含量及成苷与否有关。在丁宗保等对过山枫总黄酮抗氧化作用的研究中通过与VitC体外抗氧化活性的阳性比较,还得出了过山枫总黄酮清除或抑制自由基的能力比相同浓度下的VitC稍强的结论[8]。而在对甘草总黄酮的研究中发现,在清除氧自由基的试验中,甘草总黄酮的(IC50) 66 mg/L,Ve的(IC50)为770 mg/L。在清除和抑制羟自由基的实验中,发现甘草总黄酮对羚自由基清除率和抑制率的IC50分别是甘露醇IC50的1/255和1/139[9]。以上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黄酮类抗氧剂具有开发利用价值。2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主要与其酚羟基具有氢供体的作用有关,它可以与游离自由基结合,阻断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本类化合物中对茶叶多酚的研究相对较深入,茶多酚是由多种酚性物质组成,其中儿茶素类最多。在对茶多酚离体抗氧化作用的研究中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很好的保护离体的RBC、组织GSH、DNA免受自由基的伤害[10]。除此而外,茶多酚可以激活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等抗氧化酶对对自由基发挥高效的清除作用。还可抑制体内氧化酶系,如肿瘤细胞中NADPH-细胞色素还原酶及细胞色素P450活化系统,减少病理条件下自由基爆发性发生[11]。由于茶多酚类多为水溶性,影响了其在脂溶性体系中的应用,导致其在食品以及人体中活性作用的降低。有人在改变茶多酚的脂溶性以及改变之后其抗氧化作用的变化方面展开了研究。卢聪聪等人制备了碳酰化LTP和氧酰化LTP,研究发现碳酰化LTP的脂溶性优于氧酰化LTP,同时两种改性的茶多酚都有着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而碳酰化LTP 保留了较多的酚羟基,在抗氧化性能上,特别是抑制油脂分子的氧化反应上优

于氧酰化LTP[12]。在其他中药多酚类的研究中,如石榴皮总多酚的研究发现其在DPPH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优于Ve,在香桃木叶片粗多酚的研究中发现在DPPH体系中其抗氧化作用是Ve的5倍,同时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均优于Vc 和BHT[12]。王建农、陈英杰、羽野芳生等对山葡萄籽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发现分得的五种化合物(+)-儿茶素、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B5、原花青素B5-3'-O-gallate、山葡萄素的抗小鼠脂质过氧化作用均强于Ve,且与结构相关:带有没食子酰基的多酚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二聚体的抗氧化活性均比单体(+)-儿茶素的活性强,4→6连接的二聚体比4→8连接的二聚体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13]。

3多糖类化合物

研究表明,众多中药都含有具有生物活性如免疫、肿瘤、辐射的多糖,而这些作用或多或少都与抗氧化作用相关。而多糖包括。。。。。三类。

张泽庆等人在防风中分得酸性防风多糖(A-SPS)和中性防风多糖(N-SPS)以及防风多糖(SPS),发现其均具有抗氧化的作用,特别是对·OH和DPPH·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而尤以A-SPS的作用较为突出[14]。程清洲等人在对竹节参多糖的动物实验中发现其具有提高血液SOD、CAT活性,脑组织CAT活性,肝组织GSH-Px的活性,同时具有降低脑、肝、血液中的MDA含量的功能,剂量以中等剂量为宜[15]。郑颖等人在研究大蒜多糖对PC12细胞的增殖影响及H2O2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时发现,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正常PC12细胞的存活数,均能有效对抗由25μmol/LH2O2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和细胞凋亡,可明显改善细胞形态的衰变,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和细胞培养液及细胞内的MDA含量,提高SOD活性[16]。

采用体外实验研究海带岩藻多糖对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海带岩藻多糖对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以及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17]。张甘霖等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凋亡的影响发现其能够拮抗H2O2所致细胞损伤,深入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溶酶体组织蛋白酶D的活性有关[18]。

在真菌多糖方面,刘培勋等从银耳孢子发酵物中用碱液提取得到4个多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