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林下经济产业链分类
![林下经济产业链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7e256f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b.png)
林下经济产业链分类
林下经济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类:
1. 林菌模式:利用林下阴凉和潮湿的环境进行菌类植物的种植。
2. 林药模式:根据林下的具体环境,选择药材种植,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利用林下资源的目的。
3. 林花模式:林下湿润、温凉、厚腐殖质的自然环境是许多花卉植物最适宜的生长场所,如春兰、蕙兰、剑兰等。
4. 林草模式:利用林下空间种植优质牧草,为兔、猪、牛、羊、鹿等大型家畜提供饲料。
5. 林禽模式:林下围栏养鸡、鸭、鹅等家禽,禽类动物可利用林下的草茎、草籽,甚至林下昆虫,如蚱蜢、蟋蟀等。
6. 林蜂模式:利用刺槐、椴树、柑桔等特色林木发展林下养蜂,对森林植物基本无不利影响,且养蜂能促进植物授粉。
7. 林粮模式: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覆盖地表可防止水土流失,且豆类植物具有固氮根瘤菌,秸秆还田也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8. 复合模式:包括以上几个综合的模式,形成立体或者循环种养模式。
如利用林下种植的牧草作为奶牛、羊、鹅等草食性动物的饲料,放牧鹅等动物;利用修剪的林木枝条粉碎作为种植食用菌的袋料,利用食用菌生产的袋料废弃物作为林下牧草或林木生长回哺营养,也可作为水产的饲料来源。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网站或咨询农业专家。
林下经济六大模式
![林下经济六大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c9cea2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c.png)
林下经济六⼤模式⼀、林粮模式
林下种植⼩麦、棉花、花⽣、⼤⾖、绿⾖、⽢薯等
⼆、林菜模式
适合林菜模式种植的菜类:⼤葱、青椒、茄⼦、卷⼼菜、黄花菜、蒲公英、蕨菜、马齿苋、薇菜、酸模、苋菜、落葵、乌塌菜、荠菜、黄秋葵、⼭芹菜、荆芥、紫苏、树番茄、酸浆、菊花脑、紫背菜、刺菜蓟、苦荚菜、⾦丝⽠、⾹椿
三、林药模式
草药品种:⼈参、西洋参、灵芝、天⿇、⽥七、黄连、⾦银花、天门冬、⽔飞蓟、枸杞、百合、细⾟、⼤黄、⽢草、红景天、何⾸乌、半夏、天南星、柴胡、元胡、五味⼦、板蓝根、砂仁、巴戟、草果、益智、⽯斛、青天葵、灵⾹草、苦草、千年健、黄姜、薄荷、⽩术、黄芪、桔梗、党参、芍药、刺五加、⽩芷、茯苓、⼭茱萸
四、林草模式
适合林草模式种植的林草品种:苜蓿草、⿊麦草、红三叶草、⽩三叶草、鸭茅、⽆芒雀麦、狼尾草、鲁梅克斯
五、林菌模式
林下⾷⽤茵品种:平菇、鸡腿菇、⾹菇、⿊⽊⽿、⽑⽊⽿、草菇
六、林下养殖
林下散养鸡、鸭、⽜、⽺等家禽⾛兽,以及养殖梅花⿅、马⿅、⼩尾寒⽺、⾁狗、⾁免、⼩型猪、⾹猪、⿅⿏、海狸⿏、果⼦狸、⽵⿏、蛇、蛤蚧等特种畜禽。
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40f90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d.png)
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林下经济是指利用林木资源及其周边灌木、草本植物、菌类等特有生物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一种产业模式。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林下经济逐渐被广泛关注和应用。
目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主要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和林下旅游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几种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其次是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利用山区森林资源进行畜禽养殖的模式。
利用林下草本植物及野菜、菌类等作为饲料,养殖家禽、猪、牛、羊等农产品,提供新鲜、绿色、无公害的肉食品。
此外,林下养殖还可以为农民提供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等产业链的延伸,增加经济效益。
第三是林下采集。
林下采集是指在森林中采集林下资源,包括草药、木材、野生菌类、蜂蜜等。
林下采集是一种绿色、生态友好的采集方式,对采集资源的数量和采集方式有着一定的限制。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采集政策和管理规定,可以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促进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是林下旅游。
林下旅游是指利用森林底层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开展观光、度假、休闲等旅游活动。
林下旅游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吸引游客,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林下旅游还可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增强民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林下经济模式,还有一些其他模式也值得关注,比如利用林下资源制作工艺品、林下教育等。
这些模式都能够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总结而言,林下经济是一种专注于利用森林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模式,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未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进一步提升,相信林下经济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74890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d.png)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下种植经济作物和发展畜牧业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林下经济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也可以保护环境和森林资源。
本文将主要探析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1. 纯林下经济模式纯林下经济模式是指在森林下不进行林业经营,只进行农业种植和畜牧业生产。
这种模式最简单直接,也最容易实现。
但是,相比于其他模式,它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优点:与传统农业相比,纯林下经济模式可以获得更高的农产品价格,因为森林环境的优越性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此外,森林地区的土地一般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用于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
缺点:纯林下经济模式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降低森林生产力,还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
林下间作经济模式是指在森林下进行农业种植和畜牧生产的同时,也进行林业经营。
这种模式在植被的更改和土地的利用方面比纯林下经济模式更为灵活和多样化。
优点:在这种模式下,农民不仅可以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收入,还可以通过近距离的植被管理维系森林健康和生产力,更好地为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缺点:这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会受到林业经济的影响,同时也需要进行林业的专业管理,增加了农户的经济和管理成本。
林下集约经济模式是指将林下经济与林业经济和观光旅游业相结合,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
这种模式具有多种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对生态经济的实现有更好的作用。
优点:林下集约经济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出森林址产业链,带动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森林贡献率,为城乡区域发展做出贡献。
缺点:这种模式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也较高,同时在实践中还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包括纯林下经济模式、林下间作经济模式和林下集约经济模式。
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实践。
无论选则哪种模式,都需要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下产业运营模式
![林下产业运营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3996b5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3.png)
林下产业运营模式林下产业是指在森林底下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林下产业运营模式是指在林下产业中,如何组织管理和运营,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1.林下种植:林下种植是指在森林底下种植各类农作物或草本植物,如菌菇、草莓、竹笋等。
运营模式可以是农户自主经营,也可以是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统一经营。
其中,农户自主经营的模式可以通过技术指导、优质种苗供应、市场对接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经济效益。
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统一经营的模式可以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2.林下养殖:林下养殖是指在森林底下养殖各类动物,如鸡、鸭、鱼等。
运营模式可以是个体户养殖,也可以是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统一养殖。
个体户养殖的模式可以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养殖规模和品种。
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统一养殖的模式可以通过规模经营和优质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品质。
3.林下生态旅游:林下生态旅游是指在森林底下开展的旅游活动,如观光、露营、徒步、骑行等。
运营模式可以是个体开发,也可以是旅游企业统一开发。
个体开发的模式可以灵活应对旅游需求变化,开发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旅游企业统一开发的模式可以通过整合资源、提供专业服务和宣传推广等方式提高旅游品质和客户满意度。
4.林下生态服务:林下生态服务是指在森林底下提供各类生态服务,如森林修复、生态监测、环境教育等。
运营模式可以是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提供,也可以是企业开展。
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模式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和募捐资金等方式提供公益性的森林保护和生态服务。
企业开展的模式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和环境认证等方式提供高品质的生态服务,并实现经济效益。
在林下产业运营模式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坚持可持续发展:2.产业多元化:3.合理规划和布局:4.构建市场与农户的对接机制:总而言之,林下产业运营模式要充分发挥林下资源的优势,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林下经济四种模式
![林下经济四种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2e89aac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8.png)
林下经济四种模式林下经济四种模式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复合经营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营周期,提高单位面积林地综合效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一、林粮模式林粮模式是在用材林、经济林下的行间进行林粮间作,通过间作可以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增加林农经济收入,改良林地土壤理化结构,促进林木良好生长的目的。
这种模式技术简单,当年有效益,但要掌握一个原则,即不能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
1、造林树种:杨树、湿地松、板栗、柑桔类等。
2、林下作物选择:小麦、棉花、薯类、豆类等低秆作物,其中豆类作物效果最好,它们具有一定耐阴性和固氮性。
3、常见配置模式:常见有杨树—棉花、杨树—豆类、板栗—豆类、柑桔类—豆类等。
4、主要技术要点:造林密度用材林实行宽带种植,行距4-8米,经济林3-4米;间作期在新造林1-3年,间作物应距离林木50-80厘米。
5、经济效益:每年增加林木生长量8%-10%,同时以耕代抚节约成本200-300元/亩,林粮间作每年收入800-1500元/亩。
二、林药模式林药模式是在未郁闭的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等林下种植较为耐阴的药材。
通过间作,林木为药材提供隐蔽条件,防止夏季烈日高温伤害,同时林下间作药材采用集约化的精耕细作,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
1、造林树种:落叶松、杨树、杉木、板栗、核桃、油茶等。
2、林下药材选择: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药用成分含量高、商品性状较好,经济价值较高的药材品种。
常见的有:桔梗、白术、天麻、百合、板蓝根、益母草等。
3、常见配置模式:常见的模式有板栗—桔梗、核桃—桔梗、湿地夏枯草、意杨—益母草(百合)、杉木—天麻等。
4、主要技术要点:造林密度用材林实行宽带种植,行距4-8米,经济林3-4米;间作物应距离林木50-80厘米。
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52aa744ac850ad02de80410e.png)
1、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林下经济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而且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林树种特性及多年试验推行的经验,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林菌模式即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
二、林禽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鸡、柴鸡、肉鸭等,在一般情况下,每亩可投放60—100只。
三、林牧模式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牛、奶牛、肉羊、肉兔,每亩可分别投放牛5头、肉羊5只、兔30只。
四、林药模式即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荫的白芍、金银花等,金银花株距一般为70—100厘米。
五、林粮模式农作物种植一般的绿豆、豌豆等小杂粮为主。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五小杂粮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六、林油模式油料作物属浅根作物,具有固氮根瘤菌,不与林木争肥争水,且又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种植作物一般为花生、大豆为主。
七、林蝉模式即在郁闭的树行间浅埋孵化好的蝉卵枝条,养殖金蝉18—24个月即可收获,亩收益可达数千元。
八、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蔬菜种植。
九、林草模式即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等。
林下经济既可以达到人工抚育促进林木正常生长的要求,又可以增加综合效益,真正达到地尽其力、一举数得的目的。
(濮阳县林业局陈秀梅)2、2002年以来,濮阳县大力实施以退耕还林、速丰林、防沙治沙等为主的各项林业重点工程,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成片造林30余万亩。
但随着造林的不断深入,原有的3×2米、3×4米等造林模式已逐渐显现出其弊端,无法适应当前林业发展的需要。
提升林分经济效益的模式
![提升林分经济效益的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1c1169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6.png)
提升林分经济效益的模式
提升林分经济效益的模式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模式:
1. 林农复合经营模式:该模式是在林下空间种植农作物、药材、食用菌等经济作物,以提高林地的综合效益。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2. 林下养殖模式:该模式是在林下空间养殖家禽、家畜等动物,以利用林下的杂草和昆虫等天然饲料,减少饲料成本。
同时,家禽、家畜的排泄物还可以作为林地的有机肥料,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3. 森林旅游模式:该模式是利用森林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开展旅游活动,如森林徒步、野营、观鸟等。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旅游业的收入,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4. 林产品加工模式:该模式是对林木、林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如制作家具、造纸、生产药材等。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提高林木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总之,提升林分经济效益的模式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来选择,同时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https://img.taocdn.com/s3/m/aa3d5d3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5.png)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在当今社会,随着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创新的经济模式正逐渐崭露头角。
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一、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1、林菌模式在林下种植食用菌是一种常见且高效的模式。
树木提供的遮荫环境为食用菌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湿度和温度相对稳定。
例如,香菇、木耳、平菇等食用菌可以在林下的空间中茁壮成长。
同时,废弃的菌棒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为树木提供养分,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2、林禽模式将家禽养殖与林下空间相结合,既能充分利用林下的杂草、昆虫等自然资源,又能为家禽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鸡、鸭、鹅等家禽在林下自由觅食,不仅减少了饲料的投入,还提高了家禽的肉质品质。
同时,家禽的粪便也能为林地提供肥料,促进树木的生长。
3、林药模式许多中药材适合在林下生长,如天麻、三七、金银花等。
林下的阴湿环境和丰富的腐殖质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增加了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4、林菜模式选择一些耐阴的蔬菜品种在林下种植,如韭菜、空心菜、莴笋等。
这些蔬菜可以在林荫的庇护下生长,减少了阳光直射和水分蒸发,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新鲜、绿色的蔬菜。
5、林草模式在林下种植牧草,如苜蓿、黑麦草等,可以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饲料。
牧草的根系还能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林地的生态环境。
二、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1、经济效益林下经济为农民和林业经营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入。
通过合理的林下种植和养殖,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例如,林下种植的中药材和食用菌往往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而林下养殖的家禽和家畜也因其绿色、生态的特点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从而能够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
此外,林下经济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c893a62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c.png)
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下层发展起来的经济活动。
由于林下经济可以有效地利用森林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所以对于森林保护和社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不同地域和文化环境中,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林下经济模式。
以下是其中的几种模式:1.果树种植:选择合适的果树品种进行种植,如柿子、枣子、樱桃等。
这些果树种植通常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土壤条件,所以很适合种植在森林下层。
果树种植不仅可以提供果实供人食用,还可以用于制作果酱、蜜饯等产品,扩大经济价值。
2.药用植物种植:选择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进行种植,如铁皮石斛、人参、黄芪等。
这些植物在药用和保健品市场上有着广泛的需求,通过合理的种植和采摘,可以获得丰厚的收入。
同时,药用植物的种植也有助于保护和繁育珍稀濒危物种。
3.采集野生资源:通过采集森林中的野生植物、动物和其他可用资源,如蘑菇、竹笋、野生草药等。
野生资源的采集可分为食用性和药用性两种。
食用性野生资源通过加工和销售,可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保护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4.林下畜牧业:在林下进行畜牧业经营,如养蜜蜂、种植蚕桑、养殖家禽等。
林下畜牧业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利用林地的庇荫和天然饲料,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饲料的需求。
畜牧业产品的销售可以提供各种畜产品和蜂产品,如蜂蜜、蚕丝、毛皮等。
5.林下观光旅游:利用森林景观、生态环境等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林下观光旅游的模式可以包括森林徒步、野外露营、生态农庄等。
通过发展林下观光旅游,可以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并保护森林资源。
6.林下副业:在林地上开展与农林业相关的副业经营,如种殖业、养蜂业、种植业等。
这些副业可以与农林业相互补充,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林下副业的模式可以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市场需求和技术条件的不同进行选择。
总的来说,林下经济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使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林下经济八大盈利模式
![林下经济八大盈利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96ce8c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3.png)
林下经济⼋⼤盈利模式林下经济是⼀种循环经济。
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撑,充分利⽤林下⾃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长的微⽣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态系统,达到林地⽣物多样性,从⽽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条新路⼦。
当前,林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模式有以下⼏种。
⼀、林禽模式。
在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然⽣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柴鸡、鹅等家禽,树⽊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分有利于家禽的⽣长,⽽放牧的家禽吃草吃⾍不啃树⽪,粪便肥林地,与林⽊形成良性⽣物循环链。
在林地建⽴禽舍省时省料省遮阳⽹,投资少;远离村庄没有污染,环境好;禽粪给树施肥营养多;林地⽣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属于绿⾊⽆公害禽产品。
⼆、林畜模式。
林地养畜有两种模式:⼀是放牧,即林间种植牧草可发展奶⽜、⾁⽤⽺、⾁兔等养殖业。
速⽣杨树的叶⼦、种植的牧草及树下可⾷⽤的杂草都可⽤来饲喂⽜、⽺、兔等。
林地养殖解决了农区养⽺、养⽜的⽆运动场的⽭盾,有利于家畜的⽣长、繁育;同时为畜群提供了优越的⽣活环境,有利于防疫。
⼆是舍饲饲养家畜如林地养殖⾁猪,由于林地有树冠遮荫,夏季温度⽐外界⽓温平均低2~3℃,⽐普通封闭畜舍平均低4~8℃,更适宜家畜的⽣长。
三、林菜模式。
林⽊与蔬菜间作种植,是⼀种经济效益较⾼的模式。
林下可种植菠菜、辣椒、⽢蓝、洋葱、⼤蒜等蔬菜,⼀般亩年收⼊可达700~1200元左右。
四、林草模式。
该模式特点是在退耕还林的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然⽣长的杂草,树⽊的⽣长对牧草的影响不⼤,饲草收割后,饲喂畜禽。
⼀般说来,1亩林地能够收获牧草600千克,可得300元左右的经济收⼊。
五、林菌模式。
在速⽣林下间作种植⾷⽤菌,是解决⼤⾯积闲置林下⼟地的最有效⼿段。
⾷⽤菌⽣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菌⽣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产量,为⾷⽤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阔的⽣产空间,⽽⾷⽤菌采摘后的废料⼜是树⽊⽣长的有机肥料,⼀举两得。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小编整理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小编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7032a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7.png)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小编整理林下经济是指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挥森林的经济价值,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注重资源开发、产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模式。
目前,我国的林下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下面就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做一些介绍。
首先,我们来谈谈“3S”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3S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指“整合三生主体、开发三大战略、实现三个生态” 。
所谓三生主体,是指政府、企业和农户三方面,这三个主体合作共同推进林下经济发展;三大战略包括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生态旅游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这三大战略是保护生态、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三个生态则是指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有机整合,实现了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也要谈一下生态休闲农业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休闲农业是指在森林、山水、自然景观等自然环境中,以生态环保和生态休闲为目标,提供具有休闲、健身、旅游、科普、文化等功能的农业生产和服务。
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中的生态休闲农业,是指将林下的自然资源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开发出适合游览、休闲、寻求健康等多种需求的特色产品和服务。
这种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升当地的生态文明水平,同时也提升当地的旅游产业水平。
最后,我们说一下生态畜牧业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畜牧业是指将生态保护和动物养殖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实现农业的高效发展,同时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相比传统畜牧业,生态畜牧业更注重农资的安全、养殖品质的优良,并且通过改变原有养殖模式,利用森林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的高效发展。
总的来说,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在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原则下,通过不同的产业和资源开发,以提升当地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的发展模式。
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变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推行的方式和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始终应该将生态保护作为第一原则,发展林下经济是一条可持续的、生态友好的路子,同时也能够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推动农民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林下产业运营模式
![林下产业运营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c1db34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63.png)
林下产业运营模式
林下产业是指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在树冠和地面之间的空间内,利用光、水、土和营养等自然资源,从事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不影响森林生态功能的经济活动。
林下产业运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林下苗木种植:在森林下层利用森林生态资源,种植幼苗,培育成材树木,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林木资源。
2.林下草药养生:在森林下采集草药,制作成药膳、草药保健品等,提供养生保健服务。
3.林下休闲旅游:在森林下营造自然景观和文化氛围,吸引游客来消费和旅游,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
4.林下绿色产品生产:在森林下利用自然资源,生产绿色食品、绿色家具等环保产品,为市场提供健康环保的商品。
5.林下生态扶贫:在贫困地区运用林下产业,在森林下层培育产业项目,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以上几种模式虽然各有特点,但都注重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c5698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c.png)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它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林下经济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关注的焦点。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包括采集经济、林下养殖、林下观光等,本文将对这些林下经济模式进行探析。
一、采集经济采集经济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各种采集活动,包括采集木材、采集草药、采集食用菌等。
采集经济是林下经济中最为传统的模式之一,它在很多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采集经济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森林资源,因为它不需要对森林进行砍伐或开垦,而是依托自然生长的植物和生物资源进行采集。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采集经济模式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资源过度开采、采集技术不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地区开始进行采集经济的可持续管理和规划,通过制定采集季节、采集量、采集方式等政策,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二、林下养殖林下养殖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各类养殖活动,如林下种养业、林下畜牧业等。
林下养殖模式通过充分利用森林和农田资源,发展农林一体化经济,实现农林资源的多元化利用。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森林和农田资源的综合效益,减少农业生产对森林资源的侵占,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下养殖模式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林下养殖与森林保护之间的关系、林下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地区开始进行林下养殖的可持续管理和规划,通过合理配置林地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引导农民科学养殖等措施,推动林下养殖的健康发展。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包括采集经济、林下养殖、林下观光等,它们分别在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农林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林下经济的重视和认识的不断提高,相信这些模式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和社会价值。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49ea9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1.png)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环境中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主要是指利用林下资源进行农业、养殖、采集等生产活动的方式。
在林下经济中,人们会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和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经营模式。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包括农林复合经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下采集等。
农林复合经营是一种将农业和林业有机结合的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中,人们在林下地区同时进行农作物种植和林木养殖。
通过农林复合经营,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农林复合经营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林下种植是指在森林底层进行的一种农作物种植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森林资源丰富、阳光充足的地区。
人们通过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在森林树木的遮荫下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利用光照资源,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林下种植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林下养殖是指在森林底下进行的一种畜禽养殖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森林资源丰富、草料充足的地区。
人们通过在林下地区建立合适的养殖场所,利用森林中的草料和果实,进行畜禽的饲养。
林下养殖可以有效利用森林资源,减少草料和饲料的需求,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林下养殖还可以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
林下采集是指在森林中采集林木、草药、蘑菇等林下资源的模式。
林下采集一般分为有计划的采集和无计划的采集。
有计划的采集是指针对特定的林下资源进行合理的采集,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无计划的采集则是指在森林中随意采集林下资源,容易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林下采集除了可以增加个体或家庭的收入外,还可以保护和传承传统知识,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是农林复合经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下采集。
这些模式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下有所变化,但都能够有效利用林下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和促进森林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3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3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0398e4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c.png)
3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通过栽培农作物、采集野果、草药、蕨菜、木材等商品来获取收入。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有以下三种:
1.林下耕作:这是一种通过在森林中种植农作物来获取收入的经济模式。
在林下耕作中,人们会选择一些适应森林环境的农作物进行种植,比如茶树、咖啡树、竹子等。
这些农作物不仅可以在森林中生长,而且还能够与森林中的其他生物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更加生态平衡的种植系统。
通过林下耕作,不仅可以获取经济收入,还可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2.林下采集:这是一种通过采集森林中的野果、草药、蕨菜等商品来获取收入的经济模式。
森林中生长着丰富多样的野生植物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人们可以在森林中采集这些商品,然后进行加工或者销售,从中获得收入。
对于林下采集来说,关键的问题是要确保采集的方式是可持续的,不会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林下养殖:这是一种将林下空间利用起来进行养殖的经济模式。
在一些森林中,人们可以养殖一些适应森林环境的动物,比如鸡、鸭、兔子等。
通过养殖这些动物,可以获得肉、蛋、皮毛等商品,从而获取经济收入。
同时,动物的排泄物也可以作为肥料施用在农作物上,起到循环利用的作用。
林下养殖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促进森林与畜牧业的相互融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总之,林下经济是一种通过在森林中进行农业、采集和养殖等经济活动来获取收入的方式。
这种经济模式不仅可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还可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促进农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13edc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2.png)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林地和果树林等树木覆盖面积较高的区域中,依靠植被覆盖的土地资源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禽、采集林下资源等经济活动。
林下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其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计问题,也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
目前,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包括三个方面:林下养殖、林下农业和林下采集。
一、林下养殖林下养殖是指利用森林覆盖需要应用的生态优势,而在其下部进行养殖业活动。
养殖业的种类有限,主要包括野生动物:兔、鹿、松鼠、鸽子、野猪、麻雀等;游禽:野鸭、水鸭、鸡、鸭、鹅等家禽;家畜:牛、羊、骆驼等。
在养殖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森林资源的管理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二、林下农业林下农业就是在森林下层开展农业活动。
它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一种保护。
不同于道路纵横、大片机械化种植方式的农业形态,林下农业是在满足食品需求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友好保护。
林下农业有多种形式:种植玉米、豆类、麻油等农作物;开展茶叶、蘑菇等高价值农产品生产;在林下地块中发展家庭农场和生态村等。
三、林下采集林下采集是通过采集森林中的蘑菇、草药、木材等产品来谋求生计的一种经济活动。
这种采集活动是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的。
林下采集种类非常丰富,包括野菜、果实、野花、竹笋、草药等等。
林下采集对于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增收渠道。
综上所述,林下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它从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可以使产业和生态保护两者相得益彰。
各地应结合当地资源和需求,发展适合本地区的林下经济模式。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适合我市发展的五种林下经济模式
![适合我市发展的五种林下经济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c1f28108a58da0116d1749aa.png)
适合我市发展的五种林下经济模式适合我市发展的五种林下经济模式庆阳市林业勘探设计队邢会文林下中国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网络资源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各业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经营方式生态农业模式。
健康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我市地理位置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状况,适合我市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有下列五种:一、林草模式在郁闭度0.8以下的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三叶草、紫花苜蓿等。
在庆城县赤城乡老庄村苹果标准化示范园中就采用林草模式,每户有8亩左右果园,树下饲养栽种的牧草能饲养10只羊,这种模式在盛果期户均纯收入3万元。
二、林禽模式充分利用沟边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类型,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鸡、柴鸡、肉鸭等,在一般情况下,每亩可投放60100只。
201*年3月成立的合水县店子乡林下养殖合作社,现养鸡9000多只,月出栏1000多只;养猪1250多头,月出栏100多头,年均收入100多万元。
三、林粮模式在用材林、经济林下的行间进行林粮间作,通过间作可以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增加林农经济收入,改良农地土壤理化结构,促进林木良好生长。
在造林初植密度为3米×4米的行间进行。
农作物品种选择:大豆、花生、小麦等。
林粮间作期于农作的1-3年进行,4年后树木珍珠梅郁闭就不能采取间作了。
这种模式技术简单,当年有效益,农民已接受,每年收入600-1200元/亩。
四、林药模式林药模式是在未郁闭的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等林下种植极为较为耐荫的药材。
通过间作,林木为药材提供更多隐蔽条件条件,发热防止夏季烈日高热伤害,同时林下间作枸杞药材采用集约化的精耕细作,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
我市林下适宜种植的药材有桔梗、黄芪、黄芩、防风、柴胡、甘草、北远志、射干、丹皮等,这种模式每年收入1000-1500元/亩。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探讨及效益评价方法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探讨及效益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621ca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3.png)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探讨及效益评价方法林下经济指的是在森林或林地内种植或开展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方式。
这种经济方式的发展,可以极大地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且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也能够保护自然环境。
因此,探讨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效益评价方法,对于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森林资源以及保护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有多种,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模式:1、蜜蜂养殖模式蜜蜂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林下经济模式。
蜜蜂在森林内采取花粉和蜜进行生产,这种养殖方式可以加强森林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方面提供保护和管理。
2、草药种植模式森林里生长的一些野生草药,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采摘这些草药可以成为一种稳定的收入来源。
同时,草药的种植也可以促进环境保护,长期经营下来,也可以增加地区的生态质量。
3、灌木采摘模式李子、胡杨、山楂等野生灌木果实,可以作为林下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
这种经济活动可以促进森林资源的利用,同时保护自然环境。
通过灌木采摘,可以将野生果实变为商品,为农民提供一种稳定的收入来源。
效益评价方法我们需要对林下经济的效益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更好地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林下经济效益进行评价:1、社会经济效益林下经济活动的发展,可以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来源。
同时,林下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增加地区的经济收入,提高地区的经济水平。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就业人数和农民收入来评价林下经济的社会经济效益。
2、生态环境效益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于森林资源,因此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林下经济活动的发展,应该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我们可以通过对土地质量、水质、生物多样性、土地退化情况等进行考察评价林下经济的生态环境效益。
3、资源利用效益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益,我们可以从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成本效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立体化种植: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
![立体化种植: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387876a45177232f60a237.png)
立体化种植: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从资源的利用种类和效益模式来看,林下经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典型类型: 林药模式、林菌模式、林草模式、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虫( 蜂) 模式、林花模式等。
上述模式均是通过利用林下空间或时间交错来发展适宜的短周期种植或养殖业,长短结合,持续获得生态与经济效益。
各种林下经济模式主要通过不同时段内林下水、热、光、气等空间资源的利用,来实现乔木主体与林下经济植物或动物协调共存和发育。
也可根据树木的功能多样性,充分利用不同器官的经济功能发展非木材林产品产业,而不影响树木整体的生态、生理功能或影响极小。
如利用植物器官之叶或芽( 香椿、石柯、银杏、龙脑樟、桉树叶、黄连、青钱柳) 、皮( 桂皮、杜仲、厚朴、黄柏) 、块根( 葛) 、果( 种子) ( 红松、银杏、梨、苹果、板栗、核桃、枣、杨梅、香榧等) 做食品或药品; 用小桐子、光皮树、乌桕、白檀种子做生物柴油; 用八角、木橿子、花椒果做食用香料; 用松脂、生漆、橡胶之树液做化工原料; 用松花粉、木棉花、紫荆花做食品; 松针、山楂、黄芪、茯苓、合欢、黄连、桐叶、薄萝茴做饲用。
林药模式,是在林下培育、经营植物药材的一种利用方式。
药材种类,有参、刺五茄、甘草、黄芩、黄精、七叶一枝花、桔梗、五味子、板蓝根、铁皮石槲、三七、田七、朱砂根等。
不同药材喜好不同的气候、土壤和林下环境,有南北地域之别,因此有道地药材之说。
药材的林下栽培模式一定要根据其自身的生态学特性设计,不可千篇一律。
优点: 根据药用植物生态学特性,在郁闭度较高的林下宜栽培较耐荫的种类,如七叶一枝花、黄精等; 而中度耐荫植物则宜栽于郁闭度较低的林下,如板蓝根、白术、山药等。
与上层乔木植物基本没有种间矛盾。
缺点: 不适于大宗药用植物规模化种植,多数中药材在专辟土地上像作物一样栽植、管理,单位面积效益更高。
利用林地荫蔽、湿度较高的环境,将经过室内接种、发菌后的袋栽菇,置林下培养、出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
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一条新路子。
当前,林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林禽模式。
在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柴鸡、鹅等家禽,树木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而放牧的家禽吃草吃虫不啃树皮,粪便肥林地,与林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
在林地建立禽舍省时省料省遮阳网,投资少;远离村庄没有污染,环境好;禽粪给树施肥营养多;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高,属于绿色无公害禽产品。
(二)林畜模式。
林地养畜有两种模式:一是放牧,即林间种植牧草可发展奶牛、肉用羊、肉兔等养殖业。
速生杨树的叶子、种植的牧草及树下可食用的杂草都可用来饲喂牛、羊、兔等。
林地养殖解决了农区养羊、养牛的无运动场的矛盾,有利于家畜的生长、繁育;同时为畜群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防疫。
二是舍饲饲养家畜如林地养殖肉猪,由于林地有树冠遮荫,夏季温度比外界气温平均低2~3℃,比普通封闭畜舍平均低4~8℃,更适宜家畜的生长。
(三)林菜模式。
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
林下可种植菠菜、辣椒、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亩年收入可达700~1200元左右。
(四)林草模式。
该模式特点是在退耕还林的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树木的生长对牧草的影响不大,饲草收割后,饲喂畜禽。
一般说来,1亩林地能够收获牧草600千克,可得3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五)林菌模式。
在速生林下间作种植食用菌,是解决大面积闲置林下土地的最有效手段。
食用菌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六)林药模式。
林间空地适合间种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
据调查,林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可达500~700元。
(七)林油模式。
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也是一个好路子。
油料作物属于浅根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覆盖地表可防止水土流失,可改良土壤,秸秆还田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八)林粮模式。
这种模式适用于1~2年树龄的速生林,此时树木小,遮光少,对农作物的影响小,林下可种棉花、小麦、绿豆、大豆、甘薯等农作物。