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选读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 选修诸子散文阅读--《庄子》选读 含解析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 选修诸子散文阅读--《庄子》选读 含解析

《庄子》选读一、《庄子》解读庄子思想、文章的奇诡美妙,历史上罕有其比。

其后学予以继承和发展,使之更加蔚为壮观。

鲁迅在评介先秦诸子时曾说:“……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列子》《鹖冠子》书晚出,皆为后人伪作;今存者有《庄子》。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清儒林云铭则称《庄子》为“文字中鬼神”,“不可不全读”(林云铭《增订古文析义合编》之凡例,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五年宝文堂刻本)。

这些评断,十分恰当地说明了《庄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色、价值和地位。

第一节“无端崖之辞”,主要是要引导学生领会《庄子》写作艺术的新颖奇妙;第二节“鹏之徙于南冥”,主要是要引导学生了解庄子那种不断追求最高人生境界的思想(庄子把“无己”“无功”“无名”视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我们不一定要认同,却应该体会和学习他确定下一个最高的目标后,便向上不断努力的精神)。

1.文章在提出“逍遥游”之前为什么先强调“小大之辩”?2.庄子的寓言和孟子的寓言分别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1.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

’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

夫地非不广且大耶?人之所用容足耳。

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

’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庄子•外物》(1)翻译:①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

②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2)文中体现了庄子什么样的辨证观点?2.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

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①。

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庄子•齐物论》①封:疆界、界线。

(1)翻译划线句子①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

恶乎至?②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2)庄子在论述宇宙之始时具体事物之间存在是什么?3.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邯郸学步(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邯郸学步(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邯郸学步(附译文)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外篇•秋水第十七)
[参考译文]
而且你就不曾听说过那燕国寿陵的小子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步之事吗?未能学会赵国的本事,又丢掉了他原来的本领,最后只得爬着回去了。

现在你还不尽快离开我这里,必将忘掉你原有的本领,而且也必将失去你原有的学业。

” 公孙龙听了这一番话张大着口而不能合拢,舌头高高抬起而不能放下,于是快速地逃走了。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译文: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技艺,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
②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译文:公孙龙听了这套高论,惊异得合不拢嘴,说不出话,就匆忙逃离了。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全盘否定自己的传统,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不仅学不到别人的优点,反而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这位寿陵少年的学习热情是可嘉的,但他不是根据自己的原有条件,取人之长,因时制宜,而是生搬硬套,亦步亦趋,所以结果是失败。

学习别人的长处,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学习的方法一定要对头,要实事求是。

庄子选读

庄子选读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者,蒙人也,(1)名周。周尝为蒙漆园 吏,(2)与梁惠王[1]、齐宣王同时。其学无 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 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3)作《渔 父》、《盗跖》、《胠箧》,(4)以诋訿孔 子之徒,(5)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 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6)然善属书离辞, (7)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8)虽当世宿 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 (9)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庄子选读
庄子名言警句
1.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2.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3.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4.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山木》 6.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让王》
7.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 齐物论》 8.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 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 言。——《庄子· 外物》
注(7)[正义]属音烛。离辞犹分析其辞句也。 注(8)[正义]剽,疋妙反。剽犹攻击也。 注(9)[索隐]洸洋音汪羊二音,又音晃养。 亦有本作“漾”字。[正义]洋音翔。己音纪。 注(10)[正义]威王当周显王三十年。 注(11)[索隐]孤者,小也,特也。愿为小豚 不可得也。[正义]不髃也。豚,小猪。临宰 时,愿为孤小豚不可得也。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 庄氏,名周,(一说子沐)。汉族,宋国蒙 (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 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 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和文学家。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 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 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 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 物论》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史记》有传。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道亦有道(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道亦有道(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道亦有道(附译文)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也。

(外篇•胠箧第十)[参考译文]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的所谓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防守财物的吗?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龙逢被斩首,比干被剖胸,苌弘被掏肚,子胥被抛尸江中任其腐烂。

即使象上面四个人那样的贤能之士,仍不能免于遭到杀戮。

因而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绳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绳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

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

”从这一点来看,善人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立业,盗跖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行窃;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而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

所以说:嘴唇向外翻开牙齿就会外露受寒,鲁侯奉献的酒味道淡薄致使赵国都城邯郸遭到围困,圣人出现了因而大盗也就兴起了。

抨击圣人,释放盗贼,天下方才能太平无事。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无用之用(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无用之用(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无用之用(附译文)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

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内篇•人间世第四)[参考译文]孔子去到楚国,楚国隐士接舆有意来到孔子门前,说“凤鸟啊,凤鸟啊!你怎么怀有大德却来到这衰败的国家!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

天下得到了治理,圣人便成就了事业;国君昏暗天下混乱,圣人也只得顺应潮流苟全生存。

当今这个时代,怕就只能免遭刑辱。

幸福比羽毛还轻,而不知道怎么取得;祸患比大地还重,而不知道怎么回避。

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在人前宣扬你的德行!危险啊,危险啊!人为地划出一条道路让人们去遵循!遍地的荆棘啊,不要妨碍我的行走!曲曲弯弯的道路啊,不要伤害我的双脚!”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自身招致砍伐,油脂燃起烛火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

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译文:来世不可期待,往世不可追回。

②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译文:世人都知道有用的用途,却不知道无用的用途。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提示:虚己顺物可远害全身,以无用为用。

《庄子》寓言故事选读十九篇

《庄子》寓言故事选读十九篇

《庄子》寓言故事选读十九篇1、望洋兴叹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译文: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

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

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

'我就是这样的人啦!”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2、屠龙之技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庄子·列御寇》译文: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

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

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3、随珠弹雀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庄子·让王》译文: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

人们看了,都嘲笑他。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相濡以沫(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相濡以沫(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相濡以沫(附译文)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内篇•大宗师第六)[参考译文]死和生均非人为之力所能安排,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

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

人们总是把天看作生命之父,而且终身爱戴它,何况那特立高超的“道”呢!人们还总认为国君是一定超越自己的,而且终身愿为国君效死,又何况应该宗为大师的“道”呢?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记。

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译文:对于自然规律,人是无法干预的,这都符合事物变化的情理。

②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译文:人们还总认为国君是一定超越自己的,而且终身愿为国君效死,又何况应该宗为大师的“道”呢?(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提示: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与道化而为一。

庄子在这一寓言后紧接着引出他的结论:“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要同化于天道,就必须唯天命是从,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则寓言即喻示人们追求彼此相忘的生活境界,无是无非,无善无恶,忘仁忘义,任由天道来支配。

与其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相助相爱,不如在大道之世互相忘却。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井底之蛙(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井底之蛙(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井底之蛙(附译文)公子牟隐机太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吾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

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坎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

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乎!(外篇•秋水第十七)[参考译文]魏牟靠着几案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又仰头朝天笑着说:“你不曾听说过那浅井里的青蛙吗?井蛙对东海里的鳖说:‘我实在快乐啊!我跳跃玩耍于井口栏杆之上,进到井里便在井壁砖块破损之处休息。

跳入水中井水漫入腋下并且托起我的下巴,踏入泥里泥水就盖住了我的脚背,回过头来看看水中的那些赤虫、小蟹和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的快乐!再说我独占一坑之水、盘踞一口浅井的快乐,这也是极其称心如意的了。

你怎么不随时来井里看看呢?’东海之鳖左脚还未能跨入浅井,右膝就已经被绊住。

于是迟疑了一阵子之后又把脚退了出来,把大海的情况告诉给浅井的青蛙,说:‘千里的遥远,不足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旷,不足于探究它的深。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薪火相传(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薪火相传(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薪火相传(附译文)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之,不蕲哭而哭者。

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①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内篇•养生主第三)[注]①指:通“脂”,指烛薪上的油脂。

[参考译文]老聃死了,秦失前往吊唁,仅仅哭了三声就出来了。

老聃的弟子问秦失说:“他不是您的朋友吗?”秦失答道:“是我的朋友。

”弟子们又问:“那么像这样吊唁朋友,行吗?”秦失说:“行。

原来我以为他是个俗人,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

刚才我进去去吊唁,看见有老年人哭他,像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哭他,像哭自己的父母。

他们所以会聚到这里吊唁老聃,一定有老聃不期望他们称赞而称赞的话,一定有老聃不期望他们哭泣而哭泣的人。

这是逃避天意,违背实情,忘记了人之生死寿夭皆禀受于自然,古时候称之为逃避自然的规范。

正当该他来时,老聃应运而生;正当该他去时,老聃顺势而死。

安心时运,顺变不惊,哀乐的情绪就不会侵入胸中,古时候把这种解脱称为天地解人于倒悬。

脂膏作为烛薪有燃尽的时候,火种却流传下去,没有穷尽。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译文:原来我以为他是个俗人,而现在不这样认为了。

庄子选读教案

庄子选读教案

《庄子》选读【教学目标】1、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文学写作特点2、比较深入系统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尤其是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3、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得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无端崖之辞》【三维目标】㈠、知识目标:1、重点学习第3、4、7则选文的内容2、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3、运用辩证全面的观点认识文中所表达出的庄子的思想㈡、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㈢、情感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2、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与学师生互动】一、导入: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在这部书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一种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让我们到他的作品中去领略庄子诗意洒脱的人生境界吧!二、课前积累《庄子》名言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了,好多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用嘴吐气,用吐沫相互沾湿,但是比不上从前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相互忘掉)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大盗的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哪个地方都怎么会没有法则呢?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入屋里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义;酌情判断是否动手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这五种不具备而成为大盗的,天下是决不会有的")8、圣人不死,大盗不止9、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10、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三、走近作者1、庄子其人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2、《庄子》①、《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②、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攻击孔子的学说,从而辨明老子的主张的3、庄子的品质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的热烈,所以他才恨的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四、研读课文(一)请三位同学朗读第1、2、3则,正字正音(二)集体朗读(三)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疑难字词句,划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在班内交流解决,实在无法解决的,由老师点拨(四)梳理三则内容(学生讲解,学生点评,教师指导)第1则:【释词】:(1)郢:楚国的国都郢人,是位尼水匠人垩(è):白灰漫:涂(2)匠石:人名,木匠祈(zhuó):砍(3)斤:斧(4)失容:失色(5)宋元君:宋国的国君(6)质,质对,对象【译文】庄子为亲朋送葬,经过惠子的墓旁回过头来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端抹上一点白粉,象蝇子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头把鼻端的白粉砍掉匠石挥动斧头,漫不经心地砍掉了它,白粉完全砍去而鼻子却不受伤害郢人站在那里一点也没有失去常态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情,把匠石找来对他说:'请你试着为我表演一次匠人说:'我曾经能够砍掉鼻端白粉,虽然如此,但我的施技之人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施先生死去之后,我没有施技之人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谈话的人了!"【内容】这是庄子路过惠施墓前讲的一则寓言在这则寓言里,以"郢人斫垩"形象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庄子对惠施的怀念郢都人信赖石匠,才能让石匠削去自己鼻子尖上的污渍,并且在石匠的利斧挥动之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对于石匠得以发挥卓越本领,信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告诫人们: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信赖,能够产生力量第2则:【词语积累】[1]镝(dí):箭头[2]闚:同"窥" [3]恂(xún):惶恐[4]殆(dài):害怕【译文大意】列御寇射箭给伯昏无人看,(他)拉到满弓,(然后)放一杯水在手肘上,放箭,连续射箭,(前面的)箭刚射出后面的箭又搭上了弓在这个时候,(他)就像木偶似的(平稳)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当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伯昏无人说:"这么只是射靶子的射法,不是没有固定靶子的射箭(我)要和你一起登上高山,站到那危险的石头上,面临万丈深渊,你还可以射箭吗?"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在这时伯昏无人便爬上高山,站在危险的石头上,面临万丈深渊,背还向后靠一靠,(他的)脚有两分悬空在外,请御寇过去御寇趴在地上,汗流到脚根了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伯昏无人说:"凡是高手,上看青天,下到黄泉,在任何地方都挥洒自如,神色不变现在你紧张害怕有惶恐的眼神的样子,你心中害怕得很啊"【寓意】这个故事试图说明的是,虽然列御寇的射箭功夫很高,但真正射箭的本领不是把箭射到靶心,而是"不射之射",那才是老庄思想推崇境界正是所谓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工,而目不瞬"人生的任何一个领域,都自由境界高下之分王国维用诗词给为学之路分了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是第一个寻找目标方向的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个探索奋斗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水到渠成,渐入佳境的第三个阶段而为人处世自然也有层次境界之分,我以为列御寇射箭当属第二境界,如果身处乱石高岗之上,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让然能从容如常、百发百中,那当是第三境界,而那些只能平地射箭,亦不可加杯于肘者,则只属第一境界或者还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射中的,那恐怕是没有境界了【题旨】有高明的技术,若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就会一事无成第3则字词积累】倏(shū):同儵,虚设的神名忽,虚设的神名浑沌:虚设的神名待,款待,之:他们,指倏、忽甚善:特别好谋报:商量报答之:的七窍,耳目口鼻七个孔穴视:看食:吃喝【译文】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时常在浑沌地方见面,浑沌款待他们特别好倏和忽共同商量报答浑饨的美德,说:"人们都有七窍用以看、听、吃喝、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成七窍"一天凿成一窍,凿到七天浑沌就死了【寓意】成人之美,予人方便,知恩图报都是做人的美德但是,倏与忽却一片好心,使恩人遭受了灭顶之灾本来为了报答混沌的善待之恩,却断送了恩人的性命,良好的主观愿望,因违背了客观规律而导致了不想要的后果倏与忽始料未及,只有扼腕痛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物质千差万别,各自有着各自的特性,遵循着他们的规律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主观臆想看待和处理客观事物,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强加于别人,把好事办成坏事要说倏与忽铸成大错是因为无知的话,那我们现代人的做法就太不仁义了!【题旨】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造成惨重的后果(五)齐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思考: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明确: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要好好珍惜,没有"他",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2、结合现实,谈谈你对第3则寓言故事的理解(明确: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造成惨重的后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例如:"文革"、"大跃进"、盲目地建设"开发区"等等)五、小结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寓意深刻,我们应联系生活现象理解六、课堂练习完成《学习资源》68页"理解和运用"七、作业:熟读课文,探讨庄子文章的现实意义【板书设计】1、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信赖,能够产生力量2、有高明的技术,若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就会一事无成无端崖之辞3、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造成惨重的后果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本节课学习第4、5、6则选文一、温故知新齐读前三则选文二、研讨选文内容(一)指名读三则选文,师生共同正音(二)疏通文意第4则【译文】任国一位公子制成了巨大的鱼钩和很长的钓线,又用五十条壮牛晾制的干肉做成肉饵,蹲在会稽山上,鱼钩甩到东海然后,天天地那里专心地钓着整整一年过去了,还没有钓着鱼后来,终于有条大鱼吞食了鱼饵,牵着巨钩负痛直下,潜入海底只见它东冲西撞,上下翻腾,奋鳍挣扎海面上,白浪如山,海涛呼啸,好象神呼鬼泣,声震千里任国公子捕得这条大鱼后,将它分割腌制成干肉制河以东,苍梧以北的人们,最后全都吃腻了后世一些饶舌的庸人们都大惊小怪,奔走相告那些成天拿着短竿细线,跑到小水沟旁,守着鲵鳅小鱼的人,想钓到大鱼,是完全不可能的修饰浅薄的言辞以求得高高的美名,对于达到通晓大道的境界来说距离也就很远很远了,因此说不曾了解过任公子有所大成的志趣,恐怕也不可以说是善于治理天下,而且其间的差距也是很远很远了寓意:它告诉我们,目光短浅,贪图小名小利之人,是永远成不了大器的思考: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提示:小才不能得大道,经世者当志于大成后以"任公钓"喻济世的远大抱负要树雄心,立壮志,开拓进取,干前人未曾做过的伟大事业)【题旨】要树雄心,立壮志,开拓进取,干前人未曾做过的伟大事业人生在世,应当有大志向、大抱负,才能达到目的,才能真正参与社会生活、参与同家管理第5则通假字王说之(说---悦)反于宋(反---返)夫处穷闾阨巷(阨----隘)【译文】宋国有个叫做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秦国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与的数辆车子;秦王十分高兴,又加赐车辆一百乘曹商回到宋国,见了庄子说:"身居偏僻狭窄的里巷,贫困到自己的编织麻鞋,脖颈干瘪面色饥黄,这是我不如别人的地方;一旦有机会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随从的车辆达到百乘之多,这又是我超过他人之处"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属下的医生,破出脓疮溃散疖子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凡是疗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怎么获奖的车辆如此之多呢?你走开吧!"【寓意】越是谋取私利大,越是不择手段、卑鄙下流庄子对这种讥贫炫荣的卑鄙小人极为厌恶,以舐痔得车与曹商的肮脏勾当相类比,反映了庄子对当权者及名利之徒的蔑视第六则【译文】庄周家境贫寒,于是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即将收取封邑之地的税金,打算借给你三百金,好吗?"庄周听了脸色骤变忿忿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谁在半道上呼唤我我回头看看路上车轮辗过的小坑洼处,有条鲫鱼在那里挣扎我问它:'鲫鱼,你干什么呢?'鲫鱼回答:'我是东海水族中的一员你也许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吧'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越王,引发西江之水来迎候你,可以吗?'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失去我经常生活的环境,没有安身之处眼下我能得到斗升那样多的水就活下来了,而你竟说出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店里找我!'"【思考】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提示:这则寓言说明"道不可离,犹鱼之于水也"也辛辣地讽刺了人情的虚伪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就等于"西江引水",因为那是时间、地点和条件所绝对办不到的事空头支票害死人)三、品读以上选文探讨:你读了庄子的文章,有哪些感受和启发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多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参考:第二则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不要过分相信技巧,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摆脱环境而生存生活有的时候,在你看不清的时候,你反而闯过去了,在你仅仅看到一些表象的时候,你就被彻底吓晕了,而你真正看清楚生活中的安与危它之间制衡的时候,也许我们鼓起勇气,心怀恐惧,但还能战胜自我的走过去其实这个时候,行走作为一种技巧重要吗?我们内心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在生活中,技巧并不重要,我们内心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于丹心语)第五则这个故事,说明"利"这个字,困不住庄子庄子,把这些东西看得太淡了,所以,利束缚不了他庄子觉得,要我为了利丧失我很多自由,很多心智,让我用心去为形役,不值得这个道理今天也许有一些高士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说到第二层,破名,则要比破利难得多我可以不为金钱所动,但是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生前一世,为的是死后追封一个谥号,由君王追封他忠,他孝,他文,他武当这个谥号刻上墓志铭,他会觉得生前的一切失落在这个永恒的墓碑上得到了补偿这就是辛弃疾所谓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四、成语积累扶摇直上、鹏程万里御风而行越俎代庖大相迳庭、不近人情肌肤胜雪形如槁木大言炎炎朝三暮四庄周梦蝶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旁门左道盗亦有道唇亡齿寒人人得而诛之独来独往善始善终莫逆之交唯命之从冥冥之中勃然作色虚与委蛇不徐不疾、得心应手相濡以沫吐故纳新见笑大方井蛙之见夜以继日望洋兴叹何罪之有君子之交淡若水亦步亦趋哀莫大於心死失之交臂不知天高地厚化腐朽为神奇无所不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捉襟见肘分庭抗礼变化无常大同小异对牛弹琴能者多劳螳臂挡车小巫见大巫支离破碎每况愈下沉鱼落雁五、小结六、课堂练习完成《学习资源》"阅读与品味"练习题七、作业布置1、完成《学习资源》本课练习2、熟读课文并识记《庄子》中的成语板书设计4、要树雄心,立壮志,开拓进取,干前人未曾做过的伟大事业5、越是谋取私利大,越是不择手段、卑鄙下流无端崖之辞6、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第七则选文2、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处3、探讨庄子思想的现代意义【教与学师生互动】一、温故知新《学习资源》有关习题讲解二、研读第七则选文1、齐读第七则选文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知识3、正音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惠子相梁(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3)非梧桐不止(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5)于是鸱得腐鼠(6)鱼出游从容(7)是鱼之乐也学生明确:(1)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2)国:国都、京城(3)止:栖息(4)安:疑问代词,怎么(5)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6)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7)是:这5、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鵷鵮,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甘甜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鵷鵮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三、理解感悟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鹓刍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刍,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3、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结合前一篇试作分析--《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四、课外延伸。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每下愈况(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每下愈况(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每下愈况(附译文)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期而后可。

”庄子曰:“在蝼蚁。

”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

”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

”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

”东郭子不应。

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

正、获之问于监市履豨也,每下愈况。

汝唯莫必,无乎逃物。

至道若是,大言亦然。

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尝相与游乎无何有之宫,同合而论,无所终穷乎!尝相与无为乎!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寥已吾志,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彷徨乎冯闳,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穷。

物物者与物无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

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

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

”(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参考译文]东郭子向庄子请教说:“人们所说的道,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庄子说:“大道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必定得指出具体存在的地方才行。

”庄子说:“在蝼蚁之中。

”东郭子说:“怎么处在这样低下卑微的地方?”庄子说:“在稻田的稗草里。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拊马不时(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拊马不时(附译文)

小学语文-庄子寓言选读——拊马不时(附译文)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

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

故其杀者,逆也。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

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内篇•人间世第四)[参考译文]你不了解那养虎的人吗?他从不敢用活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扑杀活物会激起老虎凶残的怒气;他也从不敢用整个的动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撕裂动物也会诱发老虎凶残的怒气。

知道老虎饥饱的时刻,通晓老虎暴戾凶残的秉性。

老虎与人不同类却向饲养人摇尾乞怜,原因就是养老虎的人能顺应老虎的性子,而那些遭到虐杀的人,是因为触犯了老虎的性情。

爱马的人,以精细的竹筐装马粪,用珍贵的蛤壳接马尿。

刚巧一只牛虻叮在马身上,爱马之人出于爱惜随手拍击,没想到马儿受惊便咬断勒口、挣断辔头、弄坏胸络。

意在爱马却失其所爱,能够不谨慎吗!”(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译文:他不敢用活物喂它,怕它捕杀活物时会引发它的怒气。

②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译文:本意是爱马,而结果却反而失去其爱,能不谨慎吗?(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提示:爱应有恰当方法,否则,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顾及客观效果,不同的场合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果只凭良好的愿望,不考虑具体对象和客观效果,就可能好心办坏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庄子-养生主》与《庄子-达生》选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庄子-养生主》与《庄子-达生》选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庄子·养生主》与《庄子·达生》选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选自《庄子..·养生主》)乙梓庆..销木为鐻①,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

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

”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当是时也,无公朝②,其巧专而外骨③消。

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

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选自《庄子·达生》)【注】①“鐻”同“虡”,指悬挂钟鼓的木架,形似虎,上面雕刻有精美生动的图案。

②公朝:见君主。

③骨:同“滑”,乱之意。

10.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B.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C.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庄子》选读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庄子》选读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庄子》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庄子》的文化背景和作者庄子的思想特点;2. 熟悉《庄子》中的精选篇章,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二、教学内容:1. 《庄子》的文化背景和作者庄子的思想特点;2. 《庄子》中的精选篇章及其哲学思想。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导入本节课的话题,如:“你们了解《庄子》吗?你们对庄子的思想有什么了解?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庄子》的选读内容。

”步骤二:学习《庄子》的文化背景和作者庄子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介绍《庄子》的文化背景和作者庄子的思想特点。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庄子思想的主要特点等。

步骤三:阅读并分析选读篇章教师将选定的《庄子》篇章分发给学生,并让学生阅读并理解篇章的内容。

学生可以单独阅读,然后与同桌或小组讨论和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如:“你觉得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你对其中的哲学思想有何看法?你觉得庄子的思想对当今社会是否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步骤四:学生分享和总结教师可以邀请几个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对所选篇章的理解和看法。

其他学生可以听取并提问,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

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分享,对庄子的思想特点进行适当的再强调和概括。

步骤五:拓展阅读与思考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庄子思想相关的其他著作或文章,供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

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著作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和思考。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拓展阅读体会,引导学生对庄子思想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讨论和分享的质量和深度;2. 学生对于《庄子》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3. 学生对于庄子思想的理解和思考能力;4. 学生的拓展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上,而且表现在文学上。

他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不是干巴生硬的说教,相反,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通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巧妙活泼、引人入胜地表达出来,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像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具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

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

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是其言也,犹时女也。

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热。

是其尘垢囗(左“米”右“比”)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宋人次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

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以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

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

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

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

』客得之,以說吳王。

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庄子名言85句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庄子·知北游》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庄子·杂篇·列御寇》3.“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庄子·让王》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

显则明。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 《庄子·外篇·天地》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山木》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庄子?人间世》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盗跖》10.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

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庄子·列御寇》13.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宗师》1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胠箧》15.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刻意》1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刻意》1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刻意》18.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至乐》19.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2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庄子·让王》21.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

《秋水》22.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庄子·渔父》2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25.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26.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夫》2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2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29.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逍遥游》3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31.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逍遥游》32.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逍遥游》33.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逍遥游》34.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齐物论》35.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

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齐物论》36.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

《齐物论》37.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齐物论》3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齐物论》39.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齐物论》40.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齐物论》41.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齐物论》42.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43.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44.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

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齐物论》45.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齐物论》4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养生主》47.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养生主》48.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生主》49.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养生主》50.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人间世》51.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人间世》52.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人间世》53.绝迹易,无行地难。

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人间世》54.朝受命而夕饮冰。

《人间世》55.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人间世》56.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可不慎邪?《人间世》57.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间世》58.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德充符》59.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德充符》60.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

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德充符》61.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德充符》62.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大宗师》6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宗师》64.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骈拇》65.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骈拇》66.天下尽殉也。

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

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骈拇》6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胠箧》68.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胠箧》69.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