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8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慈母情深》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改编自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母亲》。课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展的缘由。“我”想买一本一元多钱的书,但是由于家境贫寒,愿望难以实现,对于书的强烈渴望还是让“我”走进了母亲工作的小厂。第二部分(第6~34自然段)写出了“我”向母亲要钱的经过。在小工厂里,“我”看到了母亲劳苦的工作状态,即使挣钱如此艰难,当“我”提出要买一本书的时候,母亲依然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第三部分(第35~38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我拿到钱没有买书,却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但母亲又给我凑足钱买了书。此时,作者买书不再是简单的出于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出于对为人子的责任和对母亲的感恩。
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比如对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描写,将一连串动作分解、细化,像慢镜头一样出现、聚焦。虽然是短短的一瞬,画面却十分清晰、刻骨铭心,表达了“我”看到劳碌的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惊讶、酸楚。同样,母亲给“我”钱之后的几个动作,连续使用了几个“立刻”,表明母亲工作时的动作快、节奏快,写出了母亲不辞劳苦、争分夺秒工作的状态。第七自然段出现的(反复出现七八十这个数字,勾勒出小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如: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七八十只灯泡。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逼仄的屋子里缝纫机、人货物一个挨一个;母亲弯曲着极其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神情专注;“我”发现母亲后,一脸的惊讶和痛苦,直观形象地再现了“我”在工厂找母亲的场景。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够通过自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从文章中找出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但对这些描写进行感悟有一定困难。学生对母爱有所体验,学习时进一步体验那深沉的爱。教学中,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感受人物精神品质,初步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文章主旨。
三、教学目标
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情激趣,入情入境
1.教师配乐朗读诗歌《母亲》。
2.谈话交流。
诗中描写的是谁?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母亲、母爱)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作家梁晓声小说中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慈母情深》。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诗歌导入,学生自然进入到感受母爱的情境之中,心灵的触动真切而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理解新词
1.学生交流生字新词,讨论识字方法和注意事项。
预设:
“龟”是多音字,在“龟裂”一词中读“jūn”,这个词是“皮肤因干燥而开裂的意思”。当“龟”表示“乌龟”的意思时,读“ɡuī”。
“惫”“褐”“纫”等形声字,根据构字法来识记。
学习“魄”字,和“魂”对比记忆,组词区分。
学习“褐”字,可以和“渴”“喝”对比,部首区分。
“抑”是压制的意思,联系词语“压抑”理解。
2.观察要写的字,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1)关注结构,归类指导:“碌、噪、哇、权”等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及间架结构特点。
(2)易错字:“抑”“酸”“颓”关键部位不要多笔画或少笔画,及注意关键笔画的特点。
(3)“脊”重点关注上半部分的笔顺。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失魂落魄颓败缝纫机褐色疲惫耽误衣兜辞退压抑
忙碌吊着噪声脊背竟然龟裂忍心权利鼻子一酸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渗透学习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全班交流。
预设:课文讲了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事。
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课文段落多、内容长,如果给课文划分层次,可以分几部分?
预设:可以分成三部分。第1~5自然段;第6~34自然段;第35~38自然段。
3.为什么这样划分层次?依据是什么?
预设:根据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来划分。
4.再次引导学生概括文意,怎样能说得更充分。
5.师生总结。
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划分层次,进而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6.学习第一至五自然段。
(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买书的经验,结合预习中查找的资料,说说为什么作者买一本一块五的书,要钱时会那么犹豫、不忍心?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老师可以适当给出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阅读后谈体会)
预设:
(2)从“从来没有”“一次给过”“一次要过”这些地方,看出这一元多钱对于“我”家来说是一笔“巨款”。一元多钱在当时是一家人几天的生活费。而“我”是个懂事的孩子,从没有问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3)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一句话看出我家境贫寒,竟然把收音机都卖了换食物,而且还是个破收音机,可见我家当时很穷,连吃饱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没有买书的闲钱。
(4)从“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看出母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辛苦的
工作着。第29自然段中还写到母亲从衣兜里掏出的是“一卷皱皱的毛票”,也可以看出母亲挣钱、攒钱的不易。
(5)通过“想得整天失魂落魄”,能看出我非常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