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剂型现代化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中药临床药师的中药剂型改良与新剂型研发

中药临床药师的中药剂型改良与新剂型研发

新剂型的研发将推动中药在临床治疗领域 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中药新剂型的不断涌现,中药在国际 医药市场的竞争力将不断提高。
促进中药现代化
பைடு நூலகம்
满足个性化需求
新剂型的研发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将推动中药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随着精准医疗和个体化用药的发展,新剂型 的研发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中药临床药师还需要与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 行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中药新剂型的研发和应 用。
剂型改良与新剂型研发的重要性
剂型改良能够克服传统中药剂型的缺陷,提高药物的 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
新剂型研发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如缓控释制剂 能够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减少服药次数和剂量,提
高患者的依从性。
中药临床药师的中药剂型改 良与新剂型研发
目录
• 引言 • 中药剂型改良 • 新剂型研发 • 中药剂型改良与新剂型研发的挑战与对策 • 中药剂型改良与新剂型研发的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中药传统剂型存在服用不便、剂量不准确、质量 控制困难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临床需求。
剂型改良与新剂型研发能够提高中药的疗效、安 全性和稳定性,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02
剂型选择与工艺设计
根据药物特点和用药需求,选择 合适的剂型,如微球、纳米粒、 脂质体等,并进行工艺设计。
04
质量标准与稳定性研究
建立新剂型的质量标准,并进行 稳定性研究,确保新剂型的质量
可控和稳定。
新剂型的优势与特点
靶向性强
新剂型可使药物在体内具有更好的靶 向性,提高药物在病灶部位的浓度, 从而提高疗效。
02
采用新型辅料和制备工艺,提高颗粒剂的溶解度和口感,同时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首先是纳米药物运载系统。

纳米技术可以将中药制成纳米颗粒,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许多研究表明,纳米药物载体可以促进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延长中药在血浆中的半衰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复方黄连素纳米颗粒可以明显改善黄连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抗菌活性。

其次是口腔贴剂。

传统中药剂型中,口服剂型存在药物直接经过胃肠道而受到低酸度和酶的破坏,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低。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开发口腔贴剂,将中药直接粘附在口腔黏膜上,通过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系统吸收,提高药物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例如,利用口腔黏膜贴剂制备的复方中药可以显著提高药物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是水溶性中药注射剂。

水溶性中药注射剂是中药注射剂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与传统的乳剂注射剂相比,水溶性中药注射剂具有溶解度高、药物迅速释放、药效强等优势。

例如,利用水溶性中药注射剂制备的当归注射剂,在治疗贫血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最后是透皮给药系统。

透皮给药系统是一种非侵入性给药方式,可将药物通过皮肤直接输入到循环系统中。

传统中药制剂由于药物成分复杂、黏稠度高等因素限制了其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微孔技术等方法,开发了一系列透皮给药系统。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当归透皮贴剂可以提高药物透皮吸收速度,增加治疗效果。

总之,中药药剂新剂型的研究进展正在为中药的疗效和药物吸收速度提供了新的机会。

从纳米药物运载系统到口腔贴剂、水溶性中药注射剂和透皮给药系统,中药药剂新剂型的研究将为中药研究和应用带来新的突破。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中药是我国传统的独特药物资源,凝结着数千年的医学智慧和临床经验。

传统中药剂型主要包括饮片、汤剂和丸剂等,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对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还可以拓展中药的应用范围,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首先是纳米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

纳米技术可以将中药有效成分包裹在纳米颗粒中,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并实现靶向输送。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将中药有效成分包裹在纳米载体中,提高其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通过靶向输送,将药物精确地输送到疾病部位,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

其次是中药微胶囊的研究。

微胶囊是一种用聚合物材料包裹药物的药物控释系统,可以实现药物的缓释和靶向输送。

中药微胶囊可以用于制备颗粒、膜、纤维等多种剂型,以实现不同的药效目标。

例如,利用微胶囊可以制备含中药有效成分的颗粒,实现慢释效果,适用于长期治疗的需要。

此外,中药微胶囊也可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口服吸收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第三是中药贴剂的研究。

中药贴剂是将中药有效成分贴附在贴剂表面的一种剂型,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药贴剂具有方便易用、渗透性好等特点,适用于非口服给药和局部治疗需求。

例如,中药贴剂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痛、跌打损伤等疼痛类疾病,通过贴剂贴在患处,将药物直接输送到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其它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也有一些进展。

例如,中药凝胶、中药胚乳、中药颗粒剂等。

中药凝胶是一种由聚合物材料和中药有效成分组成的凝胶剂型,可以用于局部治疗。

中药胚乳是将中药有效成分包裹在脂质胶束中,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中药颗粒剂是将中药通过制粒工艺制成颗粒剂型,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总之,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未来,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中药新剂型的制备技术和作用机制,推动中药新剂型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传统中药的现代化研究进展

传统中药的现代化研究进展

传统中药的现代化研究进展中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医疗智慧和实践经验。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中药也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与机遇。

近年来,传统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中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

过去,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认识较为模糊。

如今,随着分析化学、光谱学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中药化学成分被鉴定和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质谱(MS)等先进的分析仪器的应用,使得对中药中复杂成分的分离和鉴定变得更加准确和高效。

通过这些技术,研究人员能够确定中药中各类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结构,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机制,有助于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来生产和改造这些成分,提高中药的产量和质量。

二、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明确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

传统中药的治疗效果往往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而来,但对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缺乏深入的了解。

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的引入,为揭示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例如,通过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研究中药对细胞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揭示其作用的分子机制。

以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为例,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代谢等多种途径发挥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三、中药质量控制的现代化中药质量的稳定和可控是保障其疗效的前提。

传统的中药质量控制主要依靠外观、性状、气味等经验性的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

现代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中药质量控制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采用指纹图谱技术,可以全面反映中药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效地评价中药的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

同时,建立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明确中药中有效成分、有毒成分的限量标准,对于保障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进行。

中药新剂型是指在传统中药基础上,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中药进行改良和优化,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和安全性的一种剂型形式。

中药新剂型不仅可以使中药更方便、准确地使用,还可以优化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等方面带来更大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载体技术:通过将中药有效成分与药物载体相结合,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常见的药物载体包括纳米颗粒、聚合物微球、脂质体等。

例如,将中药微粒制备成纳米粒子可以增大其比表面积,提高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进而增强药效。

2.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是将中药微细粉末包裹在微孔或多孔材料中,并通过控制释放速度实现长期持续释放。

这种技术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给药频次,提高药效。

常见的微囊化技术有滚筒共混法、液滴干燥法、喷雾冷冻法等。

3.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指将中药微粒制备成纳米级别的粒子,通过其特殊的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和界面效应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纳米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中药活性成分溶解度低的问题,并减少给药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4.排列技术:排列技术是通过对中药成分在给药系统内的排列和组合形式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药物释放速度和药效。

例如,通过在介质内加入适当的分散剂和吸湿剂,可以控制中药成分的释放速率和剂型的稳定性。

目前,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难题和挑战:1.药效评价标准不明确:中药新剂型的药效评价需要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并与传统药物相对比较,才能真正反映出其疗效的提高程度。

2.药物制备技术不成熟:目前的中药新剂型制备技术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提升。

例如,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备中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纳米颗粒的稳定性问题。

3.安全性问题:中药新剂型的安全性评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新剂型的改变往往会影响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需要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进展

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进展

3、口服制剂
口服制剂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更高效、 更安全的口服制剂。例如,口服纳米晶体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裹在纳米级的微粒中, 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副作用。
二、药物新技术研究进展
1、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人体细胞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的方法。近年来,基 因治疗已经在一些遗传性疾病和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新技术之一,该技术能够在基因层面进行精 确的编辑和修复,为治疗遗传性疾病和癌症提供了新的途径。
谢谢观看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在中药制剂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用于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提高中药制 剂的疗效和稳定性。纳米技术则是一种新兴的制剂技术,通过将药物制成纳米粒 或纳米囊,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在中药制剂中,纳米技术可以应用于 药物的载体材料和制备工艺中,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和药效。
中药新剂型及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 们健康需求的提高,对中药新剂型及新技术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因此,需要加强 中药新剂型及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而言,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加大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中药新剂型及新技术研究的投入,支持 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相关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一、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1、纳米药物
纳米药物是近年来研究最为热门的药物新剂型之一。纳米技术能够将药物分 子精确地包裹在纳米级的微粒中,这些微粒可以直接靶向肿瘤、炎症等病变区域, 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副作用。目前,已经有多款纳米药物获得FDA批准用于临 床治疗。
2、疫苗创新

中药行业中的临床研究药物剂型优化与改进

中药行业中的临床研究药物剂型优化与改进

中药行业中的临床研究药物剂型优化与改进中药行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与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然而,传统的中药剂型存在一些问题,给临床研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提高中药的疗效和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临床研究药物剂型的优化与改进成为了中药行业的热点问题。

一、中药药物剂型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中药药物剂型与西药有着很大的不同。

中药以天然药材为基础,具有多种治疗成分,但存在药效不稳定、药物吸收差异大、分解代谢率低等问题。

同时,传统的中药剂型以煎煮、冲服、膏剂等形式为主,操作复杂,用药困难,不便于患者的服用和临床研究。

二、中药药物剂型的优化与改进为了解决传统中药剂型存在的问题,中药行业在临床研究中逐渐引入现代制剂技术,进行了一系列药物剂型的优化与改进。

1. 物理技术改进通过物理技术的改进,可以提高中药药物剂型的稳定性和药效。

(1)纳米技术:利用纳米技术制备中药纳米粒子,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增加药物吸收,改善药效。

(2)微球技术:采用微球技术制备中药微球,可以实现药物的控释和靶向给药,减少喝药次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热喷雾干燥技术:利用热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中药微粒,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速率,增加药效。

2. 化学技术改进通过化学技术的改进,可以提高中药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并增强药物的疗效。

(1)酯化改进:通过酯化反应改变中药分子的结构,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2)活性基团改造:通过改变中药活性基团的结构,增强药物的疗效和抗菌能力。

(3)原位制剂技术:利用原位制剂技术将中药活性成分与其他化学物质嵌合,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3. 生物技术改进通过生物技术的改进,可以提高中药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1)基因工程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中药有效成分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等载体,通过发酵法大量制备活性成分。

(2)细胞渗透技术:通过细胞渗透技术提高中药活性成分在细胞内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3)载体技术:采用载体技术将中药活性成分载入纳米材料或聚合物,有效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方向、新剂型的应用领域以及新剂型对中药的应用带来的益处和挑战。

一、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方向1.纳米技术在中药新剂型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可以将中药有效成分封装在纳米载体中,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并减少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2.基因工程技术在中药新剂型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改变植物或动物中药的基因组成,从而提高中药的疗效和稳定性。

3.微流控技术在中药新剂型中的应用。

微流控技术可以将中药有效成分以微液滴的方式进行控制释放,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控制性。

二、中药新剂型的应用领域1.新型中药口服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例如,经过纳米技术改良后的中药胶囊,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

2.新型中药外用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例如,通过纳米技术将中药有效成分封装在外用贴剂中,可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和疗效。

3.新型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与应用。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中药注射剂,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稳定性。

三、中药新剂型的应用带来的益处和挑战1.益处:中药新剂型可以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和稳定性,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2.挑战: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纳米技术虽然提高了中药的疗效,但其生产成本较高,并且对环境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也面临伦理道德和安全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在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对于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还需要深入探索,以解决其面临的技术和伦理等问题,进一步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中药的中药现代制药技术

中药的中药现代制药技术

中药的中药现代制药技术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药制药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升级和现代化。

本文将对中药现代制药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究中药制药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未来趋势。

一、中药现代制药技术的背景在过去,中药生产制作的方式主要是依靠传统的手工制作和简单的炮制方法。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中药的生产和质量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中药现代制药技术应运而生,旨在提高中药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现代人对中药的需求。

二、中药现代制药技术的主要特点1. 自动化生产:现代中药制药技术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实现了中药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通过智能化控制和监测系统,可以确保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精准炮制: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往往依赖于医师的经验和技艺,难以实现精准控制。

现代中药炮制技术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精准的温度、湿度和时间控制,确保中药成分的稳定性和活性。

3. 提取纯化:中药复方中含有大量的有效成分和杂质,传统提取方法往往难以分离和纯化。

现代中药提取技术采用了分离和纯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并去除杂质,提高中药的纯度和活性。

4. 新型药剂技术:传统中药剂型主要是颗粒剂、丸剂和口服液,存在使用不便、贮藏不便等问题。

现代中药制剂技术引入了新型中药剂型,如口腔贴剂、软胶囊、注射剂等,方便患者使用和储存,提高药效和吸收速度。

5. 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中药行业的难题,现代中药制药技术引入了先进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手段,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等,确保中药的质量和有效成分含量。

三、中药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趋势1. 个性化定制: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和人体状况监测技术的发展,未来中药制药技术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生理状况,定制适合的中药处方和剂型,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摘要:我国中药使用历史悠久,是我国的瑰宝。

以往我国中药剂型主要包括丹、丸、膏、散等,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迅速发展,大量的科研技术运用在制药领域,制药设备的更新换代对我国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改变。

关键词:中药;新剂型;研究进展前言:中医和中药在我国的使用时间较长,中药对我国医学的影响非常重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中药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中药的剂型也随着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将西药制剂的方法运用到中药制剂中以后,我国中药制造出了缓释、控释制剂;中药靶向制剂;中药口服液和中药注射剂等新型的制剂。

中药制剂的发展,弥补了中药制剂以往治疗不稳定的情况,提高了治疗的稳定性和疗效,使中药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本研究就新型的中药制剂的研究发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中药制剂的使用提供可参考的意见,详见于下文:1、缓释和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张淑丽[1]等在非麦角碱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中对缓释和控释制剂进行了综述。

指出缓释和控释制剂是规定释放介质中,前者缓慢非恒速释放药物,后者缓慢恒速释放药物,两者的目的均是为患者延长药物作用的一类制剂。

这类制剂的优点主要包括,首先能够减少患者的服药次数,增加其用药的依从性;其次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较平稳,极大地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得到提升;然后药物的稳定性能够得到保障;最后可尽量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在服用时同样需要注意该类药物服用时不能咀嚼,以免发生药效突然释放,造成机体损伤;服用的剂量有严格的要求,需按医嘱定量服用;其发展主要是由原有的外用制剂向口服缓控给药方面发展,如现在使用的胶囊等都是发展后的中药缓解制剂;另外还从单方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向复方如复方卡托普利缓释片发展。

但是中药缓释和控释制剂在发展上也遇到了阻碍,主要是由于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在进行剂型制造时物理和化学的成分无法精准提炼,且提炼出的制剂在药效成分方面很难达到在同一时间释放药效,在服药后药物的成分代谢不一,在体内可能存在化合物相互作用,造成药带动力学发展滞后。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现代制药设备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发展极为迅速,使一批现代中药新剂型显现。

在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中,既要注意传统剂型的改进,又要注意应用西方医药技术。

本文对近些年的几种中药新剂型的发展做了简单综述。

关键词:中药剂型;新剂型;发展Abstrac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pharmaceutical equi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new dosage form are very quickly, there are a number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new dosage forms. In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w dosage form,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dosage form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several new dosage form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were made a simple summary.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tions; new formulations; development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及其应用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及其应用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及其应用第一章: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背景和概述中药作为中国传统的独特医学文化资源,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是以草本和矿物为主要原材料,通过煎煮、浸泡等制作工艺,经过世世代代的实践积累而成。

中药的疗效被广泛认可,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强,对中药的研究也逐渐转向现代化。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主要是指将传统的中药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通过对中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挖掘其中的药理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以及进行药物剂型改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章: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中药现代化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中药的药理学研究:通过对中药的生物学活性、药物代谢、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其疗效和作用机制。

2.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通过现代化学技术手段对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中药的药物剂型研究:通过改良传统的中药剂型,开发新的中药制剂,并进行其药效和安全性评价。

4.中药的质量控制研究:建立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发展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确保中药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应用领域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

1.医药领域:中药现代化研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发展中药新药,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

2.食品领域: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保健、营养和治疗作用。

通过中药现代化研究,将中药应用于食品中,开发出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药食品。

3.化妆品领域: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美白等功效。

通过中药现代化研究,将中药应用于化妆品中,开发出具有护肤作用的中药化妆品。

4.农业领域: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杀虫、杀菌、促进植物生长等作用。

通过中药现代化研究,将中药应用于农业领域,用于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和增产。

第四章:中药现代化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展望中药现代化研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发展是近年来中医药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传统中药剂型主要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等,虽然这些剂型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剂型复杂、服用不便、稳定性差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适用性,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和开发新的中药剂型。

一、固体分散剂型是近年来研究的一种新型剂型。

固体分散剂型是指将传统中药通过合适的载体转化为固体分散粉末,通过配方设计和制备工艺,使中药有效成分与载体充分结合,并在服用时能够迅速溶解和释放。

这种剂型具有药物效果明显、剂型稳定、用量准确和便于贮存等优点。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黄芪、黄连等中药制备成固体分散剂型,并在抗炎、抗菌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纳米药物传递系统也是当前中药新剂型的研究热点之一、纳米药物传递系统是将中药有效成分通过纳米技术加工处理,使其成为纳米级别的颗粒或囊泡,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靶向治疗效果。

通过纳米化处理,中药药物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得药物在体内释放更加稳定、均匀,并且能够更好地靶向到病灶部位。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黄芪、甘草等中药通过纳米技术制备成纳米颗粒或纳米胶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中药贴剂是中药新剂型研究中的另一热点。

中药贴剂是指将中药有效成分通过适当的配方混合制成贴片状,然后贴在患处进行治疗的一种剂型。

中药贴剂具有剂型简单、用药方便、易于贴敷和吸收迅速等特点。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逍遥散、透骨草等中药制备成贴剂,并在治疗疾病、舒缓症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为传统中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研究和开发新的剂型,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适用性,使中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然而,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开发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稳定性、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促进中药新剂型的发展和应用。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的进步,中药的研究与应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中药剂型主要有汤剂、丸剂、散剂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需求,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中药新剂型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应用进展三个方面来阐述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药新剂型是指在传统中药剂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新,使其更适应现代人的用药需求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控释技术、纳米技术、载体技术等。

药物控释技术是指将中药成分通过载体材料进行包裹和缓释,以实现药物在体内的持续释放,延长药效持续时间,减少用药频率。

纳米技术是指将中药成分粒子化成微纳米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载体技术是指将中药成分通过纳米级载体进行包裹,以增强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这些研究方法的应用可以改善中药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性,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新剂型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临床应用和市场应用两个方面。

临床应用是指中药新剂型在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

目前中药新剂型在治疗慢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通过药物控释技术制备的中药长效制剂,可以减少患者用药频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治疗费用。

通过纳米技术制备的中药纳米制剂,可以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市场应用是指中药新剂型在药品市场的销售和推广情况。

目前,许多中药新剂型已经获得了临床试验批件和上市许可,进入了市场销售阶段。

例如,包括中草药干燥浓缩丸、中草药制药颗粒、中草药胶囊剂、中药注射剂等在内的中药新剂型已经成为市场上的热门产品,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总的来说,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方法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中药新剂型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现代医学、传统医药学的交叉研究和合作,共同推动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优质的服务。

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研究

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研究

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领域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传统的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便之处,比如煎煮时间较长、口感苦涩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忙碌而忽视了对中药的正确使用。

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就出现了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

这种剂型通过控制中药在胃肠道的释放速度,延缓其溶出时间,使药物能够持续释放,从而提高药效。

此外,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二、中药外用凝胶剂型中药外用凝胶剂型是将中药药物与凝胶基质结合制成的一种剂型。

它具有质地均匀、不挥发、易于涂抹等优点,可以使药物在治疗部位形成持久的药物释放,提高药物在局部的疗效。

同时,中药外用凝胶剂型还能够减少药物的皮肤刺激性,改善患者的使用体验。

三、中药颗粒分散剂型中药颗粒分散剂型是将中药颗粒与分散剂相结合制成的一种剂型。

它可以在水中快速分散,方便患者服用。

中药颗粒分散剂型具有剂型稳定、药物释放均匀等优点,同时还可以增加药物的溶出速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四、中药贴剂剂型中药贴剂剂型是将中药药物与贴剂片材相结合制成的一种剂型。

它具有无需煎煮、方便携带、长效持续等特点,可以提高药物在局部部位的疗效。

中药贴剂剂型还可以通过贴敷部位的温热作用,增加药物的渗透性,加速药物的吸收。

综上所述,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的研究为中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中药外用凝胶剂型、中药颗粒分散剂型和中药贴剂剂型等新剂型的出现,不仅方便了患者的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还使中药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随着中药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中药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浅谈中药新剂型研究概况

浅谈中药新剂型研究概况

浅谈中药新剂型研究概况摘要中药制剂为任何药物供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

病情有缓有急,病症有表有里,因此对于剂型的要求也有不同。

为了更好发挥药物的疗效,根据药物的性质,也对剂型和制剂的要求有所不同。

目前,我国中药制备工艺逐步实现规范化、合理化,剂型的改革也初见成效。

近年来,新开发的中药新药的剂型日趋符合临床要求,剂型改进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然而中药剂型的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顺应市场需要,促进中药剂型改革,加强中药管理,促进医学事业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药;新剂型;研究概况随着我国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中药剂型已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中药新剂型的出现相对于普通制剂来说,在体内可以发挥定时、定位和提高疗效的作用,中药新剂型的开发和研究将中药现代化发展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本文将从现代中药新剂型如缓控释制剂、微囊、吸入制剂、促透剂、软胶囊、靶向制剂、气雾剂、纳米粒的研究概况进行简要综述。

1. 缓控释制剂近年来口服中药缓控释制剂已经研发方向之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缓控释制剂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恒速或非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其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制剂。

该剂型可以使药物治疗作用持久,减少血药浓度波动,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对于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中药成分复杂,虽然具有疗效但也伴随着毒副作用,如单味药雷公藤将其制备成缓释制剂,不仅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还可以有效减少对生殖泌尿系统、造血、心血管及皮肤黏膜损害。

控释制剂是近20年来开发非常快的产品之一,其中关于渗透泵片和胃漂浮型等控释制剂的应用有很多研究报道,潘卫三制备了中药复方泡腾型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放试验表明该剂型以良好的零级控释释放,释放率可达到 96 %以上,明显优于普通渗透片。

2. 微囊微囊是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或共聚物(囊膜材料)将药物包裹而成的一种新型剂型,目前国内外已经有30余类药物制成微囊。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中药新剂型的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中药新剂型的

药物新制剂研究进展近十年来,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在新型药物制剂和新制剂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新型药物输送系统(DDS)可以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内外行为,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延长药物的体内作用时间、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药物的吸收,改善药物的体内布特征、提高治疗效果或改善患者用药的顺应性等,实现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和用药方便的目的。

我国重点加强了对渗透泵、微孔膜、长效缓释、靶向、定时脉冲等国际先进剂型及相关辅料研究,这些药物新制剂课题对调整我国制药产业的结构和制剂技术的升级换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缓控制剂和透皮给药制剂两方面的研究说明药物新制剂研究进展。

1. 1. 1. 1. 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对于药品制剂的开发也越来越多样化,制剂工艺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缓控释制剂的开发在近年掀起了一定的高潮。

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 or Extended Release)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且每日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剂型比较,至少要减少一次或用药的间隔时间有所延长的制剂。

控释制剂(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 CRDDS)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且每日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至少要减少一次或用药的间隔时间有所延长的制剂。

控释剂尽可能使药物释放接近“0”级药代动力学,即单位时间释放固定量的药物,同时使药物的释放更加具有可预见性,不受胃肠道动力,PH值,患者年龄以及是否与食物同服等因素的影响。

1.1. 1.1. 1.1. 1.1. 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口服给药缓控释给药系统主要有:缓控释片剂,缓控释胶囊,近年来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也有较快的发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药效和使用方式的深入研究,中药药剂的新剂型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的研究旨在提高中药的药效,改善中药的服用方式,并且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中药注射剂的研究。

中药注射剂是将中药通过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以提高中药的药效和快速吸收。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涉及提取、纯化和制剂工艺等多个环节。

当前,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纯度、改善稳定性、减少毒副作用等方面。

例如,一些研究将传统的中药注射剂通过纳米技术进行改进,使其更稳定、更易于保存和输送。

其次是中药胶囊的研究。

中药胶囊相比于传统的中药剂型,具有服用方便、不易变质等优点。

中药胶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药效和改善溶解度等方面。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调整胶囊的成分和制剂工艺,可以大大提高中药胶囊的药效和溶解度,并且减少胶囊与胃酸的反应。

第三是中药贴剂的研究。

中药贴剂是将中药制成贴剂,贴在患者的身体部位,通过皮肤吸收的方式给药。

中药贴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贴剂的渗透性和附着性以及提高药效等方面。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改变中药贴剂的成分和制剂工艺,可以提高贴剂的透皮性和药效,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中药微细粉剂、中药水剂等新剂型的研究。

中药微细粉剂是将中药制成粉末状,以便患者直接服用。

中药微细粉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颗粒大小和提高溶解度等方面。

中药水剂是将中药加工成液体剂型,以便更方便地服用。

中药水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

综上所述,中药药剂新剂型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通过改变中药剂型的制备工艺和成分,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改善服用方式,并且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这些研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药研发新剂型 范例

中药研发新剂型 范例

中药研发新剂型范例中药研发新剂型通常涉及到创新的制剂、配方、生产工艺等方面,以提高药物的效果、稳定性和患者的便利性。

以下是一个中药研发新剂型的范例:项目名称:中草药水溶性颗粒剂研发背景:传统中药剂型多以汤剂、丸剂为主,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煎煮繁琐、服用不便等问题。

因此,研发一种水溶性颗粒剂,以提高中药的便利性和患者遵从性。

目标:开发一种水溶性颗粒剂,将传统中草药转化为易于溶解的颗粒形式,方便患者携带和服用,同时保持药物的疗效。

步骤:1.中药筛选:•选择具有疗效的中草药,并进行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

2.工艺优化:•开发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包括提取、浓缩、颗粒化等步骤。

•优化工艺条件,确保制备的颗粒剂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和稳定性。

3.质量控制:•制定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颗粒度、水溶解度、含量测定等指标。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批次的产品符合标准。

4.生物利用度研究:•进行水溶性颗粒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评估其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情况。

•通过比较与传统剂型的生物利用度差异,验证新剂型的优越性。

5.稳定性研究:•进行新剂型的稳定性研究,包括储存稳定性、温湿度稳定性等。

•制定储存条件,确保产品在一定期限内稳定性良好。

6.临床试验:•进行初步的临床试验,评估水溶性颗粒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收集患者的反馈意见,优化剂型和用法。

7.注册申请:•根据研发结果,准备注册申请材料,提交相关药品监管部门进行批准。

8.生产规模化:•将研发成功的水溶性颗粒剂进行生产规模化,确保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得到稳定控制。

通过这个范例,可以看到中药研发新剂型的关键步骤,从中草药的筛选到工艺的优化,再到临床试验和注册申请。

这个过程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包括药学、生物医学、药物化学等多个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剂型现代化的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药剂型发展做简单介绍,明确中药剂型发展的现状,通过归纳综合法和对比分析法阐述中药制剂与西药制剂的区别及需要变革的必要性,为中药制剂现代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制剂西药制剂改革发展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系统性医学典籍,其中记载了除药酒以外的汤、丸、散、涂剂等剂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官方制药规范,也是我国中药制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该书收藏了13种剂型775个方剂。

《本草纲目》收载了近40种剂型,其中除现代剂型中的片剂、注射剂等新剂型外,几乎都有记载,展现了我国医药学中丰富的药物剂型。

一、中药常用剂型及其发展
1、汤剂:最常用的中药剂型之一。

他是把中药饮片配成方剂,加水煎煮,滤液去渣,取滤液饮用的一种方法,也称“汤液疗法”。

汤剂是中药临床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辩证组方,灵活加减,治疗疾病。

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的特点。

汤剂虽有其必须重视的优点,但是饮片质量难控制、煎煮方法不便、运输、贮存困难以及体积大,不便服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传统汤剂越来越脱离人们的生活。

因此传统汤剂现代化不容滞缓,现在中药汤剂剂型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种:1、中药煮散;2、中药合剂;3、口服液剂;4、中药冲剂;5、袋泡剂;6、中药新型方便汤剂。

2、散剂:是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

分为内符合外服两类。

内服散剂末细者,可以直接冲服;末粗者可以水煎取汁服用。

外用散剂极细,可撒布或调敷患处。

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约药材,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服用和携带。

固有“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
中医药理论给我们提供了非常科学的组方原则和依据, 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 中成药的开发成为新药研究和开发的一个热点。

散剂中成药的开发具有非凡的市场潜力, 可以规模化生产, 其便捷性和高效性是汤药剂型所无法比拟的。

3、丸剂:系药粉加入赋形剂制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药丸。

所以又称“丸药”。

制作上为了适应组成药物的性能及医疗上的需要,分蜜丸、水丸、糊丸、蜡丸和浓缩丸等。

一般服用后在胃肠中缓慢分解,逐步吸收,具有作用缓和,药力持久,携带服用方便的特点,但是没
有汤剂的灵活性,药味不能随病情变化而改变,使其不足之处。

国内通常把传统的丸剂改为下列剂型:①片剂,如牛黄解毒丸改成牛黄解毒片;②滴丸剂,如将苏合香丸改为苏冰滴丸;③气雾剂,有报道建议将速效救心丸由滴丸改为气雾吸入剂,更充分地发挥其疗效,适合临床需要;④注射剂,如安宫牛黄丸改为清开灵注射液。

除此之外传统中药常用剂型还有膏剂、冲剂、片剂、茶剂、丹剂、酒剂、糖浆剂等等。

二、中西医药物剂型对比及中药剂型变革
随着医学的发展,在对疾病的治疗中,药物的疗效越来越重要,其中制剂剂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在不断的提高。

这方面的发展西药优于中药。

通过多年的发展,西药已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代为简单加工供口服和外用的丸、散、膏、丹等;第 2 代是在工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片剂、胶囊、注射剂、颗粒剂和气雾剂等;第三代为缓控释剂型;第四代为靶向给药剂型;第五代为脉冲式、自调式给药剂型。

而中药剂型才从以丸、散、汤饮等为主的第一代剂型发展到以颗粒、片、注射剂等为主的第二代剂型,但第一代剂型仍占很大比重,目前中药还大都采用汤剂。

中药药剂改革一直在进行中,1963年“制剂通则”中收载的9种剂型到2010年版收载的26 种剂型,增加了17 种。

从传统的丸、散、膏、丹到片剂、冲剂、注射剂等第2 代剂型的出现,以及栓剂、气雾剂、滴眼剂的运用,中药剂型的种类正顺应着时代的变化。

1、中药注射剂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包括肌肉、穴位、皮内、皮下、静脉以及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灭菌制剂以及供临床前配制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

中药注射剂(TCMI)的出现,改变了中药以口服给药为主的传统方式,突出了速效和高效的特点,为临床医生用药增加了更多的选择。

近20 多年来,中药注射剂的研发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热点方向之一,主要有溶液型注射剂(包括水针和静脉注射剂)、注射用粉针和冻干制品、注射用混悬剂和注射用乳剂等。

2、中药片剂中药制剂中片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或用其他适宜方法制成的圆形或异形片状的制剂。

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便于识别、成本低廉等优点,现已得到不断发展并广泛用于临床。

3、气雾剂气雾剂气雾剂具有剂量小,分布均匀,起效快,使用方便等特点。

吸入时可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外用则可以避免对创面的刺激性,并可用定量阀门控制剂量,具有速
效定位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急发的心绞痛、哮喘等的治疗,改变了中药制剂只能治疗慢性疾病的传统观点,如复方丹参气雾剂对心绞痛速效作用显著,总有效率为94.12%(片剂组仅8%),平均起效时间(3.461±1.352)min,片剂基本无速效作用。

除此之外,中药新剂型还有靶向制剂、软胶囊、膜剂、微囊等。

三、我国中药剂型发展方向
当前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新剂型的研究,关注剂型中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以及生物利用度等动态过程,使剂型微型化,定向、定最、定时或恒速释药,达到药物作用最佳化,给药方案精密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结构”是唯一决定药效的因素的观念正在被打破,剂刚因素同样可以影响土药作用和疗效。

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的方法,制造出了长效制剂、速效制剂与靶向给药系统。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应用的要求,从医者角度考虑,怎样发挥药物的最大功效,机体更易吸收,更快治疗疾病是最重要的。

长期以来,中药都是以治疗慢性病为主,在疾病的急性期几乎没有中药可以应用。

现代医疗活动要求中药剂型多样化发展,既有适用于慢性病治疗的剂型,又有可应用于急性病治疗的剂型,使中药的应用更广泛。

2、疗效要求,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机体对药物的吸收越快越好,即生物利用度。

《中国药典》2000 年版二部附录XIX:“生物利用度是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的速度和程度。

”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就快,疗效越明显。

首先,为了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中药剂型可以借鉴西药剂型的优点,结合中药的优势,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方剂剂型,或对传统剂型进行改进。

其次,中药多数是复方处方,剂型改革要求其中每一味药在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其吸收速度和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使整个方剂的疗效不会降低,甚至更高。

3、工艺技术的要求,中药制剂要求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首先,是对质量的要求,提高纯度,却除杂质及毒副作用的部分,保留药效部分,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等直接入血的新剂型的纯度要求更高;其次,是无菌化要求,现代医学理论及实践指出药物制剂在生产及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消毒,不能受到污染,达到无菌化程度,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4、市场要求,从患者角度考虑,除了疗效和安全性以外,第一是价格,对药材的大量使用,致使药源逐渐减少,现有制剂和新剂型应该提高药物的有效成分的利用,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如此才可降低药价;第二是使用,新剂型应该使患者携带方便,服用方便,并可长期贮存。

只有对中药现有制剂剂型进行改进和创新,使之更好的适应现代医疗市场的需要和发
展,才能将中药推向世界,为更多患者祛除疾患,解除病痛。

参考文献:
1、赵建成《赵建成谈中医看病》2006年版
2、聂莉主编《中医护理》2010年版
3、闫芳; 李志强; 李君; 任杰; 张阳春《浅析中药剂型的合理选择》《北方药学》2012-06-01
4、郑攀; 郑宏《儿科中药剂型发展的对策与方法思考》《时珍国医国药》2012-08-20
5、马俊杰; 马悦芳《谈中药剂型改革研究及其必要性》《中国卫生产业》2012-03-25
6、赵砚明《常用中药剂型在临床上的应用体会》《中国卫生产业》2012-08-05
7、杨洪斌; 赫志敏《中药剂型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养殖技术顾问》2012-09-05
8、李金龙《关于中药剂型现状与发展的研讨》《吉林农业》2011-02-20
9、李学林; 张娜娜《中药剂型改革的探讨》《中医研究》2010-12-10
10、陈东河《中药剂型发展的思考》《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04-15
11、朱艳; 刘庆阳《中药剂型改革探要》《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10-25
12、胡彬《中药剂型的现代化转型》《中国中医药报》2012-11-10
13、周忠志; 李勇华《治疗慢性疾病的常用中药剂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10-18
14、王梅《从体虚感冒合剂试论中药剂型改革》《中医研究》2009-06-10
15、杨巨成《中药剂型在临床治疗中的若干问题》《中国民间疗法》2009-02-28
16、孙洪磊刘刚《中药剂型滴丸是谁发明的》《新华每日电讯》2008-11-07
17、李董; 赵斐《从临床应用看中药剂型的改进和发展》《浙江临床医学》2008-09-25
18、李学林; 刘瑞新《中药剂型改革应加强中药等效性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8-05-01
19、林燕《从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看中药剂型发展》《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07-15
20、仇燕; 杨玉华《仇燕; 杨玉华》《中国实用医药》2008-08-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