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的语言素养
浅谈汉语教师的语言素养

浅谈汉语教师的语言素养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现代素质教育的基础是言语能力。
为此,教师应在语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正像吕叔湘先生感慨言之“说千道万,教师水平是关键。
”所以汉语教师除了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专业理论知识,广泛的智力兴趣,机敏的思维反应能力外,还得具有较高的语言素养。
贯穿于语言教学全过程的语音教学,就对语言教师的语言素养具有下面一些特殊要求。
1注重培养学生的普通话听说能力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都深知,普通话用于讲课、交谈与演讲,传情达意,富有韵味,悦耳愉心,效果必然显着,尤其在训练学生语感的敏锐度和触发思维的精确度方面,成效显着。
况且,中文专业的教材基本是用普通话写的,如果不教学生使用普通话,语言能力的获得便失去了一个根本凭借。
那么,怎么去掌握说普通话的知识和技能呢?1.1要熟谙有关推广普通话的知识。
学习有关语音基本知识的专着,对语音的性质、语音的组成、语音符号、声韵母的分类、音节拼合、语流音变,以及发音、声调、音位等都有确切的了解。
1.2要掌握说普通话的技能。
语言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学会语音,在实践中逐渐达到准确而熟练;还要讲用词的规范化,杜绝使用非普通话的方言词语,自觉地辨明每一个词的意义;还要学习切合汉语实践的语法知识,掌握语法的标准;平日注意正音和朗读练习,做到按义定音,读出变音。
1.3还要具有一定的现代语音学、传统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知识,对学生予以针对性强、准确有效的方音辨正指导。
2注意培养自己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无论在教学的哪一个环节,语言教师都得借助于丰富而细腻的语言感受力进行工作。
在钻研教材时,语感帮助教师迅速地抓住教材的精要,从而确定“精讲”的内容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语感帮助教师及时觉察学生语言活动是否发音规范、表达简练、思维清晰。
在批改作业、点评口语表达的时候,教师的语感更是提高批评质量与效率的关键。
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素养

2021年第3期语言素养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艺术水平,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
过去很长的时间,人们普遍认为教师的语言只是一种传授知识的工具,而现代教育论认为这种说法不够准确和全面,因为传授知识并不是教师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全部内容。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还应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情感的塑造。
一、教师提高语言素养的重要性杜甫有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确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师生共处时间长了,学生会自觉地模仿教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的语音、声调、表情,吸收教师的词汇,接受教师的风格。
老师要使学生说好普通话,口齿清楚、咬字正确、声音响亮、语言完整、简单扼要、用词确切,自己首先要做到这些要求。
这也说明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示范作用。
教师语言艺术素养最集中的展现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素养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
教师悦耳的语言、丰富的语汇、清新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调,能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多彩、明晰、生动的艺术世界中,极大程度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效率。
那么,教师应有怎样的语言素养呢?二、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素养有人尝试给教师的语言艺术下了一个定义:教师语言艺术指在教学中善于选择和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语言,创造出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以教书育人、陶冶学生的语言美感的创造活动。
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一个教师的语言素养应具备以下几点。
1. 选择性教师的语言应是经过教师深思熟虑、认真选择的,不是平常的任何话都能进入教学的。
所以,我们在备课时,除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外,还得考虑自己的语言。
怎样开头结尾,怎样提问强化,都应句句推敲,做到生动明白、言简意赅。
教师在平时就要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语言技能训练。
首先锻炼选择语言的能- 宋 扬 -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素养86NEWCAMPUS 教师成长87力,有些语言是不能带入课堂的,即所谓教学中的忌讳语言,如方言土语、闲言碎语、污言秽语以及有关个人隐私的话、哗众取宠的话、尖酸刻薄的话、自吹自擂的话等。
教师的语言素养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教师的语言素养。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而语言,作为人类沟通的桥梁,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因此,提高教师语言素养,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乃至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我想谈谈什么是教师语言素养。
教师语言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具备的良好的语言表达、沟通和运用能力。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音标准:教师的语音要清晰、准确,能够正确地表达每一个音节,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模仿。
2. 语调丰富:教师的语调要抑扬顿挫,富有变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词汇丰富:教师的词汇要丰富多样,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恰当的词汇,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4. 逻辑严密:教师的语言表达要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知识要点。
5. 情感真挚: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教师语言素养的重要性: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 语音标准有利于学生正确发音,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标准的语音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语调丰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运用丰富的语调,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词汇丰富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运用丰富的词汇,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逻辑严密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体系。
教师运用逻辑严密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 情感真挚能够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关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塑造教师良好形象1. 语音标准、语调丰富、词汇丰富、逻辑严密的语言素养,能够使教师展现出专业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2. 情感真挚的语言能够拉近师生距离,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浅谈教师语言素养

浅谈教师语言素养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不难发现有这样的教师,学术水平也不低,教案也写得很好,但讲课效果却不佳。
究其原因,除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有所差异外,恐怕算是由于没有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
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
我们的祖先曾经把教师“吃语言饭”形象地说成“舌耕”,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
”他认为,老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师的语言修养。
我国《学记》中就有这方面的专门论述,指出教师要善于运用精简扼要的讲述与适当中肯的比喻,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同志提出了十大教授法,其中谈语言的就有四条:说话要通俗,要明白,要有趣味,以姿势助说话。
我们知道,教师活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积极思维的活动过程。
教师将自己内在的知识意向外化为语言(包括动作、表情)作用于学生,使他们不仅领会,并能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
那么,教师的语言就必须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言之有物,就是教师讲课忌废话连篇,空洞无物,华而不实,而应该将“言之有理,授之有据”作为授课语言的起码要求。
其次,概念的使用要确切,判断要科学,推理要合乎逻辑,以期达到既让学生理解、信服,又引人思考,给人启迪,充满力度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言之有序,就是教师要精心设计说话的内容、层次,而不是东拉西扯,语无伦次,惹人生厌。
同时,要分清主次,做到详略得当。
言之有情,一是教师要力求讲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语言,二是语言要清晰流畅,而不是吐字含糊不清。
音量力求适中,也应快慢适度。
我们常见有些教师为了追求生动,在讲台上手舞足蹈、情绪高昂,声情并茂,却只是在唱“独角戏”,学生也只是在“看戏”,偶尔也凑个热闹。
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而另一种情况却是:有的老师讲课如老和尚念经,平铺直叙的语调下,讲的是全无新意、死水微澜的句子,使人感觉味同嚼蜡,昏昏欲睡。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修养与锤炼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修养与锤炼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引领者和培养者,担负着重要的教学使命。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和锤炼显得尤为重要。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教学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和语言锤炼,才能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本文将从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修养和锤炼进行探讨,以期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一、语言修养的重要性语言修养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的修养和素养。
语言修养是一种综合素质,不仅包括语言的运用能力,还包括对语言的理解、把握和运用的能力,更包括对语言的爱好、感受和创造的能力。
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位语言修养较高的语文教师,能够用精准、生动的语言表达出对语文知识的深刻理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和运用。
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1. 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不仅包括词汇量的积累,还包括对语言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语文教师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写作和语言实践,积累与拓展自己的语言资源,提高自己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说理能力。
只有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用精准、生动、深入的语言表达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启发,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和喜爱。
2. 正确的语言运用语文教师要能够准确、规范地使用语言,要求其语言表达生动、准确、规范,语句通畅,语法正确,条理清晰,逻辑缜密。
只有正确的语言运用,才能使得语文教学更加严谨和科学,使得学生在语言的环境中培养起正确的语言细胞记忆。
正确的语言运用也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语言榜样,使得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模仿良好的语言表达方式。
3. 生动的表达技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生动的表达技巧,通过形象生动、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情感,使得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文字的魅力和生活的情趣。
只有生动的表达技巧,才能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和活泼,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语文之美。
专业的语言教学素养

专业的语言教学素养语言教学素养是一名语言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它不仅关乎教学效果的提升,更关系到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从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方法和专业发展等方面探讨专业的语言教学素养。
一、知识储备作为一名专业的语言教师,丰富的语言知识是基础。
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音和语用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应该熟练掌握所教授语言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将其系统有序地传授给学生。
此外,教师还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语言教学中的核心。
专业的语言教师需要具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并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和灵活运用。
如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另外,教师还应注重综合运用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互联网等,提供生动、丰富的教学材料,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师素养专业的语言教学素养还涉及到教师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态度和职业道德,对学生关爱和尊重,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此外,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管理能力,能够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另外,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应对各种教学中的挑战和困难。
四、专业发展专业的语言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师可以参加相关的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不断学习和汲取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自身教学情况的反思和总结,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教师还可以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积极推动语言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专业的语言教学素养包括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方法、教师素养和专业发展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具备了丰富的素养,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语言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提升语言教学素养是每位语言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教师学好普通话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掌握并熟练运用普通话是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普通话不仅是我国的官方语言,更是全国各民族沟通的桥梁。
自从我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深刻认识到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普通话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提高自身语言素养学习普通话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这包括对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掌握。
我通过参加普通话培训课程,学习标准普通话的发音、声调、语调等,努力克服方言的影响。
同时,我还通过阅读、听广播、看新闻等方式,不断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加强实践锻炼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实践锻炼同样不可或缺。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普通话演讲、朗诵比赛等活动,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我努力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我还主动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关注学生需求作为一名教师,关注学生的需求是我工作的核心。
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我发现,学生对于普通话的学习兴趣很高,只要教师耐心引导,他们很快就能掌握标准普通话。
四、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不断尝试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普通话;我还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发音、词汇等。
这些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普通话水平。
五、树立榜样作用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我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时刻以一名优秀教师的形象要求自己。
我努力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能做到规范、准确。
这样的榜样作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
六、持之以恒学习普通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
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不断学习、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一定能在普通话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浅谈教师的语言素养

浅谈教师的语言素养语言,是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语言素养对教师这一职业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教师的语言素养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教师的语言素养:规范准确和条理清晰教师课堂语言要标准、规范,准确无误,讲解要系统清楚,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教师语言规范准确就是要求教师必须用普通话授课,以标准的普通话作为自己的职业语言,要尽力克服方言对自己的影响,减少语言中的“杂质”。
只有用普通话教学才能更准确地表情达意,若用方言,讲起来既别扭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同时,学生阶段,是语言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做好示范以影响学生,使他们学好普通话,掌握交际的基本语言工具,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当能力。
教师的教学用语要准确、精炼,符合语法规范,不能含糊其辞、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否则,不仅不利于知识传授,而且还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和理解的偏差,使学生无所适从,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的语言还要注意系统性和逻辑性,做到言之有物、有序,条理清晰、分明,一堂课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多说或少说,前因后果要清楚、明白,使学生听得懂、记得牢。
教师一堂课的语言记录下来,就是一篇逻辑性较强的文章。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既不能不着边际地胡言乱语,也不能机械呆板地照本宣科。
教师的语言素养:生动形象和幽默风趣教师要使语言生动形象,其语言必须与学生情感合拍,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教师语言要想吸引学生,必须通俗易懂,尽量使用儿童化语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到亲切易懂。
要使有声语言和无声的体态语言结合,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教师要把教材中的无声文字转换成形神兼备、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要转化枯燥的内容为丰富有趣的,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思维随教师语言指向运动,对所讲内容有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师应有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应有的语文素养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语言能力、文化修养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应有的语文素养。
一、扎实的语言能力语言是教师的工具,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才能有效地传授语文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
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语言能力:1. 熟练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要能够用准确、流畅、生动的口语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准确的书面语表达能力。
教师要善于书写,能够准确使用汉字、标点符号和语法结构,避免语病和错误。
3. 丰富的词汇积累。
教师应积极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并能够灵活运用,以便在教学中能够使用更准确、更生动的词语。
二、深厚的文化修养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并能够在教学中将语文知识与文化内涵相结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国内外文学作品。
教师应阅读并学习经典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成就,以便能够向学生介绍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和各个时期的文化瑰宝,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历史文化元素,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
及时了解社会最新动态,积极关注文化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前沿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和文化修养,为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资源。
三、优质的教学实践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具,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 个性化教学。
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充分发展个人潜能。
3.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谈教师的语言素养

谈教师的语言素养第一篇:谈教师的语言素养谈教师的语言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语言素养,则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涵。
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因为有了虫鸣鸟叫,风声雨声而有了灵气,学校课堂因为有了书声笑声而有了生气,其中,教师那准确、生动、清晰、流畅的教学语言是学校课堂中最动听的旋律。
它像一缕春风,唤醒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像一道阳光照亮了学生探索的双眸,它引领着学生潜入知识的海洋,在神奇的海底世界尽览知识瑰宝。
语言,尤其是有声的口头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最基本的手段。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与教师语言表达的清晰程度是显著相关的。
因此,教师语言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一、口头语言要规范、生动。
口头语言是教师讲授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知识水平、品德修养、文明程度和人格魅力的体现。
教师的口头语言,一要规范健康,能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符合语法规范,不讲方言俚语,不带污言秽语和口头禅。
二要优美动听,讲话简洁明了,有高度的概括力和即兴应变能力。
讲课虽不是演讲,但也要声情并茂,幽默风趣,语调抑扬顿挫,具有吸引力。
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能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跃,课堂气氛愉快轻松。
三要通俗易懂。
因为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不同,在时空中不能久滞,转瞬即逝,要让学生即刻把握、理解口头语言所承载的信息,必须运用通俗易懂、浅显明白的语言。
因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是来自于生活的,因而是鲜活的、生动的。
四要有时代色彩。
特别是在高科技、快信息、大文化的时代,随着时代和观念的更新,教师的口头语言应该体现出时代的精神风貌,让学生感受到时代脉搏的律动,然而,有部分中小学教师不注意口头语言的修养,有的操着浓重地方音讲课,有的故意拿腔拿调,缺乏自然感、生动感、形象感。
语言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语言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一名语言教师应具备以下素养:
1. 语言能力:具备流利、准确和规范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教授的语言。
2. 学科知识:熟悉所教授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语言学理论知识,了解该语言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3. 教学技巧: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4. 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学生群体和教学环境,善于与学生和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5. 激励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鼓励、赞扬和奖励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6. 知识更新:时刻关注语言教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7. 耐心和耐心: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保持耐心和包容,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8. 文化理解: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9. 人际交往: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有效管理教学班级和处理各类教学问题。
10. 热情和热情:对语言教学敬业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感
到喜悦,并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师加强语言修养心得体会

教师加强语言修养心得体会教师是传递知识的使者,也是学生人生中的引路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者。
随着现代教育不断实践和探索,语言教育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教学和语法练习,而是已涉及到词汇、文化、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的教学。
教师的语言水平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加强语言修养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育前景必不可少。
一、语言基础口语训练语言基础是语言修养的基础,要成为一个出色的语言老师,首先要进行口语训练,扩大口语词汇量,学会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语调,并增强对不同场合的语言适应能力。
教师一定要多听多说,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以便更好地传递知识。
二、完善语言教学技能语言教学技能涉及多方面的方面,如语言教学理论、话题设计、课堂讲授、讲课技巧等。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各种常见的语言教学方法,掌握更多的语言教学技能,从而更好地应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能力。
三、提高文化理解能力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教师除了要对语言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还要对讲授的语言文化有所体会,尽量准确地传递而不失去文化内涵。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文化知识,积极运用多种文化元素,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语言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四、提高解释说服能力教师的授课要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和深厚的印象,需要具备一定的说服能力和解释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灵活运用思维启发、逻辑分析和结论总结等方法,让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兴趣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吸收。
总之,教师通过加强语言修养,可以更加有效地传递知识和文化,并更好的掌控教学领域。
希望广大教师朋友们,不断提高语言修养,以更好的姿态和精神面貌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一、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语言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应该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能整体分析把握教材,在课堂中能有较强的文学修养,普通话标准,语言亲切,课堂指导有效,评价语言丰富。
第一,语言素养。
既能运用课堂语言讲解,也能面对教材书面语言朗读。
比如,朗读能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
讲解能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流程中,使学生身心得以灌溉与滋养。
第二,语文素养。
主要指语言文字的知识与相关常识。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要有准确把握各种文体的能力。
第三,文学素养。
文学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让教师情感与语言有丰沛富饶的土地,能感染与熏陶学生,使其成为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
第四,学科教学素养。
解析文本,谙熟学情,有效驾驭课堂,把握课堂节奏,科学评价等,对课堂教学都很重要。
二、如何提升语言素养1.广泛地学习和阅读,加强知识修养我们处在一个知识倍增、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极快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过去掌握的知识已经陈旧,必须用新知识来填充自己的问题。
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也是这样。
作为一名教师,知识更新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更新知识,就不可能教好学生。
就语言能力的培养来说,不更新知识,就“无话可说”。
因此,每一位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更要关心本学科研究的新动态、新成果,掌握本学科研究的前沿信息。
同时,教师还应广泛阅读相关学科的书籍,在广泛阅读中吸取知识、开阔眼界,使自己“有话可说”,而且要争取“把话说好”。
2.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言为心声,语言修养的程度取决于思想的修养。
要提高教师的语言水平,应先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
没有好的思想,发言技巧愈好,修辞水平愈高,就越能造成恶劣影响。
那些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恐怕更多的不是缺乏语言技巧,而是缺乏一种好的思想,一颗爱学生的心。
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先得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锤炼语言,应先锤炼思想;要使语言闪光,引人入胜,先得使自己的思想迸发火花,光彩照人。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修养与锤炼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修养与锤炼小学语文教师是一群非常有责任和良心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将承担着培养孩子们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任务。
语言教学本身就是一项高素质的工作,需要教师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更要有良好的修养和行为,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教学修养和锤炼,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探讨。
一、培养良好的语言素养良好的语言素养是指语文教师应具备较好的对语言的规范和准确的表述的能力。
虽然每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但每位教师会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遵守语言的规范,例如用词地道,句式复杂度适当,语言简洁明了。
其次,教师应该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最后,教师还需优化读写能力,读得快而清晰,写作规范精细。
总之,小学语文老师的语言素养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的外在表现上,也对学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二、培养良好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运用,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的核心能力。
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掌握,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启发学生,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思维素质。
例如,通过结合生动而直观的案例或漫画、视频、图表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语文知识,从而吸引学生关注和激发兴趣。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搜集教学资源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本领。
三、培养良好的教学态度和习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习惯决定着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态度,亦反映出教师的职业道德。
要想做好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习惯。
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成为主人翁的精神。
其次,教师要不断反思、改进教学行为,创造有趣的环境,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而且,教师应该有着认真、耐心、热情、平和等优秀的个性品质,这些品质也会不断激励和支持学生,同时进行全面的教育。
论教师的语言素养

论教师的语言素养语言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语言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效果,因此,究竟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就成为一个重要而又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清楚,准确简洁、合乎逻辑、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并带有幽默感。
这是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素养,现分析如下:一、规范清楚教师讲课必须语言规范,吐字清楚。
授课要用普通话,应把每个字清清楚楚地送到全体学生的耳朵中。
教育部于1983年9月发出了加强推广普通话的决定,明确规定“普通话是教师职业语言”。
因此,教师必须说好普通话。
所谓语言规范,首先是语音的规范化。
规范化的汉语语音,就是北京语音。
发音规范的关键是舌、唇发音动作正确,幅度要够,调值要足,四声要对。
其次词语要规范,不能把方言中生僻、土俗的词语混入普通话。
最后,语法要规范,要按普通话的语序说话、讲课。
吐字清楚,给人以流畅、明晰、优美之感,否则会使人觉得生涩、厌烦。
我们可以声乐的“吐字”要求为借鉴,力求说话时先把字头咬准,并根据需要将字身引长,然后再把字尾收清,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
因此,教师说话和讲课时要做到“发音规范,字头咬准,收音要清”。
为了保证语言规范清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教师说话、讲课的吐字,必须注重技巧,要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力争把每个字说的清清楚楚和善于利用共鸣器官。
要改掉吐字不经任何加工的自然说话习惯。
要以“心理位置互换能力”设身处地替学生想想,是否听清了每个字、每句话,这样就可以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吐字清楚不仅有助于授课质量之提高,而且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亦大有裨益。
2.教师要象电台广播员、相声和话剧演员那样练习基本功,要注意发音要领、口型、语调和语速。
可以将自己的讲话录下来,与电台广播员的播音的作比较,找出差距,加以改进。
只要锲而不舍苦练基本功,语言效果必有长足进步。
3.语速影响到吐字的清晰度,因此必须注意善于选择恰当的语速。
许多研究表明,在保证语言准确、精炼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年级授课,可采取如下语速:(1)小学授课以每分钟120-140字的语速为宜;(2)初中授课以每分钟150-170字的语速为宜;(3)高中和大学授课以每分钟180-200字的语速为宜。
浅谈教师的语言素养

浅谈教师的语言素养学效果在很大水准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水平,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学需要的职业语言。
一、教师的语言具有准确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
准确即观点明确,语言清晰,发音准确,选词适当,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鲜明是指语言贬褒得当,饱含真情实感,爱憎分明,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融入学生的心里。
二、教师的语言具有纯洁性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
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要文明,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使学生听后感到愉快,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切忌使用低级、粗鲁的污言秽语。
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甜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的心扉,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让学生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使他们用文明健康的语言与周围人实行交流。
所以,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为人师表的必要因素,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启发性的语言是学生产生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
为此,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针对性、直观性和启发性。
教师假如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可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趣倍增,思维得到拓展,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育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要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正确效益的语言。
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储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水平,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
教师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是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一股巨大力量。
四、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激励性。
所以,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来说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
外语教师语言测评素养

外语教师语言测评素养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语言测评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相关方面的素养:
1. 语法准确性:作为外语教师,应该对所教授的语言的语法规则非常熟悉,并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
语法错误会给学生带来困惑,并且会影响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学习。
2. 发音清晰准确:教师应该有良好的发音和语音技巧,能够准确地发出所教授语言的音素。
清晰准确的发音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需要从教师那里学习正确的发音方式。
3. 词汇丰富度: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词汇量,并知道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词汇。
这样做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准确的语言输入,从而帮助他们提升词汇量和用词能力。
4. 句子结构和表达能力:教师应该有良好的句子结构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帮助学生学习如何用准确、流畅和自然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5. 语言文化意识:外语教师还应该具备对所教授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的了解。
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解释和解读语言的含义,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该语言的文化。
总的来说,外语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测评素养,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教授语言,并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
从第二语言角度谈谈语文老师的基本素质

从第二语言角度谈谈语文老师的基本素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语文教育也逐渐融入了国际化的元素。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母语功底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外,第二语言能力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从第二语言角度谈谈语文老师的基本素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问题,并为语文老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第二语言角度下的语文老师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老师应具备较高的第二语言水平,能够流利地进行课堂教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语言榜样。
此外,还需关注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以确保教学内容的传授和师生间的沟通顺畅。
2.跨文化交际能力:语文老师应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和接纳多元文化。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教育心理学知识:语文老师应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和情感问题。
这类知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4.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语文老师应积极探索适合第二语言教学的新方法,如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任务型教学等。
这些创新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5.热爱教育事业和关心学生:语文老师应真诚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同时,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要提高语文老师的第二语言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参加专业培训和课程学习:语文老师可以报名参加相关的第二语言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
此外,还可以攻读相关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系统学习第二语言教育理论知识。
2.加强实践经验积累:语文老师应主动争取到第二语言教育一线工作,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专业的语言教师素养

专业的语言教师素养作为专业的语言教师,除了扎实的语言基础和教学经验之外,具备一定的教师素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从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业发展等方面,探讨专业的语言教师所需要具备的素养。
师德师风是一名优秀语言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
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注重言行举止上的规范。
作为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教育情操和师德修养,时刻做到对学生以身作则,起到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语言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师生关系。
要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疑问和困扰,及时给予帮助和解答,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和信任关系。
教学能力是专业语言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
首先,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同时,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提升自己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能力,使教学内容和形式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其次,语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专业发展是专业语言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观念。
同时,要关注语言教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习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此外,专业语言教师还需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语言教师要适应多样化的文化环境,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教学服务。
总结起来,作为专业的语言教师,除了扎实的语言知识和教学能力外,还需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关心爱护学生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述如何加强教师的语言素养

论述如何加强教师的语言素养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
党的教育方针,科学奥秘的探索,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都要通过语言这个工具。
因此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教师的语言素养应有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性,二是艺术性,三是启发性,三者应兼而有之,不可偏废。
1 教师语言的科学性教师语言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使用语言时要准确、精炼、条理清楚、合乎逻辑。
1.1 准确是指教师的语言要准确,不含混。
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的表述,基本原理的论证,事实的引述,语言表达都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遣词得当,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相互矛盾。
如生理教学中的反应与反射,辐射与辐散等名词只有一字之差。
但其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只有正确理解其含义,才能正确的应用。
正确的概念,使学生终身受益;错误的概念,则贻害终身。
1.2 精炼是指教师的语言要言简意赅。
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使学生能迅速抓到重点和难点内容,帮助学生从繁杂的知识结构中,总结出知识主干部分,记住关键性内容。
如病理学用“红、肿、热、痛、机能障碍”概括“炎症”的局部表现。
使学生记忆犹新。
相反教师反来复去,托泥带水,语病丛生,不仅影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还会把不良表达习惯传染给学生。
1.3 条理清楚是指教师的语言要有系统化,不紊乱。
教师对自己表述的内容要脉络清晰,井然有序。
对自己要阐述的问题的论点、论据要条理分明,句句扣题,使学生一目了然。
否则东拉西扯,杂乱无章,甚至节外生枝,离题万里,会使学生得不到要领,抓不住中心,造成概念模糊,思维混乱。
1.4 合乎逻辑是指教师在阐明问题时,要严密周详,无懈可击。
教师在论述某个问题或原则时,要做到观点和教材统一,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前后照应,贯彻如一,不能自相矛盾。
教师的语言富有逻辑性,即能使学生信服,又能使学生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
2 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人们常说:“教学也是一门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教师的语言素养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语言素养,则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涵。
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因为有了虫鸣鸟叫,风声雨声而有了灵气,学校课堂因为有了书声笑声而有了生气,其中,教师那准确、生动、清晰、流畅的教学语言是学校课堂中最动听的旋律。
它像一缕春风,唤醒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像一道阳光照亮了学生探索的双眸,它引领着学生潜入知识的海洋,在神奇的海底世界尽览知识瑰宝。
语言,尤其是有声的口头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最基本的手段。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与教师语言表达的清晰程度是显著相关的。
因此,教师语言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一、口头语言要规范、生动。
口头语言是教师讲授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知识水平、品德修养、文明程度和人格魅力的体现。
教师的口头语言,一要规范健康,能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符合语法规范,不讲方言俚语,不带污言秽语和口头禅。
二要优美动听,讲话简洁明了,有高度的概括力和即兴应变能力。
讲课虽不是演讲,但也要声情并茂,幽默风趣,语调抑扬顿挫,具有吸引力。
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能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跃,课堂气氛愉快轻松。
三要通俗易懂。
因为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不同,在时空中不能久滞,转瞬即逝,要让学生即刻把握、理解口头语言所承载的信息,必须运用通俗易懂、浅显明白的语言。
因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是来自于生活的,因而是鲜活的、生动的。
四要有时代色彩。
特别是在高科技、快信息、大文化的时代,随着时代和观念的更新,教师的口头语言应该体现出时代的精神风貌,让学生感受到时代脉搏的律动,
然而,有部分中小学教师不注意口头语言的修养,有的操着浓重地方音讲课,有的故意拿腔拿调,缺乏自然感、生动感、形象感。
还有的教师以“背课”、“读课”代替讲课,没有很好的把教材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流畅的口头语言。
其结果,学生不但得不到好的熏陶,反而造成师生语言交流的障碍,难以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失去了语言的滋补作用,扼杀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书面语言要严谨、工整。
如果说口头语言是“言教”,那么,书面语言则是“身教”。
书面语言是教师的治学态度、敬业精神、内在素质、美学追求的综合体现。
教师每写一字,每绘一图,都应该成为样板,只有这样,才能在耳濡目染,比照模仿,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树立正确运用书面语言的良好风气,培养严谨的治学作风。
教师的书面语言主要包括课堂板书和作业批语。
板书,不仅是教师与全体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园地,也是教师展露才华,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园地。
因而,要倾洒心血,仔细耕耘。
板书内容要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具有提示、解惑、示范、审美作用。
字迹要工整,字体要规范,端正大方,
疏密得当,杜绝错别字,给学生以赏心悦目之感。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教师不重视板书。
有的教师不注意精心设计板书,而是信手拈来,龙飞凤舞,黑板跑马,杂乱无章;有的教师随心所欲,字迹歪歪扭扭,不堪入目;有的教师只讲不写,偶尔板书,仅几字而已;有的教师随意写繁体字,不规范的简化字;更有甚者,不断出现错别字。
这样的板书,实在大煞风景,难以给学生树立书面语言规范的楷模。
作业批语,可以看作是教师给个体学生开的育人方剂。
应该起到指导、点拨、勉励、垂范作用。
好的批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措辞精当,标点正确,书写规范。
学生阅后不仅心悦诚服,增强自信心,而且给学生良好的濡染,甚至留下永久的记忆。
作业评语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许多优秀教师在这方面总是呕心沥血,字斟句酌,为我们树立了表率。
但是,也有个别教师存在只阅不批,或笼统的写上几句套话、空话的不好现象。
这显然失去了指导、示范作用。
当年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时,许多学生在默默的竞相模仿先生的书法,可见,教师的道德风范、文字功力具有多么巨大的魅力,它在无声无形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
三、体态语言要自然、得体。
读过都德《最后一课》的人,都会被课文的结尾部分所震撼: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气,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
在这个场景中,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颤的不是韩麦尔先生的话语,而是他的表情,他的动作,他的手势。
此时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无声的体态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一样,都起着传情达意,沟通心灵的作用。
它不仅是有声语言的辅助,同时它还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能将那些不能言传只可意会的信息表达出来,传递给学生。
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即教师的体态语言,指的是教师讲课的姿态、表情、服饰、手势等。
它以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协助有声语言表情达意,营造课堂氛围,陶冶学生情操。
如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利用眼神注视,或用动作引导,使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又不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所以有人形象地说,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施以惩罚。
上课时,教师的姿态要端庄持重,从容自然,举止文雅,给学生以真诚亲切之感。
教师的
表情应是认真严肃而不失和蔼可亲,稳重端庄而不失活泼风趣的,这种表情基调使学生对教师既崇敬又亲近,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所有的面部表情中,教师要善用微笑。
微笑是最能沟通师生感情的体态语言。
从教师的微笑中,学生能体会到教师的友善、信任和鼓励。
因此,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
教师的目光要和蔼慈祥,充溢着热情和希望,并时刻注意与学生目光的交融,善于用不断变化的眼神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服饰是教师最直观的无声语言,教师的服饰要整洁得体,典雅大方,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
罗丹说,手有时比嘴还能说话。
手势是一种重要的体态语言,所以毛主席主张以手势助说话。
教师在运用手势时要与眼神及有声语言密切配合,要随着内容与情境的变化自然变化。
以上这些体态语言如果运用的恰如其分,能够给学生润物无声的影响,其感染作用是有声语言无法达到的。
然而,个别教师不注意体态语言。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自言自语,很少环视学生,目光不与学生交流,或直观,或斜视,或仰视,或频频眨眼;有的不修边幅,不拘小节······这些不规范的体态语,不仅分散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也使学生得不到美的愉悦和高雅气质的熏陶。
因此,体态语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